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域总体规划2005-2020

嘉兴市域总体规划2005-2020
嘉兴市域总体规划2005-2020

嘉兴市域总体规划(2005-2020年)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市域功能定位与总体发展战略

第三章市域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规划

第四章市域空间利用规划

第五章市域空间管制与协调规划

第六章市域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第七章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第八章市域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背景

为统筹嘉兴市域的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嘉兴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以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复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意见》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嘉兴市域总体规划(2005-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定位

1、本规划是统领嘉兴市域发展的具有法定地位的纲领性文件。

2、本规划在充分尊重嘉兴市城镇体系规划、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各县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的基础上,以嘉兴市域的统筹发展为目标,对原有规划进行整合协调,构建区域性总体规划的新范式。

3、本规划以实现市域一体化发展为宗旨,统筹嘉兴市域的各种发展要素,建设网络型特大城市。

第三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年)及《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

4、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7、《浙江省建设厅县(市)域总体规划导则(试行)》(三稿)

8、《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6-2010)

9、《环杭州湾地区产业带发展规划》

10、《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11、《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12、《嘉兴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年)

13、《浙江省嘉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14、《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嘉委[2004]1号文)

15、《嘉兴市“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

第四条规划理念与原则

1、可持续发展理念:遵循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寻求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2、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人性化的需要,优化区域、城镇空间形态,营造适宜的人居环境,配置健全的生活服务设施,以方便人们的多样性与多元化需求。

3、“反规划”理念:在明确非建设用地的规模及分布、满足区域生态环境战略储备的前提下,统筹安排市域建设用地的布局。

4、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贯彻“五个统筹”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在资源配置和利益调节方面,将城市与乡村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统筹考虑,为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5、区域整体有机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区域层面协调不同类型的空间开发,实现市域整体空间的最优化、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以及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

6、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重点发展未来发展潜力较大的增长点,同时兼顾其他地区的发展。

第五条规划重点

1、解读嘉兴与周边重要辐射源(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的相互关系,确立新的发展背景下嘉兴市域的功能定位和总体发展目标与战略。

2、确定市域发展的空间架构与功能布局,加强市域空间管制。

3、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市域范围内基础设施、社会设施的布局,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

4、通过政策措施引导保证规划的可实施性。

第六条规划范围

嘉兴市域行政管辖范围,包括南湖、秀洲、嘉善、平湖、海盐、海宁、桐乡七县(市、区),规划总面积3915平方公里。

第七条规划期限2005-2020年,其中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20年,并适当考虑远景期的发展。

第二章市域功能定位与总体发展战略

第八条市域功能定位

●浙江接轨上海、竞合江苏的门户型都市地区与交通枢纽;

●长三角南翼新兴的现代服务业基地,浙江省科技创新和文化职教的先进地区,环杭州湾先进制造业的重点发展地区;

●吴越古韵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乡和谐发展地区,融汇江南水乡和江海特色的生态宜居型都市地区。

第九条分项发展水平预测

规划期末,嘉兴市在全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以及信息化初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远景达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

第十条市域人口规模与城市化水平

1、市域总人口:至2010年约为540万人,至2020年约为710万人。

2、本土城市化率:至2010年约为60%,至2020年超过70%。

第十一条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1、近期(2010年):

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119.1平方米/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476.3平方公里。

2、远期(2020年):

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113.8平方米/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682.5平方公里。

第十二条市域总体发展战略

1、区域总体发展战略

●加快融入长三角:抓住全球资本流动与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高潮,积极承接国际国内资本和产业的转移,加强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在优势,在现状长三角“三级城市”的基础上实现大的飞跃,尽快跻身于长三角先进城市的行列。

●接轨上海:在产业关联、人才引进、招商引资等各方面加强与上海的合作,争取成为上海大都市圈的副中心。

●竞合江苏:充分发挥浙北门户功能,加强与苏锡常的产业协作与要素交流,增强自身的实力,在更高的平台上展开与江苏的竞合,实现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借力杭甬:充分利用同处一省的行政资源和自身的区位优势,“借力”于杭州、宁波的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资源,实现自身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整合市域:整合市域资源,构建合理的都市区网络,协调城乡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嘉兴市域综合竞争力。

2、都市区发展战略

多元交融,与周边城市错位发展,构筑具有嘉兴自身特色的“和谐”大都市区,着力打造:

●魅力嘉兴——提升文化的地域特色;增强都市地区的内聚力;

●精明嘉兴——实行精明增长方式与集约化的发展模式;

●精致嘉兴——建设高质量的都市景观,培育精致化的都市气质;

●优雅嘉兴——营造恬静、儒雅、舒适的都市环境与氛围。

第三章市域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规划

第十三条指导思想

以“反规划”理念为指导,首先划定非建设用地,在满足区域生态环境需要和未来战略储备需要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建设用地的规模与布局。

第十四条用地分析

将市域土地分为非建设用地和建设用地两大类型。

1、非建设用地数量及分布

规划非建设用地总面积为3005km2,包括耕地、园地和林地、山地、河流水域。

●耕地:面积2199km2(其中,基本农田1887km2),农保率达86%;

●园地和林地:规划总面积477km2,包括分布在平湖、海盐、海宁三县市境内的山地,总面积41.7km2。

●河流水域:市域范围内的河、湖、荡等水体,总面积311km2;

●未利用地:总面积18 km2。

2、建设用地数量及分布

建设用地面积=市域总用地面积3915km2—非建设用地面积3005km2,共计

910km2,可分为乡村建设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

●乡村建设用地:规划2020年农村人口110万人,按人均建设用地标准150m2的最高限计算,乡村建设用地面积为165km2;

●城镇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末的城镇建设用地及末来的储备建设用地,面积共计745km2。

第十五条土地利用结构规划

2020年嘉兴市域土地利用汇总表

注:上表不包括规划期内开垦的滩涂面积约85km2。

第十六条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形成“一主(城)五副(城)、一新城七镇、三轴两环”的网络型特大城市,规划主副城由核心区(原各城区)+功能片区(与原各城区相邻且发展条件较好的建制镇)组成。

●一主(城):

即嘉兴主城,由嘉兴中心城区、东西两翼及余新-凤桥、王江泾、王店、洪合、七星-油车港五片区组成;

●五副:

嘉善副城——由核心区及干窑、惠民、姚庄、大云四片区组成;

平湖副城——由核心区及曹桥、钟埭两片区组成;

海盐副城——由核心区及大桥新区组成。

桐乡副城——由核心区及濮院、龙翔、屠甸、高桥四片区组成;

海宁副城——由核心区及斜桥片区组成;

●一新城:

滨海新城——由乍浦、全塘、林埭、黄姑四镇组成;

●七镇:

七个重点镇:分别为乌镇、西塘、盐官、崇福、长安、澉浦、新仓;

●三轴:“两主一副”的城镇发展轴。

中部城镇密集主轴——依托沪杭高速公路、沪杭高速铁路、沪杭城际轻轨、320国道组成的东西向城镇发展轴,由西向东联系桐乡、嘉兴、嘉善。

南部沿海城镇密集主轴——依托杭浦高速、01省道新线(东西大道)组成的沿海城镇密集轴,沿线串连海宁、海盐、平湖、滨海新城。

城镇副轴——依托绍嘉通道及乍嘉苏北段高速公路组成的南北向城镇发展轴。

●两环:

内环——嘉兴中心城区快速环线;

外环——串联各副城的快速环线。

第十七条城乡结构网络规划

规划市域城乡空间由主城——副城——新城——重点镇——乡镇社区——乡村社区构成。

●主城:即嘉兴主城;

●副城:嘉善、平湖、海盐、桐乡、海宁副城;

●新城:滨海新城;

●重点镇:乌镇、西塘、盐官、崇福、长安、澉浦、新仓;

●乡镇社区:嘉兴主副城所包含的建制镇和各重点镇以外的其余建制镇,共18个;

●乡村社区:选择合适的农村居民点扩建为乡村社区,进行完善的设施配套,引导以从事第一产业为主的农户在乡村社区集中。

第十八条城乡规模结构规划

市域城乡规模结构规划表

第十九条城乡功能分工规划

在城乡网络与点轴复合结构发展模式下,城镇功能组织以错位发展和挖掘特色为原则,形成功能互补、分工明确、联系密切的有机整体,合力推进嘉兴大都市区的发展。

第二十条各行政区建设用地分配

各行政区建设用地分配结构表(单位:km2)

注:滨海新城可建设用地包含在平湖行政区内。

第四章市域空间利用规划

第二十一条空间发展引导

1、城镇空间发展引导

●中聚内优:

中聚:鼓励市域各项发展要素向嘉兴主城所在的大都市区中心集聚。嘉兴主城核心圈层100km2范围以内以居住及现代服务业为主,核心圈层以外的主城各发展片区分别建设服务市域的会展园区、高教园区、物流园区、产业园区、专业市场等,并通过由核心区至各副城放射型快速路网的建设,实现主副城源源不断的经济联系,以此增强嘉兴主城的内聚力。

内优:优化主副城的内部空间结构,远景逐步置换主副城核心区内的工业用地,提高第三产业的用地比重。

●东接西联:

东接:以嘉善副城为门户,实现与上海北部区域发展的对接,在优化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承接上海产业的转移。

西联:以西部长安镇为依托,加强与杭州下沙、临平两区的联系,在优化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承接杭州产业的转移。

●北控南进:

北控:申嘉湖杭高速公路以北王江泾片区以外的区域,重点控制北部水网地带产业与人口的聚聚,使得北部水网成为嘉兴大都市区的绿肺;合理保护乌镇、西塘古镇的历史风貌,延续嘉兴大都市区的历史文脉。

南进:积极推进产业南进战略,依托临海临江型产业,促进杭浦高速公路以南地区滨海、滨江产业带的迅速形成。

2、乡村空间发展引导

●引导农业向规模经营和现代都市农业集中、乡镇工业向开发园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乡镇社区集中的“三集中”政策。

●构建具有一定规模和设施水平的乡村社区,通过撤并、迁移等手段将市域内的自然村撤并到乡村社区内,实现乡村空间的优化发展。

第二十二条空间分区规划

嘉兴市域空间结构总体规划(查看大图)

嘉兴主城

●规划嘉兴主城由核心发展区、东西两翼产业园区、余新—凤桥片区、王江泾片区、王店片区及七星—油车港片区组成,核心区与各功能片区应保留一定的绿色开敞空间,防止城镇建设用地的无序蔓延。核心圈层100km 2 范围以内以居住及现代服务业为主,先进制造业集中布局东西两翼产业园区,各发展片区在发展自身的基础上分别建设服务市域的功能园区,以此增强主城的内聚力。

●规划嘉兴主城人口规模近期(2010年)为135万,远期(2020年)为210万;用地规模近期为155km2,远期为231km2,远景储备用地为15km2。

第二十三条乡村空间规划

1、乡村居民点整治

撤村建居型村庄;撤消型村庄;保留型村庄

2、乡村社区规划

乡村社区为乡村居民点整治中的保留型村庄。规划2010年,乡村人口140万,用

地规模392km2;2020年,乡村人口110万,人均建设用地规模为150 km2,用地

规模165km2。

第五章市域空间管制与协调规划

第二十四条空间管制分区规划

将嘉兴市域空间划分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生态保护区三大类型,并借鉴区域空间管治理念,依据开发强度,将城镇发展区又细分为优化提升区、鼓励发展区、引导发展区、控制发展区。

1、城镇发展区

包括主城、副城、重点镇的规划建设控制用地范围,是嘉兴大都市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1)优化提升区:包括嘉兴主城和各副城的核心发展区。

(2)鼓励发展区:包括主副城核心发展区以外的各发展片区、滨海新城。

(3)引导发展区:包括各重点镇规划建设区、乡镇社区,是主副城与广大乡村地区联系的纽带。

(4)控制发展区:包括城镇建设区内的文保单位、风景名胜区、湿地水域、生态绿地、市域内的基础设施廊道等。

2、乡村发展区

(1)乡村建设区

(2)农业保护区

包括市域范围内的耕地、园地和林地,承担市域和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粮食生产、农副产品供应、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等功能。

3、生态保护区

主要分布在市域南部杭州湾沿岸、北部水网密集地带,包括河流湖泊水系、山地﹑风景名胜区、水源地保护控制区、生态屏障带等需重点控制保护的大型生态实体和区域。

第二十五条重点地区协调规划

1、滨海地区

2、南北湖——尖山地区

3、濮院——洪合地区

第二十六条重点地区协调规划实施措施

各重点地区必须统一编制规划,成立由市主要领导组成的重点地区协调管理机构,负责各重点地区建设项目的立项、协调和实施。

第六章市域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第二十七条产业发展战略

总体发展思路

●多元化发展: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走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制造业与服务业、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兼容并包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在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利用交通区位、港口资源等优势,合理扶持资本密集型产业,积极引进技术密集型产业,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 集群化发展:市域内同类或相关产业依不同空间单元的资源状况、交通区位和外部辐射要素的不同,有选择地相对集中布局,形成产业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格局。

第二十八条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第一产业主要布局在城镇发展用地和生态保护用地以外的地区;第二产业主要布局在“一主”中的“两翼”、“五片”、各副城的外围功能片区及新城;第三产业布局的重点是“一主”中的“一核” ,即嘉兴市中心城区,并在五个副城培育次区域中心,发展第三产业。

第七章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综合交通规划图(查看大图)

第二十九条规划目标

1、市域内实现“同城效应”,形成“15—30—60”的交通圈。即从嘉兴市主城、副城、交通枢纽、各乡镇出发,15分钟进入高速公路网;从嘉兴市主城环线出发30分钟内到达各副城,从嘉兴主城、各副城出发30分钟内到达各所属的乡镇;嘉兴境内任何重要的两个节点之间60分钟可以互通,从嘉兴主城环线出发,60分钟可以到达周边地级城市如上海、杭州、苏州、宁波、湖州、绍兴;

2、形成以高速公路、沪杭高速铁路(沪杭磁悬浮)、城际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为主体,以铁路和水运为补充,多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的高效区域交通体系。形成覆盖城乡的道路网络,实现城乡一体交通运输体系;

3、形成环形加放射的内部交通网络以支撑嘉兴大都市区网络式的城镇空间形态,增强市域内部整体凝聚力。

第三十条对外交通规划

规划对外交通由高速公路网(三纵三横三连)、320国道(一级公路标准)、07省道(一级公路标准)、01省道(一级公路标准)、沪杭铁路、乍嘉湖铁路、沪杭磁悬浮、沪杭城际轨道交通、苏嘉绍城际轨道交通以及“三横两纵三连两延伸”的高等级航道网组成。形成铁路、公路、水运多种运输方式协调的现代化、立体化、高速化的四通八达的区域综合交通系统,增强区域交通联系,确立嘉兴地区成为杭州湾北岸区域交通枢纽中心。

1、机场:适时改造现有军用机场,承担长三角货运机场的功能。

2、高速公路:“三纵三横三连”

嘉兴市高速公路网布局一览表

3、国道

保留320国道原线型。

4、省道

●新01省道保留原线型;

●规划拓宽理顺老01省道现有道路,使其成为嘉兴市具有特色的滨江滨海景观道路,并且作为联系市域范围内沿海各旅游景点和城镇的主要道路;

● 07省道嘉兴主城至平湖副城段线型调整为从主城东翼南侧绕过。

5、铁路

●规划沪杭磁悬浮高速铁路沿沪杭高速公路走向建设,在沪杭高速公路北侧、嘉兴中心城区南部设置站场,并与其他交通站场结合,形成客运枢纽;

●规划原沪杭铁路线嘉兴中心城区段改线,从嘉兴南侧绕过,和沪杭高速铁路联合设置客运枢纽;

●规划乍嘉湖铁路在嘉兴主城南部经过,从王店北绕出,在王店东设置铁水货运站场,可西至湖州、连通皖南;东抵乍浦,连通上海;

●沿海铁路大通道作为国家沿海铁路货运的大动脉,嘉兴境内建议在充分利用嘉湖铁路东段的基础上,平行杭州湾绍嘉通道跨越钱塘江南下。

6、城际轨道交通

●沪杭方向轨道交通:上海方向从枫泾接入,沿沪杭高速公路北侧通过市域,并在嘉兴中心城区南部结合高速铁路站场设站;

●杭浦方向轨道交通:上海方向从金山接入,沿规划杭浦高速公路南侧预留通道,通过滨海新城,穿越嘉兴现代产业区,接入嘉兴中心城区南部客运枢纽;

●苏嘉绍方向轨道交通:在乍嘉苏高速公路及嘉兴至绍兴跨杭州湾通道两侧预留基础设施廊道作为苏嘉绍轻轨的线位。

7、内河航道

●干线航道(高等级航道):规划建设“三横两纵三连两延伸”的高等级航道网,航道总里程约415公里,等级四级以上。三横:杭申线、杭平申线、湖嘉申线;两纵:京杭运河、乍嘉苏线;三连:东宗线、嘉于线、芦墟塘;两延伸:和尚塘进港航道、黄姑塘。

●主要支线航道(五级航道):规划4条五级航道,分别是平湖北市河、黄湾线、东清线、白马塘。

●一般支线航道(六级航道):规划7条六级航道,分别是南郊河东段、南星桥港、长水塘、长山河、官堂线、杭海线、袁硖线。

8、内河港口

规划整治6 个内河港,分别是嘉兴内河港、嘉善港区、平湖城关白马港区、海盐城北水陆中转港区、海宁交通战备码头、桐乡梧桐港区。

9、沿海港口

海盐港区规划建设为千吨级泊位的发展区;

乍浦港区规划建设万吨级泊位为主的货运作业区;

独山港区规划建成电力、石化滨海工业和集装箱作业区,重点抓好独山港区整体开发建设,建设多用途(兼顾集装箱运输)码头项目以及木材、粮食等专业码头。

10、港区集疏运通道

规划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联合集疏运系统。

●规划乍嘉湖铁路由乍浦港经滨海新城西侧向北接平湖、嘉兴、湖州,由杭浦高速走廊向东与上海金山卫支线相接,并设通向独山港的支线,形成疏港铁路通道;

●提升乍嘉苏线、杭平申线、杭申线、京杭运河等级,作为港区集疏运的主要水运通道,其中独山港区通过黄姑塘线连接到杭平申线,形成疏港水运通道;

●通过城区对外交通联系道路连接01省道和乍嘉苏高速,进而连接区域高速和国省道,形成疏港公路通道。

第三十一条内部交通规划

规划国省道和主要城市快速路网形成“两环十射一连”的道路网络,规划“环形加放射”

的快速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联系主城、各副城及滨江、滨海新城。

(1)“两环”:主城环线、联系五个副城的环线

(2) “十射” :由中心城区向周边辐射的十条道路组成,主要为中心城区与各副城城区、以及南北湖风景名胜区之间的快速联系通道。

(3) “一连” :滨海新城连接线。

(4) “环形加放射”的城市内部轨道交通线:串连各副城的城市内部轨道交通环线;联系中心城区至各副城城区和滨海新城的城市内部轨道交通射线。

第三十二条规划新建及拓宽、调整道路

●新建杭浦高速(双向六车道)、申嘉湖杭高速公路(双向六车道)、南通—嘉兴—宁波高速公路嘉兴段、嘉兴—绍兴高速公路嘉兴段、苏州—嘉兴—萧山高速公路嘉兴段;

●新建嘉桐路(中心城区-桐乡)、嘉南路(中心城区-南北湖风景名胜区)、嘉盐路(中心城区新丰-海盐)、滨海新城连接线;按城市快速路标准新建桐乡至盐官道路;

●拓宽沪杭高速公路为双向八车道、乍嘉苏高速公路为双向六车道,改造沿线出入口和跨线桥,重新组织城市出入口交通;按照一级公路标准拓宽长洲公路;按照城市快速道路标准改造嘉宁路(中心城区—海宁市)。

●续建平黎公路嘉善境内西塘至省界段道路。

第八章市域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规划

第三十三条规划目标及指导思想

在市域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人口及空间结构背景下,实现市域大型基础设施的协调与共建共享。一方面,对于区域的给水、排水、供电、燃气提出具体的部署,并把其归并入市域的基础设施廊道;另一方面,从节约化的角度出发,使各类工程设施向集中的乡村社区延伸,促进给水等工程设施的城乡一体化。

第三十四条基础设施廊道规划

市域基础设施廊道所容纳的基础设施,是未来嘉兴形成网络式大都市区的支撑系统。市域未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必须按照规划统筹安排在廊道内,已建不在廊道内的大型基础设施应在今后的改造中逐渐纳入规划廊道。

1、需要协调的大型区域工程设施

●区域快速公路运输系统与区域轨道交通系统:区域的高速公路网络、沪杭铁路、沪杭高速磁悬浮系统、沪杭城际轨道交通、苏嘉绍城际轨道交通、城市内部轨道交通等。

●外域引水工程:远期考虑外域引水,其引水管线宜安排在基础设施廊道内部。

●联合排污工程:市域污水采取分区域集中处理的体系,形成“两大两小”4个排污分区,“两大”即西部排污分区、东部排污分区,“两小”即嘉善北部排污分区、平湖东部排污分区。实行区域集中处理方式。

●区域能源系统:“西气东输”工程管线系统以及嘉兴市域高压电力走廊系统。

2、市域基础设施走廊规划

(1)规划原则

●沿主要交通轴线归并市域以及跨区域的大型基础设施;

●在可建设用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整合基础设施用地,减少基础设施对于城市可建设用地的分割。

(2)市域基础设施走廊规划

利用规划建设中的区域交通通道,与市域空间组织相协调,规划“三横三纵一连”的基础设施管线骨架。

“三横” :

●沿沪杭高速基础设施走廊:西起海宁许村、东至嘉善惠民镇,宽1000米,与生态走廊结合。主要的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沪杭高速公路、沪杭高速铁路、沪杭城际轨道交通、市域500KV电力出线走廊、“西气东输”工程系统区域天然气管线。

●沿申嘉湖高速基础设施走廊:西起桐乡乌镇,东至嘉善姚庄,宽1000米,与生态廊道结合。主要的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包括:1000KV浙北-沪西高压电力走廊,±800KV金沙江-上海直流高压电力走廊,申嘉湖高速公路系统。

●沿杭浦高速基础设施走廊:西起海宁杭州绕城公路,东到平湖全塘镇,宽1000米,与生态廊道结合。主要的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杭浦高速公路、乍嘉湖铁路运输系统、沪嘉城际轨道交通、市域500KV电力出线走廊、嘉兴联合排污干管、市域天然气输气干管。

“三纵” :

●沿苏嘉绍基础设施走廊:南起杭州湾嘉绍通道,北至秀洲王江泾镇,宽1000米,与生态廊道结合。主要的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包括:苏州-嘉兴-绍兴嘉兴段高速公路系统、苏嘉绍城际轨道交通系统、沿海铁路大通道、市域500KV电力出线走廊、区域联合供水部分连接管线。

●沿南通-嘉兴-宁波高速基础设施走廊:南起乍浦港区,北至嘉善陶庄镇,宽1000米,与生态廊道结合。主要的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南通-嘉兴-宁波嘉兴段高速公路系统、市域500KV电力出线走廊、嘉兴联合排污干管、市域天然气输气干管、区域联合供水部分连接管线、城市内部轨道交通系统。

●沿苏州-嘉兴-萧山高速基础设施走廊:南起海宁周王庙,北至桐乡乌镇,宽1000米,与生态廊道结合。主要的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包括:苏州-嘉兴-萧山嘉兴段高速公路系统。

“一连”:

●嘉兴乍浦高速基础设施走廊:西起嘉兴余新,东至乍浦港区,宽1000米,与生态廊道结合。主要的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嘉兴-乍浦高速公路连接线、市域500KV电力出线走廊。

(3)开发引导措施:

基础设施廊道内除重大交通、重要工程管线外,禁止进行城镇及工业开发和建设活动。其沿线必须控制生态绿化隔离带或协调区,并应以生态林建设为主。

新济宁,看北湖

新济宁,看北湖 济宁城市总体规划图,滨湖城市中心即为北湖新区所处位置。 北湖新区规划效果图 已经建成的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左)、奥体中心(右) 本报记者郭利民于国鹏 刚入秋的天气,热得还像夏天。暑假一开学就要升五年级的马海奇,假期里从鱼台来济宁串亲戚,跟着大人来到北湖景区游玩,湖、岛、花、树,优美的景色让他兴奋不已,尤其可以和小伙伴在湖边嬉水,更让他流连忘返。 正在建设中的北湖景区,计划今年国庆节正式对公众开放。整个景区面积20.3平方公里,其中北湖湖面

就占8.9平方公里,而整个北湖新区规划控制面积则达到了433.8平方公里。浩渺的北湖,广阔的湿地,水色山光,荷塘苇荡,光凭想像也会感觉美不胜收。 北湖景区属济宁市北湖新区打造的生态景观区。“生态宜居新城”,正是北湖新区的城市定位之一,这里也将成为济宁的城市未来主中心。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振川说:“北湖开发不仅是城市建设问题,更是发展战略问题。” 大气魄的决策,大手笔的布局,济宁市开发建设北湖新区,写下了这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华彩一笔,更承载着城市未来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提升的巨大希望。 顺势布局―― 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尹营村居民尹大妈每天都会看到北湖新区的新变化,通畅宽阔的马路修起来,各种功能先进的设施逐渐成形。“变化太大了,俺这里是越来越漂亮,生活越来越方便了。” 受益于北湖新区的开发建设,尹大妈家住进尹营村回迁安置房里,这里有四栋小高层。原来,村边是一条狭窄的土路;现在,扩建延伸成一条大马路,取名济安桥路,平整宽阔、快捷方便,绿化景观也非常漂亮。尹大妈说:“看着就舒心。” 济安桥路是北湖新区“七纵七横”路网中的“七纵”之一。建成后的现代化路网,实现与老城区有机对接的同时,不仅勾连起整座新城,也大致分隔出新城的四大功能片区。根据北湖新区的整体城市规划,围绕新开挖延伸入城的北湖湾,将形成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四个功能区,各功能区既各有所侧重,又相互联系相互支撑,为济宁市的未来发展搭建起一个充满想像力的崭新平台。 前瞻思考、科学谋划,才能保证率先发展、跨越式发展。功能定位为“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的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因此,它的整体规划建设因地制宜、顺势布局的同时,又开阔视野扩大格局,与全省乃至国家层面上的战略发展布局相呼应。 认识的高度,决定着行动的力度。新城建设正在扎实快速推进。与已经基本建成的北湖景区相比,文体教育中心区渐具规模,济宁医学院、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等新校区都已于去年投入使用。从空间鸟瞰,济宁医学院新校园错落有致的建筑组合起来,轮廓形同一个“细胞核”,形象体现出这所学院的学术特征。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新校园内,绿树成荫、蝉鸣悦耳,图书馆楼、实训楼时尚大气。市民路春蕾来到这里,禁不住感叹:“耳目一新,这才是大学应有的气质。”同在文教区内的,还有紧张建设中的济宁一中等新校区。济宁一中始建于1902年,曾培养出乔羽等著名校友。“明年,我们将在这里举行110周年校庆。”学校负责人介绍说。 一批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的标志性建筑已经拔地而起,呈现出新城“生态、典雅、现代、大气”的鲜明特点。作为第23届省运会主体育场的“小鸟巢”,已经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工人们正忙着安装座椅等收尾工作。济宁是2014年省运会承办城市,赛事主要安排在北湖新区举行。开幕式和田径赛事将在“小鸟巢”内将举行。小鸟巢”周围,未来还将镶嵌上三颗“宝石”。综合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射击射箭馆,形似“宝石”,红、橙、蓝三色,将共同烘托起时尚、大气的新城风貌。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课件(doc 72页)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行唐县牛王寨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是该景区范围内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范围 本次牛王寨景区的规划范围为:东至寺庄村,西连牛下口、程家庄村,北至王下口村,南与邢家庄村相连。总规划面积为6.20平方公里。 三、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二)部门规章、标准规范 ?国家标准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 ?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标准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报10月26日国家旅游局第12号令发

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 1-199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WF D5-200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 ?《机动车辆允许噪音标准GB1495-7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UDC613.3GB 5749-85》 ?《景观娱乐用水标准GB12941-91》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三)相关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河北省旅游条例》(2004)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 ?《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08-2020) ?《石家庄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 ?《行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 ?《行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 ?《行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 ?《行唐县志》 ?行唐县旅游与文史资料 ?牛王寨旅游开发相关资料 ?其他相关资料 四、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生态为本,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依托本规划区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独特性为卖点,“发展大旅游、建设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本规划区旅游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说明 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中国西北璀璨的明珠。 巍巍贺兰山,漫漫黄河水。秀美富饶的塞上湖城,不仅用千古文明、多元文化,支撑着银川不断发展的辉煌。如今,更因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宏图的实施,拉开了更高发展的序幕。 一、规划范围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全长17.5公里,是城市南北向新主干。主轴南段起点在五里台,现状是宁安大街,北段终点在元宝湖,现状位于万寿路。 二、规划依据 《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 《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 三、规划理念 银川城市中轴线以“多彩银川”作为规划理念,不仅表达了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空间的规划诉求,更加体现出“贺兰岿然、长河不息” 的城市精神之魂。 三、规划结构 “多彩银川”城市中轴的规划结构,分为一轴一心,三廊五段,九大节点。 按照城市人文生命序列中轴线由南向北分为历史银川、风情银川、和谐银川、开放银川和未来银川五段。历史银川是表达银川千年人文的底蕴,风情银川是反映银川民俗民风珍贵遗产,和谐银川是打造银川最靓丽的窗口,开放银川是创新银川城市精神的新亮点,而未来银川,则是进一步展示银川可持续发展的新辉煌。 九个城市节点分别为塞上明珠、银川民风、文化中心、城市中央、市民中心、塞上西湖、中阿论坛、北部新城、月坛金凤。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历史文化公园、英贤祠、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宁夏民风街、银川青少年宫、宝鼎广场、宁夏歌剧院、银川图书馆、宁夏博物馆、三馆两中心、曾杏绯艺术馆、中阿论坛、宁夏移民博物馆、人文亭阁等。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通过集中考虑设置和完善一批大型文化空间,城市公园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人文的精神所向,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和开放性城市旅游价值,同时向全中国及世界人民展示着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说明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是新形势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我市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做出的战略性选择;是通过对城市空间布局的统筹规划确保实现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目标的协调统一,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 城市总体规划是调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形势。“十一五”时期,山东省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出现新的变化,济宁所依托的发展格局有明显调整,2008年2月省政府出台的《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将鲁南经济带作为重点开发区域,以枣庄、济宁为主体建立运河经济区,发挥京杭运河的功能,大力发展运河经济。济宁作为历史上管理运河航运的督府,需要大力弘扬运河文化,依托曲邹济三处历史文化名城实体和对泗水、峄山、九龙山等景观资源的利用,充分挖掘城市发展的文化带动力,打造城市品牌,参与区域竞争。同时,多个重大设施在济宁地域相继落户,包括济宁曲阜机场、济徐高速公路、济宁北湖旅游度假区、京沪高速铁路等,提供了影响济宁市城镇空间布局的新的作用要素,需要重新审视济宁市的区域地位和作用。 人地矛盾突出,城市发展受限。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区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发展空间明显不足,大大制约了我市的城市化进程,迫切需要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用地规模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城区“东拓西跨南联北延”发展战略以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和“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城市发展定位,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拉开城市框架,促进城市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按照新的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济宁现有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外延式、资源粗放消耗型模式转变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式、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南通市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尽快把南通建成旅游整体形象鲜明、产业结构优化、服务设施齐全、综合效益较高的旅游强市,依照《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旅游规划通则》,编制《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是南通市旅游发展宏观指导性文件,辖区内各区、县(市)和旅游区在编制旅游发展或旅游开发建设规划时,原则上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南通市行政区域所辖范围,包括南通市区(港闸区、崇川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通州市、海门市、启东市、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县,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06~2020年,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发展阶段。近期:2006~2010年,为重点突破期;中期:2011~2015年,为全面提升期;远期:2016~2020年,为持续(成熟)发展期。 —1 —

第四条规划依据 1.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5;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003; 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4.《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 5.《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到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5; 6.《江苏省沿江旅游发展规划》2005; 7.《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修订)2005; 8.《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4; 9.《南通市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2002; 10.《南通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5。 第五条规划原则 注重效益,重点推进原则;市场导向,持续发展原则;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原则;系统整合,创新经营原则;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原则;适度超前,运作可行原则。 —2 —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新区规划完整版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新区 规划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式征求张店区政府意见。 (四)2015年10月14日,规划成果通过专家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 (五)2015年11月12日,通过了市规委会第5次项目审议会。 二、《淄博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维护)规划情况 (一)规划范围:东起世纪路,西至滨博高速,南起昌国路,北至济青高速,总用地面积约平方公里。本项目规划范围分两个层次,即片区层次及街坊层次。(二)规划设计内容: 1、片区层面:梳理各片区人口容量、建筑容量,在此基础上,对新城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根据新标准要求进一步分析研究,根据设施不同,提出相应的落实方式。 2、街坊层面:踏勘现状、根据新标准更改用地性质、对未建设地块和更新改造地块重新分析确定控制指标、落实专项规划内容、更新竖向管线等内容。 3、主要指标: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面积(hm2) 百分比(%) 大类中类小类 R 居住用地 R1 一类居住用地R2 二类居住用地R22 服务设施用地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1 行政办公用地

A2 文化设施用地A3 教育科研用地A4 体育用地 A5 医疗卫生用地A6 社会福利用地A9 宗教用地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1 商业用地 B2 商务用地 B4 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W 物流仓储用地 W1 一类物流仓储用地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1 城市道路用地 S2 城市轨道交通用地 S3 交通枢纽用地 S4 交通场站用地 U 公用设施用地U1 供应设施用地U2 环境设施用地U3 安全设施用地 G 绿地与广场用地G1 公园绿地 G2 防护绿地 G3 广场用地 H11 城市建设用地H H2 H21 铁路用地 E E1 水域

金乡总体规划说明书

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本次规划修编的背景及动因 一、宏观背景: 1、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五个统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是城市规划的紧迫任务。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课题。 二、中观背景: 1、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城市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要求,各市、县都开始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金乡县应从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2、山东省根据本省实际编制了《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济宁都市区规划》,济宁市也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这将对金乡的建设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金乡县需要以区域的观点重新评价和认识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到区域合作和竞争中去,争取和寻求有利的区域地位。 三、微观背景: 1、金乡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标志着金乡县即将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因此,需要探求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快速城市化道路。金乡县发展战略的调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和布局迫切需要调整。 2、《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编制以来,金乡县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城市的用地发展已突破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发展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现有用地范围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金乡县需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统一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与发展。 3、金乡县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对城市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使城市适度向北发展成为可能。 4、金乡县城南部和北部压煤的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城市向南和向北发展,需要重新确立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 以上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对金乡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需求。 第二节本次规划修编的技术路线 通过对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宏观背景、中观背景的认知,反思上版总体规

广州市白云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广州市白云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旅游策划方案 第一章现状与发展条件分析 一、白云区概况 白云区是广州市10个城区之一,因其境内有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而得名。位于广州市城区的北部,东邻增城区市,西界南海市,南连荔湾、越秀、天河、黄埔等4个城区,北接花都区和从化市。全区面积1042.7平方公里,2000年末全区常住人口84万,流动人口约90万,行政区辖12个镇,15条行政街。 白云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8度,年均降雨量为1655毫米,境内兼具有多种地貌,东部和东北是丘陵地区,有广州市(原八区)最高峰帽峰山(海拔534.7米)和著名的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山丘坡度平缓,林木茂盛,果树如海,大小水库山塘遍布,湖光山色。风景宜人。中部为广花平原,西部是珠江水系,河网交织,珠江西航道,巴江河及流溪河流经境内,既得灌溉之便,更得航运之利,其中流溪河更是广州市民主要的饮水源。 改革开放以来,白云区凭借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优越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条件,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0年,全区GDP127.53亿元人民币,比1995年翻了一番。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经营从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向龙头带动的集约经营转变,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业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新一代企业群体逐步成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力量。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各类商贸专业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业、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行业兴旺发达,第三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骨干。目前,全区三大产业比例为16:38:46。 二、旅游发展评价 (一)现状评估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全国和广州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白云区立足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宽广的地域空间和组合良好的旅游资源等优势,积极开拓旅游业务,建设酒店宾馆,开发景区,拓展旅游市场,走上了旅游发展之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九五"时期的大发展,白云区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形成旅游产业体系,进入初步发展到加速发展的转变时期。 1、旅游接待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经过20多年的奋斗,白云区旅游业已经初步形成产业体系。标志是旅游接待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旅游要素逐步发育。到2000年底,全区共有住宿设施195家,客房11000间,床位22000张,纳入旅游统计范围的酒店80座,其中星级酒店15家。旅游餐饮方面,随着经济及广州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区内餐饮资源得到利用,现有各类酒家、餐馆网点2000家,较具规模和档次的60家,其中定点餐馆4家,近年形成的新广从公路饮食长廊最具特色,该区域聚集了20多家上规模上档次的特色餐馆,成为"食在广州"的旅游强势产品的组成部分。旅游购物方面,随着广清路综合批发市场、黄石路汽车汽配市场、梓元岗皮具市场、机场路化妆品市场等商业街和专业批发市场的建成,日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消费市场。以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方乐园和广州新体育馆、白云山风景区为代表的众多游乐场所,可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娱乐要求.目前,全区"行、游、住、吃、购、娱"旅游六要素基本配套,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2、各类旅游资源得到初步利用和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正在从观光产品为主向观光与休闲度假、生态相结合过渡。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白云区逐步开发了以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方乐园、萝岗香雪公园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和游乐场所,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观光、游乐和休闲度假的旅游产品系列。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也得到-定发展,并成为适应现代旅游发展的特色旅游产品,亲亲农庄,广州绿田野生态教育中心、明兴农业基地、广州水果世界等,经过包装和推介,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具有白云区特色的山野蔬菜和田园风味等也逐渐发展成为吸引广州市民及四方游客的

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银川

城市空间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摘要: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每个城市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集中与分散则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本文从集中与分散的角度分析城市空间的演化过程,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市作为实例进行分析。银川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建国以来,由民国初期的“哑铃状”发展到“带状组团式”,改革开放后进行了一次大的规划,最终形成银川市“三中心并联式”的格局。在这一系列的变革中,城市空间经历了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过程。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集中分散银川市规划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 城市空间结构指的是城市物质要求在特定社会生产和生活水平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多种背景下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织方式以及背后社会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内在机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空间布局特征。集中与分散是城市空间演化中的基本表现,它们贯穿于城市发展运动的全过程,并体现于不同尺度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组织上。因此,集中与分散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 集中是城市空间的基本特征,它是城市空间演化过程中集聚与扩散等作用引力聚焦的过 程。集中的相对性决定了集中的复杂性。集中主义的代表是勒柯布西埃,他提出用城市的 三维结构来解决大城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平行城市”方案。 分散是城市空间的一种异化现象,是对城市空间过度集中的—种反动,也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必然行为。分散的相对性只有与集中空间联系起来考察后才有真实的意义。分散的城市形态所反映的正是空间内人类活动分散化了的表征,同时也是受制于各种自然条件与环境的结果。分散主义的代表是霍华德,为了解决城市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集中与分散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状态,所反映的是空间结构内在的相互关系。集中与分散的空间运动总是在一定的人类行为动力的驱使下以或聚或散的空间表现而呈现两相依依的社会与空间关系。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的演化遵循从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轨迹,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每后一个阶段也不单单是前一个阶段的简单重复。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本文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作为实例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的探讨、分析。选取该城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以银川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包括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乌海市,陕西北部的榆林市、延安市及甘肃的庆阳地区,它们的经济、文化、商业触角均远离其本省区的核心辐射,而在这10万多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区域范围内,只有银川是省会城市,同时又是城市人口超70万的大城市。因此有理由认为,银川的强盛会带动在包头、太原、西安、兰州一带形成新经济三角带,在中国西部城市规划编制史上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具有可操作性。2、作者本人来自宁夏,对银川的城市发展有一定的了解,银川作为我的故乡,借这次机会可以更好的了解银川的历史发展及规划现状。 1.银川城市空间的历史演化。 1)银川古代城市空间形态为横向发展、均衡对称的矩形城廓。银川自公元前119年始建,

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成果)

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成果) 一、编制目的 为适应嘉兴市在新世纪的发展战略,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促进区域一体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纲要》、《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以及嘉兴市的实际情况而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 本次总体规划期限:近期:2003年——2005年;中期:2006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 三、规划范围 本次总体规划分三个层次:嘉兴市域——指嘉兴市所辖五县(市)两区的行政区域,总面积3915平方公里,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强调未来滨海新城的发展;嘉兴市区——指秀城、秀洲两区所辖区域,总面积968平方公里,作为本次总体规划的规划区范围,编制空间发展规划,重点研究城乡一体化战略;中心城区——主要指北郊河、南郊河、东外环河以内的区域,其中西侧以乍嘉苏高速公路为界,确定为本次总体规划的用地范围。 四、城市性质 嘉兴城市性质为长江三角洲的经济重镇,上海南翼的港口新市,江南水乡的文化名城。

五、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市域总人口及城市化水平 ?市域总人口:2005年为370-390万人,2010年为380-420万,2020年为410-510万。 ?城市化水平:2005年为45-46%,城镇人口为170-180万人;2010年为55-60%,城镇人口为210-250万人;2020年为65-70%,城镇人口为270-350万人。 2、城镇体系总体框架 通过市域交通网络组织引导各级城镇向网络化演变,城镇群体空间形态体现为中心集聚与轴线扩张并存发展,市域城镇将发展形成“一心五轴”网络状的空间结构。 市域重点发展“一心、五次、十点”网络型城镇群,通过绿色空间隔断,实现开放式组团布局,优化个体及群体空间形态。 3、城镇职能分工 ?一心:市域的中心城市,由中心城区及滨海新城组成。 ?五次:市域的次中心,城市功能辐射的中继站。包括海宁城区、桐乡城区、平湖城区、嘉善城区和海盐城区。 ?十点:市域各片区中心,提供基本的居住与服务功能,适当吸纳部分工业,包括王江泾、王店、新丰、西塘、新仓、长安、盐官、崇福、乌镇和濮院。 六、市区空间发展规划 1、市区人口规模 ?市区总人口:近期2005年100万人,中期2010年120万人,远期2020年150万人。 ?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近期2005年45万人,中期2010年60万人,远期2020年80万人。 2、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一片,两翼三楔”的市区空间格局。 ?一心:指中心城区,主要指北郊河和南郊河以内区域,是城市的核心发展区。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2 第三章城镇性质与城镇规模2 第四章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3 第五章总体布局规划4 第一节城乡空间管制规划4 第二节镇域镇村体系规划5 第三节乡村建设规划5 第四节用地布局规划6 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8 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9 第八章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11 第九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12 第十章“五线”控制12 第十一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3 第十二章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规划15 第十三章综合防灾规划16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18 第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18 第十六章附则19 附表19 表一居民点规划安置表19 表二远期镇域用地汇总表20 表三远期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21 表四城镇建设区主要道路一览表22 表五文物保护单位紫线控制表22 表六近镇域用地汇总表26 表七近期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26 表八近期建设项目表27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需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有效引导规划期内北郊镇的规划与建设管理,保证镇内开发建设有序进行,特制订本文本。 第2条(一)镇域范围为北郊镇的整个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6.23平方公里。 (二)镇区规划范围:北至青银高速公路以南250米,南至老济青路,西至正 阳路,东至西十五路,镇区总面积26.41平方公里。 第3条本文本是北郊镇镇域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镇域内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文本的有关规定。规划建设管理中除执行本规划外,尚应符合国家 现行的和规划期内颁布的有关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4条文本中黑体字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北郊镇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规划建设,属严重影 响城乡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5条规划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年第146号令发布) (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四)《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五)《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六)《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116号令) (七)《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 (八)《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稿) (九)《淄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十)《北郊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十一)《北郊镇环境规划》 (十二)其他相关规范、规定 第6条规划期限 近期:2015-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092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W}

委托 济 项目名称: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 委托单位:济宁市城乡规划局 设 计单位: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 划甲级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号 院 长:史衍智 研 究 员 审 定:郭庭良 研 究 员 工程负责人:王 尧 高级施工全过程管理人员 项目组成员 丁 芝 工 程 师 田冬梅 工 程 师 韩冬梅 工 程 师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汇报框架 一、项目概述 二、规划总则 三、溯源与展望 四、认知与行动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项目概述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线古槐路东侧 区位条件:位于城市历史文化轴 线古槐路东侧,处在济宁历史城区核心 部位,是济宁铁塔寺及太白楼历史文化 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有形制:“铁塔寺”原名 “崇觉寺”,又名“释迦寺”, 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年),后经 历代扩建和重修,至明代形成基本格局, 铁塔寺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 近十七亩,由左、中、右三路组成,各 类建筑八十多楹。现仅剩铁塔、大雄 宝殿、声远楼、僧王祠、汉碑室等 建筑铁塔寺—太白楼街区保护规划图 楹。 济宁崇觉寺铁塔为国家级文物保 护单位,是中国四大铁塔之一。 始建于北 宋崇宁四年(年)共九层, 为八角形楼阁式建筑,基座为砖砌,塔 身为铁汁铸造而成,通高米。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片区周边重要文物古迹潘家大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潘家大楼创 建于世纪年代,是潘洪均的私邸。 潘家大楼原是一组庞大豪华的近代建筑 群体。现仅存第二进院北厅。利用现有 戏台,将潘家大楼逐步恢复为传统戏院, 弘扬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道总督衙门:恢复河道总督衙门,河道总 督衙门是运河、黄河的最高行政管理机 构。河道总督衙门最初建于元代,兴于 明清,多次重修,现已不复存在。规划 拟于原址建设,位于古槐路、云路街、 西门大街、院后街四条街道形成的地块, 规划用地公顷。 吕家宅院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吕德镇字 静之的私人住宅,系清末建筑。现仅 存原建筑的两进院落。整个建筑,民族 特色突出,传统风格浓厚是研究明、清 时期私人宅院的实物教材。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河道总督衙门规划总平面图吕家宅院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城市规划:嘉兴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规划:嘉兴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根据1994年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远景规划范围,编制嘉兴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一、依托自然水网骨架,建立绿色生态空间 以一心、三环、三楔、三园、七带和众多大小不等的城市公园共同构成嘉兴独特的生态绿地网络结构。 一心:指南湖、西南湖组合形成的城市绿心。 三环:沿环城河建设的环城绿带是嘉兴古城格局原外城边界;沿中环红线外侧各控制20米绿带形成城市景观大道;沿外环河控制300-500米绿带为城市的外围生态环。 三园:指南湖风景名胜公园、相家荡公园和穆湖溪公园。 三楔:指城市东、南、西北向规划控制3片楔入城市中心区的绿楔。 七带:沿城市七大放射水系两岸布置进深30米以上绿带。 二、优化城市空间环境,创造特色园林景观 规划突出体现绿化的生态性与文化性,通过绿地与水系的有机结合,形成城、水、绿相互交融的园林景观。

营造大型生态基质:保护和恢复城市3片绿|考试|大|楔的生态环境,严格实施城市外环绿带建设,通过河道和道路与郊外田园及城市内部绿地相互融通,向城市导入绿色自然景观和清新气流。 建立绿色廊道网络:依托城市“二环、三湖、七放射”水网骨架,构筑各具特色的绿化景观带;结合水系建设城市道路,通过绿化处理,形成通畅的绿色景观廊道。 设置特色城市片区:利用河道将城市划分为九个片区,通过绿化体现各个片区的园林景观特色。 控制河道界面景观:包括绿线、蓝线控制。通过修复岸线、植树造林、拆除建筑、破墙还绿、限制建筑高度等方法进行控制,绿地率达40%以上。 组建历史景观轴:以子城为核心,形成南湖——子城——穆湖溪古城和运河历史景观带。 三、重视生态效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设:按生态学原则,结合城市外围田园风光,并在城市内部(在绿楔、绿带、公园内,沿着修复的河、湖、湿地和滨水岸线)绿予自然生物若干片自然环境。 生态种植:以种植树木为主,大量采用乡土树种,重视生物多样性,强调地被和空间生态群落合理配置。 生态效益:在满足城市绿地主要功能的同时,引入经济价值高的生物,使绿地和水资源获得叠加效益。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淄博市总体规划2006-2020

淄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五章城市规划区范围 第六章区域交通网络 第七章城市总体布局 第八章环境保护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协调城市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时空关系,综合研究和确定淄博市域城镇体系及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为稀薄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特编制本总体规划。 第3条淄博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市区行政辖区范围,即张店区、博山区、淄川区、临淄区、周村区五区行政辖区范围。 第4条立足淄博市组群式城市的特点,对市域的中心城区和副中心城区的各项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进行通盘考虑,统一安排。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 第一节城镇体系发展战略 第12条提高市域城镇体系的中心强度,协调和促进五个城区的共同发展。以一个中心(张店城区)、四个副中心(其它四个城区)共同形成淄博市城镇体系的复合中心。 第13条淄博市域城镇体系发展主轴以市域内主要联系道路为依托呈"十"字型。确立优先发展的重点城镇,适当分担城区部分专业职能,控制城区无限蔓延趋势,并形成小区域范围次级中心,带动区域城镇化的均衡发展。 第14条增强现有城镇经济实力,小城镇集中发展。规划期末,条件较优的现有乡改为建制镇,辖区过小、镇驻地相距较近的乡镇进行撤并集中发展。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一节城市性质 第34条淄博市城市性质为: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中心城市之一,鲁中地区经济、科技、信息中心。 第五章城市规划区范围

第41条淄博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为所辖五区范围,即张店区、博山区、淄川区、临淄区、周村区的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2961平方公里。分为城区、近郊区、沿路控制区、建制镇驻地、风景文物保护区、水资源保护区和远郊区七个层次。 第六章区域交通网络 第一节城市对外交通 一、铁路交通 第49条为加强淄博对外客货运输,规划将博南铁路与辛泰铁路相连接,并利用省规划的德烟铁路与淄东铁路相连接,为本市对外开放"借港出海"提供良好的条件。 第50条新建博山北站、东站和货场,根据客货运量增长和城市发展需要,扩建淄博站、淄川站站场设施,提高周村站等级。 二、公路交通 第51条在新建公路的同时,加快公路的改建,重点提高技术等级,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中枢、一级公路为骨架,二、三级公路为支线的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 第52条修建南北向贯穿的滨莱高速公路,在张店、淄川、博山城区西侧通过,该路在张店与济青高速公路、309国道相交处,在淄川与胶王路相交处,在博山与北山路相交处,在桓台与章索路相交处,在高青与广路相交处,各规划建设一个互通式立交桥。 第53条改造市内公路干线,国道205线、309线及省道胶王路、湖南路、庆淄路、张田路、博沂路达到一级公路标准;省道章索路、泉王路、博临路、济青路、仲临路达到二级公路标准;;在东南部山区建设一条北接博临路、南接仲临路的二级公路。 第54条为保障中心城区的交通畅通,规划修建205、309国道的绕城线,红线宽100米。第55条至2010年全市共设长途客运站9个,总用地40公顷左右。其中张店城区3个,博山城区2个,淄川城区2个,临淄城区1个,周村城区1个。 第57条淄博市系内陆城市,为加强对外贸易往来,应积极创造条件借用青岛港、烟台港、石臼港。 第七章城市总体布局 第一节总体布局原则 第64条城市布局为"组群式"城市结构,加强城区间横向经济联系,促进各城区的合理分工、协作。 第65条强化中心城区张店的中心地位和作用,增强并完善其市级商务、服务职能,提高整个城市的对外辐射力。 第66条经济、合理利用土地,保持城区间田园、绿化空间,控制城区无限制蔓延趋势,既充分保持组群式城市特点,又为未来城市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 第67条完善市域交通网络,强化城区间快速交通系统,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及先进的水、电、通信等设施。

济宁市城市规划管理简明技术规定(参考Word)

济规〔2006〕17号 济宁市城市规划管理简明技术规定 (2006年版) 第一条为加强本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以及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济宁市城市规划区。各县(市)的城镇可参照执行。 第二条城市各项建设用地,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规定,城市规划确定的人均用地指标、用地性质和规模,在已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地段内进行。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的,须先提出调整规划,按程序审批。 第三条建筑容量 (一)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的容积率、建筑密度按如下指标控制: 居住建筑:多层住宅容积率1.0~1.5,建筑密度不大于28%;高层住宅容积率1.5~3.0,建筑密度不大于25%。办公建筑:多层容积率0.6~2.5,建筑密度不大于38%;高层容积率2.5~5.5,建筑密度不大于35%。商业建筑:多层容积率0.8~2.5,建筑密

度不大于40%;高层容积率2.5~5.5,建筑密度不大于40%。

1、属于以上建筑类别的单个建筑项目的建筑容量,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周边环境、交通、地价和配套服务设施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 2、不属于以上建设类别的其它项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范另行确定建筑容量指标。 (二)建设用地最小面积小于(表一)规定的建设用地下限指标的,不应单独零星建设永久性建筑。 (表一)建设用地下限指标 建设项目用地面积小于(表一)的规定,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不妨碍城市规划的实施,可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1、社区配套用房、垃圾收集和中转站、变配电室、泵房、公厕等涉及社会公益性的建设项目。 2、邻近土地为完成规划或建设的河道、道路或其他类似情况,确无法与周边土地整合的建设项目。 3、被具有法定资质的机构鉴定为危房的拆翻建。 第四条工业项目容积率不得低于0.6,建筑密度不低于35%,绿地率不高于15%,厂前区用地比例不高于7%。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056 更新时间:2008年07月28日规划总论 一、规划功能与性质 为促进山东省广饶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广饶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全县第三产业及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创建节约型和谐社会,促使广饶县成为我国文化旅游先进地区,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为县级旅游业宏观战略性发展规划,作为广饶县旅游业发展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山东省内旅游市场及各类专营市场为依托,以打造孙武文化体验旅游品牌为核心,以开发孙武湖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为关键,以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以营造全县旅游综合环境为支撑,大力挖掘文化及产业旅游资源。 “面向大市场、开发大旅游、发展大产业”,将广饶旅游业发展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引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主导地方形象塑造的绿色节约型产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绿色节约型产业。把广饶县建设成为拥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全国著名的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 三、规划基本任务 广饶具有旅游区位、地脉和文脉优势,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生态背景,拥有“孙武故里”这一独特突出资源和具有一定特色的地方民俗风情。本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回答这样的命题:如何发挥广饶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特别是挖掘与发挥“孙武故里”的资源优势,在旅游业刚刚起步的广饶县,实现旅游业健康、快速、跨越式发展,促进广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广饶资源本底条件较薄弱,自然类旅游资源稀少,人文类旅游资源较丰富,非物质旅游资源较丰富。 一、旅游资源构成分析 五级旅游资源1个(孙武),四级旅游资源2处(刘集支部旧址、吕剧),三级旅游资源6处,二级旅游资源15处,一级旅游资源10处。 二、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拥有高品位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文脉深厚,唯一性强 3、人文遗迹资源丰富,但挖掘开发不够 4、哑铃式分布格局总体分布不均、南北部相对集中 5、局部资源独特性强 6、孙武湖条件极好,易于打造精品景区 三、周边旅游资源比较分析 (一)周边旅游区 1、齐文化旅游区 2、黄河口旅游区 3. 民俗文化旅游区 (二)关联性特征分析 1. 总体特征:交汇性多于边缘化、合作性多于竞争性 2. 优势分析 广饶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各种文化的交汇使广饶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能与周边旅游文化区左右逢源。对境内黄河口文化、齐文化和民俗文化相关旅游资源的开发即可以走联合发展之路,也可以走依附式发展的路子。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下达嘉兴市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下达嘉兴市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主要控制指标的通知 【法规类别】土地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嘉政办发[2009]126号 【发布部门】嘉兴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9.09.29 【实施日期】2009.09.2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下达嘉兴市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控制指标的通知 (嘉政办发〔2009〕126号) 南湖区、秀洲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嘉兴市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控制指标》(以下简称《规划控制指标》)已经六届市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下达给你们,请认真按照省政府《关于下达全省各市、县(市、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控制指标的通知》(浙政土审〔2009〕12号)要求,抓紧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争取年内初步完成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一、严格依据下达的控制指标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规划控制指标》包括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含标准农田)、耕地保有量、城乡建设用

地规模、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新增建设占用土地规模、万元二三产值增加值用地量,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含标准农田)、耕地保有量、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约束性指标(是指为保护资源和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规划期内不得突破或必须实现的指标),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新增建设占用土地规模、万元二三产值增加值用地量为预期性指标(是指按照经济社会预测规划期内应该实现的指标)。两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新增建设占用土地规模、万元二三产值增加值用地量不得超过《规划控制指标》,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保有量不低于《规划控制指标》。 二、按照中心城区和外围区域的划定界线,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做好嘉兴市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根据嘉兴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定中心城区规划的需要,在指标分解中,明确了中心城区控制范围,控制范围总面积约180平方公里(按不拆分行政村计算,约为227平方公里)。该范围的划定原则是:一是有利于管理和协调该区域的建设主体,统筹安排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用地需求的原则;二是按照有利于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现代化网络型大城市建设步伐的原则,将国际商务区域、湘家荡区域和嘉兴经济开发区西南组团三个区域组团基本纳入中心城区控制范围;三是重点突出、权责一致的原则,中心城区控制范围内城市发展用地由中心区域控制指标安排,少量在中心城区范围内两区直管的新农村规划点和工业功能区发展需要的用地从分配给两区外围区域的指标中解决,指标安排规模和布局一并纳入中心城区范围内随嘉兴市级规划上报审批。机动指标主要确保规划期内现难以预计、布局存在不确定性的市重大项目的用地需求。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加快推进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 两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时,要按照统筹城乡、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充分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