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输入型地区的城镇化发展特征与趋势——以广东省为例

合集下载

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押题卷(四)

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押题卷(四)

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押题卷(四)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组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镇、村的布局会形成多种空间结构。

下图为四类城、镇、村空间结构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四类城、镇、村的空间结构中,城镇化发展最协调的是()A.“凸”字型结构B.“工”字型结构C.“纺锤”型结构D.“金字塔”型结构2.图示“工”字型结构中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A.城镇化的速度降低B.区域发展差距扩大C.农村地区用地紧张D.乡镇内部环境恶化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新疆地区气候发生明显变化。

下图是1960—2018年天山中部博斯腾湖(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的水位年际变化,在延续了阶段②气候变化趋势下,阶段③④的博斯腾湖水位变化主要是受人类活动影响。

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各阶段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的原因对应正确的是()A.阶段①——上游植被改善,湖泊水消耗量增加B.阶段②——冰川萎缩,高山冰雪融水量持续增加C.阶段③——灌溉用水量减少,入湖径流量增加D.阶段④——入湖泥沙淤积,湖盆变浅,水位上升4.若气温持续升高,对博斯腾湖所在地区的影响及其与博斯腾湖水量的相关性分别是()A.农业引水量增多正相关B.降水增加负相关C.高山冰雪融水持续增加正相关D.蒸发加剧负相关5.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气候变化对新疆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天山林线下降B.绿洲面积萎缩C.沙尘天气减少D.植物蒸散量增大某地理兴趣小组在图2所示区域(Q处山顶有冰川)进行了热力环流探究活动。

图2示意图1中M地的风力发电机构造,其尾舵能随风调向,以使风力发电机的受风面正对风吹来的方向。

在某晴朗的夜晚,某同学发现M地风力发电机的尾舵指向正常,但桨叶转动速度较慢。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通过该同学的发现,可以判断当日来自该区域外的风为()A.较强的偏北风B.较弱的偏南风C.较强的偏西风D.较弱的偏东风7.若Q处冰川面积扩大,湖泊周围人口数量增加且图示区域不受外界风干扰,则与原状况相比M地风力发电机桨叶的运转速度()A.白天减小,夜晚增大B.白天增大,夜晚减小C.白天和夜晚均增大D.白天和夜晚均减小造山带与沉积盆地是岩石圈的两个基本构造单元。

广东城镇化建设的历程

广东城镇化建设的历程

广东城镇化建设的历程(一)广东城镇化发展阶段1.起步发展时期(1949一1957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发展。

这一时期饱受战火创伤的很多城镇都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1949年广东省总人口为2782.7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437.46万,占总人口的比率为15.7%。

1952年广东省总人口为2910.45万,其中非农业人口为512.93万,占总人口的17.6%。

随后中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也进一步发展。

到1957年,广东省总人口为3301.79万,其中非农业人口为597.13万,占总人口的18.1%。

如果以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例来衡量,这一时期,广东省城镇化的发展是正常的,保持了稳步上升的势头。

2.曲折发展时期(1957—1966年)1958年“大跃进”,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左”的指导思想作用下,提出“超过英国”、“赶上美国,,等不切实际的口号,一时间全国大办工业,大炼钢铁,大量农村劳动力被组织进城,促使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1958—1960年,广东省非农业人口平均递增11.8%,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22%。

俗语说:欲速则不达,这种严重违背经济规律的发展模式,很快显现了严重的后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再加上随后的三年自然灾害,迫使国家进行经济调整,大批项目停建,大量城市职工被迫还乡。

到了1965年,广东省非农业人口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比1%〇年减少了们.6万,人口城镇化率不仅没有提升,反而下降到17.6%。

3.发展停滞时期(1966—1978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长达十年的动乱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主要比例关系长期失调,经济管理体制更加僵化。

城镇化的进程也陷入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

到1978年底户籍总人口5064.15万,其中非农业人口为823.23万,城市化率为16.3%。

4.健康发展时期(1978—至今)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的战略决策,随后党和政府集中精力投人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2019公需课培训《新型城镇化》考试答案全部试题与答案

2019公需课培训《新型城镇化》考试答案全部试题与答案

题与答案都在看题而后搜寻就ok2014公需培训《新式城镇化实践与发展》考试答案1、填空题 (20 分)1、在城市化各种各种的定义中,有一种较为广泛的提法是:_________为城市化。

(2分)考生答案:乡村人口向城集市中的过程2、生态学派突出_________的思想,重申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协调。

(2分)考生答案:以人为本3、19—20世纪,西方国家近代的_________是陪伴工业化而出现的,其家产动力主要依靠于工业。

(2分)考生答案:真实的城镇化4、传统的城镇化道路突显了以物为本、见物不见人、_________ 的看法,以致于追求物质财产的增添,甚至是追求GDP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添,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导向。

(2分)考生答案:以GDP为纲5、理想的城市化模式是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推动,_________。

(2分)考生答案:两者协调发展6、中国规划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依据《中国统计年鉴》供应的数据, 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_________左右。

(2考生答案:60%7、城镇化是以农业现代化为_________的,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行能有高质量的城镇化。

(2分)考生答案:基础和动力8、工业的发展,特别工业化是城镇化的_________,是城镇化的原动力。

(2分)考生答案:发动机9、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带动效应,主要取决于工业化对_________的拉动作用。

(2分)考生答案:非农家产10、新式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是在自然与社会和睦基础上,合理有效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或许容积率,将城市打造成合适_________的立体化人文空间。

(2分)考生答案:居住、工作、休闲2、判断题 (10 分)1、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在《明天的田园城市》一书中重申了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假想,提出了“花园城市”的看法,用来描绘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长处的理想城市。

(1分)考生答案:×2、新式城镇化坚持兼备城乡发展, 把城镇化与新乡村建设、促使乡村人口转移以及发展乡村经济联合起来,走城乡共同繁华的门路。

2014年公需课《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新型城镇化总论》答案

2014年公需课《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新型城镇化总论》答案

考核作业第 1 题收藏城市化是西班牙城市规划师依勒德本索·塞尔达于()年提出。

(5分)∙A. 1865∙B. 1867∙C. 1870∙D. 1872第 2 题收藏世界“城镇化”进程进入了“工业化”,推动“城镇化”新阶段的标志是()形成。

(5分)窗体顶端A. 手工业城市B. 农业城市C. 工业城市第3 题收藏好题收藏我不懂的需要记忆未分类远古时代“城镇化”的主导形式是()。

(5分)A. 部落国家B. 城邦国家C. 奴隶国家第4 题收藏好题收藏我不懂的需要记忆未分类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的集聚与扩散。

(5分)A. 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人口B. 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商业C. 商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产业第5 题收藏好题收藏我不懂的需要记忆未分类中心城区环境保护“退二还一”强调的“一”指:()。

(5分)A. 农业为主的退耕还林,B. 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C.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6 题收藏好题收藏我不懂的需要记忆未分类“大都市区”是在()时期出现在美国、英国。

(5分)A. 20世纪30年代B. 20世纪40年代C. 20世纪50年代第7 题收藏好题收藏我不懂的需要记忆未分类以下对新型城镇化的理论支撑表述正确的是()。

(5分)A.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B. 与“传统城镇化”本质区别而言C. 以第三产业为支柱第8 题收藏好题收藏我不懂的需要记忆未分类以下对霍华德设想的“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表述正确的是()。

(5分)A. 建议人口为88000人B. 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C. 城市之间独立联系第9 题收藏好题收藏我不懂的需要记忆未分类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才是有质量的城镇化表述正确的是( )。

(5分)A.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B. 将全省城镇化的重心转移珠三角地区C. 将城市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第 10 题收藏好题收藏我不懂的需要记忆未分类关于三种“磁力”表述正确的是( )。

广东城镇化的现状特征与问题

广东城镇化的现状特征与问题

广东城镇化的现状特征与问题1978-2013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

截至2012年末,广东城镇化率达到67.4%,居全国前列;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化率达83.84%,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成熟阶段。

一、广东经济产业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已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生产总值(GDP):2013年6.23万亿元,占全国比重12.5%。

人均GDP超8000美元。

1988年以来GDP连续25年全国第一。

广东GDP增长图二、广东空间分区(一)行政区划下辖21个省辖市,其中副省级城市2个,地级市19个。

(二)划分四个区域珠三角地区;粤东沿海;粤西沿海;粤北山区。

(三)区域发展差异明显珠三角:步入后工业化时期,是世界上最大的都会区和大都市区之一其他地区:工业化初中期广东近10年各地市人口增长情况广东省2012年四大板块区域生产总值(亿元)三、人口分布与流动 广东是中国人口最多,社会、文化最开放的省份,居粤的外国人士达百万,在语言风俗、传统、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风格,内部有广府、客家、潮汕等民系,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

人口:201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0594万人,占全国比重7.6%,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区)。

2000年至今人口空间流动四、广东城镇化的空间差异四大板块城镇化率(%)五、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识别的问题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

“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

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

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

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乡建设缺乏特色。

体制机制不健全,阻碍了城镇化健康发展。

六、普遍性的问题广东也明显(一)发展效益欠佳,粗放发展模式普遍第一层级:高度城市化下实现高土地效益,以深圳、广州为代表;第二层级:高度城市化下实现中等土地效益,包括佛山、东莞等4个珠三角城市;第三层级:中等城镇化下土地效益有待提高,包括汕头潮州,应重在提升质量;第四层级:粤东西北大部分城市,城镇化率较低,同时土地效益低,未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和集聚效应。

欠发达城市发展特色小镇研究——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

欠发达城市发展特色小镇研究——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

不同。

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而言,发展特色小镇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特色小镇提出以产业为核心,使得欠发达城市能够更好地利用自身产业资源,进行特色化建设,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第二,对于欠发达城市而言,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发展特色小镇可以借助国家支持这一机遇,推进和完善其城镇设施建设,从而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2]目前,对特色小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特色小镇发展,对欠发达地区的研究较少。

其中,张雪以磐安江南药镇为例,提出欠发达小城镇传统产业升级、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的特色产业创建路径[3];向定伟、秦德莉以全域旅游的视角,分析了欠发达城市发展特色小镇研究——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 吴逸然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城镇化的推进,发展小城镇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了城镇化的热点。

在欧美发达国家,小城镇已经成为推动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小城镇的特色产业培育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人们逐步认识到小城镇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但是在我国,由于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经济水平不同的地区发展特色小镇也有所区别,其意义也有所摘 要: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从住建部等部门培育特色小镇的要求出发,对发达地区城市及欠发达地区城市建设特色小镇存在的差异进行深入分析,认为欠发达城市在产业发展、城镇建设、体制机制、文化传承及生态环境等方面与发达地区存在差异,根据欠发达城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特色小镇的路径主要有:根据市情选择适合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完善体制机制以及推进文化传承及生态环境保护等。

关键词:欠发达城市 特色小镇 发展差异 湛江【中图分类号】TU984 doi:10.3969/j.issn.1674-7178.2018.05.008贵州省中坝镇特色小镇规划,为欠发达地区建设旅游型特色小镇提供借鉴经验[4];郝华勇从地域空间、产业阶段、城镇化水平、科技水平以及文化融合等方面分析了欠发达地区与浙江等发达地区相比的差距[5-6],认为欠发达地区建设特色小镇过程中应处理好其与建制镇、产业发展、城镇空间组织、科技创新以及价值认知与文化融合等方面的关系[7]。

2014公需课答案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一)

2014公需课答案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一)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一):新型城镇化总论(仅适合于2014年公需课)1、中心城区环境保护“退二还一”强调的“一”指:()。

A、农业为主的退耕还林,B、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C、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D、生态基础设施与环境2、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才是有质量的城镇化表述正确的是()。

A、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B、将全省城镇化的重心转移珠三角地区C、将城市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D、以上表述都正确3、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例证证明,()是任何人口集聚的物质前提。

A、生产的集聚B、交通的集聚C、市场的集聚D、产业的集聚4、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的集聚与扩散。

A、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人口B、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商业C、商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产业D、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产业5、“大都市区”是在()时期出现在美国、英国。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年代6、马克思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中,以“交往”的起源和扩大为主线,全景式的阐述了城镇化进程的全貌。

A、马恩B、凯文·林奇C、塞尔D、恩格斯7、田园城市理论是由()提出。

A、柯布西耶B、简·雅各布斯C、埃比尼泽·霍华德D、奥姆斯特德二、多选题(共6 小题,每题5 分)1、安虎森主编的《区域经济学通论》一书描述了产生最早城市的“功能性动因”,其主要观点是()。

A、不同专业化生产者之间进行交易,必然产生交易成本B、如果交易效率很低,也就是交易成本很高,人们就不进行交易,人们就不进行交易,因而只能选择自给自足,此时没有市场,也没有城市C、分工是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D、分工网络的扩大与交易费用成倍增加之间权衡的结果,导致交易活动的地理集中,这种狭小的地理范围就是城市2、13至14世纪出现于德国沿莱茵河各城市的“莱茵同盟”以及后来的“汉萨同盟”,出现于中世纪晚期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意大利城市国家,都是这一时期城市复兴和发展的典型标志,这些重新复兴的城市里,城市生活包括那些要素()。

新考纲人文地理复习指导》

新考纲人文地理复习指导》
③原材料工厂(如砖瓦、石灰、选矿、木材加工),环境污染比较大的工厂(如钢铁厂、石油化工厂、炼油厂),有爆炸、火灾危险的企业(如煤气),要布局在: ——城市的远郊区。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难点
①合理规划和控制城市规模; ②开发城市新区,建设卫星城; ③妥善安排各城市功能区的相对位置; ④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分散污染源; ⑤综合治理城市环境; ⑥改善城市交通条件; ⑦改善城市居住条件; ⑧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3
2个重点
Part One
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变化
A.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的表现形式
B.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C.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A.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B.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C.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4
2个难点
难点
1
B.我国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
④人口素质较低。
①人口基数大,人口净增量大;
③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②农村人口比重大;
对策:
①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
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难点
2
A.平面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Part One
农业区位的选择
难点
1
A.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
①从自然因素分析农业的区位
a. 从当地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四个因素入手逐个分析,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
自然条件
农业区位选择
湿润、半湿润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战略转型的重任 ,关 系到整个 国家城镇化的平稳 、持 续健康发展 。以广东省为例 ,首先基 于数据分析和 实证调查相结合 的方法, 从人 1 : 7 流动 、 人1 7 : 结构 、 人口 “ 市 民化”等视 角分析广 东城 镇化发展 的特征和趋 势,以此形成对人 口输入型地 区城镇化的基本i L - /  ̄ ; 其 次,对未来广 东城 镇化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展 望;最后 ,基 于广 东省的分析 ,从城 镇化 发展 模式、发展质量等方面探讨人 口输入型地 区城镇化发展 方向,提 出人 口输入型地 区城 镇化转型发展 的路 径和 对策建议 。
【 关键词 】 人1 : 7 输入型地 区;广东;人 1 : / 流动 ;城镇化 【 中图分类号 】 F 2 9 1 . 1 【 文献标识码 】 A
【 A b s t r a c t 】I n t h e c o n t e x t o f n e w — t y p e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i n C h i n a , t h e d e v e l o p e d c o a s t a l p r o v i n c e s , a s t h e p o p u l a t i o n — i n p u t a r e a s , t a k e O l
g r e a t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i e s t o c o n d u c t r e g i s t r a t i o n o f r u r a l mi g r a n t wo r k e r s a s p e r ma n e n t u r b a n r e s i d e n t s a n d t o p r o mo t e s t r a t e g i c t r a n s f o m a r t i o r
ir f s t l y , t h i s p a p e r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f e a t u r e s . c h a l l e n g e s a n d f u t u r e t r e n d s o f i t s p o p u l a t i o n a n d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me n t b a s e d o n s t a t i s t i c a l d a t { a n d e mp i r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e s . c o n c l u d i n g wi t h a n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i n p o p u l a t i o n — i mp o r t e d r e g i o n . Th e n . i t i n v e s t i g a t e s t h i f u t u r e p o t e n t i a l c h a l l e n g e s o f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me n t i n G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 F i n a l l y , b a s e d o n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G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 t h i : p a p e r t r i e s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d i r e c t i o n o f t h e p o p u l a t i o n — i mp o t r e d r e g i o n i n t h e a s p e c t o f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i n g mo d e a n d d e v e l o p i n g q u a l i t y a n d t h e n t o p r o p o s e t h e t r a n s f o r ma t i o n p a t h a n d t h e s u g g e s t i o n s o f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i n t h e p o p u l a t i o n — i mp o t r e d r e g i o n .
邱凯付 / Qi u K a i f u ,罗 彦 / L U O Y a n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深圳 分院, 广东 深圳, 5 1 8 0 3 4 )
【 摘Biblioteka 要 】在 国家新 型城 镇化背景下 ,东部 沿海发达 省份 作为人 口输入型地 区,承担 着实现农业转移人 口市民化 、推进城镇化
of u r ba n i z a t i o n mo de ,w h i c h r e l a t e s t o t he s us t a i na bl e de v e l o pm e n t of u r ba n i z a t i o n p r oc e s s .Ta ki ng Gu a ng do ng Pr ov i n c e a s a n e xa m pl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