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课时作业9: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选修3课时练习: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选修3课时练习: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十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3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捕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主要是通过提高害虫的死亡率来降低该害虫的种群密度B.海洋捕捞时在鱼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捕捞能够保持鱼群数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C.将农作物秸秆沤肥施给农作物,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D.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可以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选D。

利用性引诱剂诱捕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为了使种群内的性别比例失调,通过降低害虫的出生率来降低其种群密度,而不是通过提高害虫的死亡率来降低其种群密度,选项A错误;海洋捕捞时,应该是使得捕捞后的鱼群数量保持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才能使鱼群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因为此时种群数量的增长率最大,而不是在鱼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一半时,进行捕捞,选项B错误;农作物秸秆沤肥施给农作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但不可能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不能循环流动,选项C错误;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而非禁止开发和利用,可以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例如有计划地捕捞成鱼,不仅能获得产品和经济效益,还能促进幼鱼的生长、发育,从而有利于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选项D正确。

2.种植抗旱的沙棘、沙柳等植物能有效治理沙化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选用沙棘、沙柳等植物主要依据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B.治理沙化环境说明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沙化环境中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D.沙漠干旱环境植物种类单一,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选C。

选用沙棘、沙柳等植物主要依据了协调与平衡原理,选项A正确;治理沙化环境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选项B正确;沙化环境中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水分,选项C错误;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选项D正确。

《专题5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

《专题5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理解,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基本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复习:学生需复习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等。

2. 案例分析:选取一至两个典型的生态工程案例(如湿地修复、森林恢复等),学生需分析案例中涉及的生态工程原理,并讨论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需围绕“如何利用生态工程原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主题进行探讨,并形成书面报告。

4. 动手实践:学生利用所学的生态工程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生态工程模型(如校园绿化规划),并绘制模型示意图。

5. 反思总结:学生需总结本次作业的学习成果,包括对生态工程原理的理解、案例分析的收获以及动手实践的体会等。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复习部分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回顾,确保对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清晰的认识。

2. 案例分析需关注案例的背景、涉及的具体生态工程原理及其作用机制,并做出客观的评价。

3. 小组讨论要积极发言,互相学习,共同形成有深度的书面报告,报告中应包括讨论的过程、主要观点和结论。

4. 动手实践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具有可行性的生态工程模型,并使用规范的绘图工具绘制示意图。

5. 反思总结要真实反映学习过程和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改进意见。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论复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2. 对案例分析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的报告评价重点在于团队的协作能力和观点的深度与广度。

4. 动手实践的模型设计和示意图的评价注重创意和实践性。

5. 反思总结的评价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提升能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评阅,并给出详细的评价和建议。

高中生物选修三优质课时作业3: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高中生物选修三优质课时作业3: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40分钟课时作业基础过关知识点一生态工程的概念和建设1.下列观点不符合生态农业建设思路的是()A.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多种经营B.保持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平衡C.以高能量获得农业的高产量D.循环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答案] C[解析]以高能量获得农业的高产量是“石油农业”的做法,生态农业的设计要求是投入少,产出多。

2.生态工程建设的实质目的是()A.减少生产消耗,增加生产效益B.减少环境污染,发挥资源潜力C.征服自然世界,主宰经济发展D.遵循自然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答案] D[解析]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人们为了解决某些在农、牧、渔业等生产中产生的生态问题而采取了下列各项措施,其中导致完全相反的结果的是()A.更好的人口控制方法B.制造更强、更有效的农药C.合理地放养牲畜D.把科学的耕作技术运用于海洋[答案] B[解析]人口的迅速增加必然会给生态系统增加更大的压力,所以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有效方法;合理地放养牲畜和科学合理地利用海洋资源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制造更强、更有效的农药必然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这与人们的愿望是完全相反的。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应致力于生物防治方法的研究与开发,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病虫害的防治和环境污染问题。

知识点二生态工程的原理4.下列叙述违背生态工程中生态学原理的是()A.充分考虑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B.尽可能减少种间竞争所产生的耗损C.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D.以单一种群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答案] D[解析]设计生态工程的目的是在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D选项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显然违背了生态学原理。

5.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

2021年高中生物 专题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

2021年高中生物 专题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

2021年高中生物专题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1.下列观点不.符合生态农业设计思路的是( )A.循环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B.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C.保持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平衡D.大量使用化肥以获得农业的高产量解析:选D。

生态农业首先要保持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平衡,然后遵循生态经济的原理,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理,循环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把废弃物资源化。

大量使用化肥以获得农业的高产量是“石油农业”的模式,不符合生态农业设计思路。

2.(xx·江苏南通高二检测)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原理不.包括( )A.生态位原理B.食物链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高能耗原理解析:选D。

生态工程的建设要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显然D选项的高能耗不是生态学原理。

3.生态农业比一般农业( )A.投入多,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B.投入少,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C.投入一样,产出相当,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D.投入和产出都较少,污染相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解析:选B。

在生态农业中,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因此投入少,污染少,同时产出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4.在我国“三北防护林”建设中,某地区单一种植了大片的樟子松林,后来在水肥充足的情况下很多地方的樟子松林被松毛虫吃成了“不毛之地”。

而在澳洲的大堡礁内养分稀少的深海中却生活着约1 100种鱼类,还有超过300种的造礁珊瑚以及无数已被命名或尚待发现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和藻类,这说明在生态工程建设中应遵循什么原理( ) A.协调与平衡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整体性原理解析:选B。

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食物网复杂,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失衡。

5.埃及的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尽管改善了电力和灌溉条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巨大的水库沿岸水草丛生,使血吸虫病病发率高达80%~100%,尼罗河下游农田失去了肥源等,这说明该工程( )A.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B.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C.维持了原来的生态系统D.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得复杂解析:选B。

高中生物 生态工程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后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生物 生态工程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后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生物生态工程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后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生态工程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后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生态工程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后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的全部内容。

专题5 生态工程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结合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

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D。

生态工程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解析:生态工程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消除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答案:C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系统学和工程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B。

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系统学中的系统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C。

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主要指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不可分割的D.物种多样性原理要求引种的生物种类越多越好解析:系统学和工程学不是生态学的分支,而是独立的一门科学;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是指自然生态系统是通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而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外来物种可能导致当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答案:B3。

下列有关生产或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必须符合生态学规律,改变“人类能征服自然”的错误观念,走生态经济之路B。

“无废弃物农业”所采用的肥料一般是采用人畜粪便、枯枝落叶、残羹剩饭、河泥等通过堆肥和沤肥等方式转变成的有机肥,也可适量地使用化肥C。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学案6: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学案6: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学习目标】站得高——明确学习目标。

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重点和难点】重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难点: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学法提示】结合课本给出的案例,通过案例理解原理,通过原理分析讨论案例。

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学、系统学和工程学的原理,生态学原理可结合必修模块《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中的内容来学习,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应计算机网络结构示意图,重在理解“结构决定功能”,“总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课前预习】起步稳——知识源于生活。

1.生态工程建设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①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②,达到③和④的同步发展。

生态工程特点是少消耗、多效益、⑤。

2.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 ①”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②,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③。

3.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原理主要有①原理、②原理、③原理、④原理、⑤原理等。

4.物种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①和②,循环往复,③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④;协调与平衡原理:协调就是生物要与⑤相适应,平衡就是生物的数量不能超过⑥(又称环境容纳量)的限度;整体性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⑦等系统的影响力,只有应用整体性原理,才能统一协调⑧、⑨、开发与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属于⑩原理,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即“1+1>2”属于⑾原理。

【课堂探究】走得欢——探索成长快乐。

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1.根据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导致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的根本原因是长江上游乱砍滥伐森林,①功能急剧降低,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中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造成具有蓄洪作用的②急剧减少。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学案4: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学案4: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学习目标】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难点: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课前预习】复习旧知: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

预习新知1.生态工程: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其特点是:。

2.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另一系统的生产资源,从而实现。

其基本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

3.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等。

4.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体既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所以在生态工程建设中需要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需要考虑环境的承载力。

5.整体性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和对系统的影响力。

6.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7.系统的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之间只有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的效果。

【问题生成】【师生互动、问题探讨】1.阅读教材109页---113页填写下列图表(1)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石油农业①不足:②石油农业的理解a.含义:b.优点:b.缺点:3.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与生态工程的关系4.无废弃物农业是怎么回事?体现的哪个生态工程原理?5.三北防护林出现了什么问题?6.辨析整体性原理与系统整体性原理【课堂小结与反思】【自我检测】1、请仔细读图,然后指出该生态农业的优点:(1)生态农业设计的基本原理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选修三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生物选修三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B.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防治环境污 染,提高经济效益
C.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 同步发展
D.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 源的生产潜力,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与 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6.我国西北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非常严重,原因有
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
退化。试分析上述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什
么原理(

A.系统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整体性原理
7.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 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
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以上做法依据的生态
工程原理是( )
A.系统整体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资料分析一
(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资料分析一
讨论:
1.导致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洪灾的发生反映出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什么问题?
(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资料分析二
讨论:
1.你对“石油农业”是如何理解的? 2.“石油农业”的生产模式应当怎样改进?
生态经济
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 ”原则,
灌南高级中学 王敏
你觉得本专题题图有什么寓意?
干裂的土地,赤红的 荒山,意味着不断恶化 的生态环境 ,幼苗的上 方是蔚蓝的地球,地球 似乎化作一滴甘露,滋 润着大地;幼苗又可寓 意为生态工程,虽然柔 弱,却顽强地支撑着地 球;地球和幼苗组合和 谐,象征着希望。
生态工程的概念:
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5 生态工程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基础巩固1.下列观点不符合生态农业建设思路的是()A.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多种经营B.保持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平衡C.以高能量获得农业的高产量D.循环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2.生态工程建设的实质目的是()A.减少生产消耗,增加生产效益B.减少环境污染,发挥资源潜力C.征服自然世界,主宰经济发展D.遵循自然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3.下列叙述违背生态工程中生态学原理的是()A.充分考虑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B.尽可能减少种间竞争所产生的耗损C.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D.以单一种群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4.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

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的哪个原理()A.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B.整体性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5.下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和能量流动图,该图所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协调与平衡原理能力提升6.我国西北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试分析上述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A.系统整体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整体性原理7.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注意了以下两个问题:①考虑到树种的生态适应性问题;②考虑到树种多样性问题。

这分别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哪些原理()A.系统学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C.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D.物种多样性原理与整体性原理8.同学们在“设计某地人工生态林”时提出以下观点:①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树木种类;②尽量增加树木种类;③选择树种时注意不同品种生长的高度。

上述观点提出时遵循的主要生态工程建设原理是()A.协调与平衡原理B.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整体性原理9.对生态农业原理中能量多级利用的理解正确的是()A.尽可能设计一条很长的食物链B.使流向人类的能量最多C.实现“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D.通过生物防治减少能量损失10.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又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

这种做法体现了()A.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B.低消耗,多效益的原则C.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D.建立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1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下图是泰州某地尝试的生态农业模式图。

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浑水效果,既刺激了水稻生长,又促进了土壤中原有农药的分解;水稻的秸秆,用作养猪、养鸭、培育蘑菇、生产沼气,鸭粪、沼渣等肥田,从而生产出无污染大米与蛋肉类。

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该生态系统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2)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能量最终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氮元素能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不断循环,为什么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四位一体”(人居—种植—养殖—沼气)生态农业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以沼气为纽带,将沼气池、猪禽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下图是该系统物质循环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

沼气的产生依赖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能否循环利用?________。

(3)“四位一体”应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工程原理,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它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高/低)。

(4)举例说明“四位一体”农业有哪些生态效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写出两点)。

个性拓展13.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前往市郊调查农业生态系统,经过交流和修改后绘制出下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你认为该生态系统是否达到了良性循环?并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多级利用的实现,是根据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原理设计的。

(3)沼气池中存在的生物在其细胞中都存在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

(4)如果要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设计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时,可根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科学增加农田中的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评价以上农业生态系统方案的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1.C[以高能量获得农业的高产量是“石油农业”的做法,生态农业的设计要求是投入少,产出多。

]2.D[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D[设计生态工程的目的是在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D选项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显然违背了生态学原理。

]4.A[我国南方水网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即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高效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

]5.C[题图突出了“无废弃物农业”,实现了物质的区域小循环以及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分级利用,因此主要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6.B[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而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故B正确。

]7.B[“三北防护林工程”中考虑到树种的生态适应性问题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考虑到树种多样性问题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8.C[协调与平衡原理的主要含义是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主要含义是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物种多样性原理的主要含义是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整体性原理的主要含义是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题中观点遵循的主要原理是物种多样性原理。

]9.C[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要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使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人类或人类所需的产品。

食物链过长,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时逐级消耗,人类所获得的能量太少。

]10.C[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都是生态工程建设应当遵循的原理。

进行牧区草场建设时,既要考虑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又要考虑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

]11.(1)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2)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3)氮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4)水稻、杂草、蔬菜[解析]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需要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能量可流向分解者和下一营养级。

农田生态系统要输出农产品。

12.(1)两分解者(2)不能(3)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整体性、系统学与工程学(任写2个即可)低(4)①使用清洁、高效的沼气,减少了对薪柴的砍伐量,有利于植被保护和水土保持;②人、畜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③沼渣、沼液的合理利用,提高了土壤肥力,从而减少化肥使用量;④减少农药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解析]题图中有两条食物链,分别是蔬菜→人、蔬菜→猪→人,沼气是由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产生的。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不能循环利用。

“四位一体”应用了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整体性、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等,由于该系统内生物种类和数目少,因而它的抵抗力稳定性较自然生态系统低。

13.(1)达到了良性循环。

因为在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得到了充分利用(2)物质循环再生(3)核糖体(4)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生物种类(5)科学地利用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能量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利用,使能量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流动;减少化肥使用,从而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解析](1)由图示分析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达到了良性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