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无机化学第四版 思考题和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天津大学第四版答案)

第1章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习题参考答案1.解:1.00吨氨气可制取2.47吨硝酸。
2.解:氯气质量为2.9×103g。
3.解:一瓶氧气可用天数4.解:= 318 K℃5.解: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p(N2) = 7.6104 Pap(O2) = 2.0104 Pap(Ar) =1103 Pa6.解:(1)0.114mol;(2)(3)7.解:(1)p(H2) =95.43 kPa(2)m(H2) == 0.194 g8.解:(1) = 5.0 mol(2) = 2.5 mol结论: 反应进度()的值与选用反应式中的哪个物质的量的变化来进行计算无关,但与反应式的写法有关。
9.解:U = Qp pV = 0.771 kJ10.解:(1)V1 = 38.310-3 m3= 38.3L(2) T2 == 320 K(3)W = (pV) = 502 J(4) U = Q + W = -758 J(5) H = Qp = -1260 J11.解:NH3(g) +O2(g)NO(g) +H2O(g)= 226.2 kJ·mol112.解:= Qp = 89.5 kJ=nRT= 96.9 kJ13.解:(1)C (s) + O2 (g) → CO2 (g)=(CO2, g) = 393.509 kJ·mol1CO2(g) +C(s) → CO(g)= 86.229 kJ·mol1CO(g) +Fe2O3(s) →Fe(s) + CO2(g)= 8.3 kJ·mol1各反应之和= 315.6 kJ·mol1。
(2)总反应方程式为C(s) + O2(g) +Fe2O3(s) →CO2(g) +Fe(s)= 315.5 kJ·mol1由上看出:(1)与(2)计算结果基本相等。
所以可得出如下结论: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的始、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五章思考题与习题 - 无机化学简明教程 天津大学 杨宏孝 第四版 课后思考题和习题答案

第五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思考题1.量子力学的轨道概念与波尔原子模型的轨道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解:量子力学的原子轨道是解薛定谔方程得到的,以满足量子化条件为前提的,适用于所有原子;玻尔先假定了一个量子化条件,从经典理论推导出来的,但只适用于氢原子,多电子原子不适用。
2. .量子力学原子模型是如何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解:用四个量子数: 主量子数--------描述原子轨道的能级副量子数------ 描述原子轨道的形状角量子数-------描述原子轨道的伸张方向自旋量子数---------描述电子的自旋方向.3. 为什么任何原子的最外层最多只能有8个电子,次外层最多只能有18个电子? 解: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以及洪特规则,我们就可以推算出各电子层,电子亚层和轨道中最多能容纳多少电子,以及每一个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形式,从结果上看,最外层只出现s亚层和p亚层,最都只能有8个电子,而次外层只会出现s、p、d亚层,最有只能有18个电子。
4. 为什么周期表中各周期的元素数目并不一定等于原子中相应电子层的电子最大容量数(2n2)?解:因为存在能级交错现象,比如d区原子,最外层为n,但原子数目取决于n-1的d亚层的电子容量。
如第4-7周期的原子数据远远大于2n2。
5. 量子数n=3,l=1的原子轨道的符号是怎样的?该类原子轨道的形状如何?有几种空间取向?共有几个轨道?可容纳多少个电子?解:原子轨道符号位3p,原子轨道的形状为哑铃形,有3种空间取向,共3个轨道,可容纳6个电子。
6.(1) 试写出s区,p区,d区及ds区元素的价层电子构型.解:s区ns1-2 p区ns2np1-6 d区(n-1)d1-9ns1-2 ds区(n-1)d10ns1-2 (2) 具有下列价层电子构型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哪一个区?它们各是金属还是非金属?价层电子构型ns2 ns2np5 (n-1)d2ns2 (n-1)d10ns2所在区s p d ds金属或非金属金属非金属金属金属11. 已知某副元素的A原子,电子最后填入3d,最高氧化数为+4,元素B的原子,电子最后填入4p, 最高氧化数为+5.回答下列问题:(1) 写出A,B元素原子的电子分布式;(2) 根据电子分布,指出它们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区,族).解:(1)A:1s22s22p63s23p63d24s2B: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2) A: 四周期,d区,IVB族元素B:四周期,p区,V A族元素习题1.在26Fe原子核外的3d,4s轨道内,下列电子分布哪个正确? 哪个错误? 为什么?答:(1) 不符合能量最低原理;(2) 不符合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3) 不符合洪特规则;(4) 不符合泡利不相容原理;(5) 正确。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4版)课后习题(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圣才出品】

价层电子构型为 为相似。
所以它属于第七周期、ⅣA 族,可能与已知元素 Pb 的性质最
5 / 1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2)电子最先填充在第一个 59 轨道上的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是 121。
推测:根据电子填充轨道的次序为
可知出
现第一个 59 电子的元素的电子分布式应为
8.(1)试写出 S 区、P 区、d 区及 ds 区元素的价层电子构型。 (2)具有下列价层电子构型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哪一个区?它们各是金属还是非金 属?
答:(1)
表 5-2
(2)
表 5-3
3 / 1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9.已知某副族元素的 A 原子,电子最后填入 3d,最高氧化数为+4;元素 B 的原子, 电子最后填入 4p,最高氧化数为+5。回答下列问题:
所以该元素原子序数是 121。
(3)118。第七周期最后一种元素的价层构型应为
其电子分布式为
所以第七周期最后一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应为 118。
(4)50。第八周期的元素种数应该是第八能级组可填充的电子数,即
,所以第八周期应该包括(2+18+14+10+6)=50 种元素。
(二)习题 1.在下列各组量子数中,恰当填入尚缺的量子数。 (1) (2) (3) (4) 解:(1)n≥3 正整数; (2)l=1;
(1)写出 A、B 元素原子的电子分布式; (2)根据电子分布,指出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区、族)。 答:(1)A: B: (2)A:四周期、d 区、ⅣB 族元素;B:四周期、p 区、ⅤA 族元素。
10.不参看周期表,试推测下列每一对原子中哪一个原子具有较高的第一电离能和较 大的电负性值?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4版下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过渡金属一)【

Fe3+离子能与卤素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它和 F-离子有较强的亲合力,当向血红色的
[Fe(SCN)6]3-配合物溶液中加入氟化钠 NaF(NaF 溶液的 pH≈8)时,血红色的[Fe(SCN) 6]3-配离子被破坏,生成了无色的[FeF6]3-配离子:
[Fe(SCN)6]3-+ 6F- =[FeF6]3- (无色) + 6SCN- 由于 Fe3+与 F-有较强的亲合力,而且加入 NaF 后降低了溶液的酸度,所以血红色的
4.用化学反应式表述下列变化过程:(1)在 Cr3(SO4)3 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
2 8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产生葱绿色沉淀;(2)当加入 NaOH 过量时,沉淀溶解;(3)然后向该溶液中滴加 H2O2 并用水浴加热,发现溶液变成黄色;(4)用稀硫酸酸化,溶液颜色变为橙红色;(5)再向 溶液加入乙醚和 H2O2,有机溶剂层变成深蓝色;(6)混合溶液放置有气体产生。[电子科技 大学 2009 研]
能存在,但由于
,所以 也容易被氧化。正
是利用 的还原性来测定溶液中钛的含量(用含 的标准液作氧化剂进行滴定,用
KSCN 溶液作指示剂):
不存在,因为锆很难形成低氧化态离子。
4.在配制和保存下列溶液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写出必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答:
在水溶液中比较稳定,但长期放置时会缓慢地发生下列反应:
-
淡绿色的 FeSO4 晶体经 H2SO4 溶解后,加入 K2Cr2O7
Cr2O72 6 Fe2 14H
2Cr3+ 6Fe3 7H 2O
绿色
加入过量的 NaOH 溶液
Fe3 +3OH-
Fe(OH)3 (红棕色沉淀)
天大无机化学第四 思考题和习题答案

第八章配位化合物思考题1. 以下配合物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6,假定它们的浓度均为·L-1,指出溶液导电能力的顺序,并把配离子写在方括号内。
(1) Pt(NH3)6C14(2) Cr(NH3)4Cl3(3) Co(NH3)6Cl3 (4) K2PtCl6解:溶液导电能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为[Pt(NH3)6]C14>[Co(NH3)]6Cl3>K2[PtCl6]>[Cr(NH3)4Cl2]Cl2. PtCl4和氨水反应,生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Pt(NH3)4Cl4。
将1mol此化合物用AgN03处理,得到2molAgCl。
试推断配合物内界和外界的组分,并写出其结构式。
解:内界为:[PtCl2(NH3)4]2+、外界为:2Cl-、[PtCl2(NH3)4]Cl23.下列说法哪些不正确? 说明理由。
(1) 配合物由内界和外界两部分组成。
不正确,有的配合物不存在外界。
(2) 只有金属离子才能作为配合物的形成体。
不正确,有少数非金属的高氧化态离子也可以作形成体、中性的原子也可以成为形成体。
(3) 配位体的数目就是形成体的配位数。
不正确,在多齿配位体中配位体的数目不等于配位数。
(4) 配离子的电荷数等于中心离子的电荷数。
不正确,配离子电荷是形成体和配体电荷的代数和。
(5) 配离子的几何构型取决于中心离子所采用的杂化轨道类型。
正确4.实验测得下列配合物的磁矩数据.)如下: 试判断它们的几何构型,并指出哪个属于内轨型、哪个属于外轨型配合物。
5.下列配离子中哪个磁矩最大?[Fe(CN)6]3-[Fe(CN)6]4-[Co(CN)6]3-[Ni(CN)4]2-[Mn(CN)6]3-可见[Mn(CN)6]4的磁矩最大6.下列配离子(或中性配合物)中,哪个为平面正方形构型? 哪个为正八面体构型? 哪个为正四面体构型?*7. 用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分别描述下列配离子的中心离子的价层电子分布。
(1) [Ni(NH3)6]2+ (高自旋)(2) [Co(en)3]3+ (低自旋)解:(1) [Ni(NH3)6]2+(高自旋)4s4pNH3NH3NH3NH3NH3NH3外轨型晶体场理论:t2ge g2Co(en)23+(低自旋)价键理论:价键理论:内轨型Ni2+ 3d8Co3+3d6晶体场理论:t2ge g(低自旋)*8.构型为d1到d10的过渡金属离子,在八面体配合物中,哪些有高、低自旋之分? 哪些没有?解:d4~d7构型的过渡金属离子在八面体配合物中有高、低自旋之分;d1~d3、d8~d10构型的没有高、低自旋之分。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五章思考题与习题

思考题1.“原子”为什么不像过去那样定义为组成的基本粒子?2.量子力学的轨道概念与波尔原子模型的轨道有什么区别和联系?3.波函数与原子轨道有何关系?与电子云有何关系?4. .量子力学原子模型是如何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解:用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描述原子轨道的能级副量子数------ 描述原子轨道的形状角量子数-------描述原子轨道的伸张方向自旋量子数---------描述电子的自旋方向.5.下列各组量子数哪些是不合理的?为什么?n l m(1) 2 1 0(2) 2 2 -1(3) 3 0 +1解:(2),(3)不合理。
当n=2时,l只能是0,1,而(2)中的l =2,当l =0时,m只能是0,而(3)中的m却为+16. 为什么任何原子的最外层最多只能有8个电子,次外层最多只能有18个电子?7. 为什么周期表中各周期的元素数目并不一定等于原子中相应电子层的电子最大容量数(2n2)?因为存在能级交错现象8. 量子数n=3,l=1的原子轨道的符号是怎样的?该类原子轨道的形状如何?有几种空间取向?共有几个轨道?可容纳多少个电子?9. 在下列各组电子分布中哪种属于原子的基态?哪种属于原子的激发态?哪种纯属错误?(1) 1s22s1 (2)1s22s22d1(3)1s22s22p43s1 (4)1s22s42p2(1)属于原子的基态;(3)属于原子的激发态;(2),(4)纯属错误。
10.(1) 试写出s区,p区,d区及ds区元素的价层电子构型.(2) 具有下列价层电子构型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哪一个区?它们各是金属还是非金属?ns2 ns2np5 (n-1)d2ns2 (n-1)d10ns2解:(1)所在区价层电子构型s ns1-2p ns2np1-6d (n-1)d1-10ns1-2ds (n-1)d10ns1-2(2) 价层电子构型ns2 ns2np5 (n-1)d2ns2 (n-1)d10ns2所在区s p d ds金属或非金属 金属 非金属 金属 金属11. 已知某副元素的A 原子,电子最后填入3d,最高氧化数为+4,元素B 的原子,电子最后填入4p, 最高氧化数为+5.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A,B 元素原子的电子分布式;(2) 根据电子分布,指出它们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区,族). 解:(1)A :1s 22s 22p 63s 23p 63d 24s 2B: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4p 3 (2) A: 四周期,d 区,IVB 族元素 B :四周期,p 区,V A 族元素12. 不参看周期表,试推测下列每一对原子中哪一个原子具有较高的第一电离能和较大的电负性值?(1) 19和29号元素原子 (2) 37和55号元素原子(3) 37和38号元素原子 解:(1) 电子分布式 周期 族 19 [Ar]4s 1 四 IA29 [Ar]3d 104s 1 四 IB故29号元素具有较高的第一电离能和较大的电负性; (2) 电子分布式 周期 族 37 [Kr]5s 1 五 IA 55 [Xe]6s 1 六 IA故37号元素具有较高的第一电离能和较大的电负性 (3) 电子分布式 周期 族 37 [Kr]5s1 五 IA 38 [Kr]5s2 五 IIA故38号元素具有较高的第一电离能和较大的电负性。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二章思考题答案

第二章思考题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质量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反应。
×〔2〕反应速率常数取决于反应温度,与反应的浓度无关。
√〔3〕反应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也越大。
×〔4〕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2.以下说法是否恰当,为什么?〔1〕放热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不一定〔2〕Δr S m为负值的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
不一定〔3〕冰在室温下自动溶化成水,是熵起了主要作用的结果。
是3.由锡石(SnO2)生产金属锡,要求温度尽可能低。
可以单独加热矿石(产生O2),或将锡石与碳一起加热(产生CO2),或将锡石与氢气一起加热(产生水蒸气)。
根据热力学原理,应选用何种方法?〔氢气一起加热〕4.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H2(g) + S(s) H2S(g);S(s) + O2(g) SO2(g);则反应:H2(g) + SO2(g) O2(g) + H2S(g)的平衡常数是下列中的哪一个。
(1) -(2) · (3) /(4) /√5.区别下列概念:(1)与(2) 与(3) J 与J c、J p (4) Kθ与K c 、K p6.评论下列陈述是否正确?〔1〕因为〔T〕=-RT ln Kθ,所以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
不一定〔2〕〔T〕=Σνi(298.15)(生成物) + Σνi(298.15)(反应物)×〔3〕CaCO3在常温下不分解,是因为其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在高温(T>1173K)下分解,是因为此时分解放热。
×7.向5L密闭容器中加入3molHCl(g)和2molO2(g),反应:4HCl(g) + O2(g) 2H2O(g) + 2Cl2(g)的=-114.408 kJ·mol-1 ,在723K达到平衡,其平衡常数为Kθ。
试问:〔1〕从这些数据能计算出平衡常数吗? 若不能,还需要什么数据?不能〔须知道转化率或平衡分压或反应的熵〕〔2〕标准态下,试比较723K和823K时Kθ的大小。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七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七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第七章固体的结构与性质思考题1.常用的硫粉是硫的微晶,熔点为112.8℃,溶于CS2,CCl4等溶剂中,试判断它属于哪一类晶体?分子晶体2.已知下列两类晶体的熔点:(1) 物质NaF NaCl NaBr NaI熔点/℃993 801 747 661(2) 物质SiF4SiCl4SiBr4 SiI4熔点/℃ -90.2 -70 5.4 120.5为什么钠的卤化物的熔点比相应硅的卤化物的熔点高? 而且熔点递变趋势相反? 因为钠的卤化物为离子晶体,硅的卤化物为分子晶体,所以钠的卤化物的熔点比相应硅的卤化物的熔点高,离子晶体的熔点主要取决于晶格能,NaF、NaCl、NaBr、NaI随着阴离子半径的逐渐增大,晶格能减小,所以熔点降低。
分子晶体的熔点主要取决于分子间力,随着SiF4、SiCl4、SiBr4、SiI4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力逐渐增大,所以熔点逐渐升高。
3. 当气态离子Ca2+,Sr2+,F-分别形成CaF2,SrF2晶体时,何者放出的能量多?为什么?形成CaF2晶体时放出的能量多。
因为离子半径r(Ca2+)<r(Sr2+),形成的晶体CaF2的核间距离较小,相对较稳定的缘故。
4. 解释下列问题:(1)NaF的熔点高于NaCl;因为r(F-)<r(Cl-),而电荷数相同,因此,晶格能:NaF>NaCl。
所以NaF的熔点高于NaCl。
(2)BeO的熔点高于LiF;由于BeO中离子的电荷数是LiF 中离子电荷数的2倍。
晶格能:BeO>LiF。
所以BeO的熔点高于LiF。
(3)SiO2的熔点高于CO2;SiO2为原子晶体,而CO2为分子晶体。
所以SiO2的熔点高于CO2。
(4)冰的熔点高于干冰(固态CO2);它们都属于分子晶体,但是冰分子中具有氢键。
所以冰的熔点高于干冰。
(5)石墨软而导电,而金刚石坚硬且不导电。
石墨具有层状结构,每个碳原子采用SP2杂化,层与层之间作用力较弱,同层碳原子之间存在大π键,大π键中的电子可以沿着层面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配位化合物思考题1、以下配合物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6,假定它们的浓度均为0、001mol·L-1,指出溶液导电能力的顺序,并把配离子写在方括号内。
(1) Pt(NH3)6C14(2) Cr(NH3)4Cl3(3) Co(NH3)6Cl3 (4) K2PtCl6解:溶液导电能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为[Pt(NH3)6]C14>[Co(NH3)]6Cl3>K2[PtCl6]>[Cr(NH3)4Cl2]Cl2、PtCl4与氨水反应,生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Pt(NH3)4Cl4。
将1mol此化合物用AgN03处理,得到2molAgCl。
试推断配合物内界与外界的组分,并写出其结构式。
解:内界为:[PtCl2(NH3)4]2+、外界为:2Cl-、[PtCl2(NH3)4]Cl23、下列说法哪些不正确? 说明理由。
(1) 配合物由内界与外界两部分组成。
不正确,有的配合物不存在外界。
(2) 只有金属离子才能作为配合物的形成体。
不正确,有少数非金属的高氧化态离子也可以作形成体、中性的原子也可以成为形成体。
(3) 配位体的数目就就是形成体的配位数。
不正确,在多齿配位体中配位体的数目不等于配位数。
(4) 配离子的电荷数等于中心离子的电荷数。
不正确,配离子电荷就是形成体与配体电荷的代数与。
(5) 配离子的几何构型取决于中心离子所采用的杂化轨道类型。
正确4.实验测得下列配合物的磁矩数据(B、M、)如下: 试判断它们的几何构型,并指出哪个属于内轨型、哪个属于外轨型配合物。
5、下列配离子中哪个磁矩最大?[Fe(CN)6]3-[Fe(CN)6]4-[Co(CN)6]3-[Ni(CN)4]2-[Mn(CN)6]3-可见[Mn(CN)6]4的磁矩最大6、下列配离子(或中性配合物)中,哪个为平面正方形构型? 哪个为正八面体构型? 哪个为正四面体构型?*7、用价键理论与晶体场理论分别描述下列配离子的中心离子的价层电子分布。
(1) [Ni(NH3)6]2+ (高自旋)(2) [Co(en)3]3+ (低自旋) 解:(1) [Ni(NH3)6]2+(高自旋)4s4pNH3NH3NH3NH3NH3NH3外轨型晶体场理论:t2ge g2Co(en)23+(低自旋)价键理论:价键理论:内轨型Ni2+ 3d8Co3+3d6晶体场理论:t2ge g(低自旋)*8、构型为d1到d10的过渡金属离子,在八面体配合物中,哪些有高、低自旋之分? 哪些没有?解:d4~d7构型的过渡金属离子在八面体配合物中有高、低自旋之分;d1~d3、d8~d10构型的没有高、低自旋之分。
*9.已知:[Co(NH3)6]2+[Co(NH3)6]3+[Fe(H2O)6]2+M n+的电子成对能269 251 2l0E p/(kJ·mol-1)△o/(kJ·mol-1) 121275 121计算各配合物的晶体场稳定化能。
解:[Co(NH3)6]2+,Co2+(3d7)、CFSE=[5×(-0、4Δo)+2×0、6Δo] (kJ·mol-1)=-96、8 kJ·mol-1、[Co(NH3)6]3+,Co2+(3d6)、CFSE=[6×(-0、4Δo)+2E p] (kJ·mol-1)=-156 kJ·mol-1、[Fe(H2O)6]2+ Fe2+(3d6)、CFSE=[4×(-0、4Δo)+2×0、6Δo] (kJ·mol-1)=-49、6 kJ·mol-1、10、试解释下列事实:(1) 用王水可溶解Pt,Au等惰性较大的贵金属,但单独用硝酸或盐酸则不能溶解。
(2) [Fe(CN)6]4-为反磁性, 而[Fe(CN)6]3-为顺磁性。
*(3) [Fe(CN)6]3-,为低自旋, 而[FeF6]3-为高自旋。
(4) [Co(H2O)6]3+的稳定性比[Co(NH3)6]3+差得多。
解:(1)由于王水就是由浓硝酸与浓盐酸组成的,浓硝酸将Pt 与Au氧化形成的金属离子可与浓盐酸提供的高浓度的Cl-形成稳定的[Pt(Cl)6]2-、[Au(Cl)4]-,使Pt4+与Au3+的浓度大大降低,从而促使Pt与Au的进一步氧化溶解。
(2) [Fe(CN)6]4-中Fe2+(3d6)的d电子分布为:t2g6e g0,即无成单的电子,故为反磁性;而[Fe(CN)6]3-中Fe3+(3d5)的d电子分布为:t2g5e g0,有成单的电子,故为顺磁性。
(3) 因为CN-为强场配体,Δo大,故电子易配对形成低自旋配合物;而F-为弱场配体,Δo小,故电子难易配对而形成高自旋配合物。
(4) 由于配体NH3的场强比H2O的大得多,所以[Co(H2O)6]3+的晶体场稳定化能比稳定性比[Co(NH3)6]3+小得多,而导致前者的稳定性比后者差。
11、下列说法中哪些不正确? 说明理由。
(1)某一配离子的值越小,该配离子的稳定性越差。
正确(2)某一配离子的值越小,该配离子的稳定性越差。
不正确,值越小,说明该配离子难易解离,即稳定性越好。
(3)对于不同类型的配离子,值大者,配离子越稳定。
不正确,不同类型的配离子其配位数不相同,其稳定性不能按值的大小来比较。
(4)配合剂浓度越大,生成的配离子的配位数越大。
不正确,主要就是形成具有特征配位数的配离子。
12、向含有[Ag(NH3)2]+配离子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1)稀HNO3(2)NH3·H2O (3)Na2S溶液试问下列平衡的移动方向?[Ag(NH3)2]+Ag++ 2NH3解:(1)平衡向右移动; (2) 平衡向左移动;(3) 平衡向右移动。
13、AgI在下列相同浓度的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就是哪一个?KCN Na2S2O3KSCN NH3·H2O解:AgI溶解后,分别生成的配离子为:[Ag(CN)2]-、[Ag(S2O3)2]3-、[Ag(SCN)2]-、[Ag(NH3)2]+它们的稳定常数分别为:1、26×1021、2、88×1013、3、72×107、1、12×107,由此可知AgI在KCN中的溶解度最大。
14、根据配离子的值判断下列Eθ值哪个最小? 哪个最大?(1)Eθ(Ag+/Ag) (2)Eθ{[Ag(NH3)2]+/Ag}(3)Eθ{[Ag(S2O3)2]3-/Ag} (4)Eθ{[Ag(CN)2]-/Ag}解:由14题可知[Ag(CN)2]-的稳定常数最大,这说明在体系中Ag+离子的浓度越小,根据Nernst方程式可知Eθ{[Ag(CN)2]-/Ag}的值最小,Eθ(Ag+/Ag)的值最大。
15、判断下列转化反应能否进行。
(1) [Cu(NH3)4]2+ + 4H+─→ C u2+ + 4NH4+(能)(2) AgI + 2NH3─→ [Ag(NH3)2]+ + I-(不能)(3) Ag2S + 4CN-─→ 2[Ag(CN)2]- + S2-(不能)(4) [Ag(S2O3)2]3- + Cl-─→ AgCl↓+ 2S2O32-(不能)第八章配位化合物-习题1.指出下列配离子的形成体、配体、配位原子及中心离子的配位数。
2、命名下列配合物,并指出配离子的电荷数与形成体的氧化数。
3、写出下列配合物的化学式:(1) 三氯·一氨合铂(Ⅱ)酸钾K[PtCl3(NH3)](2) 高氯酸六氨合钴(Ⅱ) [Co(NH3)6)] (ClO4)2(3) 二氯化六氨合镍(Ⅱ) [Ni (NH3)6]Cl2(4) 四异硫氰酸根·二氨合铬(Ⅲ)酸铵NH4[Cr(NCS)4 (NH3)2](5) 一羟基·一草酸根·一水·一乙二胺合铬(Ⅲ)[Cr(OH) (C2O4) (H2O) (en)](6) 五氰·一羰基合铁(Ⅱ)酸钠Na2[Fe(CN)5(CO)]4.有下列三种铂的配合物,用实验方法确定它们的结构,其结果如下:根据上述结果,写出上列三种配合物的化学式。
5、根据下列配离子中心离子未成对电子数及杂化类型,试绘制中心离子价层d 电子分布示意图。
解:Cu(NH 3)42+3333CoF 63-dsp 2杂化4s3dsp 3d 2杂化4s6.巳知[MnBr 4]2-与[Mn(CN)6]3-的磁矩分别为5、9与2、8 B 、M,试根据价键理论推测这两种配离子价层d 电子分布情况及它们的几何构型。
解:已知[MnBr 4]2-与[Mn(CN)6]3-的磁矩分别为5、9与2、8 B 、M 。
由:μ=[MnBr 4]2-中Mn 2+的成单的电子数n=5; [Mn(CN)6]3-中Mn 3+的成单的电子数n=2。
[MnBr 4]2-中Mn 2+的价电子分布为:3dsp 3杂化[MnBr 4]2-的几何构型为正四面体。
[Mn(CN)6]3-中Mn 3+的价电子分布为:3dd 2sp 3杂化[Mn(CN)6]3-的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7.在50、0mL0、20mol·L -1 AgNO 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1、00mol·L -1的NH 3·H 2O,计算达平衡时溶液中Ag +,[Ag(NH 3)2]+与NH 3的浓度。
[][][]-1-13232323323 ()0.10 ()0.50(())()()()() 2f c Ag mol L c NH H O mol L K Ag NH Ag Ag NH c Ag c NH c Ag NH Ag NH +++∅++++==+g g g 混合后尚未反应前:又因较大,可以认为基本上转化为,达到平衡时溶液中、、可解由下式计算::[]()2322-1-12()2 0.50-20.10 0.10 0.302 0.10-0.10- 0.302 0.10-0.100.3020.3f f H O Ag NH H Omol L mol L x x xxK x x K x x x +∅∅+⨯+=+≈+≈g ?g g 起始浓度/平衡浓度/较大,故很小,,[]-8-8-1-132-1320 9.910()9.910 ()0.10 ()0.30x c Ag mol L c Ag NH mol L c NH H O mol L++=⨯=⨯≈≈g g g g 即8.10mL0、10mol·L -1 CuSO 4溶液与l0mL6、0mol·L -1NH 3·H 2O 混合并达平衡,计算溶液中Cu 2+、NH 3及[Cu(NH 3)4]2+的浓度各就是多少? 若向此混合溶液中加入0、010molNaOH 固体,问就是否有Cu(OH)2沉淀生成?[]2-1-132232342-1 ()0.050 () 3.0 :4 ()4 3.040.05 04c Cu mol L c NH mol L Cu NH H O Cu NH H O mol L x +++==++-⨯+g g g ?g 解:混合后尚未反应前:达到平衡时平衡浓度/()[]134-172-17-12-13432 0.050-0.050- 2.09102.84 2.84 2.8 0.050-0.05 3.910() 3.910 ()0.05 (f f x xx K x x K x x x x c Cu mol L c Cu NH mol L c NH H ∅∅++==⨯++≈≈=⨯=⨯≈g g g 较大,故很小,,即()()-1-1-12-218222) 2.80.010(),0.0101000 ()0.520()() 9.810() ()sp O mol L molNaOH s c OH mol L mol L c Cu c OH J K Cu OH c c Cu OH -+-∅∅∅≈⨯⎛⎫ ⎪⎝⎭=⨯=⨯>g g g 若在此溶液中加入即:==故有沉淀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