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目痒病(变应性结膜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中医眼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结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外感风热
肝火上炎
脾胃湿热
肺阴不足
01
02
03
04
外界风热邪气侵入体内,上攻于目,引发结膜炎。
肝火旺盛,上攻于目,导致结膜充血、疼痛。
脾胃功能失调,湿热内生,熏蒸于目,引发结膜炎。
肺阴不足,虚火上炎,灼伤目窍,引发结膜炎。
03
CHAPTER
结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内服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明目、祛风止痒等功效的中药进行内服,如黄连、黄芩、龙胆草等。
保持眼部清洁
避免接触感染源
增强免疫力
避免接触患有结膜炎的患者,以及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细菌的物品。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
03
02
01
使用冷敷眼贴或冷毛巾敷眼部,缓解眼部不适感。
眼部冷敷
使用人工泪液,保持眼部湿润,减轻眼部干涩、痒等症状。
保持眼部湿润
避免揉眼,以免加重感染。
中医眼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目录
中医眼科概述结膜炎的中医诊断结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结膜炎的预防与护理
01
CHAPTER
中医眼科概述
中医眼科作为中医学科的一个分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等古代医学典籍中,就有关于眼科疾病的记载和论述。
起源与早期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中医眼科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主流。
现代发展
中医认为人体各部位相互关联,眼部疾病往往与全身状况有关。
整体观念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强调整体调理。
辨证施治
通过中药汤剂、中成药等内服方式,调节体内气血、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转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眼科7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转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眼科7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公布日期】2011.01.21
•【字号】内卫蒙字[2011]92号
•【施行日期】2011.01.2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转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眼科7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通知
(内卫蒙字〔2011〕92号)
各盟市卫生局,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中蒙医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现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眼科7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通知》转发给你们,供临床诊疗工作中参考使用。
请眼科7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医院(自治区中蒙医医院、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乌海市蒙中医医院、呼伦贝尔市中蒙医医院、赤峰市中蒙医医院、兴安盟突泉县中医医院、兴安盟科右中旗中蒙医医院)根据工作实际,制定本机构具体实施的中医临床路径。
工作中要认真总结经验,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建议及时反馈自治区卫生厅蒙中中医药管理局。
联系人:岳红娟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一日附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眼科7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通知(略)。
中医辩证治疗春季结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结词
中医治疗春季结膜炎针对阴虚火旺型患 者,主要采用滋阴降火、养血明目等方 药,注重生活规律,避免熬夜劳累。
VS
详细描述
这类患者通常有阴虚症状,如五心烦热、 口干、眼睛干涩、失眠多梦等,治疗时以 滋阴降火、养血明目为主,方药包括熟地 黄、枸杞子、麦冬、菟丝子等,同时注重 生活规律,避免熬夜劳累。
07
验室检查指标正常。
显效
结膜充血、水肿明显减 轻,相关症状明显改善 ,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
正常。
有效
结膜充血、水肿有所减 轻,相关症状有所改善 ,实验室检查指标有所
改善。
无效
结膜充血、水肿及相关 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实 验室检查指标无改善或
加重。
06
中医辩证治疗春季结膜炎的案 例分析
病例一:肝火旺盛型患者的治疗
结膜囊分泌物增多, 可能伴有粘液性或脓 性分泌物
03
中医辩证治疗春季结膜炎的理 论基础
中医对春季结膜炎的认识
春季结膜炎中医病名为“时复 目痒”,属于“痒证”范畴。
中医认为,春季结膜炎的主要 病因是风热之邪入侵,或脾胃 湿热内蕴,或肝肾阴虚不足等 。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性 别等差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 方案。
总结词
中医治疗春季结膜炎针对湿热内蕴型患者,主要采用清热利湿、祛风明目等方药,注重饮食调理,避 免油腻辛辣食物。
详细描述
这类患者通常有湿热症状,如舌苔黄腻、口干、眼睛红肿、分泌物增多等,治疗时以清热利湿、祛风 明目为主,方药包括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等,同时注重饮食调理,避免油腻辛辣食物。
病例三:阴虚火旺型患者的治疗
中医辩证治疗春季结膜炎的展 望与建议
中医辩证治疗春季结膜炎的发展前景
2012眼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眼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目录高风雀目病(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近视病(近视)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6)聚星障病(病毒性角膜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0)高风雀目病(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1)夜盲,入暮及暗处不辨人物,暗适应检查阈值升高。
(2)视野缩小,视野检查早期可见环状暗点,逐渐向内外两侧扩大,晚期呈管状视野,进而影响黄斑,中心视力减退可致失明。
(3)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血管显著变细,早期在赤道部散布骨细胞样色素,随病情进展,视乳头呈蜡黄色,色素向周边和后极部扩展,可覆盖于视网膜血管上。
视网膜呈青灰色可透见硬化的脉络膜血管。
极少数患者可无色素。
(4)ERG a波、b波振幅降低,峰时延迟,甚至消失呈熄灭型。
(5)常有家族史,有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伴性连锁隐性及散发性四种遗传类型。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眼科学》(李凤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双眼受累。
(2)周边视觉丧失。
(3)杆体功能障碍:表现为暗适应杆体终阈值升高及(或)ERG杆体反应振幅降低,峰时延长或反应不能记录。
(4)进行性感光细胞功能丧失。
(二)证候诊断1.肾阳不足证:夜盲,视野缩小,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耳鸣耳聋,阳萎早泄,女子月经不调,量少色淡;舌质淡,苔薄,脉细无力。
2.肝肾阴虚证:夜盲,视野缩小,眼干涩,头晕耳鸣,失眠梦扰,口干,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3.脾虚气弱证:夜盲,视野缩小,面乏华泽,肢体乏力,纳食不馨,口淡无味,视物疲劳,不能久视,或有便溏泄泻;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4.气虚血瘀证:夜盲,视野狭窄,视力模糊,病程日久,视神经乳头蜡黄色,视网膜血管纤细,脉络膜血管硬化;舌质暗,苔薄,脉细。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肾阳不足证治法:温补肾阳。
眼科目痒病(变应性结膜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目痒病(变应性结膜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眼科学》(廖品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年)。
(1)以眼部发痒为主症的眼病;(2)双眼视力如常,眼内或两眦作痒,或痒如虫行,或奇痒难忍;(3)或有畏光、流泪,或有粘丝状分泌物;(4)或睑内面有扁平、大小不等、质坚而硬的淡红色颗粒,呈铺路的卵圆石样,或半透明的颗粒,或见白睛污红,或眼内外无异常见症者。
(5)周期性反复发作,春夏季或秋季加重,冬天缓解,或常年反复发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眼科学》(李凤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询问病史:个人及家族过敏史、用药史、发病的时间、发病的季节、病程的长短等。
(2)症状:双眼发病,眼痒甚至奇痒,异物感,流泪,畏光,分泌物多而粘稠。
(3)体征:结膜充血、水肿,滤泡,或巨大铺路石样乳头。
(4)治疗史:对抗过敏药物治疗有效。
(5)细胞学检查:可见嗜酸细胞,变性的上皮细胞、淋巴细胞等。
皮肤试验和结膜过敏原激发试验、印迹细胞检查等可有助于诊断。
目前本病多依据病史和症状做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不是必需的临床诊断条件,可做为支持诊断。
(二)证候诊断1.风邪外袭证:双目作痒,外形无异常。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2.风热壅目证:双眼灼痒,睑内红赤,或半透明颗粒,或红赤颗粒,排列如铺路石样,遇日晒或近火熏灼病情往往加重。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3.风热挟湿证:睑内奇痒难忍。
眵泪胶粘,胞睑沉重,白睛黄浊。
舌红,苔黄腻,脉数。
4.血虚生风证:眼痒势轻,时作时止,或常年反复发作。
舌淡脉细。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风邪外袭证治法:祛风散邪止痒。
推荐方药:消风散加减。
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甘草等。
中成药:防风通圣丸等。
2.风热壅目证治法:祛风清热止痒。
推荐方药:银翘散加减。
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芦根、蝉蜕等。
眼科 聚星障病(病毒性角膜炎)中医临床路径

聚星障病(病毒性角膜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病毒性角膜炎的门诊患者。
一、聚星障病(病毒性角膜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聚星障病(TCD编码:BYH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病毒性角膜炎(ICD-10编码:B00.501+H19.1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100.9-94)。
(2)西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眼科学》(葛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聚星障病(病毒性角膜炎)中医诊疗方案》。
聚星障病(病毒性角膜炎)临床常见证候:风热犯目证肝火炽盛证湿热蕴蒸证正虚邪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聚星障病(病毒性角膜炎)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聚星障病(病毒性角膜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聚星障病(病毒性角膜炎)者。
2.发病初期病变部位属于角膜上皮层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用西药抗病毒滴眼液治疗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视力检查;(2)眼前节检查;(3)角膜荧光素钠染色;(4)角膜知觉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眼前节照相、眼底检查、眼压测量、角膜刮片细胞学检查、角膜刮片荧光抗体染色检查、病毒PCR定量检测、IgG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热犯目证:疏风清热。
(2)肝火炽盛证:清肝泻火。
(3)湿热蕴蒸证:清利湿热。
眼科中医临床路径

高风雀目病(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各适用于面医论断为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住院患者,一、高风雀目病(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高风雀目病(TCD编码:BYT1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视网膜色素变性(ICD-10编码:85.5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N/T001.5-94)。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眼科学)(李风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5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高风雀目病(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高风雀目病(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常见证候:肾阳不足证肝肾阴虚证牌虚气弱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高风雀目病(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高风雀目病(视网膜色素变性)。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综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3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高风雀目病(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思者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视力检查:(2)裂隙灯检查:(3)眼底镜检查;(4)视野检查;(5)眼压检查;(6)视网膜电图(ERG)检查;(7)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8)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9)血压、心电图、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FFA、OCT、ICGA、E0G、眼部B超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肾阳不足证:温补肾阳。
(2)肝肾阴虚证:滋补肝肾。
中医眼科治疗眼睛瘙痒的常见病例分析

中医眼科强调整体观念,认为眼睛与脏腑经络密切相关,治疗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全身状况,针对不同病因病机采 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中医眼科注重自然疗法,如中药、针灸等,力求在调整机体功能的基础上缓解症状 、改善病情。
中医眼科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中医眼科的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中 就有关于眼科疾病的记载。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中医眼科的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
详细描述
推拿治疗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按摩手法,如轻揉、点 压等,对眼部周围的穴位进行刺激,以达到舒缓眼部肌肉、减轻瘙痒的目的。
04
常见病例分析
干眼症病例分析
总结词
干眼症是眼睛瘙痒的常见原因之一,中医眼科治疗干眼症以养血润燥、补益肝肾 为主。
详细描述
干眼症患者常常感到眼睛干涩、痒痛,甚至有烧灼感。中医认为干眼症多因肝肾 不足、阴血亏虚、血虚生风所致。治疗上以养血润燥、补益肝肾为原则,常用药 物有枸杞子、菊花、熟地黄等。
中医眼科治疗眼睛瘙痒的常 见病例分析
目 录
• 中医眼科基础知识 • 眼睛瘙痒的常见原因 • 中医眼科治疗眼睛瘙痒的方法 • 常见病例分析 • 中医眼科治疗眼睛瘙痒的注意事项
01
中医眼科基础知识
中医眼科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医眼科是一门研究眼睛疾病的中医学科,它结合了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采用 中药、针灸、推拿等手段进行治疗。
针灸治疗
总结词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 血、疏通经络,对眼睛瘙痒有较 好的治疗效果。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通常采用毫针、艾灸等 方法,刺激相关穴位,如太阳穴 、合谷穴等,以调和气血、舒缓 眼部肌肉,缓解瘙痒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痒病(变应性结膜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变应性结膜炎(季节过敏性结膜炎、春季性角结膜炎、常年过敏性结膜炎三型)的门诊患者。
一、目痒病(变应性结膜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目痒病(TCD编码:BYV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变应性结膜炎(ICD-1O编码:H10.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眼科学》(廖品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眼科学》(李凤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目痒病(变应性结膜炎)协作组制定的“目痒病(变应性结膜炎)中医诊疗方案”。
目痒病(变应性结膜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邪外袭证
风热壅目证
风热挟湿证
血虚生风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目痒病(变应性结膜炎)协作组制定的“目痒病(变应性结膜炎)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目痒病(变应性结膜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目痒(变应性结膜炎)的患者。
2.合并角膜和虹膜急性病变者,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和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视力检查;
(2)裂隙灯检查;
(3)角膜荧光染色;
(4)眼压;
(5)眼底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眼前节照相、结膜刮片、血及泪液中IgE水平、皮肤点刺试验、过敏原检测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风邪外袭证:祛风散邪止痒。
(2)风热壅目证:祛风清热止痒。
(3)风热挟湿证:祛风清热除湿。
(4)血虚生风证:养血疏风止痒。
2.特色疗法
(1)中药湿敷
(2)中药超声雾化
(3)冷敷
(4)针灸治疗
3.健康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1.眼痒、流泪等症状改善或消失。
2.结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减轻或消失。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与本病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退出本路径。
2.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费用增加,治疗时间延长,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目痒病(变应性结膜炎)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目痒病(变应性结膜炎)(TCD编码:BYV080、ICD-1O编码:H10.1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病程:年
每年发病时间一般从月到月或常年发病的患者一般加重时间
本次发病时间:年月日就诊时间:年月日
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