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5,气温空间分布.ppt
合集下载
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PPT课件

21
2、降水的时间分布
类型
分布
全年多雨区 全年少雨区
赤道附近 副热带高压地区、两极地区
夏季多雨区 南北纬30° ~ 40°之间的大陆东岸
冬季多雨区 南北纬30° ~ 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常年湿润区 南北纬40° ~ 60°之间的大陆西岸
22
【例题】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由图分析赤道附近的 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 米以上。
9
(5) 同纬度高原、高 山气温分布与平原、盆 地有何不同?不同的原 因是什么?
答案:同纬度高 原、高山气温低于平 原、盆地的气候。受 地势高低的影响。
10
二、世界降水的分布
(一)、 降水含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 雹等,统称为降水。
(二)、降水形成的条件 1、有充足的水汽
2、有凝结核 3、气温降低或者气流上升, 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
2.2 世界气温的分布
1
一、世界气温的分布
(一)、时间分布
1.气温的日变化 (1)气温日较差: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特点: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午__后_2_时___左右;最低
气温出现在_日__出__前__后_。 2.气温的年变化 (1)气温年较差: 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2)特点:北半球大陆上气温____7_月___最高,1月最低;
答案:2 000毫米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 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的 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答案: 东岸多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答案:沿海多于内陆。
(4)世界的“雨极”和“干极”分别在哪里?
答案:印度乞拉朋齐和阿塔卡马沙漠。
23
(六)、等降水量线图的有关判读:
2、降水的时间分布
类型
分布
全年多雨区 全年少雨区
赤道附近 副热带高压地区、两极地区
夏季多雨区 南北纬30° ~ 40°之间的大陆东岸
冬季多雨区 南北纬30° ~ 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常年湿润区 南北纬40° ~ 60°之间的大陆西岸
22
【例题】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由图分析赤道附近的 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 米以上。
9
(5) 同纬度高原、高 山气温分布与平原、盆 地有何不同?不同的原 因是什么?
答案:同纬度高 原、高山气温低于平 原、盆地的气候。受 地势高低的影响。
10
二、世界降水的分布
(一)、 降水含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 雹等,统称为降水。
(二)、降水形成的条件 1、有充足的水汽
2、有凝结核 3、气温降低或者气流上升, 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
2.2 世界气温的分布
1
一、世界气温的分布
(一)、时间分布
1.气温的日变化 (1)气温日较差: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特点: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午__后_2_时___左右;最低
气温出现在_日__出__前__后_。 2.气温的年变化 (1)气温年较差: 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2)特点:北半球大陆上气温____7_月___最高,1月最低;
答案:2 000毫米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 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的 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答案: 东岸多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答案:沿海多于内陆。
(4)世界的“雨极”和“干极”分别在哪里?
答案:印度乞拉朋齐和阿塔卡马沙漠。
23
(六)、等降水量线图的有关判读:
《气温分布》PPT教学课件

暖温带 3500-4500℃;两年三 熟
亚热带 4500-8000℃;一年两 熟
热带 活动积温 >8000℃;
一年三熟
我国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在东部和西 部具有不同的特点:
东部地区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自南向北气温 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
西部地区受地势高低的影响,气温因地势增 高而降低。
• 二、冬季南北温差大 夏季普遍高温
1月(代表冬季)
• 我国1月南北气温差别很大,越往北气温 越低,越往南气温越高,自然景色也各不 相同。
我国东部的 漠河、沈阳、 上海、广州 , 年平均气温 的变化有什 么规律,这 主要与什么 因素有关?
• 气温逐渐升高;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自北而南 气温随纬度的降低、接受太阳热量的增加而升高。
上海与昆 莎相比, 纬度相近, 但年平均 气温的值 却相差较 大,这是 为什么?
• 因为昆莎地势很高,气温比同纬度的位于东部平 原地区的上海要低很多。
气温分布
-.
为什么我国南北方的景观相 差如此之大?
一、气温地区差异显著
原因是: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 各地气温差别很大。
我国东部 的漠河、 沈阳、上 海、广州 , 西部的喀 什和昆沙 的年平均 气温分别 是多少?
我国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 漠河:-4℃以下,沈阳:4-8℃, 上海:12-16℃, 广州:20-24℃,喀什:8-12℃,昆莎:0-4℃。
7月(代表夏季)
• 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 • 除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
2.哈尔滨: -19.4℃, 22.8℃
北京:-4.6℃, 25.8℃ 上海:3.5℃, 27.8℃ 广州:13.3℃, 28.4℃
3.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越往南气温越高;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大多 数地区普遍高温。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共34张PPT)地理

密集
稀疏
低
低温
等温线图的阅读方法
你是否掌握了等温线的读图方法呢?
等温线分布图四读:读 ,读 ,读 ,读 。
延伸方向
数值变化方向
疏密
闭合
大
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C
D
A
E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B
C
读等温线图,回答下面小题。6.图中B地的气温可能是( )A.20℃ B.24℃ C.22℃ D.26℃7.图中A地的地形可能是( )A.山地 B.盆地 C.平原 D.洼地
C
A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2024课件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1月北半球冬天
7月南半球冬天
哪个半球过冬天,则等温线更密集。
学以致用 规律总结
C
D
A
E
读下图结合课本图3.17完成下面问题:1.这幅图的图名是什么?2.等温线的大致延伸方向?3.从A向B气温如何变化?4.依照图例,判断同纬度的C点、D点的温度范围?5.E地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2.最低月平均气温是多少?出现在几月?
3.最高月均温与最低月均温的差值是多少?
阅读课本,读图3.12完成以下问题:
气温年较差
28.6℃
﹣5.5℃
-( ) = 34.1℃
4.该地气温在一年内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
该地1月气温最低,随后气温逐渐上升,7月气温最高,然后气温逐渐下降。
气温月变化
气温多年变化
气温年变化
气温的多年变化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你发现了什么?
绘制气温曲线图
稀疏
低
低温
等温线图的阅读方法
你是否掌握了等温线的读图方法呢?
等温线分布图四读:读 ,读 ,读 ,读 。
延伸方向
数值变化方向
疏密
闭合
大
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C
D
A
E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B
C
读等温线图,回答下面小题。6.图中B地的气温可能是( )A.20℃ B.24℃ C.22℃ D.26℃7.图中A地的地形可能是( )A.山地 B.盆地 C.平原 D.洼地
C
A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2024课件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1月北半球冬天
7月南半球冬天
哪个半球过冬天,则等温线更密集。
学以致用 规律总结
C
D
A
E
读下图结合课本图3.17完成下面问题:1.这幅图的图名是什么?2.等温线的大致延伸方向?3.从A向B气温如何变化?4.依照图例,判断同纬度的C点、D点的温度范围?5.E地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2.最低月平均气温是多少?出现在几月?
3.最高月均温与最低月均温的差值是多少?
阅读课本,读图3.12完成以下问题:
气温年较差
28.6℃
﹣5.5℃
-( ) = 34.1℃
4.该地气温在一年内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
该地1月气温最低,随后气温逐渐上升,7月气温最高,然后气温逐渐下降。
气温月变化
气温多年变化
气温年变化
气温的多年变化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你发现了什么?
绘制气温曲线图
〖2021年整理〗《气温的分布》完整版教学课件PPT

1月等温线密集,7月 等温线稀疏;
1月北半球等温线比 南半球的密集; 7月南半球等温线比 北半球的密集。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南半球海洋面积更为广阔
回顾小结
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纬度因素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
气温低,冬季相反。
-------海陆因素
同一地区,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
规在律山二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 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地形因素
288-(1520-720)÷100 ×06 = 24℃
泰 山 山 顶
10月5日拍摄于泰山
泰 山 山 脚 下
海陆因素
北半球同纬度地区,1月陆地气温低于海洋;7 月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规同律纬三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 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二课时)
1、通过阅读教材图316等温线模式图,总结 等温线的特点。 2、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 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3、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 活之间的相互影响。
气温的时间变化
气温曲线图
气温的空间分布 ---- 等温线图
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06 ℃ 。
-------地形因素
等温线: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
(单位:℃
温故知新 等高线地形20℃
20℃ 10℃ -10℃ 0℃
年均温高于20℃的地区主要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低于﹣10℃的地区主要位于南北极圈以内。
气温空间分布规律 规律一 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10℃ 0℃ 10℃ 20℃
5,气温空间分布ppt课件

一、农业指标温度:
1、日平均温度0℃:温暖期/农耕期
2、日平均温度5℃:生长期
3、日平均温度10℃:活跃生长期
4、日平均温度15℃:喜温作物的活跃生长 期
5、日平均温度20℃:热带、亚热带作物的
活跃生长期
精选版课件ppt
25
二、积温: 是指在某一时期内,某一界限温度以上的
温度总和,也称活动积温。一般是把日平 均气温≥10℃期间的逐日温度累加起来。
变化、 空气垂直运动传热过程引起的局地气温
变化、
热流入量的影响。
精选版课件ppt
30
大气是否稳定,可以从γ与γd 或γ 与γm 的 对比中作出判断。
当γ < γm时,大气处于绝对稳定 状态;
当γ> γd时,大气处于绝对不稳定 状态;
当γ d > γ> γm时,大气处于条件 性不稳定状态。
下沉逆温多出现在高气压区内,范围很广,厚 度较大,在离地数百米至数千米的高空都可能 出现。
冬季,下沉逆温常与辐射逆温结合在一起,形 成一个从地面开始有数百米的深厚的逆温层。
精选版课件ppt
23
还有锋面逆温
实际上,大气中出现的逆温常常是 由几种原因共同形成的。
精选版课件ppt
24
(补充)农业指标温度和积温
比而言,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削弱比对太阳辐射的削
弱要大得多。因而,地球上有了大气层,就如同花
房有了玻璃窗一样,太阳辐射容易进来,地面辐射
却不容易出去,使得地球的寒暖变化不致于过分剧
烈。
精选版课件ppt
27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主要由太 阳高度角所决定,
随着太阳高度角的不同,各纬度的地 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是有差异的,
水分进入大气以后,由于它本身的分子扩散和气流 的传递,逐渐散布于大气中,使大气具有不同的潮 湿程度,即大气湿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下沉时,P增大, 下沉的空气层来自 气层厚度减小; 高空,水汽含量少;
干绝热下沉
下沉后温度上升,E
增18℃,为6℃ 增大,f(=e/E 100%) 显著减小,空气干燥。
逆温层可以阻碍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 烟、尘、水汽凝结物聚集在其下面,使能见度 变坏,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等。
优选
14
(一)辐射逆温
Z
Z
Z
Z
Z
T
形成前
T
T
T
入夜开始发生 黎明达最强 日出后减弱
T
消失
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
优选
15
一般说来,中、高纬度大陆地区产生辐射逆 温的现象最多,常年都可以出现,以冬季最 强。因为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逆温层厚度可从数十米到数百米。
在极地,因地面非常冷,辐射逆温常可达数 千米厚。
在低洼地区,由于冷空气还会沿斜坡流入低 谷和盆地,因而常使其辐射逆温加强,常持 续数天而不消失。(地形逆温)
优选
16
人们往往认为早晨的空气最新鲜,这其实是 误解。
在一天中,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3-4点空气 最为新鲜;
早晨、傍晚和晚上空气污染较严重,因为, 在夜间、早晨和傍晚易出现逆温层。
一般它都位于摩擦层的中上部。 其厚度不大,一般不超过几十米。
也称乱流逆温、涡动逆温。
优选
19
(三)平流逆温
暖空气平流到冷的下垫面上而形成的逆温。 与辐射作用、湍流分不开。
Z
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之加强; 白天辐射增温作用,使之减弱。 使之具有强度日变化。
平流,风速,湍流 使之不能与地面相联; 使之愈加明显。
白天,当太阳出来后,地面温度迅速上升,
逆温层就会逐渐消散。于是污染物也就很快 扩散了。一般到上午10点以后,地面空气就 很新鲜了。
因此,早晨锻炼身体时间应选择在日出以后,
最好选择上午10点和下午3-4点,因为,这
时的空气最新鲜。 优选
17
(二)湍流逆温
高度
由于低层空气的湍流混合而形成的逆温。
B E D
2、北半球:冬季等温线在大陆上凸向赤道,在海洋上凸 向极地;夏季相反。
南半球:大陆面积小,等温线平直,遇有陆地,也发 生弯曲。
优选
5
优选
6
海陆分布、洋流等的影响:
1月,陆地降温快,同一纬 度上,陆地温度低于海洋:
7月,陆地升温快,同一纬 度上,陆地温度高于海洋:
优选
7
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北部,1月等温线急剧地向北极 凸出,还反映了暖流(黑潮、墨西哥湾暖流等)巨大 的增暖作用。
二是实际等温线图,就是根据各地的实际气
温值绘制的等温线图。它清楚地表示出一个
地区的温度分布。在生产实际中被广泛应用。
优选
3
P54图2·33、P55图2·34
冬夏地球表面平均气温分布特征:
(赤道高,向两极逐渐降低—基本特征)
1、在北半球,1月等温线比7月密集,南北 温差大。(Why)
因为1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高纬:h低,昼较短(北极圈内有极夜) 低纬:h较高,昼较长;因而南北温差大 7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高纬:h低,昼较长(北极圈内有极昼) 低纬:h较高,昼较短优选;因而南北温差较小 4
4、最低温度:
南半球:南极
北半球:
夏—极地
冬—东西伯利亚、格陵兰(-44℃、-40℃)
(Why)
优选
11
优选
12
二、对流层中气温的垂直分布
一般规律: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
(why)
原因:1、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2、空气密度、水汽和固体杂质
分布:平均:0.65℃/100m(不是常数)
上层:0.65—0.75℃/100m,变化小
一是海平面等温线图,它是消除高度影响的 气温分布图。
气温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海陆、高度
绘图时常把温度值订正到海平面上(将高山、 高原的气温按当地的平均气温直减率γ订正 到海平面, γ 为0.45~0.55℃/100m), 把纬度、海陆及其它因素更明显地表现出来。 地理科学经常采用这种等温线图。
优选
逆温层
湍流层
无暖平流时γ T
产生暖平流后γ
假想无湍流时的平流逆温20
平流逆温厚度一般不大,但水平范围却很广。
热带气团向高纬度地区推进时,就可出现大范 围的平流逆温现象。一支范围很小的暖气流经 过冷地面,也可形成小区域的平流逆温。
冬半年,在中纬度沿海地区,因海陆温差显著, 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时,常出现平流逆温。
当暖空气流经冰、雪面时,一般也会产生平流 逆温。如果冰、雪表面因暖空气的流过发生融 冰或融雪现象,吸收了一部分热量,使得平流 逆温得到加强,这样的逆温称为雪面逆温或冰 面逆温。
优选
21
(四)下沉逆温(压缩逆温)
因整层空气下沉压缩增温而形成的逆温。
3500m 3000m
1700m 1500m
-12℃
γ< γd
湍 流 混 合 层A C源自气温湍流运动中,按γd变化
上升:使上层空气降温; 下沉:使下层空气升温。
充分混合后,气层的γ就 逐渐趋近于γd。
DE为逆温层
优选
18
因湍流逆温出现在湍流混合层的顶部, 所以其离地的高度随湍流层的厚薄而定; 湍流强时,湍流层厚,它所在的高度就 高;反之,高度就低。
中层:0.5—0.6℃/100m,变化小
下层:0.3—0.4℃/100m,变化大
(地面性质、季节、昼夜、天气条件,
优选
13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 增高而升高的逆温现象。
逆温层的气温直减率为负值,是稳定度较大的 气层。
该层冷而重的空气在下,暖而轻的空气在上, 很难使大气发生上下扰动,大气处于稳定状态。
优选
8
7月等温线沿非洲和北美的西岸向南凸出,这 是受加那利寒流与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的结果。
优选
9
在南半球的夏季(1月),等温线沿非洲和南美的 西岸向北弯曲,这是受本格拉寒流与秘鲁寒流影响 的结果。
优选
10
3、最高温度:
冬:5o—10oN,夏:20oN
热赤道,1月和7月均高于24℃
北半球年有效总辐射最大值在20oN左右;太阳 直射点从冬到夏北移;北半球陆地面积广大, 夏季强烈受热。
第五节 大气温度的空间 分布
优选
1
一、气温的水平分布
气温的水平分布通常用等温线图表示。 等温线:地面上气温相等地点的连线。即同
一等温线上,各处温度相等。
等温线的不同排列表示气温分布的不同特点:
稀疏—相差不大, 密集—悬殊
平直—影响因素少,弯曲—影响因素多
东西向—纬度,
海陆
优选
与海岸平行—
2
等温线图有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