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浅谈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环境,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态变故,要保证健康和安全,教师在教育学生成材的过程中,就一定要随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掌握高超的应变技巧。

本文通过对非智力因素的含义、作用的论述,揭示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同时阐述教师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途径。

非智力因素重要性教育途径智力因素通常是指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即认识能力的总和。

它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是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

而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对人的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兴趣、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等,学生在学习中能否取得成功,各种能力能力能否与不断变化的环境相适应,需要调动全部心理活动,一个人即使具有高水平智力因素,如果智力因素的发展不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相结合,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一、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成长的一种内驱力,它对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1.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发展中的动力作用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学生能否认真学习的内在动力。

好的非智力因素能使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自制力强,注意力集中,经受住外界的不正当的干扰,具有旺盛求知欲,学习成绩的会显著提高,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助于他们智能发展和发挥。

反之,非智力因素发展不良的学生,则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觉性,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毅力。

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精神,刻苦学习的态度,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2.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发展中的定向作用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它把学生的认识和行为统一集中于学习活动,用于思考、想象、记忆全部精力集中在所观察的事物和所学习的内容方面。

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是智力差不如人,而是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控力差,学习精力不集中所造成的。

浅谈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发挥的作用

浅谈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发挥的作用

浅谈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发挥的作用发表时间:2019-02-18T16:43:19.75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1期作者:白绍峰[导读]白绍峰山东师大附小雅居园校区 250000 中图分类号:G2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107-01俗话说“勤能补拙”,勤奋能弥祉智力的不足。

品格标志着一个人的思想品质。

对于学生而言,良好的品格对学习也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催人上进,奋发图强。

与人为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善良是孩子的首要品质。

一、用善良的火花点燃学生内心浓浓的友情,激发学生奋发进取的学习动力。

善良的情感及其修养是人道精神的核心,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应当在童年就去上情感的学校——进行善良情感教育的学校。

”可见,善良对一个人终生的重要性。

在我任教的三年级三班,四十二个天真活泼的孩子拥有四十二种不同的品性。

每天忙碌在孩子们中间,有劳累,有快乐,更多的是发现和惊喜。

小浩和小昕是两个活泼的男孩子,坐前后位。

从开学之初,小昕就不断报告说小浩欺负他,踢他的书包、拿他的铅笔、扔他的水杯,还有其他同学和家长也陆续反映小浩所做的坏事,在同学们的眼中,小浩一下子成了一名不听话的"坏"学生,而在我的心中,瞬间也感觉到小浩是一名与众不同的"问题学生"。

如何纠正和改进小浩的这种不良习气,根本在于要及时了解、分析,找到问题的突破点。

经过与家长的交流,我了解到小浩在家中其实是一名挺不错的孩子,心地很善良,有很强烈的自尊心,这从我与小浩交流的过程种,看到他犯了错误以后躲闪的眼神和紧闭的嘴唇当中感觉出来。

只是他自幼体质较弱,上幼儿园时间很少,一系列的行为习惯没有很好的养成。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开始渐渐地关注他,从小事上培养他的优良品格。

比如:每天让他负责开教室门、担任值日生小组长负责带领大家做好值日、替老师收发作业等等,我也采取一些激励措施鼓励他、表扬他。

浅谈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浅谈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浅谈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浅谈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智力因素外,影响学生学习的还有许多非智力因素。

这些非智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情绪管理和适应能力等方面。

这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学习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一,学习态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不可忽视。

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对学习的兴趣、态度积极程度、学习目标的设定等等。

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个学生如果对学习充满了兴趣,态度积极,那么他会主动去探索和学习新的知识,积极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而一个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则会阻碍学生的学习进步,甚至导致学习的不顺利。

因此,学习态度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第二,学习动机也是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

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

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生会因为渴望学习和获取知识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

而一个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则可能表现出学习消极、经常无动于衷,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因此,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环节。

第三,情绪管理也对学生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状态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

一个情绪稳定、积极的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更好地处理学习中的问题。

而一个情绪低落、烦躁的学生则可能会影响学习效果,无法专注于学习任务,甚至造成情绪问题对学习创造更大的障碍。

因此,学生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尽量保持积极情绪,以促进学习的顺利进行。

第四,适应能力也是学生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学生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变化,适应能力决定了学生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和变化。

一个具备良好适应能力的学生不仅能够迅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还能够应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保持自信和坚持。

而一个缺乏适应能力的学生则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面对困难容易放弃。

浅谈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养

浅谈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养

浅谈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养摘要: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的状况如何,常比智力高低更能预测他的发展。

因此,加强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养非常重要,绝不可忽视。

进行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即教育和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和宽广的胸怀、崇高的志向;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等。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胸怀志向兴趣习惯智力因素素质教育一个人能否成才,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即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是先天生成的个性特质,是稳定不变的。

因此,决定一个人能否成才便主要是外在因素,即教育的作用。

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即智力因素教育和非智力因素教育。

现据心理学家追踪研究表明: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的状况如何,常比智力高低更能预测他的发展。

而大量的事实也进一步表明:杰出人才与平庸者之间的最显著的差别,并不限于智力水平的高低,而更决定于志向、兴趣、习惯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优劣。

因此,在教育学生和子女的过程中,加强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养非常重要,绝不可忽视。

进行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育和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和宽广的胸怀、崇高的志向我们知道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素质和培养人才。

而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一个人的品德常常决定着这个人的行为取向,因此,品德的教育关系着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就曾指出:“以德育人是大根本。

”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

”有鉴于此,我们在教育培养孩子的时候,首先要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发展和创造。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他们独立学习、自主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办法的能力,也才能培养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团结协作、刻苦学习和乐于学习的优秀品质。

其次,我们还要教育孩子要有宽广的胸怀、崇高的志向。

因为就心理学上来说:崇高的志向更能激发人不断奋进,宽广的胸怀更能使人专注于自己的事业。

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首先,历史学科是一门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很强的学科,它决定了历史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即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而且还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不仅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则有利于完善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那么,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笔者浅谈一下个人的体会。

一、树立正确的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产生于学生对学习的需要,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

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

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树立其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最有效的方法。

如让学生明白中学阶段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精神食粮,丰富生动的史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对国情的认识;学习历史可以提高文化素质,没有文化素养的人很难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学好历史有助于学好语文、地理、政治等其他学科;历史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能给人美的熏陶,美的享受。

当学生真正了解了历史学科的价值意义后,就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求知欲。

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学生课外阅读的历史书籍也比较广泛,但他们在听课或阅读时,往往只留意其中的故事情节,而对那些抽象的内容兴趣不浓。

因此,教师要注意趣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即向学生传授科学、严谨雨又生动有趣的历史知识,也反对那种单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不顾历史知识的科学性,随意夸张或篡改史实的做法。

总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历史学习取得成效的前提。

二、激发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认识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

”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浅谈常见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浅谈常见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浅谈常见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江油市太白小学李金蓉在我从事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会有家长来询问孩子在校的表现和学习成绩,而我与他们的交流中也常会有这样的说法:“你的孩子很聪明,但有时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马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这种现象不是出现在一个两个孩子的身上,而是带有普遍性。

这不得不引起我的思考。

通过此次的学习,让我进一步认识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广义而言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所有因素。

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是指个体内因所具有的动机、兴趣、态度、情绪、意志等心理因素。

如果说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先天条件,那么,非智力因素则是决定学生学生成绩好坏的后天因素。

我们经常看到,一个个聪明活泼的孩子,因为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很差,学习缺乏兴趣而导致学习成绩很差。

这就是因为没有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导致的严重后果。

那么,非智力因素是如何影响学习的呢?我们又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一、动机与兴趣对学习的影响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

教师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外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积极性、主动性则是学好知识的内因,即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而学习的需要是产生学习动机的基础。

它既可来自于学生的内部,又可以得自学生的外部。

内部主要来自于学生的自信,对知识本身的向往,紧张学习后获得的快感、乐趣等;科学研究表明,导致学业成绩不良的原因大约三分之一是由于缺乏自信心。

缺乏自信的学生,总认为自己不够聪明,脑子不好用,不是那块料,遇到困难就退缩,越学越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越学越没信心。

这样,聪明才智不能正常发挥,整个身心活动受到严重束缚。

长期下去,就真的变“笨”了,学习成绩真就上不去了。

例如不少学生偏科,不是学不好而是缺乏信心。

学生对自己能力的看法,决定着他的成败。

学习优秀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征——自信。

浅谈语文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浅谈语文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浅谈语文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摘要: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在语文学习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了一个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语文学习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意志个性学生学习语文受智力因素影响也受非智力因素影响。

一个学生智力水平高低,智力因素如果不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就不可能取的突出的成绩。

大多数的学生智力水平处于正常状态,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就更大。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的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

”弄清非智力因素的基本构成要素,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就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1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非智力因素。

学习兴趣不强是影响当前中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原因。

每一个当过学生的人都或多或少地能回忆起哪些老师上课使自己特别感兴趣,乐于学习;又有哪些令人讨厌的课,听起来如同受罪。

的确如此,如果没有兴趣,缺乏学习动机,就会觉得语文学习枯燥无味,上课时也就如坐针毡。

同时,中学生兴趣广泛,专一性不够,教师要加以引导,让学生把兴趣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

引导之中可以反映出老师的机智、水平。

魏书生老师教《小石潭记》时,为了帮助学生整体记忆课文内容,他设计了学生看电视的环节,他先让学生看黑白电视,小径、小潭、潭中鱼、潭中水;进而让学生看彩色电视,翠竹、绿水、金色的阳光等,这就让学生兴趣盎然。

余蕾老师在宜昌搞的大语文教改实验,要求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有一所学校让学生编订自己的四代家谱,学生调查、记录、整理、打印、校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积极性非常高。

2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尤其是对于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浅谈影响数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浅谈影响数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浅谈影响数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与智力活动有关的一切非智力、非能力的心理因素,它有如下几个特点:(1)它是在智力活动中决定智力活动效率的智力活动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2)它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3)它与智力因素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而不是单向的;(4)它只有与智力因素一起才能在智力活动中发挥作用。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学生学习活动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动力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引起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内驱力。

(2)定型作用。

所谓定型或习惯作用,是使某种认知或动作的情况逐渐固定化。

(3)补偿作用。

即非智力因素能够补偿智力与能力的某些缺陷或不足。

这种补偿作用主要来自非智力因素的定向、引导、维持和调节等功能。

数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心理学指出,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已达到一定的目地的原因总合。

学习动机则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数学学习动机是由数学学习的有关需要引起的有意识的行为倾向,是激励与推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

数学学习动机包裹三层含义:1、活动性即数学学习动机与数学学习水平相联系。

数学学习动机较强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数学学习活动水平。

2、栓择性既有一定数学学习动机水平的学生其数学学习的行为总是指向数学学习的方面而相应的忽视其它方面。

3、目的性具有一定数学学习水平的学生总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并形成因果关系。

总之数学学习动机与数学学习的目的、行为密切相联,行为是动机的结果,而目的则是动机和行为的指向。

数学学习动机的类型为了考察数学学习动机类型,我们对三百学生进行调查,了解数学学习动机的形式。

通过对调查的分析目前中学生所拥有的数学学习动机主要有几种:1、对数学内容和数学活动感兴趣;2、对某数学结论好奇并获得美的感受;3、数学学习中的成功能带来喜悦体验;4、数学能训练人的思维,使人聪明;5、为了取得好成绩,考上大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
一、何谓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而言的,它包括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

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同在一间教室听老师讲课的学生,其表现并不相同:有的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有的东瞧西看,心不在焉;有的神情焦灼,如坐针毡。

为什么会有这么不同的表现呢?这是由于他们学习动机不同造成的。

青少年的学习动机与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紧密的联系,学习的兴趣则是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动力。

为什么有些人看小说能废寝忘食,非一口气读完不可?为什么有些人看电影、电视那么入迷着魔,一分钟也舍不得丢开不看?这就是兴趣的作用。

在平时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体验: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心烦意乱,产生不满、烦恼、愤怒等不愉快的情绪。

这时根本无法处理任何事情,无法安心学习。

而当我们处于欢乐喜悦、满意等愉快的情绪状态时,不仅注意力容易集中,而且头脑也显得格外灵活,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这就是情感的作用。

我国古代屈原被放逐而作《离骚》,司马迁受腐刑而著《史记》,法国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失败了1000次.终于提炼出一种天然放射性元素镭。

他们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一种意志的力量。

意志被称为是一种与困难作斗争的能力。

日本学者田口英字研究了168位有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发明家,发现他们都有良好的个性特征:有坚强的毅力,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关心周围的事物,凡事不轻信,有主见,有事业心,肯努力,不愿虚度一生,工作时充满热情。

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学习和事业的成败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同寻常的。

二、正确处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当我们了解了什么是非智力因素的时候,我们还要深入了解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关系,提高我们对非智力因素的认识,促进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在培养孩子智力因素的同时,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那么它们二者之问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首先,智力因素是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是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

操作系统主要承担对各种知识技能的加工相处理工作,如掌握新的知识技能,巩固习得的知识技能等。

动力系统表现为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学习过程起着始动、定向、维持、调节的作用。

学习活动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活动,两者缺一不可。

没有操作系统学习任务没法贯彻完成,没有动力系统学习活动难以发生,也难以持续下去。

其次,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互相制约中得到形成和发展。

一方面智力因素制约着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如一个人具有敏锐、精确的观察力,也就形成他性格的理智属性;另一方面,非智力因素也制约着智力因素的发展,如一个人对学习的责任感、坚持性、自信心和自制力等性格属性,会支持他刻苦顽强地学习,从而智力也就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获得应有的提高。

第三,非智力因素可以对智力因素起着两种不同的作用。

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发展起着调节和推动的积极作用,使智力因素在认识活动中得以充分发挥;而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发展起着干扰的或妨碍的消极作用。

使智力因素在认识活动中无法正常发挥。

如两个学生的智力水平相同,但他们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差异,前者学习目的明确,有“我要学”的兴趣,勤奋、自信心强等;后者学习目的模糊,存有“要我学”的应付态度,懒惰、松懈、自卑等。

最后,前者成功了,而后者失败了。

可见,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是本着“不求个个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观念去搞教学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