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沿江地带1
7.2长江沿江地带 第1课时 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下)

第二节长江沿岸地带(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地图使学生认识本区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分布与河流、地形、陆上交通、自然资源等的相互关系,分析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城市分布密度的差异;认识本区不同地区的差异。
2.通过对长江沿岸工业基地主要工业部门、资源特点和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分析它们之间进行协作,相互促进的方法和途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2.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和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事实,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从图中指出沿江地带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特点。
2.正确认识长江中上游地区与中下游地区的差异和协作方法、途径。
教学难点从图中指出沿江地带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分布挂图;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分布图;资料:长江上的主要城市介绍(学生课下准备);课件:介绍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经济的发展;课件:长江沿江工业基地介绍等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长江的纽带和发射作用的知识,认识到河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实际上,在长江河流沿江地区,许多城市的形成也要归功于河流,例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就与长江的关系密切。
今天,我们就要讨论有关长江沿江地带的城市问题。
教师:我们都知道在长江的沿江地带,从上游到下游的大城市依次有重庆、武汉、南京和上海,那么,这些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如何依托长江的?其他沿江地带的城市分布情况与这四个城市的关系又怎样呢?让我们首先来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
教师:下面请大家根据“长江沿江地带城市的分布”图,按小组分别研究重庆、武汉、南京和上海四个城市在长江中的分布情况,讨论这些城市的分布与长江干流、主要支流及周围地区的其他哪些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分组讨论学习。
教师:好,下面请大家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每组同学可以指派代表到讲台来介绍本组的讨论结果,也可以几个人上来,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长江沿江地带第一课时课件

水资源是长江沿江地带最重要的 自然资源之一,为农业、工业、 生活等方面提供了必要的水源。
水能资源丰富,特别是在长江上 游地区,水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03 长江沿江地带的社会经济
农业发展
01
02
03
农业资源丰富
长江沿岸地区拥有肥沃的 土壤、充足的水源和适宜 的气候,适合多种农作物 生长。
提升公众意识
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加强科技创新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广环保技术,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
区域合作与政策协调
加强沿江各省市之间的合作与政策协调,共 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该地带的城市群 不断壮大,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交 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
善。
长江沿江地带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如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区域发展不平衡 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区
域合作,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02 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
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多样,包括山地、 丘陵、盆地和平原等。其中,长江上 游地区以山地和高原为主,中下游地 区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生态保护
创新驱动
在城市发展的同时,长江沿江地带将注重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长江沿江地带将进一步发挥创新驱动作用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城市的 可持续发展。
05 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 保护
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
水污染
01
沿江工业废水排放、农业化肥和农药污染等导致水体质量下降,
该地带是中国的农业主产区之一,拥有广阔的平原和河谷地区,适宜发展现代农业 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地理第七章第2课长江沿江地带课件中图版七年级下

长江流域的气候特点
1 四季分明
2 降水充沛
长江流域主要分为四 个季节,春季温暖, 夏季炎热,秋季凉爽, 冬季寒冷。
长江流域年降水量相 对较高,气候湿润。
3 季风影响
长江流域的气候受到 季风的影响,夏季多 雨,冬季较干燥。
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丰富多样的植被
长江流域拥有多种植被, 包括森林、草原和湿地等。
地理第七章第2课长江沿 江地带课件中图版七年级 下
长江沿江地带是中国最重要的地理区域之一,在这里,你会发现引人注目的 风景、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独特的气候和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
长江的地理位置
长江位于中国中部,流经中国境内多个省份,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长江流经的省份
四川
长江的上游,被称为长江源地。
长江沿江地带是中国最重要的水上 交通干线,也有铁路和公路与内陆 联系。
独特的动物种群
长江流域是许多珍稀动物 的家园,如江豚、白鳍豚 等。
生态保护
为了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 环境,中国政府制定了一 系列措施,如设立自然保 护区。
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
1
农业
长江沿江地带适合农业发展,特别
工业
2是水稻种植。源自长江沿江地带有许多工业城市,如
重庆和武汉,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
地。
3
交通
贵州
长江从四川流入贵州。
湖南
长江穿过湖南,著名的洞庭湖就位于此地。
江西
长江继续向东流经江西,形成了壮丽的三 峡。
长江流域的地形地貌特点
壮丽的三峡
长江在江西省形成了壮丽的 三峡,是中国最重要的景点 之一。
广阔的平原
长江流经的地方还有广阔的 平原,适宜农业发展。
八年级地理会考复习 8.2《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知识点总结

二、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P75中的图8.17)⑴地理位置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25º~35 ºN,地处亚热带地区。
②海陆位置: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东部濒临海洋。
③相对位置:沿长江东西带状分布的地理区域。
⑵X围:东起某某,西至某某省某某,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的X围内。
⑶自然条件①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②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③水文:河湖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④资源:耕地、水能、矿产。
⑷长江上游与中下游的环境差异及利用:2、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⑴纽带作用——承东启西①以长江为轴线将沿海经济带和西部地区构成“H”形格局。
②沿海地带和西部地区的优势:沿海地带——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广阔③作用:自东向西的产业、技术、信息、商贸信道;自西向东江海联运的交通通道。
⑵辐射作用——沟通南北①基础——农业和工业基础雄厚,其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开发水平在国内位居领先地位,水陆交通便利。
②动力——高新技术和相关产业。
③方向——由本地带向南向北辐射。
④意义——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⑶世界著名的沿河产业带:长江沿江地带、莱茵河流域、密西西比河流域。
3、沿江地带的城市(P80中的图8.26)⑴四大城市群⑵我国最大的城市——某某对全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①位置:位于长江入某某,是全国的最大港口②工业: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③金融:重要的金融中心④文化: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⑤商业:最大的商业中心⑥经济:拥有浦东国家级经济开发区4、沿江地带的工业(P82中的图8.29)①四大工业基地:②四大工业走廊:钢铁、石油化工、汽车、轻纺。
5、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⑴问题、危害、原因及对策:⑵酸雨——PH值小于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分布于华中、西南、华东。
仁爱版八年级下册地理课件:《7.2以河流为纽带的经济区域 --长江沿江地带》 (共24张PPT)

学习新知
• 你们认为长江沿江地带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什么问题?
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中上游山区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平原易发生洪涝灾害。
学习新知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地势低平,以平原丘陵为主; (2)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3)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 (4)自然资源丰富。
学习新知
(二)长江沿江地带的农业
学习新知 根据图片回答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主要耕地类型、主要种植的农作物
思考耕地减少的主 要原因是什么?
学习新知
是水田。 有水稻、油菜、柑橘、甘蔗、茶叶、棉花
,发展条件: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平坦、气候雨热同期、水 源充足、土壤肥沃。
土地荒芜。
是建设占用耕地和农民外出打工致使
学习新知
(三)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
学习新知
长江沿江地带有 哪些矿产资源? 长江上游和中下 游地区的主要能 源种类有什么区 别?
学习新知
长江沿江地带有 哪些工业地区
学习新知
:以重庆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城市群;以武汉为中心的 长江中游 城市群;以南京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区域的 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 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学习新知
(四)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学习新知
为什么长江 沿江带具有 纽带作用?
学习新知
(五) 长江沿江地带的环境问题与治理
学习新知
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长江沿江地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2)掌握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3)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达程度及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运用数据和图表,探究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3)调查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状况,分析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兴趣和热爱;(2)增强学生保护长江、珍惜资源的意识;(3)培养学生关注国家经济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2)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3)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达程度及作用。
2. 教学难点:(1)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的分析;(2)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达程度及其作用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概况;(2)制作PPT和教学素材;(3)准备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课文;(2)收集关于长江沿江地带的资料;(3)准备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2)提问:你们对长江沿江地带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2)学生分享收集到的关于长江沿江地带的资料;(3)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2)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达程度及作用;(3)引导学生关注长江沿江地带的发展问题。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讨论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达程度及其作用。
长江沿江地带第一课时

合作讨论: ①以长江为横轴连接的沿海地区、西部地区构成了什么样的图形;② 读图说明为什么长江沿江地带具有纽带作用; ③沿海地带与西部地区各自的 经济发展优势是什么;④从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入 手,具体说明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 展示提升: 1 、 “ H ” 形 的 经 济 格 局 :
教
学 时 科 间 地理 年 级 课 题 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八年级 设计者 贺小燕 计划学时 3
第八章第二节 长江沿江地带
重 点 课 要 标 求
认识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认识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 1、 认识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西部借助江海联 运,进入国际市场 长江沿江地 带
沿江地带是东部 沿海产业向中西 部推进的通道
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 海、南京、武汉、重庆等 商业中心连接起来, 成为 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
沿江地带是东部 沿海地区技术、 信息向中西部传 递、转移的通道
2、世界著名沿河产业带:如长江沿江地带、莱茵河沿河地区以及密西西比 河流域。 课堂检测: 基础训练读图题
课 目
时 标
2、 认识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 了解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辐射作用
引 突 教
桥 破 法
复习长江水系构成及上中下游的划分,长江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运用图文研讨分析(多媒体课件)
学
法
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内 容 及过程 群体智慧设计
个性化批 注
第一课时 目标导学:
1、 认识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2、 认识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了解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辐射作用
长江沿江地带的知识点

长江沿江地带的知识点1、长江沿江地带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有: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上海。
2、武汉、重庆、攀枝花在位臵分布上的共同特征:都位于长江干流和支流的交汇处。
3、长江上游和中下游地区的地形差异:上游江面狭窄,峭壁高耸,水流湍急;中下游地区地势地平,水网密布。
4、长江上游水流湍急,落差大,可以进行水能资源的开发;长江中下游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可以进行养殖业;长江中下游地区河道宽阔,水流缓慢,可以进行内河航运;长江沿江地带风景秀丽,景色迷人,可以进行旅游业开发。
5、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
6、长江沿江地带自然条件的优势:①地势低平,以平原、丘陵为主;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③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④自然资源丰富。
7、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①西部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②东部产业可以沿江向中西部推进;③长江连接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商业中心,成为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④长江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地区的技术、资金、信息向西部地区传递转移的通道。
8、长江沿江地带的辐射作用:通过铁路干线和南北支流向南北辐射,北可以到华北平原,南到珠江三角洲。
9、长江沿江地带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城市用地的扩展,农村劳动力外出导致的耕地荒,退耕还林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占用耕地。
10、长江沿江地带发展农业的优势: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河网密布,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历史悠久。
11、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煤,天然气,铁,铜,磷,水资源。
上游能源丰富,中下游能源缺乏。
12、沿江地带的工业:四大工业基地①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区;②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地区;③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地区;④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地区。
13、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环境保护要与经济发展同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宋海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
然条件。
2.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内主要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
域发展中的作用。
3.认识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其他条件所形成的城市
群和产业基地以及沿江地带南北的辐射作用。
4.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5.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问题与治理保
护措施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图,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
分析及评价能力。
2.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部分城市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培养学生
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分区设色地形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以及长江
上、中、下游景观图,对比分析和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差异,初步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
4.绘制“H”的经济格局图和长江干流略图等,培养学生的绘图能
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内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
用。
2.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
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让学生回忆并讨论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以及水灾的防治。
(学生回答略)
2.经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指明长江在给我们带来灾害的同时,更多的是给我们带来流域内外经济发展的机遇。
板书: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讲授新课]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板书)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①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与区域形状。
②如何概括长江沿江地带最主要的地理位置特点。
③为什么说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学生回答略)
2.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的范围内,大部分位于北纬25°~35°之间。
长江干流纵贯东西、内河航运发达,本区东部的上海、江苏、浙江在全国海上运输网中具有中枢地位,海洋运输发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上海、武汉、重庆三城市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和气候特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地势总的来看比较低平,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平原东西排列,各段宽窄不一。
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其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本区热量资源丰富,≥10℃积温为4000℃~6500℃,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本区年降水量在800 mm~1000 mm,降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降水的季节分配,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
受地形和气候影响,长江沿江地带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2.让学生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图(图8.17)及76页长江上、中下游景观图片,完成活动1,看沿江地带的长江上游与中下游在地形上有什么差异,在图片旁的标注栏里,概要描述长江中下游的地形特点。
针对长江沿江地带东西部地形上的这种客观差异,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对长江沿江地带进行开发利用,并说明自己的观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长江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滩多流急,落差较大,我们可以在长江上游发展水电业。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域广阔、湖泊众多、水利资源丰富。
湖泊中浮游生物众多、饲料丰富。
由于地处亚热带,水温较高,利于鱼类索饵、越冬和繁殖,捕捞、人工养殖都有较好的条件。
因此,我们可以在中下游地区发展淡水养殖业。
3.引导学生读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
完成课本活动2,认识沿江地带有哪些自然资源,并比较长江上、中、下游地区自然资源在种类和数量上的区别。
并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归纳总结。
铁矿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如湖北的大冶、安徽的马鞍山、四川攀枝花等。
能源资源相对较少,煤主要分布在四川攀枝花和贵州六盘水。
天然气分布在四川自贡。
非金属资源中磷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湖北等省。
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其上游资源种类较多。
其中水力资源、煤矿、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较下游地区丰富。
下游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但能源缺乏。
[课堂小结]
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其发展提供了基础,使本区成为我国近代工业的摇篮。
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和中心,汉口成为内陆的工业中心。
特别是1928年以来,改革开放和沿海战略的实施,给本区带来了新的机遇。
长江沿江地带在全国经济区域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反馈练习]
1.填空
(1)长江沿江地带地势,以和为主。
(2)长江沿江地带属于气候,夏季,冬季,四季分明;,年降水量在1000 mm以上。
(3)长江沿江地带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江西的钨矿,湖南的锑矿,的铅锌矿,江西的铜矿是全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产地。
2.简述长江上游与中下游在地形上有何差异。
答案:1.(1)低平平原丘陵
(2)亚热带季风炎热温和降水丰沛
(3)大余冷水江水口山德兴
2.长江上游地区是山地,中下游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地形。
●板书设计
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优越的地理位置
①沿长江东西带状分布的地理区域。
②长江纵贯东西,航运发达。
(2)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①地势低平,以平原丘陵为主
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③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
④自然资源丰富
●活动与探究
长江沿江地带位于25°N~35°N之间,同它纬度位置相同的西亚、北非等地气候干旱,试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长江沿江地带气候与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