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路线图
第五章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途径、模式及策略

第五章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途径、模式及策略1、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1)确立全社会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效目标。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不可能照搬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模式和节能发展道路,必须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科学合理的能源消费模式和节能路子。
从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来看,以构建合理的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为基础,确立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引导社会能源消费行为,对于构建低碳经济、低碳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可持续的能源需求和能效变化预警指标体系。
同时,把总量控制目标科学分解为各地区和各个产业部门具体的能效技术经济目标,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总体要求转化为可操作、数量化的具体工作任务。
(2)强有效地推进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
石油储备是稳定供求关系,平抑市场物价,应对突发事件,保障经济安全的有效手段。
尽快建立我国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可以减少经济代价,有利于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
除了要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之外,还要规定最低的商业储备。
维持国内石油的备用产能,是一项昂贵的政策选择。
为了建立备用产能,需要在国内石油供应链上的许多环节进行重复建设,包括钻井、采油、输油管线和炼油厂等。
(3)到本世纪末,建立环境友好、人居和谐的低碳社会。
低碳社会的特征是碳的排放已经大幅度的降低,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民众生活在无污染,或污染度极低的自然环境当中。
建立这样的低碳型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原油化石能源即将耗尽,难以继续为人类经济发展提供能源保障的必然要求。
建立这样的低碳型社会,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从许多层面多策并举。
一方面大力提高原有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淘汰耗能高、污染重的落后产业,从碳源上遏制碳排放的增长;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替代原油化石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等。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图2050-简本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图 2050
8 996
4 498
考虑接入和输电成本时,2020 年(左)和 2030 年(右)各风电基地的风电供应曲线。
0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2 490
17 992
13 494
8 996
4 498
0
0.3
0.4
0.5
0.6
段,到 2040 年基本达到饱和水平,风电 144 万人。
实现全面均衡发展。
07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图 2050
基本情景 积极情景
表格 3 风电带来的社会环境效益
装机容量(亿千瓦) 发电量(万亿千瓦时) 二氧化碳减排(亿吨) 二氧化硫减排(万吨)
就业人数(万人) 装机容量(亿千瓦) 发电量(万亿千瓦时) 二氧化碳减排(万吨) 二氧化硫减排(万吨) 就业人数(万人)
2050 30000 9000 6000 6000 12000 10000 7000 15000 5000 100000
积极情景
四、环境效益
在基本情景基础上,2020 年前,针
按 照 上 述 2020、2030 和 2050 年
对内蒙古等地区靠近负荷中心和较多输 的风电发展目标和布局,在基本情景下,
0.7
0.8
0.9
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
1.2
22 490 17 992 13 494 8 996 4 498
0 0.25 0.30 0.35 0.40 0.45 0.50 0.55 0.60 0.65 0.70 0.75 0.80 0.85 0.90 0.95 1.00 1.05 1.10
通往低碳城市的路线图

固翟霞愆霪霞霞霞A r out e m ap t ow ar ds l ow car bon ci t i esC hr i s G oss op最近,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主题为低碳城市的代表大会在葡萄牙渡尔图举行.大会吸5I了来自世界各地57个国家的350名代表。
代表大会的特别目标是聚焦空间规划在确定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的原因和影响中所扮演的潜在角色,目前,温波尔圈欢迎来自57个国家的350位代表塞气体排放被确定为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大会代表集中关注世界城市以及城市地区,众所周知,城市是能源以及其他资源的负担主体。
此外.正如联合国人居署P aul Tayl or曾经提醒各国代表时所说的自B样.这些地方日趋成为对穷^和最弱势群体有吸引力的地方,而这些人通常定居在最容易遭遇山洪暴雨和海平面上升影响的地方。
与此同时.世界城市也成为应对气候变化总体行动计划的一个主要的潜在贡献者,尽管任何一个地方的城市取得成功的策略与其他城市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大会辩论的一个明确结果是:空间规划。
作为一种力求影响住房.交通和供水管理等活动分配及投资的规划方式,能够对不受气候影响的城市和碳中和环境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做出重大贡献。
在这些层面进行规划将有助于确保在城市中心生活和工作的人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通过专题论文、技术讨论会以及五个并行的研讨会,大会产生了很多丰富的思想成果。
作为会议的总报告^,我总结了七个要素,它们共同构成通往未来低碳城市的路线圈。
这个构想的路线首先解决的是对紧迫性的认识、领导力和远见,自政府首脑层面开始.逐步向下推行到各个层面的决策者。
实现低碳可能需要数十年乃至几代人的筹力,这一切都要求有远见。
相应地,我们应当制定针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体情况的策略,以便能够反映他们各自的特别责任和需求,并适当地涉及缓解和调整措施。
综合而具有包客性的规划是另一个关键因素。
也就是说,空间规划策略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融人了适合当地需求以及现状的调整措施。
中国低碳政策演进、阶段特征与治理模式变革

政策与管理研究Policy & Management Research引用格式:魏亿钢, 石佳伟, 许冠南. 中国低碳政策演进、阶段特征与治理模式变革.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4, 39(4): 761-771,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30112003.Wei Y G, Shi J W, Xu G N. Evolution, stage characteristics and governance model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low-carbon policy.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4, 39(4): 761-771,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30112003. (in Chinese)中国低碳政策演进、阶段特征与治理模式变革魏亿钢1,2,3石佳伟1许冠南4*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19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低碳治理与政策智能实验室北京100191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城市运行应急保障模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14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876摘要构建“双碳”政策体系、实现“双碳”目标,亟须对我国低碳政策发展脉络和治理模式变革历程进行系统梳理。
基于政策变迁理论,构筑“政策目标—政策主题—政策波动”分析框架,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和政策计量方法对我国2000—2021年间颁布的1 743条低碳政策进行分析,总结低碳政策发展的阶段特征及演化路径,定量评价各政策主题在不同阶段的贡献度,并系统刻画我国低碳治理模式的变革。
研究表明,低碳政策主题经历了由“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并重”到“节能减排”,再到“节能减排减污降碳协同”的低碳治理战略布局演变;低碳治理经历着探索式治理、运动式治理、多元式治理和适应式治理的模式变革历程,不同模式下约束力度和激励力度组合特征存在显著的阶段性差异。
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AusAIDIRBMRoad

应对气候变化或者发展低碳经济不能脱离开发展阶段和基 本国情,同时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和重点的选择应有所侧 重,循序渐进
发达国家应以人均和总量减排指标为重点,而发展中国家 包括中国的减排行动则应以提高碳生产率或降低碳排放强 度为目标导向
加强部门、地区间的合作,吸引各利益相关方的广泛参与,发挥 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积极参与国际气候体制谈判和低碳规则制定,促进国际合作
16 Climate Change and China’s Approach towards a Low Carbon Future, CASIPM, WANG Yi
如碳税排放贸易体系投融资等新的绿色低碳技术与产品的革命中国低碳发展的选择与机遇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低碳发展存在的问题中国必须寻找一条符合国情的协调长期与短期利益权衡各类政策目标的低碳发展路径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演变规律人为加速这一过程需要附加的技术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英国美国6个主要发达国家碳排放强度的历史演变趋势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英国美国6个主要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的历史演变趋势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40000016000001800000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英国美国6个主要发达国家碳排放总量的历史演变趋势年份年份年份碳排放三大高峰的演化态势示意图经济发展与碳排放演变趋势的启示主要发达国家从碳排放强度高峰和人均碳排放量高峰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在2491年之间平均为55年左右应对气候变化或者发展低碳经济不能脱离开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同时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和重点的选择应有所侧重循序渐进发达国家应以人均和总量减排指标为重点而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的减排行动则应以提高碳生产率或降低碳排放强度为目标导向如果要求发展中国家承诺适当的减排目标或是加速减排则发达国家必须提供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技术转移资金援助才有望缩短达到碳排放的高峰针对中国国情碳减排低碳发展需要渐进路径和选择优先行动平衡发展任务与减排目标需要逐步主流化的过程中国低碳发展战略目标重点政策与机制中国特色低碳道路的战略取向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把低碳发展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重点内容把低碳化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并把相关目标整合到各项规划和政策中去
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路线图解析

2017.12.下34祖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路线图解析文/张修玉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必须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推进绿色发展、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与深化改革监管体制”生态文明四大任务。
根据十九大最新部署,笔者科学解析了生态文明建设路线图(见图1)以及生态文明四大任务与美丽中国关系图(见图2),其中,“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绿色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图,“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建设健康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施工图,“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建设宜居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运行图,“深化改革监管体制,建设法治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图。
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绿色中国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
最大限度地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重点支持生态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绿色物流业、绿色生活服务业以及新兴绿色服务业发展,逐步提高服务业在三产业中的比重,提高行业生态文明意识和节能减排水平,为产业发展增添活力和创新能力。
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引导项目向产业园区集中,规范园区环境管理,完善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退出机制;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和企业清洁生产,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碳中和技术路线图(附图谱)

碳中和技术路线图(附图谱)近日,《北大金融评论》发布“双碳”目标下的技术路线图,包括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吸收2条主路线。
其中,减少碳排放包括能源结构调整、重点领域减排和金融减排支持3条路线,增加碳吸收又包括技术固碳和生态固碳2条路线。
如此逐级细化,得到完整技术路线图.为了便于阅读,将上图分成2部分(请横屏观看)。
能源电力说整理版本如下: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这是我国目前出台的最顶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意见,关于碳达峰中和技术,提到:开展低碳零碳负碳和储能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攻关。
低碳前沿技术:推进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可再生能源制氢、可控核聚变、零碳工业流程再造等低碳前沿技术攻关。
深入研究支撑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友好并网的智能电网技术。
加强电化学、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技术攻关、示范和产业化应用。
加强氢能生产、储存、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和规模化应用。
推广园区能源梯级利用等节能低碳技术。
推动气凝胶等新型材料研发应用。
推进规模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应用。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加快碳减排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碳零排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碳负排关键技术攻关。
那低碳、零碳以及负碳技术具体是什么呢?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碳减排关键技术(低碳):围绕化石能源绿色开发、低碳利用、减污降碳等开展技术创新,重点加强多能互补耦合、低碳建筑材料、低碳工业原料、低含氟原料等源头减排关键技术开发;加强全产业链/跨产业低碳技术集成耦合、低碳工业流程再造、重点领域效率提升等过程减排关键技术开发;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协同治理与生态循环、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封存以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等末端减排关键技术开发。
碳零排关键技术(零碳):开发新型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核能等零碳电力技术以及机械能、热化学、电化学等储能技术,加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特高压输电、新型直流配电、分布式能源等先进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
《商用车碳中和技术路线图1.0》解读

4
细分领域技术路线
商用车细分领域碳中和发展路线:“短电-中混-长燃”趋势渐显,在未来商用车应用场景,短途+轻型、重型车辆以纯电 动为主,中长途由混合动力技术切入市场,远期氢燃料电池长途重卡将占据一席之地
重卡
➢ 2035年以前,重卡将以传统路料的内燃机节自增效为主、电动技术为辅;2035年以后,逐步形成燃料电池及充电为主,换电为辅,零 碳燃料内燃机为补充、传统燃料内燃机少量存在的发展格局
2030
柴油
2035 汽油 天然气
2040 燃料电池
2045 充电 换电
其他
2050
2055
2060
3
四个共识
商用车碳中和的路线四个共识
内燃机节能低碳是商 用车重要技术方向
➢ 未来二十年,传统能源内燃机是商用车的重要技术路线,效率提升与HEV技术应用是内燃机主要发展方向: 批产柴油机热效率在 2030年突破50%,未来最高可达到55%;天然气、甲醇内燃机热效率逐生趋向于柴油机水平;2025年后HEV技术开始普及, 结合热 效率提升, 能耗在2030年实现25%-30%降幅,2040年达到35%以上的降幅
➢ 预计2025年新能源重卡渗透率提升至9%左右,以纯电动为主,主要应用于城建渣土、市政环卫等短途运输场景;未来随着纯电动、燃料 电池技术的进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纯电动、燃料电池商用车在中长途场景的逐步渗透,2030、2040年新能源技术渗透率上涨至 25%、55%以上。此外,柴油机、天然气、氢氨和纯氢燃料电池占比会有所变化并随着年份的推进
电动化是商用车实现 要碳转型的主要技术
路线之一
➢ 作为生产资料,商用车与乘用车使用场景不同。目前电动商用车主要应用于牵引车短驳、城建渣土、市政环卫、城市物流、公交等 公共领域及中短途场景,在续航里程、补能效率及电池寿命方面暂未达到中长途场景的运输需求;中长期来看,随着续航里程增加 (低电耗、大电量)、补能效率提升(超充技术、换电标准化)、使用寿命延长是BEV技术发展主要趋势,将助力其应用场景由中 短途向中长途领域的拓展,渗透率不断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 ”管制. 第五, 中 国必须减少 C O 2 排放造成 的大气污染. 循环利用 、可再生能源 和清 洁能源 的利用 都将有利 于减 少
污 染, 同时, 中国还要加强植树造林和生态系统 的建设.
曾现民 译 自 ( ( N a t u r e ) ), 2 0 1 3 , 5 0 0 : 1 4 3 — 1 4 5
中国环境科学
2 0 1 3 , 3 3 ( 1 2 ) :2 2 8 6
C h i n a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自然源气溶胶对 间接强迫估计不确定性 的巨大贡献
人为源气 溶胶 对云滴浓度 和辐射性质 的影响是造成 工业时期气候辐 射强迫估计 不确定性 的最大 来源 之一, 这 种不确定性影响着我们对气候对温室气体变化敏感度 的估计 能力 . C a r s l a w 等运 用全球气 候模 型对工业时期气溶胶 排放和变化过程的不确定性对云辐射强迫影响的敏感性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表 明, 白1 7 5 0年 以来, 4 5 %的气溶胶辐 射 强迫不确定性的增长来 自自然源排放( 包括火 山二氧化硫 、海洋二 甲基硫化物 、生物源挥 发性有机碳 、生物 质燃烧 和海洋飞沫排放) 估计的不确定性; 相 比之下, 只有 3 4 %的不确定性变化与人为排放源有关. C a r s l a w 等认为该研究说
其他地区 的森林损 失率增加抵消; 集约林业 的发展 使亚热带地区成为全球 森林覆盖变化率最大 的地 区: 北方森林 损
失主要 由森林火灾和林业活动 引起, 无论在绝对损 失量还是在损 失 比例上都仅次于热带地 区, 位居第二. 该研 究结果 描绘 了一个 兼具详细 局地变化特征 的全球森林覆 盖变化档 案,
世 纪全球森林覆盖 变化情 况
尽 管森林生态 系统 服务的重要性 已经 得到 了普遍认 可, 但却缺乏对全 球范围森林覆盖变化 的量化估计 . Ha n s e n
等应用 空间分辨 率高达 3 0 m 的对地卫星观测数据研究 2 0 0 0 - 2 0 1 2年全球森林覆盖 的变化. 数据 分析 结果显示, 研 究 时段内全球 森林 覆盖 减少 2 3 0万 k m2 , 增长 8 0万 k m ; 热 带地 区是唯一年森林 损失率增加 的气候 区域, 平 均年森林损 失增长 率为 2 1 0 1 k m : 巴西地 区森 林采伐 的减 少被 印度尼 西亚、马来西亚、 巴拉圭、玻利 维亚 、赞 比亚 、安哥拉等
染, 中国 已经执 行了果断的节能减排国家政策. 国家计划到 2 0 2 0年将碳排量 降低 为 2 0 0 5年的 5 5 %~ 6 0 %.
这个 目标只有在 中国走 向低碳 经济 的情 况下才能实现 . 应对主要的挑战, 中国的低碳之路可采取五点建议: 首先, 中国必须摆脱煤炭 依赖 , 开 发可回收和可再 生资源. 其 次, 减排 指标 应该和物质 输出而不是和 经济增长挂钩 . 第三, 区 域 能源 供需必须平衡. 第 四, 能源价格必须受制 于市 场机 制而不是 由政府制定 . 政府可 以对高消费区域采用 “ 阶梯 电
— —
邓彦 阁 译 自 ( ( S c i e n c e ) ): 1 5 No v e mb e r 2 0 1 3
中国低碳 路线图
中国是一个人为碳排放及其减缓的主要力量. 2 0 1 2年世界主要的基本能源消耗, 中国几乎用尽所有煤产量 的一 半, 2 0 1 1年 C O 2 排放 量 占全球 的 1 / 4 . 面对抑制 c o2 排放 的国际压力, 以及紧 张的国内石化 能源供应和严 重的大气污
明 了研究前 工业时期只有 天然气溶胶存在 条件下 的环 境状 况的重要 性, 只 改进现 代污染状 况下气溶胶 的测量和 模 拟评估水平未必会带来辐射强迫估计不确定性的减小.
— —
邓彦 阁 译 自 ( ( Na t u r e ) ): 7 No v e mb e r 2 0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