高一语文《诗经两首:氓、采薇》(人民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诗经》两首-氓、采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诗经》两首-氓、采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诗经》两首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文化背景;2.理解并掌握两首诗《氓》和《采薇》的思想内容,体会其中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3.学习并掌握《诗经》两首的基本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两首诗的思想内容、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2.理解并运用两首诗的基本表现手法;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介绍《诗经》的背景和文化价值,带领学生进入《诗经》的世界。

2.讲解《氓》:引导学生朗读《氓》,讲解生字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爱情与婚姻的主题,体会其中的现实主义精神。

重点讲解第一章和第三章,让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

3.讲解《采薇》:引导学生朗读《采薇》,讲解生字词和难点,带领学生了解古代征兵制度和小农经济下的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

重点讲解第六章和第七章,让学生体会诗歌中的爱国情怀和人民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4.小组合作探究: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两首诗的思想内容和文化内涵,以及其中的基本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5.分享交流:请各小组分享探究成果,并就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提问,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6.课外拓展: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经》的文化背景和基本表现手法,阅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诗经》中的其他篇章。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解与提问: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朗读和提问,让学生了解《诗经》的文化背景和两首诗的思想内容,解决学生阅读中的困难。

2.合作探究: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探究和讨论,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和合作意识。

3.多媒体辅助: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展示与《诗经》有关的文化背景、历史典故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4.教师引导: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人教版必修二:《诗经·氓》《诗经·采薇》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诗经·氓》《诗经·采薇》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诗经·氓》《诗经·采薇》教案教案来源与背景本教案根据人教版必修二《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中的两篇诗歌《氓》和《采薇》编写而成。

《氓》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诗中表达了对贫苦民众生活艰难的关切;《采薇》则是《诗经·国风·邶风》中的一篇,通过描写关于女子的形象,并反映女性对于自己命运的思考。

通过研读这两篇诗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中的社会问题和女性地位的变迁。

教学目标•理解《氓》和《采薇》中的寓意和主题;•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氓》和《采薇》的写作背景和文学价值;•理解诗歌中的表象与寓意;•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诗歌。

教学准备•课本:人教版必修二《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纸笔和书写工具;•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练习题和参考答案。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学生对于诗歌的印象和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预习(10分钟)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氓》和《采薇》这两篇诗歌,并掌握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

学生可以读取课本中的解读部分,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诗歌的寓意。

阅读和分析(30分钟)1.给学生分发相关诗歌的文本,让学生在课堂上读一遍诗歌。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写作背景,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3.解读诗歌中的表面意义和深层寓意,并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背后的意义和主题。

讨论和分享(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诗歌的特点和寓意。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总结(5分钟)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享,总结出诗歌的主题和寓意。

让学生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巩固练习(20分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可以设计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课后作业1.阅读并分析《诗经·氓》和《诗经·采薇》;2.完成相关练习题。

《诗经》两首《氓》《采薇》(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诗经》两首《氓》《采薇》(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诗经》两首(氓采薇)教案教学目的: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经》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了解它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教学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氓》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知识(地位、内容、手法、节奏)2、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力目标:1、培养阅读欣赏我国古代诗歌的能力2、学习诗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和生动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文中女主人公的思想性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目标:1、了解诗经相关知识2、熟读全诗,疏通文意过程一、让学生根据书下注解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教师补充内容:《诗经》305篇,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

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

其中《国风》大部分和《小雅》少部分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上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成就。

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面目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图景。

《诗经》的语言特点《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

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所谓“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

《诗经》中的“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诗经两首:氓、采薇》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诗经两首:氓、采薇》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了解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反复朗读,疏通字词,理解文意,背诵全诗。

3、了解重章叠句的手法。

【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反复朗读,疏通字词,理解文意,背诵本诗。

2.学习难点:了解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了解重章叠句的手法。

【学法指导】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意境【知识链接】1、关于《诗经》的组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分十五“国风”,共160篇。

《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后用来代指文学才华。

“雅”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用来歌功颂德的。

“颂”包括“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2、关于《诗经》中的表现手法赋:赋者,铺也,即铺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如《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长鞭,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即是。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

如《离骚》中“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以“众女”喻指许多小人,以“娥眉”喻指高尚德行。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引发联想。

《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由“鸟情”到“人情”,即是。

(附:《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3、关于《采薇》的文本解读这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戍边之歌。

全诗分为六章,每章八句,比较完整地展现了征人由久戍思归到归时痛定思痛的感情历程。

从结构上看,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前三章,主要表现思归之情;第二部分包括第四、五章,主要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劳;第三部分即最后一章,写归途的情景。

全诗以“采薇”开篇,以“行道迟迟,载渴载饥”结束,首尾照应,突出地表现了戍卒所遭受的身心痛苦,笔端始终萦绕着浓重的悲怨情调。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背诵篇目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背诵篇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必背课文古代诗歌▲卫风•氓(背诵全文)《诗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涉江采芙蓉(背诵全文)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秋兴八首(其一)(背诵全文)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咏怀古迹(其三)(背诵全文)杜甫群山万壑赴荆棘,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登高(背诵全文)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锦瑟(背诵全文)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蜀道难(背诵全文)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4.《氓》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

4.《氓》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5)“静言思之,躬自悼矣。”静心反思,感慨万
千,情绪由激动转为平静,“矣”字语气趋为平缓、低沉。
诵读的节奏: “二、二”节拍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 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 愆期,子无/良媒。
师生交流
主消谓句(中之子m读间的é作n(的独gm结 立)á,n构 性(嗤说g民助 。c”是)。h,忠词不,现ī笑 诚流,译c代嘻的氓h取。汉布嘻样。ī)语币的子,。样。古系通子义连买“;:词,交嗤一交换直。易。通到,“不;非是今。”义走,:近,递靠进近关。
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介词,用。 已经。
财物,指嫁妆。
译文:我登上那倒塌的墙壁,来远望青年所住的复关。 看不见青年的到来,惹得我眼泪涟涟。见到了青年的到 来,喜得我有说有笑,你用龟甲和著草占卜,结果很吉 利。你用车子来接我,我把我的嫁妆搬到你家。
动词,吃。它还可表“吃
润若的谓泽,用“的形法之样容同”子 词“。,词是氓比尾放之喻,在蚩女相主蚩子当”年于词轻“物,貌然它主美”的代。。。
总之,这里女子是 多情的,也没多考 虑,知人知面不知 心啊,这就为悲何
表现不咋的,挺好发脾气。 姑娘嫁人时,千万要注意!
思考?
1.试概括第二章的情节与情感。 2.这章着重写谁? 姑娘 咋样? 多情
待嫁时,真着急!
登破墙,望情郎; 看不着,泪涛涛; 看得见,脸灿烂;

2020年秋高中语文 4《诗经》两首(氓、采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2020年秋高中语文 4《诗经》两首(氓、采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氓》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2) 通过诵读课文,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3) 把握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能够初步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1) 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

2) 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怨情”,准确把握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启发法教学用具课本《诗经》相关资料多媒体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2) 通过诵读课文,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全班背诵《蒹葭》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源泉,又被称之为“诗三百”。

初中我们就已经学过了《诗经》名篇《蒹葭》,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诗经》去欣赏品味她的美——《氓》。

二、目标展示(1分钟)1)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2) 通过诵读课文,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三、《诗经》知识点回顾(6分钟)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

被列为“五经”之一。

3、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6、《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此物比彼物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注:比和兴常常连用,故称比兴手法。

7、形式特点:A、多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多数为隔句用韵。

B、多采用赋比兴手法。

C、以四言诗为主,而又灵活多变。

四、读(20分钟)1、自主朗读,解决文中重点字词读音。

蚩【拼音】:[chī] 匪【拼音】:[fěi]淇【拼音】:[qí] 垝【拼音】:[guǐ]徂【拼音】:[cú] 隰【拼音】:[xí]泮【拼音】:[pàn]2、听音频朗读,注意把握本诗节奏。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课件:第4课《诗经两首-氓》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课件:第4课《诗经两首-氓》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
(没有,无) (早起晚睡)
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顺心,满足)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 躬自悼矣。 (讥笑)
(自身)(伤心)
婚后三年为你妇, 繁重家务不辞劳。 早起晚睡不嫌苦, 忙里忙外非一朝。 你的目的一达到, 逐渐对我施凶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 个个见我都讥笑。 静下心来想一想, 独自黯然把泪抛。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
(润泽的样子)(叹息/于通吁)
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沉溺)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
(通脱/解 脱,脱身)
不可说也。
桑树叶子未落时, 挂满枝头绿萋萋。 唉呀那些斑鸠呀, 别把桑叶急着吃。 唉呀年轻姑娘们, 别对男人情太痴。 男人要是迷恋你, 要说放弃也容易。 女子若是恋男子, 要想解脱不好离。
互动解疑课

把握故事情节

分析女主人公人物形象

探究本文比兴手法
把握故事情节变化
情节:恋爱————( 婚变 )————(决裂 )
章节:第1-2章 — (3 - 5) — ( 6 )
热情温柔
探究女主人
痴情坦率
幸福
公形象
勤劳善良 忠贞不二
怨愤
坚强刚烈 不依附不幻想
冷静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女性的痴情让自己万劫不复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伴。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 • • •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猃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猃狁来厮杀。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 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 族的仇恨。首四句,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 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 思家与盼归的心情。“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 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
“昔我往矣,杨柳依 依。今我来思,雨雪霏 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 佳句 ,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
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 内心之悲痛;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含畜形象,耐人寻味; 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 突出不胜今昔之感; 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 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 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 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 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 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 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 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 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 思乡心切。
• • • •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 • • •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淇水波涛滚滚,浪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
本原因和女子的清白。 女也不爽……士也罔极……
兴: 以“淇水”起兴,写出婚后的不幸,并点出婚姻不幸的根
第五章
补叙多年苦楚、处境(赋)
三、第三部分(第6章节):
自我伤心后的感受、决心。
提问:女主人公通过上文的回忆、自省, 在这一章她做出了选择,什么样的选择?
明确:“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决绝)
世上没有不变的情感, 只有在变化中不断更新和不 断充实的情感。世上没有架 在空中的爱情,只有实实在 在、平平淡淡的度日中生长 起来的爱情。涉及夫妻关系 的因素太多了,任何一个因 素的变化,都会牵一发而动 全身。这不单单是变不变心 的问题,也不单单是所谓女 人独立的问题(男人同样也 有独立的问题)。从今天的 立场来看,仅仅以某种固定 不变的观念来评判无限丰富、 无限复杂的夫妻关系,已经 大大地落伍与僵化了。
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 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 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 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 • • •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1、《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 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几组对比来。
(1)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形成对比。 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我”生活幸福,温柔、纯真、热情。 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 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 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我”受尽屈辱, 但性格刚烈,认识清醒。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 • • •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朱 熹在《诗集传》中说“言戍人念归期之远, 而忧劳之甚,然戍事未已,则无人可使归 而问其室家之安否也。”诗仍以薇菜逐渐 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 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 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 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 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 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天心学宫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
宋(苏轼)对:四诗风雅颂;金出:三光日月星。
关于《诗经》的编集 • • 孔子编纂说 采诗说
《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诗 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风:不同地方的民歌,有15国风, 共160篇——《诗经》精华。 雅:宫廷宴会或朝会时的乐歌,分 大雅和小雅,共105篇。 颂: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 鲁颂、商颂,共40篇。
一、第一部分(1~2章节):
回忆追述恋爱生活。
①诵读1~2章节,品味语言后概括两人的性情。
简析:男:急躁、任性; 女:温柔体贴、纯真热情。
二、第二部分(3~5章节):追述婚后生活。(婚变)
提问:第三章和第四章在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和 概说自己的婚后生活前,先用了“桑之未落,其叶沃 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等诗句,这属于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一下这种表现手法。 简析:比兴手法。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 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句以桑起兴,引发下文表达感 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 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同时,这几句诗又以桑设 喻,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女子的容颜由娇美润泽 到憔悴衰老,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 第三章 比:比喻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树没有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
兴: 以兴起,总结出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
比: 喻体
桑 其叶沃若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本体
女子 女子的青春年华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唉,斑鸠呀,不要贪吃桑葚!
兴: 比:
以兴起,引出观点。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喻体 斑鸠 桑葚 本体 女子 爱情
用“鸠”“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要迷恋爱情。
• 第四章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பைடு நூலகம்下来。
兴: 以兴起,引出男子变心的原因。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比: 喻体 桑 其黄而陨 本体 女子 女子年长色衰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2)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 婚前:“氓之蚩蚩”、 “信誓旦旦” 。 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
2、提问: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
你认为“氓”是个怎样的一个人?
参考: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 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 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 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时的一个代表性 的人物。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挚的,但 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 随风而去,全然不念往日的恩爱,无情地遗弃了妻子, 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始乱终弃的家伙。
问题一 : 《采薇》前三节采用了什么手法?
重章叠句 问题二: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关键词语的变化,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内容: 时序的更替。抒发了主人公的焦虑,痛 苦的心情随着服役期限的无限延长越来 越重,思乡之情越来越浓。
反复咏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 音节: 旋律 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 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诗中女子的形象
对爱情与幸福有 诚挚的追求、勤劳 无辜被弃、无奈, 不能抗争命运
温柔、坚强
结构
章节: 第一二章 -→第三四章 -→第五六章 情节: 恋爱、结婚 -→ 婚变 -→ 决绝
感情: 热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刚烈
成语大观
1、二三其德 时而二,时而三。形容没有一定的主张。(二三:没有定准) 2、夙兴夜寐 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夙:早。兴:起来。寐:睡) 3、白头偕老 夫妇共同生活到老。常用以称颂婚姻美满。(偕老:一同到老) 4、总角之交 指儿时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指代幼年) 5、信誓旦旦 形容誓言极其诚恳可信。
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鉴赏:
今 我 来 思 , 雨 雪 霏 霏 。
昔 我 往 矣 , 杨 柳 依 依 。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 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 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 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 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 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 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 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 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现 在 的 解 释
• 句式以四言为主 • 重章叠句的运用 •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 语言质朴优美,音节和谐明快,形象鲜明, 寓意深刻,富于艺术感染力。
·
淇水
今河南鹤壁市淇县。
《诗经》中采自 淇河一带的诗歌 有39篇之多。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伴。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