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包火实验

合集下载

不怕火的纸实验作文

不怕火的纸实验作文

不怕火的纸实验作文
“纸包不住火”,这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话。

可今天,我偏要挑战一下
这个传统观念,来做一个不怕火的纸实验。

实验开始前,我准备好了一张普通的纸、一个打火机和一杯水。

看着这些
简单的材料,我心里直犯嘀咕:“这能行吗?纸真能不怕火?”
我先把纸揉成一团,然后小心翼翼地用打火机去点。

“噗”的一下,火苗
瞬间就把纸团给吞没了,只留下一堆黑色的灰烬。

“这可不行啊!”我有点沮丧。

但是我可不会轻易放弃!我想起还有一杯水没派上用场呢。

于是,我把纸
重新展开,平放进水里,让它完全湿透。

接着,我把湿漉漉的纸捞出来,再次
用打火机去点。

这一次,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火苗在纸的表面跳动,可纸就是不燃烧,只
是冒了点烟,还有一些水蒸气飘出来。

“哇塞!成功啦!”我兴奋得差点跳起来。

原来,水把纸里的温度给带走了,达不到纸的燃烧点,所以纸就不怕火啦。

这个实验真是太有趣了!让我明白了,科学的世界里充满了惊喜和奇迹,
只要我们敢于尝试,就能发现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怎么样,你是不是也想自
己动手试试啦?。

纸包火实验作文

纸包火实验作文

纸包火实验作文纸包火实验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上次我在理科课上做了个超酷的纸包火实验,虽然一开始吓了我一跳,但最后却让我获益匪浅呢!这事儿可有模有样的,就让我给你们慢慢道来吧。

那天老师拿着一叠普普通通的报纸走进了教室,我们本以为又是照本宣科的一节枯燥课程。

可没成想,老师一开场就大咧咧地把报纸团成一个个纸团,然后往讲桌上一扔,问我们:"你们觉得这些纸团是柔软的还是坚硬的呢?"一开始我们都摸不着头脑,毕竟老师扔出来的都是软绵绵的纸团,这不是显而易见吗?正当我们面面相觑时,老师却突然从抽屉里掏出了一个打火机,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神情。

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差点让我吓破了胆:老师竟然把打火机的小火苗对准了一个纸团!我心里的小人儿在拼命呼喊:天啊,纸会着火的!可老师却泰然自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火苗围绕纸团跳动。

就在我捏了把冷汗时,奇迹终于发生了。

和我们想象中截然相反的是,被一圈小火苗包围了的纸团并没有很快被点燃,反而在火焰中缓缓地变硬了!我们惊讶地望着那个在火焰中一点点变黑、变硬的纸团,禁不住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

老师见状,便开始给我们讲解起这个奇特现象背后的道理来。

原来由于纸比较疏松,里面捕获了空气,形成了纸团内外气压差。

火焰加热时,内部气体会膨胀而使纸团逐渐变硬,这就是纸包火的原理。

理解了这一原理后,我对这个实验就充满了兴趣。

课后我特意请教了老师一些问题,并约好了老师在下节课再为我们做示范。

期间我也回去对家人和同学们讲起了这件神奇的事,大家也都感到无比惊奇。

通过这次纸包火实验,我切身体会到了:一切事物往往都不是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事物的本质往往要通过我们主动探索、钻研,才能揭开那层神秘的面纱。

只要有好奇心,勇于挑战未知,我们就能每时每刻发现这世间稀罕奇妙的奥秘。

我期待下次课能再观摩这个实验,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乐趣和感悟。

春节的欢乐科学实验

春节的欢乐科学实验

春节的欢乐科学实验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开展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

除了传统的舞龙舞狮、放烟花等,我们还可以利用科学实验来增添春节的欢乐氛围。

本文将介绍几个简单的春节科学实验,让你在节日中感受科学的乐趣。

实验一:喷射红包材料:1. 小型瓶子或喷雾器2. 红色食用染料3. 水和纸巾红包步骤:1. 将水倒入瓶子或喷雾器中,加入适量的红色食用染料,并充分摇匀。

2. 将纸巾红包放置在平坦的表面上。

3. 拿起瓶子或喷雾器,用力按压使得红色液体喷射到纸巾红包上。

结果:当红色液体喷射到纸巾红包上时,纸巾红包会呈现出绚丽的红色,仿佛烟花绽放一般。

科学原理:这个实验利用了液体的压力传递原理。

当我们按压瓶子或喷雾器时,液体在瓶口受到压力,从而通过喷嘴喷射出去。

纸巾红包吸收了喷射的红色液体,呈现出了烟花的效果。

实验二:舞动的色彩材料:1. 盐2. 画笔3. 彩色液体(可使用食用色素染液)4. 直立的塑料薄膜(如保鲜膜)步骤:1. 将盐倒在一张白纸上,使其均匀铺开。

2. 用画笔蘸取彩色液体,在盐上画出不同颜色的图案。

3. 将直立的塑料薄膜放在盐上,轻轻晃动塑料薄膜。

结果:当你轻轻晃动塑料薄膜时,盐上的彩色图案会随着晃动跳动起舞,并形成漂亮的动态效果。

科学原理:这个实验利用了离子的扩散原理。

盐和彩色液体中都含有离子,当彩色液体进入盐中时,离子会相互作用,导致颜料颜色扩散到附近的盐粒上。

当你晃动塑料薄膜时,盐粒受到震动,颜料颜色会随之扩散,形成动态的效果。

实验三:春节的音乐灯笼材料:1. 手电筒2. 透明塑料文件袋3. 彩色透明胶带4. 剪刀5. 耳机6. 音乐播放器步骤:1. 将手电筒打开,放置在桌面上。

2. 将透明塑料文件袋剪成合适的形状,用彩色透明胶带固定在手电筒上。

3. 将耳机连接到音乐播放器上。

4. 将耳机放在手电筒旁边,确保音乐播放器的声音能够传到手电筒内。

结果:当你播放音乐时,手电筒里的塑料文件袋会随着音乐节奏闪烁不定的颜色,形成一种炫酷的灯光效果。

纸张燃烧实验报告

纸张燃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纸张燃烧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纸张燃烧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探究纸张燃烧时的热量释放情况。

3. 观察并分析纸张燃烧产生的产物。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人员:XXX实验器材:1. 纸张(白纸、彩色纸等)2. 火柴3. 温度计4. 烧杯5. 澄清石灰水6. 秒表7. 天平8. 量筒9. 玻璃棒实验原理:纸张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当纸张与氧气接触并达到一定的温度时,纸张中的有机物质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热量。

本实验通过观察纸张燃烧的现象,测量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并分析燃烧产物。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纸张裁成适当大小,称量其质量。

2. 将纸张放在烧杯中,记录烧杯和纸张的总质量。

3. 用火柴点燃纸张,立即用温度计测量燃烧过程中烧杯底部的温度,并记录数据。

4. 观察纸张燃烧的现象,记录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和产物。

5. 将燃烧后的产物收集在烧杯中,称量其质量,计算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6.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燃烧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实验现象:1. 纸张燃烧时,火焰呈黄色,伴有烟雾。

2. 燃烧过程中,烧杯底部的温度逐渐升高。

3. 燃烧结束后,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燃烧产生了水蒸气。

4.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

实验数据:1. 纸张质量:5.0g2. 烧杯和纸张的总质量:20.0g3. 燃烧后烧杯和产物的总质量:15.5g4.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123.5J5. 燃烧产物质量:4.5g实验结论:1. 纸张燃烧时,有机物质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热量。

2.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123.5J。

3. 燃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纸张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与纸张的种类和质量有关。

2. 纸张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主要以热辐射和热传导的方式传递到周围环境中。

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这进一步证实了纸张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

【化学趣味实验】三个关于“火”的实验,你有兴趣么

【化学趣味实验】三个关于“火”的实验,你有兴趣么

(1)鸣炮庆祝用品:研钵、玻璃片、滴管、玻棒、纸。

氯酸钾、红磷、酒精、浆糊。

原理:氯酸钾为强氧化剂,红磷为易燃物,两者之间很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用药匙将它们相混时会发生燃烧。

将混和物撞击时会发生猛烈的爆炸。

操作:将2克氯酸钾晶体放在研钵里研成粉末,倒在玻璃片上。

取0.6克红磷放在氯酸钾粉末旁。

用滴管吸取酒精滴到两种药品上,使药品潮湿,然后用玻棒将它们混和均匀调成糊状,分成三等分。

等它们干燥后分别用纸包紧粘牢。

庆祝开始时,把三个纸包先后用力朝水泥地或砖头上掼,就会发出三声炮响。

(2)玻棒点火用品:玻棒、玻璃片、酒精灯。

98%浓硫酸、高锰酸钾。

原理:高锰酸钾和浓硫酸反应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棕色油状液体七氧化二锰。

它一碰到酒精立即发生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酒精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操作:用药匙的小端取少许研细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在玻璃片上并堆成小堆。

将玻棒先蘸一下浓硫酸,再粘一些高锰酸钾粉末。

跟着接触一下酒精灯的灯芯,灯芯就立即燃烧起来,一次可点燃四、五盏酒精灯。

注意事项:七氧化二锰很不稳定,在0℃时就可分解为二氧化锰和氧气。

因此玻棒蘸浓硫酸和高锰酸钾后,要立即点燃酒精灯。

否则时间一长,七氧化二锰分解完,就点不着酒精灯了。

(3)滴水生火用品:600毫升烧杯、蒸发皿、镊子、滴管。

滤纸、细砂、过氧化钠、白磷。

原理:过氧化钠和水反应产生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白磷着火生成大量的五氧化二磷白烟。

操作:在600毫升烧杯的底部铺一层细砂,砂上放一个蒸发皿。

取2克过氧化钠放在蒸发皿内,再用镊子夹取2块黄豆大小的白磷,用滤纸吸去水分后放在过氧化钠上。

用滴管向过氧化钠滴1~2滴水,白磷便立即燃烧起来,产生浓浓的白烟.。

大炮手工实验报告

大炮手工实验报告

大炮手工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手工制作大炮的过程,了解大炮的原理和工作机制,并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实验器材和材料- 一根空心纸卷筒- 两个塑料瓶盖- 一段塑料管- 一张纸- 胶带- 针和线实验步骤1. 将纸卷筒固定在平稳的桌面上,成为大炮的主体。

2. 使用胶带将纸卷筒的上端和下端封闭起来。

3. 在纸卷筒的上端剪一个小孔,用于放置弹药。

4. 将一个塑料瓶盖用胶带固定在纸卷筒的侧边,作为点火装置。

5. 将塑料管的一端插入纸卷筒的另一侧,用胶带固定住,作为发射口。

6. 取一张纸片,将其卷成纸筒并用胶带固定,作为炮弹。

7. 将炮弹小心放入纸卷筒的孔内。

实验原理大炮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燃烧产生的气体压力来推动炮弹。

当点火装置上的火源接触到炮弹的时候,点火源就会引燃炮内的可燃物质,产生大量的气体。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炮内庞大的气体压力会向外施加相等大小的反作用力。

这个力会推动炮弹从纸卷筒的孔口射出。

实验结果在进行实验时,点火装置上的火源成功引燃了纸卷筒内的可燃物质,产生了气体压力。

结果,纸卷筒上的炮弹被迅速推出并向前飞行了一段距离。

实验讨论通过这个手工实验,我们了解到了大炮的基本工作原理。

我们知道,大炮的发射力和炮弹的质量、燃料的燃烧效率等因素都息息相关。

如果我们调整炮弹的质量、燃料的种类和燃烧速度,可能会对发射力产生不同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个手工大炮的局限性。

由于材料和器具的限制,我们无法制造出更加精确和高效的大炮。

在实际应用中,大炮的设计和制造必须更加科学和严谨。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手工实验,我们对大炮的工作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大炮利用燃烧产生的气体压力来推动炮弹的原理是牛顿第三定律的一个应用。

但手工制作的大炮在精确度和效率上有一定的限制,实际应用中需要更加科学和严谨的设计和制造。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讨论,加深了我们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参考资料。

“纸包得住火”

“纸包得住火”

“纸包得住火”
俗话说:“纸包不住火。

”确实是这样。

每当纸一碰到火的时候,纸立即就会燃烧起来,直到变为灰烬……
但是,纸有时侯是能包住火的。

你不信?那就一起来做实验吧!
纸巾也算是纸的一种哦!把纸巾平铺在桌面,洒上酒精,用火把纸巾点燃。

你会发现,纸开始燃烧起来,噼哩啪啦地响,火星四处飞溅。

可是,火渐渐变大,又渐渐变小,最后灭掉了,纸却一点儿也没被烧着,仍然完好无损。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通过询问科学老师,我明白了:原来,酒精的燃点比纸的燃点高,所以,火燃烧的不是纸巾,而是酒精。

由此,我自己发明了另外一个纸包得住火的实验。

那么,让我们来做下一吧!
先在纸上用蜡笔涂好色,这是准备工作,是为了不让水浸湿纸。

然后,把纸做成锅的形状,倒满水。

接着把纸锅放在锅架上,在下面点燃火。

过了一会,水开始沸腾,而纸却没有被烧着。

你知道为什么吗?同样的道理:水的沸点要比纸的燃点高得多,火烧的是水,而不是纸,所以水就沸腾起来啦!
不过,纸如果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用火烧,那肯定就会烧着了。

所以说“纸包不住火”这句话其实是对的,只不过处理过的纸包得住火罢了。

化学魔术

化学魔术

化学魔术1、烧不坏的手帕(1)方法:制备50%稀乙醇溶液使之浸透手帕,取出后点燃其一角,一边迅速挥动,一边燃烧。

待火焰熄灭一,手帕仍完整无损。

(2)注意:乙醇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消耗于水的蒸发,同时边烧边挥动加快了热量的散失,故火焰实际温度不高,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

但如乙醇浓度太高,且挥动不快,则手帕仍可能烧着。

2、手帕包火(1)方法:将一粒卫生球用手帕包好后以镊子夹住,点燃手帕,很快着火,发出红色火焰并有浓烟。

燃烧完毕火焰熄灭但手帕未损。

(2)注意:萘是碳氢化合物,着火点低,易燃且易升华。

升华要吸热,燃烧放出的热量刚好消耗在其升华上。

但要注意手帕要将萘丸裹紧,使氧气不足,且烧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手帕仍能燃着。

3、烧不着纸的火(1)方法:取30毫升四氯化碳、10毫升二硫化碳混匀,于蒸发皿中点燃,当即出现火焰,用纸试燃不着火。

(2)注意:二硫化碳可燃,但四氯化碳不可燃且易蒸发,并吸收大量热,故火焰温度不高。

但如四氯化碳太少,或用其它放热多的易燃溶剂,则纸仍可被烧着。

4、纸包火(1)方法:将一小团脱脂棉放到5毫升浓硝酸和10毫升浓硫酸的混合液中,浸泡20分钟后取出,用水洗涤至中性,晾干后即成硝酸纤维(火绵)。

用一张大纸松包住蓬松的硝化纤维,留一个可点火和观察的小孔。

再将一烧红的铁丝或木条伸进小孔点燃火棉,此时可看到包住熊熊大火的纸仍安然无损。

(2)注意:由于火棉容易分解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水,速度快再加上蓬松后空隙大,燃烧放出的热量消耗在气体和水蒸气温度的提高上,成为低温火焰,报纸还来不及燃烧时,火棉已分解完。

但如火棉太多,或报纸包得太紧时,仍可烧着。

5、火柴自燃(1)方法:取二分氯酸钾、一份砂糖,研末拌和加水调成糊状,把蜡烛芯浸入此糊中片刻,取出阴干待用,一根火柴划着后马上吹灭表演前将火柴焦头放进浓硫酸中浸一下,往特制的烛芯上碰一下即自燃。

(2)注意:如火柴焦头在空气中放得太久因而吸潮,则表演将失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可以包住火
钱成 20090514327
物理学
2012 年6 月8 日
一、实验目的
打破常规思想,大胆认证理论,认清科学,拒绝谬论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其实就是利用水的沸点比纸的燃点低,这一简单的事实,在纸上承载水吸热,纸不被点燃,创造出纸包得住火的现象.
本实验仪器普通纸张一片一小杯水蜡烛一个
三、实验仪器设计图
塑料水杯(瓶)一个,高度大于10CM
蜡烛一只,长度大于10CM。

纸片一张,面积大于20CM*20CM
四.实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准备一张大小,厚度适中的普通纸张;一小杯普通的水。

(2)将纸张叠成容器型,注意轻轻操作,勿要折损。

(3)将水倒入纸张折叠中,在纸张容器下方点燃蜡烛并加热。

(4)直至水完全沸腾蒸发完之前,纸张是不会被点燃的。

注意事项:
1.纸张需要薄一些,折叠处需要注意,不可损坏,会漏水。

2.蜡烛加热需要用外焰,适当调整蜡烛高度。

3.实验涉及到点火,注意安全
五.仪器的操作方法、过程及感想
1.准备剪刀,将塑料瓶用剪刀平整切去上方,使塑料瓶有底无盖。

2.切割蜡烛长度,使点燃固定在瓶底,外焰刚好抵达瓶子切割后的上部
3.折叠纸张,成容器,可以载水,能平放在塑料瓶上部即可。

六、参考文献
1、《物质的燃点及传热》2010年版江苏教育出版社
2、《剪刀的工艺及操作》1998年版江苏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