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成果)
湘家荡区域(铁路以南)新农村建设综合整治项目建议书

湘家荡区域(铁路以南)新农村建设综合整治项目建议书目录第一章概况 ....................................................................................................................................... 31.1项目概况...................................................................................................................................... 31.2建设单位概况.............................................................................................................................. 31.3项目可研编制的依据与范围...................................................................................................... 41.4项目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5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1.6主要结论...................................................................................................................................... 6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 72.1项目建设背景.............................................................................................................................. 7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2.3项目建设的可能性.................................................................................................................. 17第三章项目规模内容与项目条件 ......................................................................................... 203.1项目规模和内容 .................................................................................................................. 203.2项目地点及区位分析.......................................................................................................... 203.3外围配套条件.......................................................................................................................... 213.4政策条件.................................................................................................................................. 22第四章拆迁方案 ........................................................................................................................... 234.1政策依据及目标...................................................................................................................... 234.2拆迁安置方案.......................................................................................................................... 244.3土地流转方案.......................................................................................................................... 284.4拆迁安置程序.......................................................................................................................... 304.5置换手续办理和资金结算顺序.............................................................................................. 32第五章建设方案.......................................................................................................................... 335.1建设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城乡一体化是指在生产力、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与农村逐步实现结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目的是要建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推进机制,其实质是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不仅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市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建设大城市,增创新优势,推进新跨越的重要举措;更是我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条件1、综合实力较强,区域发展相对均衡。
嘉兴作为沿海开放地区,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55.6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107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00元,标志居民生活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
所辖县(市、区)均进入全国经济百强县前50位和成为浙江省小康县,各县(市)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较为接近。
2、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城乡联系日趋紧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1978年城市化水平不足20%,到1990年达到30.6%,十二年年均提高0。
88个百分点。
1995年城市化水平达到35。
3%,五年年均提高0。
94个百分点;到2002年城市化水平达到42.8%,七年年均提高1.07个百分点。
初步形成了以嘉兴市区为中心、以县(市)域中心城市(镇)为骨干、以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为支撑的市域城镇网络体系,各级城市(镇)规模迅速扩大,空间布局日趋合理,对人口的吸纳力和承载力不断提高。
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城乡一体化是指在生产力、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与农村逐步实现结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目的是要建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推进机制,其实质是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不仅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市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建设大城市,增创新优势,推进新跨越的重要举措;更是我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条件1、综合实力较强,区域发展相对均衡。
嘉兴作为沿海开放地区,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55.6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107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00元,标志居民生活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
所辖县(市、区)均进入全国经济百强县前50位和成为浙江省小康县,各县(市)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较为接近。
2、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城乡联系日趋紧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1978年城市化水平不足20%,到1990年达到30.6%,十二年年均提高0.88个百分点。
1995年城市化水平达到35.3%,五年年均提高0.94个百分点;到2002年城市化水平达到42.8%,七年年均提高1.07个百分点。
初步形成了以嘉兴市区为中心、以县(市)域中心城市(镇)为骨干、以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为支撑的市域城镇网络体系,各级城市(镇)规模迅速扩大,空间布局日趋合理,对人口的吸纳力和承载力不断提高。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嘉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嘉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31•【字号】浙政函〔2024〕42号•【施行日期】2024.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嘉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浙政函〔2024〕42号嘉兴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批准《嘉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规划》。
《规划》是嘉兴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守好“红色根脉”,实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快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
二、筑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嘉兴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10.78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90.76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525.05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61.9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003倍以内。
严格“三条控制线”管控,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灾害风险重点防控等安全保障空间,严格城市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等管控,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发挥“全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承接上海辐射的门户”功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嘉善片区先行示范。
深度参与杭州都市圈建设,联动湖州市共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实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夯实“浙北粮仓”农业生产基础。
守护水乡特色生态空间,保护市域南部沿湾生态带和北部湿地生态带。
嘉兴构筑一座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

嘉兴构筑一座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来源:嘉兴日报日前,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嘉兴市委关于制定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七大战略,首次提出“生态立市战略”,并旗帜鲜明地指出:要以生态市创建为载体,培育和发展生态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从拼发展速度的“又快又好”,到拼发展质量的“又好又快”,在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不断强化、环境难以维持传统发展方式之时,嘉兴市乘势而起,高擎“生态立市”的旗帜,决定以绿色的名义崛起,构筑一座城乡生态环境舒适优美,生产、生活与生态有机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
从“工业立市”到“生态立市”,这种战略思路变化孕育着什么内涵?在“十二五”期间,嘉兴市又将以什么方式、什么路径实现绿色崛起?对此,“十二五”规划都有了清晰的指引。
“战略”素描:田园新都市,生态新生活2015年,冬日的一个午后,阳光洒在市区放鹤洲小区的白墙黛瓦上,屋顶上一字排开的太阳能发电器,将光能源源不断地转化成电能,袅袅炊烟渐成回忆;近处,小桥下流水潺潺,舟影带动粼粼波光,嬉戏玩耍的少年在公园里尽情呼吸着清新空气;远处,科创中心的研发工作室内,年轻的科研人员热烈讨论着最新的节能技术;道路两边,放眼望去,满目苍翠,绿意盎然,一座森林城市初现端倪;工业园区内,没有机器轰鸣,没有高耸烟囱,高新产品源源不断地通过高铁发往全国各地……未来五年,嘉兴市生态环境建设将向品质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城市品位,提升人居环境。
我市将以“三清两绿”行动计划为抓手,以水、气、土壤污染防治和环境生态化改造为重点,加强制度创新,积极构建结构合理的生态经济体系、舒适优美的生态环境体系、文明健康的生态文化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和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体系,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田园新都市,生态新生活。
嘉兴港区总体规划 年

嘉兴港区总体规划(2011~2030年)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简本)浙江环科环境咨询有限公司二O一七年十一月嘉兴港区总体规划修编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目录1 规划背景简介 (1)2 规划方案概述及分析 (1)2.1原规划概述 (2)2.2后续规划实施要点 (3)2.3规划协调性分析 (4)3 现状主要环保问题和主要资源环境制约因素 (4)3.1规划实施情况 (4)3.2资源能源消耗与排污情况 (5)3.3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5)3.4现状主要环保问题 (7)3.5主要资源环境制约因素 (7)4 规划实施的主要环境影响及资源环境承载力 (8)4.1规划实施的主要环境影响 (8)4.2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8)5 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 (9)5.1规划方案综合论证 (9)5.2规划优化调整建议 (10)6 规划的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10)7 规划环评结论清单 (11)清单1 嘉兴港区生态空间清单 (12)清单2 现有问题整改措施清单 (13)清单3 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限值清单 (14)清单4 规划优化调整建议清单 (14)清单5 环境准入条件清单 (15)清单6 环境标准清单 (17)8 跟踪评价建议 (18)9 总结论 (18)1 规划背景简介嘉兴港区地处上海南翼、杭州湾北岸,其前身为乍浦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经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
2001年7月,嘉兴市设立嘉兴港区管委会,统一领导嘉兴港务局、乍浦经济开发区和乍浦镇。
2002年组织编制了《嘉兴港区总体规划(2002-2020)》,于2003年2月得到嘉兴市人民政府的批复(规划面积为54 km2)。
2011年,嘉兴港区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于2011年8月得到嘉兴市人民政府的批复(嘉政发[2011]56号),并开展了规划环评,取得了浙江省环保厅的审查意见(浙环函[2012]127号)。
根据《嘉兴港区总体规划(2011-2030)》及浙环函[2012]127号,修编后的嘉兴港区规划面积为55.8 km2,规划范围包括嘉兴综合保税区、乍浦经济开发区,发展产业以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港口物流业为主。
嘉兴市域总体规划

嘉兴市域总体规划(2005-2020年)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市域功能定位与总体发展战略第三章市域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规划第四章市域空间利用规划第五章市域空间管制与协调规划第六章市域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第七章市域综合交通规划第八章市域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背景为统筹嘉兴市域的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嘉兴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以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复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意见》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嘉兴市域总体规划(2005-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定位1、本规划是统领嘉兴市域发展的具有法定地位的纲领性文件。
2、本规划在充分尊重嘉兴市城镇体系规划、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各县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的基础上,以嘉兴市域的统筹发展为目标,对原有规划进行整合协调,构建区域性总体规划的新范式。
3、本规划以实现市域一体化发展为宗旨,统筹嘉兴市域的各种发展要素,建设网络型特大城市。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年)及《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4、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7、《浙江省建设厅县(市)域总体规划导则(试行)》(三稿)8、《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6-2010)9、《环杭州湾地区产业带发展规划》10、《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11、《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12、《嘉兴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年)13、《浙江省嘉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14、《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嘉委[2004]1号文)15、《嘉兴市“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第四条规划理念与原则1、可持续发展理念:遵循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寻求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嘉兴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嘉兴交通物流业发展规划1前言 (5)规划背景 (5)规划内容 (6)规划要求 (8)规划依据 (8)规划范围 (9)规划期限 (10)2发展条件与现实基础 (11)发展条件 (11)2.1.1国家、省积极的产业政策 (11)2.1.2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 (12)2.1.3强劲的经济、产业支撑 (14)2.1.4国内外物流巨头纷纷看好 (15)现实基础 (16)2.2.1物流市场总量持续增长 (16)2.2.2物流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16)2.2.3物流园区建设已经起步 (17)2.2.4物流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18)客观制约因素 (18)2.3.1物流设施建设依然滞后 (18)2.3.2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 (18)2.3.3物流企业竞争力不强 (19)2.3.4社会物流观念薄弱 (19)3区域物流市场发展态势和需求预测 (20)区域物流市场发展态势 (20)3.1.1需求态势 (20)3.1.2竞争格局 (21)物流市场需求规模预测 (28)3.2.1物流总量(全社会货运量) (28)3.2.2国际物流量 (32)4总体思路与发展重点 (33)总体思路 (33)4.1.1培育和扶持物流基地建设 (33)4.1.2抓好物流龙头企业发展 (33)4.1.3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 (34)发展目标 (34)发展重点 (35)4.3.1建设物流站场,打造物流发展设施平台 (35)4.3.2强化理念引导,培育第三方物流需求 (35)4.3.3培育物流企业,提升物流服务供给能力 (36)4.3.4构建信息平台,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36)4.3.5完善运输网络,构筑时效性配送体系 (37)5物流基地空间布局 (38)区域物流系统架构 (38)空间布局思路与原则 (39)5.2.1空间布局思路 (39)5.2.2空间布局原则 (40)5.2.3空间布局规划 (42)6物流信息系统建设 (48)物流信息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48)6.1.1构建目标 (48)6.1.2需求分析 (49)物流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和框架模型 (50)6.2.1行业管理信息系统 (50)6.2.2货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51)6.2.3货运站场物流信息系统 (53)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实施步骤 (55)7现代物流企业培育 (57)培育思路 (57)7.1.1培育龙头企业 (57)7.1.2开展示范工程 (58)主要目标 (59)8近期建设规划 (60)主要建设项目安排 (60)8.1.1实施安排 (60)8.1.2近期建设重点 (62)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3)8.2.1投资估算 (63)8.2.2资金筹措 (63)9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65)强化组织领导 (65)加大宣传力度 (65)完善扶持政策 (66)9.3.1资金扶持政策 (66)9.3.2用地扶持政策 (66)9.3.3规模扶持政策 (67)9.3.4其它支持政策 (68)建立行业协会 (69)规范市场监管 (70)夯实人才队伍 (70)优化发展环境 (71)1前言规划背景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国家非常重视、鼓励发展现代物流业,并明确指出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与新的经济增长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成果)
一、编制目的
为适应嘉兴市在新世纪的发展战略,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促进区域一体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纲要》、《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以及嘉兴市的实际情况而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
本次总体规划期限:近期:2003年——2005年;中期:2006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
三、规划范围
本次总体规划分三个层次:嘉兴市域——指嘉兴市所辖五县(市)两区的行政区域,总面积3915平方公里,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强调未来滨海新城的发展;嘉兴市区——指秀城、秀洲两区所辖区域,总面积968平方公里,作为本次总体规划的规划区范围,编制空间发展规划,重点研究城乡一体化战略;中心城区——主要指北郊河、南郊河、东外环河以内的区域,其中西侧以乍嘉苏高速公路为界,确定为本次总体规划的用地范围。
四、城市性质
嘉兴城市性质为长江三角洲的经济重镇,上海南翼的港口新市,江南水乡的文化名城。
五、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市域总人口及城市化水平
•市域总人口:2005年为370-390万人,2010年为380-420万,2020年为410-510万。
•城市化水平:2005年为45-46%,城镇人口为170-180万人;2010年为55-60%,城镇人口为210-250万人;2020年为65-70%,城镇人口为270-350万人。
2、城镇体系总体框架
通过市域交通网络组织引导各级城镇向网络化演变,城镇群体空间形态体现为中心集聚与轴线扩张并存发展,市域城镇将发展形成“一心五轴”网络状的空间结构。
市域重点发展“一心、五次、十点”网络型城镇群,通过绿色空间隔断,实现开放式组团布局,优化个体及群体空间形态。
3、城镇职能分工
•一心:市域的中心城市,由中心城区及滨海新城组成。
•五次:市域的次中心,城市功能辐射的中继站。
包括海宁城区、桐乡城区、平湖城区、嘉善城区和海盐城区。
•十点:市域各片区中心,提供基本的居住与服务功能,适当吸纳部分工业,包括王江泾、王店、新丰、西塘、新仓、长安、盐官、崇福、乌镇和濮院。
六、市区空间发展规划
1、市区人口规模
•市区总人口:近期2005年100万人,中期2010年120万人,远期2020年150万人。
•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近期2005年45万人,中期2010年60万人,远期2020年80万人。
2、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一片,两翼三楔”的市区空间格局。
•一心:指中心城区,主要指北郊河和南郊河以内区域,是城市的核心发展区。
•一片:指湿地保护区,市区北部河网密布、湖荡众多,不仅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天然的水产养殖基地,更是展现水乡风情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必须严格控制建设项目的进入,保护原生的生态环境。
•两翼:指东翼——位于中心城区的东南侧,主要指秀城新区的部分,包括科技产业园、工业产业园、新丰等;西翼——位于中心城区的西侧,主要指秀洲新区的部分及嘉兴经济开发区西南新区,包括新塍、洪合等。
•三楔:指南片楔形绿地、东片楔形绿地及西北片楔形绿地。
3、市区空间管制规划
•鼓励建设区域:嘉兴中心城区和东西两翼,包括秀城新区、秀洲新区及经济开发区西南新区。
鼓励建设区域187平方公里,约占市区土地总面积的20%。
•引导建设区域:主要有王江泾及产业功能区块、油车港及产业功能区块、新塍、洪合、王店、余新、凤桥、铁路货场等。
引导建设区域66平方公里,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
•限制建设区域:包括旅游城镇等,如湘家荡与七星。
限制建设区域294平方公里,约占土地总面积的30%。
•禁止建设区域指生态敏感区、生态走廊、基础设施廊道、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及大面积水域等基质空间,要求严格控制,除基础设施本身外,禁止任何建设行为。
特别是切实控制三大片楔形绿地和北部的湿地保护区。
七、市区综合交通规划
1、对外交通
•铁路:规划近期实施沪杭铁路电气化改造,中远期建设沪杭高速铁路、乍嘉湖铁路。
•城际轨道交通:规划主要有沪杭、沪嘉、苏嘉绍三条城际轨道交通经过市区,并于城市南部客运枢纽处交汇换乘。
•高速公路:沪杭高速公路和乍嘉苏高速公路在市区南部相交,建有嘉兴枢纽,规划杭州湾嘉绍通道在其西侧连通沪杭高速及乍嘉苏高速,申嘉湖(杭)高速和杭州湾嘉甬通道北岸连接线分别位于市区的北部和东部。
•航道:主要有京杭运河、杭申线、乍嘉苏线、嘉于线、湖嘉申线等,规划按四级航道标准控制,长水塘仍作为六级航道。
2、城市道路
•路网结构:规划市区道路网结构呈环形放射状。
三环——中环路、外环路、绕城公路;放射状道路——320国道、中山西路、
07省道、城东路、嘉海公路、嘉善大道等。
•道路等级:快速路——中环路、外环路、320国道、07省道、南湖大道、绕城公路等;主干路——城市相邻片区或组团之间的主要联系通道;次干路——片区或组团内部的主要道路。
八、中心城区城市总体空间布局
1、用地发展方向
西部布局以中山路为轴线,向乍嘉苏高速公路出入口延伸,同时依托高教园区向西南方向扩展;东部以中环南路为轴线,向沪杭高速公路出入口延伸;南部宜有选择的、低强度进行规划建设;北部是城市的水源和湿地保护区,将北郊河作为中心城区发展的自然界线。
2、用地规模
近期2005年,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45平方米,城市建设用地65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8平方米,城市建设用地86平方公里
3、城市功能布局
•城市中心区:范围为北至东升路、东至纺工路、西至越秀路、南到中环南路,面积12.6平方公里。
中心区是城市商务、行政、文化、休闲设施的集中区域。
环城河以内是商业金融核心;南湖以南是行政文化核心,其余多为居住用地,南湖与西南湖构成城市的绿心。
•东南片区:范围为沪杭铁路东南面,中环南路、纺工路以外,直至规划南郊河的区域,面积66平方公里。
功能主要布置居住和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适当安排工业。
其中南郊河以南是城市未来的客运枢纽,中环南路东延伸段两侧集中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城市东部的副中心。
•西南片区:范围为北至新塍塘,东至越秀路和沪杭铁路,西至乍嘉苏高速公路,西南至规划南郊河,面积31.6平方公里。
功能以秀洲新区为重点,主要布置居住、教育、区级公共服务、工业、市场等用地。
其中秀洲新区集中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城市西部的副中心。
•北片区:范围西、北至北郊河,南至新塍塘和东升路,东至沪杭铁路,面积32平方公里。
功能以居住、工业、物流为主,
居住主要位于禾兴北路两侧及中环北路以南,中环路以外集中布置嘉兴经济开发区的工业用地,长纤塘与沪杭铁路之间利用铁水中转港建设物流基地。
主要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