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长生殿》杨贵妃的形象研究
《长生殿》——品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

《长生殿》——品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第一篇:《长生殿》——品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长生殿》——品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七夕祈祷,并发誓相守一生的场景。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一直被传唱至今,他们之间的爱情被赞颂、被质疑,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独一无二的爱情之所以说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是独一无二的,是因为在封建王朝时代,一个君王对一个女子钟情如此长的时间是很少见的。
虽然玄宗偶有拈花惹草,但是心里却一直惦记着杨贵妃。
那个“杨家有女初长成”的杨玉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使得玄宗忘却了失去武惠妃的痛苦,最终放弃了梅妃选择了她,并且玄宗在杨玉环死后,仍对她念念不忘。
在平定了安禄山的叛乱之后,命人造了杨玉环的像,并抱像痛哭,一代明主,抱像而泣,此情此景,可谓感人肺腑。
沉浸于爱情的唐明皇就像一个平常百姓一样,宠爱着自己的爱人,这让我们看到了英明神武的玄宗的另一面。
他专一、重感情,并非只看重杨贵妃的美貌,试想一个大唐国君,何等惊艳的美女没有见过,他看中的是情,是义,是两个人在一起时的心灵默契,并非都是本能地欲望驱使,应该说,主要的原因是两个人在感情上、志趣上的情投意合。
《新唐书》记载杨贵妃“善歌舞,通晓音律,且智算警颖。
”这正是颇有音乐造诣的玄宗所求的知音,据说玄宗非常喜欢《霓裳羽衣曲》,贵妃对此曲似乎心有灵犀,表演的非常出色,每当杨玉环跳起这支曲子的时候,玄宗甚至会亲自为其击鼓伴奏,且配合的颇为默契。
此时的玄宗已忘记了自己一国之主的身份,完全是一个沉浸在自己幸福中的老百姓。
而此时的杨玉环呢?也俨然是一个掉进了幸福之中的平常妇人,为自己的爱情而喜,为自己的爱情而泣。
由寿王妃一夜变成了杨贵妃,她骄傲而自信,她是大唐的新女主,是天底下最高贵的女人!骄傲过后,她仍然是那个初长成的杨玉环,小心而认真的经营着自己的爱情。
(完整版)《长生殿》中杨贵妃形象的分析

《长生殿》中杨贵妃形象的分析本文是关于杨玉环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洪升的《长生殿》主要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凄美爱情故事.洪升,清初戏曲家,《长生殿》的创作过程长达十多年,一共改稿三次。
洪升在《长生殿例言》中所说,第一稿写于杭州,剧名《沉香亭》,中心是写李白的遭遇,大概在康熙十二年(1673)前完成。
第二稿写于举家迁居北京之后,删去了李白的情节,改写为李泌辅佐肃宗中兴,更名《舞霓裳》,写成于康熙十八年(1679)。
最后一稿,改为“专写钗合情缘,以《长生殿》题名”,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完成。
关于《长生殿》,有人认为作者借用唐代以来脍炙人口的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来抒写历史兴亡。
有人认为是单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洪升在《长生殿自序》中说:“余览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剧,辄作数日恶”.由此可见,他深为这些作品所感动,不满意前人给予李、杨的最后结局,他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使之有所发展.《长生殿》全剧一共50出,内容丰富,规模宏大。
它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作为主线,并对当时社会、政治进行了全方面的描绘。
我不去解析《长生殿》的主题意义,就杨贵妃这一形象进行分析。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洪升写作《长生殿》的最早依据。
当时白居易正在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
在白居易的笔下他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白居易的情感趋向,他把唐明皇荒于政务归结于杨贵妃的专宠,认为玉环红颜祸国.而在洪升的笔下,杨贵妃不再是一个“具有祸水的红颜女子,她只是一个对真爱那么的执着,并一生追求的女子.一、玉环的真杨贵妃在《长生殿》的初次露面是在第二出《定情》中。
(丑扮高力士,二宫女执扇引旦扮杨贵妃上)。
论《长生殿》中的杨玉环形象

作者: 沈鋆
作者机构: 商丘师范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出版物刊名: 芒种
页码: 102-103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7期
主题词: 杨玉环形象 《长生殿》 爱情故事 《天宝遗事》 《长恨歌》 《梧桐雨》 文学创作历史批判
摘要:自唐代以来,杨玉环和李隆基的爱情故事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白朴的《梧桐雨》都描绘了两人的爱情故事,多数文学作品将历史批判、文学审美、道德评价融于一体,把杨玉环塑造为骄妒凶悍、狐媚淫荡、祸国殃民的妖女。
但是清代剧作家洪升却另辟蹊径,借《天宝遗事》大肆宣扬真挚、专一的爱情,对杨玉环复杂的内心世界进行了诠释,塑造了多才多艺、风情万种、纯洁无瑕、忠贞不屈、敢于牺牲的杨玉环形象。
天不老,情难绝——看《长生殿》中的杨贵妃形象

天不老,情难绝——看《长生殿》中的杨贵妃形象作者:张鑫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年第03期摘 ; 要:杨贵妃的形象一直以来都是文坛上热议的话题,洪昇的《长生殿》较以往对杨贵妃形象有了新的诠释,使杨贵妃由之前的红颜祸水转变成一位为爱而痴、忠贞不渝、深明大义、敢于为爱牺牲的女英雄。
关键词:《长生殿》;杨贵妃;痴情中图分类号:I207.3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8-0015-01杨贵妃与唐明皇的爱情故事一直以来都是文坛上的热门话题。
对杨李故事的描述自中唐时期白居易的《长恨歌》便开始了,随着时代的演变,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形象也愈加的形象鲜明、富于变化。
徐朔方先生曾说:“杨玉环这样一个重要人物,由于受到杂剧形式的限制,在《梧桐雨》里没有得力的描写。
《长生殿》出色地弥补了这一缺陷。
”《长生殿》较前代作品在杨贵妃形象方面有了较大改变,杨贵妃由之前的红颜祸水转变为一位为爱而痴、忠贞不渝、深明大义、敢于为爱牺牲的女英雄,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长生殿》中杨贵妃形象加以探讨。
一、天生丽质、才华横溢《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五记载:初,武惠妃薨,上悼念不已,后宫数千,无当意者。
或言寿王妃杨氏之美,绝世无双。
上见而悦之,乃令妃自以其意乞为女官,号太真;更为寿王娶左卫朗将韦昭训女。
在《长生殿》中洪昇有意剔除了杨玉环与寿王的关系,使其变得尽可能完美。
身份定格为宫女,虽然卑微,却纯净,并且极富美貌与才情,深得唐明皇的喜爱。
在《定情》中便有“昨见宫女杨玉环,德性温和,丰姿秀丽。
卜兹吉日,册为贵妃。
”此时的后宫可以说是群龙无首,而玉环年纪轻轻便能凭借着“德性温和,丰姿秀丽”而成为贵妃,统领后宫,可见其容貌与德性在当时是十分突出的。
此后《春睡》中又有“性格温柔,姿容艳丽。
温揩罗袂,泪滴红冰;薄试霞绡,汗流香玉。
”二、为爱而痴、娇痴善妒在《长生殿》中杨玉环是善妒的,而这种善妒很大一部分是源于对李隆基爱的深沉,她向往专一的爱情,向往平常夫妻的生活,因此面对李隆基的背叛,便表现得骄纵任性。
论《长生殿》中杨玉环形象的塑造

论《长生殿》中杨玉环形象的塑造王芳甘肃庆阳环县第五中学摘要:本文对《长生殿》中的杨玉环形象的塑造作了论述,认为她与以往“李杨”文学作品相比具有更加丰满、细腻的人物形象。
本文试从深层次来诠释这一形象,认为这一形象的塑造应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道教女性观,二是“至情”观与遗民心态。
关键词:杨玉环;道教女性观;至情;遗民心态一直以来,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就是一个比较热门的创作题材,众多的剧作家和诗人都对其进行过描述和感叹,《长生殿》便是其中的名作。
与以往的观念相比,洪昇对杨玉环进行了更深层次更广角度的诠释。
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对《长生殿》中杨玉环形象进行阐释。
一、道教女性观的体现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杨玉环常常被判定为“红颜祸水”,李杨爱情也因此被扭曲,被视为安史之乱的直接根源,二人的关系也往往被泼污水,甚至怀着阴暗心理在描写中极力夸饰其宫廷淫乱。
例如《惊鸿记》中,将杨玉环被描写成与安禄山私通的淫妇,与梅妃不择手段争宠的悍妇。
而在《长生殿》中,杨玉环则被塑造为“若得一个长久时死也应,若得一个到头时死也瞑”的痴情女子,除了继承《长恨歌》、《长恨歌传》的意蕴外,更深层的原因是道教女性观的影响。
(一)从“红颜祸水”到痴情女子“明清时代,道教教团的衰落虽为大势所趋,但道教的宗教观念却通俗化、世俗化,脱离道教教团而深入民间……”①明清社会,道教在漫长的岁月里已经成为封建时代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对女性的独特态度也渗入到文学创作中。
道教认为,万物的本源是“道”,道生成混沌之气,混沌之气又一分为二成为阴阳二气,阴阳交融,从而生成了宇宙万物,从阴阳和谐的角度出发,道教重视阴柔的作用。
作为人类社会中阴的象征的女性,具有了重要的地位。
受道教贵柔崇阴的尊重妇女、赞美女的态度的影响,《长生殿》中杨玉环不再是男权判决下的“红颜祸水”,而是“性德温和,姿容艳丽”,才艺卓绝的痴情女子。
她既不关心朝政的斗争,也不在意家族的利益,只担心皇帝的移情别恋。
明眸皓齿今何在——《长生殿》中杨玉环的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杨玉环是剧作家洪昇塑造过的一个形象十分饱满的角色,《长生殿》里的杨玉环也是诸篇以李杨之恋为题材的戏曲作品中性格描写较为丰富的版本。
该剧中的杨玉环美丽且多才,工于心计且善妒,她的一生极尽荣华,却在死后完成了自省的升华。
本文即从以上几个方面探析《长生殿》中杨玉环的人物形象,管窥这位传奇的贵妃的一生。
关键词:《长生殿》;杨玉环;人物形象明眸皓齿今何在——《长生殿》中杨玉环的人物形象分析■ 王诏名垂中国古代文学史、戏曲史中的女性形象并不多见,杨玉环却是其中之一,常见于文人墨客笔下。
杨玉环的形象历1来颇受争议,她令人称奇,却未在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里留下身影;她是误国的皇妃,却也并非十恶不赦。
《长恨歌》里白居易开篇就以一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1]为全诗定下基调,因此通篇读下来,似乎这位贵妃留给读者唯一的印象就是“美”;在《梧桐雨》里白朴又从头至尾都将杨玉环处理成一个负面的形象,她骄纵专横,甚至一面接受着唐明皇的爱一面与安禄山私通……诸篇描写杨玉环的作品里,《长生殿》可算是角度清奇,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更为饱满。
《长生殿》中的杨玉环形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面的;不是固定的,而是发展的。
一、美艳多才的奇女子杨玉环的美自是人人称赞,洪昇也用了极多的笔墨甚至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杨玉环的美。
唐明皇对杨贵妃,不是日久生情,而是初见美人一见钟情。
第二出《定情》中唐明皇第一次见到杨玉环,便给了她“丰姿秀丽”[2]的评价,翌日便册封其为贵妃,之后更是称赞她的容貌“绝世无双”[2]。
唐明皇的宠爱,始于美艳的外表,而后方有日日承欢,情意渐浓。
杨玉环有两位贴身仆人永新和念奴,在两位仆人眼里,杨贵妃是“临风百种妖娆,对镜千般婀娜”[2],甚至在贵妃死后祭奠贵妃时,仍然不免“名花无恙,倾国佳人,先归黄壤”[2]的无奈与惋惜。
在第二十一出《窥浴》中,作者更是处理大胆,从偷看皇帝与贵妃沐浴的仆人视角出发,侧面写杨贵妃的美丽动人——永新和念奴从疏隙处望去,眼中的贵妃亭亭玉体、轻盈臂腕、绰约腰身、霞骨雪肌,二人不免发出相同的感慨:“休说俺偷眼宫娥魂欲化,则他个见惯的君王也不自持。
《长生殿》中杨玉环形象的文化学诠释

《长生殿》中杨玉环形象的文化学诠释 自唐代以来李隆基与杨玉环 的爱情故事 就是比较热门的一个创作题材习称天宝遗事。
清代以前最著名的作品有唐代白居易 的《长恨歌 》与元人白朴的杂剧《梧桐雨》。
清康熙年间戏曲舞台上出现了两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其中之一就是洪升的 《长 生殿》 比较而言洪升笔下的杨玉环形象塑造得更为鲜明动人比起以往世俗的观念 与唐诗 、 元杂剧的有关描写这部戏曲突破较大作者对杨玉环的内心世界进行了独特 的诠释使传奇表现出了较为鲜明而进步的妇女观。
本文试图对此加以分析并从文化学的角度解析这一新的戏曲现象。
一《长生殿》的作者洪升 Agt—A 是钱塘今杭州市人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 孔”康熙二十七年公元年 《长生殿》 三易其稿而成传奇不仅改变了以往李杨故事 的悲剧结局而且真实细腻地展示了帝妃的爱情生活刻画了具有高度艺术真实的 杨玉环形象。
与同类题材相比洪升在这一女性形象的塑造上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突破显现 了清人进步的妇女观一杨玉环注重真情情痴而妒突破了“三从四德”、 “夫为妻 纲”传统妇女观的束缚洪升删除了以往写杨贵妃“涉秽”的情节这一点与 《长恨 歌》 的“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描写相同但不同的是传奇强调“借 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
” 《长生殿》 细腻生动地写出了一个女人的情感体验突出了她追求专一爱情 的精神痛苦。
戏曲中的杨玉环既不过问朝廷争斗也不在意家族利益却常常担心皇帝的移 情别恋甚至是情痴而妒。
她不满李隆基与虢国夫人的暧昧举动惹恼了明皇被撵回了杨国忠的丞相府。
此时杨玉环的内心极为痛苦“乍出宫门未定惊魂渍愁妆满面啼痕。
其间心事多少难论。
1 / 11”“不提防为着横枝陡然把连理轻分。
”唱词中反映了她注重真情渴望专一爱情的一面。
后因献发致歉李、杨二人重归于好。
后来当得知李隆基与梅妃旧情复燃杨玉环十分恼怒说道“唉江采苹江采苹 非是我容你不得只怕我容了你你就容不得我也”当听到万岁爷晚上已宿到翠华 西阁梅妃那里了《长生殿》几次写到她肝肠寸断的表情和动作“旦呆介”、“泣 介”、 “旦作不语掩泪叹介”并有一段唱词前腔闻言惊颤伤心痛怎言泪介把从前 密意旧日恩眷都付与泪花儿弹向天。
《杨贵妃》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杨贵妃》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杨贵妃》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导语】:杨贵妃,即杨玉环,是元代著名戏剧家白朴的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中的女主人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生殿》杨贵妃的形象研究摘要:洪昇的文学作品《长生殿》,向世人描绘出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凄美的爱情故事。
在洪昇的笔下,杨贵妃的文学形象得到了新的诠释,她漂亮、痴情、善良,最终得以永远和唐明皇相伴,二人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获取了真正永恒的爱。
在文学作品《长生殿》里,杨贵妃和唐明皇最终得以天长地久。
本文对杨贵妃这一文学形象展开系统分析,并且梳理了有关于杨贵妃形象描绘的古代文学作品。
而且对于杨贵妃这一文学历史形象的诞生、发展、延续、变化,都一一做出了系统的分析。
力求站在真实全面的立场中,对于杨贵妃这一文学历史形象做出相对比较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长生殿;杨贵妃;爱情;形象一、绪论(一)研究意义1、作品《长生殿》概述《长生殿》是我国古代戏曲中的佼佼者,被誉为“近代曲家第一”。
该剧以唐明皇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他们的爱情在人间发生、发展、结局,又在仙界复活并获得长生的过程,歌颂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生死不变、忠贞不渝的爱情,写出了历史的兴衰、人性的忠奸和情感的曲折,真可谓是浓缩了天上人间、生离死别的真情百态。
《长生殿》可以说是对李杨爱情故事描写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是描写杨贵妃文学作品的集大成者。
它是一篇既讽刺又同情、既肯定又否定、具有双重属性的作品,这部作品一方面通过李隆基天天沉迷于酒色之中而误了朝政,最后导致国乱妃亡的惨痛结局,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告诫大家物极则反;另一方面通过对李杨爱情关系的描写肯定了他们对待爱情的忠贞,从而也寄托作者对爱情的理想。
2、众说纷纭的杨贵妃形象杨玉环在中国历史上的知名度甚高,不仅因她拥有沉鱼落雁的姿色,更由于她与历史著名皇帝唐玄宗以及“安史之乱”事件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关杨玉环的形象,也可谓多姿多彩。
自唐代以来,唐明皇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一直就是文学创作的热门题材,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和元代白朴的《梧桐雨》,以及《新唐书》等史书巨著。
在史官笔下, 历史上的杨玉环被描述成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魅惑君王、引发安史之乱的红颜祸水,但在文学作品中,杨贵妃与唐明皇大多被描述成为爱情的牺牲品。
历史上真实的杨玉环与艺术形象已混为一谈,杨玉环的形象大多都是红颜祸水等负面的。
但在清代戏剧作家洪昇笔下,杨玉环却是一个才貌双全、性格温和、追求真情、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光彩形象。
与《长恨歌》和《梧桐雨》相比,《长生殿》中的杨玉环形象更为丰满、更为鲜明动人、更具有艺术魅力。
《长生殿》从多个角度,来反映了杨贵妃的美丽及善良的正面形象。
她的聪明,温柔贤惠,勇敢坚定,美丽,智慧,展示了女子柔美多情的一面。
洪昇《长生殿》的问世,更是将李杨爱情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二)研究目的在文学作品《长生殿》里,杨贵妃不再是所谓的“红颜祸水”,而是一位美丽的、善良的女子,她和唐明皇之间存在真挚的感情,在这个人物身上,女人的温和的正面形象得以体现。
但是在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和元代白朴的《梧桐雨》文学作品中,展现出来的杨贵妃是以一种负面的描写,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魅惑君王、引发安史之乱的红颜祸水,她被描绘成“红颜祸水”,甚至是安史之乱、从而导致大唐王朝动摇的灾祸。
在《长生殿》中洪昇有意剔除了杨玉环与寿王的关系,使其变得尽可能完美。
身份定格为宫女,虽然卑微,却纯净,并且极富美貌与才情,深得唐明皇的喜爱。
在诗人白居易的笔下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从诗歌描述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程度之深,但也有暗讽李隆基爱屋及乌重用杨国忠,耽误朝政,荒淫误国。
在洪昇的笔下,《长生殿》里的杨贵妃不再是一个误国女子,相反她善解人意,心怀大义,戏剧中表现出她仅仅是一个为了爱情执着和追求一个女人。
本文尝试抛开传统的政治观点,作为将纯洁的爱情故事注入到杨贵妃的身上,挖掘李、杨二人间的恩怨情仇。
只专注于写情,以情代国,以小爱代大情怀。
《长生殿》全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
它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作为情节线索,广泛地展开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描绘。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洪昇写“长生殿”的第一基础。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关于文学作品中杨贵妃这一形象的研究,学术界的争议是比较大的。
1985年复旦大学王运熙的《略谈“长恨歌”内容的构成》一文中认为诗篇一方面对李、杨贵妃两人的生活荒淫、招致祸乱作了明显的讽刺,另一方面对杨贵妃的死和两人诚笃的相思赋予很大的同情。
1982年《文学评论》第02期 ,黄天骥的《论洪昇的<长生殿>》将“爱情主题”巧妙地化为“情缘主题”,并在其文中着重论述了杨贵妃的文学及历史形象。
1998年《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05期,钟东的《论<长生殿>中的杨玉环形象的塑造》指出,作为一个有生命有情感的女性,杨贵妃也并非没有丝毫的主动性,她也有心留恋安禄山,但仅仅是为了掩人耳目,无法改变依附的现状。
她也曾向唐明皇邀盟固宠,但这种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也是在有限能力范围内做出的努力。
在她的生命受到威胁的关键时刻,她也曾用“主上之恩不曾报得,数年恩爱怎生割舍的也”这种委婉的方式试图用感情打动明皇,也曾不顾一切地向明皇求救,但这不过是在死亡威胁面前无奈而又无效的挣扎。
综观至今为止的李、杨题材,古今文学、戏剧的研究论著,虽然专题研究个别学者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视角日趋多样化,但依然没有脱离传统的政治视角的研究,更多地将杨玉环描述成祸国殃民的女性,很少有抛开这种观点去单纯研究杨、李爱情的论著。
二、《长生殿》中杨贵妃形象《长生殿》从多个角度,来反映了杨贵妃的美丽及善良的正面的人物形象。
她的聪明,温柔贤惠,勇敢坚定,美丽,智慧,展示了强烈的时代气息。
全剧正是以肯定和歌颂唐明皇与杨贵妃生死不渝的爱情为基调,通过他们“钗盒情缘”的情节描绘,回避了杨贵妃曾嫁寿王、与安禄山私通等“秽迹”,以求达到净化道德,“义取崇雅”的目的。
(一)玉环之美1、倾国倾城,羞花惹怜杨贵妃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在中国历史中可谓是享誉盛名。
《长生殿》中第二出《定情》是这样描述杨贵妃的,“仙姿佚貌、绝代无双,百种娇娆;千般婀娜,德性温和,丰姿秀丽,恩波自喜从天降,浴罢妆成趋彩仗”。
这几个词足以体现杨贵妃身上超脱凡俗,倾国倾城的外貌特征。
也正是因为如此杨玉环被选为长生殿女,深得皇帝的喜爱。
得到年轻姿美、品德端庄的杨贵妃之后,玄宗也非常高兴,认为找到了晚年的伴侣。
在第四出《春睡》是这样介绍的:“生有玉环在于左臂,上隐“太真”二字。
因名玉环,小字太真。
性格温柔,姿容艳丽。
温揩罗袂,泪滴红冰;薄试霞绡,汗流香玉。
荷蒙圣眷,拔自宫嫔。
位列贵妃,礼同皇后。
”如此闭月羞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令六宫的嫔妾都瞬间无法彰显个人的美貌,深受皇帝宠爱。
杨玉怀虽然册封的位分是贵妃,但是享受的待遇却是皇后级别的,由此可见,皇帝对杨贵妃的宠爱之深,关爱之切。
2、聪慧灵秀,才艺双全在佳丽如云的后宫中,杨贵妃要获得皇帝的宠爱,就需要用才艺、姿色、情感等将皇帝吸引到身边。
在第十一出《闻乐》偶闻《霓裳羽衣曲》后,杨贵妃就立马在第十二出《制谱》谱出比天庭之乐更好听的曲子。
如若不是杨贵妃从小就深受良好的教育,有深厚的诗词底蕴,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是不可能凭着一场梦,一首歌的基础上写好一曲流芳百世的《霓裳羽衣曲》。
经过杨玉环精雕细琢的《霓裳羽衣曲》“反胜天上”这足以看出杨贵妃多才多艺,六艺精通。
皇帝也在《制谱》中毫不吝啬的夸奖杨贵妃:“妃子,妃子!美人韵事,被你都占尽也。
妃子,不要说你娉婷绝世,只这一点灵心,有谁及得你来?凭聪明,也堪压倒上阳花。
”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也曲曲折折,后宫斗争向来残酷,杨贵妃对此也有深切体会。
但在洪昇笔下,玉环只是“怪使娇憨,寻瘢索绽,谜儿自逞心胸”。
后来,杨贵妃的一片真情打动了用情不专的李隆基,也使两人的爱情得以进一步升华。
在《定情》中便有“昨见宫女杨玉环,德性温和,丰姿秀丽。
卜兹吉日,册为贵妃。
”此时的后宫可以说是群龙无首,而玉环年纪轻轻便能凭借着“德性温和,丰姿秀丽”而成为贵妃,统领后宫,可见其容貌与德性在当时是十分突出的。
(二)玉环之纯1、海誓山盟,情比金坚同样是在第二出《定情》,当玉环得知皇帝册封她被册封为贵妃后,唱到“臣妾寒门陋质,充选掖庭,忽闻宠命之加,不胜陨越之惧。
”杨玉环深知出身寒门,有幸侍于皇家,再无限欢喜之余还带着受宠若惊的心情。
不仅如此,在戏中她还反复唱到“惟愿取,恩情美满,地久天长。
”这几句话出现多次,道出了杨玉环的最初梦想,她希望玄宗能喜欢她,并且是一直到地久天长。
杨贵妃希望自己与玄宗的爱情可以“惟愿取情似坚金,钗不单分盒永完”。
就像玄宗给她的盟誓:“朕与妃子偕老之盟,今夕伊始。
特携得金钗、钿盒在此,与卿定情。
”金钗赠与贵妃,钿盒朕早晚收于衣袖之中,这是我们的定情之物,寓意同心同德,永不分离。
在《长生殿》中杨玉环是善妒的,而这种善妒很大一部分是源于对李隆基爱得深沉,她向往专一的爱情,向往平常夫妻的生活,因此面对李隆基的背叛,便表现得骄纵任性。
在《夜怨》中便有杨玉环的自白“唉,江采蘋,江采蘋,非是我容你不得,只怕我容了你,你就容不得我也!”梅妃富于才华,创制了惊鸿舞,深得李隆基的喜爱,对于杨玉环来说,梅妃是她与李隆基爱情道路上的一大情敌,让她不得不防。
李隆基复召梅妃,又使她醋意大发,不能自己,甚至要将定情时的钗、盒交还给李隆基,两人若不能携手与共,还不如分离。
杨玉环对爱情的专一、痴情也深深打动了李隆基,使其从不专一走向了专一。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为爱而痴,至死不渝的女子。
贵妃与皇上的感情经过这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两人对彼此的感情还是一如既往,恩爱如初,情比金坚。
2、同心同德,琴瑟合鸣在第二十二出《密誓》中,贵妃与玄宗一同在长生殿乞巧,贵妃觉得虽然牛郎织女一年才能见一次面,但是他们的情义却是永久的,虽然与玄宗日日一起,但是情义之深却不能与织女牛郎的相比,不禁泪流满面,她说道,妾蒙陛下宠眷,六宫无比。
只怕日久恩疏,不免白头之叹!想来两个人都是凡人,即使相爱也只能是一世的时光,并不能与神仙相比。
于是玄宗就与贵妃在长生殿趁此双星之下,乞赐盟约,以坚终始。
在双星的见证下,许诺彼此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时绵绵无绝期。
才子佳人,情意绵绵,双星伴月,信誓旦旦。
此时我们看到的是一对单纯为了爱情而痴狂的情侣。
杨玉环与李隆基的爱情之所以感人肺腑,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杨玉环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贞。
在《定情》一出中曾反复唱到的“惟愿取,恩情美满,地久天长。
”在《补恨》一出中,天孙责备李隆基心如铁,负玉环时,玉环为其辩解“岂是他顿薄劣!想那日遭磨劫,兵刃纵横,社稷阽危,蒙难君王怎护臣妾?妾甘就死,死而无怨,与君何涉!”天孙便又劝她“只是你如今已证仙班,情缘宜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