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气候变化对各个行业的影响分析
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一、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极端气候事件如洪水、干旱、风暴等导致财产损失、生产中断,进而影响全球供应链。
海冰减少也影响了航运业,而全球气温上升则可能导致一些地区变得不宜居住,从而影响人口迁移和劳动力市场。
二、农业与食物安全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尤为显著。
气温上升和降水模式的改变可能导致作物减产,影响全球食物供应。
此外,病虫害的传播也可能因气候变化而加速,进一步威胁食物安全。
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发展耐候作物品种,改进农业技术,并加强农业保险制度。
三、能源与资源气候变化对能源和资源行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一方面,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加剧了全球变暖,另一方面,极端气候事件可能破坏能源基础设施,影响能源供应。
因此,需要加大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海平面上升与城市经济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经济构成严重威胁。
海水侵蚀可能导致土地丧失、基础设施损坏,进而影响城市经济活动和居民生活。
为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加强城市规划,提高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并推广气候适应性建筑。
五、健康与医疗系统气候变化也对人类健康和医疗系统产生影响。
极端气候事件可能导致疾病传播范围扩大,而气温上升则可能加剧一些疾病的发病率。
因此,需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医疗系统的应对能力,并加强气候变化与健康之间的研究。
六、生态系统与经济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退化,进而影响生态平衡和经济稳定。
因此,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推广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七、国际合作与政策响应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合作与政策响应。
各国应共同制定和执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加强技术交流和资金支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完善。
同时,也需要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氛围。
气候变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及企业的应对策略研究

气候变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及企业的应对策略研究一、引言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其对企业经营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系统研究气候变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帮助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风险与机遇。
二、气候变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2.1 市场需求变化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导致了市场需求的不稳定和变化。
例如,气温升高对冷饮行业带来了增长机会,但对传统能源行业带来了压力。
企业应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并灵活调整产品和服务。
2.2 资源供应风险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自然资源供应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稳定性增加,企业的生产和运营可能受到影响。
例如,水资源短缺可能会导致农业、制造业和饮料行业面临生产中断的风险。
企业应加强资源管理,寻找替代资源,并制定应对供应风险的策略。
2.3 环境监管加强气候变化引起了对环境保护的更高要求,各国领导加大了环境监管力度。
企业需要遵守更严格的环境法规和标准,加强排放和废物处理,以避免可能导致的罚款和声誉损失。
2.4 投资风险增加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投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投资者越来越关注企业的气候变化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需要全面评估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和机会,同时适时进行投资组合调整和风险管理。
三、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3.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企业应通过改进生产过程、采用清洁技术、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
同时,可以参与碳市场交易,通过碳市场机制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3.2 资源管理优化企业应加强对关键资源的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耗。
例如,通过节约用水、能源和原材料,实现成本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效益。
3.3 创新适应新市场需求企业应根据气候变化导致的市场需求变化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转型。
例如,可以研发符合新能源要求的产品,提供与气候适应相关的服务,满足消费者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3.4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评估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气候变化对城市经济活动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城市经济活动的影响在当今时代,气候变化已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它对城市经济活动的影响日益显著。
城市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核心区域,其发展和运作与气候条件紧密相连。
气候变化首先对城市的农业产生了直接影响。
城市周边的农业生产区往往会因为气温升高、降水模式改变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而面临挑战。
气温的升高可能导致农作物生长周期的改变,使得一些原本适应特定气候条件的作物不再能良好生长。
降水模式的变化,比如干旱或洪涝的频繁发生,会影响农作物的灌溉和土壤质量,从而降低产量。
这不仅会影响城市的农产品供应,还会导致农产品价格的波动,进而对城市的消费市场和相关产业产生连锁反应。
在工业领域,气候变化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极端高温天气可能会导致工厂的生产效率下降,因为工人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容易疲劳和出现健康问题。
同时,为了应对高温,工厂可能需要增加降温设备的投入,这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
另外,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如洪水、飓风等,可能会破坏工厂的基础设施,造成生产中断和财产损失。
对于那些依赖特定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的工业,如水电、煤炭等,气候的变化会影响资源的供应稳定性,从而影响工业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气候变化对城市的服务业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旅游业是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气候的变化会改变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例如,一些原本以温暖气候和美丽海滩吸引游客的城市,如果出现海平面上升、飓风频繁等问题,可能会导致游客数量减少。
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可能会引发疾病的传播和扩散,这对于医疗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也会对交通运输、物流等服务业造成干扰,导致服务延误和成本上升。
在能源领域,城市的能源需求和供应模式因气候变化而发生改变。
夏季高温和冬季严寒使得城市的制冷和供暖需求增加,从而加大了能源消耗。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城市需要加快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创新。
然而,可再生能源的供应往往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如太阳能和风能的不稳定性,这给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带来了挑战。
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我们的环境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仅是环境问题,同时也会对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会从多个方面,探讨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一、农业产业农业是很多国家的支柱产业,它是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保障系统、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来源。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表现在农作物的产量、质量和稳定性等方面。
气候变化导致了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状况的增加,这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很多农作物需要特定的生长条件,气候骤变导致的气温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降低产量的同时对农产品的质量也会有影响。
农业生产是全球经济中重要的一环,一旦农业生产减少将直接影响全球市场上食品价格的上涨。
二、旅游产业旅游产业是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发展起来极其迅猛。
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景观的改变、环境的恶化和风暴等自然灾害。
海滩、珊瑚礁、森林和山区等自然景观是旅游业的重要产品之一,但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这些景观可能会发生改变,例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同时,自然环境的恶化和灾害会对旅游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海啸、雨季等自然灾害都会影响旅游业的正常运营。
三、能源产业气候变化对能源产业的影响也很大,因为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基石。
全球大部分能源都来自石化燃料,因此气候变化的影响也会在燃料的开发、采购、分销和使用过程中体现。
气候变化带来极端天气状况的增加,使得能源生产和分布变得更加困难。
同时,全球对于低碳和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上升,而这些能源的开发也面临多种难题,如技术限制和资金需求等。
四、商业贸易商业贸易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是国际间经济关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也显现在各个商业领域中。
例如,过渡期间,气候变化的影响可能会对商业贸易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运输和货运的成本增加等。
同时,由于各国之间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尽相同,商品价格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电子教材—全球环境的变化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第九章全球环境的变化对渔业资源的影响人类行为引发的全球性渔业资源捕捞过度、水体富营养化、气候温暖化和臭氧层被破坏等都对世界渔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捕捞过度使鱼群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降低,并直接破坏渔业资源,从而进一步加剧全球变化对海洋渔业的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有害赤潮及鱼虾病害频发等,往往给渔业尤其是增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温暖化引起的海水升温和盐度改变,不仅直接影响海洋生物的生理、繁殖及时空分布,而且通过对海平面、上升流、厄尔尼诺现象等的影响间接地影响世界海洋渔业的格局。
所有这些因素对水域生态系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海洋渔业产生长期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有效的渔业管理、减少和控制污染、增加科学研究的投入及从全球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待世界渔业的变化趋势是确保海洋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而认真研究和分析渔业资源变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确保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基础。
第一节厄尔尼诺与渔业的关系一,厄尔尼诺、拉尼娜及ENSO基本概念1,厄尔尼诺厄尔尼诺为西班牙语“El Nino”的音译。
在南美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由于暖水从北边涌入,每年圣诞节前后海水都会出现季节性的增暖现象。
海水增暖期间,渔民捕不到鱼。
因为这种现象发生在圣诞节前后,渔民就把它称为“El Niño”,音译“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圣婴(上帝之子)”的意思。
后来,科学家发现有些年份海水增暖异常激烈,暖水区一直发展到赤道中太平洋,持续的时间也很长,它不仅严重扰乱了渔民的正常生活,引起当地气候反常,还会给全球气候带来重大影响。
现在,厄尔尼诺一词已被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这些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水大范围持续的异常偏暖现象。
这种现象一般2-7年发生一次,持续时间为半年到一年半。
20世纪80年代以来,厄尔尼诺发生频数明显增加,强度明显加强,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的事件则是20世纪最强的两次事件。
其中, 20世纪发生厄尔尼诺最大规模的为1982~1983年,这种高温海域超过180°经度线,在西经120°的赤道海域,海面水温要比常年高出5°C(见图9-1)。
气候变化对能源行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对能源行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能源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气候变化不仅对能源生产和供应造成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催生了对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术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能源行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气候变化对能源行业的影响1. 能源供应的不可预测性气候变化造成的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和飓风等,可能导致能源供应链的中断。
例如,干旱导致水库水位下降,影响水力发电的产能;飓风可能损坏风力发电设备,造成发电能力减少。
这些天气变化给能源供应带来不确定性,使能源行业面临着供应短缺和价格波动的风险。
2. 环境政策的变化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推动了政府出台更加严格的环境政策。
这些政策往往通过限制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支持,进一步改变了能源行业的格局。
例如,许多国家推出了碳排放交易市场,以鼓励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这些政策的变化将对能源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利润形成影响。
3. 潜在的能源需求增加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能源的需求将持续上升。
同时,气候变化导致的环境问题也加速了对清洁能源的需求。
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成为了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的重要选择。
能源行业必须适应这种潜在的需求增加,提供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能源供应方案。
二、应对措施1. 加大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利用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能源行业应当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利用。
政府可以提供激励政策,如税收减免和补贴等,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可再生能源项目中。
同时,能源企业也应当加大自身的研发力度,开发更加高效和可持续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清洁能源需求。
2. 推动能源效率的提升能源行业应当加强对能源效率的重视,通过技术改进和管理创新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采用更高效的能源转换技术,改进设备的制造工艺等,都可以帮助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此外,用户教育也非常重要,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和节约意识,减少能源的浪费。
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一、引言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随着气候系统的变异和长期气候模式的改变,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并分析这种影响的主要方面。
二、农业和食品供应气候变化对农业和食品供应链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不可预测的天气模式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受到影响,带来收成的不稳定性。
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和暴风雨也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农作物和家畜的生产。
这种不确定性对粮食供应链的稳定性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价格波动和饥荒的发生。
三、水资源和能源气候变化对全球的水资源和能源供应也造成了影响。
一方面,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降水模式发生了改变,迫使许多地区面临淡水资源的不足。
这不仅会引发水资源之间的竞争,还会影响农业和工业用水的供应。
另一方面,气候变化也对能源供应链产生了影响。
传统能源源源不断的供应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推动寻找新的可再生能源的替代方案。
四、旅游业和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和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气候变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飓风、台风和森林火灾,这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旅游景点的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
海洋生态系统也受到了威胁,珊瑚礁白化和海洋酸化对旅游业和渔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旅游业和生态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而气候变化的影响对此关系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
五、健康和医疗服务气候变化对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提供也带来了挑战。
气温增加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使得人们更容易受到热身体、感染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困扰。
气候变化还导致传染病的传播模式发生改变,增加了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这给医疗资源和卫生保健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使得应对气候变化对公众健康的威胁变得更为重要。
六、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机会虽然气候变化带来了负面影响,但也为经济带来了一定的机遇。
寻找新的可再生能源、推动绿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促进可持续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等都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
气候变化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与调整

气候变化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与调整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其对工业生产也带来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气候变化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1. 全球变暖导致气候极端事件增多全球变暖导致气候极端事件频率和强度增加,如暴雨、干旱、飓风等。
这些极端事件对工业生产造成重大影响,可能会导致生产线受损、设备故障、原材料供应中断等情况。
因此,工业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如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建立应急预案等,以减少气候极端事件对生产的损失。
2. 资源供应链受到影响气候变化还会对资源供应链造成影响,如气候灾害导致农作物减产、水资源短缺等。
这将直接影响到工业生产的原材料供应和生产成本。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工业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的供应链管理,寻找替代的原材料来源,减少对单一资源的依赖,从而降低气候变化对生产的不利影响。
3. 能源消耗增加气候变化导致能源价格波动和碳排放管制的加强,这使得工业生产的能源成本不断上升。
为了降低能源成本,工业企业可以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如优化生产工艺、改善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等。
通过减少能源消耗,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 技术创新成为关键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工业企业需要进行创新性的技术升级和转型。
例如,引入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绿色制造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减少排放。
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工业生产可以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并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5. 法规促进工业转型相关部门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制定相关法规,推动工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例如,加强环境监管、设立碳排放配额制度、推广绿色产业标准等措施,都有助于促进工业生产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工业企业应积极响应相关部门的号召,主动拥抱绿色发展,不断提升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6.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
工业生产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必须与国际社会保持紧密联系,分享经验、学习先进技术,共同推动工业生产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干旱和半干旱的草原、荒漠地区,这 100mm的变化影响会更巨大。 • 事实上,在某些地区或某些时候的某些情 况下,并不是雨水越多越好。如长江以南 地区雨水很多,经常水满为患,经常因多 雨而减产。可见,年降水量的变化对农业 的影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四)气候变化对边缘地带农业的影响 • 随着人口的增加,对粮食、纤维和原料 作物的需求日增,农业活动渐渐扩展到不 甚适宜农耕的地带,这些地带就称为农业 边缘地带。那里光、热、水条件不能经常 保证作物的需要,产量显著地受到气候振 动和气候变迁的影响。边缘地带正是研究 气候对农业以至对社会、经济影响的天然 实验区。
• 另外,年均气温升高1℃,冷害频率将大大 减少,冷害范围也大大缩小,这对农业增 产更加有利。反之,则更加不利。可见, 气温变化1℃所引起冷害频率和范围的变化 在农业生产上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 (三)年平均降水量变化土100mm对农业的影响 • 100mm降水量的变化相当于每亩收获量50k8的 变化。就我国16亿亩农田计算,经济产品的收获 量将有800亿kg的变化,其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在农作物与自然植被的区域分布中,年雨量线是 划区的主要指标。在我国年雨量增加l00mm时, 500mm等雨量线会向西北方向扩展100km左右(我 国500mm等雨量线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在我国年 雨量减少100mm时,则500mm等雨量线又会向东 南方向退缩约l00km。可见,改变年雨量区域界线, 会改变农业区划特征。
1、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 (一)气候变化对气候资源潜力的影响
• 气候资源潜力是一个假想的概念,它是指在一 切其他条件(包括作物品种、土壤、耕作技术等)都
能充分满足和发挥最大效能的情况下.各地气候
条件所能允许的作物单产的上限。它将现有的气
候状态直接同农作物的产量联系起来,这个产量
应当是一切条件都理想化时的最高产量。
• (二)年平均气温变化土1℃对农业的影响 • 由于气候是经常变化的,所以气候资源潜 力也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研究表明, 当年平均气温变化1℃时,从积温统计和农 作物的生长条件来看,各季作物的熟级均 可相应变化一级(即从早熟到中熟,从中熟 到晚熟或相反)。据计算,每相差一个熟级, 产量变化约为10%。也就是说,年均温每 升高1℃,我国粮食有可能增产50亿kg(以全 国粮食总量约500亿kg计);反之,则减产50 亿kg。
• (一)气候变化对树种的影响 • 树种与气候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树种的分布 同气候区划是相互适应的,故树种分布一般可作 为气候区划的重要指标。因为,不同种类的树木 要求的热量条件是不一样的。加松、松等高山性 针叶树需要的积温仅为15—45℃,山毛挥等寒温 带落叶松需要45—85℃,山桃等暖温带常绿树需 要I 00—180℃,元花果等亚热带常绿树需要140一 180℃另外,不同树种的温度适应范围不同,如山 毛挥为一20一一30℃,山桃为一7一一8℃,无花 果为一3一一5℃。
• (2).气候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温度对种子萌发影响很大。因为各树种的 发芽均有自己的最适宜、最低和最高温度, 超过这个界限,种子便很难萌发。
• (3).气候对育苗的影响 • 育苗过程同气候的关系也很密切。一般说 来,春季是播种的最好季节,因为春季便 于出土幼苗在温度适中、空气潮湿的天气 条件下顺利生长。
• (三)气候变化对林木种子生产的影响 • 收获大量优良种于是造林或更新树木的重要前提 条件。种子生产的全过程都受到气候的影响。其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1).气候对结实期的影响 • 同一树种生长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进入 结实期的时间可能有很大的差别(多的可达5 年之久)。因为气候不同,树木新陈代谢的 速度不同,影响到种子生长的各个过程, 如萌芽、分化、开花、授粉、结实等。
• 从农业气候的角度出发,气候资源潜力又 可以分解为光能潜力、水分潜力和热能潜 力三个方面。这三种潜力都是理想的概念, 因为作物品种、土壤、耕作技术等不仅难 以十分理想地发挥最大极限的作用,而且 它本身还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气候要素 的潜力不但受到时间、空间分布的限制, 还同时处于多种因子的相互影响之中。
第九章 气候变化对各个行业的影响
•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气候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其主要体现在:气候是人类环境的一个重 要组成要素;气候是很多事物的主导或影响因子; 适宜的气候是人类宝贵的资源;恶劣的气候是人 类巨大的灾难。气候的哪怕是一点点变化,都会 引起人类社会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重大和连锁的 反应。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人类及各行业的影 响,就显得格外重要。
• 不同作物对气候的要求不同,所以,不同 的作物有不同的边缘地带。比如.玉米要 求的水分、热量条件比小麦要低,仅能满 足玉米要求的气候不能满足小麦的要求, 由小麦到玉米的过渡带就成为小麦的边缘 地带。边缘地带不完全由气候所决定。自 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决定一个地区 种植何种作物较为适宜。
2、气候变化对林业的影响
•
• “气候驯化”一般可用如下方法:①尽量减小两 地的地理距离,以减小气候差异;②尽量选在林 木幼年时期移栽。因为此时其可塑性强,成活率 高;②尽量选两地气候特征相近或相似处栽培; ④用人工的方法,提高林木对移栽地气候的适应 能力;③随时注意引种地的气候变化,以防止引 种失败。如20世纪30年代韧我国华北的油松引种 到东北的长春,20年均生长良好,但1954年的大 春寒把以为已经引种植的杨树新品种已经成林, 但20世纪80年代中期连续几年的干旱,使其全部 干枯而死。
• 因此,某一地区广泛分布的树种对该地区 的气候具有提示意义,如北方针叶林区是 寒冷气候(高海拔)的象征,温带森林分布在 冬季冷而夏季炎热潮湿的地区,热带而林 地区则终年高温、雨量丰沛。它们的生长 线可作为气候区界线划定的参考。
• (二)气候变化对林木引种的影响 • 林木引种,除了解原产地和引种地气候条件的 差异外,还常常需用人工的方法,使林木逐渐适 应新的气候条件,使之发生适应性的遗传变异, 即“气候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