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脾化湿法治疗小儿泄泻临床运用体会

合集下载

疏风化湿运脾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护理

疏风化湿运脾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护理

疏风化湿运脾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护理【摘要】目的:观察疏风化湿运脾法配合辩证施护,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治疗效果和影响。

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

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思密达)、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同时予以辩证施护;治疗组予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治疗(内服固定疏风化湿运脾法组方汤剂)。

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占31.11%,有效26例占57.78%,无效5例占11.11%,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显效5例占15.56%,有效23例占51.11%,无效15例占33.33%,总有效率66.67%。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疏风化湿运脾法配合辩证施护,能有效提高小儿秋季腹泻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秋季腹泻;轮状病毒;疏风化湿运脾;护理小儿秋季腹泻是婴幼儿常见季节性肠道疾病的一种,多见于3岁以下尤其是6个月-2岁的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是其该发病的主要原因;笔者通过疏风化湿运脾法配合辩证施护治疗45例患儿的效果观察,证明可有效提高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90 例患儿均来自 2011-2012 年常德市第一中医院就诊的患儿。

其中男 49 例,女 41 例,年龄 6-40 个月,平均21 个月,病程2-30d,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多,每日3-5次或更多,稀水样便,黄色或黄绿色,混有少量黏液奶瓣或不消化食物,多有轻度脱水、发热,便常规检查红细胞、白细胞在每视野 15 个以下,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的诊断标准[1]。

1.2 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

对照组行基础治疗,包括喂养指导、口服思密达,脱水者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内服疏风化湿运脾法组方汤剂治疗(处方:苍术4g,藿香4g,山楂、薏仁、白头翁、葛根5g,厚朴3g,陈皮、甘草2g。

每天1剂,水煎服),同时予以辩证施护。

健脾利湿法治疗小儿腹泻

健脾利湿法治疗小儿腹泻
患儿脾胃本虚,又喂养不当,脾胃运化失职,水谷不分而泻。方中西洋参、白术、茯苓、甘草补益脾气为主药,辅以苍术、山药、薏米、白扁豆健脾化湿,佐以砂仁、陈皮理气助运,调畅气机,共达健运脾胃,化湿止泻之效。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福州 350004
本例由感受寒湿之邪而致,方中藿香、苏叶解表散寒,芳香化湿为主药;苍术、茯苓、薏米、泽泻、车前健脾化湿为辅 ,半夏、厚朴、陈皮理气燥湿为佐,使半,1989年7月26日初诊。腹泻2天,日10余次,状如蛋花样,气味臭秽,伴发热面赤,口渴烦躁,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厚,质红,指纹浮紫,证属湿热腹泻,治宜清热利湿。用胃苓汤合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9g、黄芩6g、黄连3g、苍术6g、川朴花6g、陈皮5g、茯苓5g、泽泻9g、车前草9g、生薏米15g、六一散15g。服2剂后,腹泻次数明显减少,发热退,小便增多。守上方加麦谷芽各9g,继服2剂而愈。
本例感受湿热之邪,下注大肠而泻。方中葛根解肌清热,升清止泻;黄芩、黄连苦寒质燥,善消肠胃湿热为主药;苍术、茯苓、薏米健脾利湿为辅药;泽泻、车前草、六一散淡渗利湿;川朴花、陈皮苦温理气燥湿为佐使。诸药共奏清利湿热,使湿热分消而腹泻自止。
伤食腹泻
汪某,男,5岁,1989年10月2日初诊。昨晚饮食失慎,今腹泻7~8次,粪便稀溏伴有不消化物,气味酸臭,腹胀疼痛,泻后痛减,嗳气呕吐,不思饮食,舌苔厚浊,脉滑有力,证属伤食腹泻。治宜和中化湿,消食导滞,方取胃苓汤和保和汤加减。苍术6g、厚朴6g、陈皮5g、茯苓15g、泽泻9g、神曲9g、麦谷芽各9g、藿香叶6g、半夏6g、砂仁3g、木香5g、楂肉9g。服2剂而愈。
健脾利湿法治疗小儿腹泻
更新日期:2011-08-11 点击: 林启声
小儿腹泻临床见证往往错综复杂,变化多端,但总不外乎“脾虚湿困”。根据审因论治的原则,治法有温、清、消、补之别。寒湿者宜温中分利;湿热者宜清利;食积者宜消导;脾虚者宜补虚;久泻必升提;滑脱宜固涩。笔者经多年的临床经验体会到不论哪一种证型的泄泻,均可以健脾利湿的胃苓汤为主化裁,辨证加减甚效。以下举典型病案数例以证。

运脾化湿汤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观察

运脾化湿汤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观察

运脾化湿汤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运脾化湿汤在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按照随机均等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运脾化湿汤,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大便次数和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治疗中添加中药运脾化湿汤可促进患儿更快的康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运脾化湿汤;消化不良性腹泻;小儿【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9-0061-02消化不良性腹泻在小儿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是由于小儿的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消化能力较弱,在喂养不当的情况下出现消化不良及腹泻的情况,临床以腹胀、腹痛、腹泻、食欲减退为主要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健康均可带来严重影响[1]。

本次的研究中将分析应用运脾化湿汤对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治疗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选择患者为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90例,按照随机均等法以患儿的就诊时间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患儿年龄5个月~7岁,平均年龄(3.0±2.0)岁,病程2~10d,平均病程(5.0±2.0)d;观察组中有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21例,患儿年龄4个月~7岁,平均(3.2±2.0)岁,病程在2~11d之间,平均病程为(5.0±2.2)d。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具有较好的均衡性,可进行比较,P>0.05。

纳入标准: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病史资料及大便常规、血常规检查确诊为消化不良性腹泻,符合西医《儿科学》中对该病的诊断,且患儿符合《中医儿科学》中对消化不良性腹泻的诊断:问诊有饮食不节、脾胃虚弱、喂养不当等病史,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夹有食物残渣或奶瓣,且食欲减退,舌苔厚腻[2]。

运脾燥湿理气法治疗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运脾燥湿理气法治疗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运脾燥湿理气法治疗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观察运脾燥湿理气法治疗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320例患儿(其中门诊病例203例,住院病例117例),采用运脾燥湿理气法为主的中药汤剂口服;并进行疗效观察。

结果:显效166例,约占51.8%,有效131例,约占40.9%,无效23例,约占7.1%。

总有效率92.7%。

结论:运脾燥湿理气法治疗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运脾燥湿理气法治疗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属中医学的“泄泻”范畴,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其主要表现,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是危害小儿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

是在中国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大常见多发病。

近年来我院应用中医理论,辩证求因,通过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从泄泻脾虚与湿滞的本质入手,应用运脾燥湿理气法治疗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

使燥湿而不伤阴,止泻而不留邪,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自2007年1月—2012年2月,对320例(其中门诊病例203例,住院病例117例)患儿采用运脾燥湿理气法治疗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7年1月—2012年2月,对320例(其中门诊病例203例,住院病例117例)患儿采用运脾燥湿理气法治疗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进行临床疗效观察。

其中男性196例,女性124例:年龄最小者4月,最大者5.5岁,平均年龄2.7岁;并发上呼吸道感染者41例,轻度脱水23例,病程最短者21天,最长者6月;疗程最短者4天,最长者15天,平均疗程6.5天;化验检查:粪轮状病毒强阳性者62例,弱阳性者57例,阴性者201例;血白细胞数升高者56例,降低者34例;分类淋巴细胞升高者148例、中性粒细胞升高者15例;大便检出白细胞者75例,潜血阳性者56例;电解质检测钠145mmol/L 者9例,钠正常者233例;钾正常者278例、低于3.5mmol/L者34例、高于3.5mmol/L者8例。

DOI程家正以运脾化湿法治疗小儿慢性泄泻经验

DOI程家正以运脾化湿法治疗小儿慢性泄泻经验

【摘要】 介绍程家正教授以运脾化湿法治疗小儿慢性泄泻的临床经验。认为脾虚湿盛是小儿慢性泄泻发病和迁延不愈的关键因 素,重视运脾化湿是其治本之道,提出健脾养胃为治疗小儿慢性泄泻之大法;同时注重益气养阴、培补肾阳、温补脾肾,增强正气提高 抗病能力,再佐以中药外治。并附验案 1则。 【关键词】 慢性泄泻;儿科疾病;运脾化湿;名医经验;程家正
DepartmentofPediatrics,ShuguangHospitalAffiliatedtoShangha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anghai 201203,China
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ProfessorChengJiazheng’sclinicalexperienceintreatingpediatricchronicdiarrheabytherapyofinvigoratingspleenfor eliminatingdampness.Heconsidersthatthespleendeficiencyandintensedampnessarethekeyfactorsofonsetandrepeatedattackinginpediatricchronic diarrhea.Heemphasizesthetherapyofinvigoratingspleenforeliminatingdampnessastheprinciplefortreatingrootcauses,andputsforwardthetherapyof invigoratingspleenandnourishingstomachasthebasictreatmentforpediatricchronicdiarrhea.Meanwhilethetreatmentshouldpayattentiontothetherapyof benefitingqiandnourishingyin,reinforcingkidneyyang,warmlyinvigoratingspleenandkidney,whichstrengthenvitalqiandenhanceresistance.Thetreatment couldbecombinedwithexternalapplicationofChinesemedicine.Oneprovencaseispresented. Keywords:chronicdiarrhea;pediatricdisease;invigoratingspleenforeliminatingdampness;experienceoffamousdoctor;ChengJiazheng

运脾化湿汤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疗效观察

运脾化湿汤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 第 6 卷第 40 期2019 Vol.6 No.4079运脾化湿汤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疗效观察邹凤春(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民族中医院,贵州 铜仁 565100)【摘要】目的 对运脾化湿汤在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

方法 以80例小儿消化性不良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予以运脾化湿汤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

结果 干预组患儿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2.5%, P <0.05。

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结论 运脾化湿汤在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者中的疗效更理想。

【关键词】运脾化湿汤;小儿;消化不良;腹泻【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40.79.01消化不良性腹泻在小儿临床中发病率较高,患儿临床中以厌食、呕吐、腹泻为主要表现,不仅影响患儿营养吸收,同时影响患儿生长发育,严重时会威胁患儿生命安全。

近年来研究发现[1],中医在本病中疗效显著,为此,我院以80例小儿消化性不良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对运脾化湿汤在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80例小儿消化性不良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均为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间入院治疗人员。

干预组患儿年龄平均(3.4±0.8)岁,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18例,患儿腹泻时间平均(3.5±1.7)天,腹泻次数平均(7.7±1.2)次/日;对照组患儿年龄平均(3.6±0.7)岁, 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19例,患儿腹泻时间平均(3.6±1.5)天,腹泻次数平均(7.8±1.1)次/日。

运脾化湿法论治“夏季泄泻”初探

运脾化湿法论治“夏季泄泻”初探

运脾化湿法论治“夏季泄泻”初探[摘要] 泄泻是夏季的常见病、多发病,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则如水样等特征。

其多为脾虚湿盛,运化无力,肠道功能失常所致,故中医学治疗时以运脾化湿为原则。

本文介绍了夏季泄泻的病因特点,以及运脾化湿法的内涵,以进一步探讨中医学治疗夏季腹泻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夏季泄泻;运脾;化湿泄泻是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大便质地稀薄或夹杂未消化食物,严重时泄出物可如水样的病症[1],分为暴泻和久泻两种类型。

《素问·金匮真言论》言:“春善病鼽衄, 仲夏善病胸胁, 长夏善病洞泄寒中”,可见腹泻为夏季常见病、多发病。

《医宗必读》曰“无湿不成泻。

”夏季多湿,“湿”为泄泻的主要病理因素,湿易困于脾,使脾阳不升,水谷不化,湿浊与肠道糟粕相结,则生泄泻。

因此,运脾化湿是治疗夏季泄泻的关键所在。

本文中,笔者将从腹泻病因、运脾化湿法含义来探讨中医学通过健运脾胃,化湿和中来治疗泄泻的具体方法。

1 夏季腹泻病因1.1.外感暑湿我国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季风气候明显,夏季常高温多雨,易滋生暑热湿邪。

暑邪派生于夏季火热之气,其性炎热升腾,多侵袭人体高位,能开宣腠理,易伤津耗气。

湿属阴邪,易伤阳气,阻滞气机,其性黏滞、重浊、向下,多侵袭人体中下焦,尤易侵袭脾脏。

暑湿二邪在夏季往往相兼致病,暑趋于上,湿趋于下,二者合而留恋于肌肤,使机体上下不得通,表里不得散,气机郁阻于中焦。

脾胃受暑湿邪气,运化无力,升降失调,邪与糟粕相结,为乱大肠,清浊不分,泄泻乃成。

1.2饮食贪凉夏季天气炎热,暑热难耐,腠理得开,人体阳气蒸腾于表,津液外泄而阴亏于内。

此时,人们多喜食用生冷、冰镇食物,久居阴凉内室以驱解热邪。

夏月脾易为暑湿所困,运化水液无力,复又饮食寒凉之物,寒湿之邪直中中焦,脾阳虚损,如《景岳全书》言:“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利作矣。

”同时,夏季食物存放时间缩短,易于腐烂变质,若稍有不慎服入,可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疫疠虫邪,脾胃中邪而受损,脏腑功能失常,也会产生腹泻。

运脾化湿清肠推拿疗法治疗小儿湿热泄泻的临床研究

运脾化湿清肠推拿疗法治疗小儿湿热泄泻的临床研究

分类号:R单位代码:103152密级:学号:20021083 2002级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运脾化湿清肠推拿疗法治疗小儿湿热泄泻的临床研究学科专业:中医儿科学学位类型: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严伟导师:韩新民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 年 4 月Clinical research of treating infantile diarrhea ofheat-dampness by strengthening pijing removingdampness and clearing away heat from the intestine with tuinaSpecialty: pediatric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ster study: Yan WeiTutor: Han Xin MinNanjing University of T.C.MApril 2005作者简历姓名:严伟性别:男出生年月:1975年4月籍贯:江苏省涟水县学历:1998年9月~2001年7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学士2002年10月~2005年7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RESUMEName: Yan WeiSex: maleBorn: April,1975Native Place: Lianshui county of jiangsu provinceExperience:1998.09-2001.07 studying 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NanjinUniversity of T.C.M2002.10-2005.07 majoring pediatric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tNanjing University of T.C.M for master degree目录中文摘要 (1)英文摘要 (2)关键词 (3)导言 (4)临床研究 (5)一 诊断标准 (5)二 试验病例标准 (5)三 观察方法 (6)四 观察指标 (7)五 疗效标准 (8)六 试验前观察情况 (10)七 试验结果 (15)八 临床观察小结 (21)讨论与结论 (24)一 中医学对本病的病因认识 (24)二 中医学对本病的病理认识 (25)三 运脾化湿清肠是小儿泄泻湿热证的主要治法 (26)四 推拿治疗小儿湿热泄泻的组方探讨 (28)五 结论 (30)参考文献 (31)致谢 (33)论 文 摘 要小儿泄泻是一组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常见多发病,证型以湿热证为主,中医药治疗经验较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 泻病是 小儿 常 见 的 多发死 率 已 降 至 1 以 下
为病 , 风寒 湿 , 或 或暑 湿 , 湿 热 , 为寒 湿 , 脾 为 或 或 而 湿土 之脏 , 喜燥 恶 湿 , 阳始 运 , 湿则 困 , 困脾 得 遇 湿 阳, 脾失运 化 , 为泄 泻 。此 为 湿盛则 濡泻 , 即“ 则 也 无 湿 不成泻 ” 湿多 成五 泻” “ 。有 的患 儿禀赋 脾 胃虚 弱 , 脾 虚运化失 健 , 胃弱 腐 熟 不能 , 谷不 能化 生 精微 , 水
不能输 化 , 乃至 合污 下降 , 而泄 泻作 矣 。脾 胃功能不 ”
笔 者在 治 疗 泄泻 时根 据 本病 的发 病 , 为重 视 更 脾 虚湿 盛 的病 机特 点 , 床立 法 用 药无 不 紧紧 围绕 临
此 病机 , 临床疗 效肯定 。
1 脾虚 湿盛是 泄泻 的基本 病机 泄泻 的原 因有 内因和外 因 , 因多 为饮食 因素 , 外 或感 受外邪 , 内 因主 要 责 之 于脾 胃虚 弱 。小 儿脾 而
患 儿使用 上述药 物治疗 后 , 状 改善不 明显 。 症 腹泻病 归属 中医 “ 泄泻 ” 范畴 , 中医药 治疗 泄泻 ,
致 水反 为湿 , 谷反 为滞 , 即泄 泻 。大 便多 时溏 时泻 , 夹有不 消化 食物 , 食稍有 不 慎 , 饮 即大便次数 增多 。 近年 随着 抗 生素 的广 泛 应 用 , 不合 理用 药 的情
・34 ・ 0
生垦主塑匿笙金 登堂 ! 生 旦笙 堂箜 ! ! 塑
!堕! n r aiw。t dA g 01V l , o4 I g Tr t sM。 , 1 ,o 3N d 2

运脾 化 湿 法 治疗 小 儿 泄 泻 临床运 用 体会
崔 霞 , 王 素梅
作 者 单 位 :00 8北 京 , 京 中 医药 大 学 东 方 医 院儿 科 10 7 北 作者简介 : 崔霞 (9 8 , , 主任 医师 。研 究 方 向 : 儿 脾 胃疾 病 的 诊 断与 治 疗 。 16 一) 女 副 小
常不 足 , 其运 化水 谷 的功 能相 对 薄 弱 , 饮食 不 节 , 如
足是泄 泻的一个发病基础 , 其他 外感 因素或饮食 因素 无不干于 脾 胃, 脾 失运 化 , 致 胃失 受 纳腐 熟 , 成湿 造 盛; 湿盛 困遏脾 胃, 又进一步影 响脾 胃, 使脾 胃纳运失
司。脾 虚和湿盛互为因果 , 互相 影响 。故 临床 上治疗 泄泻 , 应谨守脾 虚 和湿盛 的病 机 , 辨证 、 其 立法 、 药 用
通讯作者: 王素梅 :0 0 8北京 。 107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 医院儿科
【 要】 腹 泻 多 由 饮 食 因 素 、 感 因 素 及 脾 胃虚 弱 所 致 , 年 来 抗 生 素 相 关 性腹 泻 也 逐 渐 增 多 。 但 不 摘 外 近 论是 何 种 因素 引 起 的泄 泻 , 根 本 病 机 均 为 脾 虚 和 湿 盛 。脾 虚 和 湿 盛 既 互 相 影 响 , 互 为 因 果 , 临 床 上 其 又 故 治 疗 泄 泻 , 谨 守 脾 虚 和 湿 盛 的 病 机 , 立 法 、 药 均应 紧扣 此 病 机 。治疗 方 法 应 以运 脾 和 化 湿 为 要 。 应 其 用 【 关键 词 】 泄 泻/ 医药 疗 法 ; 运 脾 ; 化 湿 ; 腹 泻 ; 儿 童 中
况 日渐 突 出 , 生 素 相关 性 腹 泻 日益受 到关 注。 口 抗 服 或者静 脉滴注 抗 生 素 , 均可 表 现 为腹 泻 的 不 良反
应, 而笔者 观察 , 脉滴 注 抗 生 素 后 , 的患 儿湿 盛 静 有 的特点更 为突 出。抗生 素相 关性腹 泻其 证型多 以寒
湿 泻和脾 虚泻居 多 。
重在 辨证论 治 , 常见 的 泄泻 证 型 多为 脾 虚 泻 和湿 热
泻 。治 疗 有 内 服药 物 , 有 外 治 法 如 中 药 灌 肠 、 也 敷
无论 何种证型 的泄泻 , 均离 不开脾虚和湿 盛的病 机 。《 景岳 全 书 ・ 泻 》 “ 泻 之本 , 不 由于 脾 泄 谓 泄 无 胃。而《 ” 幼幼集 成 ・ 泻证 治 》 夫 泄 泻之本 , 泄 “ 无不 由
( . 70 , O 5  ̄ ) 但发 病率仍 然较 高 。多见 于 婴 幼儿 , / o 2岁
以下小儿 约 占 7 , 年 5岁 以 下小 儿 平均 患腹 泻 5 每
约为 2 . ~2 5次/ [ 。一 年 四季均 可 发 病 , 季 及 人 1 ] 夏 秋冬季 发病 率较 高 。西 医治疗 除针对 病 因进行 治疗 外 , 黏 膜 保 护 剂 和 微 生 态 制 剂 是 较 为 常 用 的 药 肠 物L 。近年来 , 为 无 论 何种 类 型 或 持续 多 久 的 腹 2 ] 认 泻 均应 该补锌 , 如果 是 水 样 腹泻 或 分 泌性 腹 泻 可 选 择 抗分 泌药物 如消旋 卡多 曲 。但 仍然有 一部 分腹 泻
d i1 . 9 9 j is . 6 4-8 5 2 1 . 4 0 9 o . 0 3 6 /.sn 1 7 - 6 . 0 1 0 . 0 - 3
【 中图 分 类 号】 R 5 . 4 【 263 文献 标 识 码 】 A
【 章 编 号】 1 7 — 8 5 2 1 ) 4 0 0 — 2 文 643 6 (0 10 . 340 -
脐 、 灸 、 拿等 。但 以 口服 药 物居 多 , 选 方剂 有 针 推 所 经方 加减 , 多 的为 自拟 方 。 自拟方 多是 经验方 , 更 临
床 往往 不易把 握 。
于脾 胃。盖 胃为水谷 之海 , 而脾 主运化 , 使脾健 胃和 , 则水谷腐化而为气血 以行荣卫 。若饮 食失节 , 寒温不 调, 以致 脾 胃受 伤 , 水反 为 湿 , 反 为滞 , 华之气 则 谷 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