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3 专题5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学案

人教版选修3 专题5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学案
人教版选修3 专题5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学案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学习目标: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重点) 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难点)

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1.生态工程的含义

(1)理论基础: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

(2)技术手段: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

(3)操作过程: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4)最终目的: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进行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

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3.突出特点: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4.生态经济

(1)原则:循环经济。

(2)特点: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3)手段:生态工程。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1)理论基础:物质循环。

(2)意义: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的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3)实例:无废弃物农业。

2.物种多样性原理

(1)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2)意义: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3)实例

①反面:辽宁西部章古台地区的樟子松林,由于没有一条昆虫与其天敌相生相克的食物链,使得偶然滋生的松毛虫肆虐一时。

②正面:由珊瑚虫和某些藻类共生组成的珊瑚礁区,物种繁多,系统稳定。

3.协调与平衡原理

(1)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2)意义: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4.整体性原理

(1)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2)意义: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3)实例: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及收入等问题。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1)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①理论基础: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

②意义: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从而达到功能改善的效果。

③实例:我国南方水网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

(2)系统整体性原理

①理论基础: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②意义:能够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

1.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

(2)在建设高新农业时,沼气池的建立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

(3)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是物种多样性原理。( )

(4)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又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体现了遵循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

( )

(5)整体性原理是考虑自然系统的规律,所有的人类活动必须完全以生态系统为核心。 ( )

(6)系统整体性原理是指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

( )

(7)单一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 )

(8)我国南方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体现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 )

提示:(1)×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2)√

(3)ד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主要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4)√

(5)×整体性原理是指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6)√(7)√(8)√

2.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种模式主要应用的生态工程遵循的原理是( )

A.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B.整体性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A[桑基鱼塘模式,就是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成为一个高效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生产力,该模式的建立主要遵循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背景材料

资料1:1998年夏季,长江洪水泛滥,根本原因是长江上游乱砍滥伐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急剧降低,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中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造成具有蓄洪作用的湖泊面积急剧减小。

资料2:石油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机械等,已造成资源破坏和农业环境污染,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障碍。

[思考交流]

1.阅读教材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1)导致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洪灾的发生反映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什么问题?

(3)怎样解决长江洪水泛滥问题?

(4)什么是“石油农业”?

(5)你对“石油农业”怎样理解?

(6)如何理解“污染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

(7)“石油农业”的生产模式应当怎样改进?

提示:(1)长江洪水泛滥的根本原因是长江上游乱砍滥伐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急剧降低,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中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造成具有蓄洪作用的湖泊面积急剧减小。

(2)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考虑生态成本,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

(3)积极营造长江中上游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提高森林覆盖率;“退耕还湖”和改革不合理耕作方式等。

(4)“石油农业”是指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因对石油、煤、

天然气等能源有高度的依赖性而得名。

(5)它把农业生产这一复杂的生物过程,变成了简单的机械过程和化学过程。由于其投入高,产出也高,对粮食安全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它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也很庞大,大大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生产力,并造成日益严重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6)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污染物,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技术,就能够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这样不但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而且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例如,对污水中的重金属或氮、磷等养分就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因此说污染物是放错了地方没有被利用的资源。

(7)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改进措施。例如,在我国人多地少,应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施的具体措施包括:可以根据田间作物的需要适量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多施有机肥,提高作物对水、肥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进行再利用,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等等。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土地的产出水平;另一方面要减少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传统经济与生态经济的区别是什么?

提示:(1)传统经济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

(2)生态经济实现了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体系,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特点。

[归纳总结]

1.生态工程建设的原因分析

(1)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石油农业

①模式内容: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机械的农业生产模式。

②弊端: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考虑成本,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

(2)建立生态经济——循环经济

模式:实现原料产品的生产体系,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3)生态工程与传统农业的比较

比较项目生态工程传统农业

基本原理生态学、工程学工程学

调节机制人为辅助下的自我调节人为调控

与环境的关系协调破坏环境

主要能源太阳能化学能

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减少

2.生态工程概念的理解

(1)生态经济的实质: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而又不会危及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经济,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

(2)对生态工程概念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涉及的学科知识有生态学、系统学、工程学、经济学等。

②运用到的技术手段有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等。

③面临的任务是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④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⑤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3.生态农业常见类型

(1)桑基鱼塘模式。

人工建立的高产稳产的农业生态系统。做到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茧三丰收,如下图所示:

(2)沼气农田立体养殖模式。

该生态系统利用农作物发展养殖业,利用废弃物实现物质的循环,保证能量的多级利用,如下图所示:

特别提醒:1“无废弃物农业”不同于“石油农业”;“无废弃物农业”的优点是追求物质循环利用,没有废弃物,很少对环境和资源造成破坏,但生产效率低;“石油农业”是指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虽然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但是对环境资源造成了破坏。

2有了生态工程也不可以先污染后治理:生态恢复力有限,不能认为有了生态工程,就可以先污染后治理。

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出现严重问题时,生态工程应运而生

B.生态工程能减少环境污染

C生态工程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前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D.生态工程力求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C[本题考查对生态工程概念的理解。A项为生态工程产生的背景,B项为生态工程的意义,D项为生态工程的目的。]

2.从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看,“生态经济”就是( )

A.无废料生产、无生态破坏的经济发展模式

B.为了优化和重建自然生态的经济投资

C.先恢复生态环境,再发展经济的发展计划

D.为了更快发展经济的生态资源利用

A[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1.“西部大开发”是国家为振兴西部提出的宏观决策,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防护林建设时,没有种植适应当地环境的树种,而是大量种植了不适应当地环境的杨树。这主要是违背了什么原理?

提示: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2.我国的植树造林运动在世界上规模最大,因而人工林面积占世界首位,请你对我国的植树造林运动提出建设性意见。

提示:植树造林时,要根据物种多样性原理和协调与平衡原理,树种绝不能单一,还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因地制宜地植树。

3.你能举出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例子吗?

提示:豆科作物和固氮菌的共生就是一例。固氮菌为豆科作物提供氮素,而豆科作物为其提供能量和其他营养,两者的共生使豆科作物能够在氮素缺乏的土地上生长;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的生长都要受到损害。

[归纳总结]

1.判断生态工程原理的方法

(1)如果强调充分利用废弃物,则为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如果强调生态系统稳定性,则为物种多样性原理。

(3)如果强调各成分之间关系,则为协调与平衡原理。

(4)如果强调社会、经济和自然协调统一,则为整体性原理。

(5)如果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则为系统整体性原理。

以上所述只是一般规律,如果遇到特殊情况,还要具体分析,一个生态工程也可能涉及多个原理。

2.整体性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

(1)整体性原理是指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协调统一,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与平衡,例如,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即种树的同时考虑经济收入、粮食、燃料等问题,如图所示:

(2)系统整体性原理属于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之一,强调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即“1+1>2”,目的是保持系统有很高的生产力,互利共生的生物能体现系统整体性原理,如藻类和珊瑚虫、大豆和根瘤菌等。系统整体性是指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和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

1.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事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选项有关事例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

A 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 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

C 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

违反协调与平衡原理

D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违反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考虑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这明显是整体性原理。]

2.如图是我国南方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地活动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刺激水稻生长,用作物养猪、养鸭,用稻秆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生产出无公害的大米与蛋肉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系统将植物秸秆、动物粪便等废弃物合理地进行了应用,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原理。

(2)该系统将多个生态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整合在一起,提高了系统生产力,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________原理。生产的大米无公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发酵装置里的B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与水稻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试分析其增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比单纯种植蔬菜和单纯培育蘑菇带来的效益之和还要高,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________________原理。

[解析](1)图示农业生态系统通过建立沼气池,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和能量的多级利用,遵循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图中生态农业施用的都是有机肥,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因此生产的大米无公害。

(3)发酵装置中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为原核生物,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4)蘑菇为分解者,可将有机物分解为CO2等无机物,供蔬菜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1)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

(2)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对水的污染

(3)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

(4)蘑菇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供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使其光合作用增强系统整体性

[课堂小结]

知识网络构建核心语句归纳

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物

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

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

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

持续的工程体系。

3.运用生态工程可对遭到破坏的生态环

境进行修复和重建。

4.生态经济主要通过实现“循环经济”

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成

为本系统或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

而实现废物资源化。

5.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

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

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工程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B.“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属于生态工程的内容

C.生态工程应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

D.实施生态工程的目的是环境保护

D[生态工程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其目的不单纯是环境保护,而是要实现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2.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

A.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

B.实现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

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

D.减轻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B[物质可以循环,而能量是单向流动的,生态农业的设计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3.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又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这种做法体现了( )

A.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

B.低消耗,多效益原则

C.遵循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

D.建立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

C[物种多样性原理和协调与平衡原理都是生态工程建设中应当遵循的。进行牧区草场建设时,既要考虑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又要考虑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平衡,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

4.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鄱阳湖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属于群落演替中的初生演替

B.“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

C.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要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这遵循了生态工程中的整体性原理

D.“四位一体”农业生态工程中,往往将蔬菜棚与猪圈连通起来提高经济效益,这遵循了生态工程中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D[鄱阳湖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属于群落演替中的次生演替,A项错误;“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项错误;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治理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项错误;“四位一体”农业生态工程遵循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中的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D项正确。]

5.回答下列与生态工程有关的问题:

(1)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具有少消耗、多效益、________等特点。

(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协调与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物种多样性等原理。人、畜粪便用于农作物的生产主要符合________________原理;连年种植单一品种造成病虫害增加主要违反了________原理。

(3)“猪一沼一果”是我国一种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该生态农业中的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了________(填“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该生态农业模式能实现能量的________。

[解析](1)生态工程是对已被破坏或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与传统的工程相比,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特点。(2)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等。农作物吸收的是无机物,人、畜粪便被分解者分解,产生的无机盐用于农作物,遵循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连年种植单一品种造成病虫害增加主要违反了物种多样性原理。(3)生态农业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的是群落。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答案](1)已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或受损的生态系统) 可持续(2)整体性系统学与工程学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3)群落多级利用(多途径利用)

选修三-生态工程-知识点详解

选修三-生态工程-知识点详 解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专题5生态工程知识系统表解【专题总系统】 【专题分系统】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概念人类应用自然生态系统、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和调控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追求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特点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建设原因传统经济模式正在毁坏水、大气、土 壤和生物资源,消耗地球赠给我们的 自然资本。 【资料分析1】长江洪水泛滥的原因 【资料分析2】“石油农业”生产模式造成 的污染问题 作用是实现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范畴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的结晶,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 基本原理物质循 环再生 原理 理论基础物质循环 意义可避免环境污染对系统的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实例无废弃物农业 物种多 样性原 理 理论基础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意义 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提高系 统生产力。 实例“三北防护林”建设、珊瑚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问题 协调与 平衡原 理 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意义 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容纳量,是指某种 环境所能养活的生物种群数量),可避免系统失衡与破 坏。 实例太湖富营养化、西北一些地区的防护林问题 整体性 原理 理论基础 ●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要考虑到自然生 态系统规律); ●人类处在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中(要考虑经济和 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以及社会习惯、法律制度的影响)。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课时作业9: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专题5 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基础巩固 1.下列观点不符合生态农业建设思路的是() A.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多种经营 B.保持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平衡 C.以高能量获得农业的高产量 D.循环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 2.生态工程建设的实质目的是() A.减少生产消耗,增加生产效益

B.减少环境污染,发挥资源潜力 C.征服自然世界,主宰经济发展 D.遵循自然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 3.下列叙述违背生态工程中生态学原理的是() A.充分考虑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 B.尽可能减少种间竞争所产生的耗损 C.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D.以单一种群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的哪个原理() A.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B.整体性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5.下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和能量流动图,该图所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 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协调与平衡原理

能力提升 6.我国西北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试分析上述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系统整体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D.整体性原理 7.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注意了以下两个问题:①考虑到树种的生态适应性问题;②考虑到树种多样性问题。这分别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哪些原理() A.系统学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C.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D.物种多样性原理与整体性原理 8.同学们在“设计某地人工生态林”时提出以下观点:①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树木种类;②尽量增加树木种类;③选择树种时注意不同品种生长的高度。上述观点提出时遵循的主要生

最新高中物理选修3-3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选修3-3综合测试题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些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B.气体温度越高,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 C.气体对容器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不断碰撞而产生的 D.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的势能减小,因而气体的内能一定减少 [答案]BC [解析]气体分子间空隙较大,不能忽略,选项A错误;气体膨胀时,分子间距增大,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并且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气体膨胀,对外做功,但该过程吸、放热情况不知,内能不一定减少,故选项D错误. 2.(2011·深圳模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越高,每个分子的动能也越大 B.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运动 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可能不变 D.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 [答案] C [解析]温度高低反映了分子平均动能的大小,选项A错误;布朗运动是微小颗粒在液体分子撞击下做的无规则运动,而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选项B错误;物体内能改变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吸收热量的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不变,选项C正确;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在不引起其他变化的前提下,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选项D错误. 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熵增加原理说明一切自然过程总是向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减小的方向进行 B.在绝热条件下压缩气体,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C.布朗运动是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水可以浸润玻璃,但是不能浸润石蜡,这个现象表明一种液体是否浸润某种固体与这两种物质的性质都有关系

选修3-5-1专题5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学案

专题5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本节目标】 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课前预习】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07—113页,完成下列知识填空。 1、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利用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达到和的同步发展。(少消耗、多效益、) 3、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4、生态工程原理 1)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 2)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 3)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的整体影响。 5)原理:①系统的结构决定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②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 各部分的效果,即“1+1>2” 【自我检测】 1.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A.大力发展“石油农业” B.生态工程 C.清除污染物 D.禁止产出污染物 2.协调与平衡原理主要是指() A.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及环境对生物的承载力 B.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 C.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协调统一 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协调统一 3.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系统整理性原理

高中生物选修三生态工程知识点

专题四生态工程 一、生态工程的概念 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相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而设计的促进物质被分层多级利用的生产工艺系统。 二、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的设计所依据的是生态学和工程学原理 1、生态学原理 (1)物种共生原理:自然界任何一种生物都不能离开其他生物而单独生存和繁衍,存在着共生、竞争等关系,这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反馈机制。 (2)生态位原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都占有一定的生态位,依据此原理,可构建一个具有多层次、多种群的稳定而高效的生态系统。 (3)食物链原理:食物链/食物网是实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基础,物种间的食物关系是生态工程设计的重要因素。 (4)物种多样性原理: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越高,抵抗力稳定性越陷越高,生态系统就越稳定。(如“三北防护林”虫害、珊瑚礁区的生机) 2、工程学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我国古代的“无废弃物农业”——利用收集到的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转变为有机肥料,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N、P、K等元素的循环利用。 (2)协调与平衡原理:要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太湖等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葫芦和藻类疯长现象;西北衰败的杨树和繁茂的当地树种间的大反差。 (3)整体性原理:生态工程建设,不但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社会和经济等系统的影响力。只有应用整体性原理,才能统一协调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开发与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三、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过程

人教版选修3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作业

专题5 生态工程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理一理 判一判 1.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在建设高新农业时,沼气池的建立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3.某湖中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违反的是物种多样性原理。(×) 4.与石油农业相比,“无废弃物农业”最大的优点是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5.整体性原理是考虑自然系统的规律,所有的人类活动必须完全以生态系统为核心。(×) 6.系统整体性原理是指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 7.以单一种群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违背生态工程中物种多样性原理。(√) 8.我国南方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体现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 悟一悟 1.判断生态工程原理的方法 (1)如果强调充分利用废弃物,则为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如果强调生态系统稳定性,则为物种多样性原理。 (3)如果强调各成分之间关系,则为协调与平衡原理。 (4)如果强调社会、经济和自然协调统一,则为整体性原理。 (5)如果强调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则为系统整体性原理。 以上所述只是一般规律,如果遇到特殊情况,还要具体分析,一个生态工程也可能涉及多个原理。 2.整体性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 (1)整体性原理是指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协调统一,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与平衡,例如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即种树的同时考虑经济收入、粮食、燃料等问题,如图所示:

(2)系统整体性原理属于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之一,强调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目的是保持系统有很高的生产力,互利共生的生物能体现系统整体性原理,如藻类和珊瑚虫、大豆和根瘤菌等。系统整体性是指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和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 感悟体会: 练一练 1.[2019·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二期中]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的是( ) A.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 B.防止环境污染 C.单纯追求粮食产量 D.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解析: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根据分析可知,A、B、D都是生态工程建设

选修专题五生态工程

专题五生态工程 考查人工建立新的生态系统 例1请仔细读图,然后指出该生态农业的优点: (1)生态农业设计的基本原理是①,②。(2)生态农业的优越性表现在。(3)在“农作物→猪→农户”这条食物链中,若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产出300摩尔氧气,则农作物同时产出摩尔葡萄糖,农户从猪中获取的能量最多相当于摩尔的葡萄糖。 答案(1)①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②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2)各种农产品的生产互相协调,互惠互利,实现了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3)50 2 对生态工程的实例分析 例2 下图为窦店村综合发展生态工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工程主要运用了哪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这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特点?

。(3)蓝绿萍的代谢类型是,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 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 (2)以沼气工程为核心,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降低了环境污染,促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3)自养需氧型生产者 1.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建立了该地特有的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请据图回答: (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的来源,各类生物要。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的能量;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其在营养结构上具有的特点。 (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的作用又被桑基、蔗基所利用。蚕粪中的氨经过 作用,形成被植物吸收。 (4)概括地说,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它的 。答案(1)生产者和分解者能量保持相对稳定 (2)尽量多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食物链短 (3)分解者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2.如图为“秸秆的多级利用”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秸秆的多级利用”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减轻了燃烧秸秆造成的效应。 (2)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消费者是;分解者是。

高中物理选修3-5综合练习题3有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5综合练习题3 1.氢原子从能级m跃迁到能级n时辐射红光的频率为ν1,从能级n跃迁到能级k时吸收紫光的频率为ν2,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若氢原子从能级k跃迁到能级m,则( ) A.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ν1+hν2 B.辐射光子的能量为hν1+hν2 C.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ν2-hν1 D.辐射光子的能量为hν2-hν1 2.人从高处跳到较硬的水平地面时,为了安全,一般都是让脚尖先触地且着地时要弯曲双腿,这是为了() A.减小地面对人的冲量B.减小人的动量的变化 C.增加人对地面的冲击时间D.增大人对地面的压强 3.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射线在科研、医疗、生产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放射线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放射线改变了布料的性质使其不再因摩擦而生电,因此达到消除有害静电的目的B.利用γ射线的贯穿性可以为金属探伤,也能进行人体的透视 C.用放射线照射作物种子能使其DNA发生变异,其结果一定是成为更优秀的品种D.用γ射线治疗肿瘤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以免对人体正常组织造成太大的危害 4.下列关于“原子质量单位u”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1u就是一个氢原子的质量 B.1u就是一个中子的质量 C.1u是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十二分之一 D.1u就是931.5MeV的能量 5.下列关于裂变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裂变反应必须在几百万度的高温下才能发生 B.要能发生链式反应,铀块的体积必须超过临界体积 C.太阳能释放大量能量,是因为太阳内部不断发生裂变反应 D.裂变反应放出大量热量,故不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6.近年来科学家在超重元素的探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科学家们在观察某两个重离子 X经过若干次α衰变后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所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277 112 Y,由此可以判定该超重元素发生α衰变的次数是() 为253 100 A.3 B.4 C.6 D.8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案(最新整理)

选修三 专题5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一、学习目标 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二、教学建议 1.课时数:本节教学建议用2课时。 2.课时侧重点: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3.教学策略 新课的引入可采取三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充分地利用题图进行课堂讨论,思考这个电脑合成作品的寓意。认真阅读引言,分析“地球需要我们细心的呵护”的含义,从而引出主题。另一种方法是:教师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或课本中提供的信息,如利用第二节的“思考与探究”第1题的资料分析内容,讨论如何使受损环境修复,从而引出生态工程这一主题。第三种方法是:让学生说出当地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再进一步引出生态工程的概念。 《科技探索之路──生态工程的兴起》,从人们的认识发展变化的角度写出了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提出的生态工程的含义。建议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并搜集有关可持续发展观提出的背景资料,布置展板,进行学习交流。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利用查阅的资料,从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入手,组织学生讨论教材中的漫画。还可以模拟历史上的关于“增长极限”的讨论,在课堂上举行小型辩论会。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为什么提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最初定义来自《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文翻译可能有些拗口,学生可以和原文对比学习,理解这一定义。此外,教师应该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参考书。 《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的教学,建议从资料分析中总结出建设生态工程的意义。可以用教材提供的两则资料分析讨论问题。一则是1998年长江发生的特大洪水灾害问题,首先,通过分析图“被洪水淹没的大地”,让学生感受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再通过搜集长江沿岸湖泊面积减少的资料和有关长江成为悬河的资料(最好是图片),引入对问题的分析讨论。课前(或课后)可布置学生搜集资料,了解最近几年来,我国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防治洪灾,从而提出生态工程是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另一则是分析目前我国农业上存在的一些环境污染的问题,对这一问题,可采取与上述同样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对这两则资料的分析、讨论,让学生理解进行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理解通过生态工程实现“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这一思路。另一种教学方式是教师或学生可搜集本地区的资料,从本地区发生的事件或其他热点实例入手,认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这部分教材着力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必须推行“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这一思想,但没有给这两个词一个严格的定义,主要是因为学生从媒体中可以接触到这些词,从字面上也能够理解其含义。L.R.布朗的一段话,寓意深刻,希望教师能阅读一些有关的参考书,与学生共同交流对这段话的理解和认识。 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学、系统学和工程学的原理。由于前四个原理的理论基础是必修模块中学习过的内容,建议在教学时,用案例引出对原理的学习,再利用原理分析讨论对案例问题的解决。例如,从植树造林中出现的不注意多样性的问题,引出对物种多样性原理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再阅读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特点,以此为鉴,鼓励学生为当地植树造林设计生态工程。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引用的实例是我国古代“无废弃物农业”,

(完整word版)高二化学选修5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化学试卷(理科) 可能用到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H :1 O :16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正确选项) 1.我国已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其中一名航天员身穿国产的舱外航天服首次实现了太空行走。该航天服的面料是由高级混合纤维制造而成的,据此分析,该面料一定不具有的性质是( ) A.强度高,耐高温 B.防辐射,防紫外线 C.能抗骤冷、骤热 D.有良好的导热性,熔点低 2.下列涉及有机物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用于奥运“祥云”火炬的丙烷是一种清洁燃料 C.用大米酿的酒在一定条件下密封保存,时间越长越香醇 D.纤维素、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https://www.360docs.net/doc/648887149.html,l 4可由CH 4制得,可萃取碘水中的碘 B.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 C.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 2CO 3溶液鉴别 D.苯不能使KMnO 4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4.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 乙烯和苯都能与溴水反应 B. 乙酸和油脂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 糖类和蛋白质都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D. 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5.下列各组物质中,一定互为同系物的是( ) A 、乙烷和己烷 B 、CH 3COOH 、 C 3H 6O 2 C 、 和 D 、HCHO 、CH 3COOH 6.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B.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C.四氯化碳分子的电子式: D.2-乙基-1,3-丁二烯分子的键线式: 7.下列五组物质,其中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组是 ( ) ○ 1淀粉和纤维素 ○2硝基乙烷 C 2H 5NO 2和甘氨酸NH 2CH 2COOH ○3乙酸和乙二酸 ○ 4二甲苯和苯乙烯 ○52—戊烯和环戊烷 A .○1○2 B .○2○3○4 C .○1○3○5 D .○2○5 8. 下列系统命名法正确的是 ( ) A. 2-甲基-4-乙基戊烷 B. 2,3-二乙基-1-戊烯 C. 2-甲基-3-丁炔 D. 对二甲苯 9.某化合物6.4g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8.8g CO 2和7.2 g 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仅含碳、氢两种元素 B.该化合物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 OH CH 2OH

选修三生态工程知识点详解

专题5生态工程知识系统表解【专题总系统】 【专题分系统】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概念人类应用自然生态系统、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系统设计与调控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追求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特点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就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建设原因传统经济模式正在毁坏水、大气、土壤 与生物资源,消耗地球赠给我们的自然 资本。 【资料分析1】长江洪水泛滥的原因 【资料分析2】“石油农业”生产模式造成的 污染问题 作用就是实现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主要就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范畴就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的结晶,就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 基本原理物质循 环再生 原理 理论基础物质循环 意义可避免环境污染对系统的稳定与发展的影响。 实例无废弃物农业 物种多 样性原 理 理论基础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意义 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提高系统 生产力。 实例“三北防护林”建设、珊瑚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问题 协调与 平衡原 理 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意义 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容纳量,就是指某种环 境所能养活的生物种群数量),可避免系统失衡与破坏。 实例太湖富营养化、西北一些地区的防护林问题 整体性 原理 理论基础 ●自然生态系统就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要考虑到自然生 态系统规律); ●人类处在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中(要考虑经济与社 会等系统的影响力以及社会习惯、法律制度的影响)。

高二物理选修34测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高二选修3-4模块测试物理试题(命题人:石油中学周燕)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 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简谐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位移减小时,加速度增大,速度增大 B.位移方向总跟加速度方向相反,跟速度方向相同 C.物体运动方向指向平衡位置时,速度方向跟位移方向相反 D.物体向平衡位置运动时,做加速运动,背离平衡位置时,做减速运动 2.一个单摆的摆球偏离到位移最大时,恰与空中竖直下落的雨滴相遇,雨滴均匀地附着在摆球表面,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的速度要增大,振动的周期要增大,振幅也增大 B、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的速度要增大,振动的周期不变,振幅要增大 C、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的速度没有变化,振动的周期要减小,振幅也减小 D、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的速度没有变化,振动的周期不变,振幅也不变 3.关于电磁场的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的磁场一定是变化的 B. 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的磁场不一定是变化的 C. 均匀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的电场也是均匀变化的 D. 振荡电场周围产生的磁场也是振荡的 4、绿光在水中的波长和紫光在真空中的波长相等,已知水对该绿光的折射率是4/3,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对这种紫光的折射率应略小于4/3 B.绿光与紫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之比是3:4 C.绿光与紫光的频率之比是3:4 D.绿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于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5、右图所示是用干涉法检查某块厚玻璃的上表面是否平整的装置,检查中所观察到的干涉 条纹如图乙所示,则:() A.产生干涉的两列光波分别是由a的上表面和b的下表面反射的 B.产生干涉的两列光波分别是由a的下表面和b的上表面反射的 C.被检查的玻璃表面有凸起 D.被检查的玻璃表面有凹陷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偏振光可以是横波,也可以是纵波 B.激光是一种人工产生的相干光,因此可对它进行调制来传递信息 C.激光雷达能根据多普勒效应测出目标的运动速度,从而对目标进行跟踪 D.一切波都很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综合测试题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 B. 开发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推广乙醇汽油,使用无磷洗涤剂都可直接降低碳排放量 C. 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都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 D. 尼龙、棉花、天然橡胶、ABS 树脂都是由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 A 、 3-甲基-2-乙基戊烷 B (CH 3)3CCH 2CH( C 2H 5)CH 3 2,2-二甲基-4-乙基戊烷 C 、 邻甲基苯酚 D 2-甲基-3-戊炔 3、 ) A . OH 和OH 分子组成相差一个—CH 2—,因此是同系物关系 B .和 均是芳香烃,既是芳香烃又是芳香族化合物 C .分子式为C 4H 8的有机物可能存在4个C —C 单键 D .分子式为C 2H 6O 的红外光谱图上发现有C-H 键和C-O 键的振动吸收,由此可以初步推测有机物结构简式一定为C 2H 5-OH 4、有机物分子中基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叙述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A 甲苯与硝酸作用可得到2,4,6-三硝基甲苯,而苯与硝酸作用得到硝基苯 B 甲苯可以是高锰酸钾溶液退色,而甲烷不能 C 、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 D 苯酚能与NaOH 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 5、利用下图所示的有机物X 可生产S -诱抗素Y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 可以发生氧化、取代、酯化、加聚、缩聚反应,并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有机盐 B .Y 既可以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C .1mol X 与足量Na OH 溶液反应,最多消耗4mol NaOH 。 D .X 结构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 6.星际空间存在着以分子形式存在的星际物质。下表为某些星际分子发现年代列表,下列发现年代 1971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82年 星际分子 氰基乙炔 (HC 3N ) 氰基丁二炔 (HC 5N ) 氰基已三炔 (HC 7N ) 氰基辛四炔 (HC 9N ) 氰基癸五炔 (HC 11N ) A .五种氰基炔互为同素异形体 B .它们都属于烃的衍生物 C .五种氰基炔互为同系物 D .HC 11N 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7.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 A .由溴乙烷水解制乙醇;由葡萄糖发酵制乙醇 CH 3 CH 3-CH -CH -CH 3 CH CH 2 CH 3 CH 2 3 3 CH 3-CH -C C -CH 3

专题5 生态工程 知识点梳理(含教材答案)

专题5 生态工程 ※ 生态工程的概念 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产生: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的结晶,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 ﹡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特征: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低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 生态工程提出的原因 传统的经济模式正在毁坏水、大气、土壤和生物资源,消耗地球增给我们的自然资本。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必须符合生态学规律,走生态经济之路。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 一、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一)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1、解释:地球以有限的空间和资源,长久维持着众多生物的生存、繁衍和发展,奥秘就在于物质实现了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而在没有物质循环的系统,就会产生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并最终影响到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2、举例:“无废弃物农业” “无废弃物农业”(如右图)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也是生态工程最早、最生动的一种模式。土壤肥力是一切农业生产特别是种植业的基础,我们的祖先之所以维持土壤肥力几千年,其中的诀窍就在于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 (二)物种多样性原理 1、解释: 一般而言,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农业和林业生产为追求最大产量,常常忽略生物多样性而连年种植单一品种,这往往会造成病虫害增加,环境恶化。 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以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样的机会和条件。众多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关系互相依存,就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提高系统生产力。既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课标解读』 1、知识方面 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关注生态工程建设。初步形成物质循环利用、协调与平衡、多样性、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能力方面 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网络构建』 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达 到和的同步发展。(少消耗、多效益、)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1)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 2)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 生态工程原理 3)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的整体影响 5)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 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使得能量、 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 体功能大于各部分的效果,即“1+1>2” 答案: 物质循环环境污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循环经济生产原料生态工程物质循环再生分层分级利用物种多样性抵抗力稳定性协调与平衡环境承载力整体性经济社会系统学和工程学功能比例关系之和 『重难点归纳』 一、分析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量流动途径。 桑基鱼塘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相互联系的,能量的流动包含在物质的循环利用过程中,随着食物链的延伸逐级递减。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 循环利用:桑叶喂蚕,蚕产蚕丝;桑树的凋落物和蚕粪落到鱼塘中,作为鱼饲料,经过鱼塘内的食物链过程,可促进鱼生长;甘蔗可榨糖,糖渣喂猪,猪的排泄物进入鱼塘;鱼的排泄物及其他未被利用的有机物和底泥经微生物的分解,又可作为桑和甘蔗的有机肥料。桑基鱼塘巧妙地利用了很难利用的大片低湿地,发展了多种经营,为农民创造了多种收入的门路,完全符合“无废弃农业”的要求。 二、导致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

高中生物选修3综合测试试题及答案5 (6)

高中生物选修3 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建设生态工程时,从我国传统农业的“无废弃物”模式中,可借鉴的是() A.物质的分层多级利用B.能量的单向流动 C.培育良好的土壤结构D.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 解析:选A。“无废弃物”模式就是要变废为宝,实现物质的分层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2.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物质循环与再生利用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整体性原理 答案:C 3.石油农业与无废弃物农业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A.物质可以循环利用,对环境几乎没有破坏性 B.使用植物易于吸收的化肥作肥料,在促进植物快速生长的同时也有助于周围环境的净化 C.以煤和石油等原料为动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D.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生产方式 解析:选C。石油农业与无废弃物农业各有优缺点,石油农业以煤和石油等原料为动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4.窦店村综合发展型生态系统工程作为我国农村生态工程的样板,在全国推广,这是由于该生态工程() A.以实施沼气工程为中心 B.建立了良好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程序 C.创造了较多劳动力就业机会 D.最早推出了“无公害蔬菜” 解析:选B。实施沼气工程是整个生态工程的中心工程,使多个生产和生活环节产生的废物被充分利用,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效益好又无污染,因此,实施沼气工程是手段,实现物质多级循环利用是目标。 5.在生态工程建设中,注重生物多样性原理的主要意义是() A.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B.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C.保持生态系统内各种群的密度固定不变 D.单纯追求系统农业或林业的最大产量 解析:选A。生物多样性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生态系统越不易受到破坏,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易保持相对稳定。 6.下图说明我国现有的生产模式严重违反了什么生态工程原理()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专题检测3:专题5 生态工程

专题检测卷(五) (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某一农民承包了一鱼塘,他应怎样合理利用池塘生态系统() A.禁渔三年B.捕捞要彻底 C.适量捕捞成鱼D.饲养单一品种 答案C 2.协调与平衡原理主要是指() A.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及环境对生物的承载力 B.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 C.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协调统一 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协调统一 答案A 解析协调与平衡原理就是考虑好环境承载力,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3.“1+1>2”反映的是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中的() 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 C.协调与平衡原理D.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答案D 解析系统整体性原理是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的分支,并不是整体性原理,故不能选B。4.埃及的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尽管改善了电力和灌溉条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巨大的水库沿岸水草丛生,使血吸虫发病率高达80%~100%,尼罗河下游农田失去了肥源等。这说明该工程() A.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 B.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 C.维持了原来的生态平衡 D.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得复杂 答案B 5.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工程学的结合 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C.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

D.应用物种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答案C 解析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但并不是无消耗。生态工程追求的是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6.下列农业模式中不遵循生态经济发展原理的是() A.石油农业B.精确农业 C.无废弃物农业D.四位一体农业 答案A 7.农村地区常出现“三料”的缺乏,下列不属于“三料”的是() A.饲料B.燃料C.石料D.肥料 答案A 8.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遵循的哪个原理() A.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B.整体性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答案A 解析我国南方水网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即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高效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 9.无废弃物农业与石油农业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A.生产效率高,产品种类多 B.物质循环利用,对环境的破坏性很小 C.以石油、煤原料为动力,生产效率高 D.生物多样性程度高,环境承载力不大 答案B 解析无废弃物农业与石油农业相比,主要优点是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与物质循环再生、废物资源化,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 10.人类设计生态工程的根本目标是() A.在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B.在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防止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C.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高考物理总复习 选修35综合测试题

高考物理总复习 选修35综合测试题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些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面列出的是一些核反应方程: 3015P ―→3014Si +X ,94Be +21H ―→10 5B +Y , 42 He +4 2He ―→7 3Li +Z. 其中( ) A .X 是质子,Y 是中子,Z 是正电子 B .X 是正电子,Y 是质子,Z 是中子 C .X 是中子,Y 是正电子,Z 是质子 D .X 是正电子,Y 是中子,Z 是质子 [答案] D [解析] 由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规律可知,X 是正电子,Y 是中子,Z 是质子,故D 正确. 2.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射线在科研、医疗、生产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放射线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放射线改变了布料的性质使其不再因摩擦而生电,因此达到消除有害静电的目的 B .利用γ射线的贯穿性可以为金属探伤,也能进行人体的透视 C .用放射线照射作物种子能使其DNA 发生变异,其结果一定是成为更优秀的品种 D .用γ射线治疗肿瘤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以免对人体正常组织造成太大的危害 [答案] D [解析] 利用放射线消除有害静电是利用放射线的电离性,使空气分子电离成为导体,将静电泄出;γ射线对人体细胞伤害太大,不能用来进行人体透视;作物种子发生的DNA 突变不一定都是有益的,还要经过筛选才能培育出优秀品种;用γ射线治疗肿瘤对人体肯定有副作用,因此要科学地严格控制剂量,故选D. 3.2010年2月,温哥华冬奥会上,我国代表团凭借申雪/赵宏博在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的完美表现,获得本届冬奥会上的第一块金牌,这也是中国队在花样滑冰赛场上获得的首枚奥运会金牌.若质量为m 1的赵宏博抱着质量为m 2的申雪以v 0的速度沿水平冰面做直线运动,某时刻赵宏博突然将申雪向前水平推出,推出后两人仍在原直线上运动,冰面的摩擦可忽略不计.若分离时赵宏博的速度为v 1,申雪的速度为v 2,则有( )

高二化学选修3测试题(带答案)

高二下学期周测化学选修3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C.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2、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 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5。 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 A.第一电离能:③>②>①B.原子半径:③>②>① C.电负性:③>②>①D.最高正化合价:③>②>① 3、已知下列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其中不一定能表示该元素为主族元素的是( ) A.3s23p3 B.4s2 C.4s24p1 D.3s23p5 4、下列各组元素属于p区的是( ) A.原子序数为1,2,7的元素B.O,S,P C.Fe,Ar,Cl D.Na,Li,Mg 5、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Y原子 B.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Y原子 C.2p轨道上有三个未成对的电子的X原子与3p轨道上有三个未成对的电子的Y原子 D.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Y原子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把H2S分子写成H3S分子,违背了共价键的饱和性 B.H3O+离子的存在,说明共价键不应有饱和性 C.所有共价键都有方向性 D.两个原子轨道发生重叠后,两核间的电子仅存在于两核之间 7、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几何构型为四面体且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的是( ) A.NH4+ B.PH3 C.H3O+ D.OF2 8、下列不能形成配位键的组合是( ) A.Ag+、NH3 B.BF3、NH3 C.NH4+、H+ D.Co3+、CO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O2.SO2.BF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满足了8e-稳定结构 B.P4和CH4都是正四面体分子且键角都为109o28ˊ C.氯化钠和氯化氢溶于水时均破坏化学键 D.金属晶体中的简单立方堆积的配位数是8 1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已知NaH是离子化合物,则其电子式是Na+[:H]- B.在PCl5分子中,磷原子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 C.BCl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D.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在同一层上平均每个正六边形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为3 11、氰气[(CN)2]和氰化物都是剧毒性物质,氰分子的结构式为N≡C-C≡N,性质与卤素相似,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氰分子中四原子共直线,是非极性分子 B、氰分子中C≡N键长大于C≡C键长 C、氰气分子中含有σ键和∏键 D、氰化氢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烯烃发生加成反应 12、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SiO2 CsCl CBr4 CF4B.SiO2 CsCl CF4 CBr4 C.CsCl SiO2 CBr4 CF4 D.CF4 CBr4 CsCl SiO2 13、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 Z原子比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Y、Z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一定是Z>Y>W B.W、X、Y、Z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可能是W>X>Y>Z C.Y 、Z形成的分子的空间构型可能是正四面体 D.WY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为 14、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 A 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B.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 C CH4、SiH4、GeH 4、SnH4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 D.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15、毒奶粉主要是奶粉中含有有毒的三聚氰胺()。下列关于三聚氰胺分子的说法中正 确的是 A.所有氮原子均采取sp3杂化 B.一个三聚氰胺分子中共含有15个σ键 C.属于极性分子 D.三聚氰胺分子中同时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16、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A.SO2、SO3都是极性分子 B.在NH4+和[Cu(NH3)4]2+中都存在配位键 C.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D.原子晶体中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具有键能大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 17、在硼酸[H3BO3]分子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其晶体具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则分子 中B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及同层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分别是() A.sp,范德华力B.sp2,范德华力C.sp2,氢键D.sp3,氢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