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2节 时间和位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 第1章 1.2 时间和位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1章 1.2 时间和位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3.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4.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C.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时刻D.1 min内有60个时刻
答案:BC
解析:紧扣时间和时刻的定义及位置、位移与时刻、时间的关系,可知B、C正确,A错.一段时间内有无数个时刻,因而D错.
以下提供几个课堂讨论与交流的例子,仅供参考.
[讨论与交流]:我国在2003年10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10月15日09时0分,“神舟”五号飞船点火,经9小时40分50秒至15日18时40分50秒,我国宇航员杨利伟在太空中层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再经11小时42分10秒至16日06时23分,飞船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为着陆.在上面给出的时间或时刻中,哪些指的是时间,哪些又指的是时刻?
生:不是,实际上这里的时间就是指的时刻.
师:我们可以用数轴形象地表示出时刻和时间间隔.
教师课件投放教材图1.2—1所显示的问题,将其做成F1ash动画.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说说怎样用时间轴表示时间和时刻.
生:时刻:在时间坐标轴上用一点来表示时刻.时间: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一段时间.一段时间在时间坐标轴上用一线段表示.
[新课教学]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讨论与交流]
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时刻和时间间隔”一部分,然后用课件投影展示本校作息时间表.
师:同时提出问题;
1.在我校的作息时间表上,你能找出更多的时刻和时间间隔吗?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物理1.2 时间和位移优质课教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物理1.2 时间和位移优质课教案
二、路程和位移
(情景展示)中国西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在沙漠中,远眺不见边际,抬头不见飞鸟沙漠中布满了100~200高的沙丘,像大海的巨浪,人们把它称为“死亡之海”许多穿越这个沙漠的勇士常常迷 路,甚至因此而丧生归结他们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在沙漠中搞不清这样三个问题: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选哪条路线最佳?而这三个问题涉及三个描述物体运动的物量:位置、位移、路程。
【问题2】矢量和标量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问题1】我们怎样用的方法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如果物体做的是直线运动,运动中的某一时刻对应的是物体处在某一位置,如果是一段时间,对应的是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
如图所示,物体在时刻1处于“位置”1,在时刻2运动到“位置”2,那么,(2-1)就是物体的“位移”,记为Δ=2-1
习活动(方式、行为策略)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问题1】在我校的作息时间表上,你能找出更多的时刻和时间间隔吗?
分析展示:比如开始上课的“时间”是800就是指时刻;下课的“时间”8:40也是指的时刻。这样每个活动开始和结束的那一瞬间就是指时刻。上一节课需要40分钟指的是时间间隔,每 一个活动所经历的一段时间都是指时间间隔。
【问题1】(投影中国地图)让生思考:从北京到重庆,观察地图,你 有哪些不同的选择?这些选择有何相同或不同之处?
【问题2】根据上面的分析,总结回答位移及路程的定义?
【讨论交流】
【问题1】请看下面的一段对话,找出里面的哪些语言描述了位置,哪些语言描述了位置的变动哪些是指路程,哪些是指位移。
甲:同,请问红孩去哪里了?
可见,要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只需建立一维坐标系,用坐标表示位置,用位置坐标的变量表示物体位移

最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物理 1.2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物理 1.2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

12时间和位移【习者分析】本人所在校属于省级示范校,生在初中就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探究体验,因此他们有探究的基础,优点是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总结、提出并回答问题,不过还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及实验器材问题。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前的应试教育模式,教育教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充分贯彻以生为本,坚持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本节课是一节探究课,呈现在生面前的是现象,是问题,积极引导生探究。

探究式教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床,过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生探究的欲望。

【教材分析】《时间和位移》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第2节教内容,主要习两个重要的知识点:1知道什么是矢量和标量,2会区别位移和路程及时间和时刻。

本节内容是对本章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知识点习的基础。

【教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2过程与方法:(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的力量。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设计思想】由于生刚刚进入高中,物理难度有所提高,所以在初中与高中物理的转折点上,老师一定要低重心教,重点把握基础知识。

所以采取类比方式进行相关教。

【教环节】一.课题的引入提问一个走读生,上是在什么时候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候到校的?根据生的回答指出,要想清楚的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仅仅只是用上节所的内容是不够的,还有必要习一些新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1、时间与时刻在开始生所回答的问题中,生离家和到校所对应的是时刻概念。

高中物理 1.2 时间和位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 1.2 时间和位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2.时间和位移知识纲要导引核心素养目标(1)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路程和位移的概念,认识矢量和标量.(2)能区别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时间的含义,掌握路程和位移的区别与联系,知道矢量和标量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能在坐标系中定量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3)初步体会数学知识在物理学中的应用.知识点一时刻和时间间隔1.时刻:(1)定义:某一瞬时.(2)表示方法: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来表示,如第1 s末,第1 s初等,如图所示:关键词:“初”、“末”、“时”,是时刻对应着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某个位置,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拍摄的照片就是对应某个时刻的.2.时间间隔:(1)定义:指的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2)表示方法:在时间轴上用一段线段来表示,如第2 s内,前2 s内等,如图所示:3.时间的单位: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符号是s,日常生活中还常常用分钟(min)、小时(h)作为时间的单位.关键词:“内”、“经历”、“历时”,数值后跟“内”、“中”一般为时间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表示用时多少,对应着运动的一个过程,好比是一段录像.思考1下表是北京到深圳的列车时刻表.车次发站—到站发时—到时运行时间T107北京西—深圳20:12—19:5023小时38分K105北京西—深圳23:45—04:4028小时55分哪些是时刻?哪些是时间间隔?提示:各个列车发时和到时对应的都是时刻,运行时间对应的都是时间间隔.知识点二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如右图).2.位移:(1)定义: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如右图A→B有向线段).(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3)大小:初、末位置间线段的长度.(4)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和位移是从不同角度描述物体运动的.(1)路程能反映物体沿不同路径的差别.(2)位移不能反映这个差别,位移是针对位置变化引入的.思考2如图所示,一小孩在公园内游玩,由所在位置经如图所示的路径向塔行走.在此过程中小孩的位移的大小和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提示:小孩的位移的大小和路程不相等.位移是矢量,有方向;路程是标量,没有方向,且位移的大小与路程并不一定相等.知识点三矢量和标量1.标量:(1)定义: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的物理量.(2)运算法则:算术运算法则.2.矢量:(1)定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2)表示方法:用有向线段表示.(3)大小:其绝对值的大小.(4)运算法则:不是简单的算术法则,而是后面要学到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思考3在右图中,A处两个同学分别沿图中直线走到B(图书馆)、C(操场)两个不同位置,经测量知,路程是相同的,位移相同吗?提示:位移不同,原因是方向不同.知识点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1.直线坐标系中物体的位置: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置在直线坐标系中可以用某点的坐标表示,如图中的x A和x B表示物体在A点和B点位置.2.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如图所示,一个物体沿直线从A点运动到B点,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Δx=x B-x A,若图中的单位长度为1 m,则x A=2 m,x B=-3 m,Δx=x B-x A=-3 m-2 m=-5 m.位移对应坐标变化量,位移的方向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的大小等于坐标变化量的数值.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min、h,换算关系是1 h=60 min=3 600 s.核心一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与判断1.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与联系时刻时间间隔区别(1)时刻指一瞬间,对应于物体所处的位置;(2)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表示;(3)只有先后、早迟的区别,没有长短之分(1)时间间隔指两时刻之间的间隔,对应于物体的一段路程或位移;(2)在时间轴上用线段表示;(3)有长短之分联系(1)用t1和t2分别表示先后两个时刻,Δt 表示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则Δt=t2-t1;(2)时间轴上的两个点无限靠近时,它们之间的时间间隔就会趋于0,时间间隔就趋于时刻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时间”,有时指的是时刻,有时指的是时间间隔,应根据具体情况和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来判断.在物理学中二者的物理意义不同,必须严格区分,物理学中所说的时间指的是时间间隔.区分时刻和时间间隔的方法例1 以下计时数指时间间隔的是( )A.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每晚19:00开播B.某中学早上7:30开始上第一节课C.老师没控制好时间,这节课上了41分钟 D.我得早走,去赶6:00的头班车【解析】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每晚19:00开播,“19:00”是时刻,A错误;某中学早上7:30开始上第一节课,“7:30”是时刻,B错误;老师没控制好时间,这节课上了41分钟,“41分钟”是时间间隔,C正确;我得早走,去赶6:00的头班车,“6:00”是时刻,D错误.【答案】 C(1)利用上下文判断:分析所给的说法,根据题意体会.(2)利用时间轴判断:画出时间轴,把所给的时刻或时间间隔标出来,时刻对应一个点,时间间隔对应一条线段.训练1 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北京,下列叙述中,指时间间隔的是( )A.火车早上6点10分从上海出发 B.火车一共运行了12小时C.火车在9点45分到达中途南京站 D.火车在10点10分离开南京解析:火车在早晨6点10分从上海站开出,对应一个瞬间,是时刻,A错误;由于时间间隔是连续的,火车共运行了12小时,对应一段时间间隔,B正确;火车在9点45分到达终点站,对应一个瞬间,是一个时刻,C错误;火车在10点10分离开南京,对应一个瞬间,是时刻,D错误.答案:B核心二位移和路程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1)位移方向不一定是运动方向.(2)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例2 (多选)关于位移和路程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沿直线只向某一方向运动,那么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物体沿直线只向某一方向运动,那么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则它的位移一定不同D.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但位移可能为0【解析】A错,B对:物体只有沿直线向某一方向做单向运动时,它通过的路程才等于位移的大小,但路程与位移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两者此时虽大小相等,但并不完全相同.C 错:物体沿不同路径从甲地运动到乙地,路程不同,但位移相同.D对:物体运动后又回到出发点,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但位移为0.【答案】BD(1)找到研究的过程.(2)确定过程的初位置和末位置.(3)作出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就是位移.(4)画出物体运动轨迹示意图,实际路线总长度就是路程.例3如图表示垒球场的内场,它是一个边长为16.77 m的正方形,四角分别为本垒和一、二、三垒.一位球员击球后由本垒经一垒、二垒跑到三垒,他的位移是多少?方向怎样?经过的路程是多少?【解析】明确运动员的轨迹及其初、末位置,运动员由本垒经一垒、二垒到达三垒,则初位置是本垒,末位置是三垒,故位移大小x=16.77 m,方向由本垒指向三垒.路程s =16.77 m×3=50.31 m.【答案】 16.77 m 方向由本垒指向三垒 50.31 m[拓展] 该运动员在由本垒经一垒、二垒跑到三垒过程中,他的最大位移是多少?方向如何?经过的最大路程是多少?【解析】 当运动员跑到二垒时,其位移最大,x max =2L =2×16.77 m≈23.72 m ,方向由本垒指向二垒;运动员只要运动,路程会越来越大,故运动员跑到三垒时,路程最大,s max =50.31 m.【答案】 23.72 m 方向由本垒指向二垒 50.31 m训练2 [2019·池州高一检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当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百姓以各种方式强身健体,获得幸福感.某人晨练,按图所示走半径为R 的中国古代八卦图,中央S 部分是两个直径为R 的半圆,BD 、CA 分别为西东、南北指向.他从A 点出发沿曲线ABCOADC 行进,则当他到D 点时,他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及位移的方向分别为( )A .2πR ,2R 向西南B .4πR 2R 向东南C .2.5πR ,2R 向东南D .3πR ,R 向西北解析: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从A 点出发沿曲线ABCOADC 行进.当他走到D 点时,路程为s =πR +2πR 2+πR2=2.5πR .位移大小为R 2+R 2=2R .方向为南偏东45°.故选C.答案:C位移和路程的确定方法 核心三 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 直线运动中位移的求解步骤(1)确定物体的初位置和末位置的坐标值x 1、x 2. (2)位移等于物体位置坐标的变化即Δx =x 2-x 1(3)Δx 的绝对值表示位移的大小,Δx 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 矢量的“+”、“-”号(1)矢量的“+”“-”号不表示矢量的大小,只表示矢量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或相反;(2)有的标量也带有“+”“-”号,如温度的“+”“-”号表示的是比零摄氏度高还是低.例4 一质点沿x轴运动,如图所示,t1时刻质点位于x1=-3 m处,t2时刻质点到达x2=5 m处,t3时刻到达x3=-7 m处,则:(1)物体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如何?(2)t2到t3这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如何?(3)t1到t3这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如何?【解题指导】解答本题时可以按以下思路分析:【解析】(1)物体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位移Δx1=x2-x1=5 m-(-3 m) =8 m,为正值,说明位移方向为x轴正方向.(2)t2到t3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Δx2=x3-x2=-7 m-5 m=-12 m,为负值,说明位移方向为x轴负方向.(3)t1到t3这段时间内位移为Δx3=x3-x1=-7 m-(-3) m=-4 m,为负值,说明位移方向为x轴负方向.【答案】(1)8 m 与x轴同向(2)12 m 与x轴反向(3)4 m 与x轴反向训练3 (多选)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可以用坐标轴上的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用坐标的变化量表示物体的位移.如图所示,一个物体从A运动到C,它的位移Δx1=-4 m-5 m=-9 m;从C运动到B,它的位移Δx2=1 m-(-4 m)=5 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到B的位移大于A到C的位移,因为正数大于负数B.A到C的位移大于C到B的位移,因为符号表示位移的方向,不表示大小C.因为位移是矢量,所以这两个矢量的大小无法比较D.物体由A到B的合位移Δx=Δx1+Δx2解析:位移是矢量,比较位移的大小时,只需比较数值,正负号表示方向,选项A、C 错误;选项B正确;因Δx1=x C-x A,Δx2=x B-x C,所以物体由A到B的合位移Δx=x B-x A=Δx1+Δx2,选项D正确.答案:BD1.(多选)由天津去上海,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轮船,如图所示,曲线ACB和虚线ADB 分别表示天津到上海的铁路线和海上路线,线段AB表示天津到上海的直线距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乘火车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B.乘轮船通过的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C.乘火车与轮船通过的位移相等D.乘火车与轮船通过的位移不相等答案:BC2.下列关于矢量和标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规定正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位移x甲=3 m,x乙=-5 m,则x甲>x乙B.甲、乙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50 m,这两个物体的位移必定相同C.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所以温度也是矢量D.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高低,不表示方向,温度是标量解析:直线运动中位移的正、负号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故选项A错误;两个矢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时,它们才相同,故选项B错误;温度是标量,温度的正负号表示温度的高低,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答案:D3.下列各选项中的计时数据,其中指时刻的有( )A.学校运动会上,小明用14 s跑完了100 mB.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第5 s内下降的高度为40 mC.从深圳开往合肥的某次列车每天早上5点30分到达南昌站D.某人骑自行车,在30 min内行驶了6 km解析: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这一状态量,故选项C 中的计时数据是指时刻.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间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对应于位移、路程等过程量,故选项A、B、D中的计时数据均指时间间隔.答案:C4.如图所示,一个可看成质点的物体沿两个半径分别为R和r的相连接的半圆弧轨道从A点经B点运动到C点,A、B、C三点共线,则物体从A运动到C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为( )A.R-r,R+r B.2R2πRC.2R-2r2R+2r D.2R-2r,πR+πr解析:位移大小等于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故由A到C的位移大小为2R-2r,路程为实际轨迹长度,对应路程为πR+πr.故选项D正确.答案:D5.小英从家门口打车到车站接上同学后,立即随车回到家,出租车票如图所示,则此过程中出租车的位移和行驶的路程分别是( )错误!A.00 B.12.3 km0C.012.3 km D.12.3 km12.3 km解析:由题意可知,出租车返回出发地,初位置和末位置重合,故位移为零;由车票可知,汽车经过的路程为12.3 km,C正确,A、B、D错误.答案:C。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2节 时间和位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中必修1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2节 时间和位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中必修1物理教案

时间和位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

2. 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

知道位移和路程的不同。

3. 知道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及位移,并能利用直线坐标系的坐标和坐标变化来表示。

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标量和矢量在计算方法上的不同。

三、教学方法: 比较与分类方法四、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的时候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间到校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要想清楚地描述物体运动情况,仅仅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在一开始学生的回答中,学生离家和到校所对应的是时刻概念,在路上所用的时间就是时间间隔,它等于两个时刻之差。

(1)如果建立一个表示时间的一维直线系,则在这个坐标系中,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之差,用线段表示。

例:见图2—1—1所示(2)要注意严格区分时间间隔(时间)和时刻。

例如:“第6秒末”、“第7秒初”、“6秒末”等指的都是时刻而不是时间。

其中“第6秒末”、“第7秒初”指的是同一时刻,在时间轴上都是指t=6秒这一点;“6秒末”在时间轴上指t=6s 这一点。

“第4秒内”、“前2秒内”都是指时间间隔。

其中“第4秒内”就是“第4秒初”(或“第3秒末”)到“第4秒末”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间长度为1秒,在时间轴上指t=3 s 到t=4 s 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前2秒内”就是“o 时刻”到“2秒末”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间长度为2秒,在时间轴上指t=0 s 到t=2 s 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物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版高一年级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时间和位移教案

物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版高一年级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时间和位移教案

常所说的“时间”,有时指时刻,有时指时问间隔,如有人问你:“你们什么时间上课啊?”这里的时间是指时间间隔吗?
师:我们可以用数轴形象地表示出时刻和时间间隔.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说说怎样用时间轴表示时间和时刻.
师:为了用具体数字说明时间,必须选择某一时刻作为计时起点,计时起点的选择是人为的.单位秒(s).
给出了时间轴,请你说出第3秒。

前3秒,第3秒初第3秒
所示.矢量相加的法则是平行四边形法则.
他的位置变化如何?(起跑点到终点的连
处于“位置”x1,在时刻t2运动到“位置”x2,可见,要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只需建立一维坐标系,用坐标表示位置,
的位移方向为x轴负向.
时间和时刻这两个概念是同学们很容易混淆的,同学们要掌握时间坐标轴.在时。

高中物理第1章第2节 1.2时间与位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1章第2节 1.2时间与位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1.2时间与位移一、教材分析《时间和位移》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第2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两个重要的知识点:1知道什么是矢量和标量,2会区别位移和路程及时间和时刻。

本节内容是对本章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知识点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二)能力目标: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三)德育目标: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四、教学难点位移的矢量性五、教学过程(一)引入: (播放影片)通过前面的影片大家可以看到,宇宙万物都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和运动.我们每天按时上课、下课、用餐、休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经历一年又一年,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成长.对于时间这个名词,我们并不陌生,你能准确说出时间的含义吗?物体的任何机械运动都伴随着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改变,你们用什么来量度物体位置的改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时间和位移.(二)新课教学:(一)时刻和时间间隔老师提出问题: 1.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2.观察教材第14页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间?3. 时刻和时间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 仔细阅读“时刻和时间间隔”,相互讨论,得出结论.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并做小结:1.物体的运动总是伴随着时间和空间而进行.2.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表示一个点,而两个点之间(即两个时刻之间)对应的线段表示时间间隔, 简称时间.3.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时间是时间间隔的简称,指一段持续的时间间隔。

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一段时间.“神学生思考: 我国在2003年10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10月15日09时0分,舟”五飞船点火,经9小时40分50秒至15日18时40分50秒,我国宇航员杨利伟在太空中层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再经11小时42分10秒至16日06时23分,飞船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为着陆.在上面给出的时间或时刻中,哪些指的是时间,哪些又指的是时刻?参考答案:这里的“10月15日09时0分”、“15日18时40分50秒”和“16日06时23分”,分别是指这次航天飞行点火、展示国旗和着陆的时刻,而“9小时40分50秒”和“11小时62分10秒”分别指的是从点火到展示国旗和从展示国旗到着陆所用的时间.(二)位移和路程中国西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在沙漠中,远眺不见边际,抬头不见飞鸟.沙漠中布满了100~200m高的沙丘.像大海的巨浪,人们把它称为“死亡之海”.许多穿越这个沙漠的勇士常常迷路,甚至因此而丧生.归结他们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在沙漠中搞不清这样三个问题: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选哪条路线最佳?而这三个问题涉及三个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位置、位移、路程.老师提出问题: 位置、位移、路程它们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弄明白这几个问题.学生讨论: 四人一组,在各组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几个概念进行讨论.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并做小结:1:位移是矢量,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其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2:质点的位移与运动路径无关,只与初位置、末位置有关.3:位移与路程不同,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431学生思考: 一质点绕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了一圈,则其位移大小为 ,路程是 。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时间与位移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时间与位移

1.2時間與位移一、教材分析《時間和位移》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第2節教學內容,主要學習兩個重要的知識點:1知道什麼是向量和標量,2會區別位移和路程及時間和時刻。

本節內容是對本章知識的提升,又是後面知識點學習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會用座標表示時刻與時間、位置和位移及相關方向。

2、會用向量表示和計算質點位移。

(二)能力目標:1、通過用物理量表示質點不同時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時間內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體驗,領略物理方法的奧妙,體會科學的力量。

三)德育目標:2、養成良好的思考表述習慣和科學的價值觀。

三、教學重點1、時間和時刻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繫。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與路程的區別。

四、教學難點位移的向量性五、教學過程(一)引入: (播放影片)通過前面的影片大家可以看到,宇宙萬物都在時間和空間中存在和運動.我們每天按時上課、下課、用餐、休息.從幼稚園、小學、中學,經歷一年又一年,我們在時間的長河裡成長.對於時間這個名詞,我們並不陌生,你能準確說出時間的含義嗎?物體的任何機械運動都伴隨著物體在空間中位置的改變,你們用什麼來量度物體位置的改變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課題:時間和位移.(二)新課教學:(一)時刻和時間間隔老師提出問題: 1.結合教材,你能列舉出哪些關於時間和時刻的說法?2.觀察教材第14頁圖1.2—1,如何用數軸表示時間?3. 時刻和時間有什麼區別?學生討論: 仔細閱讀“時刻和時間間隔”,相互討論,得出結論.老師請學生回答問題並做小結:1.物體的運動總是伴隨著時間和空間而進行.2.在表示時間的數軸上,時刻表示一個點,而兩個點之間(即兩個時刻之間)對應的線段表示時間間隔, 簡稱時間.3.時刻是指某一暫態,時間是時間間隔的簡稱,指一段持續的時間間隔。

兩個時刻的間隔表示一段時間.學生思考: 我國在2003年10月成功地進行了首次載人航太飛行.10月15日09時0分,“神舟”五號飛船點火,經9小時40分50秒至15日18時40分50秒,我國宇航員楊利偉在太空中層示中國國旗和聯合國旗,再經11小時42分10秒至16日06時23分,飛船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為著陸.在上面給出的時間或時刻中,哪些指的是時間,哪些又指的是時刻?參考答案:這裡的“10月15日09時0分”、“15日18時40分50秒”和“16日06時23分”,分別是指這次航太飛行點火、展示國旗和著陸的時刻,而“9小時40分50431秒”和“11小時62分10秒”分別指的是從點火到展示國旗和從展示國旗到著陸所用的時間.(二)位移和路程中國西部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在沙漠中,遠眺不見邊際,抬頭不見飛鳥.沙漠中佈滿了100~200m 高的沙丘.像大海的巨浪,人們把它稱為“死亡之海”. 許多穿越這個沙漠的勇士常常迷路,甚至因此而喪生.歸結他們失敗的原因都是因為在沙漠中搞不清這樣三個問題:我在哪裡?我要去哪裡?選哪條路線最佳?而這三個問題涉及三個描述物體運動的物理量:位置、位移、路程.老師提出問題: 位置、位移、路程它們有什麼不同?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弄明白這幾個問題. 學生討論: 四人一組,在各組發表自己的看法,對幾個概念進行討論.老師請學生回答問題並做小結:1:位移是向量,有向線段的長度表示其大小,有向線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2:質點的位移與運動路徑無關,只與初位置、末位置有關.3:位移與路程不同,路程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路程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是標量.學生思考: 一質點繞半徑為R 的圓周運動了一圈,則其位移大小為 ,路程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和位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如:几秒内、第几秒内、第几秒末等的理解。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如:位移的唯一性、路程的不确定性等。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位移是学生在高中接触的第一个矢量概念,在这里展示不宜对矢量及其运算做太多的扩展,只要求学生认识到有一类物理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并会用正负号表示直线运动中的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物体位置随时间改变的描述1、学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学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直线运动中的位移。

3、学会用标量表示路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联系自己生活中的实际,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例如:合理安排时间和路径等。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位移的概念及其理解。

※教学方法与学习策略建议运动学中几个基本概念,是学生学好后续课程内容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形成准确而清晰的第一印象。

尤其是本节的时间与时刻、路程与位移。

例如可用坐标轴来讲解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时间间隔是坐标轴上的一段线,时刻是坐标轴上的一个点;可类比一段录像和其中的某个画面。

还可让学生举例并进行讨论,这样既直观又易懂。

位移是学生在高中接触的第一个矢量概念,在这里展示不宜对矢量及其运算做太多的扩展,只要求学生认识到有一类物理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并会用正负号表示直线运动中的方向。

※课堂评价建议根据学生在各环节的参与情况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根据对本节概念的练习对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的评价。

下面是关于本节内容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引入新课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想一下是哪几个概念?(可通过复习上节课的“问题与练习”2中陈与义的诗来引入本节内容)学生回答: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教师提问:大家想一下,如果仅用这几个概念,能不能全面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启发:那么要准确、全面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用到那些物理概念?学生活动: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一段,并粗看这节课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本节课还将从哪几个方面去描述?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进一步描述物体的运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二)进行新课1、对“时刻和时间间隔”概念的学习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时刻和时间间隔”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1、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2、观察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间?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教师活动:利用幻灯片展示某一列车时刻表,帮助学生分析列车运动情况。

学生活动:思考P14“问题与练习”第1题,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

2、对“路程和位移”概念的学习教师活动:1、根据图1.2-2,让学生指出由北京去重庆,可以选择哪几种交通路线,这些路线有哪些不同点,有什么相同点。

2、指导学生结合插图阅读教材,思考归纳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3、让学生了解矢量和标量,知道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

4、根据观察思考图1.2-4和1.2-5及其问题,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在坐标系中利用坐标来表示或计算直线运动的位移。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初步归纳出路程和位移的区别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活动: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及时点评。

学生活动:思考P13“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学生活动:思考P14“问题与练习”第2、3题,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三)课堂总结、点评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位置、路程与位移的概念(1)位置:位置就是质点在某时刻时所在的空间的一点,其位置可由坐标确定,如图所示为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置A、B.(2)路程:质点位置发生变化时的径迹长度叫路程,其单位通常用米(m),另外还有千米(km)、厘米(cm)等。

路程是标量。

(3)位移: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根有向线段表示。

位移的大小等于初、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位移是矢量,它与物体具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其单位与路程的单位相同。

在直线坐标系中,常用x 表示。

求位移时必须回答方向。

注意:①位移与路程不是一回事。

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除此之外,两者大小不会相等。

②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位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而路程与路径有关。

(四)实例探究☆时刻和时间的区别与应用[例1]关于时间与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息时间表上标出上午8:00开始上课,这里的8:00指的是时间B.上午第一节课从8:00到8:45,这里指的是时间C.电台报时时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实际上指的是时刻D.在有些情况下,时间就是时刻,时刻就是时间解析:时刻是变化中的某一瞬间,时间为两个时刻之间的长短,时刻是一个状态而时间是一个过程,所以答案应为BC 。

答案BC☆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例2]质点沿着下图所示的边长为10 m 的正方形路线,从A 点开始逆时针方向运动,每秒运动5 m 。

问,从开始运动时计时,到下列表中所指三个时刻的三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路程和位移各多大(填在表中相应空格中)?在图中画出三个位移矢量图。

解析(1)0~2 s 末:运动路程10 m ,位移大小为25m ,位移矢量由A 指向B 点(bc 边的中点)。

(2)0~4 s 末:运动路程20 m ,位移大小等于10 m ,位移矢量由A 指向C 点(cd 边的中点)。

(3)0~8 s 末:运动路程40 m ,位移大小为零(回到出发点A ) 运动时间路程大小 位移大小 0~2s 末0~4s 末0~8s 末☆关于矢量和标量及位移的应用在运动问题中时间、路程为标量,而位移为矢量,计算时注意各自的规律。

[例3]一质点绕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了一圈,则其位移大小为 ,路程是 。

若质点运动了431周,则其位移大小为 ,路程是 ,运动过程中最大位移是 最大路程是 。

解析:如图所示,运动一圈位移是0 m ,路程为R s π2=;若运动431周,则物体末位置在B 点,位移大小R s 2=,路程为R R R s πππ272432=⨯+=;运动中最大位移为R AC 2=,最大路程为R n s π2⋅=(n 为圈数)答案:0;R π2;R 2;R π27;R 2;R n π2⋅ ※课余作业书面完成P 16“问题与练习”第4题(参看教材P14图1.2-5)。

※“问题与练习”(P 14)参考答案1、A :8点42分指时刻 8分指时间 B :“这么早”指时刻 “等了很久指时间” C :“前3秒钟”“最后3秒钟”指时间2、“公里”指的是路程3、(1)100m 100 m (2)相同 不相同4、坐标点的出发点的最高点的落地点的上升过程下落过程全过程的※教学体会:本节学习的位移、路程等概念是运动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

深刻理解这些概念的确切含义,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进一步学习运动学知识的基础。

初步掌握位移的矢量性、画法及简单的一维运算,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积极进行讨论、加以区别。

※资料袋:时-空的演示设想在沙漠中有一条很长的笔直的道路。

一辆汽车沿箭头所指方向在路上行驶,朝着一个方向,时而行进,时而停止;时而加速,时而减速,有时匀速。

假设沙漠中没有山谷,十分平坦;道路也很直,没有弯曲。

如果不去考虑周围广袤的沙漠,让这辆汽车在笔直的一维轨迹上行驶,那么可将这辆汽车看作在一维空间中运动。

这种运动不同于轮船在海上航行那样作两维空间运动,当然也不同于潜艇和航天飞行器那样作三维空间运动。

汽车被限制在这条笔直、平坦的道路形成的一维空间里。

如果我们在图上画出汽车的运动轨迹。

就是一条直线――一个一维图象。

这个图象没有体现出汽车的运行状况,只是描绘了汽车行驶的空间轨迹。

为了把汽车运行的状况充分体现出来,我们需要引入时间。

我们常常在一幅图上画出距离和时间,更好地体现汽车的运动情况。

这幅时间-距离关系图反映了汽车的运行情况。

曲线弯曲处表示汽车加速或减速。

同一角度上升的直线表示车速不变。

水平直线表示停车。

姑且撇开说明这张示意图所用的细节与具体方法不谈,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汽车运行状况曲线是用两维而不是一维空间得到的。

在图上,时间为横轴,高速公路是纵轴。

这张图表明了时间变化时,汽车在空间中的位移,也就是里程。

如果从公路上悬停的直升机上观察汽车的运动,就会发现一个点沿着一条直线移动。

无论这个点何时加速或减速,它的轨迹始终是条直线。

如果在胶片上查看这一运动,我们会看到每幅画面上只有一个位置,有一个点,而失去了所有的时间感。

事实上,我们知道在电影中关于运动和变化的感觉都是由于视觉存留而产生的幻觉,视觉存留可令人感到运动的连续性。

对比之下,这幅图描绘了运动的全过程,显示了汽车在运动中的每一瞬间,形成了所有连续的位置或点。

它不仅描述了汽车的运动,而且记载运动的全历程,正像这个运动在“时一空’中冻结了一样。

虽然我们没有在空间维内经历时间,但仍然可以这样表示,从而得到了汽车的运动情况。

就像是把一生中不同阶段的好书摆在与起,通过这种形式就能把生命过程表现出来。

在这个汽车行驶的简单图象中,可以看出时间和空间的作用是相同的,即构成一个两维的连续的时空,我们才有了这样一幅反映人车行驶过程的时-空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