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论才女朱淑真的女性觉醒意识

论才女朱淑真的女性觉醒意识摘要:朱淑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度否定后被发掘的女性词人,她是宋代写就女性诗词最多的代表人之一,她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描绘了她的一生,也向当时的封建势力发出了有力的抗击,体现了她女性意识的觉醒。
一部《断肠集》融入了她的血与泪,也是她一生唱出的向往爱情、婚姻自由与自主的女性悲歌。
朱淑真以其独特女性视角和大胆的言辞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自由并不惜以死抗争的女性形象,她的觉醒是她向当时男权社会发出的不满。
关键词:朱淑真;女性意识;根源朱淑真与李清照同是宋代的女词人,一部《漱玉词》奠定了李清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朱淑真的《断肠集》与李清照的《漱玉词》并称宋代女性文学的双璧,而李清照一度被后来的学者效仿与称赞,但具有同样实力与才情的朱淑真却被人否定。
她的作品被父母付之一炬,就连她的生平资料甚至生卒年代都没有详细的记载,可见朱淑真在当时的地位。
现一般认为: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祖籍歙州(今安徽歙县),南宋浙江钱塘人,生于仕宦人家,留有《断肠集》。
虽然她的生平史上记载甚少,但从她的诗词里也可看出她的一生并不顺意。
受过良好教育的她“幼警慧,善读书,工诗,风流蕴藉”(田汝成《西湖游览志》)。
而聪慧的她却由于社会的约束而嫁与一庸吏,使她一下从一个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少女跌落为一个孤独、无望的少妇。
她争取无望,只得心灰意冷般回娘家以示不满与反抗。
但愈挫愈勇的她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与新欢约会!她在那样一个束缚人性的社会里,当然也得到了“惩罚”:新欢弃之,父母亦嫌之。
抑郁的她背负着沉重的精神枷锁,虽然饱尝人生的苦涩,也执着坚守在“自己的田地”,但在那个与自己格格不入的社会中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年轻的她“愤然离世”,留下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
香消玉殒的她也因行为的过激而给自己带来了“有失妇德”、“淫娃佚女”的骂名。
这也是她不为世人所知的原因。
现存最早的关于朱淑真记载的是宛陵魏仲于淳熙九年(1182年)所作的序。
浅论朱淑真其人及其诗词中的女性意识

浅论朱淑真其人及其诗词中的女性意识摘要:朱淑真是我国宋代有名的才女,其文学成就仅次于李清照。
朱淑真在写作时多用梅花意象,并在梅花这一意象中注入自己的人生体验,给读者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
本文通过对朱淑真笔下的梅花这一意象的分析,浅层次地分析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朱淑真;时代背景;诗词作品;梅花意象;女性意识正文:一、朱淑真其人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浙江人。
其文学成就仅次于李清照,是宋代有名的才女。
也正如陈廷焯所说的:①“朱淑真词,风致之佳,情词之妙,真不亚于易安。
宋妇人能诗词者不少,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次则魏夫人也。
”朱淑真生于官宦之家,其父曾经“宦游浙西”。
少女时代的朱淑真,家境富裕,生活无忧,父母宠爱。
在家多读书、刺绣、弹琴、饮酒,形成了她单纯活泼的性格。
其夫为官场小吏,二人感情不睦,故而朱淑真在婚后抑郁苦闷,最终抑郁而亡。
现存有《断肠诗集》、《断肠词》,皆为劫后余篇。
二、朱淑真的诗词在封建社会,封建伦理道德、封建教条成为了禁锢女性思想的牢笼,也扼杀了女性拥有与男性相平等的自由与权力的可能性,女性沦为了封建社会的囚徒和牺牲品。
而朱淑真也正是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以她丰富而细腻的笔调向整个腐朽的封建礼教宣战。
在她留下来的作品中,打破了以往将女性作为男性附属品的传统,把女性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抒写了女性对社会、爱情和婚姻的理解,充分地展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她们对爱情和自由的向往。
从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所特有的敏感细腻、多愁善感,以及她在诗词中表现出的纯粹的女性之美。
古代闺阁女子素来生活面极窄,全部的生活仅仅局限在闺阁和自然界之中,所以朱淑珍的作品也不可避免地围绕着自然与爱情两个题材展开。
在她的作品中,以花草为题材的咏物诗词占了很大的篇幅,而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的梅花,是朱淑真吟咏最多的意象之一。
生活在咏梅文化处于鼎盛时期的宋代,受时风影响,朱淑真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以及独特的自我经历投射到梅花这一意象上,将自己的情感经验和主观感受融入到对梅花的抒写中,借助不同形态的梅花,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格,为读者塑造了一种独特的梅花意象,使之呈现出一种女性的独特的审美意蕴。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论朱淑真诗词的爱情意识

老使我怨 的弃妇等 但这些女性形象 并不纯粹是由女性 作家来塑造的 真正由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生活 表达女性情 感的文学作品则很少 内 寄内 正如朱自清在谈到中国古代正统文 中国缺少情诗 有的只是 忆 学中的爱情描写时所说的
类评价便成定论 被后世学者普遍接受 即使是现今流行的 文学史也很少提及朱淑真的名字 对李清照却大书特书 这 其中的缘由不得不令人深思 诚然 李清照和朱淑真二人 虽同称为 闺阁隽才 我们不能抹杀她们之间的差异 许多深刻的分析和比较 但 前人对她们的作品已作了
探索与争鸣
理论月刊 !""# 年第 $ 期
宁可抱香枝上老 不随黄叶舞秋风
论朱淑真诗词的爱情意识
黄红日
! 丽水学院 中文系" 浙江 丽水 !"!####
摘要!南宋朱淑真是一位大力讴歌女性真正内心情感世界的女诗人 女词人 一部 断肠集 超越同时代文人 的爱情意识 真实而全面地展示了一个大胆反抗封建礼教 热烈追求个性自由甚至不惜以死抗争的女主人公形 象 朱淑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应该重新加以评定 关键词!朱淑真 断肠集 爱情意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婚后的朱淑真 由于婚姻不幸
仍与旧时的恋人藕断丝连 鸳梦重温 她的诗词就大胆地表
火烛银花触目红 揭天鼓吹闹春风 旧事惊心记梦中 哪得功夫醉 未必明年此会同 元夕
但愿暂成人缱绻 不妨常任月朦胧
漫漫冬夜 更是 推枕鸳帏不奈寒 起来霜月 在她笔下 东风是令人 厌恶 的 梨
这是诗人抒发寂寞情怀 思念情侣之作
月圆人圆 生
比往武林 见旅邸中好事者往往传诵朱
活幸福美满 月圆人不圆 乃人生之缺憾 面对孤苦无伴的 词人 连月亮都不忍心团圆 词中化用苏轼的 不应有恨 何 事长向别时圆 之句 但反用其意 悲苦之情袒露无遗 只有 寂寞深闺无人倾诉的女词人 在爱情理想无法实现的情况 下 才能有如此敏锐的体察和如此深细的感触
论朱淑真诗词的女性意识

论朱淑真诗词的女性意识摘要:朱淑真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诗词,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女性形象,大胆地流露出对爱情的追求和对传统妇女角色的质疑,体现出她或朦胧或强烈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朱淑真;诗词;女性意识一、朱淑真其人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宋代著名的女作家,现今保存下来的诗有337首,词33首,均收录在魏仲恭编的《断肠集》中,与《漱玉词》并称为宋代女性文学的“双壁”。
出生于仕宦之家,从小就受到文学艺术的陶冶,善诗词,晓音律,工书画,是位多才多艺的大家闺秀,但未能逃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适非偶,婚后夫妻生活并不和美,不愿将就一生,传说投水而死。
她一生都在追求精神之爱,却总是事与愿违,再加上宋代社会理学兴盛的各种束缚,造成了悲剧。
二、女性意识在文学领域中,对女性思想意识研究的热度一直高居不下。
女性意识是“女性特有的生存体验和深层意识”,是女性对自身价值的体验和思考,审视女性内在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特有的生命体验。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就是女主人公或者女性形象开始思考和争取自主意识,为自己的心灵情感和生命体验做出敏锐的反应。
在以男权为主的古代社会里,女性的话语权是被剥夺的,一直被看作男人的附庸品,女性意识也是被埋没的。
而朱淑真以独特的眼光展现了自己的生活环境与经历,性别意识突出,同时思考自己的生存价值,对独立性进行探索,执著地追求精神之爱,并大胆勇敢地站出来,公然向封建礼教进行反抗,对传统的妇女生活角色进行思考与质疑,这种自我意识在那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宋代女性文学代表着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最高成就”,朱淑真刚好是这种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比较强烈的突出代表。
三、朱淑珍诗词的女性意识(一)性别意识文学史中描写女性的作品虽然不少,但在男性的笔下,关于女性的生活与情感总是描写的过于表面不够细致入微,使人难以真正体会女性内心的感情世界,相比之下,女性作家的作品中就表现出另一种意味,朱淑真即是一例。
宁可抱香枝上老 不随黄叶舞秋风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论朱淑真诗词的爱情意识黄红日内容提要南宋朱淑真是一位大力讴歌女性真正内心情感世界的女诗人、女词人;一部《断肠集》超越同时代文人的爱情意识,真实而全面地展示了一个大胆反抗封建礼教、热烈追求个性自由甚至不惜以死抗争的女主人公形象。
朱淑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应该重新加以评定。
关键词朱淑真;断肠集;爱情意识一在词的发展史上,一提起著名的女词人,人们首先想起的便是两位:李清照和朱淑真。
她们的代表作《漱玉词》和《断肠集》被誉为中国女性文学代表之双璧。
历史上对他们的评价曾是铢两悉称、等量齐观的“:古妇人能辞章者,如李易安,孙夫人辈,皆有集行世,淑真继其后,所谓代不乏贤”(陈霆《清山堂词话》)“;李清照《如梦令》写出妇人声口,可谓与朱淑真并擅词华(”李攀龙《草堂诗余隽》);“《漱玉《》断肠》传绝调,是千秋绣阁填词祖”(吴灏《闺秀百家词选》),可见,俩人同为宋代的“闺阁隽才”(况周颐《断肠词跋》)。
然而,虽然朱词在当时就广为流传“,朱淑真才色冠一时(”陈霆《清山堂词话》),于后世却少为人知,李清照却于后世声名卓著,以致于陈廷焯、王灼等人明确地给她们排了座次:“朱淑真词风致之佳,情词之妙,直可亚于易安。
宋妇人能诗词者不少,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次则魏夫人也(”《白雨斋词话》)“;(易安)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
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碧鸡漫志》卷二-。
至此,此类评价便成定论,被后世学者普遍接受。
即使是现今流行的文学史也很少提及朱淑真的名字,对李清照却大书特书,这其中的缘由不得不令人深思。
诚然,李清照和朱淑真二人,虽同称为“闺阁隽才”,但我们不能抹杀她们之间的差异。
前人对她们的作品已作了许多深刻的分析和比较,孰高孰低自然有了一个衡量的标准,在此姑且不论。
另一方面,由于历代延误,关于朱淑真的生卒年代、籍贯、家世及爱情婚姻等基本情况,学术界仍争论不休,没有定论;更由于手稿被焚“,今所传者,百无一存”(魏仲恭《断肠诗集序》),造成了研究上的难度,使得后世对她的研究和评价一直未有突破,朱淑真没有象李清照那样在文学史上取得声名煊赫的地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中国女性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

中国女性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作者:代青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03期摘要:女性意识是相对于男性意识而存在的,是女性作家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对社会人生以及女性绚丽多彩的情感生活、内心世界的独特把握和感受。
中国文学中女性的主体意识一度扼杀地非常彻底,而女性文人们却勇敢地从迷失走向觉醒,女性主体意识脆弱变得坚定。
本文主要就唐朝至五四时期女性文人创作来分析女性意识的渐进发展,从而透视出女性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颠覆性意义。
关键词:唐朝至五四时期中国女性文学女性主体意识【中图分类号】I209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03-0068-02一、引言本文所涉及的女性文学是指女性文人自己亲身参与文学创作的范畴,而并非宽泛的,凡是涉及女性题材,女性主题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基础的文学范畴。
本文将研究时间划定在唐朝与五四时期之间,其理由为在唐以前的作品中多数女性文人都表现出对占有主导地位的男性文学的一种依附与模仿的痕迹,借以文学为手段,试图在此领域追求与男性的同等,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寻求到自我价值的升值。
笔者认为才是真正出现了女性文人独立表达个人主体意识的文学新现象是从思想、文化都较为开明活跃的唐朝开始,期间有宋代的兴盛突破,有明清的扼杀压制,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这种探索才得到了真正主流文学文化的认可。
二、传统中国女性生存状态中国古代农业宗法制社会男权机制塑造了女性的配角地位。
随着私有制的出现,母系氏族大权旁落至男性手中。
以至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女性一直处于历史遮蔽之下,只是作为男权制度神话中的一个消失者和缺席者,女性鲜活的生命和热烈的情感处于囚禁和封闭状态。
社会的统治均以儒家宗法伦理为序,而其中男女、夫妇之间的伦际关系是最为基础的规范。
“男尊女卑”、“夫为妻纲”、女子“无才便是德”,应遵守“三从四德”的妇道等等,从伦理上把妇女既定在了卑微的“伏子人也”的从属地位上。
朱淑真诗词中女性意识凸显的原因分析

朱淑真诗词中女性意识凸显的原因分析作者:吴亚兰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8期摘要:朱淑真的诗词多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体现出一定的女性意识。
朱淑真女性意识觉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几点展开论述:宋朝女性地位的提高;出身于一个受理学思想影响的仕宦家庭;身处清新秀丽的杭州;才情高。
关键词:朱淑真;诗词;女性意识;原因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019-01朱淑真与李清照齐名,是宋代文坛上交相辉映的两颗耀眼的明珠。
南宋·魏仲恭给朱淑真诗编集时在序中说她“一生抑郁不得志,故诗中多有忧愁怨恨之语”,“乃名其诗为《断肠集》”。
与李清照相比,朱淑真是为当代大学生所不熟悉的。
朱淑真诗词中女性意识的主要体现在:反叛婚姻,追求平等,大胆追逐爱情;强调自我,渴望独立;打破性别,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写诗。
本文主要就朱淑真诗词中的女性意识凸显的原因展开论述。
一、宋朝女性地位的提高宋朝的商品经济达到封建社会的空前繁荣时期。
《梦粱录》:“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市,……前所罕有者悉皆有之。
”宋朝繁荣的商业给宋朝女人带来更多的出路。
南宋妇女有自己的集会、自己的商店。
即使是贫下之家的女人也有更多的出路,《宋裨类钞》记载:“京师中下之户,不重生男;每育女,则爱护之如擎珠捧璧。
稍长,则随其资质,教以艺夜,用备士大夫采择娱侍。
名目不一。
” 宋朝政府颁行了又一些新的有利于女性的法规,如有关离婚的宋代法律规定:妻子从娘家带来的陪嫁财产、及婚后得自娘家、及自己陪嫁财产的增值部分、当改嫁时可以带走。
南宋与周边的少数民族的通商往来也对女性地位的提高有一定影响。
这种时代背景为朱淑真叛逆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相当肥沃的滋养土壤和开放的文化氛围。
二、出身于一个受理学思想影响的仕宦家庭朱淑真出身于一个受理学思想影响的仕宦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无忧的生长环境,但也深受理学思想的毒害。
古代文学唐诗宋词中的女性意识探析

016《名家名作》·研究[摘 要] 在我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传统女性给人们留下了“三从四德”“相夫教子”等刻板印象。
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古代文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越来越普遍,以女性意识觉醒为主题的唐诗宋词层出不穷,如憧憬美好爱情、打破传统等级观念的杜丽娘,忠君爱国的李香君等女性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鉴于女性意识在古代文学中的独特地位,对古代文学唐诗宋词中的女性意识进行深入探析。
[关 键 词] 唐诗宋词;女性意识;觉醒古代文学唐诗宋词中的女性意识探析杜苁蓉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女性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同时也处于一种动态起伏的过程中。
据相关文献记载,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女性在秦、汉、唐、宋时期的地位较高,其中尤以唐、宋时期最为突出。
唐朝因经济、文化繁荣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追求独立自由的生活,这也使得当时的女性在个人意识上逐渐觉醒。
古代文学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唐诗宋词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这些优美的诗篇中,女性形象和女性意识成为不可或缺的主题。
它们既有对女性美的赞美,也有对女性地位和命运的关注,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世界。
探析古代文学中的女性意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历史时期女性的生活境遇,还能为现代社会性别观念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文将从唐诗宋词的角度,对古代文学中的女性意识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一、关于女性意识女性意识是相对于男性意识而存在的,是异于男性思维基质对客观现实世界的特殊反映。
从社会学和心理学发展角度阐释女性意识,可以明晰女性意识是一种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社会心理结构不可分割的重要因素。
在文学作品中,创作者以女性的视角去把握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将女性丰富、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内心世界融入作品中,流露出女性意识。
正如前面所言,女性意识是时代内容的体现,女性意识随时代的变化而呈现内容的不一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内心情感世界较男性作家要丰富得多,朱淑
朱淑真,生卒年不详,只知其出身于仕宦家庭,浙 江钱塘人,据冀勤在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朱淑真 集注》“佼点说明”,则具体推算为“约生于北宋神宗元 丰 二 年—三 年(约 1079-1080),约 死 于 南 宋 高 宗 绍 兴 初年间(约 1131-1133)大约活了五十一二岁”。 [2]
宋朝是历史上颇为耻辱的一个时代,在辽金不断 的侵犯下,内忧外患,战乱连连,致使生灵涂炭,民不 聊生。 在中国历史上,两宋王朝的版图最小,国势最 弱,而中央集权却最为强烈,南宋后期,由于大力推崇 理学思想,对妇女的禁锢更加严酷,诸如“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3]等等。 朱淑真恰恰生活在这一时期 ,因此 与外界接触甚少。靖康之变之后,北宋灭亡,蛮夷的铁 蹄之下也造就了无数的冤魂,这一点在李清照、朱淑 真的诗词里都多有记载,遭受战乱苦难最深重的是妇 女群众。 朱淑真有词《秋夜有感》:“哭损双眸断尽肠, 怕黄昏后到昏黄。 ”自己风烛残年时的孤独落寞的心
68
1 2013 年第 期 安徽文学
ANHUIWENXUE
真的诗词就是以描写真实的情感而取胜,一切应属于 女性的情感都包容在她的词作中,这皆源于她坎坷的 人生际遇和一段失败的婚姻。 其诗集之所以取名为 “断肠”,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思想情感的汇集。 朱淑 真好用情语, 其笔下经常出现感情色彩极浓的语词: “烟愁露泣”(《清平乐》) 何等悲哀,“深院重关春寂寂” (《洗 溪 沙 》)何 等 压 抑 ,等 等 。
闺中女子素来生活面极窄,全部的生活仅仅是自 然界与闺阁之中,所以朱淑真的诗作也不可避免地围 绕自然和爱情这两大主题而展开。《断肠集》中大量使 用了“春天”这一意象,她爱春天,其创作中有大量以 春为题材的诗词。 [6]在她笔下,春似乎有了生命 ,与春 低语,向春谴怀,为春的到来而欣喜,为,所以她“感春”、“伤春”。
诗人还善于从微小的事物中领略独特的感受,如 “游 蜂 喧 翅 入 珠 帘 ”(《绝 句 》),微 小 的 游 蜂 振 翅 而 飞 ,在 诗人的感觉中却是一串喧闹的乐音。作者所营造的这 种超静超微的氛围,是女性心灵深处那观察入微的心 思的真实写照,这一切都是男性诗人所无法企及的。 (二)取材生活,爱情至上
觉醒的一些宋代女性,尤其是像李清照、朱淑真 一样的宋代女作家由于自己长期以来被封建教条所 压抑、被忽视的地位以及自己个人生活的悲苦,迫使 她们对自己当前地位和坎坷的生活进行反思,同时通 过反思来进一步认清自己在社会中的自我价值。她们 的意识已经开始在慢慢偏离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礼教 的轨道,她们开始用自己特定的表现方式来进行心灵 的歌唱,大胆而自由,不同于以往那些恪守封建礼教 道德规范的前时代女子,她们借诗词来展示自己独特 的人格魅力。 二、内部研究 (一)语言细腻,情感丰富
情无以言表。 还有《围炉》:“昨夜霜风透胆寒,围炉漫 忆昔年欢。”写出了对往昔幸福时光的追忆,如今孤独 难遣,唯有借酒浇愁。 这些作品是我们了解这一特殊 时期女性生活最真实、最直接、最重要的依据。
李清照、朱淑真二人对于自我意识的精神世界所 作的悲歌,正是表达了其要求解放心灵束缚、获得新 生的期望,她们在觉醒,自由和独立已经成为她们生 活所必需的一部分。 (二)开明的文化环境
在朱淑真的作品看来,她们的抒情内容大多取材 于现实生活,通过对自己悲惨现实的描绘,来传达她 们渴望自由和不向命运屈服的心声。 如 《生查子·元 夕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 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 袖。
宋代社会经济高度发达,儒、释、道三种思想在这 一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融通与和谐,社会风气相对 开放与自由,对女性思想的禁锢稍有松懈,这就为宋 代女性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文化环境。宋代的百姓 民族繁杂,各民族的文化思想也各有不同,使得宋代 的文化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因素,不管是妇女的服饰 还是妇女的地位,都开始逐步转变,她们开始获得受 教育的机会,比如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自小便受到 良好的教育,婚后与丈夫赵明诚更是伉俪情深、夫唱 妇随。 同时,社会的进步也促进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 醒, 从而使得女性开始有了关注自己生存状况的意 识,在对自己心灵世界的剖析中实现自我的独立。 [4]
ANHUIWENXUE
文艺理论
论朱淑真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屈国琴
摘 要:与李清照并称“双壁”的宋代女作家朱淑真, 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塑造了一系列个性独立、敢作 敢为、以自我为中心的女性形象。她们敢于追求爱情, 热爱生活,受尽挫折却依旧执著向上,这颠覆了以往 女性懦弱无能、退居闺阁的传统形象,给予了封建传 统致命的一击,同时也宣告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已经成 为时代的呼声。 关键词:朱淑真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朱淑真与李清照是宋代文坛上最为突出的两位 女性诗人,《断肠集》与《漱玉集》也并称为宋代文学的 “双壁”, 历来认为李清照诗词以含蓄蕴藉而取胜,而 朱淑真的诗词却以清新质朴、婉转简约、情深意切而 取胜,诗名不及前者。 [1]
从古至今,女性一直作为男性的附属地位而立足 于世,三纲五常、伦理道德,一切的封建教条都是禁锢 她们思想的牢笼,也都扼杀了她们享有与男人平等的 自由与权力,从而沦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朱淑真正 是在这样的封建道德的侵蚀下,以她丰富而又细腻的 笔触向整个腐朽的封建礼教宣战。她所留下的三百余 首作品,打破了以往将女性作为男性附属物的传统,而 将女性作为独立的个体,针对她们内心世界,表达她 们对自由与爱情的向往与渴望。 一、外部研究 (一)混乱不堪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