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输电技术及其应用论文

直流输电技术及其应用论文
直流输电技术及其应用论文

直流输电技术及其应用

The Featur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Direct CurrentTransmission Techniques

山东农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0级

摘要本文介绍了直流输电技术在电力系统联网应用中的必要性,直流输电系统的

结构,直流控制保护技术以及直流输电的特点和应用发展方向;同时认为直流输电技术是新能源发电并网的最佳解决方式。

电力工程是21世纪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工程之一,电力技术的发展对城乡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大的关系,电力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电力的广泛应用和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推动着电力技术向高电压、大机组、大电网发展,向电力规模经济发展。电力工业按生产和消费过程可分为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四个环节。输电通常指的是将发电厂发出的电力输送到消费电能的负荷中心,或者将一个电网的电力输送到另一个电网,实现电网互联。随着电网技术的不断进步,输电容量和输电距离的不断增加,电网电压等级不断提高。电网电压从最初的交流13.8KV,逐步发展到高压35KV、66KV、110KV、220KV、500KV、1000KV。电网发展的经验表明,相邻两个电压等级的级差在一倍以上才是经济合理的。这样输电容量可以提高四倍以上,不仅可与现有电网电压配合,而且为今后新的更高级别电压的发展留有合理的配合空间。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对特高压电网的规划和设备的制造进行研究;进入21世纪后,加快了特高压输电设备、电网研究和工程建设。2005年9月26日,第一条750KV输电实验线路(官亭——兰州东)示范工程投运;2006年12月,云南——广东±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并于2010年6月18日,通过验收正式投运,该工程输电距离1373KM,额定电压±800KV,额定容量500万KW,和2010年7月8日投运的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一样,是当今世界电压等级最高的直流输电项目。

1.使用直流输电的原因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输电功率的增加,输电距离的增长,交流输电遇到了一些技术困难。对交流输电来说,在输电功率大,输电导线横截面积较大的情况下,感抗会超过电阻,但对稳定的直流输电,则只有电阻,没有感抗。输电线一般是采用架空线,但跨过海峡给海岛输电时,要用水下电缆,电缆在金属线芯外面包裹绝缘层,水和大地都是导体,被绝缘层隔开的金属线芯和水或大地构成了一个电容器,在交流输电的情况下,这个电容对输电线路的受电端起旁路电容的作用,并且随着电缆的增长,旁路电容会增大到几乎不能通交流的程度。另外,交流电路若要正常工作,经同一条线路供电的所有发电机都要必须同步运行;要使电力网内众多的发电机同步运行,技术上是很困难的,而直流输电不存在同步问题。现代的直流输电,只是输电环节是直流,发电仍是交流,在输电线路的起端有专用的换流设备将交流转换为直流,在输电线路的末端也有专用的换流设备将直流换为交流。

2.直流输电技术的特点

随着电网的不断扩大,输电功率、输电距离迅速增加,交流输电遇到了一些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直流输电所具有的的技术特点,使之作为解决输电技术难题的方向之一而受到重视。

2.1直流输电系统运行稳定性好

为保证电网稳定,要求网上所有发电机都必须同步运行,即所谓系统稳定性问题。对于交流长距离输电,线路感抗远远超过了电阻,并且输电线路越长,电抗越大,系统稳定越困难,

这大大限制了长距离输电的发展。而采用直流输电,其输电线路只有电阻,没有感抗,因此不存在上述稳定问题,也就是说,直流输电不受输电距离的限制。因此,直流输电技术在远距离输电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2 直流输电电能损耗小

直流输电线路没有感抗和容抗,不传输无功功率,因此也就没有无功损耗。直流输电没有磁带损耗和涡流损耗,直流架空线路电晕损耗和无线电干扰均比交流架空线路小。因此,在导线截面相同、输送有功功率相同条件下,直流输电线路的功率损耗,只有交流线路的2P3。

2.3 直流联网对电网间干扰小

现代电力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大电网互联,但对于几个大电网,如果采用交流联网,互联电网间正常运行变化相互干扰,各个电网的故障相互影响,容易造成联络线功率大幅度波动,甚至剧烈振荡,增加了系统发生稳定破坏事故的几率。而采用直流联网方式,能有效地隔断各互联的交流同步电网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利于提高电能质量;特别是当一个系统发生连锁反应故障时,可以避免和减轻对另一个系统的影响。因此,直流联网是减少互联系统大面积停电事故次数和损失的一个有力手段。

2.4直流联网可以避免电网短路容量增加

用交流输电连接电网,由于系统容量增加,将使短路容量增大,有可能超过原有断路器遮断容量,而用直流输电连接两个交流系统时,就不存在上述问题,这对于大电网的互联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2.5 直流联网可以实现不同频率电网间联网

由于直流输电与系统频率无关,所以直流线路是连接两个频率不同交流电网的最佳选择。这对跨国电网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6 直流输电技术使长距离电缆输电成为可能

输电线一般是架空线,但跨海输电线路要用水双极线路方式有两根不同极性(正、负极)的导线,双极系统又包括:双极中性点两端接地方式、双极中性点一端接地方式和双极中性线方式三种。

2.6.1双极两端中性点接地方式

双极两端换流器中性点接地,正负两极通过导线相连。实际上,它可以看成是两个独立的单极大地回线方式。正负两极在地回路中的电流方向相反,地中电流为两极电流之差。双极对称运行时,地中无电流流过,或仅有少量的不平衡电流流过,通常小于额定电流的1%;因此,在双极对称方式运行时,可消除由于地中电流所引起的电腐蚀等问题。当需要时,双极可以不对称运行,这时两极中的电流不相等,地中电流表为两极电流之差。运行时间的长短由接地极寿命决定。在该方式的直流输电工程中,当一极故障时,另一极可正常并过负荷运行,可减小送电损失。双极对称运行时,一端接地系统故障,可将故障端换流器的中性点自动转换到换流站内的接地网临时接地,并同时断开故障的接地极,以便进行检查和检修;当一极设备故障或检修停运时,可转换成单极大地回线方式、单极金属回线方式或单极双导线并联大地回线方式运行。由于此方式运行方式灵活、可靠性高,大多数直流输电工程都采用该接线方式。

2.6.2双极一端中性点接地方式。

该方式只有一端换流器的中性点接地,它不能用大地作为回路;当一极故障时,不能自动转为单极大地回线方式运行,必须停运双极,在双极停运后,可以转换成单极金属回线方式运行。因此,这种接线方式的运行可靠性和灵活性均较差。其主要优点是可以保证在运行中,地中无电流渡过,从而可以避免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这种系统构成方式在直流工程中很少采用,只在英——法海峡直流输电工程中得到应用。

2.6.3双极金属中性线方式。

该方式是在两端换流器中性点之间增加一条低绝缘的金属返回线;它相当于两个独立运行的单极金属回线方式。为了固定直流侧各种设备的对地电位,通常中性线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中性点的最高运行电压为流经金属线中最大电流时的电压降。这种方式在运行中,地中无电流渡过,它既可以避免由于地电流而产生的问题,又具有比较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当一极发生故障时,可首先自动转为单极金属回线方式,然后还可以转为单极双导线并联金属回线方式运行。由于采用三根导线组成输电系统,其线路结构较复杂,线路造价高。通常是当不允许地中流过直流电流或接地极地址很难选择时才采用。加拿大——美国的魁北克——新英格兰多端直流工程的一部分是采用这种系统构成方式。

3.直流输电系统的结构

直流输电系统由整流站、直流输电线路、逆变站三部分组成,送端交流电经换流变压器和换流阀变换成直流电,然后由直流线路把直流电输送给逆变站,经逆变换流变压器再将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后,送入受端交流系统。

直流输电系统按照其与交流系统的接口数量可分为两大类:两端直流输电系统和多端直流输电系统。两端直流输电系统是只有一个整流站和一个逆变站的直流输电系统,它与交流系统只有两个接口,是结构最简单的直流系统,是世界上已经运行的直流输电工程普遍采用的方式。多端直流输电系统与交流系统有三个以上的接口,它有多个整流站和逆变站,以实现多个电源系统向多个受端系统的输电;日前只有意大利——撒丁岛(三端)和加拿大——美国的魁北克——新英格兰(五端)直流输电工程为多端直流输电系统。两端直流输电系统又可分为单极型(正极或负极)、双极型(正、负两级)和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无直流输电线路)三种类型。

3.1单极直流输电系统

单极直流输电系统中换流站出线端对地电位为正的称为正极,为负的称为负极。与正极或负极相连的输电导线称为正极导线或负极导线。单极直流架空线路通常采用负极性(正极接地),这是因为正极导线电晕的电磁干扰和可听噪声均比负极导线的大;同时由于雷电大多为负极性,使得正极导线雷电闪络的概率也比负极导线的高。单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不如双极系统好,因此单极直流输电工程比较少。

单极系统的接线方式可分为单极大地或海水回线方式和单级金属回线方式两种。另外当双极直流输电工程在单极运行时,还可以接成双导线并联大地回线方式运行。

3.1.1单极大地回线方式

该方式是两端换流器的一端通过极导线相连,另一端接地,利用大地或海水作为直流的回流电路。这种方式的线路结构简单,利用大地作为回线,省去一根导线,线路造价低。但地下或海水长期有较大的直流电流流过,大地电流所经之处,将引起埋设于地下或放置在地面的管道、金属设施发生化学腐蚀,使中性点接地变压器产生直流偏磁而造成变压器磁饱和等问题。这种方式主要用于高压海底电缆直流工程,如瑞典——丹麦的康梯斯堪工程、瑞典——德国的波罗的海工程等。

3.1.2单极金属回线方式

该方式采用低绝缘的导线也称金属返回线代替单极大地回线方式中的大地回线路。在运行中,地中无电流流过,可以避免由此所产生的电化学腐蚀和变压器磁饷等问题。为了固定直流侧的对地电压和提高运行的安全性,金属回线的一端接地,其不接地端的最高运行电压为最大直流电流在金属返回线上的压降。这种方式的线路投资和运行费用均较单级大地回线方式的高。通常只在不允许利用大地或海水为回线或选择接地较困难以及输电距离又较短的单极

3.2双极系统接线方式

双极系统接线方式是直流输电工程普遍采用的接线方式,可分为双极两端中性点接地

方式、双极一端中性点接地方式和双极金属中性线方式三种。

3.2.1双极两端中性点接地方式

双极两端换流器中性点接地,正负两极通过导线相连。实际上,它可以看成是两个独立的单极大地回线方式。正负两极在地回路中的电流方向相反,地中电流为两极电流之差。双极对称运行时,地中无电流流过,或仅有少量的不平衡电流流过,通常小于额定电流的1%;因此,在双极对称方式运行时,可消除由于地中电流所引起的电腐蚀等问题。当需要时,双极可以不对称运行,这时两极中的电流不相等,地中电流表为两极电流之差。运行时间的长短由接地极寿命决定。在该方式的直流输电工程中,当一极故障时,另一极可正常并过负荷运行,可减小送电损失。双极对称运行时,一端接地系统故障,可将故障端换流器的中性点自动转换到换流站内的接地网临时接地,并同时断开故障的接地极,以便进行检查和检修;当一极设备故障或检修停运时,可转换成单极大地回线方式、单极金属回线方式或单极双导线并联大地回线方式运行。由于此方式运行方式灵活、可靠性高,大多数直流输电工程都采用该接线方式。

3.2.2双极一端中性点接地方式

该方式只有一端换流器的中性点接地,它不能用大地作为回路;当一极故障时,不能自动转为单极大地回线方式运行,必须停运双极,在双极停运后,可以转换成单极金属回线方式运行。因此,这种接线方式的运行可靠性和灵活性均较差。其主要优点是可以保证在运行中,地中无电流渡过,从而可以避免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这种系统构成方式在直流工程中很少采用,只在英——法海峡直流输电工程中得到应用。

3.2.3双极金属中性线方式

该方式是在两端换流器中性点之间增加一条低绝缘的金属返回线;它相当于两个独立运行的单极金属回线方式。为了固定直流侧各种设备的对地电位,通常中性线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中性点的最高运行电压为流经金属线中最大电流时的电压降。这种方式在运行中,地中无电流渡过,它既可以避免由于地电流而产生的问题,又具有比较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当一极发生故障时,可首先自动转为单极金属回线方式,然后还可以转为单极双导线并联金属回线方式运行。由于采用三根导线组成输电系统,其线路结构较复杂,线路造价高。通常是当不允许地中流过直流电流或接地极地址很难选择时才采用。加拿大——美国的魁北克——新英格兰多端直流工程的一部分是采用这种系统构成方式。

3.3背靠背直流系统

背靠背直流系统是输电线路长度为零,即无直流输电线路的两端直流输电系统,它主要用于两个异步运行的交流电力系统之间的联网或送电,也称为异步联络站。如果两个被联电网的额定频率不同,也可称为变频站。背靠背直流系统的整流站和逆变站的设备安装在一个站内,也称为背靠背换流站。在背靠背换流站内,整流器和逆变器的直流侧通过平波电抗器相连,而其交流侧则分别与各自的被联电网相连,从而形成两个交流电网的相连。两个被连电网之间交换功率的大小和方向均由控制系统进行快速方便的控制。为降低换流站产生的谐波,通常选择12脉动换流器作为基本换流单元。如图8所示,换流站内的接线方式有换流器组的并联方式和串联方式两种。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的主要特点是直流侧可选择低电压、大电流,因为无直流输电线路,直流侧损耗小,可充分利用大截面晶闸管的通流能力,同时直流侧设备,如换流变压器、换流阀、平波电抗器等,也因直流电压低而造成其造价相应降低。由于整流器和逆变器均装设在一个阀厅内,直流侧谐波不会造成对通信线路的干扰,因此可省去直流滤波器,减小平波电抗器的电感值。由于采用三根导线组成输电系统,其线路结构较复杂,线路造价较高。通常是当不允许地中渡过直流电流或接地极极址很难选择时才采用。

3.4多端直流输电系统

多端直流输电系统是由三个及以上换流站,以及连接换流站之间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

所组成,它与交流系统有三个及以上的接口。可以解决多电源或多落点受电的输电问题,还可以联系多个交流系统或将交流系统分成多个孤立运行的电网。在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换流站,可以作为整流站运行,也可作为逆变站运行,但作为整流站运行的换流站总功率与作为逆变站运行的总功率必须相等,即整个多端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功率必须平衡。根据换流站在多端系统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分为并联方式或串联方式,连接换流站之间的输电线路可以是分支形或闭环形。

3.4.1串联方式

特点是各换流站均在同一个直流电流下运行,换流站之间的有功调节和分配主要是靠改变换流站的直流电压来实现。串联方式的直流侧电压较高,在运行中的直流电流也较大,因此其经济性不如并联方式好。当换流站改变潮流方向时,串联方式只需改变换流器的触发角,使原来的整流站(或逆变站)变为逆变站(或整流站)运行,不需改变换流器直流侧的接线,潮流反转操作快速方便。当某一换流站发生故障时,可投入其旁通开关,使其退出工作,其余的换流站经自动调整后,仍能继续运行,不需用直流断路器来断开故障。

4.直流输电的控制保护

直流输电工程的核心就是控制保护,控制保护的关键技术有:软硬件平台技术、直流控制保护系统设计、阀触发控制、直流保护等。

4.1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功能

包括正常运行控制、故障控制、继电保护系统、各种开关操作的控制以及监测系统、通讯系统等等。直流输电通常采用分层方式来实现不同级别的控制,以提供高效而稳定的运行、最大限度地提高功率控制的灵活性而不危及设备的安全为目标。稳态正常运行方式下的运行参数主要是两端的直流电压、直流电流和输送功率。在运行中,各种因素的变化(如负荷的变化、电压的波动以及各种扰动)都会使上述运行参数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各种有关的控制和调节元件来进行调节,以使各运行参数回到设计所要求的原来的或新的稳态值。通过各种控制和调节元件组成的系统,对直流系统实现快速和多种调节。改善直流输电系统本身的运行特性,并可以扩大到以交流系统为对象的调节。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功能是在正常运行时,直流电压保持在额定值水平,使得当输送给定功率时线路的功率损耗适当。减小由于交流系统电压的变化而引起的直流电流波动;尽可能使功率因数保持较高的值;适当地减小换流器所损耗的无功功率。故障发生时,保护换流站设备,限制最大直流电流,防止换流器受到过载损害;限制最小直流电流,避免电流间断而引起过电压;尽量减小逆变器发生换相失败的概率;抑制换流器不正常运行及对所连交流系统的干扰。

4.2直流输电系统的保护

4.2.1换流器是直流输电系统中极为重要的元件,其故障形式和机理与交流系统中的一般元件有很大差别,保护动作后果也是根据故障形式和机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所有的直流工程中,都没有将阀电流引入到控制保护系统中,而是通过换流器故障时,检测除阀电流外的其它电气量特性来判断是否发生换流器故障。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增加测量系统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简化保护逻辑。

4.2.2直流线路可能发生的故障有极线开路、极对地短路、极线间短路。若直流线路跨越交流线路,还可能发生交直流导线碰线的故障。直流线路保护系统应能检测到线路的任何一点上可能产生的各种故障,并能有效地清除故障。同交流电网中的保护的目的和原则一样,保护的作用是为了迅速准确的检测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和隔离故障,并保护电力一次设备不受损坏或减少设备损坏程度,尽量保持整个电网的稳定运行。直流线路故障恢复顺序要由控制系统完成,有别于交流系统的自动重合闸,再起动次数能预先整定。如果所选全压再起动次数已经达到,但故障还存在,没能成功地恢复直流传输功率,则保护应能进行直流降压再起动尝试。对于因交流系统扰动引起直流

欠压的情况,相关的直流保护不应动作。

5.直流输电的应用与发展

5.1直流输电的应用

直流输电目前主要用于:

①远距离大功率输电;

②联系不同频率或相同频率而非同步运行的交流系统;

③作网络互联和区域系统之间的联络线(便于控制、又不增大短路容量);

④以海底电缆作跨越海峡送电或用地下电缆向用电密度高的大城市供电;⑤在电力系统中采用交、直流输电线的并列运行,利用直流输电线的快速调节,控制、改善电力系统的运行性能。

5.2直流输电的发展

直流输电的发展也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首先,直流输电的换流站比交流系统的变电所复杂、造价高、运行管理要求高;其次,换流装置(整流和逆变)运行中需要大量的无功补偿,正常运行时可达直流输送功率的40~60%;换流装置在运行中在交流侧和直流侧均会产生谐波,要装设滤波器;直流输电接地比较复杂,以大地或海水作回路时,会引起沿途金属构件的腐蚀,需要防护措施。要发展多端直流输电,需研制高压直流断路器。直流输电灭弧问题难以解决。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大功率可控硅制造技术的进步、价格下降、可靠性提高,换流站可用率的提高,直流输电技术的日益成熟,直流输电在电力系统中必然得到更多的应用。当前,研制高压直流断路器、研究多端直流系统的运行特性和控制、发展多端直流系统、研究交直流并列系统的运行机理和控制,受到广泛的关注。许多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为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开拓着广阔的前景,多种新的发电方式──磁流体发电、电气体发电、燃料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产生的都是直流电,所产生的电能要以直流方式输送,并用逆变器变换送入交流电力系统;极低温电缆和超导电缆也更适宜于直流输电,等等。今后的电力系统必将是交、直流混合的系统。

结语

目前,我国的直流输电技术和直流输电工程在世界上都具有领先水平;风能、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接入电网的最大障碍是其间歇性和不确定性,而直流输电可有效解决因不确定性而引发的谐波污染、电压间断和波形闪变等问题,是世界公认的新能源发电并网的最隹方式,在某些场合下甚至是唯一方式。因此在我国直流输电技术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振亚.特高压直流输电理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5-10.

[2] 梁旭明,吴巾克.国家电网公司直流输电工程控制保护系统运行情况分析[J].电网技术,2005,29(23):7-17.Liang Xuming,Wu Jinke.Operating performance analysis on controland protection system of SGCC’S HVDC projects[J].Power SystemTechnology,2005,29(23):7-17(in Chinese).

[3] 舒印彪,刘泽洪,高理迎,等. 800 kV 6 400 MW 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设计[J].电网技术,2006,30(1):1-8.Shu Yinbiao,Liu Zehong ,Gao Liying,et al .A preliminaryexploration for design of 800 kV UHVDC project with transmission capacity of 6 400 MW[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6,30(1):1-8(in Chinese).

[4] 杨卫东,薛禹胜,荆勇,等.南方电网中直流输电系统对交流系统的紧急功率支援[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27(17):68-72.Yang Weidong,Xue Yusheng,Jing Yong,et a1.Emergency DCpower support to AC power system in the South China Power Grid[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3,27(17):68-72(inChinese).

[5] 黄莹,徐政.西电东送纯直流输电方案研究[J].电网技术,2004,28(19):1-4.Huang Ying,Xu Zheng.Study on pure DC transmission scheme forfuture power transmission from West China to East China[J].PowerSystem Technology,2004,28(19):1-4(in Chinese).

[6] 刘振亚.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研究成果专辑(2005 年)[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杜,2006:25-38.

[7] 常浩,樊纪超.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成套设计及其国产化[J].电网技术,2006,30(16):1-5.Chang Hao,Fan Jichao.System design and its localization ofUHVDC transmission project[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6,30(16):1-5(in Chinese).

[8] 尚春.特高压输电技术在南方电网的发展与应用[J].高电压技术,2006,32(1):35-37.Shang Chun .Development of ultra-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technology in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J] .High VoltageEngineering,2006,32(1):35-37(in Chinese).

[9] 陶瑜,马为民,马玉龙,等.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特性[J].电网技术,2006,30(22):1-4,53.Tao Yu,Ma Weimin,Ma Yulong,et al.Control characteristics ofUHVDC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6,30(22):1-4,53(in Chinese).

[10] 刘宝宏,殷威扬,杨志栋,等. 800 kV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主回路参数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7,33(1):17-22.Liu Baohong,Yin Weiyang,Yang Zhidong,et al.Study on maincircuit parameters for 800 kV UHVDC transmission project[J].HighV oltage Engineering,2007,33(1):17-22(in Chinese).

[11] 赵畹君.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6-12.

[12] 黎亮,蔡上,聂国一.向家坝换流站共用接地极研究[J].电力建设,2007,28(6):17-19.Li Liang,Cai Shang,Nie Guoyi.Research on the common groundelectrode of Xiangjiaba converter station[J] .Electric PowerConstruction,2007,28(6):17-19(in Chinese).

[13] 朱艺颖.多个特高压直流系统共用接地极的研究[J].电网技术,2007,31(10):22-27.

Zhu Yiying.Study on sharing earth electrode by rectifiers or invertersof some UHVDC systems[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7,31(10):22-27(in Chinese).

[14] 杨汾艳,徐政.直流系统采用电容换相换流器技术的特性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28(7):91-97.Yang Fenyan,Xu Zheng.Study on capacitor commutated converterappfied in HVDC projects[J].Proceedings of CSEE,2008,28(7):91-97(in Chinese).

[15] Sood V K.高压直流输电与柔性交流输电控制装置—静止换流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M].徐政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9-50.

[16] Gole A M,Meisingset M.Capacitor commutated converters forlong-cable HVDC transmission[J].Power Engineering Journal,2002,16(6):129-134.

[17] Xiao W,Boon-Tech O.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system based on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s[C]//21st Annual IEEEPower Electronics Specialists Conference.San Antonio,USA:IEEE,1990:325-332.

[18] Boon-Teck O,Xiao W.V oltage angle lock loop control of the boosttype PWM converter for HVDC application[J].IEEE Trans on PowerElectronics,1990,5(2):229-235.

[19] 王冠,徐政,张桂斌,等.高压直流输电VSC 的等效模型及混合仿真技术[J].电网技术,2003,27(2):4-8.Wang Guan,Xu Zheng,Zhang Guibin,et al.Equivalent model of HVDC-VSC and its hybrid simulation technique[J].Power SystemTechnology,2003,27(2):4-8(in Chinese).

[20] 郑超,周孝信,李若梅,等.VSC-HVDC 稳态特性与潮流算法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6):1-5.Zheng Chao,Zhou Xiaoxin,Li Ruomei,et al.Study on the steady characteristic and algorithm of power flow for VSC-HVDC[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5,25(6):1-5(in Chinese).

[21] 文俊,张一工,韩民晓,等.轻型直流输电—一种新一代的HVDC技术[J].电网技术,2003,27(1):47-51.Wen Jun,Zhang Yigong,Han Minxiao,et al.HVDC based on voltagesource converter-a new

generation of HVDC technique[J].PowerSystem Technology,2003,27(1):47-51(in Chinese).

[22] 管敏渊,徐政.MMC 型VSC-HVDC 系统电容电压的优化平衡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31(12):9-14.Guan Minyuan,Xu Zheng.Optimaized capacitor voltage balancingcontrol for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VSC-HVDCsystem[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1,31(12):9-14(in Chinese).

[23] 李侠,Shang G,Uder M.±800 kV 特高压直流输电用6 英寸大功率晶闸管换流阀[J].高压电器,2010,46(6):1-5.Li Xia,Shang G,Uder M.6 inch high power thyristor valves for 800kV UHVDC transmission[J].High V oltage Apparatus,2010,46(6):1-5(in Chinese).

[24] 刘国友,黄建伟,舒丽辉,等.6 英寸高压晶闸管的研制[J].电网技术,2007,31(2):90-93.Liu Guoyou,Huang Jianwei,Shu Lihui,et al.R&D of 6 inch highpower thyristor valves[J].Power System Technology,31(2):90-93(inChinese).

[25] 刘国友,黄建伟,舒丽辉,等.6 英寸晶闸管的研究开发与特性控制[J].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7,31(6):32-36.Liu Guoyou,Huang Jianwei,Shu Lihui,et al.R&D and characteristiccontrol of 6-inch thyristors[J].Converter Technology & ElectricTraction,2007,31(6):32-36(in Chinese).

[26] 白光亚.光触发晶闸管换流阀技术及其应用[J].高电压技术,2004,30(11):55-58Bai Guangya.Light triggered thyristor and its application[J].HighV oltage Engineering,2004,30(11):55-58(in Chinese).[27] Sato K.The world’s largest-capacity 8 kV/3.6 kA light-triggered

thyristor[J].Mitsubishi Electric Advance,1996,75(1):31-32.[28] Schulze H J,Niedernostheide1 F J,Kellner-Werdehausen U,etal.High-voltage thyristors for HVDC and other applications:light-triggering combined with self-protection functions[C]//Proceedings of Power Conversion,Intelligent Motion.Shanghai,China:Proceedings of Power Conversion,Intelligent Motion,2003:47-52.

[29] Chukaluri E K,Silber D,Kellner-Werdehausen U,et al.Recentdevelopments of high-voltage light-triggered thyristors[C]//Proceedings of Power Electronics Specialists Conference.Recife,Brasil:Proceedings of Power Electronics Specialists Conference,2005:2049-2052.

[30] 金锐,雷林绪,温家良,等.特高压直流碳化硅晶闸管阀损耗探讨[J].电网技术,2011,35(3):8-13.Jin Rui,Lei Linxu,Wen Jialiang,et al.Discussion on power loss ofHVDC converter valves adopting silicon carbide thyristors[J].PowerSystem Technology,2011,35(3):8-13(in Chinese).

[31] 孙优良,王清璞,李文平,等. 800 kV 直流输电工程用换流变压器的研发[J].电力设备,2006,7(11):17-20.Sun Youliang,Wang Qingpu,Li Wenping,et al.R&D of convertertransformer for 800 kV HVDC power transmission proj e ct[J].Electrical Equipment,2006,7(11):17-20(in Chinese).

[32] 傅铁军,王健,钟俊涛,等.直流输电 800 kV 换流变压器的绝缘结构分析[J].变压器,2009,46(3):1-5.Fu Tiejun,Wang Jian,Zhong Juntao,et al.Insulation structureanalysis of 800 kV converter transformer for DC transmission[J].Transformer,2009,46(3):1-5(in Chinese).

[33] 刘振亚. 660 kV 直流输电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29-50.

[34] 李维波,毛承雄,陆继明,等.Rogowski 线圈的结构电磁参数对其性能影响的研究[J].高压电器,2004,40(2):94-98.Li Weibo,Mao Chengxiong,Lu Jiming,et al.Study of the influences of dimensions and electromagnetic parameters on the performance ofrogowski coil[J].High V oltage Apparatus,2004,40(2):94-98(inChinese).

[35] 王立辉,伍雪峰,孙健,等.光纤电流互感器噪声特征及建模方法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39(1):62-67.Wang Lihui,Wu Xuefeng,Sun Jian,et al.Research on character andmodeling method of noise in fiber optic current transducer[J].Power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2011,39(1):62-67(in Chinese).

[36] 方志,邱毓昌,李双.光纤电流互感器的发展[J].电力建设,2002,23(12):42-46.

Fang Zhi,Qiu Yuchang,Li Shuang.The development of opticalcurrent transducers[J].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2002,23(12):42-46(in Chinese).

直流输电技术及其应用论文

直流输电技术及其应用 The Featur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Direct CurrentTransmission Techniques 山东农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0级 摘要本文介绍了直流输电技术在电力系统联网应用中的必要性,直流输电系统的 结构,直流控制保护技术以及直流输电的特点和应用发展方向;同时认为直流输电技术是新能源发电并网的最佳解决方式。 电力工程是21世纪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工程之一,电力技术的发展对城乡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大的关系,电力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电力的广泛应用和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推动着电力技术向高电压、大机组、大电网发展,向电力规模经济发展。电力工业按生产和消费过程可分为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四个环节。输电通常指的是将发电厂发出的电力输送到消费电能的负荷中心,或者将一个电网的电力输送到另一个电网,实现电网互联。随着电网技术的不断进步,输电容量和输电距离的不断增加,电网电压等级不断提高。电网电压从最初的交流13.8KV,逐步发展到高压35KV、66KV、110KV、220KV、500KV、1000KV。电网发展的经验表明,相邻两个电压等级的级差在一倍以上才是经济合理的。这样输电容量可以提高四倍以上,不仅可与现有电网电压配合,而且为今后新的更高级别电压的发展留有合理的配合空间。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对特高压电网的规划和设备的制造进行研究;进入21世纪后,加快了特高压输电设备、电网研究和工程建设。2005年9月26日,第一条750KV输电实验线路(官亭——兰州东)示范工程投运;2006年12月,云南——广东±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并于2010年6月18日,通过验收正式投运,该工程输电距离1373KM,额定电压±800KV,额定容量500万KW,和2010年7月8日投运的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一样,是当今世界电压等级最高的直流输电项目。 1.使用直流输电的原因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输电功率的增加,输电距离的增长,交流输电遇到了一些技术困难。对交流输电来说,在输电功率大,输电导线横截面积较大的情况下,感抗会超过电阻,但对稳定的直流输电,则只有电阻,没有感抗。输电线一般是采用架空线,但跨过海峡给海岛输电时,要用水下电缆,电缆在金属线芯外面包裹绝缘层,水和大地都是导体,被绝缘层隔开的金属线芯和水或大地构成了一个电容器,在交流输电的情况下,这个电容对输电线路的受电端起旁路电容的作用,并且随着电缆的增长,旁路电容会增大到几乎不能通交流的程度。另外,交流电路若要正常工作,经同一条线路供电的所有发电机都要必须同步运行;要使电力网内众多的发电机同步运行,技术上是很困难的,而直流输电不存在同步问题。现代的直流输电,只是输电环节是直流,发电仍是交流,在输电线路的起端有专用的换流设备将交流转换为直流,在输电线路的末端也有专用的换流设备将直流换为交流。 2.直流输电技术的特点 随着电网的不断扩大,输电功率、输电距离迅速增加,交流输电遇到了一些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直流输电所具有的的技术特点,使之作为解决输电技术难题的方向之一而受到重视。 2.1直流输电系统运行稳定性好 为保证电网稳定,要求网上所有发电机都必须同步运行,即所谓系统稳定性问题。对于交流长距离输电,线路感抗远远超过了电阻,并且输电线路越长,电抗越大,系统稳定越困难,

SQL论文数据库中的应用论文

SQL论文数据库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数据查询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该文主要介绍了sql select查询语句在visual foxpro中的应用以及在不同版本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sql;visual foxpro;查询;分组 application of sql queries in visual foxpro database zhao xiao-xia, lei jin-hui, tian chun-jin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093, china) abstract: query processing is the indispensable element of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this paper introduce how the sql select statements be used in visual foxpro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long with this application. key words: sql; vfp; query; group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是标准的数据库通用语言,它既能用于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也能用于微机数据库系统。目前,绝大多数流行的关系数据管理系统如oracle,sybase,sql server,visual foxpro 等都采用了sql语言。

数控技术的论文

数控技术的论文 数控技巧论文的内容是数控技巧的应用不只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更,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并且跟着数控技巧的赓续成长和应用范畴的扩大年夜,他对国计平易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成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感化,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设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成长的大年夜趋势。 目次 展开 本科卒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标题: “贵大年夜校徽”CAD/CAM实践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08 年 6 月 1 日 诚信义务书 本人慎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卒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自力进行研究所完成。卒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揭橥或未揭橥的成果、数据、不雅点等,均已明白注明出处。 特此声明。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 目录 摘要 IV Abstract V 第一章:数控技巧和PRO/E软件技巧 3 1.1数控技巧 3 1.1.1 数控技巧的成长趋势 3 1.2.1坐标系/对刀点/换刀点 5

1.2.2常用根本指令 5 1.2.3编程方法 6 1.2.4对刀 7 1.2.7机床操作面板的简单介绍 8 1.3.1PRO/E3.0软件的介绍及其安装 10 1.4 PRO/NC模块简介 13 1.5 数控主动加工的加工流程 14 1.6校徽在 Pro/NC中的编程实例 14 第二章:加工中间工艺筹划的制订 23 2.1零件的工艺分析 23 2.1.1分析图样 23 2.2加工设备的选用 23 2.3零件的工艺设计和夹具的选择 24 2.3.1加工办法的选择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平面加工办法 24 2.3.2肯定加工次序和工序 25 2.3.3肯定装夹筹划和选用夹具 26 2.4选择刀具 26 2.5切削用量切实其实定 27 第三章:零件的加工 28 3.1零件加工前机床的根本操作 28 3.1.1开机 28 3.1.2回机床原点 28 3.1.3机床的调试 28 3.2 CIMCO EDIT V5简体中文版介绍 29 3.3法度榜样DNC传输/模仿NC刀具 29 3.4加工法度榜样的履行方法 31 3.5加工法度榜样试运行 31 3.6工件试切 32 3.7测量 32 设计总结 33 参考文献 34 申谢 35 “贵大年夜校徽”CAD/CAM实践 关键词: CAD/CAM ,成长,制造 “Guizhou University school insignia” CAD/CAM practice

高压直流输电发展与新技术研究与探索

高压直流输电发展与新技术研究与探索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世界各国的很多输电场合应用的比较广泛,尤其是远距离大容量场合。我国也因“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使得高压直流输电成为电力建设的热点,相关的技术也比较完善、比较先进。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如:如何确保电网能够安全运行,也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为电网技术提出一些建议。 标签: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发展 直流输电系统简介在直流输电系统中,只有输电环节是直流电,发电系统和用电系统仍然是交流电。在输电线路的始端,发电系统的交流电经换流变压器升压后,送到整流器中去。整流器的主要部件是可控硅变流器和进行交直流变换的整流阀,它的功能是将高压交流电变为高压直流电后,送人输电线路。直流电通过输电线路送到逆变器中。逆变器的结构与整流器相同而作用刚好相反,它把高压直流电变为高压交流电。再经过换流变压器降压,交流系统的电能就输送到了交流系统中。在直流输电系统中,通过改变换流器的控制状态,也可以把交流系统中的电能送到直流系统中去,即整流器和逆变器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一、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现状 (1)直流输电与交流输电架设线路的方面。一般情况下,直流输电和交流输电有很大的区别,前者使用的是双极中性点接地的方式,在使用的过程中,只需要两根导线连接。而交流电路不同,至少要三根导线才能运行。如果材料相同、绝缘水平相同,那么直流线路和交流线路输送的功率相同。相比之下,直流线路更加经济环保,能够节省材料减少成本。(2)在配电和发电方而的方面。交流输电的优势非常明显,如果我们利用交流发电机就能把其他形式快速转化为电能。这些交流电能够借助变压器实现升压和降压,给配电提供了更多的优势,提高了配电的效率。而且,安装交流电源配电站不用耗费大量的时间,技术上也更加简单快捷,和其他直流电站相比成本更低。(3)输电线路的功率损耗方面。直流输电在传输的过程中会产生功率损耗,这是因为内部产生了阻抗。所以,我们要重视线路在运行中产生的功能损耗。一般情况下,高压输电线都是以地下电缆的形式存在于大城市的,如果经过海峡就需要安装海底电缆。也正因为这样,交流高压输电线损耗的功率更小,产生的电流更加客观。 二、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发展优势 供电公司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提高工作效率,采取了一定的战略对策,提出了一些管理目標,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优化了高压电网系统,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应用效果。目前我们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致力于建设电网系统。这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发展生活都离不开电力行业的支持,只有确保电力行业安全稳定的运行,才能保证生活和生产的需求。在电力行业安全稳定运行的过程中,

@高压直流输电关键技术

高压直流输电关键技术 一、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高压直流(HVDC)技术,自50年代兴起后,已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成为一项日趋成熟的技术。至1995年,世界上已成功投运的HVDC工程已达62项,预计至2002年,世界还将有约20项HVDC工程投入运行。 80年代,随着可控硅技术以及世界电网技术发展,HVDC技术得到一个阶跃性的发展。其一,由于联网的要求,背靠背工程有14项,约占新建工程的一半;其二,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长的直流线路.1700KM的扎伊尔英加—沙巴工程以及电压等级最高(士600KV)、输送容量最大(3150MW)的巴西伊太普工程。 90年代,世界第一个复杂的三端HVDC工程(魁北克—新英格兰工程)完成,并建成了世界上最长的海缆(250km)HVDC工程(瑞典—德国的BALTIC工程)。 亚洲地区的HVDC技术开始兴起。菲律宾、南韩、马束西亚、泰围、印度、日本和中国都相继开始HVDC工程的建设和研究,已建和计划中的工程约有15项。 随着电网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HVDC技术将会继续深化其可控性强的特点,同时克服其对电网带来的一些不利因素(如谐波)及投流站造价较高的弱点,加强其在电网发展中的作用。 二、技术开发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根据葛上和天广HVDC工程及三峡工程、西电东送工程以及全国联网工程的需要,发展我为的HVDC技术;重点开发远距离高压直流输电和背靠背HVDC技术,借鉴国内外的经验,确保三峡HVDC工程的成功建设和运行;实施HVDC主设备国产化工程。 三、主要技术开发内容及指标 (一)制定与国际接轨HVDC技术标准及HVDC工程设计规范。 (二)工程运行技术 1.直流系统控制保护策略研究; 2.直流与交流系统和设备控制保护的协调配合的研究; 3.交直流系统相互影响的研究; 4.换流站交流谐波及其滤波器的研究; 5.新型换流站运行人员监控系统的开发研究; 6.接地极的研究。 (三)HVDC技术研究手段的完善与开发 l.HVDC工程系统研究、设计软件包的完善与规范; 2.HVDC一、二次设备新型数学模型的完善与开发; 3.HVDC接地极研究软件的开发。 (四)背靠HVDC系统的研究,包括电压等级的选择、主设备参数列选、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等。

电子商务论文——浅谈基于Web的数据库技术

浅谈基于Web的数据库技术 摘要:数据库技术经历了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到关系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发展,也经历了几代的发展模式,现在普遍应用的是B/S模式,本文对这种模式,以及XML和传统数据库的比较进行了比较浅显的分析。 关键词:Web;数据库;B/S;XML 引言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快速发展,Web数据库现已成为解决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的主流和核心技术。与传统数据库相比,现今的数据库面临着四个方面的变化,即数据容量的变化:数据量的急剧增长使数据库技术面临一个海量数据的管理问题;数据内容的变化:数据的内容呈现一个多方位的体现形式,要处理的数据的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复杂;系统本身的变化:系统体系结构的变化对数据库系统本身的系统结构和数据处理能力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数据应用的变化:数据应用呈现出多样化的空间,如电子图书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络教育等给数据库技术提出了新的问题纵观整个数据库信息系统平台的发展过程,先后共产生了以下四种模式:主机终端模式、文件服务器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即c/s模式),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rver即B/S模式)。其中,B/S模式是将Web技术与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有机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DBMS高效的数据 存储和管理能力和Web的易维护性,利用了大量已有的数据库信息资源,使用户可以在IE浏览器上就能够方便地查询和浏览数据库中的内容。所以,采用基于Web的数据库技术,开发动态的Web数据库应用已成为当今Web技术研究的热点和主流,许多基于大型数据库的信息系统正在采用这种全新的技术模式。 一、B/S模式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B/S模式的体系结构 基于Web的系统实际上是由两层C/S结构演变而来,其结构由浏览器、Web服务器+中间件和数据库服务器三个逻辑单元等共同组成。将Web的强大信息服务能力与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管理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避免各自固有的缺陷,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该模式的系统中,所有数据都由现有的数据库技术存储与操作,客户机使用IE浏览器向服务器提出请求并即时返回查询结果。在Web与数据库集成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就是Web数据库网关。Web数据库网关通过访问DBMS系统,来完成用Web 技术表达的用户请求。 2、B/S模式的工作原理 在B/S模式中,客户端首先运行浏览器软件(如IE等)。浏览器以超文本形式向Web服务器提出访问数据库的请求,Web服务器在接受到客户端请求后,通过数据库网关,将这个请求转化为SQL语法,并交给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得到请求后,验证其合法性,并进行数据处理,处理完毕之后,将结果返回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再一次将得到的所有结果进行转化,并变成HTML文档形式,转发给客户端浏览器以Web页面形式显示出来,从而客户端得到所需的结果。当然,浏览器也会将更新、修改、删除、增加数据记录的请求申请到Web服务器,Web服务器通过数据库网关与数据库建立关联从而完成这些工作。 二、中间件连接W 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的几种方法 1、通用网关接口(CGI)

数控技术毕业论文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数控机床加工与操作方法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数控机床加工与操作方法 摘要 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离开了数控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就成了无本之木。数控技术广泛使用给机械制造业生产方式、生产结构、管理方式带来深刻变化,它的关联效益和辐射能力更是难以估计。数控技术及数控装备已成为关系国家战略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其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现代化程度的核心标志,实现加工机床及生产过程数控化,已经成为当今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本论文主要介绍数控机定义,数控机床初学者要求,机床加工前准备工作, 数控机床程序指令,数控机床对刀操作方法,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加工特点,机床加工几何精度要求, 数控机床的优点和缺点,数控机床与计算机实现自动技术,机床维修和生产安全要求。关键词:数控技术概念;加工方法;分类;刀具补偿;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目录 摘要.................................................................. I 目录................................................................. II 一、数控技术的概念与特点 (1) 二、数控机床加工前的准备要求 (3) 2.1数控机床的初学者要求 (5) 2.2数控技术常用术语大全 (6) 2.3数控机床工作原理和结构简介 (9) 2.4 数控机床加工特点 (10) 2.5 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 (13) 2.6 数控车床是怎样操作的 (18) 三、数控机床产生几何误差的因素 (22) 3.1 普遍认为数控机床的几何误差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引起 (22) 3.2几何误差补偿技术 (23) 四、计算机数控系统 (24) 五、数控机床的分类与发展 (26) 5.1数控机床分类 (26) 5.2数控机床发展 (27) 六、数控机床维修中应注意的事项 (28) 七、数控加工安全规则 (29) 结论 (30) 致谢 (31) 参考文献 (32)

直流输电技术课程报告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直流输电技术课程报告题目柔性直流输电在城市配电网中的应用 课程名称:直流输电技术 院系:电气工程系 姓名: 学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年4 月17日

柔性直流输电在城市配电网中的应用 摘要: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出现为城市高压电网的构建及微电网接入大电网提拱了新的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 因此研究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城市电网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述了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相比于传统输电技术的优势以及在城市电网应用的可行性条件分析,并给出了家庭和办公直流输电的两种方案。 关键词:柔性直流输电,城市电网,应用领域,运行条件,方案 1.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传输系统经过直流、交流和交直流混合输电三个阶段。由于直流电不能直接升压,这使得直流输电距离受到较大的限制,不能满足输送容量增长和输电距离增加的要求。19 世纪80年代末发明了三相交流发电机和变压器,交流输电就普遍地代替了直流输电,并得到迅速发展, 逐渐形成现代交流电网的雏形。大功率换流器的研究成功,为高压直流输电突破了技术上的障碍[1]。 直流输电相比交流输电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自从1954年第一个商业化高压直流输电(HVDC)工程投入运行以来,HVDC在远距离大功率输电、海底电缆送电、不同额定频率或相同额定频率交流系统之间的非同步联接等场合得到了广泛应用。常规HVDC采用相控换流器技术,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例如需要安装大量的无功补偿以及滤波设备,不能向无源网络供电以及只有应用于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才能发挥其经济上的优势等。 1990年MeGill大学的BoonTeCk001提出用PWM控制的电压源型换流器进行直流输电。由于采用了IGBT、GTO等全控型器件,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直流输电(VSC-HVDC)系统具有可独立调节有功和无功功率的优点,可以向无源网络送电,克服了常规HVDC的本质缺陷,把HVDC的优势扩展到配电网,拓宽了HVDC的应用范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997年3月世界上第一个采用IGBT 构成电压源换流器的直流输电工业性试验工程---赫尔斯杨工程在瑞典中部投入运行,输送功率3MW,直流电压10kV,输送距离10km。从运行情况来看,不论是暂态还是稳态,该工程电力输送稳定,换流器能够满足噪声水平、谐波畸变、电话干扰和电磁场等方面的技术要求。由于这种换流器的功能强,体积小,可以减少换流器的滤波装置,省去换流变压器,简化换流器结构,ABB公司将其称之为轻型直流输电(HVDCLight),Siemens则将基于VSC换流器的直流输电称为HVDCplus,“plus”表示电力连接系统(PowerLink universalsystem),并分别注册表明其专利权,siemens没有实际的VSC型直流输电工程。截至目前世界上已有10座基于VSC的HVDC工程,输电容量己达350Mw。ABB公司HVDCLight 输电工程输送容量电缆可达久1200MW,架空线可达2400MW,电压等级达320kV。我国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正在规划建设VSC-HVDC的工业示范工程。上海南汇风电场将成为我国首个基于VSC-HVDC的风电接入工程[2]。 2.柔性直流输电概述 传统直流输电采用自然换相技术的电流源型换流器,与之相比,VSC-HVDC 是一种以电压源换流器、可控关断器件和脉宽调制(PWM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直

直流输电技术

直流输电技术课程报告柔性直流输电在城市配电网中的应用 院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姓名: 学号: 导师: 时间:

1.城市配电网交流供电存在问题 城市电网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电力系统的主要负荷中心,具有用电量大、负荷密度高、安全可靠和供电质量要求高等特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负荷不仅持续快速增长,并且对供电可靠性以及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向城市负荷中心供给大量优质可靠的电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和挑战。一,随着城市发展建设的日趋成熟,从环境保护以及土地资源的限制考虑,不仅制约了大容量电源的建设,而且造成向城市供电的线路走廊越来越拥挤,甚至出现缺少必要线路走廊的供电瓶颈;二,由于增加城市供电能力的投资成本越来越高,人们对于健康和居住环境的要求增高,因此需要采取合适的供电方式以节约资金、减少电网建设运行对城市居住环境的影响;三,随着城市供电容量的增加,系统的短路电流增大,这对于开关设备以及其他网络元件的安全运行造成极大的威胁;还有,城市负荷对于供电可靠性以及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向城市负荷中心供电应该满足运行灵活、可控性高的要求,以满足各种运行情况的需求。 目前城市电网的供电方式依然采用高压交流供电,特别是大城市或者中小城市中心区域采用地下电缆供电,高压交流电缆供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供电中架空线走廊缺乏、电力设施与城市景观不和谐等问题,但依然受到供电距离、无功消耗较大等问题的限制。 2.城市配电网采用柔性直流输电的优点 柔性直流输电能瞬时实现有功和无功的独立解耦控制,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易于构成多端直流系统;能向系统提供有功和无功的紧急支援,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输电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利用这些特点不仅可以解决目前城市电网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满足未来城市电网的发展要求,改善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城市电网的供电能力,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负荷需求 VSC-HVDC 采用新型的直流电缆,不仅占用空间小、输电能力强,而且可以安装在现有的交流电缆管或线路走廊,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输电走廊,增强城市电网的供电能力,满足城市负荷需求。 (2)为城市负荷中心提供必要的无功支撑,克服电压稳定性所构成的限制VSC-HVDC 不仅能实现有功和无功的独立快速控制,还能动态补偿交流母线的无功,稳定母线的电压。这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中心区大量的地下交流电缆以及空调负荷比例的日益增大造成的无功缺乏问题,还可以为城市负荷中心提供必要的无功支撑,维持城市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3)提高城市电网可控性和安全可靠性 VSC-HVDC 具有快速多目标控制能力,可实现正常运行时潮流的优化调节故障时交流系统之间的快速紧急支援和故障隔离。此外,还可增强系统的可控性和抗扰动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稳定性、运行可靠性和不增加短路容量、改善电能质量的目的。 (4)增强城市电网建设的可实施性,节省电力建设成本 VSC-HVDC 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模块化的设计使得设计、生产、安装和调试周期大为缩短。采用新

直流输电技术

直流输电技术

直流输电技术课程报告柔性直流输电在城市配电网中的应用 院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姓名: 学号: 导师: 时间:

1.城市配电网交流供电存在问题 城市电网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电力系统的主要负荷中心,具有用电量大、负荷密度高、安全可靠和供电质量要求高等特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负荷不仅持续快速增长,并且对供电可靠性以及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向城市负荷中心供给大量优质可靠的电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和挑战。一,随着城市发展建设的日趋成熟,从环境保护以及土地资源的限制考虑,不仅制约了大容量电源的建设,而且造成向城市供电的线路走廊越来越拥挤,甚至出现缺少必要线路走廊的供电瓶颈;二,由于增加城市供电能力的投资成本越来越高,人们对于健康和居住环境的要求增高,因此需要采取合适的供电方式以节约资金、减少电网建设运行对城市居住环境的影响;三,随着城市供电容量的增加,系统的短路电流增大,这对于开关设备以及其他网络元件的安全运行造成极大的威胁;还有,城市负荷对于供电可靠性以及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向城市负荷中心供电应该满足运行灵活、可控性高的要求,以满足各种运行情况的需求。 目前城市电网的供电方式依然采用高压交流供电,特别是大城市或者中小城市中心区域采用地下电缆供电,高压交流电缆供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供电中架空线走廊缺乏、电力设施与城市景观不和谐等问题,但依然受到供电距离、无功消耗较大等问题的限制。 2.城市配电网采用柔性直流输电的优点 柔性直流输电能瞬时实现有功和无功的独立解耦控制,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易于构成多端直流系统;能向系统提供有功和无功的紧急支援,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输电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利用这些特点不仅可以解决目前城市电网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满足未来城市电网的发展要求,改善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城市电网的供电能力,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负荷需求VSC-HVDC 采用新型的直流电缆,不仅占用空间小、输电能力强,而且可以安装在现有的交流电缆管内或线路走廊内,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输电走廊,增强城市电网的供电能力,满足城市负荷需求。 (2)为城市负荷中心提供必要的无功支撑,克服电压稳定性所构成的限制VSC-HVDC 不仅能实现有功和无功的独立快速控制,还能动态补偿交流母线的无功,稳定母线的电压。这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中心区大量的地下交流电缆以及空调负荷比例的日益增大造成的无功缺乏问题,还可以为城市负荷中心提供必要的无功支撑,维持城市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3)提高城市电网可控性和安全可靠性VSC-HVDC 具有快速多目标控制能力,可实现正常运行时潮流的优化调节故障时交流系统之间的快速紧急支援和故障隔离。此外,还可增强系统的可控性和抗扰动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稳定性、运行可靠性和不增加短路容量、改善电能质量的目的。 (4)增强城市电网建设的可实施性,节省电力建设成本VSC-HVDC 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模块化的设计使得设计、生产、安装和调试周期大为缩短。采用新型的直流电缆不仅安装容易、快速,而且机械强度和柔韧性好、重量轻,更重要的是无油、电磁辐射和无线电干扰小,利于实现与市政设施和环境的协调。不仅增强城市电网建设的可实施性,而且可节省征地、赔偿等建设成本。

数控机床毕业论文

数控机床毕业论文

数控车床应用与发展前景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制造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在现代制造系统中,数控技术集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数控加工作为一种高效率高精度的生产方式,尤其是形状复杂精度要求很高的模具制造行业,以及成批大量生产的零件。因此数控加工在航空业、电子行业还有其他各行业都广泛应用。然而在数控加工从零件图纸到做出合格的零件需要有一个比较严谨的工艺过程,必须合理安排加工工艺才能快速准确的加工出合格的零件来。

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章数控车床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1.1 任务准备 1.1.1 机床结构 1.2 工作原理 1.3 数控车床的分类 1.4 数控车床的性能指标 1.5 数控车床的特点 第二章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 2.1 数控车床概述 2.1.1数控车床的组成 2.1.2数控车床的机械构成 2.1.3数控系统 2.1.4数控车床的特点 2.1.5数控车床的分类 2.1.6数控车床(CJK6153)的主要技术 2.1.7数控车床(CJK6153)的润滑 2.2 数控车床的编程方法 2.2.1设定数控车床的机床坐标系

2.2.2设定数控车床的工件坐标系第三章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分析 3.1 零件图样分析 3.2 工艺分析 3.3 车孔的关键技术 3.4 解决排屑问题 3.5 加工方法 第四章当前数控机床技术发展趋势4.1 是精密加工技术有所突破 4.2 是技术集成和技术复合趋势明显结束语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高压直流输电(高压直流输电),是利用稳定的直流电具有无感抗,容抗也不起作用,无同步问题等优点而采用的大功率远距离直流输电。输电过程为直流。常用于海底电缆输电,非同步运行的交流系统之间的连络等方面。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被用于通过架空线和海底电缆远距离输送电能;同时在一些不适于用传统交流联接的场合,它也被用于独立电力系统间的联接。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1954年诞生于瑞典,用于连接瑞典本土和哥特兰岛,由阿西亚公司(ASEA, 今ABB集团)完成。 在一个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电能从三相交流电网的一点导出,在换流站转换成直流,通过架空线或电缆传送到接受点;直流在另一侧换流站转化成交流后,再进入接收方的交流电网。直流输电的额定功率通常大于100兆瓦,许多在1000-3000兆瓦之间。 高压直流输电用于远距离或超远距离输电,因为它相对传统的交流输电更经济。 应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电能等级和方向均能得到快速精确的控制,这种性能可提高它所连接的交流电网性能和效率,直流输电系统已经被普遍应用。 高压直流输电是将三相交流电通过换流站整流变成直流电,然后通过直流输电线路送往另一个换流站逆变成三相交流电的输电方式。它基本上由两个换流站和直流输电线组成,两个换流站与两端的交流系统相连接。 1.2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思路 (1)经济性三大特性突出节能效果 从经济方面看,直流输电有以下三个主要优点: 首先,线路造价低,节省电缆费用。直流输电只需两根导线,采用大地或海水作回路只用一根导线,能够节省大量线路投资,因此电缆费用省得多。 其次,运行电能损耗小,传输节能效果显著。直流输电导线根数少,电阻发热损耗小,没有感抗和容抗的无功损耗,且传输功率的增加使单位损耗降低,大大提高了电力传输中的节能效果。 最后,线路走廊窄,征地费省。以同级500千伏电压为例,直流线路走廊宽仅40米,对于数百千米或数千千米的输电线路来说,其节约的土地量是很可观的。 除了经济性,直流输电的技术性也可圈可点。直流输电调节速度快,运行可靠。在正

数据库应用课程设计论文

华北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班级: 计算B092 姓名: 赵礼阳(200909014201) 设计题目: 小样个人理财 设计时间: 2011.1.2 至2011.1.13 指导教师: 谭立云 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阅成绩: 评阅教师:_____

设计任务和技术要求: 设计个人理财管理系统,并实现前台C++和后台SQL数据库的链接,可以从前台的MFC 界面访问数据库中的每个表,在前台的界面中实现个人理财信息的增加,删除和修改。个人理财信息的查询。并把增删改后的数据放在后台的数据库中。实现以个人或者时间为单位,按时间或者姓名查找后的财务信息,在前台访问后台数据库的信息,输出访问数据库后符合要求的财务信息在前台MFC界面输出。 内容摘要: 为了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首先是对整个系统的总体设计,整个系统要完成的工作如上所述,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需要完成三个部分的工作,首先是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的设计需要分析数据库的功能需求分析,画出E-R图,编写数据字典,完成数据库的表的设计,为数据库添加对象。其次是MFC的界面设计,界面设计需要分析所要完成的用户功能,设计相应的界面,实现各个界面之间额链接和视图。最后需要链接数据库和MFC,使所要查询的数据来自数据库,并且对数据所做的增删改工作保存在数据库中。并演示所有的功能。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现状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现状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发表时间:2018-11-17T14:55:25.4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作者:朱振伟李天轩 [导读] 摘要:通过总结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特点和国外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研究结论,在分析我国西部水电和煤炭资源集中分布以及东部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对电能需求日益增加等情况的基础上,指出在开发我国西部水电和“三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煤电资源时采用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实现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应用前景。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宿迁供电分公司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通过总结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特点和国外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研究结论,在分析我国西部水电和煤炭资源集中分布以及东部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对电能需求日益增加等情况的基础上,指出在开发我国西部水电和“三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煤电资源时采用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实现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现状;应用前景 1 引言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起源于20 世纪60年代,瑞典Chalmers大学1966年开始研究±750kV导线。1966年后前苏联、巴西等国家也先后开展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曾一度形成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热潮。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和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均在80 年代末得出结论:根据已有技术和运行经验,±800kV是合适的直流输电电压等级,2002 年 Cigre又重申了这一观点。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国用电需求不断增加,中国的自然条件以及能源和负荷中心的分布特点使得超远距离、超大容量的电力传输成为必然,为减少输电线路的损耗和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需要一种经济高效的输电方式。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恰好迎合了这一要求。 2 特高压直流输电现状 20 世纪 80 年代前苏联曾动工建设长距离直流输电工程,输送距离为2400km,电压等级为±750kV,输电容量为 6GW。该工程将哈萨克斯坦的埃基巴斯图兹的煤炭资源转换成电力送往前苏联欧洲中部的塔姆包夫斯克,设计为双极大地回线方式,每极由两个 12 脉动桥并联组成,各由 3×320Mvar Y/Y 和 3×320Mvar Y/Δ单相双绕组换流变压器供电;但由于 80 年代末到90年代前苏联政局动荡,加上其晶闸管技术不够成熟,该工程最终没有投入运行。由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共同开发的伊泰普工程采用了±600kV 直流和 765kV 交流的超高压输电技术,第一期工程已于 1984 年完成,1990 年竣工,运行正常。 3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特高压直流输电无需复杂的系统设计,基本可以采用±500kV 和±600kV 直流输电系统类似的设计方法,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是外部绝缘和套管的设计等问题。特高压直流输电的输送容量大,输电距离长,输电能力主要受导线最高允许温度的限制。交流线路的无功补偿对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系统至关重要;而直流输电线路本身不需要无功补偿,在换流站利用站内的交流滤波器和并联电容器即可向换流器提供所需的无功功率。一般来讲,对于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直流方案优于交流方案,特高压方案优于超高压方案。表 1 为输送功率为 10GW 输送距离为 2000km 时交、直流以及不同电压等级直流的投资及线路走廊占用情况比较。 表1 10GW 电力输送 2000km 的交、直流输电方案 由表 1 可见,特高压直流输电适用于远距离大容量的电力输送。 4 我国能源和负荷的分布特点 水能资源和煤炭作为我国发电能源供应的两大支柱,今后的开发多集中在西南、西北和晋陕蒙地区,并逐渐向西部和北部地区转移,而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南地区的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导致能源产地与能源消费地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使得我国能源配置的距离、特点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决定了能源和电力跨区域大规模流动的必然性。 (1)水电东送规模 三峡水电站(包括地下电站)的总装机容量为22.4GW,“十二五”初期将全部建成投产。综合分析一次能源平衡、输电距离及资源使用效率等因素,可知金沙江下游水电站主送华中、华东电网是合理的。 (2)煤电基地的电力外送规模 各煤电基地的电力外送规模有望得到较大发展。现已建成和规划采用 500kV 交流和±500kV 直流跨区送电的坑口电站的电力外送规模总计15GW。2020 年煤电外送将新增 84GW,主要送往华中东部四省、华东地区和华北京津冀鲁四省市以及广东地区。 (3)东部电力市场空间 华中东部四省。按低负荷水平预测,2020 年需电量将为 600TWh,负荷将为 110GW,装机容量缺额将为 138GW。扣除本地水电和必要的气电以外,2020 年之前尚有 47GW 的市场空间,其中2010~2020 年约为 32GW。华北的京津冀鲁。按低负荷水平预测,2020年需电量将为 840TWh,负荷将为 140GW,装机容量缺额将为 168GW。扣除本地核电、蓄能电站以外,2020 年之前尚有 90GW 的市场空间,其中2010~2020 年约为 45GW。初步测算,到 2020 年水电跨区送电规模总计约 70GW,煤电外送约 84GW,而东部受电地区的市场空间约为 127GW;而能源与负荷的距离大多数超过了 1000km,采用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比较合适。 5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初步发展规划 2020 年前后西部水电的大部分电力通过直流特高压通道向华中和华东地区输送,其中金沙江一期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二期乌东德和白鹤滩水电站向华东、华中地区送电,锦屏水电站向华东地区送电,宁夏和关中煤电基地向华东地区送电、呼伦贝尔盟的煤电基地向京津地区送电大约需要 9 条输电容量为 6GW 的±800kV 级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根据 10 年发展规划,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建设进度如

数据库应用技术论文

数据库应用技术论文 专业班级:15手机移动开发(1)班 姓名:龙云飞 学号:1503390126 一数据库应用技术概述 1 数据库系统概念 数据(Date)。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数据库(DB)。数据库是存放数据的仓库。数据库是长期地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的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之间的一层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操作系统一样是计算机的基础软件,也是一个大型复杂你的软件系统。其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组织管理、存储和组织、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暖和维护功能等。 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了数据库之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组成。 2 特点 (1)实现数据共享 (2)减少数据的冗余度 (3)数据的独立性 (4)数据实现集中控制 (5)数据一致性和可维护性,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故障恢复 3三种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层次模型是以记录类型为结点的树型结构,下层记录是上层记录中某元素的细化。 层次模型的记录类型间只有简单的层次关系,且满足以下条件:有一个记录类型没有父结点;其他记录类型有且只有一个父结点。 网状模型。有一个以上记录类型没有父结点;至少有一个记录类型多于一个父结点。用这种网络结构表示记录类型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网状模型。 关系模型。关系模型的基本思想是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用二维表格的形式描述。一个关系可以看作一个二维表,表中每一行是一个记录,表示一个实体,也称为一个元组;每一列是记录中的一个数据项,表示实体的一个属性。 二维表关系模型满足的条件: (1)每一列中的分量是类型相同的数据。 (2)列的顺序可以是任意的。 (3)行的顺序可以是任意的。 (4)表中的分量是不可分割的最小数据项,即表中不允许有字表。 (5)表中的任意两行不允许相同。 二职业岗位和需求

数控技术论文中英文摘要

摘要 Abstract 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 是现代化工业生产中的一门发展十分迅速的高新技术。数控装备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 应用于传统制造产业和新型制造业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业, 即所谓的数字化装备。本文简要分析了数控机床高速化、高精度化、可靠性、工艺复合性和多轴化等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我国数控机床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is the technology controlled to mechanical movement and work process with digital information. I t’s a very rapidly developing technology in modern industrial production. Numerical control equipment is the new technology represented by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forms to the manufacture industry of the tradition and infiltration of the new developing manufacturing industry, namely the so-called digital equi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s of high-speed, high-accuracy, reliability, process complex and multi-axis, and presents some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s. 关键词:精度材料市场竞争力 Keywords: accuracy material market competitive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