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部神经疾患
口腔颌面外科:第十一章 颌面部神经疾患

治疗
(一)药物治疗:
1.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或称痛痉宁或酰 胺咪嗪,首选药物。开始时时100mg,日每2日2次。如 不能止痛,以后每日增加100mg,直到能控制疼 痛,找出最小有效量作为维持剂量,一般为为300- 800mg/日。不良反应有眩晕、嗜睡、恶心、皮疹、 消化障碍、白细胞减少,停药后可恢复正常。特 别应注意对造血系统及肝的不良反应,应注意定 期查血常规及肝功能。
2.封闭疗法: 可用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可加维生素B1、B12或适
量激素)注射于患侧舌根部、扁桃体窝、咽壁的“扳机点” 周围或舌咽神经干,通常不作舌咽神经干酒精注射。 3.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包括颅外舌咽神经干 切断术或颅内舌咽神经根切断术,应十分慎重和严格掌握 适应症。“扳机点”位于扁桃体窝者,可施行患侧扁桃体切 除。
4.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为张口及咀嚼时关节区及其周围肌群出现疼
痛,伴有关节弹响、开口型偏斜等症状。疼痛症 状和性质与三叉神经痛不同,无自发痛,疼痛多 在关节后区,髁突部及在相应肌和骨质破坏区有 压痛。一般在咀嚼及张大口时诱发疼痛。
5.舌咽神经痛: 疼痛性质相似,但部位在咽后壁、舌根、软
腭、扁桃体、咽部及外耳道等处。疼痛因吞咽、 讲话而引起,睡眠时也可发作,这种情况在三叉 神经痛时少见。用1%-2%地卡因喷雾于咽部、 扁桃体及舌根部,如能止痛即可确诊。须注意的 是舌咽神经痛与三叉神经痛可同时发病。
• 第一支:封闭眶上孔及其周围。 • 第二支:根据疼痛部位选择性地封闭眶下孔,切牙孔、腭
大孔、上颌结节部或圆孔。
• 第三支:封闭颏孔、下牙槽神经孔或卵圆孔。 • “扳机点”位于颏神经或舌神经分布区域时,还应作此两神
经的封闭。
颌面部神经疾患PPT

封闭疗法
局麻药(布比卡因、普鲁卡因、 利多卡因)+营养神经药物B1、B12作 神经干封闭
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 (radiofrequency therogangliocoagulation)
舌咽神经痛
概念
舌咽神经分布区域阵发性 剧痛,似三叉神经痛,但 发病率较低,病因尚不明 确。
临床表现
1.年龄:35~50岁
2.部位:扁桃体区、咽部、舌根、颈深部、 外耳道深部及下颌后区
3.疼痛的特点:阵发剧痛、间歇发作、睡眠 时可发作,表面麻醉剂、地卡因喷涂可阻止疼 痛发作
4.咽喉部有梗塞感或异物感,频频咳嗽
三叉神经功能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①三叉神经功能改变,常见为颅内占位病 变(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②局限性麻木感觉障碍,也可由于维生素 B1缺乏、神经官能症、三叉神经炎、注射 无水酒精或手术后引起(根据病史鉴别)
③局部感觉减退,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也有 因局部摩擦局部皮肤增厚、粗糙,或反复 封闭、理疗及局部敷药等引起(无其他神 经系统体征)
治愈后
【面神经麻痹的特殊检查】 味觉检查 听觉检查 泪液检查 目的:明确面神经损伤的部位
临床意义:
茎乳孔以外-面瘫
鼓索与镫骨肌神经节间-面瘫+味觉散失+ 唾液分泌障碍
镫骨肌与膝状神经节间-面瘫+味觉散失+ 唾液分泌障碍+听觉改变
膝状神经节-面瘫+味觉散失+唾液分泌障 碍+听觉改变+泪液分泌障碍
原理:利用不同神经纤维对温度耐受的差 异性,有选择地破坏半月神经节内传导痛觉的 纤维,而保留对热抵抗力较大的传导触觉的纤 维
口腔颌面外科学习题自测——第十一章 颌面部神经疾患

口腔颌面外科学习题自测——第十一章颌面部神经疾患【A型题】1.支配口腔颌面部感觉的主要脑神经是A.舌神经B.舌咽神经C.面神经D.三叉神经E.迷走神经2.支配口腔颌面部运动的主要脑神经是A.舌神经B.舌咽神经C.面神经D.三叉神经E.迷走神经3.三叉神经痛的特点为A.持续性疼痛,夜间加重B.疼痛一般与咀嚼和张闭口运动有关C.骤然发生的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D.临床上常有先兆期和头痛期E.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4下列关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描述错误的是A.中老年人多见B.神经系统检查常有阳性体征C.为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D.历时数秒至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E.多单侧发病5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药物为A.神经营养药B.苯妥英钠C.激素类D.卡马西平E.山莨胆碱6三叉神经功能检查不包括的项目是A.泪液检查B.温、痛觉检查C.角膜反射D.腭反射E.运动功能检查7三叉神经痛的疼痛部位位于颞下颌关节区,应属于三叉神经的哪一支疼痛A.第Ⅰ支B.第Ⅱ支C.第Ⅲ支D.第Ⅰ、Ⅱ支E.第Ⅱ、Ⅲ支8.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多种方法中,止痛效果好,复发率低,可重复治疗的是A.卡马西平治疗B.神经撕脱术C.无水酒精注射D.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E.维生素B1、B12及局麻药封闭疗法9.三叉神经周围支切除撕脱术主要适用于A.下牙槽神经和舌神经B.三叉神经第Ⅰ、Ⅱ支C.三叉神经第Ⅱ、Ⅲ支D.眶下神经和下牙槽神经E.眶下神经和腭大神经10.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时,最后温度应升至A.40~50℃B.50~60℃C.60~70℃D.70~80℃E.90~100℃11.采用三叉神经感觉功能判断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时,下列哪种情况为达到最佳加热效果A.痛觉、触觉消失,角膜反射保留B.痛觉、触觉、角膜反射均消失C.痛觉、触觉消失,味觉保留D.痛觉消失,触觉、角膜反射保留E.痛觉、味觉消失,触觉保留12.最易使三叉神经痛高痛阈"扳机点"出现阳性体征检查方法为A.拂诊B.压诊C.触诊D.叩诊E.揉诊13.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时,判断针头是否准确处于热凝所需的最佳位置的客观指征是A.手术医师的经验B.X线平片C.CTD.方波刺激E.患者的角膜反射14.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术后疼痛消失,但同时出现角膜反射减退、麻痹性角膜炎。
口腔颌面部神经疾病医学PPT课件

(一)药物治疗
1.卡马西平:又名“痛痉宁”,酰胺咪嗪,可用于诊 断性治疗。
• 用法: 0.1g Tid 不能缓解时可加量至0.2g Tid直到控制疾病为止。
13
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
• 扳机点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取决 于罹患分支的数目。
• 为避免刺激,病员常不敢洗脸、刷牙、 微笑等,导致面部表情呆滞,木僵,口 腔卫生不良,牙石堆积,少进饮食,身 体消瘦。
14
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
• 5.缓解期:是在一定时间内不用治 疗即可进入缓解期,但仅存在症状 减轻,短者几天,几月,长者几年, 以后疼痛复发,很少有自愈者。部 分病例发作与季节有关,春冬季易 发作。
30
眶下神经撕脱术
31
眶下神经撕脱术
32
眶下神经撕脱术
显露眶下神经血管束
33
眶下神经撕脱术
切断眶下神经并撕脱起近、远心3段4
下齿槽神经撕脱术
口外切口
35
下齿槽神经撕脱术
沿下颌骨下缘切开咬肌附着,并向上剥离36
下齿槽神经撕脱术
在骨外板上钻孔及形成骨窗 37
下齿槽神经撕脱术
显露、切断下牙槽神经并撕脱其近、远心端
38
半月节射频控温热凝术
原理
• 在射频电流通过有一定阻抗的神经组织 时,在高频电流作用下的离子发生振动, 与周围质点发生摩擦,在组织内形成一 定范围蛋白质凝固的破坏灶,这样就能 利用神经纤维对温度耐受度的差异性, 有选择的破坏半月节神经节内传导痛觉 的纤维,而保留对热抵抗较大的传导触 觉的纤维。
39
口腔颌面神经疾患优秀课件

诊断 diagnosis
•诊断步骤:定分支和查功能 •定分支:三叉神经各分支由周围向 中央按顺序检查 •查功能:感觉功能、运动功能、角 膜反射和腭反射
鉴别诊断 difference diagnosis
•原发性和继发性的鉴别 •三叉神经痛与其它疾病的鉴别 •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耳鼻咽喉科等
鉴别诊断 difference diagnosis
口腔颌面神经疾患优秀课 件
三叉神经痛
Trigeminal Neuralgia TN
三叉神经痛 Trigeminal Neuralgia
病因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法
病因 etiology
• 三叉神经痛根据致病原因分为原 发性和继发性
• 中枢性和周围性病变学说 • 目前主要观点是疾病或神经激惹
需鉴别的与口腔颌面部相关的疾病 牙源性疾病,颞下颌关节病,颌 骨病变腮腺病变,上颌窦病变, 颞下窝,翼腭窝病变,舌咽神经 痛,耳颞神经痛,蝶腭神经痛, 茎突过长症等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Managements of primary TN
•病因未明,治疗困难 •先采用非手术治疗,无效时考虑 手术治疗 •治疗方法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导致感觉冲动传输异常造成 • 肿瘤、血管畸形等原因也可导致 • 发作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临床表现 clinical features
• 多为单侧发作,与三叉神经分布范 围相同
• 突发、针刺样剧烈面部疼痛,性状 为电击样,强烈发作
• 疼痛发作期,一天可达数百次,可 突然消失,间歇期没有任何症状
• 引发疼痛的直接刺激部位被称为“ 扳机点”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口腔颌面外科学:第十一章 颌面部神经疾患

2.牙源性疾患 3.邻近组织的疾病,如外耳道炎,鼻窦炎 4.慢性头疼 5.非典型面痛 6.颅内病变 7.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8.神经症性面痛
(一)神经源性疼痛
舌咽神经痛 • 男性多见 • 疼痛性质相似——阵发性剧痛 • 疼痛部位:咽后壁 舌根 扁桃体
• 病变部位:三叉神经感觉根
半月神经节
周围支及末梢
• 致伤因素:压迫
脱髓鞘性变
损害
• 伪突触形成
短路
传入冲动
轻微触觉刺激
总和
中枢传出冲动
疼痛发作
周围性病变的致病因素:
• 三叉神经感觉根、半月神经节受侵犯/受压
胆脂瘤、小的脑膜瘤、血管畸形、 异常血管的压迫、牵引/扭曲
• 解剖结构异常(局部压迫) 尖锐小骨刺 颞骨岩部肥厚 岩嵴过高 局部硬脑膜增厚
软腭 咽部 外耳道等 • 诱 因:吞咽 讲话 睡眠时 • 喷表麻药疼痛部位可止痛 • 可同时发病,应注意鉴别
(一)神经源性疼痛
蝶腭神经痛
• 蝶腭神经节受刺激 • 继发蝶窦感染 • 阵发性疼痛 部位:一侧眼眶及其上下区域
程度:剧烈
性质:灼痛/钻痛 时间:持续数十分钟 / 数小时 • 与咀嚼、吞咽 / 触压痛区等动作无关 • 无扳机点 • 常伴有植物神经症状 Horner 征——眼结膜及鼻
中枢病变学说:感觉性癫痫发作
• 三叉神经 脊束核
• 脑干
三叉神经感觉核,网状结构
总和
病理刺激
兴奋性增高
轻微刺激板机点
剧痛发作
• 丘脑损害:强烈的自发性痛
• 中枢的病毒性感染
反应过敏
中枢病变学说:反对意见
第7版口腔颌面外科学重点

7.肿瘤(tumor):是人体组织细胞由于内在和外界致病因素长时间的作用,使细胞的遗传 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产生突变,导致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而发生异常增 生和功能失调造成的一种疾病。
4.拔牙钳的 A.安放一般应与患牙的长轴平行,以防断根及伤及邻牙。B.使用:拔牙过程中应 始终夹紧患牙,以完成各种拔牙动作,并向根方推进。C.拔上颌牙,术者可用左手两指捏触 患牙和邻牙;拔下颌牙用左手拇指扶于钳喙与钳柄交界区,起到辅助加力和防止伤及对颌牙。 其他手指托住下颌下缘,起固定颌骨及减少对颞下颌关节损伤的作用。
3.边缘性骨髓炎:系指继发于骨膜炎或骨膜下脓肿的骨外板炎性病变,常在颌周间隙感染的基 础上发生。多见于下颌骨,其次见于颞骨。
4.吸入性窒息(inspiratory asphyxia):主要见于昏迷伤员,直接将血液、唾液、呕吐物或其 他异物吸入气管、支气管或肺泡内而引起窒息。
5.爆裂性骨折(blowout fracture):某些来自正前方的打击力可造成眶内压力急剧增加,致 使眶腔下壁向下塌陷到上颌窦,发生特征性的单纯眶底骨折。
②不完全性腭裂:软腭完全裂开伴有部分硬腭裂,有时伴发单侧不完全唇裂,牙槽突通常完 整。③单侧完全性腭裂:自腭垂至切牙孔完全裂开,并斜向外侧直抵牙槽突,与牙槽突相连, 健侧与鼻中隔相连。 ④双侧完全性腭裂:常与双侧唇裂同时发生。 序列治疗 sequential treatment 就是在病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的每一个生长发育阶段,有计划 抵地分期治疗其相应的形态、功能和心理缺陷;以期在最佳的时期,采用最合适的方法,最 终得到最好的结果。 3、口腔癌致病因素 ⑴外来因素:①物理因素:如热、损伤及长期慢性刺激等 ②化学因素:焦油等 ③生物性因 素:病毒等 ④营养因素 ⑵内在因素:①神经精神因素:②内分泌因素 ③机体免疫状态 ④遗传因素 ⑤基因突变。 三、问答题 1、良恶性肿瘤鉴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发病年龄: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癌多见于老年人,肉瘤多见于青壮年 生长速度: 一般慢 一般快 于周围组 有包膜,不侵犯周围组织 侵犯,破坏周围组织 织的关系 界限较清,可移动 界限不清,活动受限 生长方式: 膨胀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 症状: 一般无症状 常有局部疼痛,麻木,头痛,张口受 限,面瘫,出血等症状 转移: 无 常发生转移 对机体的 一般对机体无影响 对机体影响大,常因迅速发展, 影响 : 如生长在要害部位或 转移和侵及重要脏器及发生恶病质 发生并发症也可危及生命 而死亡 组织学 细胞分化良好,细胞形 细胞分化差,细胞形态和结构呈
口腔医学考研-352口腔综合《口腔颌面外科学》真题解析 讲义

二、填空题
1.室性心律失常病源首选的麻醉药是 。(四川大学 真题)
2.口腔颌面外科常用的局部麻醉方式有 、 、 、 。(南京大学
2007年)
3.口内注射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时,注射器应 。(四川大学 2006年)
三、名词解释
1.阻滞麻醉 (西安交通大学 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 真题)
E.刮净拔牙创内的肉芽及碎片
11.拔牙创内血凝块经过多长时间可完成机化过程( )(武汉大学 2007年)
A.20天以后
B.30天以后
C.40天以后
D.50天以后
E.60天以后
12.牙拔除后 2~4天,出现拔牙创剧烈疼痛,最可能是( )(青岛大学 2012年)
A.干槽症
B.牙槽突骨折
C.牙龈损伤
D.牙槽窝内有异物
A.局部肿胀
B.创口溢脓
C.创口周围牙龈坏死
D.剧烈疼痛
3.单纯高血压无其他并发症时,血压高于多少应先治疗后再拔牙( )(青岛大学 2012年)
A.160/95mmHg
B.190/100mmHg C.180/100mmHg D.190/105mmHg
4.安放拔牙钳方法正确的是( )(青岛大学 2012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69最多见 女性多于男性 右侧多于左侧
三叉神经痛—病因
8
不十分明确——多种因素引起神经脱髓鞘变
周围病因学说
中枢病因学说
三叉神经痛—周围病因学说
9
脱髓鞘变 (demyelination)
感觉根 半月节 周围神经干
三叉神经痛—病因
10
中枢病因学说
28
B 疼痛至少具备下列特征之一:
1.剧烈的、尖锐的、表浅的或
刺戳样
2.从扳机区或因扳机因素而
突然发作
29
C 每个病人疼痛的发作方式固定不变 D 临床无神经系统异常的体征* E 不能归于其他疾病和机能紊乱
三叉神经痛—鉴别诊断
30
年龄
疼痛性质 疼痛部位 发作特点
扳机点 阳性体征
卡马西平效果
鉴别诊断
12
脱髓鞘变(非特异性)
髓鞘改变…………增厚 碎裂 外层细胞膜破裂
轴突改变…………扭曲、不规则 节段性断裂
临床表现
13
疼痛性质
疼痛部位
阵发性剧痛 持续时间短暂 针刺、电击、撕裂
单侧 三叉神经分支区域 不超越中线
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
14
发作特点
突然发作 骤然消失 沿神经放射 间歇期无不适 睡眠中基本不发作 可伴自主N症状
临床检查
19
三叉神经功能
痛、触、温度觉 咀嚼肌功能 角膜反射 睫毛反射 腭反射
临床检查
20
其他脑神经功能
视力 眼球运动 瞳孔 表情运动
听力 吞咽 舌运动
临床检查
21
患支定位
神经阻滞
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检查手段
22
头面部影像检查
颌面X线 牙 颌骨
CT 软硬组织
MRI 软组织
头晕思睡 共济失调 过敏
交叉过敏
WBC减少 损害造血系统 肝功能
脊束核内异常放电 感觉核兴奋性改变 缺血或梗塞 丘脑损害
其他学说
神经退行性变 变态反应学说 机能失调
发病机制
11
中枢敏感化(Central Sensitization) 中枢易化(Central Facilitation) 痛觉超敏( Allodynia) ----扳机点
三叉神经痛—病理
疼痛部位
扳机因素
与舌神经痛易混淆
地卡因咽部喷涂可止疼痛发作
鉴别诊断
35
三叉神经疱疹/疱疹后神经痛
急性上颌窦炎 干槽症
颞下颌关节病
青光眼
鉴别诊断
36
高度警惕
年轻患者≤39岁 双侧罹患 症状不典型 卡马西平无效
三叉神经痛—治疗
37
非手术(保守)治疗
手术(外科)治疗
治疗
38
治疗原则
创伤性神经损伤(Traumatic nerve injury) 面神经损伤 三叉神经损伤
要求
3
掌握——疾病定义 临床表现 诊断 鉴别诊断 熟悉——药物治疗
了解----病因病理 外科治疗
4
三叉神经痛
Trigeminal neuralgia (TN)
5
三叉神经痛
Trigeminal neuralgia
31
三叉神经痛门诊744例中 非三叉神经痛者 82例(11.02%)
鉴别诊断
32
牙源性疼痛
鉴别诊断
33
颅内病变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secondary
颌面恶性肿瘤
鉴别诊断
34
舌咽神经痛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病因 疼痛性质基本同三叉神经痛 治疗方法类似
1:100
临床通常 特指 所说TN
原发性
primary or idiopthic
症状性
symptomatic
经典性 classical
血管压迫
MVD有 效
三叉神经痛—定义
6
单侧三叉神经分布区特殊性质剧痛, 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 MRI可见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
流行病学(国内不同地区报告)
7
患病率 21.87-182.8/10万 占神经系统疾病0.7%
2010年俢定 “pain arising as a direct consequence of a lesion or disease affecting the somatosensory system”
13.1 三叉神经痛
27
13.1.1 经典性三叉神经痛
A 疼痛突然发作,持续1秒-2来自钟, 侵犯一条或多条神经分支支配区, 并符合B和C的标准
先保守后外科 先易后难 循序渐进
治疗
39
保守治疗
药物治疗 西药 封闭 针灸、激光、理疗
中药
药物治疗
40
药物治疗原则
常规选择 规范用药 剂量个体化 关注副作用
药物治疗
41
首选药物
卡马西平 Carbamazapine Tegretol
奥卡西平 Oxcarbazepine
作用机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 抑制核内突触传导
无明确规律 不应期 周期性 缓解期
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
15
三叉神经区域感觉敏感点
扳机点
Trigger area (point)
扳机因素-- 洗脸 说话 风吹
16
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
17
罹患分支
2支 3支 23支 12支 1支 123支
18
临床检查
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
排除症状相似疾病
牙源性疼痛
药物治疗
42
用药方法
卡马西平 0.1g Bid…0.1g/天 奥卡西平 0.3g Bid…0.3g/周
最大剂量 1.2g/天 3g/天
药物治疗
43
用药方法
递增至止疼剂量再持续 用药至少二周后逐渐减量
不能突然停药
卡马西平的缓解率 95%
药物治疗
44
卡马西平监测血药浓度 奥卡西平 不需要
副作用——
第十章
口腔颌面部神经疾患
Neural Disease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主要内容
2
三叉神经痛 (Trigeminal neuralgia TN) 舌咽神经痛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面神经麻痹 ( Bell’s palsy) 面肌痉挛 (Hemifacial spasm HFS )
临床检查
23
结果
扳机点(按分支分布)
无其他阳性体征
临床检查
24
注意区别
医源性面部 感觉异常
三叉神经痛—诊断
25
功能性疾病
病史 临床表现 各种检查阴性结果
MRI可能有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影像
疼痛诊断标准
26
国际疼痛学会分类委员会[第二版] 2004年制定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定义 “pain initiated or caused by a primary lesion or dysfunction of the nervous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