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栖霞杨家夼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分析

合集下载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埋藏有金矿石的地质体,在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分析中,我们将从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矿床地质特征1. 分布特征:金矿矿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缘及其构造活动带、火山弧带和断裂带等地区。

金矿矿床也常与花岗岩、酸性火山岩和变质岩等有关。

2. 矿石特征:金矿矿床的矿石主要有金石英矿、黄铁矿、石英脉等。

金石英矿是最常见的矿石类型,通常呈现金黄色,具有金属光泽。

3. 地质构造特征:金矿矿床通常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常出现在断裂带、隆起、衍生复式构造中。

矿床的形态也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常出现矿脉、褶皱、蚀斑等形态。

4. 富集特征:由于金的重性和化学稳定性,金矿矿床具有较高的富集性。

富金矿床表现为矿石体积小、金品位高、矿石中金粒度较细。

二、矿床成因分析1. 热液成因:金矿矿床的主要成因是热液作用。

地壳中的流体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通过构造裂隙渗透入地下,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使金溶于热液中。

随着热液流动,金逐渐沉淀下来形成金矿石。

2. 覆盖成因:部分金矿矿床的成因与地壳深处的覆盖岩石有关。

地壳深部含有大量高浓度的金,当构造运动使得深部岩石上升到地表时,金矿矿床可能会形成。

3. 硫化物成因:一些金矿矿床的成因与硫化物有关。

在火山喷发、地热活动等过程中,岩浆中的硫化物会与含有金的岩浆相互作用,形成硫化物矿石,并富集金矿。

4. 沉积成因:一些金矿的成因与沉积过程有关。

在一些地质环境下,如河流、湖泊和海洋等地区,由于沉积物的运动和沉积,金矿可以沉积在底部形成金矿砂,并在后续的成岩作用过程中形成金矿矿床。

栖霞笏山金矿简介

栖霞笏山金矿简介

栖霞笏山金矿简介栖霞笏山金矿位于中国山东省栖霞市国家级漳河新区,地处胶州湾腹地,北临胶东半岛,东临胶东半岛生态环境保护区,地理位置优越。

本文将对栖霞笏山金矿进行简要介绍,包括矿区概况、资源储量、采矿工艺和环保措施等方面。

一、矿区概况栖霞笏山金矿占地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是山东省重点森林生态功能区,矿区地势起伏,植被丰富,生态环境优良。

矿区内地势较高的部分为采掘区域,海拔1200米以上,是矿床主要分布区,而矿区南部和东部大部分为保护区,用于生态修复和保护。

二、资源储量栖霞笏山金矿是中国目前较为重要的金矿之一,资源丰富。

据初步勘探统计,矿区金矿资源总量约为400吨,其中已探明储量约为200吨,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此外,矿石中还含有少量的银、铜等有价金属,对未来矿石加工和利用也具有一定的潜力。

三、采矿工艺栖霞笏山金矿开采采用的是常规的露天开采和地下采矿相结合的方式,根据矿体特点和采矿工艺要求,合理组织矿石开采和选矿过程。

首先进行露天开采,通过爆破、挖掘等方式将金矿石露天开采出来;然后采用地下采矿技术,将露天开采所无法获取的金矿石通过坡道或井巷方式运送到地面进行进一步的选矿和加工。

采矿工艺专业成熟、技术先进,能够保证金矿的高效、稳定开采。

四、环保措施栖霞笏山金矿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积极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确保矿山开采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

首先,在开采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将保护区和开采区域划分清晰,严禁在保护区进行采矿活动,确保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其次,对矿区内的污水、固废等进行分类处理和集中处理,减少对周边水源和土壤的污染。

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确保采矿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总之,栖霞笏山金矿作为中国山东省重要的金矿之一,拥有丰富的金矿资源和良好的采矿条件。

矿区在开采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努力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山东省栖霞市山城金矿后夼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山东省栖霞市山城金矿后夼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起 之上 , 有独特 的大地构 造位 置 , 具 东临牟 乳金 成矿 带, 西接招 莱金成 矿带 , 区域成矿地 质背 景优越 。
英脉等。其下有隐伏花岗质杂岩体 , 新太古代栖霞
超单元以“ 外罩” 的形式罩在隐伏花岗杂岩体的顶
区内地层出露简单 , 主要 为第 四纪坡积 、 冲积 、
洪积沉积 物 , 质 粘 土 、 砾 等 为 主 , 水 系两 侧 以砂 砂 沿 或 山间谷地低洼地 带分 布 。
它们 多被 各类脉 岩充填 , 围绕 后夼 穹形 构造呈环 状 、 放 射状分 布 。后夼金矿 区 即位 于它们控 制 的构 造单
元 之 内( 1 。 图 )
1 区域地质背景
该 区位 于华北 板块胶北 地块胶 北隆起 之胶北 凸
区 内岩 浆 岩广 泛分 布 , 主要 为 新太 古代 栖霞 超 单元 , 其岩性 主要为 片麻状英 云 闪长岩 ; 中生代 燕 山 期脉 岩十分发 育 , 岩性 主 要 为 闪长 玢岩 、 煌斑 岩 、 石
不足 , 已经严重 影 响 到矿 山 的可 持续 性 发 展 。为 了
区 内断 裂构造 发 育 , 布方 向 以 N E向及 N 展 N E
向2组为主。规模较大的有走向 N E 倾向 N 的 N 、 W 栖 霞一 徐家 洼断裂 和走 向 N 倾 向 N 的盘子涧一 E、 W 上
曲家断裂 , 断裂倾 角大致都 是 7 。 2条 5 左右 。其次 尚 见有 N ww 向与 N 向的断裂 构造 , W 如丁家 沟一 里 百 店 断裂 、 王格庄一 上曲家糜 棱岩 带 。上述 4条大 的断 裂构造形 成该 区的构造 骨架 内广布 由隐伏花 岗岩体
①长春科技大学黄金研究所 , 山东栖霞市山城金矿 I Ⅶ, , Ⅷ号矿脉深部成矿预测 , 9 年。 17 9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探究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探究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探究[摘要]金矿石是具有足够含量黄金并可工业利用的矿物集合体;金矿山是通过采矿作业获得黄金的场所;金矿床是通过成矿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可工业利用的金矿石堆积。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金属能像黄金引这样源源地介入人类的经济生活,并对人类社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文章作者主要以其中某一金矿为研究实例,详细阐述了此金矿地质特征。

同时,对金矿成矿条件予以分析,希望可以为读者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金矿地质发展背景特征成矿条件1前言我国主要黄金产区有四处,即胶东半岛、小秦岭地区、滇黔桂金三角及西北地区几省(新疆、青海、四川等省),其中,山东地区的金矿产量占居我国黄金生产的大部分,如今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而其它几个主要产地的产金量近些年来虽不断增长之势,却还难以形成对山东老黄金产区的绝对替代作用。

我国专家和学者正处在对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进行积极探究工作当中,重点对金矿地质发展背景、含矿性能以及成矿条件等进行探究,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最终达到找矿的根本目的。

2金矿地质的发展背景探究2.1构造特点本文所论述的金矿处在某区域当中,而该区域主要由深部构造层以及地壳表层构造层两种构造层构成的。

其中,深部结构层构造特征集中表现在此区域中存在一个280km的长轴和一个180km的短轴,长轴一直延伸到东北方向,其形态为葫芦状,主要分布在磁性结晶基底顶面的上隆区;而基底向深处断裂的方向是东西向,有很好的连续性;另外,经过测量我们得知:里面的深度在6——22km,且测得的地热升温频率也非常的高,由此看来,在深部局部段存在着“热点”。

另外一种构造主要是地表和浅部构造为主。

在此区域上,常常表现出褶皱与断裂两种构造。

其中,褶皱大多数呈现为单斜的构造,局部有小型背、向斜。

通常来说,断裂构造的规模大致可分成三个等级,对于不同的等级来说,规模与性质都有很大的差异。

一般来说,金矿区的褶皱结构发展不是十分的完善。

福山地质概况

福山地质概况

福山地质概况目前,从我们近几年收集的大批资料和地质普查工作看,福山区内矿产资源种类很多,有金、银、钨、钼、铜、铅、锌等有色金属和铁、锰等黑色金属,有滑石、石墨、萤石、钾(钠)长石、石英等非金属,有水泥、大理岩、透辉石等建筑材料。

金矿床分布较密集,尤其在招远—莱州和牟平—乳山地区成群出现,带状出现。

蓬莱、栖霞、福山地区近几十年来先后发现蓬莱黑岚沟、后大雪,栖霞马家瑶、百里店、西林,福山南张家庄、杜家崖等多处大中型金矿床。

我矿前景可观。

一、福山区域地质概况:福山区地处胶东隆起栖霞复背斜北翼,位于西部的大柳行—虎路线成矿带与东部的牟平—乳山成矿带之间,区内主要出露的地层为下元古界粉子山群。

西北部有元古界磁山花冈岩体,东南部有元古界雀山花岗岩体。

区内断裂以北北东—北东向为主,是主要的控矿断裂,其次为近东西向断裂。

区内北东向展布的成矿带大致可分三条:第一条福山西北部的磁山东部成矿带,沿此带有肖家沟、肖古沟、陈家沟、花岩等金矿点及南张家金矿床;第二条福山中部多金属成矿带,沿此带有杜家崖金矿床、解家崖金矿点、隆口金矿点、王家庄铜矿、邢家山钼矿(钼矿局部含金1-3g/t);第三条福山东南部的郭城断裂成矿带,向西南至海阳市,向北至莱山区,该带自南向北有郭城金矿床、辽宁金矿、上寺口—落鸡庄金矿(点)、唐家埠—虎龙头金矿(点)以及人石王金矿(点)。

郭城金矿点在福山境内出露13km,唐家埠和人石王金矿点在福山境内。

二、杜家崖金矿区地质概况及成矿远景矿区位于胶东隆起栖霞复背近轴北翼藏家庄盆地南东侧,区内出露地层以下元古界粉子山群为主,其次为上元古界蓬莱群。

岩石浆以石英闪长玢岩脉最发育。

断裂和褶皱构造发育,断裂构造以北东向为主,倾向东南,倾角35—55°。

受栖霞复式背斜的影响,形成一系列轴向近东南的背向斜皱褶,规模较大的是张格庄—亭口倒转向斜,其核部为张格庄组,两翼为祝家夼组,在西部(栖霞境内)轴面近东西,南倾,在矿区西部轴转向北东,倾向东南,倾角35°±,东南翼地层倒转,在矿区中东部,向斜转向南东,呈簸箕状向南东方向开阔,倒转翼地层恢复正常,该倒转向斜受2—3期构造叠加,使其轴面产生扭曲变形。

山东高家沟金矿床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

山东高家沟金矿床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

山东高家沟金矿床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高家沟金矿床的矿石类型、结构构造及矿石组分,系统研究了该矿床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指出该矿床沿矿体标高由高到低高,金矿物成色逐渐变高,金矿物的粒度逐渐变小,这一特征明显受成矿温度的控制。

高家沟金矿位于山东省蓬莱市大柳行镇,产于栖霞-蓬莱成矿带内,该成矿带是胶东地区大型-超大型金矿集中区三条重要成矿带之一[1]。

矿区周边先后发现了石家、大柳行、荆子夼、时金河等一批大中型金矿床,区域找矿前景良好。

本文通过总结矿床矿石特征及金矿物赋存状态,为今后找矿提供依据。

1 矿床地质矿床位于华北板块、胶辽隆起区、胶北隆起、胶北断隆之胶北凸起的东北部边缘,栖霞复背斜的东北端。

胶东群残留体为矿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在成矿作用过程中作为部分物质来源[1]。

岩浆岩主要为侏罗世的玲珑序列花岗岩和早侏罗世的郭家岭序列花岗岩,与金矿的形成关系最为密切,并作为区内金矿的主要围岩。

矿区内发育NNE、NE向两组断裂构造,254、264、259、290、292等NNE向压扭性断裂构造为矿区内主要控矿构造,已发现的矿体有254-2、254-3、259-3、259-2、290-1、264-1、292-2号矿体,产状、形态、规模受控于断裂构造。

矿体走向30~50°,倾向南东,倾角60~80°,赋存标高+20m~-814m,矿体多呈脉状,沿走向均未封闭,深部资源前景良好。

2 矿石特征2.1 矿石类型现发现的矿体均在地表50m以下,矿石类型主要为原生矿石;其工业类型属于低硫型金矿石。

据矿石矿物组合及产出特征,其可分为以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黄铁矿石英脉、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多金属硫化物绢英岩化碎裂岩。

2.2 矿石结构构造矿区内矿石结构构造较简单,常见的结构类型主要有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和交代残余结构,其次见有压碎结构,包含结构,填隙结构,乳滴状结构等。

构造类型为细脉浸染状构造,斑杂状构造,致密块状构造等。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及矿床实例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及矿床实例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与矿床实例一、岩桨热液金矿床本类矿床分布于古地块周围断陷盆地的边缘或两个构造单元之间的深断裂带附近。

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控制了本类型的矿床。

如密山~清源深断裂,郯城~庐江深大断裂,浙闽沿海的丽水~海丰深断裂带等。

混合岩化~交代重熔、同熔型花岗岩类与含金建造变质岩系有着内在联系,所形成的含金花岗岩或偏碱性的花岗岩类小侵入体,岩株对岩浆期后热液金矿床有直接的控制作用。

本类型金矿床可分3个亚类。

(一)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成矿母岩为含金的重熔型花岗石。

在燕山期,它们沿着深切基底的断裂构造侵入到不同时代的盖层中。

金矿化多沿台、槽分界断裂隆起区的边缘断裂展布。

在隆起区以金矿化为主,伴有多金属矿化,在凹陷区以多金属矿化为主,而在过渡带则为金~多金属矿化。

在侵入体内为石英细脉浸染型金矿化,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产于岩体的边缘或其顶部,而含金石英脉带赋存于接触带和围岩的构造裂隙中。

河北峪耳崖金矿床:燕山期花岗杂岩体居于矿区中心。

呈北东~南西向分布,岩体的长轴方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长2km,宽0.7km,平面上中间膨大两端狭小,呈一菱形状(图1~4)侵入于长城系高于庄组白云岩中,接触带局部有矽卡岩化现象。

侵入杂岩体主要由同源不同阶段侵入的似斑状斜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组成。

金矿化带主要分布于内接触带附近和岩体中,极少数分布于云岩岩或边部的断裂构造中,白云岩中的矿体,一般距接触带50~100m。

成矿断裂主要有两组,一组走向北40o~80o东,倾向北西,倾角400~80o,贯穿全区,规模较大,破碎带发育,另一组走向为2900~280o倾向北东,倾角40o~60o,仅在若休内部发育,与第一组斜交,规模小。

已查明地表矿带有14条,深部盲矿带10余条,每一矿带由1~6条矿体组成。

大多数矿带平行于岩体长轴方向,呈平行脉状,雁行排列,地表规模较大,长几百米,厚度不足1 米,最厚5~10 米。

含金地质体共有3种:①含金黄铁矿石英脉;②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③含金破碎蚀变带。

胶东地区金矿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胶东地区金矿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胶东地区金矿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胶东地区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是中国金矿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金矿类型以热液型为主,同时还包括砂岩型、碳酸岩型等几种类型。

本文将针对胶东地区的金矿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热液型金矿热液型金矿是胶东地区最常见的金矿类型,这与胶东地区的成矿岩浆是由大量岛弧岩浆带的混合融合作用形成。

而在岩浆活动过程中,热液流体被注入到地质剪切带、断裂带和褶皱带中,与壳幔物质反应形成金矿床。

热液型金矿在胶东地区发育于花岗岩体周围、土壤破碎带中、辉长岩体和辉绿岩体中。

胶东地区的热液型金矿,包括了普通热液型金矿和脉状热液型金矿。

其中,普通热液型金矿主要分布于高岭花岗岩和凝灰岩等岩体,矿床呈层状或者块状分布;而脉状热液型金矿主要集中于岩浆侵入体的边缘位置,以岩浆侵入伴随热液作用形成的矿脉为主,矿脉分为单矿脉和复式矿脉,矿脉节理发育较好。

二、砂岩型金矿砂岩型金矿在胶东地区的分布也相对广泛。

这种型式在地质构造上和热液型金矿往往有密切的联系。

主要成矿期是古生代晚期到中新世晚期,矿化的主要层位是中四系上部至新地系下部砂岩中的灰色泥岩和灰绿色砂岩。

砂岩型金矿在砂岩中形成,又分为风化型和硫化型两种类型。

风化型砂岩型金矿在矿床形成的初期由于矿物的风化变质,赋存状态为蚀变黄铁矿嵌布于砂岩层内。

而硫化型砂岩型金矿属于比较新的金矿类型,其赋存状态是黄铁矿、斑铁矿和黄铜矿等硫化物,矿体呈花岗斑点状或龙眼状。

碳酸岩型金矿在胶东地区较少见,但是也有一定的分布。

该型金矿主要形成于古生代、中生代和第三纪时期的有机质碳酸盐岩、白垩系砂岩-泥岩层和海相火山岩等中。

碳酸岩型金矿的成矿作用是由于深部热液流体的逆渗透作用、生物沉积作用、热液流体侵入等而形成。

这种类型的矿体呈层状和脉状的分布,呈现出不规则的纵向延伸形态。

矿石品位较低,但成矿量较大,主要矿物有自然金、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等。

综上所述,胶东地区的金矿类型以热液型为主,同时还包括了砂岩型、碳酸岩型等几种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 度值为 1 . 7 1× 1 0 , 荆山群的金平均丰度值为 1 . 3 6 - 9 × 1 0 , 粉子山群地层平均含金丰度值为 1 . 7 5× - 9 1 0 , 栖霞超单元片麻岩金平均丰度值为 1 . 0 7× - 9 [ 5 ] 1 0 。这些地层或岩性为区内金成矿提供了初始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代粉子山群张格庄 组灰白色厚层状白云大理岩夹黑云变粒岩、 暗灰色 或浅绿色透闪片岩、 薄层状透闪大理岩、 局部透闪变 粒岩, 其次为新元古代蓬莱群豹山口组暗灰色薄层 钙质板岩、 硅质板岩、 千枚状板岩、 白云大理岩, 偶见 巨夼组含石墨大理岩、 石墨片岩。 矿区出露岩浆岩较少, 主要为古元古代莱州超
第3 0卷第 9期 山
东 国 土 资 源 2 0 1 4年 9月
山东栖霞杨家夼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分析
余普贤, 肖翔, 谢军民, 赵亚斌, 刘冬生, 史宏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山东省核工业 2 7 3地质大队, 山东 栖霞 2 6 5 3 0 0 )
摘要: 杨家夼金矿产于粉子山群张格庄组、 蓬莱群豹山口组地层中, 从其控矿岩性及矿化特征来看应为类卡林型金 矿床。地层主要以大理岩、 透闪大理岩、 透闪片岩、 钙质板岩、 千枚状板岩、 黑云变粒岩、 二云片岩为主。金矿主要 赋存于岩性变化复杂的薄层状大理岩、 透闪大理岩、 板岩、 透闪片岩中, 除岩性控矿外, 构造也具有明显的控矿性, 当断裂构造切穿或与这些成矿有利岩性叠加时, 金矿化更为明显, 而岩性分界线或层间破碎带也是该类金矿的有 利赋存部位。 关键词: 金矿; 类卡林型; 矿床地质特征; 山东栖霞 中图分类号: P 6 1 8 . 5 1 文献标识码: A
图1 杨家夼金矿区地质略图
出露 Ⅲ5 3号金矿体是杨家夼矿区最大矿体, 长2 5 0m , 宽4 . 2~ 1 8 . 0m , 倾斜延深约 3 0 0m , 赋存 标高在 - 5 0m 以上( 图2 ) 。金矿体走向近 E W, 倾 向S , 倾角 2 0 ° ~ 3 0 ° , 矿体单样最高金品位 7 . 0 0×
[ 5 ]

据矿床中硫同位数和氧同位数测定, 杨家夼金 矿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天然水和变质水, 成矿物质 主要来源于含金丰度值较高的粉子山群、 荆山群、 栖 霞片麻岩套等地层, 成矿温度一般 1 5 0~ 2 5 0 ° C , 这 些热液不断溶滤、 活化围岩中的成矿物质, 并随之沿 层隙或构造、 破碎带迁移、 渗滤, 在活性较强的碱质、 碳酸盐质为主的张格庄组、 豹山口组地层中或构造 有利部位富集形成类似卡林型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床。
A n a l y s i s o nG e o l o g i c a l a n dO r eC o n t r o l l i n gC o n d i t i o n s o f Y a n g j i a k u a n gG o l dD e p o s i t i nQ i x i aC i t yo f S h a n d o n gP r o v i n c e
- 6 - 6 1 0 , 一般( 2 . 5 0~ 3 . 5 0 )× 1 0 , 矿体平均金品位 - 6 3 . 7 9× 1 0 。其他 6个矿体的矿化特征均与之相
似。矿石主要以暗灰色微细浸染型含金薄层白云质 大理岩或钙质板岩为主。金矿体地表大多氧化而以 氧化矿石为主, 局部为原生矿与氧化矿的混合矿石, 但氧化带厚度不大, 一般厚度均小于 3m 。
[ 1 ]
单元西水夼单元中细粒变辉长岩体以及大量分布的 石英闪长玢岩及花岗斑岩脉。 N E向、 矿区构造较发育, 断裂构造主要可见 N E W 向构造, 并常见产状变化较大的缓倾斜逆掩断
3 ] 层分布 [ 。褶皱构造主要为杨家夼向斜, 其轴部位
W, 轴部地层为蓬莱 于杨家夼村西, 褶皱轴走向近 E 群豹山口组和张格庄组三段, 两翼主要为二段、 一段 及祝家夼组地层。北翼 N E倾, 倾角 2 0 ° ~ 3 0 ° , 大部 S E倾, 倾角 分掩于逆掩断层之下; 南翼出露较全, 2 5 ° ~ 4 0 ° , 两翼地层常见层序倒转。该向斜西部被 N N E向断裂所截, 东端倾没, 走向东西长约 1k m 。 杨家夼向斜控制了杨家夼金矿带的形态和规模。金 矿体主要赋存于该向斜近轴部附近, 两翼岩性分界
4 ] 线或层间滑脱构造带中 [ 。
。加强对该类型金矿的研究与探讨, 对其
周边地区甚至整个胶东地区的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1 成矿地质背景及条件
杨家夼金矿处于华北板块胶北地块胶北隆起区 胶北凸起北缘、 臧家庄凹陷南缘, 栖霞东西向基底构
2 ] 造北侧 [ 。
杨家夼矿区及周边地区地层含金丰度值高, 是 该区金成矿的主要矿源层。如胶东岩群的金平均丰
- 3 - 3 在( 8 0 5 . 5~9 9 6 . 6 )×1 0 , 平均为 9 4 7 . 7×1 0 。
1 —第四系; 2 —粉子山群张格庄组二段; 3 —粉子山群张格庄组 三段; 4 —金矿体; 5 — 钻孔编号 浅井编号 ; 6 — 标高 标高
图2 栖霞市杨家夼金矿 2 5 2号勘探线剖面图
呈浑圆状、 板状及叶片状, 以浑圆状为主, 形态简单。 金矿物粒度均在 1 0μ m 以下, 金主要呈包体金、 晶 隙金 2种形式存在, 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 褐铁 矿。
1 —第四系; 2 —豹山口组三段; 3 —豹山口组二段; 4 —豹山口组 5 —粉子山群张格庄组三段; 6 —粉子山群张格庄组二段; 一段; 7 —粉子山群张格庄组一段; 8 —粉子山群祝家夼组; 9 —煌斑岩 脉, 1 0 —石英闪长玢岩脉; 1 1 —斜长角闪岩; 1 2 —金矿脉及编 1 3 —构造及产状; 1 4 —岩性界线; 1 5 —施工钻孔 号;
[ 6 ]
参考文献:
[ 1 ] 陈洪智, 李立志. 矿床学[ M] .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 0 0 7 : 1 1 0 . [ 2 ] 宋明春, 王沛成. 山东省区域地质[ M] . 济南: 山东省地图出版 社, 2 0 0 3 : 7 2 2 , 9 1 0 . [ 3 ] 周瑞华. 地质大辞典( 一) [ M] .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 0 0 5 : 3 8- 4 9 . [ 4 ] 李士先, 刘长春. 胶东金矿地质[ M] .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 0 0 7 : 1 0 5 . [ 5 ] 张复新, 肖丽. 卡林型 - 类卡林型金矿床勘查与研究回顾及展 J ] . 中国地质, 2 0 0 4 , ( 1 1 ) : 4 0 8- 4 1 0 . 望[ [ 6 ] 陈毓川, 李兆鼐. 中国金矿床及其成矿规律[ M] . 北京: 地质出 版社, 2 0 0 1 : 1 8 2 .
·7 ·
第3 0卷第 9期 山 东 国 土 资 源 2 0 1 4年 9月
2 矿床地质特征
2 . 1 矿体特征 杨家夼矿区共有 2条含金矿带, 编号为Ⅲ, Ⅳ号 带, 由于受杨家夼向斜构造的控制, 均呈“ V ” 字型展 布。Ⅲ号金矿带位于杨家夼向斜构造近轴部两翼的 张格庄组三段白云石大理岩层中, 长约 9 5 0m , 出露 宽1 0~ 7 0m , 倾向 N —N E —E —S E —S , 倾角 2 0 ° ~ 4 0 ° , 带内赋存 5个金矿体, 编号分别为 Ⅲ5 1 , Ⅲ5 2 , , , ; Ⅲ5 3 Ⅲ5 4 Ⅲ5 5 Ⅳ号金矿带沿张格庄组 三段与二段接触带展布, 长约 8 5 0m , 宽 5~ 1 6m , 走 W—N E —S N —N W。倾向 S —S E —E —N E , 倾角 向E 3 0 ° ~ 5 0 ° , 带内赋存 2个金矿体, 分别为 Ⅳ6 1 , Ⅳ6 2 ( 图1 ) 。 2 . 2 矿石物质成分 矿石物质成分简单, 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 其 次见黄铜矿、 闪锌矿、 毒砂、 磁铁矿, 贵金属以自然 金、 含银自然金和自然银为主; 非金属矿物除原岩残 留的暗灰色大理岩、 钙质板岩外, 以蚀变阶段生成的 石英、 绢云母为主, 次为绿泥石、 方解石、 绿帘石、 透 闪石和石墨、 重晶石等。 金矿物种类主要为自然金、 含银自然金。成色
3 控矿条件分析
杨家夼矿区处于栖霞 蓬莱金成矿带南端, 西邻 招 掖金矿带, 东接牟( 平) 乳( 山) 金矿带, 区域成 矿地质条件优越。 金的富集在岩性上具有明显的专属性, 即均分 布于粉子山群张格庄组或蓬莱群豹山口组暗绿色或 深灰色薄层大理岩、 钙质板岩、 硅质板岩、 绢云绿泥 板岩以及暗绿色或深灰色薄层透闪大理岩、 透闪变 粒岩中, 容矿层位或岩性中常见含碳物质
及粘土
物质富集, 在部分钻孔中见石墨。而岩性单一的厚 层大理岩则无明显金矿化, 层位及岩性控矿较为明 显。薄层大理岩或岩性复杂的层位、 滑脱构造, 其层 位空隙较发育, 为含矿热液的运移、 渗透、 富集提供 了有利空间。 构造及岩性分界线对金也具有明显的控矿作 用, 特别是当出现层间破碎带时, 金矿化明显较好,
i O , A l O , C a O , C O , 次 矿石主要化学组分是 S 2 2 3 2 为F e O , K O , M g O 。矿 石 中 可 供 利 用 的 元 素 是 2 3 2 A u , 其次是 A g 。C u , P b , Z n 含量太低, 不能综合回收 利用。矿石 中 有 害 元 素 A s0 . 0 1 % ~0 . 2 %, 平均 0 . 1 4 %; C0 . 2 9 %均未超过工业要求。 2 . 3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为碎裂结构、 假象结构、 包含结 构、 镶嵌结构为主。 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 角砾状构造、 角砾 状构造、 胶状构造、 糜棱构造和眼球状构造、 多孔状 构造、 细网脉状构造。 2 . 4 金矿类型及矿床成因探讨 杨家夼金矿为山东省地勘局第三地质队提交杜 家崖金矿的一部分, 当时将该金矿类型单独划分为 杜家崖式层间滑脱拆离带型金矿( 简称杜家崖式金
4 找矿方向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