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规划分析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为例
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设计分析

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设计分析摘要:学校作为社会高精尖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其内部规划与建筑设计工作不但要符合学校基本教育职能,更要着重考虑到学校生态化环境的建造以及其人文氛围的营造,以此实现学校培育高精人才的基础目的。
因此,本文将主要针对教育建筑的功能来展开设计空间类型以及设计要点,希望能为相应的事业单位提供一定的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设计建议。
关键词:校园规划;学校;建筑设计一、当前校园规划、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1.现代化发展趋势高校校园作为国家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在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先要考虑现代化,在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中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是具有现代化的功能分区,这种现代化包括教育功能分区的规划和整合的规划,如在景观、步道的设计上既要有独立分开,有自己的功能区域,同时又能互相协调,做到美观有序,通过整合充分地体现功能分区的层次性。
二是具有现代化的设施,包括高速而完善的校园网络,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同时实现资源共享,也能给学生提供最前沿的学习方式。
2.文化发展趋势良好的环境可以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具有人文气息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更加深远,在具有人文化气息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可以让人精神振奋,让人迸发思维的火花和智慧的灵感,无论是教者的教育教学,还是学者的潜心钻研探索,都能提高工作学习效率。
3.内涵化发展趋势高校规划和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知识资源高度密集这一发展趋势,从多个角度进行规划和蓝图畅想。
一是表现为多功能图书馆的建立,应当在交叉院系的重要位置上建立大型多功能图书馆,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资料查询;二是表现为实现多种学科的资源共享,在高校校园中学科众多,应当有计划地建立资源共享中心,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三是表现为积极吸纳社会资源,在高校内建立一定机构,积极吸纳社会高新技术企业,为增加学生社会经验和提高就业率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设计优化1.打造流畅的交通路线学校交通路线的通畅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使用功能。
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设计分析

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设计分析摘要:校园规划以及学校建筑从外表上体现了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和经济实力,一个充满浓厚文化气息的校园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意义,给教学起到辅助作用。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现代化建筑风格的出现,学校的校园规划和建筑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发展做出转变,需要设计人员注重功能性,体现整个学校的教学理念以及独特的办学理念,呈现给学生以及社会大众最佳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校园规划;学校建筑设计;分析1、学校功能的空间类型及设计要点1.1特定教学空间的设计学校往往会为学生学习提供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师、体育室以及运动场等多种特定的教学空间,这些空间的作用在于让教师能够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吸收知识。
不同教学内容应该在不同的教学空间之下进行,因此,在特定教学空间设计过程之中,必须注重空间的功能性与完善性,考虑到空间的形状、大小与采光通风问题,从而使学校多种教学活动能够得到顺利开展。
1.2自主学习区设计提供自主学习空间,将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广开学生思维,增大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
这种空间应有别于特定的教学空间,应该是自由多元化的、开放的、可变异的空间。
如图书阅览空间、科技活动空间、各种兴趣活动空间、多功能活动空间、劳技自然教室天象观测室等,这些空间在平面上应能根据多种功能需要而有灵活多变的可能,空间形式也可以打破房盒子的呆板造型,从而使人产生自由的不拘束的心理感应。
1.3多层次交往性共有空间青少年的行为是在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种交往既包含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包含学生之间的交往,学校课题交流空间通常只局限于教学楼中,活动范围十分有限,然而依照青少年发展有关特点的角度上来看,交往性空间比较充足,能够有效促进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这种环境下,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社交能力与语言能力。
在交往的过程中能够增进学生们的友谊并且增长知识,促进健康价值观的形成,学生们与教师们之间也能够建立起更加亲密的友谊,使学生与教师互相成为真正的朋友,进而使学生们在日常学习中得到更加充分的指导。
“双创”视阈下高校老校区发展定位探析——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6-0041-03
Abstract: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historical orientation of the university's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e context of "double inno原 vation" and seeks to deepen reform and promot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ld campus, and centering on the planning and positioning of cities and regions,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ld campus was foun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approach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innovation parks in old campus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building a "university +" development mode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university and local devel原 opment, constructing core technological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dvantages, gathering industrial chain enterprises, integrating the functions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ks and revitalizing space resources, so as to activate the vitality of university parks as incubation bases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校园规划布局分析校园整体规划设计方案最新

校园规划布局分析校园整体规划设计方案最新如何写校园设计方案范文(精篇一实现校园内无刑事案件、无重大群体性的事件、无师生伤害事件,无传染病爆发事件,努力探索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的有效路径,逐步实现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为学校创造和谐平安的教育环境。
1.建立平安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2.按照综治工作“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各级安全稳定工作责任,把安全稳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日常管理。
实行“一岗双责”,将每个岗位的安全责任逐条细化,分解落实到人;将安全稳定管理纳入学校目标管理,逐级落实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建立安全稳定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实行安全稳定工作“一票否决制”。
1.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学校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制度和细则,主要有《站前工作小学综治工作方案》、《站前小学门卫管理制度》、《站前小学安全管理细则》、《站前小学教师一日常规细则》、《站前小学教师值日工作细则》、《站前小学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处置方案》等以及针对公共卫生事件制定的“九制两案”,按照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门卫、值班、巡逻等各项安全保卫工作,严格执行学生“每日晨午检”工作,从严落实值日职责,强化校园安全事故易发环节的管理,加强人员集中场所、体育器械、实验室化学试剂等管理,坚决防止因管理不善造成安全事故。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平安氛围学校充分利用班会、板报、标语、校园广播等阵地,结合“3.25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目”、“5.12防震减灾日”、“6.26世界禁毒日”、“11.9消防日”、“12.2全国交通安全日”等特定教育日以及放学前安全教育等活动,加大对平安校园建设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全校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多途径多渠道宣传《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社会治安的有关法律法规,使平安建设和法律意识深入人心,激发师生参与“平安校园”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学校建筑方案分析模板范文

学校建筑方案分析模板范文学校建筑方案分析模板范文一、背景介绍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对学校建筑方案所处的背景进行介绍。
包括学校的类型(小学、中学、大学等)、地理位置以及学校的规模和特点等。
二、设计原则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分析学校建筑方案所遵循的设计原则。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功能性、美观性、可持续性和人性化等。
三、建筑外观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对学校建筑方案的建筑外观进行分析。
包括建筑的形式、比例、材料选择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其美观性和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
四、室内空间布局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对学校建筑方案的室内空间布局进行分析。
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会议室、办公室等不同功能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评价其是否符合功能需求和人性化设计。
五、交通组织和通道设计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对学校建筑方案的交通组织和通道设计进行分析。
包括步行道路、交通节点、停车场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其安全性、便捷性和对交通流量的合理引导。
六、室外空间设计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对学校建筑方案的室外空间设计进行分析。
包括操场、花园、露天阶梯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其是否符合学校的特点和功能需求,以及是否能提供良好的户外活动环境。
七、设备设施配置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对学校建筑方案的设备设施配置进行分析。
包括教学设备、实验设备、体育设施、图书馆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其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需求的匹配程度。
八、可持续发展考虑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对学校建筑方案的可持续发展考虑进行分析。
包括节能、环保、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其是否考虑到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九、结论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对学校建筑方案进行总体的评价和结论。
可以从功能性、美观性、可持续性、人性化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总结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以上是学校建筑方案分析模板的范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当然,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使得分析模板更符合你的实际需求。
景观设计中场所精神的构成——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为例

景观设计中场所精神的构成——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为例作者:李婉君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4年第12期李婉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陕西西安 710000)摘要: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的景观设计引出场所精神的构成因素,从而体现场所精神对于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
关键字:校园;场所精神;文化作者简介:李婉君,女,(1990-),现就读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背景分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895年,历经110多年的办学历史和50多年的并校史,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也经历了院校合并、改名等重要阶段,最终形成以土木建筑为重要学科的工科类院校。
由于学校在校人数和教职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现有的校园已经不再满足于日常教学与开展活动的需要,所以于2009年校方决定把建设新校区提上日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位于户县东南方向的秦岭北麓生态旅游的景观带中,背靠秦岭,身处终南山脚下,之所以得名草堂,也是因为与草堂寺相邻。
草堂寺至今已有近1600年的历史,是西安地区保留至今为止的最古老的遗迹,是时间最早也是最大的佛教翻译场地,同时与佛教的多个宗派有着紧密的联系。
2场所精神的理论场所指活动的处所、地方,场所就是有行为的场地,脱离了行为活动,不能成为场所。
而场所是存在空间的具体化,因此空间是被相互联系的实体物质有限制、有目的地营造出来,只有当他被赋予了来自文化或者地域的意义之后才可以成为场所。
场所精神是场所的特性和意义,是环境特征集中和概括化的体现。
是一种总体气氛,是人的意识和行动在参与过程中获得的一种场所感。
挪威著名城市建筑学家诺伯舒兹对场所精神有这样的阐述:早在古罗马时代便有“场所精神”的说法,认为所有独立的本体,包括人与场所,都有其“守护神灵”陪伴一生。
在场所理论的研究中,社会的、文化的和感知的因素被渗透其中,这些主观的客观的因素有机结合,赋予一般性的场地以场所的意义。
多校区管理模式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

多校区管理模式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张健;刘坤【摘要】为解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多校区办学突出问题,构建一种符合自身特点的多校区办学管理模式.通过对国内多校区办学的条式、块式、条块结合等主要管理模式的梳理,结合目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多校区办学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提出多校区办学变单校区大学管理模式构想,并从办学基础、发展规划及资金保障等方面分析了此种转变具备的可行性,同时阐述了该管理模式构想的保障措施.【期刊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33)006【总页数】5页(P91-95)【关键词】多校区办学;高校;管理模式【作者】张健;刘坤【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扩招,多校区办学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潮流和趋势,目前多校区办学已占全体高校的三分之一。
多校区办学是指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高校在两个以上的校区同时办学,其校区可以相互毗邻,也可分处异地[1]。
多校区形成可分为合并型(由多所高校合并而成)和扩展型(学校在校园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在自己原有校区之外建设一个或几个新校区,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校区的大学)两种情况。
高校多校区办学对于增强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满足了我国社会和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
但是,随着多校区办学的逐步深入,在校区规划、管理体制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因此,多校区高校如何在一个法人、一套领导班子带领下完善和创新多校区管理模式,实现实质融合,突显办学优势,推动高校可持续发展成为目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多校区高校管理模式“条块”理论是目前大部分学者采用的多校区高校管理模式研究方法。
“条”是指学校对校区的纵向管理,是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向校区实施的职能延伸,亦称集权型管理;“块”是指校区或院(系)内部的横向管理,是由校区成立的管理机构实施的本区化管理,亦称分权型管理[2]。
校园景观分析调研报告

校园景观调研分析——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为例总体分析:1.区位分析(总平面图、调研区域的整体空间尺度(长、宽、高)2.自然条件分析(地形地貌、空气质量、气候条件)3.历史文化分析4.校园背景(设计理念、构思)《书院式校园……》根据建大草堂新校区校园文化的整体构思、规划理念、建筑布局,在校园环境设计中主要突出以下特点:1 在设计理念上,突出以人为本,紧密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综合地组织复合功能系统,使校园真正成为“提供一个自由、宽松、温馨、自然、亲切、活泼的精神家园。
”2 在文化层面上,吸纳汉唐文化的开放包容、地域环境中的秦岭山水和佛家的隐逸、传统文化的尊师重道以及现代社会的自由创新精神。
突显包容大气、求美精神、严谨笃实、开拓创新 16 字方针。
3 在空间布局上,统筹书院与学员之间的关系,体现内外兼顾、封闭与开放相结合,动静互补,内向与外向相融合,疏密相生,层次分明。
4 在校园整体风格上,突出体现国风秦蕴、山水诗画之主题。
力求使整体校园呈现一种结构严谨、整体和谐、个性突出、秩序井然、自由活泼、赏心悦目的氛围。
调研内容及分析:1.校园公共空间定位及特性(公共性、私密性、安全性、实用性、宜人性)高校校园公共空间范围:1.公共开场空间(重要的广场、绿化空间);2.特定建筑的外部空间(P13)3.交通空间(混行道、步行道、停车场)2.校园空间划分与布局:1.功能分区(平面功能分析图)2.交通流线3.绿化分析4.景观轴线分析3.校园空间景观要素设计分析1.广场(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种形式,运动场也算在内)使用人群、性质、人流量、主要行为、作用、现实使用状况、问题及改进措施2.绿地(按功能分类,可分为门户区绿地、教学区绿地、生活区绿地、体育活动区绿地、休闲景观区绿地)使用人群、性质、人流量、主要行为、作用、现实使用状况、问题及改进措施3.植物配置(主要树种、不同使用功能下不同植物的选择原因、植物的种类、每种植物的数量、植物如何搭配等)参考书院式……那篇作用、现实使用状况、问题及改进措施4.建筑(建筑功能:食堂(有参考论文)、教学楼、图书馆……风格、体量、色彩)5.景观小品(水景:自由型水体、规则型水体、喷泉;雕塑等)使用人群、性质、人流量、主要行为、作用、现实使用状况、问题及改进措施6.道路交通(道路等级、设置的合理性、道路宽度、停车区域(机动车/非机动车)、铺装样式及规格)参考停车场那篇论文,书院式……那篇论文7.基础设施(公共座椅、照明、照壁、标识牌、广告牌、垃圾桶、井盖)风格、设计的合理性、材质、规格4.草堂校区的校园景观营造方法1.必要性交往空间营造:以南山书院为例:宿舍楼、食堂、综合教学楼、运动健身场所等区域(参考书院建筑设计那篇,南山书院总平图见书院式……那篇)使用人群、性质、人流量、主要行为、作用、现实使用状况、问题及改进措施2.选择性交往空间营造:开敞性的景观空间、半开敞景观空间、私密性景观空间3.景观色彩的营造5.问题1.交往空间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目前只建成了南山书院和学府城,它们仅仅是校园总体规划的其中一部分,就目前已经建成的校园场所来看,建筑的所占的面积很大,开敞景观空间只存在于南山书院中轴线上的食堂外、综合教学楼的前广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聆听!
形成以公共教学区为核心, 十字道路为纽带,通过绿化、广 场、水系有机串联各个功能分区, 形成有机完整的整体格局。
公寓区
书院区
体育活动区
书院区
教学区
书院区
道路分析
草堂校区的主干性道路 主要有一级、二级车型流线, 即草堂校区十字骨架部分。
道路根据各个功能的不 同采取了适当的变化形式加 强各个区域的特征,加强区 域认同感。
充分利用高 低、洼地,形成 了竖向的景观空 间。
门户节点系统图
功能节点主要包括:校门 入口区节点、各建筑入口区、 公共空间节点以及景观节点,
校园入口区不仅是交通起 点,更是展口区也是 大量人流集散、转换的地方。
校园内的主干性道路、绿 化、水体、地形、门户空间与 人在校园各个功能区的需求连 线,这些要素叠加后形成了草 堂校区的校园绿色空间体系。
同时十字骨架使道路布 局清晰、方向明确,增强了 安全性和舒适性。
需求联系系统分析图
校园内的一切都是为师 生服务的,应该以人的行为和 尺度来衡量。
对草堂校区各个功能区 进行建筑规模、人的需求行为 分析以及人流量的估算之后, 得到草堂校区的人功能活动 “需求联系”系统。
水体系统分析
草堂校区水体系统主要包 括教学书院周围的景观水体 和自然水体。
校区西为高新区草堂工业园;北为西北工业大学;西部邻草堂寺(是西安地区 留存至今最古老的名刹之一,与佛教的多种宗派有着密切关联,是中国佛教三论宗 的祖庭,也是我国最早的佛教译经场所,“草堂烟雾”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 东部隔环山路与祥峪、紫阁峪、高冠瀑布相望。
校区被水系环绕,周围多农田与湿地,“户太八号”葡萄基地显示了秦岭北麓 良好的生态环境。从汉代开始,这里就是达官贵人,文人墨客营建园林别业,隐居 之所的重要地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即出在该地区。
景观水体主要围绕教学书 院展开,更突出了教学书院 的建筑形态,进一步强调了 方正的书院模式。
自然水体有大水面和自然 洼地,同时为雨水收集提供 了条件,循环利用,实现污 水的最小排放。
水体驳岸
水体系统作为重要的生境廊道,为物种的流通、循环提供了重要平台,为 动植物栖息提供了空间和场所,因此水系驳岸设计尤为重要,要注重其生态连通 性,草堂校区的水系驳岸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绿化空间系统
双轴“十字骨架”的南北向 大道作为景观主轴形成景观大道, 以国槐树阵为主,水杉树阵为背 景;东西向道路轴以水杉树阵为 主,形成了清晰的道路骨架。
一环步行环线种植杨树林以 高大乔木为主,营造林荫效果, 为师生们的交往空间提供了舒适 性。
水体系统的绿化在水岸布局 种植翠柳、水杉和湿生植物,水 景种植荷花、睡莲等。
绿色空间体系平面图
在规划中依托道路的 开放空间系统和重要公共 建筑节点,形成草堂校区 校园八景作为景观节点, 分别为:学府晨钟、草堂 烟雾、学府春晓、书韵琴 音、圭峰皓月、琼台秋月、 唐风遗韵、树人翠林,形 成对草堂校区的景观空间 认知,以及地域文化的传 承。
道路
绿
+
色
空
水体
间
体
+
系 叠
绿化
加
+
WPS首届PPT设计大赛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为 例
现代绿色大学校园
大学校园绿色空间体系简介
大学校园
就是我们时代
文化沙漠中的
大学校园历来给我们的美好印象和憧憬, 绿洲,校园里
大学校园绿色空间既是大学物质环境的一部 有没好的步行
分,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表征。
区,林荫道,
而别处没有。
大学校园绿色空间体系是基于校园内交 往公共活动的需求;依托校园绿化空间体 系、”需求联系“体系而形成的有机串接校 园内各个功能区、具有各种交流契机的外部 公共开放空间体系。是”宜人、怡人、冶人 “的空间场所。它包括: 要有完整的步行交通网络系统; 具有良好生境和人性化尺度的绿地空间; 还有良好的户外公共交往活动场所。
绿地系统规划分析图
草堂校区的绿 地系统在空间形态 上表现为以水系、 步道环为主形成开 放空间绿化系统, 构成以自然风格为 主的面状绿化:
以双轴为主, 形成以规则风格为 主的线性绿化,加 强了空间的联系, 有效的将面状绿化 渗透到校园中;
以综合教学 区和书院为主, 形成院落内部绿 化系统,构成规 则与自然相渗透 的块状绿化;
西北工业大 学
草堂寺
万花山瀑布公园
祥峪森林公园
占地面积180公 顷,约2713.2亩 东西最宽为 1450米,南北最 宽1700米 整个小区呈南高 北低、东高西低, 南北最大落差30 米 校区总规划建筑 面991300㎡ 能满足近3万名 师生的使用要求
草堂校区建筑风格主要承袭 了秦汉建筑风格,并加以现代建 筑元素。
图
门户空间
+
需求联系
=
绿色空间体系平面图
总结
以方格网形态为肌理,以教学综合区和三个数源为主 体,以东西和南北双轴为引领,以疏密相生的绿色空间为 环绕,以院落空间为语汇,形成严谨与自由、方正与疏灵 相统一,富裕中国空间意蕴的现代化校园。以生态保护与 建设为核心,构建疏旷与精致结合、秩序与变化共存的校 园景观环境。 缺点:
校园规划模拟了唐长安城 “城—坊—院落—间”的空间格 局,运用方格直线路网作为规划 骨架,形成了宜人的空间氛围, 又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文化传承 的目的。
由于该校所处位置在南山脚 下,水系较为发达,因此校区设 计有护城河,将校区环绕其中, 校区完全建成后将分为七大功能 区:门户区、教学综合区、实验 室、书院区、公寓区、体育活动 区、绿色景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