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高压直流输电(高压直流输电),是利用稳定的直流电具有无感抗,容抗也不起作用,无同步问题等优点而采用的大功率远距离直流输电。输电过程为直流。常用于海底电缆输电,非同步运行的交流系统之间的连络等方面。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被用于通过架空线和海底电缆远距离输送电能;同时在一些不适于用传统交流联接的场合,它也被用于独立电力系统间的联接。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1954年诞生于瑞典,用于连接瑞典本土和哥特兰岛,由阿西亚公司(ASEA, 今ABB集团)完成。

在一个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电能从三相交流电网的一点导出,在换流站转换成直流,通过架空线或电缆传送到接受点;直流在另一侧换流站转化成交流后,再进入接收方的交流电网。直流输电的额定功率通常大于100兆瓦,许多在1000-3000兆瓦之间。

高压直流输电用于远距离或超远距离输电,因为它相对传统的交流输电更经济。

应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电能等级和方向均能得到快速精确的控制,这种性能可提高它所连接的交流电网性能和效率,直流输电系统已经被普遍应用。

高压直流输电是将三相交流电通过换流站整流变成直流电,然后通过直流输电线路送往另一个换流站逆变成三相交流电的输电方式。它基本上由两个换流站和直流输电线组成,两个换流站与两端的交流系统相连接。

1.2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思路

(1)经济性三大特性突出节能效果

从经济方面看,直流输电有以下三个主要优点:

首先,线路造价低,节省电缆费用。直流输电只需两根导线,采用大地或海水作回路只用一根导线,能够节省大量线路投资,因此电缆费用省得多。

其次,运行电能损耗小,传输节能效果显著。直流输电导线根数少,电阻发热损耗小,没有感抗和容抗的无功损耗,且传输功率的增加使单位损耗降低,大大提高了电力传输中的节能效果。

最后,线路走廊窄,征地费省。以同级500千伏电压为例,直流线路走廊宽仅40米,对于数百千米或数千千米的输电线路来说,其节约的土地量是很可观的。

除了经济性,直流输电的技术性也可圈可点。直流输电调节速度快,运行可靠。在正

常情况下能保证稳定输出,在事故情况下可实现紧急支援,因为直流输电可通过可控硅换流器快速调整功率、实现潮流翻转。此外,直流输电线路无电容充电电流,电压分布平稳,负载大小不发生电压异常不需并联电抗。

(2)提升空间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将改善直流输电性能

直流输电最核心的技术集中于换流站设备,换流站实现了直流输电工程中直流和交流相互能量转换,除在交流场具有交流变电站相同的设备外,还有以下特有设备:换流阀、控制保护系统、换流变压器、交流滤波器和无功补偿设备、直流滤波器、平波电抗器以及直流场设备,而换流阀是换流站中的核心设备,其主要功能是进行交直流转换,从最初的汞弧阀发展到现在的电控和光控晶闸管阀。

晶闸管用于高压直流输电已有很长的历史。近10多年来,可关断的晶闸管、绝缘门极双极性三极管等大功率电子器件的开断能力不断提高,新的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将进一步改善新一代的直流输电性能、大幅度简化设备、减少换流站的占地、降低造价。

(3)观点——远距离输电优势明显

发电厂发出的交流电通过换流阀变成直流电,然后通过直流输电线路送至受电端再变成交流电,注入受端交流电网。业内专家一致认为。高压直流输电具有线路输电能力强、损耗小、两侧交流系统不需同步运行、发生故障时对电网造成的损失小等优点,特别适合用于长距离点对点大功率输电。

其中,轻型直流输电系统采用可关断的晶闸管、绝缘门极双极性三极管等可关断的器件组成换流器,使中型的直流输电工程在较短输送距离也具有竞争力。

此外,可关断器件组成的换流器,还可用于向海上石油平台、海岛等孤立小系统供电,未来还可用于城市配电系统,接入燃料电池、光伏发电等分布式电源。轻型直流输电系统更有助于解决清洁能源上网稳定性问题。

1.3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的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总体上可以说是起步较晚, 但収展迅速。1980 年国家确定全部依靠自己力量建设中国第一项直流输电工程———舟山直流输电工程。它具有向自主建设大型直流输电工程过渡的工业性试验性质,于1984 年开始施工, 1987 年投入试运行, 1989 年正式投运。工程最终规模为±1 100 kV, 500 A, 100 MW, 线路全长54 km。嗓泅直流输电工程( 上海―嗓泅岛) 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建设的双极海底电缆直流工程, 于1996 年完成研究工作, 2002 年全部建成。工程为双极±500 kV,600 A, 60 MW, 可双向供电, 线路长度66.2 km, 其中海底电缆59.7 km。葛南( 葛洲坝―上海南桥)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是我国引迚的第一个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1989 年单极投运, 1990 年双极投

运。迚入21 世纪, 我国的高压直流输电収展迅速, 相继建成投产了天广( 天生桥―广州) 、三常( 三峡―常州) 、三广( 三峡―广东) 和贵广( 贵州―广东) 等多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作为引迚技术的验证, 自主研収设计制造的华中―西北联网灵宝背背直流工程, 2005 年7 月投入运行。 1.2 我国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现状至2004 年末, 我国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累计输送容量达12 470 MW, 输电线路长度累计达4 840 km, 已经超过美国位列世界第一。截至2007 年年底, 我国已建成幵正式投入运行葛( 洲坝) 沪( 上海) 、三( 峡) 常( 州) 、三( 峡) 广( 东) 、三( 峡) 沪( 上海) 、天( 天生桥) 广( 东) 、贵( 州) 广( 东) Ⅰ回、Ⅱ回等7 个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和灵宝背靠背直流工程, 直流输电线路总长度达 7 085 km, 输送容量达18 560 MW, 线路总长度和输送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 我国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和设备制造水平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2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2.1 直流输电中的谐波问题工频的交变电流在换流站中的整流和逆变过程中, 实际上输出的波形幵不是稳定的直流, 而是有些许波动的脉动电流。再加上换相的非理想性, 使得输出电流迚一步畸变。这些原因促成了直流输电系统中谐波的存在。随着高压直流输电的収展, 相关的谐波问题也日益突出。输电系统中的换流器在交流侧为谐波电流源,在直流侧为谐波电压源。严重的情况下, 可能还会引起谐波放大甚至谐波不稳定, 即交直流侧电压、电流通过换流站非线性环节时互相调制, 构成了一个AC/DC 之间的正反馈调节环。受到扰动时, 就会造成谐波振荡的放大, 其结果就是换流站交流母线电压严重畸变。现在主要通过小信号分析法、谐波特征值分析法、频域分析和传递函数法、时域仿真―频率扫描法等来迚行研究。一般通过加装非特征滤波器、使用有源滤波器、附加谐波阻尼电路或者是采用轻型直流输电技术来抑制谐波。

2.2 高压直流断路器的制造目前我国的直流输电系统中, 高压直流断路器的制造技术还不成熟, 多数需要迚口。研制高压断路器的难点在于: ( 1) 直流电没有像交流电那样的过零点, 所以灭弧的技术很困难; ( 2) 直流回路的电感很大, 所以需要的平波电抗器很大, 约1H,这在工艺上做起来不容易; ( 3) 由于灭弧时的直流电流很大, 故要求断路器能够吸收很大的能量。在实际的生产当中, 利用大容量金属氧化物这种新型材料可以较好地解决后2 个问题。但灭弧仍然不是很理想, 一般采用叠加振荡电流和耗能限流2 种方式来实现。后者较为普及, 一般采用分段串入电阻、拉长电弧和采用金属氧化物耗能。

2.3 大地回流造成的接地体腐蚀及对交流系统的影响直流输电过程是以大地作为回流电路的。回流流经大地时, 会与附近的金属接地体収生化学反应, 腐蚀掉金属。例如对于铁而言, 就会収生如下的化学反应:阳极: Fe2++2OH-=Fe(OH) 2阴极: 2e-+2H+=H2经研究表明: ( 1) 接地体深埋幵不会明显地减小腐蚀, 幵且这种做法在经济上是不合适的; ( 2) 金属接地体与直流接地极之间的距离会显著影响腐蚀的程度,当两者相距10 km 以外

时, 腐蚀影响即可忽略不计; ( 3) 在相同的距离条件下, 金属接地体的走向会影响腐蚀的程度, 一般垂直走向的接地体受腐蚀影响比平行走向的接地体大。同时, 强大的直流电流将经接地极注入大地, 在极址土壤中形成一个恒定的直流电流场。此时如果极址附近有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的变电站、地下金属管道或铠装电缆等金属设施, 若这些设施可能给地电流提供比大地土壤更为良好的导电通道, 则一部分电流将沿着幵通过这些设施流向进方, 从而给这些设施带来不良影响。其中, 中性点直接接地变压器是受影响最大的设备。我国110 kV 及以上系统的变压器中性点, 一般都采用直接接地方式。如变电站位于接地极电流场范围内, 那么在场内变压器间会产生电位差, 接地极入地电流将有部分直流电流会通过大地、交流输电线路, 由一个变电站变压器中性点流入, 在另一个变电站变压器中性点流出, 由此在变压器三相绕组中产生直流分量,产生直流偏磁电流。流过变压器绕组的直流电流大小不仅与接地极的距离相关, 同时与极址土壤导电性能、电网接线和参数等有关。

1.4 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课题的研究的来源和意思,分析当前国内外高压直流输电的实际状况和应用范畴,针对高压直流输电的特点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展开了讨论和研究,为本论文做出了开门见山的作用,展开论文的内容。

2 高压直流输电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2.1 高压直流输电的基本构成

就其基本结构而言,直流输电线路可分为架空线路、电缆线路以及架空──电缆混合线路三种类型。直流架空线路因其结构简单、线路造价低、走廊利用率高、运行损耗小、维护便利以及满足大容量、长距离输电要求的特点,在电网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多运用。因此直流输电线路通常采用直流架空线路,只有在架空线线路受到限制的场合才考虑采用电缆线路。

2.2 高压直流电相对于交流电的特点

2.2.1 高压直流电的技术优势

与高压交流输电相比较,直流输电具有下列优点:一、输送相同功率时,线路造价低对于架空线路,交流输电通常采用3根导线,而直流只需1根(单极)或2根(双极)导线。输送相同功率时,直流输电所用线材仅为交流输电的2/3~l/2。另外,直流输电在线路走廊、铁塔高度、占地面积等方面,比交流输电优越。对于电缆线路,直流电缆与交流电缆相比,其投资费和运行费都更为经济,这就是越来越多的大城市供电采用地下直流电缆的原因。二、线路损耗小由于直流架空线路仅用1根或2根导线,所以导线上的有功损耗较小。同时,由于直流线路没有感抗和容抗,在线路上也就没有无功损耗。另外,由于直流架空线路具有“空间电荷”效应,其电晕损耗和无线电干扰均比交流架空线路要小,直流输电没有集肤效应,导线的截面利用充分。这样,直流架空线路在年运行费用也比交流架空线路经济。三、适宜于海下输电海下输电必须采用电缆。电缆线路的电容比架空线路大得多,较长的海底电缆交流输电很难实现,而采用直流电缆线路就比较容易。且电缆的绝缘在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作用下的电位分布、电场强度和击穿强度都不相同。

四、没有系统稳定问题交流输电系统中,所有连接在电力系统中的同步发电机必须保持同步运行。系统稳定是指在系统受到扰动后所有互联的同步发电机具有保持同步运行的能力。由于交流系统具有电抗,输送的功率有一定的极限,当系统受到某种扰动时,有可能使线路上的输送功率超过它的极限。这时,送端的发电机和受端的发电机可能失去同步而造成系统的解列。如果采用直流线路连接两个交流系统,由于直流线路没有电抗,所以不存在上述的同步运行稳定问题,即直流输电不受输电距离的限制。另外,由于直流输电与系统频率、系统相位差无关,所以直流线路可以连接两个频率不相同的交流系统。五、能限制系统的短路电流用交流输电线路连接两个交流系统时,系统容量增加,将使短路电流增大,有可能超过原有断路器的通断容量,这就要求更换大量设备,增加大量的投资。

而用直流输电线路连接两个交流系统时,直流系统的“定电流控制”将快速把短路电流限制在额定功率附近,短路容量不因互联而增大,有利于实现交流系统的互联。六、调节速度快、运行可靠直流输电通过晶闸管换流器能够方便、快速地调节有功功率和实现潮流翻转。不仅在正常运行时保证稳定地输出功率,而且在事故情况下,可通过正常的交流系统一侧由直流线路对另一侧事故系统进行支援,从而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采用双极线路时,假如一极出现故障,另一极仍能以大地或水为回路,继续输送一半的功率,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七、实现交流系统的异步连接频率不同或相同的交流系统可以通过直流输电或“交流—直流—交流”的“背靠背”换流站实现异步联网运行,既得到联网运行的经济效益,又避免交流联网在发生事故时的相互影响。八、直流输电可方便地进行分期建设和增容扩建,有利于发挥投资效益双极直流输电工程可按极来分期建设,先建一个极单极运行,然后再建另一个极。也可以每极选择两组基本换流单元(串联接线或并联接线),第一期先建一组(为输送容量的1/4)单极运行;第二期再建一组(为输送容量的1/2)双极运行;第三期再增加一组,可双极不对称运行(为输送容量的3/4),当两组换流单元为串联接线时,两极的电压不对称,为并联接线时候,则两极的电流不对称;第四期则整个双极工程完全建成。

2.2.2 高压直流输电的缺点

直流输电与交流输电相比,有如下缺点:一、换流站的设备较昂贵。二、换流装置要消耗大量的无功功率。直流输电换流器需要消耗一定的无功功率,一般情况下,约为直流输送功率的50%~60%,因此,换流站的交流侧需要安装一定数量的无功补偿设备,一般由具有电容性的交流滤波器提供无功功率。三、产生谐波影响。换流器运行时在交流侧和直流侧都将产生谐波电流和电压,使电容器和发电机过热,换流器控制不稳定,对通信系统产生干扰。一般在交流侧安装滤波器限制谐波影响。四、换流装置几乎没有过载能力,所以对直流系统的运行不利。

2.3 本章小结

随着科学技术学科的新发展为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开拓着广阔的前景,从直流输电运行特性与交流输电的比较到直流输电控制系统的分层结构可以知道,直流输电技术在日益成熟,今后直流输电在电力系统中必然会得到更多的应用。

3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接线方式

3.1 单极系统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接线方式可分为三种方式:单极连接,双极连接和背靠背接线方式。单极直流输电系统可以采用正极性和负极性。换流站出线端对地电位为正的称为正极,为负的称为负极,与正极或负极相连的输电导线称为正极导线或负极导线,也可以称为正极线路或负极线路。单极系统的接线方式有单极大地(海水)回线方式和单极金属回线方式两种。

(1)单机极大连线方式:单极连接是用一根架空导线或电缆线,以大地或海水作为返回线路组成直流输电系统。由于正常运行时电流需流经大地或海水,因此要注意接地电极的材料、埋设方法和对地下埋设物的腐蚀以及对地下通讯线路、航海罗盘的影响等问题,通常用正极接地方式较多。

(2)单极金属回线方式:单极金属回线方式是利用两根导线构成直流侧的单极回路,其中一根低绝缘的导线(也称金属返回线)用来代替单极大地回线中的地回线。这种方式避免了电流从大地或海水中流过,又把某一导线的电位钳位到零。其缺点是当负荷电流在流过导线时,要产生不小的电压降,所以仍要考虑适当的绝缘强度。这种方式大多用于无法采用大地或海水作为回路以及作为双极方式的过渡方案。

3.2 双极系统

双极线路方式有两根不同极性的导线,即一正一负。可具有大地回路或中性回路,分述如下:

(1)双极两端中性点接地方式:是将整流站和逆变站的中性点均接地,双极对地电压分别为+V和-V。正常运行时,接地点之间没有电流通过。实际上,由于两侧变压器的阻抗和换流器控制角的不平衡,总有不平衡电流以大地作为回路流过。当一线路故障切除后,可以利用健全极和大地作为回路,维持单极运行方式。

(3)双极一端中性点接地方式:它是在整流侧或逆变侧中性点单端接地,正常运行时和上述方式相同。但是一线故障时,就不可以继续运行了。

(4)双极金属中性线方式:将双极两端的中性点用导线连接起来,就构成双极中性线方式。这种方式是在整流侧或逆变侧任一端接地,当一极发生故障时,能用健全极继续输送功率,同时避免了利用大地或海水作为回路的缺点。这种方式由于增加了一根导线,在经济上将增加一定的投资。

3.3 背靠背换流方式

没有直流输电线路,而将整流站和逆变站建在一起的直流系统称为“背靠背”换流站。这种方式用于不同额定频率或者相同额定频率非同步运行的交流系统的互联。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的主要特点是直流侧可以选择低电压大电流,可充分利用大截面晶闸管的通流能力,同时直流侧设备也因直流电压低而使其造价也相应降低。背靠背直流输电由于整流器和逆变器均装设在一个阀厅内,直流侧谐波不会造成对通信线路的干扰,因此可降低对直流侧滤波的要求,省去直流滤波器,减小平波电抗器的电感值。这样,整个直流系统的绝缘费用可以降低,有色金属的消耗量和电能耗损较少。目前世界各国己修建和准备投建的“背靠背”直流工程较多,其主要优点是有利于系统增容时限制短路容量,从而不致更换大量的电气设备。背靠背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可根据互联的目的和要求的可靠性而设计成单极或双极运行。大多数点对点(两端)带线路ss的高压直流输电输电系统是双极的,只在偶发事故时作单极运行。

3.4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元件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主要由换流站(有整流站和逆变站)和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组成,主要包括换流器、直流平波电抗器、交直流滤波器、无功补偿装置、直流输电线路以及电极。下图是一个双极联络线系的基本组成元件示意图,其他类型的接线,其主要元件与此图所示基本相同。

(1)换流变压器。换流变向阀桥提供适当等级的不接地三相电压源。由于变压器阀侧不接地,直流系统能建立自己的对地参考点,通常将阀换流器的正端或负端接地。

(2)换流器(阀桥)。它们完成交-直流和直一交流转换。换流器包括6脉动或12脉动安排的高压阀。

(3)直流平波电抗器。这些大电抗具有很大的电感值,可以降低直流线路中的谐波电压和电流,防止逆变器换相失败,防止轻负荷电流不连续,限制直流电流短路期间整流器中的峰值电流。

(4)谐波滤波器。换流器在运行时在交流和直流两侧均产生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这些谐波会导致电容器和附近的电机过热,并干扰远动通信系统。因此,在交流侧和直流侧都装有滤波装置。交流滤波器一般安装在换流变压器的交流侧母线上。对单桥用交流滤波器吸收1n26次谐波,对双桥吸收1n2次谐波。直流滤波器一般安装在直流线路两端,用来降低流入直流线路和接地极引线中的谐波分量。单桥时吸收6n次谐波,双桥时吸收12n次谐波。

(5)无功补偿装置。直流换流器运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无功功率。稳态条件下,换流器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占传输功率的40%~60%左右,而暂态情况下无功功率消耗更大。因此,必须在换流器附近提供无功电源。对于强交流系统,通常采用并联电容补偿的形式。

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市) 【摘要】直流输电是目前世界上电力大国解决高电压、大容量、远距离送电和电网互联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特点,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特高压直流输电,特点,问题,必要性,发展前景 0.引言 特高压电网是指由特高压骨干网架、超高压、高压输电网、配电网及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共同构成的分层、分区,结构清晰的大电网。其中,国家电网特高压骨干网架是指由1000kV级交流输电网和±600kV级以上直流输电系统构成的电网。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起源于20 世纪60 年代,瑞典Chalmers 大学1966 年开始研究±750kV 导线。1966 年后前苏联、巴西等国家也先后开展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研究工作,20 世纪80 年代曾一度形成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热潮。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和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均在80 年代末得出结论:根据已有技术和运行经验,±800kV 是合适的直流输电电压等级,2002 年Cigre又重申了这一观点。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国用电需求不断增加,中国的自然条件以及能源和负荷中心的分布特点使得超远距离、超大容量的电力传输成为必然,为减少输电线路的损耗和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需要一种经济高效的输电方式。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恰好迎合了这一要求。 1.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技术特点 1.1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系统组成形式与超高压直流输电相同,但单桥个数、输送容量、电气一次设备的容量及绝缘水平等相差很大。换流站主接线的典型方式为每极2组12脉动换流单元串联,也可用每极2组12脉动换流单元并联。特高压直流输电采用对称双极结构,即每12脉动换流器的额定电压均为400kV,这样的接线方式使运行灵活性可靠性大为提高。特高压直流输电的运行方式有:双极运行方式、双极混合电压运行方式、单击运行方式和单极半压运行方式等。换流阀采用二重阀,空气绝缘,水冷却;控制角为整流器触发角15°;逆变器熄弧角17°。换流变压器形式为单相双绕组,油浸式;短路阻抗16%-18%;有载调压开关共29档,每档1.25%。换流站平面布置为高、低压阀厅及其换流变压器采用面对面布置方式,高压阀厅布置在两侧,低压阀厅布置在中间。 1.2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主要特点 (1)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间不落点,可点对点、大功率、远距离直接将电力送往负荷中心。在送受关系明确的情况下,采用特高压直流输电,实现交直流并联输电或非同步联网,电网结构比较松散、清晰。 (2)特高压直流输电可以减少或避免大量过网潮流,按照送受两端运行方式变化而改变潮流。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潮流方向和大小均能方便地进行控制。 (3)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电压高、输送容量大、线路走廊窄,适合大功率、远距离输电。 (4)在交直流并联输电的情况下,利用直流有功功率调制,可以有效抑制与其并列的交流线路的功率振荡,包括区域性低频振荡,明显提高交流的暂态、动态稳定性能。 (5)大功率直流输电,当发生直流系统闭锁时,两端交流系统将承受大的功率冲击。 1.3 与超高压直流输电比较 和±600千伏级及600千伏以下超高压

换流站与变电站,为何采用高压直流输电

换流站与变电站,为何采用高压直流输电 1.总论 电厂的任务是发电,电厂要能正常发电就需要使用和维护设备,使用和维护设备就是电厂的主要工作内容。 变电站是将电厂发出的电能通过电力设备进行各种变换,然后输送出去。其主要工作任务是: 1、使用和维护电力设备,使之保证长期连续对外供电。 2、监控电力设备运行情况,作好各项监控记录,以便将来作为技术或故障 分析的原始资料。 3、有些变电站还具有监控线路运行状况的功能。 2.换流站 高压直流输电的一种特殊方式,将高压直流输电的整流站和逆变站合并在一个换流站内,在同一处完成将交流变直流,再由直流变交流的换流过程,其整流和逆变的结构、交流侧的设施与高压直流输电完全一样,具有常规高压直流输电的最基本的优点,可实现异步联网,较好地实现不同交流电压的电网互联,将2个交流同步电网隔离,能有效地隔断各互联的交流同步网间的相互影响,限制短路电流,且联络线功率控制简单,调度管理方便。与常规直流输电比较,其优点更突出: 1、没有直流线路,直流侧损耗小; 2、直流侧可选择低压大电流运行方式,以降低换流变压器、换流阀等有关 设备的绝缘水平,降低造价; 3、直流侧谐波可全部控制在阀厅内,不会产生对通信设备的干扰; 4、换流站不需要接地极,无需直流滤波器、直流避雷器、直流开关场、直 流载波等直流设备,因而比常规的高压直流输电节省投资。

换流站是直流输电工程中直流和交流进行相互能量转换的系统,除有交流场等与交流变电站相同的设备外,直流换流站还有以下特有设备:换流器、换流变压器、交直流滤波器和无功补偿设备、平波电抗器。 换流器主要功能是进行交直流转换,从最初的汞弧阀发展到现在的电控和光控晶闸管阀,换流器单位容量在不断增大。 换流变压器是直流换流站交直流转换的关键设备,其网侧与交流场相联,阀侧和换流器相联,因此其阀侧绕组需承受交流和直流复合应力。由于换流变压器运行与换流器的换向所造成的非线性密切相关,在漏抗、绝缘、谐波、直流偏磁、有载调压和试验方面与普通电力变压器有着不同的特点。交直流滤波器为换流器运行时产生的特征谐波提供入地通道。换流器运行中产生大量的谐波,消耗换流容量40%~60%的无功。交流滤波器在滤波的同时还提供无功功率。当交流滤波器提供的无功不够时,还需要采用专门的无功补偿设备。 平波电抗器能防止直流侧雷电和陡波进入阀厅,从而使换流阀免于遭受这些过电压的应力;能平滑直流电流中的纹波。另外,在直流短路时,平波电抗器还可通过限制电流快速变化来降低换向失败概率。 3.变电站 3.1简介 改变电压的场所。为了把发电厂发出来的电能输送到较远的地方,必须把电压升高,变为高压电,到用户附近再按需要把电压降低。这种升降电压的工作靠变电站来完成。变电站的主要设备是开关和变压器。按规模大小不同,称为变电所、配电室等。 3.2组成

直流输电技术及其应用论文

直流输电技术及其应用 The Featur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Direct CurrentTransmission Techniques 山东农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0级 摘要本文介绍了直流输电技术在电力系统联网应用中的必要性,直流输电系统的 结构,直流控制保护技术以及直流输电的特点和应用发展方向;同时认为直流输电技术是新能源发电并网的最佳解决方式。 电力工程是21世纪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工程之一,电力技术的发展对城乡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大的关系,电力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电力的广泛应用和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推动着电力技术向高电压、大机组、大电网发展,向电力规模经济发展。电力工业按生产和消费过程可分为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四个环节。输电通常指的是将发电厂发出的电力输送到消费电能的负荷中心,或者将一个电网的电力输送到另一个电网,实现电网互联。随着电网技术的不断进步,输电容量和输电距离的不断增加,电网电压等级不断提高。电网电压从最初的交流13.8KV,逐步发展到高压35KV、66KV、110KV、220KV、500KV、1000KV。电网发展的经验表明,相邻两个电压等级的级差在一倍以上才是经济合理的。这样输电容量可以提高四倍以上,不仅可与现有电网电压配合,而且为今后新的更高级别电压的发展留有合理的配合空间。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对特高压电网的规划和设备的制造进行研究;进入21世纪后,加快了特高压输电设备、电网研究和工程建设。2005年9月26日,第一条750KV输电实验线路(官亭——兰州东)示范工程投运;2006年12月,云南——广东±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并于2010年6月18日,通过验收正式投运,该工程输电距离1373KM,额定电压±800KV,额定容量500万KW,和2010年7月8日投运的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一样,是当今世界电压等级最高的直流输电项目。 1.使用直流输电的原因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输电功率的增加,输电距离的增长,交流输电遇到了一些技术困难。对交流输电来说,在输电功率大,输电导线横截面积较大的情况下,感抗会超过电阻,但对稳定的直流输电,则只有电阻,没有感抗。输电线一般是采用架空线,但跨过海峡给海岛输电时,要用水下电缆,电缆在金属线芯外面包裹绝缘层,水和大地都是导体,被绝缘层隔开的金属线芯和水或大地构成了一个电容器,在交流输电的情况下,这个电容对输电线路的受电端起旁路电容的作用,并且随着电缆的增长,旁路电容会增大到几乎不能通交流的程度。另外,交流电路若要正常工作,经同一条线路供电的所有发电机都要必须同步运行;要使电力网内众多的发电机同步运行,技术上是很困难的,而直流输电不存在同步问题。现代的直流输电,只是输电环节是直流,发电仍是交流,在输电线路的起端有专用的换流设备将交流转换为直流,在输电线路的末端也有专用的换流设备将直流换为交流。 2.直流输电技术的特点 随着电网的不断扩大,输电功率、输电距离迅速增加,交流输电遇到了一些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直流输电所具有的的技术特点,使之作为解决输电技术难题的方向之一而受到重视。 2.1直流输电系统运行稳定性好 为保证电网稳定,要求网上所有发电机都必须同步运行,即所谓系统稳定性问题。对于交流长距离输电,线路感抗远远超过了电阻,并且输电线路越长,电抗越大,系统稳定越困难,

浅谈高压直流输电对交流电网继电保护影响

浅谈高压直流输电对交流电网继电保护影响 摘要:目前在交流电网的继电保护工作中尚且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工作人 员引起注意并且加以解决,比如直流输电的交流母线通过多条线路和多落点接入 交流电网,对含有直流馈入的电网做仿真分析,在直流馈入点附近采用受影响小 的继电保护装置等等,这些都是可取的措施。 关键词:高压直流;输电;交流电网;继电保护;分析 1导言 近年来我国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用电需求增长很大,但是我国能源丰富地 区大都在西部,这种能源和负荷分布不平衡的局面促使我国实行“西电东送”工程,因此,大力开发西南水电,采用特高压直流将电能输送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势在必行。 2直流偏磁成因 对于特高压直流输电来讲,较之于常规高压直流输电有所区别,而且运行方 式也非常的复杂,即便是一个双极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其运行方式也可能达到二 十多种。当电极不对称以大地作为回路运行过程中,直流电流就会以大地作为一 部分构成一个回路,如此强大的电流会在接地极址位置形成相对比较恒定的电流场,进而对接地极与周围交流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实践中可以看到,距离接地 极址越近,则直流电场就越大,反之亦然。 2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的整体情况和存在问题 2.1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的整体情况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换流技术为基础的交流电网继电保护技术就开始有了 进步,尤其是在高压直流输电上取得了更可喜的发展成果。在当前情况下,用作 长距离高能量电能传输的更多的是依靠半控型器件晶闸管的电流源换流器高压直 流输电(CSCHVDC);而由全控型器件构成的电压源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VSC-HVDC)则偏向于受端弱系统。与此相对应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电网构造从之前的两端系统拓展成多段的体系;电网的线路也发生了改变,从之前单纯的海底 电缆形式转变成架空线路和电缆共存的形式;此外,高压直流输电在运输的地域 宽度、功率大小、电压高低等方面都展现了更突出的优势。目前的直流输电电网 继电保护工作在开展时,主要依靠ABB和SIEMENS公司,分为几种不同的保护方式。 2.2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的现存问题 从保护效果的形成机制看,目前的直流输电继电保护工作成效不高,主要是 因为设计理念不先进、方案可实施性不强,主保护工作不力是因为系统的灵敏性弱、故障处理不到位、整体规划不强、采样率要求太高和对干扰的抵抗程度低等等。而后备保护工作不到位,则是因为保护的时效性不强、低电压保护缺少根据 等等原因。就交流电网的保护配置方面看,直流输电的保护类型太过单调,不够 可靠,一旦发生故障不能及时处理。 3交流电网的现状 自从第一个交流发电站成立以来,交流电网凭借以下的优势迅速的发展并被 广泛的使用。一是利用建立在电磁感应原理基础上的交流发电机可以很经济方便 地把机械能(水流能、风能)、化学能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交流电源和 交流变电站与同功率的直流电源和直流换流站相比,造价大为低廉。二是交流电 可以方便地通过变压器升压和降压,这给配送电能带来极大的方便。随着技术的 不断深入,交流电网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交流输电不能做

模块化多电平高压直流输电综述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综述 0引言: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使直流输电又一次登上历史舞台,与交流输电并驾齐驱。1954年,世界上第一条工业性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投入运营,从此,直流输电技术在海底电缆送电、远距离大功率输电、不同频率或相同频率交流系统之间的联结等场合得到了广泛地应用。IGBT、GTO 的出现,促使了VSC-HVDC和MMC-HVDC的产生,成为直流输电技术的一次重大变革。 MMC-HVDC(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high voltage DC transmission)是新一代直流输电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它具有高度模块化、易于扩展、输出电压波形好等特点,尤其适用于中高压大功率系统应用。本文首先介绍MMC的电路拓扑和工作原理,总结MMC的主要技术特点;然后分别回顾MMC在电容电压平衡、环流、控制策略、故障保护等关键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指出MMC今后亟待研究的关键问题。相关研究结果表明,MMC在电力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未来中高压大功率系统,尤其是高压输电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1正文: 传统两电平电压源型变换器,在电机传动、新能源并网、开关电源等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但在高压大功率领域的应用中,为解决功率开关器件的耐压问题,通常通过工频变压器接入高压电网,笨重的工频变压器大大增加了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的体积和成本,限制了系统效率。鉴于现有传统多电平变换器在较高应用电压等级、有功功率传输场合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德国学者 Marquardt R.及其合作者提出了基于级联结构的模块组合多电平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拓扑。 现将传统直流输电、电压源换流器型直流输电(VSC-HVDC)和MMC-HVDC三种直流输电方式的特点列表如下。

@高压直流输电关键技术

高压直流输电关键技术 一、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高压直流(HVDC)技术,自50年代兴起后,已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成为一项日趋成熟的技术。至1995年,世界上已成功投运的HVDC工程已达62项,预计至2002年,世界还将有约20项HVDC工程投入运行。 80年代,随着可控硅技术以及世界电网技术发展,HVDC技术得到一个阶跃性的发展。其一,由于联网的要求,背靠背工程有14项,约占新建工程的一半;其二,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长的直流线路.1700KM的扎伊尔英加—沙巴工程以及电压等级最高(士600KV)、输送容量最大(3150MW)的巴西伊太普工程。 90年代,世界第一个复杂的三端HVDC工程(魁北克—新英格兰工程)完成,并建成了世界上最长的海缆(250km)HVDC工程(瑞典—德国的BALTIC工程)。 亚洲地区的HVDC技术开始兴起。菲律宾、南韩、马束西亚、泰围、印度、日本和中国都相继开始HVDC工程的建设和研究,已建和计划中的工程约有15项。 随着电网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HVDC技术将会继续深化其可控性强的特点,同时克服其对电网带来的一些不利因素(如谐波)及投流站造价较高的弱点,加强其在电网发展中的作用。 二、技术开发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根据葛上和天广HVDC工程及三峡工程、西电东送工程以及全国联网工程的需要,发展我为的HVDC技术;重点开发远距离高压直流输电和背靠背HVDC技术,借鉴国内外的经验,确保三峡HVDC工程的成功建设和运行;实施HVDC主设备国产化工程。 三、主要技术开发内容及指标 (一)制定与国际接轨HVDC技术标准及HVDC工程设计规范。 (二)工程运行技术 1.直流系统控制保护策略研究; 2.直流与交流系统和设备控制保护的协调配合的研究; 3.交直流系统相互影响的研究; 4.换流站交流谐波及其滤波器的研究; 5.新型换流站运行人员监控系统的开发研究; 6.接地极的研究。 (三)HVDC技术研究手段的完善与开发 l.HVDC工程系统研究、设计软件包的完善与规范; 2.HVDC一、二次设备新型数学模型的完善与开发; 3.HVDC接地极研究软件的开发。 (四)背靠HVDC系统的研究,包括电压等级的选择、主设备参数列选、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等。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现状与展望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现状与展望 摘要:特高压直流输电大多用于长距离输电,例如海底电缆、大型发电站输电等,在我国,其是指通过1000kV级交流电网和±600kV级以上直流电网要求构成 的电网系统。放眼现在,直流输电在电力传输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尤其在结合计 算机等技术后,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整体调控更加可靠。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现状,以及探究今后发展的展望,讨论特高压直流输电如何在 个别恶劣环境中进行应用的问题。 关键词:特高压;直流输电;现状;展望 1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现状 1.1 发展速度快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由于部分发达国家需要向部分地区进行远距离、大 容量输电的需求,开始了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研究。从开始阶段的不到一千公里,五十万千伏直流输电电压,输电功率六百万千瓦,到如今的上千公里,八十万千 伏直流输电电压,其中的发展速度无疑是飞快的。除此之外,由于现代科技更为 发达,再加上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实时地检测,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调节方面 的优化,可谓是跨越了一大步。此外,相较于以往的电线,光纤的使用也使得特 高压直流输电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得以提高,大大提高了其输电效率。并且,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应用范围也大大扩增,不再局限于几个发达国家。 1.2 效率更高 在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方面,相较于交流输电,或者是超高压输电方式,特高 压直流输电通常会是更好的选择,其在经济投资、能源损耗以及工程规模方面都 要优于交流输电和超高压输电。例如,在特高压和超高压两种方式之间,面对相 同的输电工程,姑且定为10GW的输送功率,2千米的输送距离,超高压输电需 要240亿元的投资,在输电过程中有将近1.15GW的损耗,其工程规模为135米,而特高压输电只需要200亿元的投资,在输电过程中只有1GW的损耗,工程规 模也只有120米;而相等电压等级情况下的交流输电方式,需要315亿元的投资,在输电过程中更是有1.7GW的线损,工程规模也远远大于前面两种方案。所以, 在远距离大容量电力输送过程中,特高压直流输电的输电效率更好。 1.3 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尝试建设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即葛洲坝直流 输电工程,虽然开始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经过这些年的技术积累,我国现已 具备建设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技术,并于2010年,完全通过我国自主研发, 成功建造了在当时而言,技术领先全球、输电能力最大的±800kV的向家坝特高压 直流输电工程。在今后3~5年中,我国还将在其他地区建设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预计将会达到二十个左右。 2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特点 2.1 技术性能更加稳定 直流输电技术基本不存在系统稳定的问题,可以实现电网的非同期互联。简 单来说,就是指直流输电在连接连两个交流系统时,可以在非同步时期运行,在 效果方面,通过交变直,直变交,将两个直流系统隔离,使得两边能够独立运行。除此之外,在运行期间,如果线路发生短路,直流输电能够及时地进行调节,恢 复时间也很短,例如直流输电单极故障的恢复时间一般不超过0.4秒,除此之外,还可以抑制振荡阻尼和次同步振荡的影响。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研究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7-07-04T11:23:41.10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7期作者:杨帅 [导读]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特高压直流输电原理,接着分析了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特点,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优点、交直流特高压技术的应用,未来需要解决的难点等。通过分析能够看出,当前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河北省石家庄 050000)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特高压直流输电原理,接着分析了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特点,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优点、交直流特高压技术的应用,未来需要解决的难点等。通过分析能够看出,当前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特高压;直流输电;应用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电力工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近几年发展更加迅猛。按照在建规模和合理开工计划,全国装机容量 2010 年达到 9.5 亿千瓦,2020 年达到 14.7 亿千瓦;用电量 2010 年达到 4.5 万亿千瓦时,2020 年达到 7.4 万亿千瓦时。电力需求和电源建设空间巨大,电网面临持续增加输送能力的艰巨任务。同时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匀,全国四分之三的可开发水资源在西南地区,三分之二的煤炭资源分布在西北地区,而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集中了三分之二的用电负荷。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成为我国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同时,特高压输电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特高压输电线路可减少铁塔用材三分之一,节约导线二分之一,节省包括变电所在内的电网造价约 10%-15%。特高压线路输电走廊仅为同等输送能力的 500k V 线路所需走廊的四分之一,这对人口稠密、土地宝贵或走廊困难的国家和地区带来重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1特高压直流输电原理 高压直流输电的电压等级概念与交流输电不一样。对于交流输电来说,一般将 220k V 及以下的电压等级称为高压,330 ~ 750k V 的称为超高压 ,1000k V 及以上的称为特高压。直流输电把 ±500k V 和 ±660k V 称为超高压;±800k V 及以上电压等级称为特高压。 直流输电工程是以直流电的方式实现电能传输的工程。直流电必须经过换流(整流和逆变)实现直流电变交流电,然后与交流系统连接。 两端直流输电系统可分为单极系统(正极和负极)、双极系统(正、负两极)和背靠背直流系统(无直流输电系统)三种类型。 2特高压直流输电优点 我国目前发展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包括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和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一般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用于近距离的组网和电力输送,直流输电技术用来进行远距离、大规模的电力输送,两者在以后的电网发展中都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对其中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进行简要分析,其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直流输电的每极导线的绝缘水平和截面积与交流输电线路的每相导线相同的情况下,输电容量相同时直流输电所需的线路走廊只需交流输电所需线路走廊的2/3,在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的今天,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可以节省线路走廊的优点显得更加突出。 在输送功率相同的情况下,直流输电的线路损耗只有交流输电的2/3,长久以往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同时直流输电可以以大地为回路,只需要一根导线,而交流输电需要3根导线,在输电线路建设方面特高压直流输电电缆的投资要低很多。 交流输电网络互联时需要考虑两个电网之间的周期和相位,而直流输电不存在系统稳定性问题,相比交流输电网络,能简单有效地解决电网之间的联结问题。 长距离输电时,采用直流输电比交流输电更容易实现,如800kv的特高压直流输电距离最远可达2500km。 3特高压直流技术存在的不足 (1)直流输电换流站比交流变电所结构复杂、造价高、运行费用高,换流站造价比同等规模交流变电所要高出数倍。(2)为降低换流器运行时在交流侧和直流侧产生的一系列谐波,需在两侧需分别装设交流滤波器和直流滤波器,使得换电站的占地面积、造价和运行费用均大幅度提高。(3)直流断路器没有电流过零点可利用,灭弧问题难以解决。(4)由于直流电的静电吸附作用,使直流输电线路和换电站设备的污秽问题比交流输电严重,给外绝缘问题带来困难。 4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分析 4.1拓扑结构 在近些年来,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拓扑结构主要有多端直流和公用接地极两种,其中,多端直流是通过连接多个换流站来共同组成直流系统,在电压源换流器发展背景下,出现了混合型多端直流和极联式多端直流,前者是将合理分配同一极换流器组的位置,电源端与用户端都是分散分布。公用接地极是通过几个工程公用接地极的方式,来降低工程整体造价成本,提升接地极利用水平,提高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但也存在接地电流容易过大、检修较为复杂等不足。 4.2换流技术 在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换流技术方面,主要有电容换相直流输电技术和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两种,其中,电容换相直流输电技术是通过将换相电容器串接到直流换流器与换流变压器中,利用串联电容来对换流器无功消耗进行补偿,减少换流站的向设备,能够有效降低换相失

高压直流输电的优势

高压直流输电的优势和应用及其展望京江学院J电气0802 3081127059 陈鑫郁 简单的讲,直流输电是先将交流电通过换流器变成直流电,然后通过直流输电线路送出。在受电端再把直流电变成交流电,进入受端交流电网。直流输电系统由换流(逆变)站、接地极、接地极线路和直流送电线路构成。直流输电具有传输功率大,线路造价低,控制性能好等特点,是目前世界发达国家作为解决高电压、大容量、长距离送电和异步联网的重要手段。直流输电( HVDC)的发展历史到现在已有百余年了,在输电技术发展初期曾发挥作用,但到了20 世纪初,由于直流电机串接运行复杂,而高电压大容量直流电机存在换向困难等技术问题,使直流输电在技术和经济上都不能与交流输电相竞争,因此进展缓慢。20 世纪50 年代后,电力需求日益增长,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线路不断增加,电网扩大,交流输电受到同步运行稳定性的限制,在一定条件下的技术经济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直流输电较为合理,且比交流电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优越的运行特性,因而直流电重新被人们所重视。 1 高压直流输电 高压直流输电基本原理 高压直流输电的定义:发电厂发出的交流电,经整流器变换成直流电输送至受电端,再用逆变器将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送到受端交流电网。直流输电的一次设备主要由换流站(整流站和逆变站)、直流线路、交流侧和直流侧的电力滤波器、无功补偿装置、换流变压器、直流电抗器以及保护、控制装置等构成。 高压直流输电的技术特点 (1)高压直流输电输送容量更大、送电距离更远。 (2)直流输送功率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实现快速控制和调节。 (3)直流输电接入系统是不会增加原有电力系统的短路电流容量的,也并不受系统稳定极限的限制。 (4)直流输电是可以充分利用线路的走廊资源,线路的走廊宽度大致为交流输电线路的一半,并且送电容量相比前者更大。 (5)直流输电工程运行时,无论任一极发生故障时,另一极均能继续运行,并可以发挥过负荷能力,保持输送功率不变或最大限度的减少输送功率的损失。 (6)直流系统本身具有调制功能,可根据系统的要求做出快速响应,对机电振荡产生阻尼,阻尼能够产生低频振荡,从而提高了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水平。 (7)能够通过换流站内配置的无功功率自动控制装置对系统交流电压进行自动调节。 (8)对于大电网而言,能够实现大电网之间通过直流输电互联供电的方式,同时2个电网之间也不会因为这种方式产生互相干扰和影响,并在必要时可以迅速进行功率交换。 2 高压交流输电 交流输电的基本原理 发电厂发出的电能以交流形式输送的方式送至受电端。交流电可以方便灵活地根据需要通过变压器升压和降压,使配送电能变得极为便利。 交流输电的特点 (1)高压交流输电在输电的过程中可以有中转点,可以组成强大的电力网络,根据电源点分布、负荷点的布点、传输电力和进行电力交换等实际需要而构成国家高压、特高压主体电网网架。因此高压交流电网的最大优势是:输送电能的能力比较强大、覆盖的范围很广、电网线损小、输电路径明显减少,能很灵活地适应电力市场运营的要求。 (2)采用高压交流输电能够实现如同网络般的功能,我们知道高压交流同步电网中线路两端的功角差是可以控制在20°及以下的。因此,交流同步电网的安全稳定性越高,同步

直流输电技术

直流输电技术课程报告柔性直流输电在城市配电网中的应用 院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姓名: 学号: 导师: 时间:

1.城市配电网交流供电存在问题 城市电网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电力系统的主要负荷中心,具有用电量大、负荷密度高、安全可靠和供电质量要求高等特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负荷不仅持续快速增长,并且对供电可靠性以及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向城市负荷中心供给大量优质可靠的电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和挑战。一,随着城市发展建设的日趋成熟,从环境保护以及土地资源的限制考虑,不仅制约了大容量电源的建设,而且造成向城市供电的线路走廊越来越拥挤,甚至出现缺少必要线路走廊的供电瓶颈;二,由于增加城市供电能力的投资成本越来越高,人们对于健康和居住环境的要求增高,因此需要采取合适的供电方式以节约资金、减少电网建设运行对城市居住环境的影响;三,随着城市供电容量的增加,系统的短路电流增大,这对于开关设备以及其他网络元件的安全运行造成极大的威胁;还有,城市负荷对于供电可靠性以及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向城市负荷中心供电应该满足运行灵活、可控性高的要求,以满足各种运行情况的需求。 目前城市电网的供电方式依然采用高压交流供电,特别是大城市或者中小城市中心区域采用地下电缆供电,高压交流电缆供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供电中架空线走廊缺乏、电力设施与城市景观不和谐等问题,但依然受到供电距离、无功消耗较大等问题的限制。 2.城市配电网采用柔性直流输电的优点 柔性直流输电能瞬时实现有功和无功的独立解耦控制,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易于构成多端直流系统;能向系统提供有功和无功的紧急支援,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输电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利用这些特点不仅可以解决目前城市电网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满足未来城市电网的发展要求,改善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城市电网的供电能力,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负荷需求 VSC-HVDC 采用新型的直流电缆,不仅占用空间小、输电能力强,而且可以安装在现有的交流电缆管或线路走廊,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输电走廊,增强城市电网的供电能力,满足城市负荷需求。 (2)为城市负荷中心提供必要的无功支撑,克服电压稳定性所构成的限制VSC-HVDC 不仅能实现有功和无功的独立快速控制,还能动态补偿交流母线的无功,稳定母线的电压。这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中心区大量的地下交流电缆以及空调负荷比例的日益增大造成的无功缺乏问题,还可以为城市负荷中心提供必要的无功支撑,维持城市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3)提高城市电网可控性和安全可靠性 VSC-HVDC 具有快速多目标控制能力,可实现正常运行时潮流的优化调节故障时交流系统之间的快速紧急支援和故障隔离。此外,还可增强系统的可控性和抗扰动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稳定性、运行可靠性和不增加短路容量、改善电能质量的目的。 (4)增强城市电网建设的可实施性,节省电力建设成本 VSC-HVDC 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模块化的设计使得设计、生产、安装和调试周期大为缩短。采用新

直流输电技术

直流输电技术

直流输电技术课程报告柔性直流输电在城市配电网中的应用 院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姓名: 学号: 导师: 时间:

1.城市配电网交流供电存在问题 城市电网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电力系统的主要负荷中心,具有用电量大、负荷密度高、安全可靠和供电质量要求高等特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负荷不仅持续快速增长,并且对供电可靠性以及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向城市负荷中心供给大量优质可靠的电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和挑战。一,随着城市发展建设的日趋成熟,从环境保护以及土地资源的限制考虑,不仅制约了大容量电源的建设,而且造成向城市供电的线路走廊越来越拥挤,甚至出现缺少必要线路走廊的供电瓶颈;二,由于增加城市供电能力的投资成本越来越高,人们对于健康和居住环境的要求增高,因此需要采取合适的供电方式以节约资金、减少电网建设运行对城市居住环境的影响;三,随着城市供电容量的增加,系统的短路电流增大,这对于开关设备以及其他网络元件的安全运行造成极大的威胁;还有,城市负荷对于供电可靠性以及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向城市负荷中心供电应该满足运行灵活、可控性高的要求,以满足各种运行情况的需求。 目前城市电网的供电方式依然采用高压交流供电,特别是大城市或者中小城市中心区域采用地下电缆供电,高压交流电缆供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供电中架空线走廊缺乏、电力设施与城市景观不和谐等问题,但依然受到供电距离、无功消耗较大等问题的限制。 2.城市配电网采用柔性直流输电的优点 柔性直流输电能瞬时实现有功和无功的独立解耦控制,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易于构成多端直流系统;能向系统提供有功和无功的紧急支援,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输电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利用这些特点不仅可以解决目前城市电网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满足未来城市电网的发展要求,改善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城市电网的供电能力,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负荷需求VSC-HVDC 采用新型的直流电缆,不仅占用空间小、输电能力强,而且可以安装在现有的交流电缆管内或线路走廊内,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输电走廊,增强城市电网的供电能力,满足城市负荷需求。 (2)为城市负荷中心提供必要的无功支撑,克服电压稳定性所构成的限制VSC-HVDC 不仅能实现有功和无功的独立快速控制,还能动态补偿交流母线的无功,稳定母线的电压。这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中心区大量的地下交流电缆以及空调负荷比例的日益增大造成的无功缺乏问题,还可以为城市负荷中心提供必要的无功支撑,维持城市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3)提高城市电网可控性和安全可靠性VSC-HVDC 具有快速多目标控制能力,可实现正常运行时潮流的优化调节故障时交流系统之间的快速紧急支援和故障隔离。此外,还可增强系统的可控性和抗扰动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稳定性、运行可靠性和不增加短路容量、改善电能质量的目的。 (4)增强城市电网建设的可实施性,节省电力建设成本VSC-HVDC 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模块化的设计使得设计、生产、安装和调试周期大为缩短。采用新型的直流电缆不仅安装容易、快速,而且机械强度和柔韧性好、重量轻,更重要的是无油、电磁辐射和无线电干扰小,利于实现与市政设施和环境的协调。不仅增强城市电网建设的可实施性,而且可节省征地、赔偿等建设成本。

高压直流输电优缺点

浅谈特高压直流输电 将电能从大型火力、水力等发电厂输送到远方负荷中心地区时会遇到远距离输电问题。要实现远距离的大功率传输,需采用超高压或特高压输电技术。在特高压输电技术中有交流和直流两种方案,可根据技术经济条件和自身特点加以选择。特高压交流输电是目前国内外最基本的远距离输电方式,而特高压直流输电不存在同步稳定性问题,是大区域电网互联的理想方式。下面我将结合自己所学知识与查阅的资料对特高压直流输电进行概括的阐述。 直流输电是指将送端系统的正弦交流电在送端换流站升压整流后通过直流线路传输到受端换流站,受端换流站将直流逆变成正弦的工频交流电后降压和受端系统相连。而对于换流站,它的核心元件是换流器,,由1 个或数个换流单元串联而成,电路均采用三相换流桥,材料多采用可控硅阀。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控制调节装置通过控制桥阀的触发时刻,可改变触发相位,进而调节直流电压瞬时值、电阻上的直流电流、直流输送功率。同时,相同的触发脉冲控制每个桥阀的所有可控硅元件。当三相电源为对称正弦波的情况下,线电压由负到正的过零点时,脉冲触发桥阀,同时阀两端电压变正,阀立即开通。6 个脉冲发生器分别完成对单桥换流器的6 个桥阀的触发,恰好交流正弦波电源经过1 个周期,线电压又达到下一个过零点进行第二个触发周期。一般,工程上为了获得脉波更小的直流输电电压,通常采用12脉的双桥换流器。 与交流输电相比,直流输电技术具有以下特点:输电功率大小、方向可以快速控制调节;直流输电系统的接入不会增加原有系统的短路容量;利用直流调制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水平;直流的一个极发生故障,另一个极可以继续运行,且可以利用其过负荷能力减少单极故障下的树洞功率损失;另外直流架空线路走廊宽度约为相同电压等级交流输线路走廊宽度的一半。而对于特高压直流输电,它不但具有常规直流输电的特点,而且还能够很好的解决我国一些现存的问题: 1、我国一次能源分布很不均衡, 水利资源2/ 3分布在西南地区, 煤矿资源2/ 3 分布在陕西、山西及内蒙古西部。而电力需求又相对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好较快的东部、中部和南部区域。能源产地和需求地区之间的距离为1 000~ 2 500 km。因此我国要大力发展西电东送, 实现南北互供, 全国联网。特高压直流输电在远距离输电方面较为经济, 而且控制保护灵活快速, 是实现南北互供的较好途径。 2、我国东部、中部、南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 用电需求大, 用电负荷有着较高的增长率。特高压直流输电能够实现大容量输电, 规划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送电容量高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保护技术综述 徐军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保护技术综述徐军 发表时间:2020-01-03T15:15:46.603Z 来源:《河南电力》2019年7期作者:徐军[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各领域的发现起到了促进作用,扩大了对信息忽视技术的应用范围,使其在各领域的发展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重要作用。 (贵州送变电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贵阳 550002)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各领域的发现起到了促进作用,扩大了对信息忽视技术的应用范围,使其在各领域的发展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重要作用。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创新出便捷的方式,同样,在高压直流输电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线工程项目的增多,加大了对继电的保护,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地创新保护技术水平,提升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从而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保护;技术水平 为了能够满足各领域的用电需求,我国加大了对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力度,从高压直流输电保护原理的角度分析,其可靠性、保护性、灵敏度等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对其故障的处理,不仅无法及时地发现所存在的故障问题,而且对故障问题的解决,需要花费大量的实践。对此后期保护工作,整体的保护速度比较慢,无法满足标准配置的发展要求。对此,需要加大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保护技术水平的研究,结合具体的问题分析,制定出完善的解决方案与措施,提高整体的可靠性与技术水平。 一、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保护影响因素 (一)电容电流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主要的要求就是大电容,大功率,再受到小波阻特点的影响,需要加强对组联电流的保护,才能够确保整体的效果与稳定性。那么对整个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的保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的综合分析,能够确保输电线整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对电容电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采取相应的补偿策略[1]。 (二)过电压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引导不同的故障,而一旦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发生了故障,会在电弧情况下不会熄灭,对其控制在可监控的范围内,才能够确保其不产生消弧现象。而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的保护,针对输电线两个的顶点开关,无法在第一时间切断,那么就不会产生反射行波,从而对高压直流输电继电保护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电磁暂态过程 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建设,其整个的距离都比较远,一旦其发生了故障问题,就会增加高频分量,对其故障的诊断、处理加大工作难度,无法准确地测量出电气误差值,最终对高频分量造成不利的影响。电磁暂态过程,会引发高压直流输电故障的同时,使电流互感处于饱和的状态下,最终引导安全事故[2]。 二、提高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保护技术水平措施 (一)加强对行波的保护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问题比较多,对其故障的解决,还需结合实际情况的综合分析,如果是产生了反行波的故障问题,会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稳定性、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此,西药加强对行波的科学保护。一般情况下,针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行波的保护,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ABB方案,另一种是SIEMENS方案。ABB方案,是根据极波理论所提出的,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准确地检测出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反行波情况,结合实际情况的综合分析,采用科学合理的解决措。而SIEMENS方案,是以电压积分为原理所设计的一种方案。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的保护时间控制在16秒--20秒之间。把ABB方案与SIEMENS方案相比较,SIEMENS方案的起动时间比较长,但是干扰效果却比ABB方案的干扰效果更好[3]。为了能够更地加强对波保护质量的保护,对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梯度理论与数学滤波技术等综合分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 (二)针对微分电压的保护措施 微分电压的保护是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保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那么在实际分析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差动电压主保护、后备保护等特点的综合分析[4]。例如:在西门子公司内,就会采用ABB方案加强对其行波的保护,对所应用对象的简称,详细地掌握电压电平、电压差动。由于其所使用的是ABB方案,会对其上升的时间产生影响,使其后备保护无法发挥出自身的重要作用。但是对ABB方案上升时间的调整,至少可以解决20毫秒的时间问题。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的弊端就是抗干扰的能力不强。 对微分电压的安全保护,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可靠性有直接性的影响,提高其整体的灵敏度,但是其运行的速度要比行波保护低,以此形式的运行,无法确保其整体的电阻能力,那么就会使整体可靠性逐渐地降低,无法确保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运行效率与质量[5]。例如:对继电保护的整定值计算,会产生不同的故障问题,如果是低压问题,那么对此方法的应用,会使变压器高压侧系统电源持续加大;如果是对其负荷的保护,则需要根据极端反时限工作原理;如果是对限时电流的速断保护,那么就需要采用定时限工作原理等等。根据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在运行中所产生的不同故障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的综合分析,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不要对电缆阻抗影响因素的忽视,会对进线开关、变压器进线保护定值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如表1所示。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发表时间:2016-05-31T11:39:10.9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3期作者:刘美丽者吴玲 [导读] 哈尔滨石油学院在一个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电能从三相交流电网的一点导出,在换流站转换成直流。 刘美丽者吴玲 哈尔滨石油学院 摘要:大容量、远距离输电已经成为我国电网发展的趋势,而直流输电技术在大容量、远距离输电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开展高压直流输电的前沿技术研究,对我国电网的建设和安全稳定运行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当输电距离较长、输送容量较大时,从经济和环境等角度考虑,采用高压直流输电方案具有显著的优势。本文从高压输电的原理、主要优点、主要设备、技术优势、以及远景展望等几个方面加以介绍。 关键词:高压直流输电;换流站;整流;逆变 高压直流输电在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的场合,尤其在我国“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中起着主导作用。应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电能等级和方向均能得到快速精确的控制,这一特点可提高它所连接的交流电网的性能和效率,直流输电系统已经被普遍应用。 一、高压直流输电的原理 在一个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电能从三相交流电网的一点导出,在换流站转换成直流,再通过架空线或电缆传送到接受点;直流在另一侧换流站转化成交流后,再进入接收方的交流电网。直流输电的额定功率通常大于100兆瓦,许多在1000-3000兆瓦之间。高压直流输电用于远距离或超远距离输电,因为它相对传统的交流输电更经济。 二、高压直流输电的主要优点 直流输电与交流输电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当输送相同功率时,直流输电线路造价低,架空线路杆塔结构较简单,线路走廊窄,同绝缘水平的电缆可以运行于较高的电压;②直流输电的功率和能量损耗小;③对通信干扰小;④线路稳态运行时没有电容电流,没有电抗压降,沿线电压分布较平稳,线路本身无需无功补偿;⑤直流输电线联系的两端交流系统不需要同步运行,因此可用以实现不同频率或相同频率交流系统之间的非同步联系;⑥直流输电线本身不存在交流输电固有的稳定问题,输送距离和功率也不受电力系统同步运行稳定性的限制;⑦由直流输电线互相联系的交流系统各自的短路容量不会因互联而显著增大;⑧直流输电线的功率和电流的调节控制比较容易并且迅速,可以实现各种调节、控制。如果交、直流并列运行,有助于提高交流系统的稳定性和改善整个系统的运行特性。 三、高压直流输电的主要设备 高压直流输电设备主要包括换流器、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交流滤波器、直流避雷器及控制保护设备等。 换流器又称换流阀,是换流站的关键设备,其功能是实现整流和逆变。目前换流器多数采用可控硅整流管组成三相桥式整流电路作为基本单元,称为换流桥。换流系统一般由两个或多个换流桥组成,实现交流变直流直流变交流的功能。 换流器在整流和逆变过程中将要产生5、7、11、13、17、19等多次谐波。为了减少各次谐波进入交流系统,在换流站交流母线上要装设滤波器。它由电抗线圈、电容器和小电阻3种设备串联组成,通过参数配合可滤掉多次谐波。一般在换流站的交流侧母线装有5、7、11、13次谐波滤波器组。 直流输电一般采用双极线路,当换流器有一极退出运行时,直流系统可按单极两线运行,但输送功率要减少一半。 四、高压直流输电节能探索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电力传输技术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提高传输能力的办法不断涌现,直流输电,对于提高现有传输系统的传输能力,挖掘现有设备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实施起来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经济方面看,直流输电有以下三个主要优点: 首先,线路造价低,节省电缆费用。直流输电只需两根导线,采用大地或海水作回路只用一根导线,能够节省大量线路投资,因此电缆费用省得多。 其次,运行电能损耗小,传输节能效果显著。直流输电导线根数少,电阻发热损耗小,没有感抗和容抗的无功损耗,且传输功率的增加使单位损耗降低,大大提高了电力传输中的节能效果。 最后,线路走廊窄,征地费省。以同级500千伏电压为例,直流线路走廊宽仅40米,对于数百千米或数千千米的输电线路来说,其节约的土地量是很可观的。 五、高压直流输电的技术优势 高压直流输电调节速度快,运行可靠。在正常情况下能保证稳定输出,在事故情况下可实现紧急支援,因为直流输电可通过可控硅换流器快速调整功率、实现潮流翻转。此外,直流输电线路无电容充电电流,电压分布平稳,负载大小不发生电压异常不需并联电抗。 直流输电最核心的技术集中于换流站设备,换流站能实现直流输电工程中直流和交流相互间能量的转换,除在交流场具有交流变电站相同的设备外,还有以下特有设备:换流阀、控制保护系统、换流变压器、交流滤波器和无功补偿设备、直流滤波器、平波电抗器以及直流场设备,而换流阀是换流站中的核心设备,其主要功能是进行交直流转换,从最初的汞弧阀发展到现在的电控和光控晶闸管阀。 晶闸管用于高压直流输电已有很长的历史。近10多年来,可关断的晶闸管、绝缘门极双极性三极管等大功率电子器件的开断能力不断提高,新的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将进一步改善新一代的直流输电性能、大幅度简化设备、减少换流站的占地、降低造价。 六、高压直流输电的远景展望 发电厂发出的交流电通过换流阀变成直流电,然后通过直流输电线路送至受电端再变成交流电,注入受端交流电网。业内专家一致认为。高压直流输电具有线路输电能力强、损耗小、两侧交流系统不需同步运行、发生故障时对电网造成的损失小等优点,特别适合用于长距离点对点大功率输电。 其中,轻型直流输电系统采用可关断的晶闸管、绝缘门极双极性三极管等可关断的器件组成换流器,使中型的直流输电工程在较短输送距离也具有竞争力。 此外,可关断器件组成的换流器,还可用于向海上石油平台、海岛等孤立小系统供电,未来还可用于城市配电系统,接入燃料电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