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鉴定学习

合集下载

细菌的分离鉴定与鉴定技术分析

细菌的分离鉴定与鉴定技术分析

细菌的分离鉴定与鉴定技术分析细菌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微生物。

它们的分离鉴定对于人们的健康和疾病治疗有重要的影响。

在医学、食品、化工、农业等领域中,细菌的分离鉴定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细菌的分离鉴定入手,介绍其基本原理、方法和现代鉴定技术。

一、细菌的分离鉴定基本原理细菌的分离鉴定是指在混合的细菌样品中,通过某些方法将不同的菌种分离出来,并对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和分类。

分离鉴定是细菌学的基本方法,也是研究细菌生物学及其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细菌分离所需的基本条件是菌落形态的不同、生长条件的不同或者对特定的生物学染色有不同的反应,主要包括如下几种方法:1、分离鉴定法:将混合菌液接种于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不同营养要求、不同生理代谢等方面的差异,使不同种类的细菌单独生长成为单菌株,最后进行分离鉴定。

2、生化鉴定法:利用微生物不同的代谢方式及对化学试剂的不同反应,来分析鉴定特定的菌种。

其优点是快速方便,可进行大规模筛查,但不同种类之间有重叠,不同试剂对同一品种的反应也不一定相同。

3、分子鉴定法:在细菌体内提取其DNA或RNA,然后使用特定的技术获得序列信息,利用基因序列的高度保守性和可变性进行分类鉴定,其优点是快速、准确性高,适用于复杂菌种的分类和鉴定。

二、细菌的分离鉴定方法(一)菌落计数法菌落计数法是一种直接观察菌落数的方法,常用于对食品、环境和水样的微生物污染和细菌总数的测定。

具体实验过程如下:1、准备适当的菌落计数培养基和其他必要的实验设备。

2、将待测试的样品适当稀释到指定的浓度,通常要将样品稀释至合适的浓度才能保证菌落数的精确计算。

3、接种适量的样品在培养基上,将其培养在恰当的温度、湿度和 pH 下。

4、放置一定的时间后,菌落会不断地生长、分裂以形成许多菌落。

5、用放大镜、突显灯或者过色的方法观察菌落的数量,计算出待测试样品的总菌落数目。

(二)生化鉴定法常见的生化鉴定法有氧气需求量法、革兰染色法、荧光凝集法、十字试验法等。

细菌培养鉴定

细菌培养鉴定

细菌培养鉴定细菌培养鉴定是微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实验技术,它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准确鉴定细菌的种类,并且渗透细菌的性质和特征。

下面将详细介绍细菌培养鉴定的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希望能给正在探索微生物的同学们带来一些指导与帮助。

首先我们来简要介绍一下细菌培养的意义。

细菌是单细胞的微生物,它们数量庞大,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环境中,有些细菌对人类和生态系统有益,有些则会引起疾病。

通过细菌培养鉴定,我们能够准确了解菌落的形态、生长速度、色素产生、代谢产物等特征,进而确定细菌属、种类以及其病原性。

细菌培养鉴定的步骤相对复杂,但只要仔细操作,就可以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菌液样本,这可以是从环境中采集到的细菌,也可以是临床患者体液中的细菌。

样本收集后,需要进行前处理,如稀释、离心、加入抑菌剂等步骤,以确保每次培养的开始纯净。

接下来是选用适当的培养基,不同的细菌可能对不同成分和pH值的培养基有不同的反应。

培养基可以是液体的,也可以是固体的。

液体培养基适合观察细菌液体培养平均生长量和产生的代谢产物,固体培养基则适合观察菌落形态、大小和色素产生等。

培养基准备好后,我们需要使用无菌技术将样本接种在培养基上。

接种可以通过传递接触、划线法、点菌法等方法进行。

划线法适合于探测革兰氏阳性菌的固体培养基,点菌法适合于分离菌落的操作。

接种后,需要将培养皿、试管等进行标记,以便后续的鉴定分析。

接种完毕后,我们需要放置培养皿在恰当的温度下进行培养。

不同的细菌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常见的细菌在37摄氏度下可以得到较好的生长。

在培养过程中,我们需要定期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如形态、颜色、大小、边缘等。

最后,我们需要进行细菌鉴定。

这可以通过形态观察、染色反应、生理和代谢试验等方法来实现。

形态观察主要包括菌落形状、大小、边缘等特征,染色反应可以使用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等方法,生理和代谢试验则可以通过酶活性、产气能力、酸碱反应等指标来判断。

细菌—细菌的鉴定(水产微生物课件)

细菌—细菌的鉴定(水产微生物课件)
)细菌鉴定的主要方法 1. 经典分类方法 (1)形态学特征检测:涂片、染色和显微镜技术检测细菌的基本形态、大小、染色性、基本构造、 特殊构造等。 (2)生理生化特性和生态条件测定:应用人工培养技术、生理生化反应测定细菌的培养特性、呼吸 类型、对盐度、pH值得耐受性以及对碳源、氮源等的利用和代谢等。
任务五 细菌的鉴定
一、细菌的鉴定 (三)细菌鉴定的主要方法 2. 分子分类法 (1)氨基酸顺序和蛋白质分析 (2)DNA碱基序列 (3)核酸杂交
任务五 细菌的鉴定
一、细菌的鉴定 (三)细菌鉴定的主要方法 3. 血清学试验和噬菌体分型 (1)血清学试验:生物体外进行不同细菌之间抗原与抗体反应试验,主要适用于抗原结构同源程度 高的细菌种内以及个别属内血清型的分类鉴定。 (2)噬菌体分型:噬菌体对宿主的感染和裂解作用常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任务五 细菌的鉴定
二、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二)细菌的命名 采用生物学双命名法,用属名(在前,第一个字母大写)和种名(在后,小写)进行命名。如结核 分枝杆菌的学名是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作业
1. 名词解释:荚膜,芽孢,菌落,纯培养,培养基。 2. 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有哪些? 3. 按照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培养基分为哪几种类型? 4. 试述细菌各个生长时期的特点。 5. 培养基制备的原则。
任务五 细菌的鉴定
一、细菌的鉴定 (一)鉴定的依据
1. 形态特征 2. 生理生化特征 3. 血清学反应 4. 遗传学特征
任务五 细菌的鉴定
一、细菌的鉴定 (二)细菌的鉴定步骤
1. 获得该菌种的纯培养物 2. 查找权威的鉴定手册 目前国际上公认和普遍采用的细菌分类系统是《伯杰氏细菌学鉴定手册》1923年出版,至1994 年经过几次修订,已经出版了第九版。详细列出了细菌生态学、增值、分离培养和保藏等方法。

细菌的鉴定方法

细菌的鉴定方法

细菌的鉴定方法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环境中,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有着重要的影响。

鉴定细菌的方法对于研究细菌的特性、功能和致病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细菌鉴定方法。

一、形态学鉴定法形态学鉴定法是最常用的细菌鉴定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颜色、聚集方式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属种。

典型的形态学鉴定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染色技术和培养基选择等。

显微镜观察可以帮助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染色技术如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则可以帮助区分细菌的革兰氏阴性和阳性。

此外,不同的培养基选择也可以提供有关菌落形态、颜色和营养要求等信息。

二、生理生化鉴定法生理生化鉴定法是通过检测细菌的代谢功能和生化特性来进行鉴定。

常用的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包括氧需求性试验、酶活性检测、代谢产物检测等。

氧需求性试验可以判断细菌的需氧性,酶活性检测则可以通过检测细菌是否产生特定的酶来鉴定其种属。

代谢产物检测可以通过检测细菌的代谢产物如产气、产酸和产色等来进行鉴定。

三、分子生物学鉴定法分子生物学鉴定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准确的细菌鉴定方法。

通过提取细菌的DNA,利用PCR、序列分析等技术进行鉴定。

例如,16S rDNA序列分析能够提供细菌的高度保守的序列信息,通过与数据库比对可以确定细菌的种属和亲缘关系。

此外,还有基于DNA指纹图谱的方法如RAPD、AFLP等可以用于快速鉴定细菌。

四、免疫学鉴定法免疫学鉴定法是通过检测细菌与抗原或抗体的特异性反应来进行鉴定。

常用的免疫学鉴定方法包括血清学试验、免疫电泳等。

血清学试验可以通过检测细菌与抗体的凝集、沉淀或荧光反应来进行鉴定。

免疫电泳则可以通过检测细菌的特异性抗原蛋白质条带模式来进行鉴定。

细菌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法、生理生化鉴定法、分子生物学鉴定法和免疫学鉴定法等。

不同的鉴定方法可以相互印证,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鉴定方法,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细菌的鉴定,以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

细菌鉴定实验报告

细菌鉴定实验报告

细菌鉴定实验报告细菌鉴定实验报告引言: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以及人体内部。

对细菌的鉴定是微生物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方法和技术,对采集到的细菌样本进行鉴定和分类,以进一步了解细菌的特性和功能。

实验材料与方法:1. 细菌样本采集:我们从不同的环境中采集了多个细菌样本,包括水样、土壤样本以及人体表面的样本。

2. 细菌培养基制备:根据实验需要,我们准备了不同种类的细菌培养基,包括富含葡萄糖的琼脂糖培养基、富含氨基酸的肉汤培养基等。

3. 细菌培养:将采集到的细菌样本分别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并进行恒温培养,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4. 形态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包括大小、形状、颜色等。

5. 细菌染色:使用革兰氏染色法对细菌进行染色,观察细菌的染色反应和细胞壁结构。

6. 代谢特性测试:进行氧气需求性测试、酸碱反应测试等,以了解细菌的代谢特性。

7. 生物化学试验:通过进行一系列生物化学试验,如氧化酶试验、葡萄糖发酵试验等,对细菌进行进一步的鉴定。

8. 分子生物学分析:使用PCR技术对细菌进行基因分析,通过测序和比对,确定细菌的亲缘关系。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获得了丰富的细菌鉴定数据,并对不同细菌进行了分类和鉴定。

在形态观察中,我们观察到了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细菌,包括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在革兰氏染色中,我们发现一些细菌染色为紫色,说明其细胞壁含有厚重的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而另一些细菌染色为粉红色,说明其细胞壁为薄壁的革兰氏阴性菌。

在代谢特性测试中,我们发现一些细菌对氧气有较高的需求,只能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生长,这些细菌被称为好氧菌;而另一些细菌则可以在无氧条件下生长,被称为厌氧菌。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一些细菌在酸性环境下生长良好,而另一些细菌则适应碱性环境。

通过生物化学试验,我们发现一些细菌具有氧化酶活性,可以将某些底物氧化,产生特定的反应;而另一些细菌则不能产生氧化酶。

细菌菌种鉴定

细菌菌种鉴定

细菌菌种鉴定
细菌菌种鉴定是指通过一系列实验方法,确定未知细菌的种类。

常用的细菌菌种鉴定方法包括:
1. 形态学鉴定: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颜色、排列方式等特征,初步判断细菌的种类。

2. 生理生化鉴定:通过检测细菌的代谢产物、酶活性、营养需求等生理生化特征,进一步确定细菌的种类。

3. 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检测细菌的基因组 DNA、16S rRNA 基因序列等分子生物学特征,准确鉴定细菌的种类。

细菌菌种鉴定是细菌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的重要基础,对于预防和控制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鉴定的方法和步骤

细菌鉴定的方法和步骤

细菌鉴定的方法和步骤
细菌鉴定是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步骤来确定细菌菌种的过程。

以下是常用的细菌鉴定方法和步骤:
1. 收集样品:从目标环境或感染部位收集细菌样品,如血液、尿液、唾液、食物等,以便后续实验。

2. 培养:将细菌样品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上,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来促进细菌的生长。

3. 纯化:将单个细菌菌落分离出来,并通过连续的传代培养使其得到纯化,以避免不同细菌种类的混杂。

4. 形态观察:观察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形态特征,如菌落的形状、颜色、大小等,以及在显微镜下的细胞形态,如形状、大小、结构等。

5. 染色:将细菌样品进行染色,如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等,以便观察不同细菌的染色特征。

6. 生理生化试验:进行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如代谢产物的产生、酶活性、氧需求等,以确定细菌的代谢特征。

7. 耐受性检测:测试细菌对温度、pH值、氧气和抗生素等环境因素的耐受性,以进一步确认鉴定结果。

8. 分子生物学分析: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序列分析等,通过对细菌的基因组或特定基因进行分析,来确定细菌的物种。

9. 鉴定结果:根据以上步骤的结果和参考文献,将细菌归类到已知的菌属或菌种中,最终得出细菌的鉴定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细菌鉴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需要准备鉴别试剂和设备,以及具备相关实验操作的技术和经验。

常见细菌鉴定ppt课件

常见细菌鉴定ppt课件
β溶血:溶血隐秘杆菌(明胶阴性) 化脓隐秘杆菌(明胶阳性)
(3)菌落无β溶血,多形:放线菌,CDC2群。
嗜血杆菌种间鉴定
菌名 流感 + 溶血 杜克雷 副流感 D 副溶血 X因子 V因子 马血溶血 + + + + + 乳糖 甘露糖 触酶 + + CO2
+
-
-
-
-
-
-
+ +
+
-
+ -
D +
奈瑟菌科不同属间的鉴别
0
0
96
0
化酶
(阳性%)
伴放线放线杆菌 人心杆菌 啮蚀艾肯菌 金氏金氏菌 99 %) (阳性 1 8 0 19 100 100 100
多杀巴斯德
98
96
一些嗜二氧化碳杆菌鉴定
试验 肯 葡萄糖 0 乳糖 0 麦芽糖 0 蔗糖 0 精氨酸 伴放线 99 狗咬CO2嗜纤维 人心 93 100 艾
0
95 0 0
大多数常见共栖菌及部位
部位 呼吸道
需氧菌
菌名
化脓性链球菌及其他β溶血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金葡,CNS,柰色球菌 支原体, Stomatococcus, 莫拉菌, 肠道菌,微球菌,乳杆菌,嗜血杆菌 韦荣球菌,消化链球菌, 梭杆菌 卟啉单胞菌, 拟杆菌, 普雷沃菌, 真杆菌,双歧杆菌,丙酸杆菌 念珠菌
大多常见致病菌及部位
部位
骨和关节 需氧菌
菌名
金葡,淋球菌,链球菌,流感,肠道菌 假单胞菌,CNS,分枝杆菌 申克孢子菌,球孢子菌,念珠菌属
大肠杆菌,奇异变形,克勒伯菌, 肠杆菌,假单胞菌,肠球菌,腐生葡 金葡,TB,淋球菌, 脲原体 念珠菌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有一株细菌宽度明显大于大肠杆菌的粗壮杆菌,请你鉴定其革兰氏染色反应.你怎样运传统的细菌革兰氏染色法操作繁琐,初学者不易掌握,寻找一种简便方法。

方法:玻璃片上将细菌与碱液混合,用接种环或接种针往上挑,观察有无丝状物出现,我们把它叫作“细菌拉丝实验”。

结果:用本法鉴别细菌革兰氏染色性质,G^-菌有丝状物出现,即拉丝实验阳性,G^+菌无丝状物,拉丝实验阴性经过对照使用,本法具有快速,准确,简便,结果易判断,成本低廉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由于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不同,革兰氏染色法可使有的细菌染上初染的的紫色,为革兰氏阳性细菌,有的细菌染上复染的的红色,为革兰氏阴性细菌。

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染色后为红色,细菌形态为短小的杆状,单个存在。

枯草杆菌是革兰氏阳性菌,染色后为紫色,细菌形态为杆状,比大肠杆菌大,可排成链状的,有的菌体里有椭圆芽孢(无色)或在视野中有散在的芽孢。

实验十肠杆菌科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是一大群寄居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

多数为肠道的正常菌群,但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寄居部位发生改变时可引起感染。

根据其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DNA同源性等可将肠杆菌科分为120多个菌种,其中与医学密切相关的有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等。

一、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E. coli)俗称大肠杆菌,是寄居于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该菌侵入肠外组织或器官,可引起急性炎症或继发感染;有些血清型可引起腹泻。

从水和食品中检出较多大肠杆菌时,可判断它们已被粪便污染。

因此,大肠杆菌常被作为饮水、牛乳及食品的卫生学检测指标。

(一)形态与培养特性【材料与方法】1.大肠杆菌革兰染色标本片。

2.大肠杆菌普通琼脂平板、SS平板、中国蓝平板、伊红美蓝(EMB)平板培养物。

【结果】1.大肠杆菌为革兰阴性、中等大小杆菌,两端钝圆或稍弯曲,呈分散排列。

2.菌落特征(表10-1)。

表10-1 大肠杆菌在普通琼脂平板及选择鉴别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培养基菌落特征普通琼脂平板圆形,中等大小,灰白,整齐,光滑菌落SS平板呈红色中国蓝平板呈蓝色伊红美蓝平板呈紫黑色,有金属光泽(二)生化反应【材料与方法】1.取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分别接种于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发酵管,37℃培养24h,观察结果。

2.取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分别接种于双糖铁培养基,37℃培养24h,观察结果。

3.靛基质产生、甲基红、VP、枸橼酸盐利用试验(IMViC试验),见实验四。

【结果】大肠杆菌生化反应结果(表10-2)。

表10-2 大肠杆菌及产气杆菌5种糖发酵、双糖铁、IMViC试验结果上层下层葡乳麦甘蔗吲哚甲基红VP 枸橼酸盐乳H2S 葡动力大肠杆菌⊕⊕⊕⊕ d + - ⊕ + + + - -产气杆菌⊕⊕⊕⊕ + + - ⊕ + - - + +二、沙门菌属沙门菌属(Salmonella)为一群生化反应、抗原结构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血清型别繁多,对人致病的有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希氏沙门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猪霍乱沙门菌等,可引起人致伤寒、副伤寒、胃肠炎和败血症等疾病。

(一)形态与培养特性【材料与方法】1.伤寒沙门菌革兰染色标本片、鞭毛染色标本片。

2.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在普通琼脂平板,中国蓝平板,SS平板,伊红美蓝平板18~24h培养物。

【结果】1.伤寒沙门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分散排列,鞭毛呈粗大、大波浪形。

2.菌落特征:伤寒、副伤寒沙门菌菌落特征一致(表10-3)。

表10-3 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在普通琼脂平板、选择鉴别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培养基菌落特征普通琼脂平板圆形,中等大小,灰白,半透明,边缘整齐光滑SS平板较小,淡黄色,半透明中国蓝平板较小,淡红色半透明伊红美蓝平板较小,无色,半透明(二)生化反应【材料与方法】1.取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分别接种于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发酵管,37℃培养24h,观察结果。

2.取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分别接种于双糖铁培养基,37℃培养24h,观察结果。

3.吲哚试验、尿素分解试验见实验四。

【结果】生化反应结果(表10-4)。

表10-4 伤寒、副伤寒杆菌主要生化反应结果细菌葡乳麦甘蔗动力H2S 吲哚尿素伤寒杆菌+ - + + - + + - -甲型副伤寒杆菌⊕ - ⊕⊕ - + d - -肖氏沙门菌⊕ - ⊕⊕ - + + - -(三)肥达(Widal)试验【原理】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O、H抗原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希氏沙门菌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待检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以测定待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存在,作为伤寒、副伤寒诊断的参考,一般间隔5~7d重复采血检查,如抗体效价随病程进展而上升,即有诊断价值。

【材料】1.伤寒沙门菌O、H抗原菌液,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H抗原菌液,生理盐水,待检血清。

2.试管、1ml吸管、试管架、37℃水浴箱等。

【方法】1.取清洁试管32支,分成4排,每排8支,依次编号(表10-5)。

2.于试管内各加入生理盐水0.5ml。

3.在每排第1管各加1∶10的待检血清0.5ml,用1ml吸管吹吸数次,充分混匀,吸出0.5ml注入第1排第2管作对倍稀释,依次稀释至第7管,从第7管吸出0.5ml弃去,第8管为对照。

同法将第2、3、4排依次作对倍稀释。

表10-5 肥达氏反应操作程序(单位:ml) 管号 1 2 3 4 5 6 7 8生理盐水0.5 0.5 0.5 0.5 0.5 0.5 0.5 0.51∶10待检血清0.5 0.5 0.5 0.5 0.5 0.5 0.5 弃去0.5诊断抗原0.5 0.5 0.5 0.5 0.5 0.5 0.5 0.5血清稀释度1:40 1:80 1:160 1:320 1:640 1:1280 1:2560 -结果4.从第8管开始,从后向前,于第1排各管内加入伤寒沙门菌H抗原菌液0.5ml;于第2排各管内加入伤寒沙门菌O抗原菌液0.5ml;第3排各管分别加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H 抗原菌液0.5ml;第4排各管内分别加入肖氏沙门菌H抗原菌液0.5ml。

5.加完菌液,振荡试管架,混匀,置37℃水浴箱孵育16~18h后观察结果。

【结果】凝集程度,以“+”多少表示。

+ + + + 最强,上液澄清,细菌全部凝集于管底。

+ + + 强,上液轻度混浊,细菌大部分凝集于管底。

+ + 中强,上清半混浊,细菌部分凝集。

+ 弱,上液混浊,细菌少部分凝集。

-不凝集,液体呈乳状与对照管相同。

效价判定:对照管均不发生凝集时,依次观察试验管。

以使凝集呈“+ +”反应的血清最高稀释度为其凝集效价。

三、志贺菌属志贺菌属(Shigella)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俗称痢疾杆菌。

细菌由消化道侵人肠道,靠侵袭力和毒素致病,毒素入血可引起毒血症。

本菌属的形态特点为革兰阴性杆菌,无鞭毛,但菌体周围有菌毛。

除宋内志贺菌个别菌株迟缓发酵乳糖外,均不分解乳糖。

根据生化反应及抗原不同可分为四群:A群(痢疾志贺菌),B群(福氏志贺菌),C群(鲍氏志贺菌),D群(宋内志贺菌)。

目前,我国以福氏志贺菌最多见,宋内志贺菌逐年增多,其他较少见。

(一)形态与培养特性【材料与方法】1.痢疾杆菌革兰染色片。

2.痢疾杆菌普通琼脂平板,中国蓝平板,SS平板,EMB平板培养物。

【结果】1.为革兰阴性杆菌,分散排列。

2.菌落特征,同伤寒沙门菌。

注:宋内志贺菌个别菌株可迟缓发酵乳糖,培养2~10d,菌落特点可接近大肠杆菌菌落特点。

(二)生化反应特性【材料与方法】1.葡萄糖、乳糖、甘露醇发酵试验。

2.双糖铁培养试验。

3.吲哚试验。

【结果】生化反应结果(表10-6)。

表10-6 痢疾杆菌糖发酵、双糖铁、吲哚试验结果细菌葡乳麦甘蔗动力H2S 吲哚痢疾志贺菌+ - + - d - - d福氏志贺菌+ - + + d - - d宋内志贺菌+ ﹡ + + + - - -注: ﹡:迟缓发酵;+:产酸;-:不发酵;d:某些菌株阳性四、粪便标本中致病性肠道杆菌的分离与鉴定正常情况下肠道中有多种细菌寄生,包括大量的厌氧菌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粪产碱杆菌等。

本实验的目的主要是分离沙门菌属及志贺菌属中的某些致病菌。

【标本采集】粪便中细菌极多,为此,粪便的微生物学检查常根据检验目的菌的不同而选择不同培养基或用适当方法处理,尽可能地抑制杂菌,以利于病原菌的检出。

但并不是粪便标本的采集无须注意杂菌污染。

若便器或标本盛器不洁而污染了变形杆菌,就可能影响病原菌的分离检出,甚至把污染菌误报造成误诊。

1.自然排便采集自然排便后,挑取其脓血或粘液部分2~3g,液状粪便取絮状物2~3ml, 置于灭菌容器内送检。

2.直肠拭子采集如不易获得粪便时,或排泄困难患者及婴儿,可用直肠拭子采取。

即用灭菌棉拭经生理盐水或甘油缓冲盐水湿润后,插入肛门内4~5cm(幼儿2~3cm)处,轻轻转动一圈拿出,插入灭菌试管内送检。

3.标本如不能立即送检,可将其保存于30%甘油缓冲盐水或专门运送培养基内。

【分离培养程序】自粪便中分离培养细菌需连续4d进行试验(图10-1)。

粪便或直肠拭子分离培养(SS、MAC)37℃、18~24h可疑菌落初步鉴定(双糖铁/尿素培养基)系列生化反应最终鉴定——血清学鉴定图10-1 粪便标本细菌学检查程序第1日:取粪便标本用SS平板作分区划线接种,37℃培养18~24h,观察菌落特征。

肠道致病菌不分解乳糖,所以在SS平板上生长的菌落为无色透明的小菌落。

如能产生H2S,则菌落中心呈黑色。

大肠杆菌在SS平板上一般不生长,但如粪便标本接种得多,大肠杆菌量多所以仍有少数生长。

大肠杆菌能发酵乳糖产酸,菌落呈红色,或菌落中心显红色,很容易和致病菌区分。

第2日:观察SS平板上菌落,用接种针挑取可疑菌落分别接种于双糖铁—半固体培养基中、尿素培养基,37℃培养18~24h观察结果。

第3日:观察半固体-双糖铁培养基结果。

如果双糖铁培养基中乳糖不发酵,可能为肠道致病菌。

根据葡萄糖发酵结果、运动力的有无等可初步判定为哪一类细菌。

最后鉴定该菌尚需自双糖铁培养基上取材做以下试验。

1.革兰染色。

2.接种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单糖发酵管,蛋白胨水及其他培养基37℃培养18~24h。

3.选用已知抗血清作玻片凝集试验。

第4日:表10-7 粪便中常见肠杆菌主要生化反应简明鉴定表双糖铁葡乳麦甘蔗吲甲V 枸尿橼上下硫动萄芽露基酸化层层氢力糖糖糖醇糖哚红P 盐素大肠杆菌+⊕-+⊕⊕⊕⊕ d ++---产气杆菌+⊕-+⊕⊕⊕⊕+--++-普通变形杆菌-⊕++⊕-+-+++--+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d +⊕-⊕⊕--+---肖氏沙门菌-⊕++⊕-⊕⊕--+- d -希氏沙门菌-++++-++--+-+-痢疾志贺菌-+--+-+- d d +---福氏志贺菌-+--+-++ d d +---鲍氏志贺菌-+--+-++- d +---宋内志贺菌﹡+--+﹡+++-+---注:﹡:迟缓发酵;+:产酸;⊕:产酸产气;-:不发酵;d:某些菌株阳性1.观察单糖发酵及其他培养基试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