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2014
第四章-学前教育的目标

在幼儿期,轻 微的缺陷和不 良刺激的影响 可以很快得到 矫正与恢复。 因而,所有学 前教师应充分 认识及时发现 幼儿缺陷并进 行简单康复与 矫正教育的必 要性,这是很 重 要 的
第二节 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
一、幼儿园教育目标内容
1、从教育任务上看
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 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 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人的合理素质结构:是指体育、智育、德育、
(二)幼儿园教育目标结构体系图
教育领域分类目标
教育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总目标
幼儿身心素质发展 目标
单元主题教育目标
学段目标
第一、幼儿园教育要促进生命的持续发展
幼儿园教育不在 于获得某一知识 和技能,而在于 “在快乐的童年 生活中获得有益 于身心发展的经 验”,追求那种 “有利于儿童长 远发展”的情感、 态度、能力,并 以此来决定内容 的取舍和各领域 的要求。
四、幼儿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
• 目标的社会取向 • 目标的教育取向 • 目标的发展取向
目标的社会取向
• 在任何社会里,有关教育的一系列价值取向其 实是社会对其未来成员期待的一种折射。因此, 要讨论某一社会有关教育的价值取向必先要讨 论该社会的特点及对社会成员的要求。 学前教育机构在幼儿人格与所有社会因素的协 调发展方面,发挥着卓越的作用。 学前教育发挥重要作用的另一层面,是使幼儿 为接受下一阶段的义务教育而进行社会准备。
《学前教育学》
第四章:学前教育的目标
思考并评论下列这段文字: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 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 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我们只好把‘全’字‘人’ 下的‘王’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 我以为现在中国的教育越改革越奇怪了。仿 佛中国真的紧缺全才,要培养出的人能今天造出 一枚导弹,明天就此导弹写一篇长篇并获矛盾文 学奖,后天亲自将其译成八国文字在全世界发行 似的。假如真有这种人我宁愿去尝他导弹的滋味。 全面发展最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全面平庸” 。 (韩寒:《穿着棉袄洗澡》)
2024年度-《学前教育学》教案(完整版)

社会性发展
儿童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逐 渐学会与他人建立关系、沟通合 作和解决问题。他们的道德观念 、价值观和社交技能也在这个过
程中逐渐形成。
9
教育心理学原理
01
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探讨了儿童如何获取、处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这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多种理论流派,为教育实践
25
家长参与和社区资源整合
家长参与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环境创设和资源利 用工作,如提供家庭资源、参与活动策划和 实施等。加强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营造良 好的成长环境。
社区资源整合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如公园、博物馆、图书 馆等,为幼儿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和活动空 间。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 共享和互利共赢。
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02
动机与激励
动机是推动儿童学习的内在力量,而激励则是外部因素对儿童学习的促
进作用。了解儿童的动机类型和激励方式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激发儿童的
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03
认知发展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指他们在思维、记忆、理解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不断提高的过程。教育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理论为教师提供了针对不同
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差异,提供 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14
幼儿园课程设计原则及步骤
分析幼儿需求
了解幼儿的兴趣、经验、发展水平等 ,为课程设计提供依据。
制定课程目标
根据幼儿需求和教育目标,制定明确 的课程目标。
15
幼儿园课程设计原则及步骤
选择课程内容
依据课程目标,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
设计课程实施方式
组织竞赛或合作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幼儿教育学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

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编制
(一)分科课程方式 (二)核心课程方式 (三)活动课程方式
16
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
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实施
17
本节重点
一、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订 二、幼儿园课程计划与课程实施的关系
18
一、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订
(一)年龄班(全年)计划 (二)学期计划 (三)月(周)计划 (四)具体教育活动计划
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目标
本节重点
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依据 2.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依据
(一)对幼儿的研究 (二)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三)对学科知识的研究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
(一)总目标 (二)年龄阶段目标
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
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内容
Hale Waihona Puke 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概述
本节重点
1.幼儿园课程的定义 2.幼儿园课程的种类 3.幼儿园课程的性质 4.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案例导入
一天早上晨间户外活动时,风很大,杨柳树哗啦啦地响,有孩子 说:“好凉快!快来快来,叫风吹吹。”于是,老师趁机招呼那些在 太阳下走来走去“叫卖冷饮的人”过来乘凉兼兜售冷饮。另外,这阵 子天气变热后,园里已经取消了做操时的排队要求,而代以“找个凉 快的空地方做操”的要求。活动开始了,故事中角色的“求助”一下 子引起了孩子的“助人为乐”情怀。有人提议:“洗个澡!”——老 师这个大水龙头一开,他们就哗啦啦的洗开了:“先学大象冲冲身, 再学猴子搔搔痒。”有人提议:“钻到冰里。”!老师稍一顿,随之 就成了“猫和老鼠”里那只汤姆猫,“咯咯咯咯”牙齿直打颤,说话 直哆嗦:“太、太、太、凉、凉、快了吧、吧……”逗得孩子们哈哈 笑。这么多冰还钻进去?怎么办?有人转过来了:“冰放可乐里!” 好的,几位临时“服务员”马上为“顾客”的橙汁、雪碧、可乐、牛 奶杯里加“冰块”,还好,有人要了1块、有人要了2块,检查下来没 有“肚子疼”的。这个节目就过了。紧接着,有人说“到树底下去”, 于是男生就是一棵棵大树让女孩子们“乘风凉”;有人说“撑一把太阳 伞”,于是女孩子们变成“美丽的太阳伞”为男孩子“遮太阳”。
2014年版学前教育史第四章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四章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一节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传播与学前教育思潮(一)福禄贝尔教育思想早在清末年间引入日本幼稚园时就知道了福禄贝尔1912年《教育杂志》刊登了谢天恩撰写的《美国幼稚园略述》文中介绍了其遵循自然的原则,其认为,教育儿童的方法应由内及外,这是一切生物进化所不能违背的原则。
教育儿童就要顺应儿童心理的自然发展,发挥儿童内在因素的作用。
1914年《教育杂志》发表无我的《德国柏林斐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馆》一文。
这是一篇参观报告,通过这个管,宣传了真正的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1919年4月《新教育》发表了《福禄贝尔传》对福禄贝尔的生平和教育实践作了详细的介绍。
同年,《新教育》刊登了《赫尔伯脱、福禄贝尔与朱子、王阳明教育学说之比较》,文中对幼稚园的恩物和作业作了解说。
指出福禄贝尔的作业,在于使儿童由恩物得来的观念应用于纸工、木工、沙工、泥工等活动中,经过这样的训练,儿童的目力、手力、想象力得到发展。
(二)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思想1913年开始传入中国。
1913之后在《教育杂志》上发表了《蒙台梭利女史之新教育法》,文章全面介绍了蒙台梭利于1907年创办的“儿童之家”,并分析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心理学根据。
同年,《教育杂志》发表悫生的文章《蒙台梭利新教育法之设施》,着重介绍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色,蒙台梭利学校的教具以及应用新教育法取得的成效等。
1914年出版了但焘翻译日本今西嘉藏着的《蒙台梭利教育法》,较详细地论述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原理。
1914年到1915年间,顾树森,王维伊合着《蒙台梭利教育之儿童》,顾树森着《蒙台梭利女史新教育法》。
1914年,江苏省教育会设立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研究会。
形成了介绍和传播蒙台梭利思想的热潮。
1923年,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蒙养园,招新生两班,实验蒙台梭利教育法。
(三)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民国初年蔡元培,陆费逵,黄炎培等都曾着文提倡实用主义教育,并订入教育宗旨。
五四时期,实用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
学前教育学 第四章 学前教育目标

二、学前儿童智育
(一)学前儿童智育的内涵
智育主要对应于幼儿园课程中 的科学和语认知的需要,促进 儿童智力的发展,为儿童全面 发展提供认知和智能的基础, 使儿童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更富 有效率。
从社会的角度考虑,智育也具 有社会价值,向新一代儿童进 行智育是社会生产和文明进步 的重要条件。
第四章 学前教育目标
一、3 岁前的教育目标
(1)要发展小儿的基本动作,进行适当的体 格锻炼,增强小儿的抵抗力,提高小儿的健 康水平,促进身心正常发展。 (2)要发展小儿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 力,通过语言及认识周围环境事物,使小儿 的智力得到发展,并获得简单的知识。 (3)要进行友爱、礼貌、诚实、勇敢等良好 的品德教育。 (4)要培养小儿的饮食、睡眠、衣着、盥洗 、与人交往等各个方面的文明卫生习惯及美 的观念。
(4)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 的情趣和能力。
三、我国学前教育 目标的特点
01 (一)学前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02 (二)学前教育目标的连续性 03 (三)学前教育目标的儿童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前儿童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这 是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
(二)学前儿童体育的意义
1.体育能够促进学前儿童身体的生 长发育和健康发展 2.体育能够促进学前儿童的大脑生 长发育和智力发展 3.体育能够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和 人格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体育的目标
1.保护儿童的生命,促进儿童身心 的正常发育 2.关注儿童积极情绪的培养 3.养成儿童基本的卫生习惯 4.发展基本动作,增强体质,培养 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5.进行安全教育
《教养大纲》提出通 过生活环节对 3 岁前 婴幼儿进行动作、能 力、品德及卫生四个
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一般行为目标主要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行为主体、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和行为达成程度(标准) 行为主体: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者 行为:说明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能做什么,从而使教师能观察到学习者 的行为,了解目标是否达到。 条件:是指学习者的这些行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标准:是指其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
解决的问题:将课程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体现了对教学过程的关注。
不足:过分关注过程,容易忽视结果。
(四) 课程即教学目标 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视为预期的学习结果,即以学习的目标为课程。 目标维度 基本观点:把课程理解为预期的学习结果。
解决的问题: 强调课程目标的逐级细化,以及完整的、高度结构化的、逐
步递进的、可操作性的目标体系是其核心任务。
二、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概述
国内有关幼儿园课程的定义 陈鹤琴 —— “幼儿园应该给儿童一种充分的经验,这种经验的来源有二: 一是与实物的接触,二是与人的接触。应该把儿童能够学而且应该学 的东西有选择地组织成系统,应该以儿童的两个环境——自然环境和 社会环境——为中心组织幼儿园课程。“ 张宗麟 —— “幼稚园课程者,有广义的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活动 也。”
课程到底是什么?而幼儿园课程又有哪些不同于中小学课程的特点 呢?幼儿园课程怎么编制,怎么评价呢?
一、课程的概念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概述
学科(领域) 维度
——课程即 学习的科目
经验维度
活动维度
目标维度
计划维度
——课程即 学习者的经验
——课程即
——课程即
学校组织的学习 预期的学习结果
活动
或目标
——课程即 是教学计划
《学前教育学(第二版)》电子教案(教科社)-2024鲜版

《学前教育学(第二版)》电子教案(教科社)目录•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儿童发展与教育理论基础•学前教育原理与方法探讨•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家庭教育与家园共育模式探讨•幼儿教师职业素养与专业发展PART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03学前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01学前教育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探讨0-6岁儿童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02学前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揭示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指导学前教育实践,推动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前教育学概述反映当前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增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教材内容更新教材结构优化教材呈现方式改进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采用生动的案例、图表等,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030201第二版教材特点与更新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知识目标能够运用学前教育学知识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学前教育的热爱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情感目标教学目标与要求课程安排与时间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导论、儿童发展、教育原理、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五个部分。
课程时间本课程共36学时,每周2学时,共18周。
具体上课时间根据学校安排而定。
PART02儿童发展与教育理论基础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以及心理年龄特征。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等。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的本质01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过程。
认知发展的阶段02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014上半年幼儿教育学重点资料

2014上《幼儿学前教育学》重要知识点环宇教育第一章1.教育的界定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所以教育必须符合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身心发展两个方面。
2.学前教育: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
教育对象包括胎儿、婴儿、幼儿3.学前教育的意义: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智力发展、促进人格健康发育、培育幼儿的美感形式:学前家庭教育、学前社会教育(胎儿教育、托儿所、幼儿园、托幼园所—体化、幼儿班、儿童福利院、SOS 国际儿童村)家庭教育特点:领先性、广泛性、随机、随意性、终身性社会教育特点:群体性、目标性、计划性、多样性4.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问题,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5.学前教育思想最初出现在哲学家著作中;较集中的出现在教育家著作之中6.学前教育经历的四个阶段是萌芽阶段;初创阶段;独立阶段;理论多样化阶段。
7.教育家、教育著作及其教育思想1)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2)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专门教育著作是中国古代的《学记》3)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本人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4)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代表作有《理想国》、《法律篇》,在西方教育史上最先论述了儿童优生优育的问题,重视学前教育,提出儿童出生以后应接受公共教育,强调通过游戏、体育、唱歌、讲故事等活动,对儿童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5)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教育分为三个阶段:胎教、婴幼儿教育、儿童教育6)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7)世界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世界图解》8)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教育家卢俊,著有《爱弥儿》、《教育论》,强调教育要回归自然,按照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进行教育。
他的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分水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 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儿园课程力图促进幼儿的身 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课程设计的起 点,也是课程设计的归宿。
• 课程目标是课程其他要素抉择的依据和标准,对 整个的教育和教学过程起指导的作用。
• 课程目标既是选择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方式和教 学策略的依据,也是课程评价的标准。
• (4)活动目标(近期目标)
• 课程总目标最终要通过每日的具体活动才 能实现,因此便有了教育活动目标。 (2013
年,选择)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 2、根据课程目标的内容,可以分为行为目标、生 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填空、选择)
• 1.行为目标
• 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 课程目标,它指向的是实施课程以后在儿童身上所 发生的行为变化。
• 2.幼儿课程融合在一日生活之中
– 幼儿在幼儿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都包含课程的目标与 内容,幼儿园课程融合在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与环节 之中,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自选活动、转换过 渡与收拾整理、进餐、盥洗、午睡以及入园(离园) 等。
• 3.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 幼儿园课程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幼儿获得直 接经验为主。
• 1)核心行为:陈述的时候经常使用“说出”“比 较”、“区分”等行为动词。如“能够表达自己的 意见”。
• 2)行为条件:如“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 • 3)行为标准:如“能够在团体面前声音洪亮地表
达自己的观点。
• 行为目标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填空、选择)
• (2)生成性目标 •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
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 • 生成性目标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过程性。 • (3)表现性目标 • 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儿童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
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 • 表现性目标多被用于艺术领域中,它强调的是个
性化。表现性目标不是追求儿童反应的同质性而 是多元性。 • 三种课程目标在幼儿园课程中是互补的。
(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
• 1.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填空、选择)
• (1)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
–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既要考虑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 又要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心理顺序。
• (2)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 纵向组织指的是按照课程组织的某些准则,以先后顺 序排列课程内容;
– 横向组织指的是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使内容与儿童 已有经验联为一体。
门人员、幼儿园园长、教师、幼儿、家长 等。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
• 3.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客体(评什么?) • 即评价对象,其主要内涵是指评价的内容和范围。
•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内容和范围大致可以分为课程 方案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效果评价等。
(填空、选择)
• (1)课程方案评价
• 该评价主要是指教育主管部门或幼儿园在比较选 择课程时,对备选课程方案的课程理念、课程结 构、课程资源等要素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 性等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以便决定是否采用或 推广。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 1、幼儿园课程目标按纵向层次分为总目标、 年龄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填空)
• (1)课程总目标(长期目标) • 课程总目标是一种宏观的课程目标,可以
指国家或地方层面的课程总目标,也可以 是某个幼儿园层面的课程总目标。 • 国家或地方规定的课程总目标通常以教育 纲要、课程指南、课程标准等纲领性文件 体现。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
• (2)实施过程评价 • 实施过程评价主要包括:了解幼儿在课程活动中
的反应;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师幼互动的质量; 学习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等。 • (3)课程效果评价 • 课程效果评价是一种终结性评价。它是对课程实 施后在幼儿和教师身上所引起的发展变化做分析 和评判,是衡量课程方案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适 宜性的最终环节。
• 幼儿园课程评价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即课程 评价的主体、课程评价的客体、课程评价的标 准和课程评价的方法。(填空、选择)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
• 1.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为什么评?) • (1)促进课程的研究、完善与发展。 • (2)管理课程的需要。 • (3)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需要。 • 2.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主体(谁来评?) • 课程评价的实施者,包括教育行政管理部
幼儿园课程实施途径
• 1.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
– 这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和安排的系统活动, 并且主要由教师组织和指导活动的过程。它需要在活 动前做好比较周密计划,目标明确,内容精选,步骤 紧凑,属于高结构性的教育活动,如幼儿园的作业教 学就属于这一类。
• 2.日常活动与生活
– 幼儿园除了专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外的所有活动 都包含在日常活动与生活之中。
领域的教育作用。
–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定应能满足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 展需要,包括身体、知识、语言、社会性、情感、创 造诸方面,并使几方面得到发展。
– 在选择和确定内容时,要综合考虑各领域对幼儿某方 面发展的特殊教育作用及其对其他方面的作用。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
• 2.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
• (2)社会中心课程
– 社会中心课程强调以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组织课程内 容。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
• 3.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 (2012年,简答)
• (1)关于自己及其周围世界的粗浅的知识经验。 • (2)关于基本活动方式方法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 (3)关于发展儿童智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经验。 • (4)关于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的经验。
• 将课程内容看成是学习经验,认为儿童是主动学 习者,决定学习质和量的主要方面是儿童而不是 教材。换言之,儿童能否真正理解和获得课程内 容,主要取决于儿童已有的心理结构,取决于儿 童与环境之间的有意义的交互作用。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
• 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应遵循的原则:(简答) • 1.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需要,有效地发挥各
• 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 时,为了了解儿童的学习准备状况的评价。
• 形成性评价: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 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儿童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 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在课程实施一个阶段后进行 的评价,是对教学和学习结果的检验。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
(2)按评价的参照标准划分: (填空、选择)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
• (1)关于自己及其周围世界的粗浅的知识经验。
– 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学习关于周围生活的粗浅知识, 不仅能帮助儿童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还能适应环境, 发展自我。知识对与学前儿童具有教育价值和发展价 值。
• (2)关于基本活动方式方法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 做事情要掌握好基本的方式和方法,方法对了则会 “事半功倍”。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能学习到基本活动 方式和方法。
• 幼儿园的课程包括幼儿园所进行的一切活动,不 论是专门的教学活动还是幼儿自选或自发的各种 游戏活动,以及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等。
• 幼儿园课程的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 程组织和课程评价。
•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填空、选择、简答、分析)
• 1.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
–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
• 4.家园合作
–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共同起着 决定性作用,二者要形成教育合力。
• 5.游戏
– 游戏是学前儿童最喜爱、最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活动, 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发展价值。
四、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填空、选择)
• 幼儿园课程评价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幼儿的实 际发展状况 ,它具有鉴定、诊断、改进、导 向和激励的作用 。 (2013年,填空)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 (2)年龄段目标(中期目标) • 年龄段目标是在课程总目标的引领下,根
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的实际,制 定出每一个年龄段的分目标。年龄段目标 又称为学年目标。各年龄段目标有可在第 一、第二学期分步实施,称为学期目标。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 (3)单元目标(近期目标)
• 单元目标从年龄段目标出发,为了使目标 更具有指导教育活动方向的作用,使幼儿 园教育活动在预定轨道上进行,促进幼儿 的预期发展,年龄段目标或学期目标可以 进一步转化为单元目标。
• 相对性评价:判定每个儿童在某一集体中所处位 置的一种评价方法。
• 绝对性评价:判断儿童达到标准程度的一种评价 方法。
• 个体发展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是以儿童自 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 的评价方法。
– 纵向组织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层次性;横向组织强调各 种知识的融合。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
• 2.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 (1)学科中心课程
– 学科中心课程强调知识内在性质及其内在结构组织课 程内容。
• (2)儿童中心课程
– 儿童中心课程强调根据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组织 课程内容。如“综合主题教育”、“方案教学”等。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
• 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是根据幼儿园的课程目标和相 应的学习经验而选择的蕴涵或在组织幼儿的各种 活动中的基本态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 行为方式。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体现与依托。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取向
• 1.课程内容即教材 • 将课程内容看做教材,课程编制者将课程内容重
点放在教材上,会较多考虑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 逻辑性,使之成为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基本材料。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取向
• 2.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 将课程内容看成学习活动,将关注点放在儿童做 些什么方面,强调儿童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认为,“教育只有一种教材,那就 是生活的一切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