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试题(附答案)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试题(附答案)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试题(附答案)

****大学考试试卷

试卷编号 1 拟题教研室(或老师)签名教研室主任签名

----------------------------------密------------------------------封--------------------------线------------------------------------课程名称(含档次)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代号***

专业测绘工程专业层次(本、专)本科考试方式(开、闭卷)闭卷

一、填空题(本题总分10分,每空1分)

1、从计算机的角度看,地理信息系统是由硬件、软件、和四大要素组成,其中处于核心地位。

2、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问题可归纳为五个方面的内容:位置、条件、、模式

和。

3、图1中,A,B,C为各种植被类型代码,D为铁路代码,小黑原点为栅格中心点。在确

定该栅格单元的代码时,若该栅格单元代码为C,是利用__________方法,若

该栅格单元代码为B,是利用__________方法,若栅格单元的代码为D,则利

用了__________方法来确定栅格代码的。

4、在使用射线法判断点是否在多边形内时,若射线通过多边形的或,就可能会产生错误的判断。

二、单选题(本题总分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GIS软件中哪一个不是ESRI公司的产品。

A、ArcView

B、ArcSED

C、MapXtreme

D、MapObject

2、在我国的空间数据交换标准中,一共定义了种集合对象。

A.3

B.4

C.5

D.6

3、若某线段的两个端点均在多边形内,则此线段与多边形的关系为:。

A.相交

B.包含

C.邻接

D.无法判断

4、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属于GIS网络分析的功能。

A.流分析

B.动态分段

C.资源分配

D.路由分析

5、已知A点坐标为(2,3),B点坐标为(4,5),则AB间的曼哈顿距离为:。

A.3

B.4

C.5

D.6

三、名词解释(总分20分,每小题5分)

1、地理信息

第 1 页(共2 页)

2、空外接圆准则

3、再分类

4、数字地面模型

四、问答题(本题总分45分)

1、空间数据质量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评价?(8分)

2、对于下图中的两个线实体A、B,分别用四交模型和九交模型描述它们的拓扑关系。(10分)

3、现在要对某栅格图像进行基于十进制Morton码的线性四叉树压缩:(15分)

1)计算栅格图像第10行13列处(起始行列号均为0)的十进制Morton码;

2)相比自上而下的方式,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压缩编码有哪有优点?

3)采用十进制Morton码在压缩编码过程中优点体现在何处?

4、结合下图描述多边形拓扑关系自动建立过程中进行多边形追踪的基本过程(设从P1点开始追踪)。(12分)

五、分析题(本题总分15分)

1、假设某市要选择一个地点建立公园,该公园应满足以下条件:①公园不得在沼泽区内;②公园距离公路不小于250m,不大于1250m;③公园必须靠近天然的主干河流(1200m之内)。请根据此问题和约束条件写出其解决方案。

****试卷标准答案

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 试卷编号:

一、填空题

1. 数据, 用户, 数据

2. 趋势, 模型

3. 中心点法,面积占优法,重要性法

4. 拐点,一条边

二、选择题

1.C

2.A

3.D

4.D

5.B

三、名词解释

1. 地理信息是指与所研究对象的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它表示地表物体及环境固有的数量、质量、

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

2. 是指任何一个Delaunay 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内部不能包含其它任何点。

3. 地理信息系统存储的数据由于具有原始数据的性质,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对地理信息系统所存储

的空间数据再进行分类和提取。由于这种分类是对原始数据进行的再次分类组织,因此称为再分类。

4. 数字地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 ,简称DTM)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

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

四、问答题

1. 准确度(accuracy):即数据与真实值或者大家公认的真值之间的差异;精度(precision):数据的精度指数

据表示的详细程度;不确定性(uncertainty ):是指关于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事物、现象的特征和过程不能被准确地确定的程度。相容性(compatibility ):是指两个数据来源的数据在同一个应用中使用的吻合和难易程度。一致性(consistency ):是指对同一对象或同类对象的表达的一致程度。完整性(completeness ):是指具有同一准确度和精度的数据在类型上和特定范围内是否完整的程度。可得性(accessibility ):是指获取或使用数据的容易程度。现势性(timeliness ):是指数据反映客观目前状况的程度。

2. 分别为:

3. 1)217; 2)自下而上的方法和自上而下的方法所生成的四叉树和Morton 码是完全一致的,但是自下

而上的方法在速度上要更快一些,因为大部分的格网只要检查一次,只有少数的大块格网要检查多次;

3)十进制的Morton 码(简称MD 码)是从0到M 的自然数,合并过程的扫描(顺序)方法可直接按这种自然码的顺序进行,(相比四进制Morton 码)从而省去了排序的过程,从而提高了运算速度,并且不必记录地址码和叶结点深度值,既节约了存储空间,又提高了运算效率。

???????-???- ?????

????????-?-?-?-?-??-??-

4. 1°从P1开始,起始链定为P1P2,从P2点算起,P1P2最右边的链为P2P4;从P4算起,P2P4最右边

的链为P4P1,...形成的多边形为P1P2P4P1; 2°从P1开始,以P1P4为起始链,形成的多边形为P1P4P3P1; 3°从P1开始,以P1P4为起始链,形成的多边形为P1P3P2P1; 4°这时P1为结点的所有链均被使用了两次,因而转向下一个结点P2,继续进行多边形追踪,直至所有的结点取完。共可追踪出四个多边形,即A1、A2、A3、A4。

五、分析题

1.数据源为土地利用现状图;水系图;公路交通图。具体步骤为:(1)将土地利用现状图分成沼泽及非沼泽两类;(2)消除同一属性值为沼泽或非沼泽的相邻多边形的边界并加以合并;(3)将所有公路周围生成250m 宽的缓冲区;(4)将所有公路周围生成1250m 宽的缓冲区;(5)拓扑叠加(2)、(3)、(4)三步生成的图层;(6)将所有主干河流周围生成1200m 宽的缓冲区;(7)拓扑叠加(5)、(6)生成的图层;(8)依约束条件,提取满足条件的多边形,打印输出结果。

第 2 页(共 2 页)

A1 A2

A3 A4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现实世界(资源与环 境)的研究和变迁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性的属性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2.操作尺度:对空间实体、现象的数据进行处理操作时应采用最佳尺度,不 同操作尺度影响处理结果的可靠程度或准确度 3.地理网格:是指按一定的数学规则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而形成的网格。 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4.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 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5.对象模型:将研究的整个地理空间看成一个空域,地理现象和空间实体作 为独立的对象分布在该空域中。 6.地图数字化:根据现有纸质地图,通贯手扶跟踪或扫描矢量化地方法,生 产出可在技术机上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数字化数据。 7. 拓扑关系: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的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8.空间数据结构:对空间逻辑数据模型描述的数据组织关系和编排方式。 9.影像金字塔结构:在同一的空间参照下,根据用户需要以不同分辨率进行存 储与显示,形成分辨率由粗到细,数据量由小到大的金字塔结构。 10.空间索引: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 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 11.空间数据查询:其属于空间数据库的范畴,一般定义为从空间数据库中找 出所有满足属性约束条件和空间约束条件的地理对象。 12.空间分析: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为基础,异空间数据运算、 空间数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征,提取与产生新的空间信息的技术和过程。 13.栅格数据的追踪分析:对于特定的栅格数据系统,有某一个或多个起点,按照一定的追种法则进行追踪目标或者追踪的空间分析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复习资料

2.操作尺度:对空间实体、现象的数据进行处理操作时应采用最佳尺度,不同操作尺度影响处理结果的可靠程度或准确度 3.地理网格:是指按一定的数学规则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而形成的网格。 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4.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5.对象模型:将研究的整个地理空间看成一个空域,地理现象和空间实体作为独立的对象分布在该空域中。 6.地图数字化:根据现有纸质地图,通贯手扶跟踪或扫描矢量化地方法,生产出可在技术机上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数字化数据。 7. 拓扑关系: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的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8.空间数据结构:对空间逻辑数据模型描述的数据组织关系和编排方式。 9.影像金字塔结构:在同一的空间参照下,根据用户需要以不同分辨率进行存储与显示,形成分辨率由粗到细,数据量由小到大的金字塔结构。 10.空间索引: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 11.空间数据查询:其属于空间数据库的范畴,一般定义为从空间数据库中找出所有满足属性约束条件和空间约束条件的地理对象。 12.空间分析: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为基础,异空间数据运算、空间数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征,提取与产生新的空间信息的技术和过程。13.栅格数据的追踪分析:对于特定的栅格数据系统,有某一个或多个起点,按照一定的追种法则进行追踪目标或者追踪的空间分析方法。 14.数字高程模型: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高程数据通常采用绝对高程。 15.数字地形分析:是指在数字高程模型上进行地形属性计算和特征提取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 二、填空题 1、地理空间数据的概念模型分为:对象模型、场模型、网络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卷及答案6套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期末考试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地理信息系统 2、空间分析 3、空间数据元数据 4、Web地理信息系统 5、数字地形模型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比较地理信息系统和一般信息系统的区别 2、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3、简述栅格数据游程长度编码的基本思路;写出右图所示栅格数据的游程长度编码 (第二大题第3小题图) 4、简述地图投影的分类;说出右图所示地图投影的名称 (第二大题第4小题图) 5、空间数据质量问题的来源 三、论述题(共50分) 1、结合下图谈谈空间分析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位(本小题15分)

2、请就根据所掌握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功能和空间分析方法,针对以下两个问题设计解决技术流程(可以采用文字描述和流程图相结合的方法答题):(本小题15分) 1)城市A计划将道路R由原来的10米拓宽为30米,请列出所有需要拆迁居民的信息 2)B县计划对辖区内大于15度的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在地图中标识出所有需要实施退耕还林的区域 3、针对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了解的问题(生活服务、科学研究、信息管理、政府办公等均可以),设计一个应用3S集成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案,请尽可能将你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这个解决方案的细节中(如采用需要使用融合技术对遥感影像进行信息增强,使用空间叠置分析对多要素进行综合评价等)(本小题20分) 可以作为参考的案例:在对湿地环境的研究工作中,用GPS测量湿地的精确范围,通过遥感影像对湿地水环境及周边环境信息进行解译提取,采用GIS技术对湿地环境进行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期末考试试卷B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空间数据模型 2、元数据 3、空间插值算法 4、地图投影 5、地理信息系统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 2、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比较 3、画图表示右图所示矢量数据的多边形-边树状索引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期末考试试题(卷)_试卷_B卷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点、线、面是GIS的三类基本要素,能实现点面之间转换,但不能实现线面之间的转换。() 2、世界上第一个GIS产生于美国。() 3、TIN数据结构和四叉树结构都是可变分辨率的数据结构。() 4、判断点是否在多边形内常采用平板技术。() 5、空间数据的分层组织与数据库中的层次数据模型概念相同。() (每小题2分,共20分) 1、获取栅格数据的方法有:() A.手扶跟踪数字化法 B.屏幕鼠标跟踪数字化法 C.扫描数字化法 D.人工读取坐标法 2、矢量结构的特点是:() A.定位明显、属性隐含 B.定位明显、属性明显 C.定位隐含、属性明显 D.定位隐含、属性隐含 3、“二值化”是处理何种数据的一个技术步骤:() A.扫描数据 B.矢量数据 C.关系数据 D.属性数据 4、给出的方法中,哪项适合生成DEM:() A.等高线数字化法 B.多边形环路法 C.四叉树法 D.拓扑结构编码法 5、生成电子地图必须要经过的一个关键技术步骤是:() A.细化 B.二值化 C.符号识别 D.符号化 6、描述地理实体本身位置、形状和大小等的数据为:() A.属性数据 B.几何数据 C.关系数据 D.统计数据 7、解决道路拓宽中拆迁指标的计算问题,可应用的空间分析方法是:() A.缓冲区分析 B.包含分析 C.网络分析 D.最短路径分析 8、在栅格数据获取过程中,为减少信息损失提高精度可采取的方法是:() A.增大栅格单元面积 B.缩小栅格单元面积 C.改变栅格形状 D.减少栅格总数 9、对于估算长度、转折方向的凹凸度方便的编码方法是:() A.游程编码 B.块码 C.四叉树编码 D.链码 10、GIS区别于其它信息系统的一个显著标志是:() A.空间分析 B.计量分析 C.属性分析 D.统计分析 (共7题,共70分) 1、GIS与其它信息系统的关系和区别。(10分) 2、GIS中地图投影配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8分) 3、如何描述GIS的数据质量?(10分) 4、空间数据输入的误差有哪些?具体如何进行检查?(12分) 5、叙述将下列图像压缩成二维行程编码(MD)的计算机实现过程。(10分) 6、为什么要研究GIS空间数据库模型?或者说,关系数据库模型管理空间数据存在哪 些局限性?(10分) 7、在地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评价指标中,叙述GIS评价的专业性能指标。(10分)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试卷B 1、╳ 2、╳ 3、√ 4、╳ 5、╳ 1、C 2、B 3、B 4、A 5、D 6、A 7、A 8、B 9、D 10、A 1、GIS与其它信息系统的关系和区别。(10分) 1)、GIS与一般MIS的区别是:GIS离不开数据库技术。数据库中的一些基本技术,如数据模型、数据存储、数据检索等都是GIS广泛使用的核心技术。GIS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而一般MIS (数据库系统)侧重于非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的优化存储与查询,即使存储了图形,也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不能对空间数据进行查询、检索、分析,没有拓扑关系,其图形显示功能也很有限。如电话查号台是一个一般MIS,只能回答用户询问的电话号码,而通信信息系统除了可查询电话号码外,还提供用户的地理分布、空间密度、最近的邮局等空间关系信息。 2)、GIS与CAD/CAM的异同点是: GIS与CAD共同点是: a.都有空间坐标系统; b.都能将目标和参考系联系起来; c. 都能描述图形数据的拓扑关系;

地理信息系统考试试题库

单项选择题: 1.地理信息系统形成于20世纪:(B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2.地理信息区别与其他信息的显著标志是( D ) A.属于属性信息 B.属于共享信息 C.属于社会经济信息 D.属于空间信息 3.对一幅地图而言,要保持同样的精度,栅格数据量要比矢量数据量( A ) A.大 B.小 C.相当 D.无法比较 4.有一点实体其矢量坐标为P(9.5,1 5.6),若网格的宽与高都是2,则P 点 栅格化的行列坐标为:( B ) A. P(5,8) B.P(8,5) C. P(4,7) D. P(7,4) 5.“3S”技术指的是:( A ) A.GIS、RS、GPS B.GIS、DSS、GPS C.GIS、GPS、OS D.GIS、DSS、RS 6.地理决策问题属于:( B ) .半结构化决策结构化决策 BA. .以上都不是.非结构化决策 DC( D ) 7.对数据文件操作,进行数据记录的交换都要经过: .缓冲区.GIS软件 D.软盘 A B.用户区 C( C 获取栅格数据的方法 有:) 8. .屏幕鼠标跟踪数字化法 A.手扶跟踪数字化法 B C.扫描数字化法 D.人工读取坐标法(9.矢量结构的特点是: A ) B.定位明显、属性明显A.定位明显、属性隐含.定位隐含、属性隐含C.定位隐含、属性明显 D( 10.下列栅格结构编码方法中,具有可变分辨率和区域性质的是 D ) B.链码 A.直接栅格编码.四叉树编码 D C.游程编码( B 11.带有辅索引的文件称为:) .倒排文件 B A.索引文件.随机文件 C.顺序文件 D(中组织属性数据,应用较多的数据库模型是: A ) 12.在GIS A.关系模型 B.层次模型.混合模型 C.网状模型 D( C )下列属于13.GIS输入设备的是:.显示器 C A.主机 B.绘图机.扫描仪 D(14.质心量测可用于: D ) B.缓冲区分析.人口变迁分析 A .人口分布 C.人口预测 D (15.用数字化仪数字化一条折线,合适的操作方式为: A ) .连续流方式.开关流方式 A.点方式 B C D.增量方式( D 在数据采集与数据应用之间存在的一个中间环节是:) 16. .数据变换 C D.数据处理.数据压缩数据编辑.A B( 17.“二值化”是处理何种数据的一个技术步骤: A ) D.属性数据.关系数据.矢量数据扫描数据.A B C( D ) 18.对于离散空间最佳的内插方法是: B.局部内插法.整体内插法 A D.移动拟合法.邻近元法 C :DEM下列给出的方法中,哪项适合生 成19.) A (.多边形环路法 B.等高线数字化法 A. C.四叉树法 D.拓扑结构编码法 20.提取某个区域范围内某种专题内容数据的方法是:( C ) A.合成叠置 B.统计叠置 C.空间聚类 D.空间聚合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模拟试卷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模拟试卷(B)卷 考试时间:10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注:除填空题以外的各题请在答题纸上解答)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GIS软件开发是整个GIS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目前主要的开发路线有结构化开发方法(SP)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成式开发策略。 2.地理空间认知模型大体上分为、、三类。 3.面向对象方法的数据抽象技术包括分类、概括、、等。 4.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研究主要有两个趋势:一是采用基元及其组合来表示三维空间目标,并且这些基元本身能够用较简单的数学解析函数描述,二是采用模型来表示三维空间特征及其属性的非均衡变化。 5.专题地图的制图表示方法比较多,有定点符号法、等值线法、、等。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DIME 2.OpenGIS 3.GIS互操作 4.地理数据和地理信息 5.空间索引 6.规则格网模型7.DTM空间拟合8.叠置分析(Overlay Analysis)9.空间数据质量10.3S集成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空间集合分析主要完成: A 地形分析B缓冲区分析C逻辑运算D叠置分析 2 以下哪种方法是判断点是否在多边形内常用: A空间内插B空间拟合C射线法D维数变化 3.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自20世纪()起步。 A.60年代初; B.70年代初; C.80年代初; D.90年代初 4. 以下分析方法中不属于空间统计分类分析的是()。 A.地形分析; B.主成分分析; C.系统聚类分析; D.判别分析 5 以线性四叉树表示8*8的栅格矩阵时,第6行第5列位置处的栅格的MORTON(M D)码值为:()(行列下标从0开始) A 57 B 50 C54 D36 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WebGIS课程》期末考试复习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第一章绪论 1.名词解释 WebGIS:即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是Internet与WWW技术应用于GIS开发的产物,是利用WEB技术拓展和完善GIS的一项新技术。 2.简答 (1)WebGIS的组成以及各个承担的功能: WEB浏览器: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分布在Internet上的各种地理信息 通信协议:通过相关协议,设定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方式及数据访问接口,是地理信息在Internet上发布的关键技术。 WEBGIS服务器:根据用户请求操作GIS数据库,为用户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的交互。 (2)WebGIS的基本架构: (3)WebGIS的特点。 1、基于Internet/Intranet标准 2、分布式体系结构:有效平衡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处理负载 3、发布速度快,范围广 4、数据来源丰富,分布储存 5、用户界面友好 6、平台无关 7、成本低廉,操作简单

(4)WebGIS的作用。 <1>促使传统工作站版的GIS走向分布式、大众化,使GIS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 <2>空间数据的分发、获取、浏览更加方便、快捷; <3>更加友好的、互动的可视化界面,是对传统GIS的一种革新; <4>使空间分析无处不在,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使用GIS的分析功能; <5>将GIS与其他软件系统之间的集成变得更加容易,推动了GIS向纵深快速发展,使GIS走向企业化、社会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补充知识点: WebGIS基本思想:就是在Internet网上提供地理信息,让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得一个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和服务 WebGIS的功能:地图服务、数据查询服务、地理编码服务、要素服务、导航或位置服务、个性化地图服务、远程数据维护功能。 3.论述 结合实例说明当前WebGIS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沿(至少四个)。 大数据、云计算、分布式、三维GIS、移动GIS (1)基于分布式计算的WebGIS 要实现地理信息的分布式计算,必须采用标准的、开放的和广泛支持的分布式对象体系结构。例如,CORBA具有完美的平台无关性和兼容性,如与JAVA结合,可解决代码复杂、实现困难的问题,因而受到日益广泛的支持,必将成为未来WebGIS发展的主流技术 (2)三维GIS 目前GIS大多提供了一些较为简单的三维显示和操作功能,但与真正的三维表示和分析还有很大差距,真正的三维GIS必须支持真三维的矢量和栅格数据模型及以此为基础的三维空间数据库,解决三维空间操作和分析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及答案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世界上地理信息系统的普遍发展和推广应用的阶段是20世纪()年代: A. 60年代 B. 70年代 C. 80年代 D. 90年代 2.以下不属于GIS输出设备的为() A. 绘图仪 B. 数字化仪 C. 打印机 D. 高分辨率显示装置 3、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线对象是():. A.0维特征 B. 1维特征 C. 2维特征 D. 3维特征. 4、空间图形的不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称为:() A.拓扑邻接B.拓扑关联C.拓扑包含 D.拓扑相交 【 5、获取栅格数据的方法有:() A.手扶跟踪数字化法B.屏幕鼠标跟踪数字化法 C.扫描数字化法D.人工读取坐标法 6、栅格结构的特点是:() A.定位明显、属性隐含B.定位明显、属性明显 C.定位隐含、属性明显D.定位隐含、属性隐含 7、以线性四叉树表示8*8的栅格矩阵时,第6行第5列位置处的栅格的十进制MORTON码 与四进制MORTON码值分别为:() A. 57,302 B. 50,302 C. 57, 321 D. 50,321 8、描述图形在保持连续变化状态下,图形关系保持不变的性质.或空间实体之间的关系的 数据为:() A.属性数据B.拓扑数据C.几何数据D.统计数据 > 9、在栅格数据获取过程中,为减少信息损失提高精度可采取的方法是:() A.增大栅格单元面积 B.缩小栅格单元面积 C.改变栅格形状 D.减少栅格总数 10、GIS区别于其它信息系统的一个显著标志是:() A.空间分析 B.计量分析 C.属性分析 D.统计分析 11、数据处理是GIS的基本功能之一,对数据从一种数据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数据格式,包括 结构转换、格式转换、类型转换等,这种数据处理为() A. 数据重构 B. 数据变换 C. 结构转换 D. 数据抽取 12、某选址项目中,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距离公路2000米以内;2)距离湖泊1000 米以外;3)地块面积大于500KM2。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选址,分别采用()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试题(附答案)

****大学考试试卷 试卷编号 1 拟题教研室(或老师)签名教研室主任签名 ----------------------------------密------------------------------封--------------------------线------------------------------------ 课程名称(含档次)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代号*** 专业测绘工程专业层次(本、专)本科考试方式(开、闭卷)闭卷 一、填空题(本题总分10分,每空1分) 1、从计算机的角度看,地理信息系统是由硬件、软件、和四大要素组成,其中处于核心地位。 2、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问题可归纳为五个方面的内容:位置、条件、、模式 和。 3、图1中,A,B,C为各种植被类型代码,D为铁路代码,小黑原点为栅格 中心点。在确定该栅格单元的代码时,若该栅格单元代码为C,是利用 __________方法,若该栅格单元代码为B,是利用__________方法,若栅格单元的代码为D,则利用了__________方法来确定栅格代码的。 4、在使用射线法判断点是否在多边形内时,若射线通过多边形的或,就可能会产生错误的判断。 二、单选题(本题总分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GIS软件中哪一个不是ESRI公司的产品。 A、ArcView B、ArcSED C、MapXtreme D、MapObject 2、在我国的空间数据交换标准中,一共定义了种集合对象。 A.3 B.4 C.5 D.6

3、若某线段的两个端点均在多边形内,则此线段与多边形的关系为:。 A.相交 B.包含 C.邻接 D.无法判断 4、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属于GIS网络分析的功能。 A.流分析 B.动态分段 C.资源分配 D.路由分析 5、已知A点坐标为(2,3),B点坐标为(4,5),则AB间的曼哈顿距离为:。 A.3 B.4 C.5 D.6 三、名词解释(总分20分,每小题5分) 1、地理信息 第1 页(共2 页) 2、空外接圆准则 3、再分类 4、数字地面模型 四、问答题(本题总分45分) 1、空间数据质量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评价?(8分) 2、对于下图中的两个线实体A、B,分别用四交模型和九交模型描述它们的拓扑关系。(10分) 3、现在要对某栅格图像进行基于十进制Morton码的线性四叉树压缩:(15分) 1)计算栅格图像第10行13列处(起始行列号均为0)的十进制Morton码; 2)相比自上而下的方式,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压缩编码有哪有优点?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题[二]及答案解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卷(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一个实用的GIS 要支持对空间数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其基本构成一般包括以下 5 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间数据结构建立的基本过程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对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空间数据的坐标变换的实质是建立两个平面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前者,可利用仿射变换进行,根据图形变换原理,得出含有6个参数的坐标变换公式,需要知道不在同一直线上的3对控制点的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__,才能求得上述参数。但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利用4个以上的点来进行。 5、基于多边形数据的栅格化方法,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基于图像的矢量化方法中,可利用剥皮法进行“细化”,剥皮过程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DEM 中可以提取出各地表单元的坡向,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A 表示__________方向的倾斜,B 表示___________方向的倾斜。 8、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常常可以以线代面,通过求算出剖面线和________________的交点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自动绘出所需要的地形剖面图。 二、 单选题(每小题 2 分,共20分) 1、.以下不属于GIS 输出设备的为( ) A. 绘图仪 B. 数字化仪 C. 打印机 D. 高分辨率显示装置 2、以下不属于拓扑数据结构的特点为( ) A. 点是相互独立的,点连成线,线构成面; B .弧段是数据组织的基本对象; B y A x z z z z y z z z z x x y j i j i j i j i j i j i j i j i n n j i j i **arctan ) ()(arctan arctan ,1,,11,1,,11,11,,,??=--+?--+?==++++++++ θ

地理信息系统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题 1、地理信息系统形成于20世纪: A.50年代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2、地理信息区别与其他信息的显著标志是 A.属于属性信息 B.属于共享信息 C.属于社会经济信息D.属于空间信息 3、下列属于GIS输入设备的是: A.主机 B.绘图机 C.扫描仪 D.显示器 4、以下不属于GIS输出设备的是: A.绘图仪 B.打印机 C.图形显示终端 D.图形数字化仪5、以下不属于GIS专业软件的是: A.MapInfo B.GeoStar C.MapGIS D.PCI 6、下列有关数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信息是数据的表达,数据是信息的内涵 B、数据是信息的表达,信息是数据的内涵 C、数据不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D、地图符号不是数据 7、GIS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A、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地理数据和用户 B、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地理数据和分析程序 C、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地理数据和绘图机

D、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网络和用户 8、有关信息的论述错误的是: A.信息具有传输性 B.信息具有共享性 C.信息具有适用性 D.信息具有主观性 9、GIS进入推广应用阶段是20世纪: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10、GIS所包含的数据均与: A.地理空间位置相联系 B.非空间属性相联系 C.地理事物的质量特征相联系 D.地理事物的类别相联系 11、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是: A.美国地理信息系统 B.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 C.日本地理信息系统 D.奥地利地理信息系统 12、“3S”技术指的是: A.GIS、RS、GPS B.GIS、DSS、GPS C.GIS、GPS、OS D.GIS、DSS、RS 13、从历史发展看,GIS脱胎于: A.地图学 B.地理学 C.计算机科学 D.测量学 14、下列有关GIS的叙述错误的是: A、GIS是一个决策支持系统 B、GIS是研究地理系统的科学技术保证 C、地图学理论与地图分析方法是GIS重要学科基础 D、GIS是数字地球演变的必然趋势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模拟试卷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模拟试卷( B )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 GIS软件开发是整个GIS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目前主要的开发路线有结构化开发方法 (SP)方法、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集成式开发策略。 2 .地理空间认知模型大体上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三类。 3 .面向对象方法的数据抽象技术包括分类、概括、、等。 4 .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研究主要有两个趋势:一是采用基元及其组合来表示三维空间 目标,并且这些基元本身能够用较简单的数学解析函数描述,二是采用________ 模型来表示三维空间特征及其属性的非均衡变化。 5 ?专题地图的制图表示方法比较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定点符号法、等值线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 . DIME 2 . OpenGIS 3 . GIS互操作 4 .地理数据和地理信息 5 .空间索引 6.规则格网模型 7. DTM 空间拟合&叠置分析(Overlay Analysis )9.空 间数据质量10. 3S集成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空间集合分析主要完成: A地形分析B缓冲区分析C逻辑运算D叠置分析 2以下哪种方法是判断点是否在多边形内常用: A空间内插B空间拟合C射线法D维数变化 3.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自20世纪()起步。 A.60年代初; B.70年代初; C.80年代初; D.90年代初 4. 以下分析方法中不属于空间统计分类分析的是()。 A.地形分析; B.主成分分析;C?系统聚类分析;D?判别分析 5以线性四叉树表示8*8的栅格矩阵时,第6行第5列位置处的栅格的MORTONM D)码值为:()(行列下标从0开始) A 57 B 50 C54 D36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期末考试题目_复习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 二、填空题 1、 空间关系特征。 2、地理空间数据的概念模型分为:对象模型、场模型、网络模型。 3、空间关系是指地理空间实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空间关系主要有 4、 5、 8,属性查询是一种较常用的空间数据查询,属性查询又分为简单的属性查询 10、根据栅格数据叠加层面的不同,将栅格数据的叠置分析运算方法分为以下几类:布尔逻辑运算、重分类和数学运算复合法。 11、从缓冲区对象方面来看,缓冲区最基本的可分为点缓冲区、线缓冲区和面缓冲区。 13、地理空间分析的三大基本要素是空间位置、属性、时间。 14、GIS硬件系统包括输入设备、处理设备、存储设备、和输出设备 四部分。 26 度、专题准确度。

28 1.什么是GIS空间分析?其方法是什么? GIS空间分析是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为基础,以空间数据运算、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征,提取与产生新的空间信息的技术和过程。 方法: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窗口分析、网络分析 空间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用于储存和管理空间数据的场所。 特点: 2.简述空间数据质量的主要控制方法。 a)传统的手工方法:将数字化数据与数据源进行比较,图形部分的 检查包括目视方法、会知道透明图上与原图叠加比较,属性部分的检查采用与原属性逐个对比; b)源数据方法:数据集的源数据中包含大量有关数据质量的信息, 通过它可检查数据质量,同时通过跟踪源数据可以了解数据质量的状况和变化; c)地理相关法:用空间数据的地理特征要素自身的相关性来分析数 据的质量。 3.简述空间关系的类型 a)空间拓扑关系:拓扑变换下保持不变的关系; b)空间顺序关系:描述实体在地理空间上的排列顺序; c)空间度量关系:描述空间实体的距离远近关系,一般用欧式距 离表示。

地理信息系统题库及答案详解 2

地理信息系统题库及答案详解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导论 1.数据: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不仅数字是数据,而且文字、符号和图像也是数据,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 2.信息: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以便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善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3.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筛选、排序、归并、转换、存储、检索、计算,以及分析、模拟和预测等等操作。 第二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 4.矢量数据:是面向地物的结构,即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目标都直接赋有位置和属性信息以及目标之间的拓朴关系说明。但在空间表达方面没有直接建立位置与地物的关系。 5.栅格数据:是面向位置的结构,平面上的任何一点都直接联系到某一个或某一类地物。但对于某一具体的目标,没有直接聚集所有信息,只能通过遍历栅格矩阵逐一寻找,它也不能完整地建立地物之间的拓朴关系。 6.空间数据(或地理数据):是指地理实体或现象的空间特征数据和属性特征数据的总称。 7.TIN数据结构:表示和存储曲面要素的基本要求是必须便于连续现象在任一点的内插计算,经常采用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来拟合连续分布现象的覆盖表面,称为TIN数据结构。 第三章 空间数据处理 8.数据变换:是指数据从一种数学状态到另一种数学状态的变换,包括几何纠正和地图投影转换等等,以实现空间数据的几何配准。

9.数据重构:指数据从一种格式到另一种格式的转换,包括数据转换、格式转换、类型替换等等,以实现空间数据在结构、格式和类型上的统一,多源和异构数据的联接和融合。 10.数据提取:是指对数据进行某种条件的取舍,包括类型提取、窗口提取、空间内插等,以适应不同用户对数据的特定要求。 11.投影转换:投影转换是指当系统使用来自不同地图投影的图形数据时,需要将该投影的数据转换为所需要投影的坐标数据; 12.空间数据的内插:通过已知点或多边形分区的数据,推求任意点或多边形分区的数据,推求任意点或多边形分区数据的方法就称为空间数据的内插。 第四章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 13.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是数据库的全称,是由数据库及其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它是为适应数据处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数据处理的核心机构。它是一个实际可运行的存储、维护和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是存储介质、处理对象和管理系统的集合体。 14.空间数据库存储系统:是按照一定的结构组织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通常是一列相互关联的数据文件。 15.关系数据模型:关系数据模型是20世纪70年代首次引入到数据库领域中的。在关系数据模型中特别强调关系的表现形式与关系在计算机中的实现方法之间要相互独立,即独立于数据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方式,独立于索引结构,独立于数据的存储路径等。 16.关系:关系数据模型是一种数学化的模型,他把数据的逻辑结构归结于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中的元素,这种表就称为关系。关系的集合构成关系模型。关系是一个二维表,表的每行对应一个元组,表的每列对应一个域。 17.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指在空间数据库中用于描述空间数据的内容、质量、表示方式、空间参考和管理方式等特征的数据,是实现地理信息空间信息共享的核心标准之一。 第五章 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及答案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考试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2.TIN 即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是一种表示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TIN 模型根据区域有限个点集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络,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边上或三角形。如果点不在顶点上,该点的高程值通常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 3.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描述性数据信息,它应尽可能多地反映数据集自身的特征规律,以便于用户对数据集的准确、高效与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元数据的容包括对数据集的描述、对数据质量的描述、对数据处理信息的说明、对数据转换方法的描述、对数据库的更新、集成等的说明。 4.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它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二、简答题 1.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GIS 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即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数据(或空间数据)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其核心部分是计算机系统(软件和硬件),空间数据反映GIS 的地理容,而管理人员和用户则决定系统的工作方式和信息表示方式。 (1)计算机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实际物理装置的总称,是GIS 的物理外壳。包括输入/输出设备、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器等,向提供信息、保存数据、返回信息给用户。 (2)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是指必需的各种程序。对于GIS 应用而言,通常包括:计算机系统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其他支持软件、应用分析程序。 (3)系统开发、管理和使用人员: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应包括负责系统设计和执行的项目经理、信息管理的技术人员、系统用户化的应用工程师以及最终运行系统的用户。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员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关键。 (4)空间数据:它是由系统的建立者输入GIS ,是系统程序作用的对象,是GIS 所表达的现实世界经过模型抽象的实质性容。主要包括空间位置、空间关系、属性等。 2.简述栅格数据及其主要编码方式。 栅格结构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空间数据结构,是指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大小均匀紧密相邻的网格阵列,每个网格作为一个象元或象素由行、列定义,并包含一个代码表示该象素的属性类型或量值,或仅仅包括指向其属性记录的指针。因此,栅格结构是以规则的阵列来表示空间地物或现象分布的数据组织,组织中的每个数据表示地物或现象的非几何属性特征。 栅格数据的主要编码方式包括: (1)直接栅格编码:这是最简单直观而又非常重要的一种栅格结构编码方法,就是将栅格数据看作一个数据矩阵,逐行(或逐列)逐个记录代码,可以每行都从左到右逐个象元记录,也可以奇数行地从左到右而偶数行地从右向左记录,为了特定目的还可采用其他特殊的顺序。 (2)压缩编码方法:目前有一系列栅格数据压缩编码方法,如键码、游程长度编码、块码和四叉树编码等。其目的是用尽可能少的数据量记录尽可能多的信息,其类型又有信息无损编码和信息有损编码之分。 a)链码:又称为弗里曼链码或边界链码,链码可以有效地压缩栅格数据,而且对于估算面积、长度、转折方向的凹凸度等运算十分方便,比较适合于存储图形数据。 b)游程长度编码:栅格图像常常有行(或列)方向上相邻的若干点具有相同的属性代码,因而可采取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卷三及答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卷(三) 一、填空(20×0.5′) 1.GIS 的应用功能有:(1)、(2)、(3)、(4) 2.拓扑数据结构与spaghetti 结构相比,拓扑数据结构优点是: (1)一个多边形和另一个多边形之间没有空间坐标重复,这样就消除了。 (2)和分开存储,有利于诸如包含相连等查询操作。 3.空间数据压缩处理中,对矢量复杂曲线压缩常用的方法有:(1)、(2)、(3) 4.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有:(1)、(2)、(3) 5.变量筛选分析方法有:(1)、(2)、 (3) 6. GIS 应用模型根据表达的对象的不同,将模型分为:(1)、(2)、(3) 7.系统分析基本思想是从观点出发,通过对事物进行分析和综合,找出各种可行方案,为 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二、判断,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 错的,在后面括号里打“×”(4×1′) 1.矢量数据结构优点之一是数据结构简单。 ( ) 2.栅格数据结构优点之一是图形显示质量好,精度高。 ( ) 3.点内插精确的方法之一是有限差分法。 ( ) 4.关系数据模型优点之一是易于理解、更新和扩充。 ( ) 三、名词解释 (4×5′) 1. GIS 2. DTM 3. 空间数据编码 4. 地学可视化 四、分别写出下图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10′) 地图M 及其空间要素I 、II 说明: 1.I 为张三所有,面积125.2,为林地 II 为李四所有,面积43.5,为麦地 2. 边a 、b 、c 、d 、e 、f 边长分别为30、22、16、25、16、14、17 3.结点1、2、3、4、5的坐标分别为:(26.7,23.5)、(28.4,46.5)、(46.1,42.5)、(31.3,45.5)、(68.4,38.7) 五、求端点V1到V7的最短路径。(8′) a 3 e b 1 2 4 5 c d f I II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含答案)23587

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系统》试卷纸 (A)卷 2008-2009 学年第 1 学期 班级: : 学号: …………………………………装……………………………订…………………………线………….……………………………… 适用专业 测绘工程 考核性质 考试 (闭)卷 命题教师 王殷行 考试时间 10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总分 得分 评阅人 复核人 一、选择(12×1.5=18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⑴ 一般来讲,下列数据库模型维护(插入、删除等)最复杂的是:( ) A 层次数据库模型 B 网络数据库模型 C 关系数据库模型 D ABC 三种模型没有区别 ⑵ 在MapGIS 中,不属于还原显示的特点有:( ) A 当该开关被关闭的时候,地物只用简单的直线、曲线显示(忽略部分线型)。 B 如果该开关被打开则系统会根据地物的编码使用相应的线型和填充图案显示地物。 C 当鼠标放在屏幕绘图区边缘时,绘图区图形会向绘图区外方向移动以显示绘图区外的图形。 D 可以加快处理速度,屏蔽不必要的屏幕显示。 ⑶ 如果认为一个标准的圆目标既非紧凑型也非膨胀型,则可定义其形状系数为:A P r ?=π2。其中,P 为目标物周长, A 为目标物面积。如果r <1,目标物为:( ); A 紧凑型; B 标准圆; C 膨胀型; D 其它; ⑷ 栅格数据模型是基于连续铺盖的,它是将连续空间离散化,即用二维铺盖或划分覆盖整个连续空间。下图对三种空间的划分方法不属于栅格数据模型的有( )个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⑸ 如右图,若某条道路一边已经绘制完成,另外一边已有一个测点5,在MapGIS 中可以使用哪个命令绘制出另一边:( ) A 采用区段建地物命令 B 采用距离平行复制命令 C 采用过点平行复制命令 D 采用指定特征地物命令 ⑹ MapGIS 输入编辑子系统中矢量化线时若需要增加一个字段(域)存储某些信息(如等高线高程),则采用( )操作: A 修改线属性 B 交互式矢量化 C 修改线属性结构 D 自动矢量化 ⑺ 同一级被包含的多边形有若干个这种包含称为:( ) A 嵌套包含 B 等价包含 C 多层包含 D 复杂包含 ⑻ 若1至20号点全是某条小路点,需要在MapGIS 中顺次连接进行绘制,则下列方法中效率最高的是: A 采用区段建地物命令 B 将其指定为特征地物 C 采用隔点绘制 D 使用距离平行复制命令 ⑼ 下列属于矢量数据结构特点的是: A 有利于网络分析 B 输出快速,成本低廉 C 图形数据量大 D 数据结构简单 ⑽ 下列说确的是:( ) A 矢量数据结构要优于栅格数据结构 B 栅格数据结构要优于矢量数据结构 C 矢量数据结构比较适合于叠加分析 D 可以对栅格数据采用压缩技术,如变长编码。 ⑾ 在MapGIS 中自动生成等高线,如果需要将生成的等高线在某地物边缘处断开,则可以:( ) A 将其指定为嵌套地物 B 使用高程统改命令 C 使用区段建地物命令 D 将其指定为特征地物 ⑿ 如右图,1、2、3三点为实测点的展点,2-3点需要用直角连接,在MapGIS 中绘制该图时,当点取1、2点后采用哪个命令然后再点取3点就可以方便地绘出该图形。( ) A 指定特征地物 B 区段建地物命令 C 隔点绘制命令 D 距离平行复制命令 二、填表(6+8+8=22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弧段号 起结点 终结点 左多边形 右多边形 C1 N1 N2 P2 P1 C2 N3 N2 P1 P4 C3 N4 N2 P1 Φ ⑴ 结点连接编辑可以顺序查询出环绕N2点的所有多边形,其算法分3步: ① 从弧段文件检索出与当前编辑结点N2相关的所有记录(如上表); ② 在检索出的记录中,调整当前编辑结点N2所处位置; ③ 从经过代码位置转换的记录中按顺序连接各个多边形。 结点N2连接编辑第①步结果如上表,请据其写出②步结果(填充答题纸上表格)并依据②步结果按顺序给出环绕结点N2所有多边形。(6分) 叠加图形重叠效果 342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