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故障分析及保护配置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微电网分层控制及其电能质量改善研究的开题报告

微电网分层控制及其电能质量改善研究的开题报告

微电网分层控制及其电能质量改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能源消费量的不断增加,主干电网的供电能力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微电网应运而生,成为了满足特定区域能源需求的有效解决方案。

微电网相较于主干电网更具有灵活性、可靠性和高效性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筑、工业园区等场所。

微电网的分层控制能够提高微电网的调节能力和可靠性,同时能够对电能质量进行有效改善。

因此,本文选取微电网分层控制及其电能质量改善研究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微电网分层控制的相关技术和电能质量改善的方法,为微电网的优化发挥重要作用。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次研究旨在探究微电网分层控制及其电能质量改善的相关技术,从而达到以下目的:1、深入探讨微电网分层控制理论和实践,并分析其适用范围和实现效果;2、研究微电网电能质量问题,梳理相关技术和方法,探讨其在微电网中的应用;3、分析微电网分层控制与电能质量的关系,探讨如何利用分层控制技术改善微电网电能质量;4、探究微电网分层控制及其电能质量改善的应用前景,为微电网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次研究对于推动微电网的高效可靠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在微电网领域中拓展新的研究方向,同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次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微电网分层控制及其电能质量改善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微电网分层控制技术原理和实现方法的研究,分析其特点及优势;2、微电网电能质量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包括电压波动、电流谐波、电磁暂态等;3、微电网电能质量改善技术的探究和研究,包括主动滤波、静止无功补偿、动态电压恢复等;4、分析微电网分层控制与电能质量的关系,探讨如何利用分层控制技术改善微电网电能质量;5、仿真实验研究,以及实际微电网案例应用研究。

本次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理论分析和仿真模拟为基础,通过实验验证和应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对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四、预期研究成果1、系统阐述微电网分层控制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实现步骤;2、梳理微电网电能质量问题及其改善技术,并分析其优劣;3、分析微电网分层控制与电能质量的关系,提出有效的改善方法;4、通过仿真实验和应用案例,验证微电网分层控制及其电能质量改善技术的效果;5、针对实际应用场景,探讨微电网分层控制及其电能质量改善的技术路线和应用前景。

微电网保护方法及策略报告

微电网保护方法及策略报告

保护方案研究报告题目:多微电网关键技术研究指导人:报告人:摘要:本文主要就基于区域纵联保护原理的保护方案进行了详述。

关键词:保护区域纵联1、概述同大电网一样,微网内部发生故障时,通常不希望直接切掉电源,而是通过保护装置的选择性将故障部分切除,保障微网正常部分的稳定运行。

微网除供电负荷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负荷,例如热负荷;因此更不能轻易切掉电源[1]。

故障按照微网的运行方式可以分为联网运行方式下的故障和孤岛运行方式下的故障;按照故障类型可以分为线路故障,负荷故障,变压器故障;按照故障位置可以分为位于分布式电源下游的故障和位于分布式电源上游的故障。

图1 微网可能发生的故障位置评价一种运行方式是否合理,主要是看其能否提高系统的供电可靠性,所以需要对于上述各种运行方式进行可靠性评估,衡量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主要是依据停电时间和停电次数。

文献[2]指出可以直接利用微型开关或者熔断器(保险丝)对低压侧负荷故障进行切除;并且提到在孤岛运行方式下,电压降落来源于故障,而这个故障导致的电压降落可能会传递到整个网络,所以使用不能使用电压水平作为协调保护装置,使用方向元件是最佳选择。

文献[3]提出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将安装在断路器上的方向元件的状态信息传输个微网控制中心,微网控制中心对于各个继电器进行设置。

2、包含有DG的配网保护中出现的新问题多微网配电系统的保护主要包括并网模式与孤岛模式下配网保护与孤岛保护。

配电网系统接入DG以后,改变了原有的网络结构,原系统的潮流分布和短路电流的大小随之改变。

这些改变对过流保护的整定、配置和动作特性都有影响,而影响的大小取决于保护的位置、故障点和DG接入的位置。

带来的问题主要包括[4]:(1)DG降低所在线路保护的灵敏度或缩小保护范围;如图所示,DG接在线路末端,当DG下游出现故障时,由于DG向故障点送出短路电流,DG上游的线路保护R1感受到的故障电流将变小,从而降低了Rl的灵敏度,缩小了保护范围。

分布式电源的故障特性及其微电网保护原理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分布式电源的故障特性及其微电网保护原理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分布式电源的故障特性及其微电网保护原理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对高质量、可靠的电力供应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应对这种情况,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然而,由于DG的安装位置分散,不同的机型技术不同,DG的故障特性也因此变得不同,传统的保护方案逐渐无法满足微电网的保护需求。

因此,对于不同故障类型的DG的故障特性的研究以及与之对应的微电网保护原理的建立,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分布式电源的故障特性及其微电网保护原理。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分析分布式电源的故障类型,探究不同故障类型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2.研究分布式电源的故障特性,并分析不同故障类型的故障前后电压、电流、频率等信号特征。

3.探究微电网保护方案,建立适合不同故障类型的微电网保护原理。

4.采用仿真分析技术,分析不同故障类型的分布式电源发生故障时的电压、电流、频率等信号特征,并验证微电网保护原理的有效性。

本文的研究目标为,建立分布式电源不同故障类型的故障特性,探究微电网保护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合不同故障类型的微电网保护原理,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其有效性,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文采用以下研究方法和步骤:1.文献调研。

收集国内外分布式电源故障特性与微电网保护方案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

2.分析不同故障类型的特点和信号特征。

分析分布式电源不同故障类型的特点和信号特征,包括电压、电流、频率等方面。

3.建立微电网保护原理。

探究微电网保护方案,建立适合不同故障类型的微电网保护原理。

4.仿真实验验证。

采用仿真分析技术,分析不同故障类型的分布式电源发生故障时的信号特征,并验证微电网保护原理的有效性。

四、预期研究成果及应用价值本文预期研究成果为:1.建立分布式电源不同故障类型的故障特性及其微电网保护原理。

微电网的故障特性分析及保护策略研究

微电网的故障特性分析及保护策略研究

微电网的故障特性分析及保护策略研究微电网的故障特性分析及保护策略研究【引言】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能源结构的转型,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供应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然而,微电网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故障,对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保证微电网的可靠运行,需深入研究微电网的故障特性,并基于此提出合理的保护策略。

【1. 微电网的故障特性分析】1.1 系统故障类型微电网系统的故障类型可以分为两类:外部故障和内部故障。

外部故障主要包括电网侧故障、微电网逆变器故障等;而内部故障主要包括微网中的继电器故障、电源开关故障等。

1.2 故障对微电网的影响微电网系统中的故障会对系统的稳定运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电网侧故障可能导致微电网脱网,使得微电网无法继续供电;微电网逆变器故障可能导致输出电压波动,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微电网保护策略研究】2.1 快速故障检测与定位针对微电网中的故障,保护策略应该能够快速检测和定位故障位置,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故障指示器和保护继电器进行故障检测和定位。

2.2 微电网自愈能力提升微电网应具备一定的自愈能力,能够在故障发生后快速恢复供电能力。

为此,可以采用智能开关、能量存储装置等技术手段,提高微电网的自愈能力。

2.3 多重保护策略的应用为防止微电网中的故障扩大影响范围,应采用多重保护策略。

包括过流保护、超频保护、剩余电流保护等,以确保微电网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及时切除故障部分,保障其他部分正常运行。

【3. 研究案例】本文以某地一座微电网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系统中常见的故障,通过实验和仿真方法对微电网的故障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同时,设计了相应的保护策略,并在该微电网系统中进行了应用与验证。

【结论】微电网故障特性分析及保护策略研究对于确保微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微电网故障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微电网系统的保护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实现微电网的可靠供电。

微型电网控制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微型电网控制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微型电网控制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以下是关于微型电网控制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以及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等问题的出现,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已经成为国际能源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微型电网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系统,其具有灵活性高、稳定性强、能源资源可再生等特点,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同时,微型电网中的控制技术对于保证微型电网安全、稳定与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目前,针对微型电网控制技术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

在微型电网中,微网逆变器控制技术是微型电网控制的核心,已经有了很多成熟的解决方案。

而在微型电网的运行管理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基于数据分析的控制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微型电网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

然而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 微型电网电力质量控制技术缺乏。

2. 目前缺乏面向多能源协调控制方法和策略的研究。

3. 微型电网与传统电网连接的协调控制技术研究不足。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文将重点研究微型电网控制技术,探究微型电网电力质量控制、多能源协调控制、微型电网与传统电网连接的协调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问题,最终实现微型电网稳定高效运行的目标。

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实验分析和模拟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微型电网的模型,并通过仿真实验进行控制策略的验证和优化。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微型电网控制技术的深入研究,将为微型电网的稳定、高效运行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为实现中国能源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同时,研究成果也可为微型电网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推动微型电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微电网继电保护和控制管理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微电网继电保护和控制管理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微电网继电保护和控制管理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采用微电网技术,以优化能源利用和提升电网的可靠性。

微电网通常由分布式电源、电池储能系统、电动汽车和其他电力设备组成,具有高度的集成性和智能化的特点。

随着微电网的普及,其继电保护和控制管理系统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微电网的复杂性和分散性要求高效的继电保护和控制管理系统,以确保微电网运行的安全和稳定。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开发一种高效的微电网继电保护和控制管理系统,以提高微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具体目的包括:1.针对微电网的特点和要求,设计一种适用于微电网的继电保护和控制管理系统。

2.通过对微电网各个组件的监测和诊断,实现对微电网的故障检测和定位。

3.开发一种智能的微电网控制算法,保证微电网运行的稳定和优化。

三、研究内容1.微电网的组成和特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微电网的组成和特点,包括分布式电源、电池储能系统、电动汽车和其他电力设备的特点和主要功能。

2.微电网的继电保护与控制管理系统的设计本研究将设计一种适用于微电网的继电保护和控制管理系统,包括继电保护设备、通信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控制算法等。

3.微电网的故障检测和定位本研究将开展对微电网的各个组件的监测和诊断,以实现对微电网的故障检测和定位,为维护微电网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4.智能控制算法的开发本研究将开发一种智能的微电网控制算法,通过对微电网的整体控制,以保证微电网运行的稳定和优化。

四、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深入理解微电网的组成和特点,以及微电网继电保护和控制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和研究现状。

2.实验研究法:通过实验验证,评估和完善微电网继电保护和控制管理系统的设计和性能。

3.数据分析法:通过对微电网的数据监测和诊断,实现对微电网的故障检测和定位,为微电网的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的预期结果包括:1.设计一种适用于微电网的继电保护和控制管理系统,以保证微电网的安全和稳定。

含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综合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含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综合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含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综合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电网的兴起,微电网作为供电系统的一种新型形式,其特点是可以将多种能源转化为电能,而且具有高效、灵活性、鲁棒性强等优点,因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微电网由于其小型化、模块化等特点,可以在城市、乡村、工业园区、军营等场所灵活运用。

但微电网与传统电网不同,它通常是由多个分布式电源、能量存储装置和负载组成的,因此,如何合理地控制微电网中的能量流动问题已成为微电网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含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的综合控制问题,主要目的如下:1.总结目前国内外关于微电网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2.分析微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运行特点,深入探讨微电网综合控制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问题。

3.针对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对能量管理的影响,建立微电网综合控制模型,优化能量流动方案。

4.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验证所提出的综合控制方法在实际微电网中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

三、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微电网控制技术研究综述微电网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趋势,从能量管理和协调控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重点关注当前微电网控制方面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

2.分布式电源运行特点分析分析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运行的特点和影响,包括分布式电源并网与离网控制技术、分布式电源响应能力分析、能量管理和传输机制研究等方面。

3.微电网综合控制模型建立基于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运行特点和能量管理的需求,建立微电网综合控制模型,包括微电网结构设计、能量管理模块和协调控制策略设计等方面,分析微电网的能量流动问题,并优化能量流动方案,提高微电网的自主运行能力。

4.验证与分析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所提出的综合控制方法在实际微电网中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同时分析微电网的综合控制策略改进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四、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调研通过对微电网控制技术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阅读和分析,总结当前微电网控制技术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

电网故障信息处理系统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电网故障信息处理系统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电网故障信息处理系统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电网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交叉网络越来越复杂,各种故障和事故也越来越频繁发生,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处理电网故障信息成为了电力系统运行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传统的电网故障信息处理方法,一般是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进行沟通汇报,缺乏规范化、实时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往往出现信息丢失、响应慢或错误等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电网故障信息处理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准确及时地收集、传输和分析故障信息,还可以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和智能化处理,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对电网故障信息处理系统的发展历程和技术发展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电力系统的特点和故障信息处理的需求。

2. 分析传统的电网故障信息处理方法的不足之处,探究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设计并建立电网故障信息处理系统。

3. 确定电网故障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包括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处理和可视化等,利用数据库、算法和可视化等技术进行实现。

4. 对电网故障信息处理系统进行测试和评估,验证系统的性能和效果,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的建议。

三、研究预期成果和意义1. 设计并建立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电网故障信息处理系统,实现对电力系统故障信息的准确收集、及时传输和智能化处理。

2. 提高电力系统的应急响应能力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减少故障处理时间和维修成本,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起到积极的作用。

3. 为电力系统的管理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四、研究时间安排及预算本研究计划历时一年,具体时间安排如下:第一阶段:文献综述 1个月第二阶段:系统设计与建立 3个月第三阶段:功能实现与优化 5个月第四阶段:测试与评估 2个月预算明细:硬件费用: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 20万软件费用:数据库、算法、可视化等 10万人员费用:项目负责人、技术开发人员等 50万其他费用:差旅、会议、专利等 10万总计:90万元五、研究组成员项目负责人:XXX技术开发人员:XXX、XXX其他人员:XXXX、XXXX六、参考文献[1] 刘卫东, 王丽华. 电力系统故障管理信息平台与电咨服务平台研究[J]. 物联网技术, 2018(2):28-32.[2] 张跃彬, 吴阳兵, 徐伟炜. 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电网故障信息处理与预测[J]. 计算机技术应用, 2017(12):155-157.[3] 马凯, 夏志勇, 于月柏. 基于WEBGIS技术的电力系统故障处理与决策支持系统[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8(5):57-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某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微电网保护开题学院(系):年级专业: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如今化石能源逐渐枯竭及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寻找新的能源问题已经成为无可阻挡的事实。

就电力行业而言,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的发布,分布式发电相关政策密集出台[1]。

分布式发电具有投资省、发电方式灵活且不污染环境等优点,然而分布式电源( Distributed Generation,DG) 具有间歇性、随机性等特点,大量并网将会给电网带来诸多不利影响[3]。

微电网是一种将分布式电源、负荷、储能装置、变流器以及监控保护装置有机整合在一起的小型发配电系统。

凭借微电网的运行控制和能量管理等关键技术,可以实现其并网或孤岛运行、降低间歇性分布式电源给配电网带来的不利影响[13]。

但微电网的不断接入极大地改变了原来配电网的结构,必须对微电网的电能质量、控制方式以及保护方法等诸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国内关于微电网保护的研究对于微电网的保护系统来说,其在并网和孤岛两种不同运行模式下故障电流存在巨大差异,这已成为保护整定和配置的一个难题。

为此,有必要针对不同运行模式下的微电网开展精确的故障分析,从而为建立完整的微电网继电保护系统提供基础[6]。

目前国内对于微电网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1.在微电网并网模式和孤岛模式中采用相同的保护策略,通过相邻保护单元之间相互交换带方向的故障信息,确定故障范围,快速动作切除故障。

2.对配电网中常见的反时限过电流保护原理进行改进,在故障判据中加入低电压加速动作因子,实现无需借助通信的低电压反时限过电流微电网保护。

3.提出开发智能继电器测量线路两端的同步信息,实现微电网线路的差动保护。

4.设计了一种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核心的微电网保护系统,保护方案为利用采集到的电压参数和故障方向信息进行矩阵运算,通过运算结果判定并隔离故障区域。

5.采用以树图描述微电网的思想,将断路器看作图的边,以网络化数字保护为手段,提出了基于图模型的微电网边方向变化量矩阵保护算法。

6.针对微电网外部故障时正序分量、负序分量和零序分量关系实现故障选相,提出了基于故障分量和dq 变换的微电网单相接地故障识别方案。

7.从微电网作为一个小型发、配电系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将微电网进行分级或分区保护的方案。

8.以连接有DG 和负荷的母线为分区依据,建立微电网的二叉树模型,同时引入功率不平衡度的概念,形成故障决策树实现微电网的分区保护。

国外关于微电网的研究1.提出在不需要大规模改造配电网保护装置的前提下,通过改进保护装置的性能实现微电网保护技术的提升。

2.针对微电网并网运行和孤岛运行的不同模式,通过改造相量测量单元( PMU) 等检测装置来更好地实现微电网的保护与控制[14]。

3.通过隔离算法检测微电网的运行模式,提出针对不同模式适用不同保护算法的自适应保护原理。

4.对馈线末端的继电器增加通信模块,通过对继电器的改造解决继电器之间的相互配合问题[12]。

5.提出基于微电网中央保护单元的集中式系统保护方案。

6.根据IEC61850 通信协议的标准,提出在微电网中设立一个中央微电网保护单元实现全网的检测与保护。

7.根据微电网控制的需要,在每条馈线的终端广泛设置微电网控制器(MC),通过众多的MC 保护信息汇集到微电网中央控制器(MCC),将保护算法集成到MCC 的保护模块中实现微电网保护与控制的结合[15]。

8.通过对分布于微电网中的众多继电器安装通信装置,实时监测和更新流过继电器的故障电流信息,根据故障电流的变化确定微电网的故障区域。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此次对于微电网故障分析与保护装置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微电网结构及控制策略;建立微电网模型;分析微电网孤岛和并网运行时的故障特性;微电网孤岛运行时保护方案分析;微电网并网运行时保护方案分析;提出微电网在孤岛运行和并网运行时均有效的保护方案。

最终给出理论分析和Matlab仿真分析结果。

对于此次项目最主要的问题有 2 点[13]:1. 如何提取故障特征;2. 在不同模式、不同故障点情况下,如何为微电网提供充分的保护。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项目开始首先需要进行资料的查找,通过网络、书籍、学术期刊等途径了解当今的发展形势,以及面临的问题并找出解决的突破口,掌握微电网结构及其故障电流特征,建立微电网模型。

然后学习研究相关知识,对比各种不同的控制方法,选择最优的控制策略。

由于在并网条件下,微电网内发生故障时的故障特性与传统故障特性类似。

但由于多分布式电源的存在,使得故障点存在双端电源向故障点供电的情况,所以并网条件下保护配置方案应考虑短路电流方向及大小的改变。

同时在并网条件下发生故障时,不论是微电网侧还是配网侧故障,都以断开微电网为先,以避免由于微电网的加入使故障特性复杂化,影响重合闸的策略等。

在孤岛离网条件下,由于分布式电源的特殊性,其短路容量较小,当系统发生故障时,故障点的短路电流相对较小,对称故障下保护安装处的相电压跌落明显,不对称故障下保护安装处测得的负序电压和负序电流将会明显增大。

所以,在孤岛条件下馈线上的保护配置必须做出相对调整。

由于微电网在并网和孤岛条件下不同的故障特性,微电网保护必须依据微电网运行状态改变保护策略[9]。

寻求微电网在孤岛及并网等不同运行方式下的故障分析方法是很必要的,通过不同运行方式下的故障分析提出合理的孤岛运行保护方案并分析,提出合理的并网运行保护方案并分析。

最终通过对孤岛和并网两种不同的运行方式下的分析提出一种能够在孤岛与并网时均有效的保护方案,其中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更系统、深入的探讨:(1)微电网的继电保护必需与其控制结合起来,通过研究微电网的运行特性、控制原理以及对故障的响应特性来指导微电网继电保护的研究。

(2)无论是系统级保护还是单元级保护,都要求微电网各个单元之间能实现通信。

必须寻求一种稳定不易被干扰的通信和信号的处理方式。

(3)微电网的保护要有系统性,单元级保护要求微电网孤网运行模式和并网运行模式下要有一致。

不仅要保护微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还要尽可能减少微电网并网对公共电网的不利影响[10]。

并最终通过Matlab进行仿真验证其可行性。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对比研究法、定性分析法、模拟法。

四、研究工作进度1-2周熟悉微电网研究背景、工作原理及保护目的;3-4周掌握微电网结构及故障电流特性完成开题报告;5-8周建立微电网模型,对孤岛及并网两种不同的运行状态提出不同的控制方法;9-11周根据不同的运行状态及控制策略确定故障特性分析方法;12-13周设计能够在孤岛及并网两种运行状态下均符合的保护方法;14-15周进行Matlab仿真模拟,验证保护方法;16-17周论文撰写答辩准备。

五、主要参考文献[1]沈沉,吴翔宇,王志文.微电网实践与发展思考[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42(5):1-11.[2] 杨新法,苏剑,吕志鹏.微电网技术综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1):57-70.[3] 左文霞,李澍森,吴夕科.微电网技术及发展概括[J].中国电力,2009,42(7):26-30.[4] Mirsaeidi S, Said D M, Wazir Mustafa M, et al. An analytical literaturereview of the available techniqu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micro-grid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 Energy Systems, 2014:300–306.[5] 吕婷婷,段玉兵,龚宇雷.微电网故障暂态分析及抑制方法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39(2):102-107.[6] 曾德辉,潘国清,王钢.含V/f 控制DG 的微电网故障分析方法[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16):2604-2611.[7] HANNU J L.Protection principles for future microgrids[J].IEEE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2010,25(12):2910-2918.[8] 贾清泉,孙玲玲,王美娟.基于节点搜索的微电网自适应保护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10):1650-1657.[9] 杨湛晔,毛建容,马红伟.微电网多级保护与控制的实现及优化分析[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2,34(10):137-142.[10] 张宗包,袁荣湘,赵树华.微电网继电保护方法探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18):204-209.[11] 牟龙华,姜斌,童荣斌.微电网继电保护技术研究综述[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4,(12):1-7.[12] SORTOMME E,VENKATA,MITRA J D.Microgrid protection usingcommunication-assited digital relays[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2010,25(4):2789-2796.[13] 李澍森.微电网核心技术体系研究[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4,(10):18-25.[14] VENKATA S S,ing advanced measurement systems formicrogrid protection[C].Conference on innovative smart grid Technologies,2012[15] USTUN T S,OZANSOY C,ZAYEGH A.Fault current coefficient and timedelay assignment for microgrid protection system with central protection Unit[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2012,28(2):598-606.[16] 杨志淳,乐健,刘开培.微电网并网标准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40(2):66-71.六、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七、系级教学单位审核意见:审查结果:□通过□完善后通过□未通过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