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赏析
过零丁洋古诗原文赏析

过零丁洋古诗原文赏析过零丁洋古诗原文赏析文天祥被拘押舟中,船过零丁洋时,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要文天祥写信劝宋帅张世杰投降,他便以此诗作答。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过零丁洋古诗原文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南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音寥(liáo)惶(huáng)遭(zāo)注释零丁洋:即“伶仃洋”,现在广东省中山南的珠江口。
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
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
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干戈寥(liáo)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
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
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寥落,荒凉冷落。
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
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
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
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山河”句:以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说明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风飘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身世”就是说人生经历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赣江,水流湍急,极为险恶,为赣江十八滩之一。
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古诗过零丁洋翻译赏析

古诗过零丁洋翻译赏析《过零丁洋》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文天祥。
其古诗全文如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前言】《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
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注释】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⑶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iáo)落:荒凉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⑷絮:柳絮。
⑸萍:浮萍。
⑹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9)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翻译】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赏析】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
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过零丁洋》赏析

《过零丁洋》赏析一、创作背景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丁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他写下了这首诗以明志。
当时南宋政权风雨飘摇,文天祥作为坚定的抗元志士,面临着生死抉择和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
二、原文及翻译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翻译: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三、诗歌赏析1. 首联-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 起笔回顾生平,“辛苦遭逢起一经”,诗人因科举入仕而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这里强调他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
“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指代战争,“寥落”表示稀少,写出了抗元战争的局势,在这四年的时间里,南宋的抗元力量越来越薄弱。
这两句诗概括地写出了诗人从入仕到抗元的艰辛历程,同时也暗示了南宋朝廷的衰败局势。
2. 颔联-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山河破碎风飘絮”将山河破碎的南宋王朝比作被风吹散的柳絮,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局势的危亡,南宋的江山已经支离破碎,如同风中飘絮般没有根基和依靠。
“身世浮沉雨打萍”则把自己的身世比作雨中的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风飘絮”和“雨打萍”对仗工整,生动地表现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紧密相连,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个人也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在动荡的局势中随波逐流。
3. 颈联-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这里运用了双关的手法。
“惶恐滩”是文天祥曾经兵败的地方,“惶恐”一词既写出了当时兵败时的惶恐心情,又表现出如今被俘后的惶恐不安。
《过零丁洋》古诗词赏析

《过零丁洋》古诗词赏析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飘摇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心:《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大意与赏析:首联写了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颈联中的"惶恐""零丁"一是指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抒发了作者爱国热情。
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明确: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
写出简要的事例经过。
小结: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是文天祥的代表作。
诗的尾联“正气凛然,掷地有声,成为几百年来鼓舞和激励后人反抗压迫、反抗掠夺斗争的名言”。
它一直在感召着后代的仁人志土为祖国、为民族、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献身。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心:《水调歌头》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大意;上片: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词人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
)于是想乘风飞往月官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文天祥《过零丁洋》古诗赏析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前言】
【注释】
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1278年底,文天祥率
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⑶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liáo)落:荒凉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⑷絮:柳絮。
⑸萍:浮萍。
⑹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
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9)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
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翻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
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意思及赏析

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意思及赏析过零丁洋1文天祥辛苦遭逢2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3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
1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一江一口。
2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
3惶恐滩:在今一江一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一江一十八滩之一。
4汗青:史册。
我辛苦读书,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官半职,从此在兵荒马乱中带兵打仗整整四年。
大好河山在战乱中破碎不堪,就像风中飘散的柳絮,身世的沉浮像雨中浮萍。
当年惶恐滩的兵败经历,至今想起来依然让人心惊,经过浩瀚的零丁洋时,只有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了。
人活在世上,自古以来谁没有一死呢?但我打算为国捐躯,留下这颗忠诚的心去映照后人!【忠诚之美】文天祥为南宋时期一爱一国诗人,他的这首《过零丁洋》是兵败被俘后囚禁监狱时写的,此诗写得苍凉悲壮、正义凛然。
文天祥虽为文官,却不得不指挥作战,即便败仗后在威一逼一利诱面前,他也没有屈服,坚定着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的忠诚信念。
这份一爱一国情怀,至今闪耀在史册上。
【赏析】文天祥的这首《零丁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把诗人自身的经历与国家的安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再加诗句中生动形象的比喻、巧妙的双关语等艺术手法的结合,使全诗情调悲壮,耐人寻味。
比如这首诗中语意双关的一句就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双关语的使用使语言表达得含蓄、语意深,给人以深刻印象。
在作文训练中使用双关语很普遍,也就是在作文行文中将表与里、虚与实、此与彼巧妙地结合,不仅能增添了内容的厚度,还可以拓展作文表现空间。
【启示】可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这首《过零丁洋》里最有名的诗句。
这两句诗不仅坚定了诗人一爱一国的勇气,更为身后的仁人志士们树立了一个一爱一国的榜样,激励着他们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
其实,诗人告诉我们的就是生活的意义,你为什么而活?为国家、民族,还是家庭、个人?诗人选择的是一条烛照的人的道路,就像一颗永远不沉落的太一陽一。
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过零丁洋》作者为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
表现了诗人文天祥的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翻译以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⑶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liáo)落:荒凉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⑷絮:柳絮。
⑸萍:浮萍。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赏析】1278年底,文天祥兵败被俘。
第二年押经零丁洋时,敌人一再逼他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抗元斗争的宋军将领。
文天祥断然拒绝。
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心潮起伏汹涌…作者首先回想了自己的一生:由刻苦读书进入仕途,到戎马干戈为国征战。
第二句中的“寥落”,表明了南宋末抗元斗争的局势,渗透着作者的惋惜和痛心。
投降派苟且偷安,主战派寥寥无几,文天祥孤军奋战,寡不敌众,才屡遭惨败,宋王朝危在旦夕。
作者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沉痛地抒写了“干戈寥落”中国家和个人的悲惨遭遇:国家已像风中柳絮,个人更像雨中浮萍,亡国孤臣,风雨飘摇。
接着作者具体描述:“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过零丁洋全文注释赏析

过零丁洋宋代: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注释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⑶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liáo)落:荒凉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⑷絮:柳絮。
⑸萍:浮萍。
⑹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9)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主旨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鉴赏四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汀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他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以诗明志,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因科举而蒙朝廷重用,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中已经度过了四个春秋。
“干戈寥落”在此亦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几近灭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诗《过零丁洋》赏析
我国古代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宋代是我国哲理诗的集大成时代,注重"理趣"是宋代诗歌的重要特点."理趣"这一概念是由宋人首先提出来的,"理趣"的说法由宋人提出不但和宋代的文化环境密切相关,而且也有它悠久的历史渊源.因此,可以这样说,宋诗注重"理趣"的特点正是对我国古代诗歌中"理趣"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同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后世哲理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理趣”是一个既古老却又富有生命活力的审美范畴,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历经后代文人的辛勤浇灌,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它生发于中国诗学的话语体系中,对后世文人的审美观、鉴赏思想和创作技巧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致力于纵向简单梳理“理趣”范畴的审美历程和其审美特征,以宋诗为文本具体论证“理趣”与宋诗之间的关系,力图由理趣之思捕捉到中国文论“理趣”范畴深层的意蕴。
宋诗“理趣”的特殊文化背景决定了“理趣”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它对文学实践和文学鉴赏活动的开展也有很多借鉴意义,正是由于“理趣”的审美特质,宋诗成为能够与唐诗媲美的又一座艺术高峰。
全诗如下: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首联:熟读经书,取得功名,从此遭遇坎坷不平,兵力单薄,战争频繁,从从度过四年光景。
总写诗人几十年来的风雨历程。
颔联:大好河山被敌人侵占,国势如同风吹的柳絮一样飘零,我这一生动荡不安,像被风吹雨打漂泊无根的水面浮萍。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当时社会现实和自己的遭遇,表达了作者的忧国伤怀之情。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般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身世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颈联:在惶恐滩头诉说自己心中的惶恐,在零丁洋上慨叹自己的孤苦伶仃,用“双关”手法,概括出诗人两次难忘的人生经历。
表达了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的痛苦心情。
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自己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诗歌很巧妙地借用惶恐滩河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具有双层含义。
尾联:古往今来,人生谁无一死,留取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
一问一答,由现在过渡到将来,由残酷现实到人生理想,表面自己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前途誓死不屈,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威武不屈的名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作者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名族气节。
整首诗格调沉郁悲壮,正气浩然,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伟大复兴而奋争,其力量胜过百万雄兵。
文学是社会的反应,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相应的会打上时代的烙印。
宋王朝为了加强其政治统治,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思想统治,文人志士把安社稷、济苍生和建功立业、忠义名节看成是人生的目标和精神追求,并把这种思想从不同角度反应到诗中,形成了宋诗言理的个性特征。
为宋代诗歌审美特质的精华,“理趣”使得宋诗焕发出了别样的风采。
本诗作者文天祥就是诸多志士中的一人,饱含以天下为己任的深情,抒发自己忧国伤时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