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护理体会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指的是出生体重低于1000克,且出生时胎龄不足37周的婴儿,因其生理上的不成熟和易感染等特点,需要特殊的护理。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曾经与这些婴儿进行过护理,亲身体会到了护理这类患者的重要性。

针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护理,其重点在于保暖、呼吸支持、营养和感染控制等四个方面。

保暖是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由于这类婴儿体表面积大,皮下组织薄,体内脂肪少,无法在体内保持恒温,需要采用保温措施。

通常通过双层胶袋、暖水瓶、温床等方式来协助其保暖。

呼吸支持也是针对这类婴儿的重要护理环节。

由于肺功能较差,易发生呼吸窘迫等情况,医生会使用呼吸机对患儿进行支持性呼吸治疗。

护士则需要监测患儿的呼吸状态和配合医生调节呼吸机参数,以确保患儿的呼吸功能得到有效支持。

营养也是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护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这类婴儿需要持续且充分的营养摄取,以确保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由于婴儿肠道功能不完善,通过乳汁喂养的方式往往不太适合,医生通常会通过其他途径如经脐静脉或经鼻胃管等方式来进行营养支持。

护士则需要对婴儿进行定期的营养评估和监测,配合医生制定恰当的给药计划。

感染控制是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护理的第四个方面。

由于这类婴儿的免疫系统不完善,易感染,因此需要进行预防和控制。

护士应对每位患儿进行严格的手消毒和穿戴隔离用品等操作,并定期监测患儿的体温和呼吸状态,一旦发现感染症状,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护理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实践,我深刻领悟到护理这类患者的重要性。

这些婴儿需要我们护士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呵护,才能够稳定地度过这个困难的阶段,茁壮成长。

在护理工作中,更需要我们引起思考的是如何降低婴儿的早产率,预防这类早产儿的出现,为婴儿带来更多的健康、温暖与爱。

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孕周不足37周的婴儿,由于其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完全,需要特别的护理和关注。

我曾经在一家儿童医院工作,负责早产
儿的护理工作,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

首先,早产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容易出现低体温,需要保持温暖。

我们会在婴儿床上放置保温毯,定时测量体温,并根据需要调整室温
和衣物。

同时,我们也会注意避免过度包裹,以免影响婴儿的呼吸。

其次,早产儿的呼吸系统不完善,容易出现呼吸困难。

我们会定期观
察婴儿的呼吸情况,如有必要会给予氧气治疗。

同时,我们也会注意
避免刺激性气味和烟雾,以免影响婴儿的呼吸。

再次,早产儿的消化系统不完善,容易出现喂养问题。

我们会根据婴
儿的体重和胃肠道发育情况,制定合适的喂养计划。

对于需要经胃管
喂养的婴儿,我们会定期检查胃管位置和通畅情况,避免误吸和胃肠
道感染。

此外,早产儿的免疫系统不完善,容易感染。

我们会定期观察婴儿的
体温和症状,如有必要会进行血液和呼吸道等方面的检查。

同时,我们也会注意避免交叉感染,如勤洗手、消毒、隔离等措施。

最后,早产儿的心理需求也需要关注。

我们会尽量减少婴儿的疼痛和不适,如给予镇痛药物、按摩、温暖等措施。

同时,我们也会尽量满足婴儿的亲密接触和安全感需求,如让家长陪护、定期进行皮肤接触等。

总之,早产儿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婴儿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作为护士,我们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关注婴儿和家庭的情感需求,为早产儿的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早产儿护理文献读后感

早产儿护理文献读后感

早产儿护理文献读后感《早产儿护理文献读后感一》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些关于早产儿护理的文献,感触可深啦!你知道吗,那些小小的早产儿,一出生就面临着好多挑战,就像小战士刚上战场一样。

文献里说,他们的身体各个器官都还没发育完全,好让人心疼。

看到护士们对他们的悉心照料,我心里暖暖的。

从小心翼翼地喂奶,到时刻关注他们的体温、呼吸,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就好像在照顾最珍贵的宝贝,一丝一毫都不敢松懈。

还有啊,给早产儿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也特别重要。

安静的空间、柔和的光线,就像给他们打造了一个温暖的小窝。

想想这些小家伙在这样精心的呵护下慢慢成长,真的让人觉得充满希望。

我也明白了,早产儿的父母得有多坚强。

他们的心一直悬着,那种担心和焦虑,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但他们又得充满信心,给宝宝传递力量。

读完这些文献,我就觉得,每一个早产儿都是小天使,他们在努力地适应这个世界,而我们有责任给他们最多的爱和照顾。

以后要是我碰到早产儿家庭,一定会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们,给他们加油打气!《早产儿护理文献读后感二》亲爱的小伙伴们,我来和你们聊聊我读早产儿护理文献的感受哦!哇塞,一开始看到那些关于早产儿的描述,我整颗心都揪起来了。

那么小那么脆弱,真的太需要我们的保护啦。

文献里提到的护理方法,那叫一个精细!比如怎么给他们做抚触,就像在轻轻地告诉宝宝:“别怕,有我们在。

”还有怎么观察他们的表情和动作,来判断宝宝是不是舒服,这可真是一门大学问。

我发现早产儿的营养供给也特别关键。

要选合适的奶粉,还要控制好喂养的量和频率,感觉就像在完成一项超级精细的任务。

而且哦,早产儿的康复训练也不能少。

看着那些小小的身体努力地做着动作,真的是又可爱又让人心疼。

还有医护人员的耐心和爱心,真的太让人感动了。

他们日夜守护,就为了让这些小宝贝能健康长大。

我就在想啊,生命真的好神奇,早产儿虽然出生时面临那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呵护,他们也能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这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懂得了关爱和付出的重要性。

早产儿护理工作总结范文(3篇)

早产儿护理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的新生儿,由于其出生时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早产儿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早产儿护理工作者,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

在此,我将对我近期的早产儿护理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二、工作内容1. 基础护理(1)观察病情:每日观察早产儿的面色、呼吸、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保持清洁:每日为早产儿清洁口腔、鼻腔、耳道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3)保暖: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和病情,调整病室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保暖条件。

(4)营养支持:根据早产儿的消化吸收能力,合理调配营养,保证其生长发育所需。

2. 并发症护理(1)呼吸系统:观察早产儿的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衰竭。

(2)消化系统:观察早产儿的食欲、呕吐、腹泻等情况,预防消化不良和感染。

(3)神经系统:观察早产儿的意识、反应、运动等情况,预防脑损伤。

(4)循环系统:观察早产儿的心率、血压、面色等情况,预防心力衰竭。

3. 心理护理(1)关爱:与早产儿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给予关爱和呵护。

(2)心理支持:与家长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

(3)健康教育:向家长讲解早产儿的护理知识,提高其护理能力。

三、工作成果1. 成功救治多例早产儿,降低死亡率。

2. 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

3. 家长满意度较高,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

4. 个人业务水平得到提高,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

四、工作不足与反思1. 在病情观察方面,有时对早产儿的病情变化反应不够及时,需要加强病情观察的敏感度。

2. 在心理护理方面,对家长的心理支持不够全面,需要提高心理护理水平。

3. 在业务学习方面,对新技术、新知识掌握不够,需要加强业务学习。

五、改进措施1. 加强病情观察,提高对早产儿病情变化的敏感度。

2. 提高心理护理水平,全面关注家长的心理需求。

3. 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早产儿经验交流发言稿

早产儿经验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我是一名早产儿的家长,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早产儿护理的经验。

早产儿是我国新生儿中的特殊群体,他们需要在母体外的环境中努力生存和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家长需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努力。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早产儿的护理要点1.密切观察病情早产儿由于身体发育不完全,抵抗力较弱,容易生病。

因此,家长要密切关注早产儿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观察要点包括:体温、呼吸、心率、肤色、食欲、大小便等。

2.保持适宜的温度早产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温度影响。

因此,要为早产儿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

一般而言,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4℃-26℃之间,湿度在55%-65%为宜。

此外,要为早产儿准备适合的衣物和被褥,以保持体温稳定。

3.合理喂养早产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喂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奶粉:早产儿奶粉富含营养,易于消化吸收。

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早产儿的奶粉。

(2)控制喂养量:早产儿的胃容量较小,喂养时应少量多次。

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月龄和消化能力,合理调整喂养量。

(3)观察喂养反应:喂养过程中要观察早产儿的反应,如出现吐奶、腹胀、腹泻等症状,应及时调整喂养方式和量。

4.预防感染早产儿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感染。

因此,家长要采取以下措施预防感染:(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

(2)早产儿衣物、用品要经常清洗、消毒。

(3)避免带早产儿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4)家长要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将病菌传染给早产儿。

5.早期干预早产儿在视觉、听觉、运动等方面可能存在发育迟缓。

家长要关注早产儿的早期发展,及时进行早期干预。

例如,通过游戏、触摸等方式锻炼早产儿的视觉、听觉和运动能力。

二、早产儿的心理关爱1.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早产儿在母体外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孤独感。

家长要多陪伴早产儿,通过拥抱、抚摸等方式给予早产儿安全感,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2.培养早产儿的自信心早产儿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身体发育不完善而感到自卑。

早产儿护理工作总结

早产儿护理工作总结

早产儿护理工作总结早产儿是指在妊娠28周至37周之间出生的婴儿,由于其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关爱。

早产儿护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护士和医生们的精心呵护和细心照料。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针对早产儿的护理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反思,现在我将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心得体会。

首先,早产儿的护理需要全面的团队合作。

包括产科医生、儿科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师等多个专业人员的配合,才能够为早产儿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团队协作,密切配合,共同为早产儿的康复和成长努力。

其次,早产儿的护理需要细心和耐心。

早产儿由于生理上的不成熟,需要接受更为细致的护理。

我们要做好早产儿的观察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异常情况。

同时,我们要给予早产儿更多的关爱和呵护,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安全。

再次,早产儿的护理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技术。

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掌握最新的护理技术和方法,为早产儿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同时,我们要注重护理记录的完善和准确,及时总结和反思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改进和提高护理质量。

最后,早产儿的护理需要家庭的支持和配合。

我们要积极与早产儿的家庭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理解早产儿的特殊情况,教育他们正确的护理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早产儿的护理工作,共同为早产儿的康复和成长努力。

总之,早产儿的护理工作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我们要加强团队合作,细心耐心地为早产儿提供护理服务,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与家庭积极合作,共同为早产儿的康复和成长努力。

希望我们的总结和经验能够为早产儿的护理工作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早产儿护理体会

早产儿护理体会

早产儿护理体会嘿,家人们!咱今儿就来说说早产儿护理这档子事儿。

早产儿啊,就像是一颗提前冒出来的小嫩芽,需要咱们格外精心地呵护。

你想想,这些小家伙们早早地就来到这个世界,身体各方面都还没准备好呢,那得多脆弱呀!所以咱们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照顾他们。

首先呢,保暖可是太重要啦!他们就像怕冷的小猫咪,一定要给他们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

可别小看这一点,就像冬天你自己也想裹着厚棉袄一样,早产儿更需要合适的温度呢。

然后就是喂养啦。

这可不能马虎,就像给小花朵浇水施肥一样,得恰到好处。

刚开始可能奶量不多,但咱得有耐心,一点一点地加。

而且喂奶的时候姿势也要注意哦,要让宝宝舒服地吃到奶,别呛着他们啦。

还有啊,卫生也不能忽视。

宝宝们的小世界得干干净净的,就像咱们都喜欢整洁的房间一样。

经常给他们换换尿布,擦擦小脸小手,让他们清清爽爽的。

再来说说他们的睡眠。

早产儿需要充足的睡眠来长身体呢,这就像我们大人需要好好睡一觉来恢复精力一样。

所以要给他们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别弄出太大的声响把他们吵醒啦。

哎呀,护理早产儿真的就像照顾一件特别珍贵的宝贝一样,需要我们的细心、耐心和爱心。

我们得时刻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稍有不对劲就得赶紧想办法。

咱可不能嫌麻烦,想想这些小家伙们那么努力地想要健康成长,咱们怎么能不全力以赴呢?他们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太阳,虽然一开始有些微弱,但只要我们好好呵护,他们一定会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总之,早产儿护理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但当你看到宝宝一天天健康起来,那种成就感,真的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大家加油吧,让我们一起守护这些小天使们健康长大!。

早产儿护理总结

早产儿护理总结

早产儿护理总结早产儿是指在妊娠不满37周时出生的婴儿。

由于其生长和发育不完整,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关注。

下面是对早产儿护理的一些总结,总结如下:早产儿护理的目标是维持婴儿的生命功能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需要全面细致,此外,家长的陪伴和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1. 早产儿的呼吸支持:由于早产儿的肺部未完全发育,呼吸功能较差。

所以,保持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的稳定是非常必要的。

护士应该密切观察婴儿的呼吸状况,并给予必要的呼吸支持,包括通气支持和呼吸机辅助。

2. 早产儿的体温调节:早产儿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善,容易出现低体温。

护理人员应确保婴儿保持温暖,如使用保温箱和恒温床等设备,加强监测和观察婴儿的体温,并随时调整保温措施。

3. 早产儿的营养支持:早产儿的胃肠道功能也未发育完全,不适宜完全的母乳喂养。

所以,在早产儿的护理中,饮食的选择和管理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婴儿的体重、消化功能和发育程度进行合理的饮食计划,并监测婴儿的饮食摄入情况和生长发育情况。

4. 早产儿的感染预防:早产儿的免疫系统不完善,容易感染。

护理人员应加强婴儿的个人卫生,并提供清洁的环境。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密切观察婴儿的体温和炎症指标等,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

5. 早产儿的发育监测和评估:早产儿的生长和发育需要特别关注。

护理人员应根据早产儿的孕龄和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发育监测计划,包括生长曲线、运动发育、神经发育等。

并及时评估和处理发育延迟或其他问题,以促进婴儿的正常发育。

6. 早产儿的家庭支持:早产儿的父母常常会陷入焦虑和无助的情绪中。

护理人员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理解早产儿的特殊需求,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早产儿的护理过程,增强亲子互动和婴儿的情感支持。

以上是对早产儿护理的大致总结,早产儿的护理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全力以赴。

通过细致周到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他们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摘要】早产儿是指胎龄28-37周的活产婴儿,我国早产儿在活产儿中的发生率
为5%~10%,国内报道早产儿死亡率为12.7%~20.8%,且早产儿死亡率是足月儿的20倍。

因此,降低其早产儿的死亡率和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工作尤为重要。

所以加强护理的责任心,对早产儿实施细心、耐心、精心的护理,使早产儿平稳、安全地渡过体温关、呼吸关、喂养关、感染关等,现将早产儿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早产儿护理责任心
1 注意保暖
由于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棕色脂
肪少,缺少寒冷反应等,其体温容易随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刚娩出的
早产儿,由温暖潮湿的子宫环境来到外界相对干燥、寒冷的环境中,体温变化较大,且低体温易发生酸中毒、低血糖、硬肿症、肺动脉高压等严重并发症,而预
防体温丢失比治疗低体温导致的不良后果容易得多,因此早产儿刚一出生,就应
该擦干全身,放置于预热好的辐射台上,减少蒸发散热,新生儿室护士应预热好
暖箱和包被,对出生体重<1500g者,有条件的可采用肤温控制,无条件者可用
箱温控制或袋鼠式保暖,适中箱温(体温36.3-37.3℃)据胎龄、出生天数、体重
调节,对于体温不升者应每1-2小时复测1次体温,低于或高于正常应每次调高
或降低箱温0.5℃-1.0℃,复测至正常后,每4小时测体温1次。

任何操作尽可能
在温箱内集中进行,尽可能避免打开箱大门,防止对流致热量丢失。

当体重>2000g体温正常时可出暖箱。

2 维持正常呼吸
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特别是妊娠<32周的早产儿,肺表面活性
物质缺乏,又因咳嗽和吞咽反射较弱,易发生呼吸暂停和吸入性肺炎,对于呼吸
暂停的早产儿,可轻弹足底,如不能缓解,可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后予呼吸气囊
正压给氧,对于吞咽能力差者,可予鼻饲滴注或持续微量喂养,对于有呼气呻吟、吸凹的早产儿有条件者可遵医嘱给予头罩吸氧(流量5-8L/min)或CPAP支持呼吸,另外协助患儿取俯卧位,有益于缓解呼吸暂停。

3 合理喂养
促使早产儿达到宫内生长速度,防止发生胃肠道并发症如NEC,合理喂养是
十分重要的,对于吸吮力好的早产儿生后4-6小时开始早喂养,对于无吸吮或LBW,可采用微泵持续喂养,每4h换注射器或胃管滴注的方式促进早产儿肠道功能的建立,每次喂奶前应回抽鼻饲管看有无潴留及残留物的性状、颜色、肠鸣音
情况,如潴留>1/2予暂停奶,对于特殊的早产儿如腹胀等应用完全静脉营养。

4 预防感染
新生儿室内应宽敞明亮,空气新鲜,做到一人一物一消毒,保温箱1周更换
1次,进行彻底终末消毒,严格限制参加人员的数量,做好物品、器械、空气、
地面和手的消毒,预防为主,接触早产儿时前后均应卷袖过肘用洗手液洗手,再
用免擦式消毒液洗手,任何操作都应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对于患有梅毒、呼吸
道合胞病毒、先天性传染病等应分别放置于隔离间,专人护理,用物分别放置,
及时做好用物消毒管理工作,定期进行细菌培养测试。

5 发育支持
5.1 早产儿皮肤薄嫩,任何小的皮肤破损都可能成为各种菌细所侵入的门户,
再加上早产儿机体免疫力低,因此护士要做好早产儿的口腔护理、脐部护理、臀
部护理及皮肤护理尤为重要。

5.2 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应对外界环境变化能力低下,为了缓解早
产儿所受到的压力,提高其存活质量,护理人员应从模仿子宫环境的以下几个方
面着手:维持适中温度和湿度,减少噪音的刺激,白天维持在45dB,夜间35dB,避免穿响底鞋、在暖箱边大声说话及突然打开箱门或敲击暖箱;减少强光的刺激,可在暖箱上盖一避光毯,使早产儿有昼夜变化信息;减少疼痛的刺激;维持舒适
的体位,早产儿由于肌张力低,无力维持自主体位,护理人员可2小时更换1次
体位(左、右侧卧位、俯卧位);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鼓励婴儿父母参与护理、指导他们进行袋鼠式护理,增强自己照顾宝宝的信心;其他包括非营养性吸吮、
抚触等。

6 病情观察
护理工作中应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细致地护理早产儿的同时应严密观察病
情变化,如发现体温不正常,呼吸不规则或有呻吟,面部或全身皮肤青紫或苍白、烦躁不安或反应低下,惊厥,早期或重度黄疸,食欲差、呕吐、腹泻、腹胀、生
后3天仍有黑便、硬肿症、出血等症状,24h仍无大小便时都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并协助查找原因,迅速处理。

总之,胎龄越小,体重越轻的早产儿,其生命就愈加的脆弱,更需要医护人
员耐心、细心地观察病情,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做到以预防为主,使早产
儿平稳、安全地出院,并且做好出院指导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