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口腔颌面部神经
颌面部神经之面神经 ppt课件

2.面神经的保护 • 切口选择
• 颌面部寻找面神经的标志
手术切口
vs
central facial paralysis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思考讨论题: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为:一侧睑裂以下对侧表情肌瘫痪但
但不影响闭眼,皱额,无味觉和唾液分泌障碍。
这是为什么?
岩大神经
鼓索 镫骨肌神经
(二 )
面神经颅外段
段面 神 经 颅 外
面神经腮腺内分支 面神经入腮腺前分支
面神经主干
1 面神经主干
茎乳孔至面神经分叉处的一段
面神经主干
经外耳道软骨与二腹肌后
腹间越过茎突根部的浅面进入 腮腺 新生儿及儿童乳突尚未发育 完全面神经位置表浅,手术时 易受伤
2 面神经腮腺前的分支
1.如何进行面神经损伤的定位? 2.颌面部的手术中如何避免损伤面神经分支?
面神经损伤的定位示意图
管段或面神经核受损: 同侧面肌麻痹 + 舌前2/3味觉丧失 +唾液分泌障碍 +听觉改变 +泪腺分泌障碍
鼓索以下受损:同侧面肌麻痹
面神经解剖特点的临床意义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定位诊断
症状及体征
单纯面瘫
面神经损伤部位
鼓索以下 ,茎乳孔以外 (面神经颅外分支受损) 鼓索与镫骨肌神经之间 (鼓索受损) 镫骨肌神经与膝状神经节之间 (镫骨肌神经受损)
面瘫+味觉丧失+唾液分泌障碍
面瘫+味觉丧失+唾液分泌障碍+听觉改变
面瘫+味觉丧经节与脑桥之间
(岩大神经受损)
面神经应用解剖(application)
(1)耳后神经
耳支支配耳后肌,枕支支配枕肌
口腔颌面部神经疾病医学PPT课件

(一)药物治疗
1.卡马西平:又名“痛痉宁”,酰胺咪嗪,可用于诊 断性治疗。
• 用法: 0.1g Tid 不能缓解时可加量至0.2g Tid直到控制疾病为止。
13
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
• 扳机点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取决 于罹患分支的数目。
• 为避免刺激,病员常不敢洗脸、刷牙、 微笑等,导致面部表情呆滞,木僵,口 腔卫生不良,牙石堆积,少进饮食,身 体消瘦。
14
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
• 5.缓解期:是在一定时间内不用治 疗即可进入缓解期,但仅存在症状 减轻,短者几天,几月,长者几年, 以后疼痛复发,很少有自愈者。部 分病例发作与季节有关,春冬季易 发作。
30
眶下神经撕脱术
31
眶下神经撕脱术
32
眶下神经撕脱术
显露眶下神经血管束
33
眶下神经撕脱术
切断眶下神经并撕脱起近、远心3段4
下齿槽神经撕脱术
口外切口
35
下齿槽神经撕脱术
沿下颌骨下缘切开咬肌附着,并向上剥离36
下齿槽神经撕脱术
在骨外板上钻孔及形成骨窗 37
下齿槽神经撕脱术
显露、切断下牙槽神经并撕脱其近、远心端
38
半月节射频控温热凝术
原理
• 在射频电流通过有一定阻抗的神经组织 时,在高频电流作用下的离子发生振动, 与周围质点发生摩擦,在组织内形成一 定范围蛋白质凝固的破坏灶,这样就能 利用神经纤维对温度耐受度的差异性, 有选择的破坏半月节神经节内传导痛觉 的纤维,而保留对热抵抗较大的传导触 觉的纤维。
39
第七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

第七章口腔颌面部损伤提要口腔颌面损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口腔颌面外科学的重点内容。
口腔颌面损伤虽然与全身损伤有共性之处,但口腔颌面损伤有其鲜明的特点,处理方法也有很大不同,因此学习中要结合全身损伤的共性知识,了解口腔颌面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全面掌握口腔颌面部损伤的基本特点和紧急救治处理方法,掌握软组织伤和颌骨骨折的基本特点、分类和检查方法、处理原则和各类软硬组织伤的处理特点,特别是要掌握软组织伤的清创缝合方法,上、下颌骨骨折的分类、移位原理、骨折固定方法和选择。
了解鼻骨骨折、颌面战创伤等内容。
本章的学习需结合口腔颌面部局部解剖知识、相关学科如创伤学的知识,才能深入理解口腔颌面损伤特别是颌骨骨折的发生机制和特点,理解现代颌骨骨折处理方法的变迁与进展。
第一节概论口腔颌面部损伤(injurie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平时多因工伤、运动损伤、交通事故和生活中的意外伤害所致,战争时期则以火器伤为主。
随着汽车和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伤已成为平时口腔颌面伤的主要损伤原因.约占30%~40%,根据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和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近几年口腔颌面创伤的伤因调查结果,交通事故所占比例已经达到60%。
从近几次局部战争的战伤统计资料表明,随着战争中大量使用高速小口径武器和高能爆炸性武器,使得口腔颌面部战伤的发生率有逐渐随战事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在全身部位伤中,口腔颌面战伤的发生率已升至15%以上。
在诊治口腔颌面部损伤时,要注意可能伴发的其他部位损伤和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对伤员应作全面检查,并迅速作出伤情判断,根据其轻重缓急,决定救治的先后步骤,优先处理危及伤员生命的部位伤。
在救治口腔颌面损伤时应注意多处伤、多发伤、复合伤等几个概念:“多处伤(multipl。
site.injuries)”是指同一解剖部位或脏器的两处或两处以上的损伤,如面部多处软组织伤、下颌骨两处以上的骨折、全面部骨折等。
口腔医学专业《第七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5》

【A型题】1上颌骨横断骨折时出现呼吸困难,应当采用筷子、压舌板等横放于以下何种部位,将上颌骨向上提吊A 切牙B 尖牙C 前磨牙D 第一磨牙E 第二磨牙2对因咽部肿胀压迫呼吸道导致窒息的患者,应当A 立即行气管切开术B 立即行环甲膜切开术C 插入通气导管D 向外牵出舌E 使患者处于头低侧卧位或俯卧位3吸入性窒息的急救措施主要是A 去除口、及咽喉部堵塞物B 将舌牵出口外C 使病员头偏一侧或采取俯卧位D 吊起下坠的上颌骨块E 立即行气管切开,通过气管导管吸出堵塞物4环甲膜切开术的体位是A 头后仰位B 仰卧位C 侧卧位D 俯卧位E 坐位5环甲膜切开术的麻醉方法一般为A 局部麻醉B 静脉麻醉C 静脉吸入复合麻醉D 局部麻醉加辅助麻醉E 不麻醉6气管切开术应切开以下哪些气管环A 第1~2气管环B 第2~3气管环C 第3~4气管环D 第4~5气管环E 第5~6气管环7以下哪一项为哪一项最常用的止血方法?A 指压止血法B 包扎止血法C 填塞止血法D 结扎止血法E 药物止血法8局部药物止血法最常用于以下何种出血?A 组织渗血B 小静脉出血C 小动脉出血D 中等动脉出血E 大出血9颈总动脉在哪一平面分为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A 舌骨大角平面B 舌骨平面C 环状软骨平面D 甲状软骨上缘平面E 甲状软骨下缘平面10面颊部软组织出血时,假设采用压迫止血,应该压迫的动脉是A 上下唇动脉B 颌外动脉C 颌内动脉D 舌动脉E 耳后动脉11进行颈外动脉结扎术时,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最可靠的区别方法是A 颈内动脉较粗B 颈内动脉在颈部无分支C 颈内动脉在颈外动脉的深面D 颈内动脉在颈外动脉的外侧E 颈内动脉经颈动脉孔进入颅内12颈外动脉结扎术的主要危险A 误认颈内动脉是颈外动脉而加以结扎B 意外大出血C 损伤舌下神经D 颈动脉窦反射E 损伤迷走神经13治疗失血性休克的根本措施为A 安静B 止血C 镇痛D 升血压药物E 补充血容量14一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有昏迷史,清醒一段时间后出现头痛加剧、不安,进而嗜睡,再次进入昏迷,应首先考虑A 脑震荡B 脑挫裂伤C 蛛网膜下血肿D 硬脑膜外血肿E 脑水肿15颅脑损伤患者如出现头痛加剧、烦躁不安或嗜睡、脉搏变慢、血压上升,应及时进行A 抗感染治疗B 脱水治疗C 补充电解质D 补充血容量E 输血治疗【B型题】16~18题共用备选答案:A 4周B 8周C 3周D 10周E 2~3周16采用单纯外固定法治疗下颌骨体部骨折时,通常的颌间固定时间为17采用单纯外固定法治疗髁状突骨折时,通常的颌间固定时间为18采用单纯外固定法治疗上颌骨骨折时,通常的颌间固定时间为【X型题】19口腔颌面部骨折容易伴发颈部伤,因此,在处理口腔颌面部损伤时,应注意患者有无A 甲状腺损伤B 颈椎损伤C 高位截瘫D 颈部血肿E 颈部神经损伤2021口腔颌面部损伤时常见的窒息原因有A 组织移位B 组织肿胀C 舌后坠D 血凝块和分泌物堵塞气道E 气管被压闭21常见的口腔颌面部损伤所伴发的危重并发症有A 窒息B 严重出血C 休克D 颅脑损伤E 重要脏器损伤22口腔颌面部骨折容易发生窒息的有A 双侧上颌骨横断骨折B 单侧下颌骨颏孔区粉碎性骨折C 下颌骨颏部粉碎性骨折D 单侧下颌骨颏孔区骨折E 下颌骨颏部双骨折23窒息的前驱病症包括A “三凹〞征B 患者烦躁不安C 出汗D 口唇发绀E 鼻翼煽动和呼吸困难24如严重窒息未得到及时救治,就会出现A 脉弱、脉数B 血压下降C 瞳孔散大D 瞳孔缩小E 死亡25包扎止血法主要用于以下何种出血?A 毛细血管B 小动脉C 中动脉D 小静脉E 中静脉26填塞止血法主要用于以下何种出血?A 开放性创口B 闭合性创口C 洞穿性创口D 洞腔性创口E 骨折导致出血27采用药物止血时,常用的止血药有A 止血芳酸B 6-氨基己酸C 云南白药D 立止血E 明胶海绵28口腔颌面部损伤引起的休克主要为A 过敏性休克B 中毒性休克C 创伤性休克D 失血性休克E 神经源性休克【填空题】29口腔是消化道入口,损伤后可能会影响、或功能,阻碍正常进食。
口腔颌面外科学-颌面部神经疾病讲义

颌面部神经疾病一、单元脉络梳理1.三叉神经痛(1)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2)治疗原则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2)治疗原则3.舌咽神经痛(1)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2)治疗原则二、知识内容细讲三叉神经痛概述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至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
疼痛可由于口腔或颜面的任何刺激引起。
以中老年人多见,多数为单侧性。
分类两种:原发性(真性或特发性)无神经系统体征,而且应用各种检查并未发现明显和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病变者。
继发性(症状性)其他病变压迫或侵犯三叉神经。
病因尚不明确,认识也不一致,主要学说:中枢病变学说和周围病变。
病理表现三叉神经痛组织形态学的改变意见不一。
目前已公认脱髓鞘改变是引起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是在三叉神经某分支区域内,骤然发生闪电式的极为剧烈的疼痛。
疼痛可自发,也可由轻微的刺激“扳机点”所引起。
“扳机点”:在三叉神经分支区域内某个固定的局限的小块皮肤或黏膜特别敏感,对此点稍加触碰,立即引起疼痛发作。
疼痛先从“扳机点”开始,然后迅速扩散至整个神经分支。
“扳机点”可能是一个,但也可能为两个以上,患者不敢触碰。
疼痛:电击、针刺、刀割或撕裂样剧痛。
特殊动作发作时:颜面表情肌的痉挛性抽搐,口角被牵向患侧。
还可出现痛区潮红,结合膜充血,或流泪、出汗流唾液以及患侧鼻腔黏液增多等症状,称为痛性抽搐。
发作多在白天,每次发作时间一般持续数秒、数十秒或1~2分钟后又骤然停止。
两次发作之间称间歇期,无任何疼痛症状。
患者疼痛发作时,用力揉搓面部皮肤,可发生皮肤粗糙、增厚、色素沉着、脱发、脱眉,有时甚至引起局部擦伤并继发感染。
在患者中疼痛牵涉到牙时,常疑为牙痛而坚持要求拔牙,故不少三叉神经痛患者都有拔牙史。
诊断及鉴别诊断明确罹患的分支,首先要寻找“扳机点”眼支:眶上孔、上眼睑、眉、前额及颞部。
上颌支:眶下孔、下眼睑、鼻唇沟、鼻翼、上唇、鼻孔下方或口角区、上颌结节或腭大孔。
口腔颌面部神经疾病 ppt课件

2020/11/13
9
二、病因: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指无明显症 状者,临床所指一般为此类三叉神经痛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指由于机体内 的其他病变压迫或侵犯三叉神经所致;
2020/11/13
10
中枢病变学说 周围病变学说 骨腔病变学说
2020/11/13
11
三叉神经痛的病理改变
• 在电子显微镜下,在半月节内可见到节 细胞的消失,有炎症细胞浸润,动脉粥 样硬化改变及脱髓鞘改变等。
2020/11/13
22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
• 三叉神经痛的主要诊断要点如下:
1.发痛部位为三叉神经或其某分支的分 布区。
2.多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剧痛,不发作 时绝大部分患者完全不痛,仅极少数患 者仍有轻度疼痛。
3.大多数患者有“扳机点”,即触发点,
刺激这些点可引起疼痛发作,但发作刚
过去,再刺激“扳机点”则不引起发作。
• 4.扳机点 以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 区内,骤然发生的闪电式剧烈面部疼痛为特征, 以三叉神经第2、第3支发生率最高。疼痛以面 颊、上颌、下颌或舌部最为明显。在上唇外侧、 鼻翼、颊部、舌等处稍加触动即可诱发,故称 “扳机点”。
2020/11/13
16
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
• 扳机点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取决 于罹患分支的数目。
• 7.无论病程长短,神经系统检查均无 阳性体征。
• 8.其他:有些病员当牵涉到牙时,常 疑为牙痛而坚持拔牙,故常有拔牙史。 有的病员疼痛时用力揉搓面部皮肤, 可发生皮肤粗糙、色素沉着、脱发、 脱屑等。
2020/11/13
20
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
小结
• 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常无预兆,疼痛历时数秒 至数分钟,疼痛剧烈。
口腔颌面外科学习题集 第07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

第七章口腔颌面部损伤一、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1. 教学内容口腔颌面部解剖复杂,起到重要的生理功能。
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密切相关。
对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进行抢救时,可能伴随窒息、休克、颅脑损伤、重要脏器伤等严重疾患。
此时应首先救治这些疾患,在全身情况稳定的基础上再治疗口腔颌面部损伤。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的处理主要是及时进行清创缝合术,进行清创缝合时应根据损伤的部位及其生理特点进行处理。
口腔颌面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可分为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局部治疗主要是进行复位和固定。
固定可分为外固定和内固定。
上下颌骨骨折各有其特点,因而临床表现各有不同。
对颌骨骨折进行治疗时,首先应恢复咬合关系。
颧骨与颅面多个骨相连,颧骨受到外力时常在这些连接处发生骨折。
对颧骨颧弓骨折的治疗应注意功能障碍的解除和术后双侧颧面部的对称性。
鼻骨骨折常有移位和畸形,应尽早进行移位骨折片的整复。
颌面部交通事故伤已成为口腔颌面部损伤最常见的病因。
交通事故伤常引起复杂性颌面部骨折,应重视对其的治疗。
多种因素影响骨折的愈合过程,治疗中应针对这些因素促进骨折的愈合。
口腔颌面部火器伤、颌面部烧伤、核武器伤和化学性复合伤均有其特点,临床诊治中应根据这些特点进行诊治。
2. 目的要求(1)掌握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
(2)掌握软组织清创缝合处理原则。
(3)掌握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4)掌握颧骨和颧弓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5)掌握口腔颌面部骨折的复位和坚固内固定技术。
(6)熟悉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急救处理原则,如窒息的紧急处理,出血、休克的抢救,颅脑损伤的初步判断等。
(7)熟悉牙及牙槽骨损伤的诊断和处理。
(8)了解骨折愈合过程。
(9)了解软组织损伤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10)鼻骨骨折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11)了解颌面部交通伤及烧伤的伤情特点和治疗原则。
(12)了解口腔颌面部战伤的伤情特点和治疗原则。
口腔医学专业《第七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3》

1无牙颌骨折多见于A 儿童B 青少年C 中年人D 老年人E 颌骨有囊肿等病变者2以下诸骨中,骨折发病率最高的是A 额骨B 上颌骨C 颧骨D 蝶骨E 颞骨3颧骨与以下何骨不相连接A 上颌骨B 鼻骨C 额骨D 蝶骨E 颞骨4颧骨与周围各骨的连接中,最常发生骨折的是A 额颧缝B 颧上颌缝C 蝶颧缝D 颧颞缝E 各连接处的骨折发病率相近,差异不大5单纯颧骨颧弓骨折不会出现的临床表现是A 颧面部塌陷B 复视C 张口受限D 咬合错乱E 神经病症6颧弓骨折最重要的临床体征是A 眶周瘀斑B 局部塌陷C 咬合错乱D 张口受限E 局部肿痛7颧骨颧弓骨折后骨折块移位方向主要取决于A 骨折块上所附着咀嚼肌的牵引B 致伤外力的方向和大小C 骨折线的方向和倾斜度D 骨折的部位E 重力的影响8颧骨颧弓骨折在伤后早期漏诊的最常见原因是A 颧骨颧弓骨折往往不引起功能障碍B 创伤局部肿胀常掩盖颧骨颧弓骨折造成的颧面部塌陷C 颧骨颧弓骨折一般不发生疼痛和麻木D 颧骨颧弓位置在面部不明显E 颧骨颧弓骨折的诊断难度很大9颧骨颧弓骨折引起张口受限和张口疼痛的主要原因是A 颧骨颧弓骨折常同时伴有上颌骨骨折B 颧骨颧弓骨折常同时伴有下颌骨骨折C 移位的骨折片压迫颞肌和咬肌,限制喙突的活动D 颧骨颧弓骨折常伴有颞下颌关节的创伤E 颧弓骨折破坏了颞下颌关节窝的结构分类法,巾钳牵拉复位法主要适用于下述何种骨折?A Ⅰ型颧骨颧弓骨折B Ⅱ型颧骨颧弓骨折C Ⅲ型颧骨颧弓骨折D Ⅳ型和Ⅴ型颧骨颧弓骨折E Ⅵ型颧骨颧弓骨折11颧骨颧弓骨折采用上颌窦填塞法时,碘仿砂条应从何处引出?A 口腔前庭B 下鼻道C 中鼻道D 上鼻道E 眶下区皮肤【B型题】12~15题共用备选答案:A 颅面别离B 耳鼻流出血性液体C 复视D 张口受限E 局部水肿12颅底骨折常伴有13眶底骨折常伴有14颧骨颧弓骨折常伴有15上颌骨高位骨折常伴有【X型题】16下述关于髁状突骨折的描述中,正确的选项是A 均有前牙开牙合B 均有后牙早接触C 均应先行保守治疗1~2周,观察效果,如无效或效果不佳应尽快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D 有时咬合关系正常E 如有髁状突明显移位,应尽快切开复位内固定17粉碎性髁状突骨折,应A 手法复位后行颌间固定B 在患侧磨牙区垫橡皮垫后,行颌间弹性牵引复位固定C 吊颌绷带D 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E 假设不能复位内固定,那么手术摘除髁状突18无牙颌骨折可采用A 以原有义齿复位固定B 颅颌绷带辅助固定C 颌周结扎法固定D 切开复位内固定E 手法复位后,软食或半软食4周19以下关于儿童颌骨骨折的描述,何种是正确的?A 骨质软而富于弹性B 在复位和固定治疗中,对咬合关系要求不高C 骨折段移位一般不严重D 较少采用牙间或颌间结扎固定E 尽量用保守治疗2021颧弓骨折出现复视的常见原因有A 并发眼球损伤B 并发动眼神经、外展神经和滑车神经的损伤C 骨折片的移位引起眼球的移位D 骨折片的移位引起了外展肌渗血和局部水肿E 撕裂的眼下斜肌嵌入颧骨骨折线中,限制了眼球的运动21颧骨颧弓骨折患者进行扪诊时,常可在以下哪些部位扪及台阶感?A 颧额缝B 颧上颌缝C 眶下缘D 颧弓E 颧骨体线检查时,应选择以下哪些检查?A 颌面部曲面断层片B 鼻颏位C 头颅后前位D 头颅侧面定位片E 颧弓位【填空题】23只在发生骨折的颌骨上进行固定,不将上、下颌骨同时固定在一起的固定方法称为;将上、下颌骨固定在一起的固定方法称为;利用头颅部固定上颌骨骨折段的固定方法称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颞面干→下颌髁突颈处→颞支、颧支、上颊支
颈面干→行向前下→下颊支、下颌缘支、颈支 相互吻合 ↓ 网状分布
面神经部分分支受损伤时,可通过一些吻合支得到代 偿。但个体间吻合情况有较大差别,无吻合或吻合支较少 时,单支的损伤也可造成较明显的面瘫。 (1)颞支:1~2支,前上→额肌、眼轮匝肌上份、耳前肌 和耳上肌,和上颌神经分支吻合,损伤可出现同侧额纹消 失。 表浅,易受损伤, 应加以保护。
槽神经。临床上可在下颌孔
上方和颏孔处分别行下牙槽 神经及颏神经阻滞麻醉。
棘孔神经─硬脑膜 翼内肌神经─翼内肌
下 颌 神 经 前 干 颞深神经─颞肌 咬肌神经─咬肌 翼外肌神经─翼外肌 颊神经─下后牙颊侧牙龈 颊部粘膜皮肤 颞下颌关节 外耳道 耳颞神经 腮腺 颞区皮肤 舌神经 下颌舌侧牙龈 舌前2/3粘膜 口底粘膜 舌下腺 下颌牙周,5--5唇龈,下唇、颊黏膜、皮肤 下颌舌骨肌 下颌舌骨肌支 二腹肌前腹
鼻腭神经
腭神经
为前、中、后三支,均下行于翼腭管内
腭前神经又称腭大神经
出腭大孔行于腭突下面纵行的沟内 布于上后牙及尖牙腭侧黏骨膜及牙龈
腭神经
腭中、后神经下行出腭小孔 分布于软腭及腭扁桃体
3.上牙槽后神经
与上牙槽后动脉伴行进入上颌牙槽管
与上牙槽中神经及前神经组成上牙槽神经丛 布于上颌磨牙(6 近颊根除外) 有分支布于上颌窦黏膜
根据受损部位不同,核下瘫可伴有听觉改变、舌 前2/3味觉减退以及唾液、泪腺分泌障碍。
面神经损伤的定位
面神经损伤部位 在鼓索分出处的远端 (面N主干受损 同侧面肌麻痹 症状及体征
)
在鼓索分出处与镫骨肌 N 分出处之 同侧面肌麻痹,同侧舌前2/3味觉丧失,唾 间 (面N主干及鼓索受损) 镫骨肌N分出处与膝N节之间 (面N主干、鼓索及镫骨肌N受损) 同侧面肌麻痹,同侧舌前2/3味觉丧失,唾 液分泌障碍 听觉过敏 膝神经节与内耳门之间 N受损) 同侧面肌麻痹,同侧舌前2/3味觉丧失,唾 角膜干燥(泪腺分泌障碍),听觉过敏 液分泌障碍
下颌后静脉是寻找下颌 缘支的一个重要标志。下
颌缘支损伤可导致患侧口
角下垂,流口水。临床上 应在下颌骨下缘下15mm 作切口
(5)颈支:1~3支(多为1支),为颈面干的终末支,出腮
腺下端→颈阔肌深面→前下→颈前→颈阔肌
岩大神经
→腺体分泌
镫骨肌神经→听觉 鼓索神经 →味觉
颞支→同侧额纹消失 颧支→眼睑不能闭合 颊支→鼻唇沟变浅或消失、上唇动力减小或偏 斜、颊部积存食物、不能鼓气 下颌缘支→口角下垂、流口水
(面 N 主干、鼓索、镫骨肌 N及岩大 液分泌障碍
三、舌咽神经
混合性神经,含有四种纤维:
①运动纤维→茎突咽肌;
②副交感纤维→腮腺分泌;
③感觉纤维←咽、咽鼓管、舌后1/3,鼓室
等处的粘膜,颈动脉窦和颈动脉体;
④味觉纤维←舌后1/3的味蕾。
三、舌咽神经
颈静脉孔出颅→上、下 神经节→颈内动、静脉之间 下行→绕过茎突咽肌的浅面 →舌骨舌肌的内侧→向前上 方走行→舌根。主要分支: ①鼓室神经:下神经节发出→鼓室、乳突小房、咽鼓管的粘 膜,其中一支岩小神经→耳神经节→节后纤维→耳颞神经→ 腮腺;管理腮腺的分泌。 ②颈动脉窦支→颈动脉窦、颈动脉体;
面神经
由脑桥出脑后入内耳门
穿内耳道入面神经管
向下出茎乳孔,向前穿腮腺 呈扇形布于表情肌 以茎乳孔为界 将面神经分为面神经管段及颅外段
面神经
二、面神经
面神经行程:脑桥延髓沟外侧→内耳道→颞骨岩
部的面神经管内(前外→后外)→面神经膝→下行→茎
乳孔→穿腮腺→腮腺丛→面部表情肌。
1、面神经管段
面 神 经 管 段
下 颌 神 经
下 颌 神 经 后 干
下牙槽神经
下颌牙的神经支配
颏神经 颊神经 唇颊侧牙龈
1234 5678
舌神经 下牙槽神经 舌侧牙龈 牙髓 牙槽骨 牙周膜
(四)上、下颌神经在口腔内的分布及其变异
第二节 面神经
第二节 面神经
面神经由两个根组成,含四种纤维 运动根较大 含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混合根较小 由味觉纤维、副交感纤 维和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合并形成
1. 耳颞神经
两根包绕脑膜中动脉后合并为一干
于颞下颌关节后方进入腮腺上部分成上、下两支
上支 传导颞区感觉
下支 与面神经、耳神经节
及上颌动脉交感丛相交通
耳颞神经
耳颞神经的分支有:关节支、外腮腺支及颞浅支→ 颞下颌关节、耳廓前上部、外耳道、腮腺及颞区 的皮肤。
耳颞神经综合征
2、舌神经
经翼外肌深面于翼内肌和下颌支之间下行
上牙槽前神经
(二)上颌神经 面段
1. 睑下支 布于睑下皮肤
2. 鼻外侧支 布于鼻侧部的皮肤
3. 鼻内侧支 布于鼻腔前庭皮肤 4. 上唇支 布于上唇皮肤和黏膜
睑下支 鼻外侧支 鼻内侧支 上唇支
上颌牙的神经支配
鼻腭神经 腭前神经
腭侧牙龈
1 2 3 4 5 6 7 8
上牙槽前神经 上牙槽中神经 上牙槽后神经
舌神经
下牙槽神经
3. 下牙槽神经
下牙槽神经在进入下颌孔前 还发出下颌舌骨肌神经 行经于下颌舌骨沟内 布于下颌舌骨肌及二腹肌前腹
舌神经 下颌舌骨肌神经
下牙神经丛:下牙槽神经在下颌管内发出一系列分支,
互相吻合形成下牙神经丛→发终支分布于下颌牙的牙髓、 牙周膜、牙槽骨。
下颌管在下颌第三磨牙 下方距根尖很近,拔阻生智 齿时,要注意避免损伤下牙
二、面神经
骨肌、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
(1)运动纤维:面神经核→面部表情肌、颈阔肌、镫
(2)副交感纤维:分泌纤维,上涎核→岩大神经→
蝶腭神经节→节后纤维→泪腺、腭及鼻腔粘膜的腺体பைடு நூலகம்鼓 索→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舌下腺、下颌下腺。 舌神经→舌前2/3味觉。
(3)味觉纤维:孤束核←膝神经节→周围突→鼓索→
→前下→舌神经汇合: 味觉纤维→ 舌前2/3的味蕾 副交感(分泌)纤维→ 下颌下神经节 →节后纤维→ 下颌下腺、舌下腺
岩大神经
镫骨肌神经
鼓索
2、面神经颅外段
面 神 经 颅 外 段
(一)面神经主干
茎乳孔至面神经分叉处的一段 出茎乳孔→茎突和乳突之间、 距乳突前缘中点深侧约 2cm 处 → 前、外稍向下 → 外耳道软骨与二 腹肌后腹之间前行 → 越过茎突根 部的浅面 → 腮腺 → 横过颈外动脉 及下颌后静脉的外侧。 新生儿 及儿童乳突尚未发育完全面神经 位置表浅,手术时易受伤
经舌骨舌肌与下颌舌骨肌之间
舌神经
向下内侧“钩绕”下颌下腺导管
与舌深动脉伴行至舌尖 下颌下腺手术或颌下腺手术
布于舌侧牙龈、舌前2/3黏膜 口底黏膜和舌下腺
下颌下腺导管 舌骨舌肌
3. 下牙槽神经
与下牙槽动、静脉相伴沿下颌神经沟下行
入下颌管布于下颌牙
终末支出颏孔为颏神经 布于下前牙及下4 的 唇颊侧牙龈、下唇黏膜 和皮肤及颏部皮肤
唇颊侧牙龈 牙髓 牙槽骨 牙周膜
三、下颌神经
最粗大的分支,属混合性神经,粗大感觉根、
细小运动根→卵圆孔→二根合一→颞下窝→腭帆张 肌与翼外肌之间, 发出脑膜支和翼内肌神经之后分成前、后二干
三、下颌神经
(一)脑膜支(棘孔神经) 与脑膜中动脉伴行 分布于硬脑膜 (二)翼内肌神经
脑膜中动脉
自翼内肌深面布入该肌
第七章
口腔颌面部神经
口腔基础教研室
赵鑫
学习目标:
掌握三叉神经的成分及组成;
掌握眼神经的分布;
掌握上下颌神经的走形、分支和分布; 掌握面神经分支及其分布。
口腔颌面部N的顺口溜
三叉神经
面神经 舌下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颈丛
一嗅﹑ 二视﹑ 三动眼
四滑 ﹑五叉 ﹑六外展
上牙槽后神经
(二)上颌神经 眶内段
眶下神经
1. 上牙槽中神经
眶下管的后段起自眶下神经 布于 45 和 6 的近中颊根
及其牙周膜、牙槽骨
颊侧牙龈及上颌窦黏膜
约有1/3的人无上牙槽中神
经
上牙槽中神经
2. 上牙槽前神经
眶下管的中点起自眶下神经
分布于上颌前牙及其相应的
牙周膜、牙槽骨、唇侧牙龈 及上颌窦黏膜。
三、舌咽神经
③咽支→咽粘膜; ④肌支→茎突咽肌;
⑤扁桃体支→腭扁桃体、软腭和咽峡;
⑥舌支→舌后1/3的粘膜及味蕾,司一般感觉及味觉。
舌咽神经损伤后会出现患侧舌后1/3味觉丧失及咽
反射消失。
四、迷走神经
行程最长、分布最广,含五种 纤维成分: ①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迷 走神经背核→胸、腹腔脏器壁内的 神经节→节后纤维→胸、腹脏器→ 控制心肌、平滑肌及腺体的活动;
损伤可出现鼻唇沟变浅或消失、上唇运动力减弱或偏
斜及食物积存于颊部等症状。可以腮腺导管为标志,寻找 颊支。
(4)下颌缘支:1~3支(多为2支),腮腺的下前 缘穿出→在下颌角下方→颈阔肌深面与颈深筋 膜之间→支配降口角肌、降下唇肌及颏肌。下 颌下缘平面由后→前依次越过下颌后静脉、下 颌角、面静脉浅面。
感觉神经 额神经
眼神经
泪腺神经
额神经 鼻睫神经
鼻睫神经 泪腺神经
分布于泪腺、眼球、眼睑、眼裂以上前额皮肤、鼻的大部皮肤以及部分鼻粘膜。
(二)、上颌神经
感觉神经,经圆孔达翼腭窝之上部由眶下裂入 眶更名为眶下神经向前经眶下沟、眶下管出 眶下孔达面部。
上 颌 神 经
(二)上颌神经
(二)上颌神经
1. 颧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