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强化剂牛磺酸

食品营养强化剂牛磺酸
食品营养强化剂牛磺酸

食品营养强化剂牛磺酸

摘要介绍了牛磺酸的生物学功能与应用、提取与合成的方法及其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等。

关键词牛磺酸生物学功能应用合成前景

牛磺酸(Taurine),因1827年首先在牛胆汁中发现而得名。它是名贵中药牛黄的主要成分,又称牛胆碱、牛胆酸或牛胆素。

牛磺酸结构式为H2N-CH2-CH2-SO3H,是一种含硫氨基酸,系统命名为2-氨基乙磺酸,相对分子质量125 15;通常是白色晶体或粉末,无臭、味微酸,在

水中溶解度为10.48 g,不溶于乙醇、乙醚或丙酮;具有酸性,pK1=1.5,pK2=8.4,在正常生理pH范围内呈两性反应。

牛磺酸以游离的形式大量存在于人及哺乳动物的几乎所有脏器中,其中脑、心脏及肌肉中含量较高,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是人及动物的重要营养物质。值得注意的是,人自身不能合成牛磺酸,所以只能靠食品补充。迄今牛磺酸大量添加于食品(含饮料)中,增加食品的营养成分,全球年需求量高达30 000 t以上,成为大众化的食品营养强化剂[1]。

1 牛磺酸的生物学功能与应用

1.1 牛磺酸的生物学功能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成果表明,牛磺酸作为一种人体必需的、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氨基酸,在人体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6]。

渗透调节作用海洋动物的渗透压主要靠牛磺酸来维持和调节;对哺乳动物而言,虽然渗透压是由无机盐来维持,但是渗透压的变化主要由牛磺酸的移动来调节。牛磺酸能调节骨骼肌、大脑和血小板的渗透压,还能调节血压、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抗氧化作用牛磺酸具有清除活性氧化剂的作用。它被认为是组成生命内源的防御系统,以防止毒素对细胞及组织的伤害。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效应同牛磺酸剂量呈依赖性关系。牛磺酸可抑制肝的脂质过氧化,从而减少

第十二章食品的营养强化练习和答案_食品营养学

第十二章 食品的营养强化 一、填空 1、漂白剂有 漂白剂和 漂白剂二类,它使食品免于褐变并提高食品质量。 2、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常用的护色剂有 和 。 3、BHT的化学名称为 ,它的耐热性较好,在普通烹调温度下影响不大,用于长期保存的食品。 4、食品添加剂按其来源可分为 和 ,一般认为二者中 的毒性较弱。 5、增味剂按化学性质不同,可分为 系列和 系列二种。 6、一般将防腐剂分为 、 和 三种。 7、抗氧化剂是指能延缓食品成分 的一类物质。 8、护色剂可与肌肉中的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结合,生成 使肉制品呈现红色。 9、食品强化要求符合营养学原理、 ,食用安全性和感官、工艺、口感、价格方面的可行性。 10、普通酸奶的原料为牛奶、蔗糖和 。 二、选择 1、我国允许按生产需要使用而不加限制的甜味剂是 。 A.甘草 B.阿司帕坦 C.甜蜜素 D.糖精 2、可用于糖尿病患者的甜味剂是 。 A.甘草 B.三氯蔗糖 C.赤藓糖醇 D.甜蜜素 3、强化食品的种类有 和副食强化。 A.膳食补充剂的添加 B.载体的选择 C.主食强 化 D.水强化 4、碘强化剂的品种主要用人工化学合成的 和碘酸钾。 A.海藻碘 B.碘化钾 C.碘化钠 D.碘酸镁 5、DHA在中 含量丰富,主要应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中。 A.肉类 B.谷类 C.蔬菜 D.海产鱼油 三、名词解释 1、食品的营养强化:根据营养需要向食品中添加一种或多种营养素,或某些天然食品,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过程。 2、强化食品:经过添加营养素强化处理的食品。 3、营养强化剂: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我国有关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食品新资源的管理法规与标准

我国有关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食品新资源的管理法规与标准 一、概述 1、何谓食品添加剂?《食品卫生法》第五十四条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营养强化剂: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2、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基本原则 (1)不得对消费者产生急性或潜在危害; (2)不得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 (3)不得有助于食品假冒; (4)不得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管理法规与标准的发展 1960年,国务院转发了国家科委、卫生部、轻工部制定的《食用合成染料管理办法》 1967年,卫生部、化工部、轻工部、商业部联合颁布了《八种食品用化工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 1986年,卫生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1993年,卫生部《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1994年,《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1996年,《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2002年,《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现行管理法规与标准体系

食品卫生法 《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14880--1994《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食品添加剂与营养强化剂规格标准 《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食品添加剂申报与受理规定》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食品卫生法》规定:本法适用于一切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也适用于食品的生产经营场所、设施和有关环境。 该法是我国唯一对食品添加剂及其生产与使用的卫生问题作出规定的国家法律。 管理规定包括以下方面:1、使用;2、生产经营;3、审批;4、立法与制标; 5、罚则 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第九条禁止生产经营:含有未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或者农药残留超过国家规定容许量的; 第十条食品不得加入药物,但是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作为原料、调料或者营养强化剂加入的除外。 第十一条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 2、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 第十一条生产经营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定型包装食品添加剂,必须有包装标识或者产品说明书上根据不同产品分别按照规定标出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批号或者代号、规格、

牛磺酸的生理功能及其营养作用(综述)

牛磺酸的生理功能及其营养作用(综述)张平伟 杨祖英 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 (100021) 牛磺酸(tauvine)是一种含硫β-氨基酸,1827年它做为牛胆汁的一个组成成分从动物组织中分离出来,由此而得名牛磺酸,又名牛胆硷。它以游离形式广泛存在于动物各种组织细胞内液中,植物中很少含有牛磺酸。近年来,随着对其生理功能和营养作用的深入研究,其应用越来越广,尤其是作为营养强化剂应用于食品。自1984年,美国已在市售配方奶粉中添加牛磺酸,其它一些国家相继效仿。近年来,我国一些食品加工厂也在婴儿配方奶粉、孕妇营养品及强力饮料中添加牛磺酸,以保证婴幼儿的健康发育以及成年人的生理需要。牛磺酸在食品中的应用为何引起世界各国的如此重视呢?现就其生理功能和营养作用综述如下。 1 牛磺酸的生理功能 1.1 促进大脑及智力发育的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牛磺酸具有促进大脑及智力发育的作用,表现为学习、记忆能力的提高。[1]其作用主要通过调节体内微量元素的代谢,提高大脑组织中与脑发育有关的必需微量元素锌、铜、铁及游离氨基酸等的含量,进而促进大脑中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还可以牛磺酸-锌/牛磺酸的形式调节机体细胞代谢活性。牛磺酸缺乏的大鼠,脑及智力发育受到不良影响,表现为脑重量、脑功能达不到正常水平。[2]牛磺酸缺乏的幼猫,其大脑重量也显著低于补充牛磺酸组。牛磺酸在人脑神经细胞的增殖周期中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4]牛磺酸对神经细胞的分化成熟也起着促进作用,[5]当牛磺酸缺乏时,体外培养的人脑神经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受阻。 临床研究表明,[6]小于1300g的早产儿补充牛磺酸组与对照组相比,补充组有一更成熟的脑干诱发电压,提示牛磺酸对大脑发育的重要性。 1.2 保护视网膜的作用 1975年Hayes等报道,[7]用缺乏牛磺酸的饲料喂猫,其体内牛磺酸逐渐耗竭,血浆浓度下降并出现视网膜变性。如长时间缺乏,可使猫失明。 G等报道了长期进行胃肠道外营养(输液中不含牛磺酸)的3名成年人和名儿童的观察结果,[8]儿童组空腹血中牛磺酸含量显著下降,视网膜色素上皮出现弥散性颗粒,视网膜电图测出锥体功能异常。给予补充牛磺酸后血浆中含量增加,视网膜电图恢复或接近正常。而成人组血浆牛磺酸不受影响。该研究表明,儿童如缺乏牛磺酸,可发生视功能障碍,补充后可恢复正常。 1.3 在肝胆系统中的作用 1.3.1 抗肝损伤 在含钙介质中,牛磺酸可防止因缺氧而造成的肝细胞死亡,而在无钙介质中则没有这种作用,说明牛磺酸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钙水平而实现的。[9]牛磺酸有直接和间接的抗氧化损伤作用。其直接作用是由其分子中的氨基与氧化剂结合从而阻止氧化作用的发生。如牛磺酸与强氧化剂HClO 作用时生成牛磺氯胺,从而解除了HClO对组织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其间接的抗氧化作用可能是牛磺酸能机械地进入细胞膜,稳定细胞膜的脂质成分,从而抵抗氧化剂的攻击。Waterfield报道了牛磺酸具有保护CCl4所致肝损伤的作用,[10]并指出牛磺酸不是作用于CCl4代谢活化作用所引起脂质积聚和坏死的早期,而是作用于细胞损伤的后期。Waterfield还发现正常大鼠肝和尿中牛磺酸含量呈明显正相关,[11] CCl 4 和半乳糖胺均可使大鼠肝脏中牛磺酸水平下降,血清和尿中牛磺酸含量增加,尿中牛磺酸含量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天门冬酰胺转氨酶呈负相关,提示肝牛磺酸水平低于某一阈值时可能对肝毒物更为敏感。 还有研究发现,[12]半乳糖胺可造成明显的肝细胞损伤,使乳酸脱氢酶释放,0.6~3mmol/L的牛磺酸对于这种肝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30~60mmol/L的牛磺酸本身则可造成正常及中毒肝细胞的损伤。这是国内外首次使用高浓度牛磺酸造成细胞损伤的报道。 1.3.2 参与肝脂质代谢[9] 体外研究表明,人肝细胞牛磺酸水平与胆汁酸合成速度、细胞游离胆固醇浓度及高亲和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有关。对仓鼠、豚鼠和小鼠的体内研究表明,补充牛磺酸可影响α胆固醇脱氢酶和GM 还原酶的活性。牛磺酸不仅与胆汁中的脂质分 eggel 221 7-H-C o A

牛磺酸 营养强化剂

二、食品添加剂的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 1.食品添加剂的通用名称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附属医院 二O一O年十二月 通用名称 中文名称:牛磺酸;化学名称:2-氨基乙磺酸;分子式:C2H7NSO3;,

相对分子量:125.15(按1987年国际原子量)。 此项申报是指——食品添加剂牛磺酸,即GB14759—93中规定的牛磺酸。用于氨基酸类食品营养强化剂的牛磺酸。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附属医院 二O一O年十二月 二、食品添加剂的通用名称、功能分

类,用量和使用范围 2.食品添加剂的功能分类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附属医院 二O一O年十二月 功能分类 根据GB14880营养强化剂规定,牛磺酸属于营养强化剂,氨基酸类。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附属医院 二O一O年十二月

二、食品添加剂的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 3.用量和使用范围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附属医院 二O一O年十二月 用量和使用范围 拟在盐及代盐制品中强化牛磺酸; 申报的牛磺酸的使用量为:4~20g/kg;

1.我国居民食盐的日摄入量为14~26克(见后面论文)。其中以日摄入18±2 克的人数最多。日摄入食盐以平均18克计算,牛磺酸按6~18g/kg计算,实际上增加了每天108~324毫克牛磺酸的摄入。 说明:食盐的粒度一般在20~40目之间,行业内公认的混匀度达到95%即可算为优级,混匀度比目数更大(更细)的面粉要小。所以申报最低限虽然为4g/kg,但实际生产为确保产品合格一般要高于4g/kg,按5~6g/kg是行业内普遍计算出的生产实际使用量,以此类推最高量选择18g/kg计算。 参考GB14880标准,牛磺酸在谷类制品中使用量为0.3~0.5g/kg;在饮液中使用量为0.1~0.5g/kg;在果汁(果味)型饮料中使用量为 0.4~0.6g/kg。 2.中国营养学会主编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并未给出牛磺 酸的推荐摄入量(RNI)、平均需要量(EAR)等,只给出了含硫(s)基氨基酸最低摄入量为:16毫克/公斤/日;安全摄入量为:32毫克/公斤/日。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附属医院 二O一O年十二月

食品营养强化剂 葡萄糖酸镁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葡萄糖酸镁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葡萄糖酸与氧化镁(或碳酸镁),或者葡萄糖酸-δ-内酯与氧化镁(或碳酸镁)为原料,经化学合成、精制而得的食品营养强化剂葡萄糖酸镁。 2 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 化学名称 D-葡萄糖酸镁 2.2 分子式 C 12H 22MgO 14·n H 2O(n =0或2) 2.3 结构式 2.4 相对分子质量 414.61(无水物)(按2013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450.64(二水合物)(按2013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 技术要求 3.1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项 目 要 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至类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洁净、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下观察其色泽、状态,嗅其气味。 状态 粉末或颗粒 气味 无臭 3.2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附录A 检验方法 A.1 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其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GB/T 603的规定制备。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 鉴别试验 A.2.1 试剂和材料 A.2.1.1 冰乙酸。 A.2.1.2 乙醇。 A.2.1.3 苯肼。 A.2.1.4 氯化铵溶液:200 g/L。 A.2.1.5 碳酸铵溶液:200 g/L。 A.2.1.6 磷酸钠溶液:60 g/L。 A.2.1.7 氨水溶液:2+3。 A.2.2 鉴别方法 A.2.2.1 溶解性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A.2.2.2 镁离子的鉴别 取约0.5 g试样,溶于10 mL水,加5 mL氯化铵溶液、5 mL碳酸铵溶液,搅拌,不产生沉淀,再加入5 mL磷酸钠溶液,产生白色结晶沉淀,加入10 mL氨水溶液白色结晶沉淀不溶解。 A.2.2.3 葡萄糖的鉴别 A.2.2.3.1 方法提要 试样在乙酸介质中,与苯肼共热,生成黄色葡萄糖酰苯肼结晶。 A.2.2.3.2 分析步骤 称取约0.5 g试样,加10 mL水,溶解(必要时加热),取5 mL,加0.7 mL冰乙酸和1 mL新蒸馏苯肼,沸水浴加热30 min,放至室温,用玻璃棒摩擦试管内壁,则析出黄色结晶。 A.3 葡萄糖酸镁(C12H22MgO14)含量(以干基计)的测定 A.3.1 方法提要 在试样溶液中加入氨-氯化铵缓冲溶液,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镁含量。 A.3.2 试剂和材料 A.3.2.1 氨-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 A.3.2.2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c(EDTA)=0.05 mo1/L。 A.3.2.3 铬黑T指示液(5 g/L)。

牛磺酸在健康食品和养生中的应用

认识牛磺酸 ---臻之膳健康食品4000-520-017 简介 中文名称:牛磺酸 英文名称Taurine 学名:2-氨基乙磺酸 分子式(Formula):C2H7NO3S 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125.15 CAS No.:107-35-7 牛磺酸(T aurine)又称2-氨基乙磺酸,最早由牛黄中分离出来,故得名。又称牛胆碱、牛胆素,是新型的天然营养强化剂,是牛黄活性成分之一。纯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酸。化学性质稳定,在水中溶解,在乙醇、乙醚或丙酮中不溶。是一种含硫的非蛋白氨基酸,在体内以游离状态存在,不参与体内蛋白的生物合成。 牛磺酸虽然不参与蛋白质合成,但它却与胱氨酸、半胱氨酸的代谢密切相关。人体合成牛磺酸的半胱氨酸亚硫酸羧酶(CSAD)活性较低,主要依靠摄取食物中的牛磺酸来满足机体需要。 牛磺酸的分布与代谢 牛磺酸广泛分布于动物组织细胞内,海生动物含量尤为丰富,哺乳类组织细胞内亦含有较高的牛磺酸,特别是神经、肌肉和腺体内含量更高,是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自由氨基酸,体内牛磺酸几乎全部以游离形式存在,且大部分在细胞内,细胞内外浓度比为100—50000:1,人体含牛磺酸总量约为12-18克,其中15-66mg存在于血浆中,75%以上存在于骨骼肌肉,心肌细胞与血清牛磺酸浓度之比为200:1。 机体可以从膳食中摄取或自身合成牛磺酸,动物性食品是膳食牛磺酸的主要来源,尤其是海生动物。体内合成是从含硫氨基酸(半肤氨酸、甲硫氨酸等)经一系列酶促反应转化而来,但自身

合成能力较低。牛磺酸的分子量较小(125.1)道尔顿,无抗原性,各种途径给药均易吸收。牛磺酸主要是从肾脏排泄,肾脏依据膳食中牛磺酸含量调节其排出量,以维持体内牛磺酸含量的相对稳定。 生理功能 1.1 促进婴幼儿脑组织和智力发育 牛磺酸在脑内的含量丰富、分布广泛,能明显促进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和细胞增殖、分化,且呈剂量依赖性,在脑神经细胞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早产儿脑中的牛磺酸含量明显低于足月儿,这是因为早产儿体内的半肤氨酸亚磺酸脱氢酶(CSAD)尚未发育成熟,合成牛磺酸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需由母乳补充。母乳中的牛磺酸含量较高,尤其初乳中含量更高。如果补充不足,将会使幼儿生长发育缓慢、智力发育迟缓。牛磺酸与幼儿、胎儿的中枢神经及视网膜等的发育有密切的关系,长期单纯的牛奶喂养,易造成牛磺酸的缺乏。 1.2 提高神经传导和视觉机能 1975年Hayes等报道,猫的饲料中若缺少牛磺酸,会导致其视网膜变性,长期缺乏,终至失明。猫以及夜行猫头鹰之所以要捕食老鼠,其主要原因是老鼠体内含有丰富的牛磺酸,多食可保持其锐利的视觉。婴幼儿如果缺乏牛磺酸,会发生视网膜功能紊乱。长期的静脉营养输液的病人,若输液中没有牛磺酸,会使病人视网膜电流图发生变化,只有补充大剂量的牛磺酸才能纠正这一变化。 1.3 防止心血管病 牛磺酸在循环系统中可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脂,保持人体正常血压和防止动脉硬化;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可抗心律失常;对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有特殊疗效,可治疗心力衰竭。 1.4 影响脂类的吸收 肝脏中牛磺酸的作用是与胆汁酸结合形成牛黄胆酸,牛磺胆酸对消化道中脂类的吸收是必需的。牛磺胆酸能增加脂质和胆固醇的溶解性,解除胆汁阻塞,降低某些游离胆汁酸的细胞毒性,抑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增加胆汁流量等。

牛磺酸的生产应用及市场分析

!" 第!"卷第"期江苏化工本、高安全性被世界各国首选。 我国的饮料、食品、药品用甜味剂市场巨大,其中糖尿病患者约!!#$万人左右,儿童%亿人左右,开发市场急需的国产新型甜味剂势在必行。而解决这一问题关键的环节是开发和生产&’苯丙氨酸。可见,&’苯丙氨酸是利用高新技术成果开发市场急需产品、前景好、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投资风险小、回报率高的项目。 #小结 预计目前&’苯丙氨酸国内市场的 需求量在%万(左右。因此,当前若能充分利用国内现有的化工原料资源优势,采用已开发成功的&’苯丙氨酸生产新工艺,投资生产&’苯丙氨酸产品,不仅能缓解国内市场需求紧张的局面,还能使企业获得较好的效益。 %%%%%%%%%%%%%%%%%%%%%%%%%%%%%%%% $生产情况 目前我国持有牛磺酸药品生产批 准文号的生产厂家有%$家,另外还有近%$家化工厂生产,总数为#$余家。主要生产厂家有南京制药厂、广东肇庆西江制药厂、湖北黄岗市富池制药厂、江苏武进华夏动物药品厂、宁波东海化工厂、浙江临海制药厂等。据有关资料显示,")))年全国牛磺酸的生产能力达*$$$(,其中南京制药厂年生产能力最大,达到"%$$(+广东肇庆西江制药厂生产能力为*$$(。 由于生产牛磺酸,工艺简单,投资不大,产品大部分出口,适合中小型企业上马,因此国内许多中小企业都看好这一产品,)$年代纷纷投资开发牛磺酸,上新的生产线,使牛磺酸生产能力逐渐扩大。由*$年代末的"$多家增长到#$余家,但大多数企业的规模都偏小,一般在"$$,%$$(-.,还有的只有几十吨,且技术和管理水平也没有创新,为低水平重复。如此众多的企业都来争夺有限的市场,使我国牛磺酸生产处于极不稳定的局面。销售形势好时,全国有几十家企业生产,年产量可达到!$$$多(, 而产量增加,市场趋于饱和,又会造成大量积压,企业被迫减产、停产,生产又跌入低谷。多年来,我国牛磺酸生产总是重复着需求增加(企业扩产(市场饱和(产品积压(企业停产这一现象。 !牛磺酸的应用 近年来,国内外对牛磺酸从生化、 药理、营养、临床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一致认为:!它可促进婴幼儿、儿童脑细胞的分化、发育,维持细胞膜,特别是视网膜正常的生理功能,对改善脑功能,抑制和治疗老年性痴呆有重要作用;"可减少剧烈运动后细胞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维持/01(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保持2/3(还原型谷胱酞)含量,从而调节细胞内脂质和磷质的代谢及钙离子浓度,对剧烈运动后体力的恢复起重要作用;#可调节血细胞和血浆成分,维持血液正常免疫功能;$可调节内分泌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消炎、解热、镇痛、降血糖、降血压等作用。牛磺酸的主要应用领域为:!%$ 食品添加剂 牛磺酸是人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氨基酸,在人体内起重要作用。人体所需牛磺酸来源大致为:自身合成占!4546,动物性食物的补充占""5#6,化学合成补充占7$5)6,人体所需牛磺酸一半以上需从外界摄取。因此,它作为一种优良的食品添加剂,目前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和饮料行业中。美 牛磺酸的生产、应用及市场分析 ! $玄恩峰

食品营养强化剂牛磺酸

食品营养强化剂牛磺酸 摘要介绍了牛磺酸的生物学功能与应用、提取与合成的方法及其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等。 关键词牛磺酸生物学功能应用合成前景 牛磺酸(Taurine),因1827年首先在牛胆汁中发现而得名。它是名贵中药牛黄的主要成分,又称牛胆碱、牛胆酸或牛胆素。 牛磺酸结构式为H2N-CH2-CH2-SO3H,是一种含硫氨基酸,系统命名为2-氨基乙磺酸,相对分子质量125 15;通常是白色晶体或粉末,无臭、味微酸,在 水中溶解度为10.48 g,不溶于乙醇、乙醚或丙酮;具有酸性,pK1=1.5,pK2=8.4,在正常生理pH范围内呈两性反应。 牛磺酸以游离的形式大量存在于人及哺乳动物的几乎所有脏器中,其中脑、心脏及肌肉中含量较高,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是人及动物的重要营养物质。值得注意的是,人自身不能合成牛磺酸,所以只能靠食品补充。迄今牛磺酸大量添加于食品(含饮料)中,增加食品的营养成分,全球年需求量高达30 000 t以上,成为大众化的食品营养强化剂[1]。 1 牛磺酸的生物学功能与应用 1.1 牛磺酸的生物学功能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成果表明,牛磺酸作为一种人体必需的、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氨基酸,在人体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6]。 渗透调节作用海洋动物的渗透压主要靠牛磺酸来维持和调节;对哺乳动物而言,虽然渗透压是由无机盐来维持,但是渗透压的变化主要由牛磺酸的移动来调节。牛磺酸能调节骨骼肌、大脑和血小板的渗透压,还能调节血压、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抗氧化作用牛磺酸具有清除活性氧化剂的作用。它被认为是组成生命内源的防御系统,以防止毒素对细胞及组织的伤害。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效应同牛磺酸剂量呈依赖性关系。牛磺酸可抑制肝的脂质过氧化,从而减少

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办法

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办法 【时效性】有效 【颁布单位】卫生部 【颁布日期】861114 【实施日期】861114 【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卫生监督、检疫 【文号】 【名称】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办法 【题注】 办法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第八条“食品不得加入药物。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以及作为调料或者食品强化剂加入的除外”的规定,为加强对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卫生管理,防止食品污染,保证食品卫生质量,保证人民身体健康,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份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第三条生产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工厂,须经省、市、自治区的产品主管部门、卫生部门及有关部门批准。按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并逐批检验,合格后方许出厂。商业部门加强验收,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加强监督检查。未经批准的单位,不得生产食品营养强化剂,必需氨基酸不能以小包装形式出售。 第四条食品加工,经管部门使用食品营养强化剂,必须符合《食品营养强化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品种、范围和使用剂量,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违反者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第五条使用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工艺要合理,不得影响强化剂的性质。成品在保存期内,其含量应不低于使用卫生标准中所规定的使用量。 第六条凡经营养强化的食品在包装上必须写明:“营养强化食品”字样,并标明生产厂名、生产日期、强化品种、强化剂量、使用对象、食用方法、食用量和保存期限,不得夸大宣传。 第七条生产和使用新的食品营养强化剂时,应由生产和使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提出生产工艺、理化性质、质量标准、毒性试验结果、营养学评价、使用效果,[食品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等有关资料,省、市、自治区的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提出意见,报经归口单位-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审理后,报卫生部审核批准。主管部门制定

什么是营养强化食品

什么是营养强化食品 在食物加工过程中,为了保持食品原有的营养成分,或者为了补充食品中所缺乏的营养素,人为地向食品中添加一定量的食品添加剂(为人体所必需,但在日常膳食中易缺乏的营养素),以提高其营养价值,这样的食品称为营养强化食品,所添加的营养素称为营养强化剂。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营养强化呢?第一,几乎没有一种天然食品能够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第二,食品在、烹调、加工和储存等过程中往往有部分营养损失;第三,地理环境、生活环境等因素,可能导致某种或某些营养素的缺乏或不足;第四,人体在不同时期对营养素的要求不同,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群对营养素的要求也不同。因此,为了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的目的,可适当使用强化剂。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的营养强化剂可分为四类:维生素类强化剂、无机元素强化剂、氨基酸类强化剂、蛋白质及其他强化剂。 维生素类强化剂主要包括维生素A类、维生素B类、维生素C类。维生素A类一般用于乳制品、人造奶油,面包、饼干等食品,是具有视黄醇生物活性的β–紫罗酮衍生物的统称,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食品添加剂。维生素B类同样用于面包、饼干、糕点及乳制品等,主要包括维生素B1(硫铵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5(烟酸或尼克酸)、维生素B6(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等)、维生素B12(钴胺素)以及胆碱、叶酸、泛酸等。维生素C类主要用于果汁、糖果,面包、

饼干等,多见于婴儿食品及保健品,可起到一定抗氧化的作用。 常见的无机元素强化剂包括碘、铁,锌、钙、镁、铜、锰、锡等。我们熟悉的目前国内已批准的氨基酸类强化剂是赖氨酸及牛磺酸强化剂,主要作用要为了促进生长发育、改善味觉、提升免疫力。 目前国内已批准的氨基酸类强化剂是赖氨酸及牛磺酸强化剂,主要作用是提高强化食品蛋白质的生理效价。其常用于乳制品、豆制品、果汁、婴幼儿食品中。 肿瘤患者是发生营养不良的高危人群,在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及放射治疗(简称放疗)过程中较易因恶心、呕吐、食欲不佳造成各种营养元素的缺乏。营养强化食品的营养价值较天然食物高,因此可设计一些营养强化食品,用于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改善营养状况并提高生活质量。目前研究发现,可能使肿瘤患者受益的营养强化剂有硒、多糖、膳食纤维。

牛磺酸的应用

牛磺酸的应用 摘要:牛磺酸(taurine)又名牛胆酸、牛胆素,是一种含硫/3一氨基酸,是从牛胆汁中分离出来而得名,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营养物质。在工业上主要有两种制备方法,乙醇胺工艺和环氧乙烷工艺。本文介绍了牛磺酸的制备工艺,并且还介绍了牛磺酸在医学,养殖业中的广泛应用,前景广阔,有待学者们对牛磺酸在医学中对人类疾病的研究治疗和饲料中的适宜添加水平和添加形式,以促进它在更多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字:牛磺酸制备工艺应用研究发展 牛磺酸又称为牛胆酸、牛胆素和牛胆碱,因最早从牛胆中分离出来而得此名。其化学名为2一氨基乙磺酸,英文名称为Taurine,分子式为H2NCH2CH2SO3 H,CA登记号为107—35—7,分子量为125.15。牛磺酸是一种白色针状结晶,或结晶状粉末。无臭,昧微酸,在水中溶解。溶于乙醚等有机溶剂,是一种含硫的非蛋白氨基酸,在体内以游离状态存在,不参与体内蛋白的生物合成。牛磺酸虽然不参与蛋白质合成,但它却与胱氨酸、半胱氨酸的代谢密切相关。人体合成牛磺酸的半胱氨酸亚硫酸羧酶(CSAD)活性较低,主要依靠摄取食物中的牛磺酸来满足机体需求。其化学性质稳定,在室温下可存贮3年。[1]由于受资源的限制,从自然资源提取天然牛磺酸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目前,牛磺酸基本上是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生产。虽然文献报道牛磺酸的合成方法很多,但工业上主要采用两种方法生产牛磺酸:乙醇胺工艺和环氧乙烷工艺。乙醇胺工艺是以单乙醇胺为原料,经浓硫酸酯化,亚硫酸钠还原和分离纯化得到牛磺酸产品。环氧乙烷工艺是以环氧乙烷为起始原料,经与亚硫酸氢钠加成,然后经氨化、中和,分离纯化得到牛磺酸产品。[6]牛磺酸的生产工艺,由于受资源的限制,从自然资源提取天然牛磺酸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目前,牛磺酸基本上是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生产。虽然文献报道牛磺酸的合成方法很多,但工业上主要采用两种方法生产。[1] 表一.

营养强化剂的添加原则及钙制剂的特点与强化钙注意事项

2012~2013学年第2学期 《食品添加剂》课程期末考试论文 论文题目:营养强化剂的添加原则及钙制剂的特点与强化钙注意事项(第二题) 学院: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班级:XXXXX 学号:XXXXX 姓名:XXXXX 指导教师:XXXXX

营养强化剂的添加原则 及钙制剂的特点与强化钙注意事项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XXXXX XXXXX) 摘要:根据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营养强化领域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营养强化剂的添加原则;钙是是构成机体完整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在机体各种生理和生化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而综述了钙制剂的特点与强化钙注意事项;最后对营养强化剂的未来发展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营养强化剂;钙制剂;特点;注意事项 食品和营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但是几乎没有一种单纯的天然食品含有满足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同时食品中的营养素会在加工、烹调等处理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丧失。此外,大部分食品在销售前的保藏、运输过程,甚至是在销售过程中,各种营养素也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损失。因此,为了平衡天然食品中所缺乏的营养素或食品在制作加工及运输过程所损失的营养素,以改善食品的营养价值和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营养需求,防止出现各种营养失衡症状,在各类食品中按国家规定加入适宜种类和适量的营养素是非常有必要的[1]。事实证明,进行食品强化行动能有效且迅速的改善居民的营养状况。千百年来,我国居民长期为碘缺乏所困扰,但从1990开始,我国开始实施食盐加碘行动,到2000年为止,居民碘缺乏问题

基本消除[2]。 我国的营养强化工作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覆盖全国绝大部分省、直辖市,涉及营养强化面粉、大米、食用盐、酱油等,这个“强化家族”不断扩大,尤其是近两年来,发展势头越来越迅猛。目前,困扰中国公众营养改善事业的最大问题是各地老百姓对营养强化食品接受程度不一。其中缘由,除了跟营养强化工作本身的相关法律法规很不健全、有些生产技术尚不成熟有关之外,还与老百姓对于营养强化方面知识的极度缺乏有关。因此,有必要学习和了解有关营养强化剂的有关知识。 1营养强化剂的添加原则 按照《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2012)规定,食品营养强化剂指为了增加食品的营养成分(价值)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营养素和其他营养成分。营养强化剂属于食品添加剂的一种, 其目的是:①弥补食品在正常加工、储存时造成的营养素损失;②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有相当规模的人群出现某些营养素摄入水平低或缺乏,通过强化可以改善其摄入水平低或缺乏导致的健康影响;③某些人群由于饮食习惯和(或)其他原因可能出现某些营养素摄入量水平低或缺乏,通过强化可以改善其摄入水平低或缺乏导致的健康影响;④补充和调整特殊膳食用食品中营养素和(或)其他营养成分的含量[3]。 1.1主要营养强化剂的功能和作用

食品营养强化剂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区>健康知识园地>食品安全与营养 ?浏览字体:【大、中、小】 ?2012-10-23 ?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2012)问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https://www.360docs.net/doc/6513136553.html, 一、食品营养强化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食品营养强化、平衡膳食/膳食多样化、应用营养素补充剂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改善人群微量营养素缺乏的三种主要措施。食品营养强化是在现代营养科学的指导下,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营养缺乏状况和营养需要,以及为弥补食品在正常加工、储存时造成的营养素损失,在食品中选择性地加入一种或者多种微量营养素或其他营养物质。食品营养强化不需要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就可以增加人群对某些营养素的摄入量,从而达到纠正或预防人群微量营养素缺乏的目的。 食品营养强化的优点在于,既能覆盖较大范围的人群,又能在短时间内收效,而且花费不多,是经济、便捷的营养改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 二、国际上食品营养强化的管理情况

国际社会十分重视食品营养强化工作。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1987年制定了《食品中必需营养素添加通则》,为各国的营养强化政策提供指导。在CAC原则的指导下,各国通过相关法规来规范本国的食品强化。美国制定了一系列食品营养强化标准,实施联邦法规第21卷104部分(21 CFR Part 104)中“营养强化政策”,对食品生产单位进行指导。欧盟2006年12月发布了1925/2006《食品中维生素、矿物质及其它特定物质的添加法令》,旨在避免由于各成员国对于食品中营养素强化量不一致而造成的贸易影响。其他国家也通过标准或管理规范等途径对食品营养强化进行管理。 三、《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2012)修订的背景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1994)自1994 年发布以来,对规范我国的食品营养强化、指导生产单位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卫生部继续以公告的形式增补和扩大新批准的营养素品种和使用范围,实现对该标准的动态管理。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和卫生部标准清理计划,为做好本标准与其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有效衔接、方便生产单位使用和消费者理解,亟需借鉴国际和发达国家食品营养强化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居民的最新营养状况和食品营养强化的实际情况对本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

牛磺酸

牛磺酸 牛磺酸(taurine)又名牛黄酸、牛胆素,化学名2一氨基乙黄酸(2一Aminoethyansulfonicacid)分子构式为HzN一CHZ一CH之以飞H。它是一种色晶体或粉末,无臭味,味微酸,能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和丙酮,其化学质稳定,在室温、避光、密闭干燥条件下可保存3年。牛磺酸以游离形式大量存在于人及哺乳动物体内,对人体无毒、无副作用,是人体 必需的一种氨基酸。进婴幼儿的听觉发育[6],最新临床研究表明牛磺酸可以于治疗脂肪肝和急性腺胰炎、提高乙肝接种疫苗的抗体活性及促进肠胃手术的愈合[4,7,l的。在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将牛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及医疗行业因此我国于1994年正式将牛磺酸列人(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允许牛磺酸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牛磺酸是人体必需的一种氨基酸,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正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医疗行业。最初,牛横酸从雄牛的胆汁中获取,1950年以后世界各国开始进行人工合成研究,目前牛磺酸的合成工艺将近10种,其中乙醇胺法、二氯乙烷法、环氧乙烷乙撑亚胺法已经工业化,乙醇胺法是当今国际牛磺酸生产厂家采用最多的一种方法。目前,牛磺酸的生产家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近年来产量迅速增加,年递增率超过8%,总 需求量达3万吨/年。我国从1981年开始实现牛磺酸生产工业化,主要生产厂家有南京制药厂、广东肇庆西江制药厂、宁波东海化工厂、浙江临海制药厂等图,1999年我国牛磺酸的生产能力达8000吨/年,其中以南京制药厂的生产能力最大达1500吨/年(且已符合G州[P),但我国的牛磺酸的产量受市场、管理、技术和质量等因素影响波动较大,1999年的产量仅为2(X)0吨,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鉴于牛磺酸的特殊作用,它的消费量也越来越大,牛磺酸消费量最大的是美国,其次是日本。美国仅在饮料食品中作营养强化剂一项消费就近1万吨/年,占牛磺酸消费量的90%,且这项比例还在不断增加。而我国生产的牛磺酸主要用于出口和医药,其中出口量占90%,作为食品添加剂仅占6%,由此可见我国牛磺酸的消费结构与国外也有很大的差牛磺酸无臭、味微酸、无任何毒副作用,近年来随着对其生理作用、营养价值的深入研究,其应用越来越 广,在医药、食品、染料、表面活性剂、pH缓冲剂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 牛磺酸的制备 从天然物中提取动物体的组织中广泛分布着牛磺酸,把它提取出来是人们长期来关心和研究的问题。在牛胆汁中牛磺酸含量最高。但在牛胆汁中它与胆汁酸结合以牛磺胆酸的形式存在,因而不能简单的分离提取,经研究发现,水产品中的酸是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是便开发了从水产品中提取牛磺酸的技术。 化学合成 --巯基乙醇法 将氧气通入H2NCH2CH2SH溶液中,氧化而得牛磺酸。此法收率尚高(87.6%),但因巯基乙醇为一药 物,故来源、成本等使此法难用于工业生产。将2—硝基乙基磺酸在一定条件下还原为牛磺酸

食品营养强化与人类健康

文章篇号:1007-2764(2006)03-0206-072 食品营养强化与人类健康 罗俊粦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营养科 深圳 518020) 摘要:食品营养强化,就是在现代营养科学的指导下,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生长发育期和特征的人群的营养需要,在饮食上补充特定营养素的一种医疗辅助手段。 关键词:食品营养强化;营养素;食品 Food Nutrition Strengthening and Human Health Luo Jun-lin (Second Clinical Medical School of Jinan University, Nutrition Branch of Shenzhen People Hospital, Shenzhen 518020) Abstract: Food n utrition strengthening is an assistant means of clinic for providing some nutrition to some special crowd people come from different region, or owned some characteristic, etc.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relation between nutrition strengthening and human health. Keywords: Food n utrition strengthens; Nutrient 实践证明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并不能消除营养缺乏症,总有一些特定人群处于营养缺乏的危险之中。现在人们对营养素与人体机能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最新的营养学认为:适度“过量”摄入某些含特定营养素的营养强化食品(也称功能性食品)对预防慢性病有一定的功效。目前在发达国家,强化食品已得到人们的普通重视,已走进了千家万户。 1 我国营养素发展历程 我国上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和生产营养素,大体经历如下阶段:(1)20世纪50-60年代。当时我国制药工业落后,仅可供应少数几种营养养,大多源于一些含量较高的食物资源,主要通过浓缩和简单提取获得; (2)20世纪70年代。营养素工业取得缓慢发展,已有能力生产若干种B族维生素。我国的维生素C两步法生产工艺的研究在国际上引起震动; (3)20世纪80年代。这是我国营养素强化的开始阶段。在此阶段,我国已能生产除生物素以外的各种维生素,但主要中间体还依赖进口。有重要意义的是,我国开始采取食物营养强化措施,如面粉中强化钙、铁、赖氨酸等营养素,婴幼儿配方奶粉等。这个时期由于营养强化和保健品在生产、销售等方面无章可循,对添加的营养素没有确切的质量标准,添加量、使用量也无限制,造成市场上的产品良莠不齐。为规范营养食品与营养收稿日期:2005-12-30 作者简介:罗俊粦, 主管营养技师,从事临床营养工作26年余 素的生产、销售和管理,卫生部于1986年底开始颁布一系列的法规和管理办法等,使营养素的研发、生产、应用步入正规; (4)20世纪90年代。这是我国商品化营养素得到大幅增长的阶段。各种维生素及中间体的生产技术相继有了突破性进展,有效促进了维生素工业的发展。一批产品的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卫生部1996年对保健食品进行立法,规范营养素的生产和销售,促进了我国营养素产业的发展; (5)有突破意义的2001年。在2001年,我国研制成功生物素,迈入世界能够生产迄今发现的所有营养素单体的极少数国家行列,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维生素出口国之一。 2 食品营养强化的概念 食品营养强化的目的是改善人类营养状况。早期营养强化食品是在食物中添加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作为食品,首先应先满足身体生理需要,保证发育成长、体魄强健、精力充沛和延年益寿等功能。至于色泽、味觉、造型等都是从属于营养功能的、满足消费者感官需要的外在标准。当前众多消费者缺乏科学营养知识,过度追求味觉和视觉享受,而忽视营养价值。一些食品加工者一味迎合消费者,忽视加工食品的营养价值标准,从而导致某些人群的营养不良,造成食源性疾病,如肥胖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等慢性病呈快速增长趋势。简而言之,营养强化食品就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食品加入

食品营养强化剂 低聚果糖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低聚果糖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营养强化剂低聚果糖。食品营养强化剂低聚果糖是以白砂糖、蔗糖为原料经来源于黑曲霉的酶或米曲霉的β-果糖基转移酶酶作用,经提纯、干燥等工艺制得的蔗果三糖(GF2)至蔗果六糖(GF5)的混合物,或以菊苣为原料,经部分酶水解后提纯、干燥等工艺制得的蔗果三糖(GF2)至蔗果八糖(GF7)以及果果二糖(F2)至果果八糖(F8)的混合物。 2 结构式 按结构分为蔗-果型(G-F)低聚果糖和果-果型(F-F)低聚果糖。分子结构分别如下: 蔗-果型(GF n)低聚果糖分子结构示意图果-果型(F n)低聚果糖分子结构示意图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3.2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3.3 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附录 A 检验方法 A.1 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 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方法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和GB/T 603的规定制备;所用溶液除另有说明外,均为水溶液。 A.2 鉴别试验 A.2.1 试剂和材料 A.2.1.1 醋酸缓冲液(pH 4.5±0.05)。 A.2.1.2 混合标准溶液:3.0mg/mL GF 2,3.0mg/mL GF 3,0.50mg/mL GF 4; 2.0mg/mL 果糖,2.0mg/mL 葡萄糖,2.0mg/mL 蔗糖,以上标准溶液均用水配制。 注:GF 2、GF 3、GF 4、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等标准品在使用前须96 ℃±2 ℃干燥4 h 。 A.2.1.3 果糖酶:用于将低聚果糖酶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其中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应小于0.005 %,4 ℃冰箱保存。 A.2.2 仪器和设备 A.2.2.1 高效液相色谱仪(带示差折光检测器或相当性能的检测器)。 A.2.2.2 氨基色谱柱或同等性能的色谱柱。 A.2.2.3 水浴锅。 A.2.3 分析步骤 A.2.3.1 试样制备 称取经96 ℃±2 ℃干燥4 h 的试样用水配制成浓度10mg/mL 的试样储备液。移取10mL 醋酸缓冲溶液和10mL 试样储备液至25mL 容量瓶中。加入足够量的果糖酶(如果不知试样中低聚果糖含量,可认为试样含100 %低聚果糖,如使用megazyme 2000 U/mL 的混合果糖酶,则需加入100μL ),60℃消化30min ,用水定容至刻度、摇匀,经0.45μm 滤膜过滤后备用。 A.2.3.2 仪器参考条件 色谱柱:氨基色谱柱(粒径5μm ,柱长250mm×直径4.6mm )。 流动相:乙腈+水=75+25。 流速:1.0 mL/min 。 柱温:30 ℃。 进样量:20 μL 。 A.2.3.3 试样溶液的测定 将消化的试样溶液和标准溶液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中,并记录相应的色谱图谱。 A.2.4 计算 试样中果糖和葡萄糖以质量百分数i w 计,按式(A.1)计算: %1001000 ????= V m A A c w s i s i ………………………………………………(A.1) 式中: C s ——标准溶液中某组分糖标准品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毫升(mg/m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