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生鲜蔬菜进口市场及其需求弹性分析_刘亚钊
日本蔬菜进口市场动态变化分析

2、l E本周内蔬菜价格的下跌 2 0 01
BE问 管 理 出 E蔬 菜 的 1生 安 全 。 0 2年 _半 1 20 F 后进 口的急速增加 0 2年 日奉蔬荣进 年 9月 疯 牛 病 (S 1 题 的 发 生 导致 日 20 而和肉类 年 . r 海 关 检 测 出 的 违 规 进 口 蔬 菜 艘 q本 口量减少 3 O万吨 .其 中自华进 口减少 本国内的内类消费需求减少 .
2 日本国内蔬菜供给量 突然 减少。 高妃录达到 2 6 7. 2万吨。 究其原因, 主要 菜供 给嚣增 加 导致蔬菜 价格急剧 下 0 4年 夏 季 . 日本 主要 蔬 菜 产 地 遭 受 台 跌 2 0 年 I 月 到 2 0 01 1 0 2年 4月 之 间 . 2 0 有以下几点:
l 万吨 但是 .0 3 5 2 o 年之后 日本蔬菜进
口置 回 升 . 0 2 4年 进 口 总 量 突 破 历 史 最 0
一
使 起烹任的蔬菜类衙求跌人低 谷. 再加 减少 . 日本市场对于进 口蔬 槊需 求船
上当年 H本 闻内毹巢大丰 收, 市场 L 蔬 之 回升 . 口蔬 菜 增 加 进
的 进 1 量 也 有不 同幅 度 的 减 少 . 1 . 痉 管 理 办 法 》 要 求 蔬 菜 出 口 企业 必 须 . 拥 有 固定 生 产 基 地 . 可 以切 实 有 效 的 井
现 了 较 大 波 动 .其 主 要 变 化 为 2 0 — 02
20 年的进 Ei 突然减少和 2 0 03 lt 0 4年之
维普资讯
国蕊期间从中国产 蔬 策 出 口 检 疽 管 理 . 是 日毒 固 内 蔬 菜 二 了很大 冲击 . 别产地 的损 失受是高达 蔬策残留农药检番 。 个 新鲜蔬桨 中接连控洲 出违反 日本《 食品 供 路 量 突然 减 少
日本蔬菜进口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日本 作 为 蔬 菜 的进 口大 国 ,有 长 达 5 年 多 年 的进 口历 史 ,期 O 间经 历 了进 口品 种 的 增减 ,进 口对 象 国 多 元 化 等 诸 多变 化 。 了解 曰本 蔬 菜 进 口的 历 史 发展 与 现 状 ,有 助 于 全 面和 完 整 地 了解 臼本 蔬 菜 进 口 贸 易的 基 本 规律 ,市 场 结 构 基 本 特 征 ,对 稳 定和 扩 大 中 国蔬 菜 的对 日出 口,保 障 国 内蔬 菜 生 产 、 加 工 、流 通 和 贸 易等 领 域 各 相 关 单 位 组 织 的经 济 利 益 ,实 现 国 内蔬菜 产 业 的稳 定 发 展 有 重 要 的现 实 意义 。 蔬 菜进 口的萌 芽期 日本 蔬 菜 进 口 的 萌 芽 期 是 2 世 纪 6 年 代 , 当 时 的 进 口 品 种 0 0 少 , 商 品 结 构 单 一 ,进 口数 量 和 金 额 小 。 主 要 的 进 口 品种 有 洋 葱 、腌 渍 生 姜 、梅 干 、笋 类 的 罐 头 食 品 , 1 7 年 的进 口量 只 相 当 90 于 1 万 吨 生 鲜 蔬 菜 的数 量 。这 一 时 期 的 大宗 进 口 商 品主 要 是豆 芽 原料 的 大豆 。
大 豆 的 进 口始 于 战 后 初 期 ,在 粮 食 缺 乏 的年 代 ,豆 芽 被 认 为 是 富 有 营 养 的珍 贵食 品之 一 , 因 此 政府 将 有 限 的外 汇 优 先 分 配 给 豆 芽 原 料 大 豆 的进 口 。大 豆 的 进 口量 于5 年 代 急 剧 增 加 , 6 年 代 0 O 的 进 口量 相 对稳 定 保 持在 年 3 万吨 的 水平 。6 年代 后 进 口量 有 所 增 0 加 ,9 年 代 则保 持 在 5 多 吨 的水 平 。最 初 的 进 口 国是 缅甸 ,6 年 O 万 0 代 末转 为泰 国,9 年 后 主要 进 口 国转为 中国 。 0 进 口蔬菜 中 ,腌 渍 品 及腌 渍 品 原料 的蔬 菜 进 口亦 始 于 2 世 纪 O 6 年 代 ,最 初 的 进 口 品种 主 要 是腌 渍 生 姜和 梅 干 原 料 的 梅 子 。 腌 0
中国对日本蔬菜出口竞争效果研究——以新鲜蔬菜和冷冻蔬菜为例

特性和价格竞争情况。通过较 为完整地分析我 国出口蔬菜的短期竞争特性 , 为我 国蔬菜 出口 与生产方向, 出更为合理与有效的参考依据。 提
[ 关键词争
维普资讯
20. 0 61 2
新 疆 农 垦 经 矫
农 产 品 贸 易
以新鲜蔬菜和冷冻蔬菜为例
刘亚钊 王秀清
(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 9 ) 0 04
[ 要】 摘 本文运 用随机 变动趋势理论建立我 国蔬 菜的 出口动 态模型 , 中国出口到 日 对 本 市场 的生 鲜蔬 菜和 冷 冻蔬 菜的短 期动 态竞争特 性 加 以解析 。 计与 分析 我 国出 口 日本的新 估
21 万 吨 ,0 5年 达 到 2.1 吨 ,在 日本 冷 冻 .l 20 37 万 蔬菜 进 口市场 上 的份额 由 18 的 1. %增 长 9 8年 17 9
到 6 . %。 09 6
析 了运输成本 的优势 ,与 主要竞争对手 美国相 比, 中国蔬菜 出口 日 的运输 时间仅为美国的 1 本 / , 3 ,每公斤 运费低 1 美分 。陈永福 ,何秀荣 等 (0 1 、 斐 谕 , 志 刚 (0 2 认 为 日本 蔬 菜 产 20 )甲 王 20 ) 量 和 日元 汇率的变动也是影响 日本蔬菜进 口变 动的重要因素。 但我国蔬菜在 日本市场的竞争内 涵及动态竞 争行为 ,却极少有人加 以完整 的剖 析, 为弥补 以往研究 的不 足 , 文利用 二阶滞后 本 随机变动趋势模型 , 建立我国出口蔬菜的动态估
年的 5 2个 增 加 到 2 0 05年 的 6 4个 , 中国 、 国 、 泰
中日生鲜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对日本蔬菜出口竞争力及其出口前景分析

中国对日本蔬菜出口竞争力及其出口前景分析摘要:利用联合国贸易数据库的相关数据,运用出口渗透率指标测算了我国对日本蔬菜出口总体竞争力以及不同蔬菜品目的竞争力,并对我国出口日本蔬菜市场的前景进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对日本蔬菜出口市场的渗透率相当高,且表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从具体蔬菜品目来看,我国绝大部分出口蔬菜在日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市场渗透率较高,但在鲜的或冷藏的蔬菜品目上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针对日本进口蔬菜以及品目的结构变动,我国只有确保出口蔬菜品质优良,出口品种结构合理,才能使我国对日本蔬菜出口贸易得以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中日蔬菜贸易;蔬菜出口;蔬菜品目;竞争力;出口前景我国蔬菜产业从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迅猛发展,2004年达到5.5亿t,成为世界第一大蔬菜生产国,在国内市场日趋饱和的情况下,蔬菜出口贸易成为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蔬菜出口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出口蔬菜主要销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对象比较集中。
多年以来,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蔬菜出口市场,2002年中国出口日本的蔬菜贸易量占据了中国蔬菜出口总量的49.8%,因此,我国对日本蔬菜的出口是否健康和稳定直接影响我国蔬菜出口贸易。
目前国内学者对中日蔬菜贸易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陈永福等(2001)对中日蔬菜贸易和中日蔬菜贸易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日蔬菜贸易中,中国在蔬菜种植成本上明显低于日本蔬菜生产成本,这导致了中国蔬菜出口的巨大顺差,而日本政府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屡次单方面采取限制措施阻碍中国蔬菜出口;方志权等(21304)对中日蔬菜生产、流通和贸易进行了系统分析;张涛(2004)则针对中国出口日本蔬菜受到的绿色壁垒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度量了日本的绿色壁垒对我国蔬菜比较优势的影响;赵海燕等(2003)和汤勇等(2006)也均对中国对日本蔬菜贸易的竞争力进行了研究,但上述研究主要是从中日蔬菜贸易总体交易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对中国出口日本蔬菜的具体品目竞争力的研究还较为少见。
日本市场上中国蔬菜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日本市场上中国蔬菜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作者:向碧云等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29期摘要日本是中国蔬菜的重要进口国,且进口蔬菜市场基本成熟,对该市场的分析有助于我国开拓新的国际市场。
该研究运用贸易绩效指标,分蔬菜品种对日本市场上主要的蔬菜供应国的国际竞争进行了测算和比较。
结果表明:中国蔬菜在日本市场上的占有率稳定在30%~40%区间内;中国的大蒜、洋葱、萝卜、豆角、菠菜、黄瓜和蘑菇等单品种蔬菜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但我国仅在大蒜、菠菜、蘑菇、豆角、洋葱、萝卜、黄瓜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泰国、越南以及亚洲其他地区在特定蔬菜品种上的竞争实力远高于中国。
关键词蔬菜出口;日本市场;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9-319-04自2011年开始,我国蔬菜产量超过粮食,成为第一大农产品,满足国内蔬菜需求的同时,也为中国农产品贸易创造了巨大的贸易顺差。
以2012年为例,海关标准07分类下的蔬菜贸易中中国出口69亿美元,进口24亿美元,贸易顺差45亿美元。
在中国主要的蔬菜出口国市场中,日本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一方面,中国对日本的蔬菜出口量近年来逐年攀升,其中2011年出口总额超过120亿美元;另一方面,2000~2013年中国蔬菜出口额在日本蔬菜进口比例一直稳定在30%~40%的水平上。
这说明日本进口蔬菜市场已经稳定成熟,对日本市场上中国蔬菜出口的竞争力分析有助于加深对国际蔬菜市场竞争格局的理解和判断。
在已有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从多角度对中国蔬菜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细致分析。
尹宗成从出口技术复杂度角度发现,中国水产品及园艺类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和部分深加工农产品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较高,在主要农产品贸易国家(地区)中排名居前而且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从农产品贸易总量来看,Fuller等认为,中国作为农产品贸易大国的地位提高了,出口增长最大的是劳动密集型的园艺类产品和水产品。
中日农产品贸易现状与对策

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与对策一、中日农产品贸易现状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农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农产品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低,绝大多数农活需要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不易实现资本对劳动的有效替代。
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相对较高且有持续攀升的趋势,导致农产品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而我国农村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劳动力成本低,发展农产品生产具有比较优势。
随着wto规则逐渐发挥作用,农业贸易自由化程度得到提高,成员将按照比较优势原则组织和安排生产,我国应该增加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加大农产品出口创汇的力度,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日本是亚洲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同时也是中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农产品贸易在两国经贸合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迅速,出口种类也越来越多,农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额不断增加,出口市场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已覆盖上百个国家和地区,但分不却极其不均匀,对美国市场开拓潜力尚待挖掘,对大多数欧洲国家市场的开发也相对滞后,农产品出口仍都集中在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日本,近年来已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市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从中国进口农产品总量占我国历年农产品总出口的65%左右。
中国和日本两国既是隔海相望的邻国,又互为对方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加入wto以后,发展外向型农业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日本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巩固与发展日本市场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更是至关重要。
二、影响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因素(一)两国资源禀赋的差异日本的自然资源十分贫乏,耕地面积仅为全国面积的141%,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趋于下降。
同时农业劳动力兼业化,老龄化显著。
农业所提供的产品难以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每年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农产品。
中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
国际商务谈判试卷样卷及答案

国际商务会谈?样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1.对会谈进展评价的主要指标是〔 B 〕A.信誉B.经济利益C.会谈主动权D.稳定的交易关系2.会谈人员具备了“T〞形知识构造,这说明会谈人员是〔 C 〕A.技术专家B.商务专家C.全能型专家D.法律专家3.先报有较大虚头的价格,然后适时降价或给予优惠。
这种报价术被称为( A ) A.西欧式报价术B.日本式报价术C.北美式报价术D.阿拉伯式报价术4.—请问贵公司304型不锈钢200公吨FOB上海的美元报价。
—我司304型不锈钢200公吨FOB上海的价格为US$2709/吨,本周有效。
—你方价格偏高。
我方能承受的价格是US$2620/吨。
以上交易磋商环节被称为〔 A 〕A.询盘—发盘—还盘B.发盘—还盘—询盘C.发盘—询盘—还盘D.询盘—还盘—发盘5.一般情况下,商务会谈中可以公开的观点是〔 B 〕A.己方的最后会谈期限B.会谈主题C.最优期望目的D.实际期望目的6.主张“对人温和、对事强硬,人、事分开,按照共同承受的公平价值来获得协议〞是〔 C 〕会谈的特征A.让步型B.立场型C.原那么型D.软式7.以下关于会谈者气质与个性特征正确的选项是〔 B 〕A.抑制型会谈者在会谈桌上不会有太强的防御性B.胆汁型气质的会谈者具有强烈的受尊重需要C.粘液质型的会谈者比拟擅长听取别人意见D.多血质型的人会对细节性的问题敏感8.在商务会谈中,不属于主谈人的职责是〔 D 〕A.掌握会谈进程B.监视会谈程序C.汇报会谈工作D.说明参加会谈的意愿和条件9.“Smith先生的问题提得很好,我曾经在一份资料上看过有关这一问题的记载,就记忆所及,大概是……〞。
这种答复会谈对手的技巧是( D )A.以问代答B.避正答偏C.答非所问D.推卸责任10.“贵方假如违约是应该承当责任的,对不对?〞会谈中的这种发问类型属于( C ) A.证明式发问B.探究式发问C.强调式发问D.诱导式发问11.在会谈现场的布置与安排中,采用圆形会谈桌的好处是( D ) A.比拟正规B.比拟随意C.符合国际惯例D.气氛和谐,交谈方便12.以下符合会谈让步原那么的是( D )A.让步要果断B.先小幅让步,再逐渐加大让步幅度C.同等让步D.每次让步,都要求对方回报13.以下属于严重僵局处理方法的是〔 D 〕A.反问劝导法B.幽默方法C.放弃会谈D.调解和仲裁14.倾听时,瞪大眼睛看着对方是〔 A 〕A.对其有很大兴趣的表示B.试图掩饰的表现C.对其不屑一顾的表现D.对其厌烦的表现15.在国际商务会谈中,绝不口头说“不〞,认为是失礼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13246/ ki.jae.2007.02.005 农业技术经济 2007年第2期 日本生鲜蔬菜进口市场及其需求弹性分析刘亚钊 王秀清*(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94)内容提要 本文运用L A/A I D S模型,估算日本生鲜蔬菜进口市场的需求弹性,探讨中国生鲜蔬菜在日本市场上的贸易地位和竞争策略。
结果表明,在日本蔬菜进口市场上,中国生鲜蔬菜对日本进口总支出缺乏弹性,自价格弹性由缺乏弹性逐渐变为富有弹性,与韩国和美国蔬菜呈互补关系,与墨西哥、新西兰及其他国家和地区蔬菜呈替代关系,各地区出口量对中国出口价格变化的反应比中国生鲜蔬菜出口量对相对价格变化的反应更敏感。
中国大幅度降价确实推动了出口量的增加,但并不是今后发展的最优策略,质量与安全水平的提升是维持或提高市场份额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生鲜蔬菜 日本市场 需求弹性一、引 言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蔬菜出口一直保持增长的态势。
蔬菜出口额由1988年的34933万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305213万美元,增长了近9倍。
随着蔬菜出口的迅速发展,中日蔬菜贸易关系日益密切,一方面,日本取代香港地区成为中国蔬菜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另一方面,中国逐渐超过美国成为日本蔬菜的第一大供应国。
但近年来,随着中国蔬菜对日出口量急剧增加,日本贸易壁垒不断升级。
1995年日本对中国大蒜和生姜进行出口量限制;2001年对大葱、香菇和灯心草采取紧急限制进口的临时措施;2002年又掀起了加强进口蔬菜检验检疫的风波,并对《食品卫生法》不断修正;2006年5月29日开始实施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指农药、动物药即俗称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肯定列表制度,给我国蔬菜对日出口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日本是中国蔬菜出口第一大市场,巩固与发展日本市场对中国蔬菜出口至关重要。
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中国脱颖而出成为日本蔬菜的第一大供应国,大多数学者认为主要源于较低的生产成本带来的竞争优势。
安玉发(2002)认为我国蔬菜产业具有足够的市场供应能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强,决定了我国是日本蔬菜主要进口国的地位。
陈永福(2001)以大葱为例,分别计算了两国的生产成本,在考虑劳动力成本的情况下,日本比中国高8.7元/公斤,不考虑劳动力成本的情况,日本比中国高3.1元/公斤。
王立鹤(2002)在生产成本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运输成本的优势,与主要竞争对手美国相比,中国蔬菜出口日本的运输时间仅为美国的1/3,每公斤运费低1美分。
王志刚等(2002)从汇率的角度分析了日元升值给中国蔬菜带来的机遇。
陈永福(2006)通过贸易引力模型和进口模型分别计算了两国距离、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人口老龄化、价格及汇率等经济变量对日本蔬菜进口的影响系数。
这些文献虽然对影响中国蔬菜出口价格的成本、汇率及运费和*系通讯作者 农业技术经济 2007年第2期 影响日本蔬菜进口需求的生产、消费等关键因素在中日蔬菜贸易中的作用进行了较为成熟的论述,但都是以本国蔬菜为立足点进行优劣势分析。
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主要对手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为弥补以往研究不足,本文以中国对日出口增长最快的生鲜蔬菜市场为对象,运用理想的需求系统模型(A I D S),对日本进口生鲜蔬菜的消费需求系统进行估计,通过支出弹性、自价格弹性及交叉价格弹性的测算,明确其他主要出口国与中国产品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程度,全面分析中国蔬菜对日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
二、日本生鲜蔬菜进口市场(一)市场结构日本生鲜蔬菜进口主要来源于亚洲的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欧洲的西班牙,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中南美的墨西哥,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
表1是1988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4个年份日本生鲜蔬菜进口市场上出口国家和地区数量和市场集中度的统计与对比分析。
由表可见,(1)对日出口生鲜蔬菜的国家和地区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出口量在百吨/年的小规模国家以及出口量在千吨/年的中等规模的国家和地区数量都呈下降趋势,出口量超过万吨/年的大规模国家和地区数量呈上升的趋势。
(2)出口集中度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绝对集中度指标C R1和C R4在近年来均大幅度提高。
结合绝对集中指标C R n与相对集中指标H H I*,并参考经验数据,可以发现,日本生鲜蔬菜进口市场一直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
表1 日本生鲜蔬菜进口市场结构项目1988年1995年2000年2005年出口国家(地区)总 数31383940 100~1000吨9997 1000~10000吨6654 10000吨以上5999出口集中度C R134363459C R482758790 H H I2148193824883898 资料来源:日本贸易统计(二)竞争主体1988—2005年,对日本出口生鲜蔬菜的主要有中国大陆、美国、新西兰、墨西哥、中国台湾、韩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
新西兰、中国大陆和韩国出口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美国、墨西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台湾地区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并从2000年开始被韩国取代了其前五大供应商的地位。
各地区对日本市场出口的生鲜蔬菜平均价格从整体上看均有下降的趋势,但下降幅度不一致。
中国大陆下降幅度最大,下降的趋势比较显著,其他各地区的出口价格年度间波动很大,其下降的趋势并不明显。
表2是对日本生鲜蔬菜进口市场上主要竞争主体概况的描述,由表可见,韩国和新西兰两国的出口量虽然呈上升的趋势,但由于当前所占的份额比较低,并且主要出口的蔬菜品种与中国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所以目前对中国尚不能构成威胁。
台湾地区、墨西哥和美国出口量近年来呈下降趋势,这有利于中国大陆生鲜蔬菜对日出口的扩大。
虽然美国出口的主要产品与中国有直接的替代关系,但由于供应时间的错位和用途上的差异(美国产洋葱甘甜适合直接食用,多用于“色*H H I,赫芬达尔—赫尔希曼指数,或称市场集中度指数,等于某一行业市场中每个企业市场份额的平方和。
一般地,H H I指数小于等于1000为低集中度市场,大于1000且小于1800为中集中度市场,大于1800为高集中度市场 刘亚钊等:日本生鲜蔬菜进口市场及其需求弹性分析拉”等西餐,中国产洋葱辛辣适合烹饪,多用于中餐和日本料理),美国与中国大陆的生鲜蔬菜之间有相互补充的作用。
表2 生鲜蔬菜市场竞争主体概况国家或地区最高出口量(百吨)最低价格(日元/公斤)平均价格(日元/公斤)高峰期(出口量)变化趋势(出口量)主要品种中国大陆589643.32124.616—7月上升洋葱美国260847.0752.0812—1月下降洋葱新西兰159838.1879.624月上升南瓜台湾地区48546.91115.173—4月下降甜玉米韩国38853.22463.006—8月上升青椒墨西哥47924.58148.5112月下降南瓜 资料来源:日本贸易统计三、日本生鲜蔬菜进口的需求弹性(一)研究方法近乎理想需求系统(A l m o s t I d e a l D e m a n d S y s t e m ,简称A I D S )是D e a t o n 和M u e l l b a u e r 根据需求理论在1980年提出来的,它是在W o r k i n g 和L e s e r 有关恩格尔曲线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价格变量后的一个扩展。
其建模思想是在给定价格体系和一定的效用水平下,消费者如何以最小的支出来达到给定的效用水平,它被广泛用于描述居民的消费行为,其函数形式为:w i =αi +βi l o g (x /p *)+∑jγi j l o g (p j)一般意义上,w i 代表i 商品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份额,x 代表总消费支出,p j 是产品j 价格,p *表示总的物价水平,αi 、βi 、γi j 均为估计参数,系统需求方程的约束条件为:可加性、齐次性及满足S l u t s k y 对称性,即有:∑n i =1αi =1,∑ni =1γi j =0,∑ni =1βi =0(1)∑jγi j =0(2)γi j =γj i(3)A I D S 模型设计了一个含有参数的非线性方程,因此,需要运用最大似然法。
由于需要估计的参数数量巨大,且价格之间又经常发生多重共线性问题。
所以,D e a t o n 和M u e l l b a u e r 指出,在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当被研究的时间段内价格不发生巨大变化时,可以用S t o n e 价格指数来代替p *,即:l o g p *=∑iw i l o g p i ,此时该模型则称为线性近似几乎理想的需求系统(L A /A I D S ),模型的弹性计算公式为:支出弹性:e i =1+βi /w i价格弹性:e i j =-δi j +γi j /w i -βi w j /w i式中δi j 为克罗内克符号(k r o n e c k e r d e l t a ),当i =j 时δi j =1,为自价格弹性;i ≠j 时,δi j =0为交叉价格弹性。
本文把日本进口的生鲜蔬菜作为其食品项目之一,并以供应地区为标准对其细分,采用线性近似几乎需求系统模型(L A /A I D S )对其消费细目(中国大陆、美国、中国台湾地区、韩国、新西兰、墨西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估计,计算各地区生鲜蔬菜在日本市场的需求弹性。
此时,模型中w i 代表日本市场自i 地区进口蔬菜支出占蔬菜进口总支出的份额,x 代表日本生鲜蔬菜进口总支出,p j 代表第j 地区生鲜蔬菜出口到日本市场上的平均出口价格,e i代表日本生鲜蔬菜进口总支出变动1%时i 地区出 农业技术经济 2007年第2期 口量变动的百分比,e i j代表j 地区价格变动1%时i 地区出口量变动的百分比。
(二)估计结果1.数据来源。
在综合考虑所需数据的可获得性、准确性和全面性的基础上,本文采用的数据以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日本贸易统计》为标准,并参考日本统计情报部主编的《农林水产物输出入情报》。
其中各地区出口到日本的蔬菜价格均指日本从各地区进口蔬菜的到岸价格(C I F ),通过进口额除以进口量得到。
模型使用数据为月度数据,数据区间为1988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216个样本值。
其中生鲜蔬菜的关税号为0701—0709。
中国对日本生鲜蔬菜出口基本上呈阶梯性增加,从1988年到1992年为缓慢发展阶段,从1993年到1997年为稳步提高阶段,从1998年到2005年为高速发展阶段。
为准确认识中日蔬菜贸易发展历程,本文对3个时期分别进行估计。
2.参数估计与分析。
对支出份额系统方程,通过似不相关(S U R )求得待估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