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和反渗透有什么区别

合集下载

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概念和差别

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概念和差别

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概念和差别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这几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神秘的武林绝学?其实啊,它们都是在过滤这个大江湖里的不同门派呢。

咱先说说微滤吧。

微滤就像是一个筛子,这个筛子的孔啊,相对比较大,能把那些比较大的杂质给挡住。

比如说,水里有一些泥沙啦,大颗粒的悬浮物啦,微滤就像一个严厉的守门员,把这些大个儿的家伙统统挡在门外,只让那些比较细小的东西通过。

这就好比是在一群人里,只把那些身材高大、特别显眼的人给挑出来不让进,剩下的那些小个子就可以顺利通行了。

超滤呢,它的孔比微滤的孔要小一些。

超滤就像是一个更精细的滤网,除了能挡住微滤能挡住的那些大东西,还能把一些大分子物质给拦截住。

这就好比是在一群小动物里,微滤只能把大象、长颈鹿这种大型动物拦住,而超滤不仅能拦住它们,还能把那些体型比较大的牛啊、马啊也给拦住,只让那些小兔子、小老鼠之类的小动物通过。

像水中的一些细菌啊,还有大分子的有机物,超滤就有本事把它们留在外面。

纳滤又不一样了。

纳滤的过滤精度更高,它的孔更小。

纳滤就像是一个很挑剔的安检员,它不仅能把超滤能拦住的那些东西都拦住,还能对一些离子有选择性地拦截。

比如说,它可能会把二价离子看得比较紧,像钙离子、镁离子这些,就像是在一群旅客里,纳滤不仅把那些带着大包小包的旅客拦住检查,还会特别留意那些带着特定颜色包包的旅客,而对于那些只带着小件物品的旅客可能就稍微放松一点。

反渗透就更厉害了。

反渗透的孔是最小的,小到几乎什么都不让通过,除了水分子。

这就像是一个超级严格的门禁系统,只允许水分子这个特权阶级进入,其他的一概拒绝。

就好像在一个城堡里,只有被选中的极少数人才能进去,其他不管是谁,哪怕看起来人畜无害,也别想迈进大门一步。

那它们之间的差别到底有多大呢?这差别就像是从普通的村庄小路到高速公路再到高铁轨道的区别。

微滤就像是村庄小路,能过的东西比较粗糙;超滤就像是一般的公路,稍微精细一点;纳滤就像是高速公路,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而反渗透就像是高铁轨道,精确到了极致。

超滤与反渗透有何区别

超滤与反渗透有何区别

超滤与反渗透有何区别?
超滤(UF)是利用一种压力活
性膜,除去水中的胶体、颗粒和分
子量高的物质。

与反渗透一样,受
压溶液是在压力下通过膜(图
3-4-15),膜的设计可使一定大小
的分子被除去。

超滤膜的孔结构与反渗透膜不同之处在于:它可使盐和其他电解质通过,而胶体与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物质通不过(图3-4-16)。

由于胶体物质和分子量大的物质的渗透压力低,所以,超滤所需的压力比反渗透低,在一般情况下所用压力为0.07~0.7MPa,最高不超过1.05MPa。

超滤的压力虽低,所用的膜却比较厚实。

以中空纤维膜为例,反渗透用的膜不能反洗,而超滤用的膜则可以通过反洗来有效地清洗膜面,以保持其高流速。

其次,超滤与反渗透膜组件特性上也有区别,表现在膜材质、运行参数等有所不同,主要特性比较如下表:
超滤膜是由纤维素或非纤维素的聚合
物注塑于多孔的支撑材料上所构成,孔径大小约0.002~0.02μm。

膜组件主要型式为中空纤维式和螺旋卷式,也有采用管式的。

中空纤维式超滤装置的运行示图如图
3-4-17所示。

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简介

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简介

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简介一、微滤又称为微孔过滤,它属于精密过滤,其基本原理是筛分过程,在静压差作用下滤除0.1-10μm的微粒,操作压力为0.7-7kPa,原料液在压差作用下,其中水(溶剂)透过膜上的微孔流到膜的低压侧,为透过液,大于膜孔的微粒被截留,从而实现原料液中的微粒与溶剂的分离。

微滤过程对微粒的截留机理是筛分作用,决定膜的分离效果是膜的物理结构,孔的形状和大小。

二、超滤简称UF是以压力为推动力,利用超滤膜不同孔径对液体进行分离的物理筛分过程。

超滤同反渗透技术类似,是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

在从反渗透到电微滤的分离范围的谱图中,居于纳滤(NF)与微滤(MF)之间,截留分子量范围为50-500000道尔顿,相应膜孔径大小的近似值为501000A。

三、纳滤膜纳滤膜的一个很大特性是膜本体带有电荷,这是它在很低压力下具有较高除盐性能和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数百的物质,也可脱除无机盐的重要原因目前纳滤膜多为薄层复合膜和不对称合金膜。

纳滤膜有如下特点:1、NF膜主要去除直径为1nm左右的溶质粒子,故被命名为纳滤膜,截留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00-10002、NF膜对二价或高价离子,特别是阴离子的截留率比较高,可大于98%,而对一价离子的截留率一般低于90%3、NF膜的操作压力低,一般为0.7Mpa,最低为0.3Mpa4、NF膜多数为荷电膜,因此,其截留特性不仅取决于膜孔大小,而且还有膜静电作用。

微滤:能截留0.1-1 微米之间的颗粒。

微滤允许大分子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但会截留住悬浮物、细菌及大分子量胶体等物质。

超滤能截留0.002-0.1 微米之间的大分子物质和蛋白质。

超滤允许小分子物质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同时将截留下胶体、蛋白质、微生物和大分子有机物。

反渗透最精细的一种膜分离,其能有效截留所有溶解盐份及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同时允许水分子通过。

反渗透膜广泛应用于海水及苦咸水淡化、锅炉补给水、工业纯水及电子级高纯水制备、饮用纯净水生产、废水处理和特种分离等过程。

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的孔径

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的孔径

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的孔径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是四种常见的膜分离技术,主要是通过膜的不同孔径大小,对溶质进行筛选和分离。

这四种膜分离技术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它们的孔径特性。

微滤膜的孔径一般在0.1微米至10微米之间,主要用于固体颗粒和大分子的分离。

微滤膜的孔径较大,能够有效滤除悬浮物、细菌、藻类等颗粒物质,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净化、药品制造、食品加工等领域。

微滤技术通常是物理分离,不需要加入化学药剂,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超滤膜的孔径介于0.001微米至0.1微米之间,主要用于大分子的分离和浓缩。

超滤膜的孔径较小,能够滤除溶液中的胶体颗粒、蛋白质、高分子聚合物等物质。

超滤技术在饮料、乳制品、果汁等食品加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保留营养成分,提高产品质量。

纳滤膜的孔径在0.001微米至0.01微米之间,主要用于小分子的分离和浓缩。

纳滤膜的孔径更小,能够滤除颗粒物质和高分子聚合物,同时保留小分子溶质和溶剂。

纳滤技术在化工、制药、生物医药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能够实现对有机物、无机盐、离子等不同溶质的精确分离和浓缩。

反渗透膜的孔径在0.0001微米至0.001微米之间,主要用于水分离和纯化。

反渗透膜的孔径远小于微滤、超滤和纳滤膜,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溶解性固体、重金属离子、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

反渗透技术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废水处理、饮用水净化等领域,可以获得高纯度的水。

综上所述,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膜的孔径大小不同,能够实现不同范围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它们在工业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清洁健康的环境和优质的产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膜分离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超滤和反渗透的工作原理

超滤和反渗透的工作原理

超滤和反渗透的工作原理
超滤和反渗透是两种常见的膜分离技术,它们在水处理、食品加工、药物制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接下来我将从多个角度来解释它们的工作原理。

首先,让我们从超滤开始。

超滤是一种利用孔径在0.001至0.1微米之间的滤膜进行固液分离的技术。

超滤膜允许溶剂和小分子通过,但可以阻挡大分子、胶体和悬浮物。

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常见的过滤过程,但是因为超滤膜的孔径非常小,所以它可以过滤掉普通过滤器无法去除的微小颗粒和溶质。

当液体通过超滤膜时,大分子和颗粒被截留在膜表面,而溶剂和小分子则通过膜孔径,从而实现了固液分离的目的。

接下来是反渗透。

反渗透是一种利用半透膜进行分离的技术,通过施加高压使溶剂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通过半透膜,而溶质则被截留在膜的一侧。

反渗透膜的孔径通常在0.0001至0.001微米之间,比超滤膜更小。

在反渗透过程中,溶剂分子受到压力推动,穿过半透膜的孔径,而溶质则被拦截在膜的一侧。

这样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离子、微生物、有机物等,从而得到高纯度的水。

总的来说,超滤和反渗透都是利用膜的选择性透过性来实现物质分离的技术,其工作原理都是基于膜的孔径和选择性渗透性。

超滤主要用于固液分离和浓缩,而反渗透则主要用于水处理和溶质去除。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全面地了解超滤和反渗透的工作原理。

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概念和区别

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概念和区别

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区别1、超滤(UF):过滤精度在0.001-0.1微米,属于二^一世纪高新技术之一。

是一种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可滤除水中的铁锈、泥沙、悬浮物、胶体、细菌、大分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并能保留对人体有益的一些矿物质元素。

是矿泉水、山泉水生产工艺中的核心部件。

超滤工艺中水的回收率高达95%以上,并且可方便的实现冲洗与反冲洗,不易堵塞,使用寿命相对较长。

超滤不需要加电加压,仅依靠自来水压力就可进行过滤,流量大,使用成本低廉,较适合家庭饮用水的全面净化。

因此未来生活饮用水的净化将以超滤技术为主,并结合其他的过滤材料,以达到较宽的处理范围,更全面地消除水中的污染物质。

2、纳滤(NF):过滤精度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脱盐率比反渗透低,也是一种需要加电、加压的膜法分离技术,水的回收率较低。

也就是说用纳滤膜制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浪费将近30%的自来水。

这是一般家庭不能接受的。

一般用于工业纯水制造。

3、反渗透(RO):过滤精度为0.0001微米左右,是美国60年代初研制的一种超高精度的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

可滤除水中的几乎一切的杂质(包括有害的和有益的),只能允许水分子通过。

也就是说用反渗膜制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浪费将近50%以上的自来水。

这是一般家庭不能接受的。

一般用于纯净水、工业超纯水、医药超纯水的制造。

反渗透技术需要加压、加电,流量小,水的利用率低,不适合大量生活饮用水的净化。

4、微滤(MF):过滤精度一般在0.1-50微米,常见的各种PP滤芯,活性碳滤芯,陶瓷滤芯等都属于微滤范畴,用于简单的粗过滤,过滤水中的泥沙、铁锈等大颗粒杂质,但不能去除水中的细菌等有害物质。

滤芯通常不能清洗,为一次性过滤材料,需要经常更换。

① PP棉芯:一般只用于要求不高的粗滤,去除水中泥沙、铁锈等大颗粒物质。

② 活性碳:可以消除水中的异色和异味,但是不能去除水中的细菌,对泥沙、铁锈的去除效果也很差。

③ 陶瓷滤芯:最小过滤精度也只0.1微米,通常流量小,不易清洗。

反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对比

反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对比

反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对比微滤膜:能截留0.1-1 微米之间的颗粒。

微滤膜允许大分子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但会截留住悬浮物、细菌及大分子量胶体等物质。

微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为0.7-7bar。

东丽反渗透膜,东丽纳滤膜,东丽超滤膜超滤膜:能截留0.002-0.1 微米之间的大分子物质和蛋白质。

超滤膜允许小分子物质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同时将截留下胶体、蛋白质、微生物和大分子有机物,用于表示超滤膜孔径大小的切割分子量范围一般在1000-500000之间。

超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1-7bar。

纳滤膜:能截留纳米级(0.001微米)的物质。

纳滤膜的操作区间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其截留有机物的分子量约为200-800MW 左右,截留溶解盐类的能力为20%-98%之间,对可溶性单价离子的去除率低于高价离子,纳滤一般用于去除地表水中的有机物和色素、地下水中的硬度及镭,且部分去除溶解盐,在食品和医药生产中有用物质的提取、浓缩。

纳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3.5-30bar。

反渗透膜:是最精细的一种膜分离产品,其能有效截留所有溶解盐份及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同时允许水分子通过。

反渗透膜广泛应用于海水及苦咸水淡化、锅炉补给水、工业纯水及电子级高纯水制备、饮用纯净水生产、废水处理和特种分离等过程。

反渗透膜的运行压力一般介于苦咸水的12bar 到海水的70bar。

东丽反渗透膜,东丽纳滤膜,东丽超滤膜反渗透膜、超滤膜、纳滤膜对比和区别,反渗透膜:是最精细的一种膜分离产品,其能有效截留所有溶解盐份及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同时允许水分子通过。

反渗透膜广泛应用于海水及苦咸水淡化、锅炉补给水、工业纯水及电子级高纯水制备、饮用纯净水生产、废水处理和特种分离等过程。

文章关键字:反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

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区别

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区别
0.0007~0.0025
Ca2+、Mg2+
-
0.8~0.9
0.03~0.2
0.0005~0.0015
原理
-
超滤原理是一种膜分离过程原理,超滤利用一种压力活性膜,在外界推动力(压力)作用下截留水中胶体、颗粒和分子量相对较高的物质,而水和小的溶质颗粒透过膜的分离过程。通过膜表面的微孔筛选可截留分子量大的物质。
就是在有盐分的水中(如原水),施以比自然渗透压力更大的压力,使渗透向相反方向进行,把原水中的水分子压力到膜的另一边,变成洁净的水,从而达到除去水中杂质、盐分的目的。实质是脱水技术。
咸乳清脱盐、脱糖
超滤乳清透过液的浓缩
通量/[L/(m2.h)]
-
-
-
6~10
水分
-
1
1
1
0.02~0.15
0.001~0.002
Cl-
-
1.0
0.25~0.9
0.02~0.06
灰分、K+、Na+
-
0.9~0.97
0.15~0.5
0.01~0.025
P
-
0.8~0.95
0.04~0.25
a.溶解、扩散原理:渗透物溶解在膜中,并沿着它的推动梯度扩散传递,在纳滤膜的表面形成物相之间的化学平衡。
b.电效应:纳滤膜与电解质离子间形成静电作用,电解质盐离子的电荷强度不同,造成膜对离子的截留率有差异,在含有不同价态离子的多元体系中,由于道南(DONNAN)效应,使得膜对不同离子的选择性不一样,不同的离子通过膜的比例也不相同。纳滤过程之所以具有离子选择性,是由于在纳滤膜上或者膜中有负的带电基团,它们通过静电互相作用,阻碍多价离子的渗透。纳滤膜可能的荷电密度为0.5~2meq/g。纳滤膜介于RO与UF膜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滤和反渗透有什么区别
一、超滤膜 超滤膜是一种加压膜分离技术,即在一定的压力下,使小分子溶质和溶剂穿过一定孔径的特制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溶质不能透过,留在膜的一边,从而使大分子物质得到了部分的纯化。

超滤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不需增加任何化学试剂,尤其是超滤技术的实验条件温和,与蒸发、冷冻干燥相比没有相的变化,而且不引起温度、pH的变化,因而可以防止生物大分子的变性、失活和自溶。

在生物大分子的制备技术中,超滤主要用于生物大分子的脱盐、脱水和浓缩等。

超滤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直接得到干粉制剂。

对于蛋白质溶液,一般只能得到10~50%的浓度。

家用工业用都可以。

超滤技术的关键是膜。

膜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和规格,可根据工作的需要来选用。

二、纳滤 纳滤,介于超滤与反渗透反渗透反渗透反渗透之间。

现在主要用作水厂或工业脱盐。

脱盐率达百分之90以上。

反渗透反渗透反渗透反渗透脱盐率达99%以上但,若对水质要求不是特别高,利用纳滤纳滤纳滤纳滤可以节约很大的成本。

三、反渗透 反渗透是利用压力表差为动力的膜分离过滤技术,源于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宇航科技的研究,后逐渐转化为民用,目前已广泛运用于科研、医药、食品、饮料、海水淡化等领域。

用作太空水、纯净水、蒸馏水等制备;酒类制造及降度用水;医药、电子等行业用水的前期制备;化工工艺的浓缩、分离、提纯及配水制备;锅炉补给水除盐软水;海水、苦咸水淡化;造纸、电镀、印染等行业用水及废水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