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贺氏菌的检验讲解

合集下载

志贺氏菌的鉴定要点

志贺氏菌的鉴定要点

志贺氏菌的鉴定要点志贺氏菌(Salmonella typhi)是引起伤寒病的致病菌,其鉴定对于诊断和防控伤寒病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从菌落特征、生物化学反应、免疫学方法等几个方面介绍志贺氏菌的鉴定要点。

一、菌落特征志贺氏菌的菌落形态多样,但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 形态:菌落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边缘整齐或呈波浪状。

2. 颜色:菌落表面呈乳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

3. 粘液性:菌落表面有时出现透明的粘液层。

4. 反射性:菌落表面有时呈金属光泽。

5. 直径:菌落直径一般为2-3毫米,但也有较大的菌落。

二、生物化学反应志贺氏菌的生物化学反应是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常用的方法包括氧化/发酵反应、代谢产物反应、酶反应等。

1. 氧化/发酵反应:志贺氏菌能利用葡萄糖产生酸和气体,而不能利用乳糖产生酸和气体,这是其与大肠杆菌等其他肠道细菌的区别之一。

2. 代谢产物反应:志贺氏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一些特殊的代谢产物,如硫化氢和尿素酶等。

3. 酶反应:志贺氏菌具有一些特定的酶活性,如葡萄糖酶、麦芽糖酶和内切酶等。

三、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志贺氏菌鉴定的重要手段,包括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1. 血清学方法:通过检测志贺氏菌特异性抗原和抗体的反应来鉴定菌株。

常用的方法有血清凝集试验、血清中和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2.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PCR技术检测志贺氏菌的特异性基因序列,如vi抗原基因和fliC基因等。

除了上述的菌落特征、生物化学反应和免疫学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鉴定要点需要注意:1. 样品的处理:鉴定志贺氏菌需要注意样品的采集和保存,避免污染和细菌数量的剧烈变化。

2. 培养基的选择: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如MacConkey琼脂和XLD琼脂等,以利于志贺氏菌的生长和鉴定。

3. 防止交叉反应:志贺氏菌与其他细菌在某些生物化学反应上存在交叉反应,需要进行鉴别。

4. 结合多种方法:综合应用不同的鉴定方法可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志贺氏菌检测》课件

《志贺氏菌检测》课件
拉曼散射光谱法
利用激光散射光谱技术对志贺氏菌的分 子结构进行分析和鉴定。
志贺氏菌的防治
,可有效预防志贺氏菌的传播。
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标准,确保食 品的储存、加工和烹饪过程符合 卫生要求。
健康教育
加强对公众、食品从业人员和医 疗卫生工作者的健康教育和培训。
3 健康威胁
志贺氏菌可通过接触感染、 食物污染和水源污染等途 径传播给他人。
志贺氏菌感染对儿童、年 长者和免疫系统较弱的人 群构成严重威胁。
志贺氏菌的检测方法
1
培养法
2
将样本放入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利
用志贺氏菌的生长和代谢特性进行检测。
3
直接涂片法
通过取样涂片、染色和微观观察来检测 志贺氏菌的存在与数量。
《志贺氏菌检测》PPT课 件
志贺氏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了解其检测方法和防治措施对保障公共健 康至关重要。
志贺氏菌的由来
志贺氏菌最早由日本细菌学家志贺博士于1897年发现,其名字也是为了纪念 他的杰出贡献。
志贺氏菌的危害
1 食物中毒
志贺氏菌感染可导致严重 的食物中毒,引发呕吐和 腹泻等症状。
2 感染传播
结语
了解志贺氏菌的危害和重要性,掌握其检测与防治的方法,将为保障公共健 康作出重要贡献。

志贺氏菌检验方法

志贺氏菌检验方法

03
,如实验服、口罩、手套等。
样品处理注意事项
样品采集时应保证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样品应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验,避免长时间存 放导致细菌繁殖。
样品处理过程中应保持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
检验方法选择注意事项
1
根据样品类型和检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
2
对于不同种类的志贺氏菌,应选择具有针对性的 检验方法。
断结果。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志贺氏菌基因片段,通过凝胶电泳检 测扩增产物,判断是否存在志贺氏菌。
基因测序
对志贺氏菌基因进行测序分析,与其他已知基因序列进行 比对,以确定志贺氏菌的种属和亚种。
生物传感器技术
利用生物传感器检测志贺氏菌的代谢产物或特异性抗原, 通过信号转换器将生物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实现快速、灵 敏的检测。
食品样品的处理
采集到的食品样品应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检验,如果不能及时送检,应将样品低 温保存,避免样品变质和污染。
04
志贺氏菌检验的注意事项
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01
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无菌环境。
02
实验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避免交叉污染和意外感染。
实验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操作规程,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03
志贺氏菌检验的样品采集与处 理粪便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粪便样品的采集
采集粪便样品时,应确保采集到新鲜 、未被污染的粪便,并尽量多采集一 些,以增加检出率。
粪便样品的处理
采集到的粪便样品应尽快送往实验室 进行检验,如果不能及时送检,应将 样品低温保存,避免样品干燥和污染 。
水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志贺氏菌检验方法

志贺氏菌检验方法
利用色谱技术,特别是质谱技术,能够更准确地区分志贺氏菌和其他相似菌种。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接种
将处理后的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根据不同的实验需求,可采用不同的接种方法,如划线法、稀释法等。
培养基制备与接种
细菌鉴定
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等方法,对培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以确定是否为志贺氏菌。
药敏试验
对鉴定的志贺氏菌进行药敏试验,以测定其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
2023
《志贺氏菌检验方法》
志贺氏菌概述志贺氏菌的检验方法志贺氏菌检验的实验室操作流程志贺氏菌检验的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志贺氏菌检验方法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contents
目录
01
志贺氏菌概述
志贺氏菌的特性
志贺氏菌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无芽孢、无鞭毛,具有荚膜。
革兰阴性杆菌
需氧菌
耐酸
耐药性
志贺氏菌是一种需氧菌,生长繁殖需要氧气。
分离培养
通过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形态学、生化反应等实验,确定是否为志贺氏菌。
鉴定
对分离出的志贺氏菌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药敏试验
细菌培养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免疫荧光抗体法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免疫学检测法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通过扩增志贺氏菌的特异性基因片段,以检测样本中的志贺氏菌。
免疫学方法中的ELISA等,可能会与其它相似菌种发生交叉反应,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基因组学应用
01
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开发基于基因序列的检测方法,能够更快速、准确地检测志贺氏菌。

食品中志贺氏菌检验

食品中志贺氏菌检验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无色至浅粉红色, 半透明、光滑、湿 润、圆形、边缘整 齐或不齐
白色,不透明、圆形、 边缘不整齐,直径1 mm~3 mm,菌落 周围琼脂颜色变为紫 红色
操作规程
已培养的营养琼脂斜面上生 长的菌苔,进行生化试验
二、志贺氏菌检测
ß-半乳糖苷酶
尿素
选取平板上5个或5个以上可疑菌落接种TSI、葡萄糖半固 体、营养琼脂斜面,36℃1 ℃培养20h~24h,观察结果。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一、志贺氏菌概况
概述
志贺氏菌属(Shigella) 的细菌(通称痢疾杆菌),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临 床上能引起痢疾症状的病原生物很多,有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大肠杆 菌等,还有阿米巴原虫、鞭毛虫、以及病毒等均可引起人类痢疾,其中以志贺氏菌 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人类对痢疾杆菌有很高的易感性。在幼儿可引起急性 中毒性菌痢,死亡率甚高。
一、志贺氏菌概况
需氧或兼氧性厌氧,最适温度37℃,PH7.2-7.4; 在普通琼脂和SS平板上,能形成圆形、微凸、光滑湿润、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
在中等大小的菌落; 宋氏志贺氏菌菌落较大,较不透明,粗糙而扁平,在SS平板上可迟发酵乳糖,菌落
呈玫瑰红色; 在肉汤中呈均匀混浊生长,无菌膜。
增菌:用GN增菌液使处于 濒死状态的细菌恢复活力
报告
二、志贺氏菌检测
操作规程
225ml 志贺氏 菌增菌液增菌
选择性增菌
细胞数量增殖 液体 25mL 摇匀
样品
25g 均质
固体 样品
鉴别培养基
寻找可疑典型菌落
穿刺划斜面
TSI、营养琼脂、半固体培养基
41.5±1℃
16~18h 厌氧培养

志贺氏菌的检验

志贺氏菌的检验
(一)接种选择性平板 取增菌液1环,划线接种于HE琼脂平板或SS琼脂 平板1个;另取1环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或 EMB(伊红美蓝)琼脂平板各1个。 (二)培养 放于36℃培养18~24h。 结果:志贺氏菌在这些培养基上呈现无色透明不发 酵乳糖的菌落
HE平板原理及反应
发酵乳糖的肠杆菌
不发酵乳糖的某种肠道菌,而且产生 硫化氢,可能是沙门氏菌
(一)进一步生化试验 即:葡萄糖铵,西蒙氏柠檬酸盐,赖氨酸和 鸟氨酸脱羧酶,pH7.2尿素,KCN生长,以 及水杨苷和七叶苷的分解, 36℃培养。 志贺氏菌属的培养物均为阴性结果。
(二)生化分群试验
接种生化培养基 从三糖铁琼脂上挑取培养物上,接种到: 5%乳糖发酵、甘露醇、棉籽糖和甘油发酵、靛基质 试验。 见P167:根据不同生化反应结果,可分为A群(痢 疾志贺氏菌)、B群(福氏志贺氏菌)、C群(鲍 氏志贺氏菌)、D群(宋内氏志贺氏菌)。
GB/T4789.5-2003 中志贺氏菌检验程序
(一)实验内容
样品处理→→选择性增菌→→选择性平板分 离→→生化学试验→→结果报告
第一次 样品处理和增菌培养
预先准备并灭菌的器材 规格名称 • 1、18×180mm试管
数量
6支
• • • •
2、10ml移液管 1支 3、直径为90mm平皿 2套 4、250ml量筒与500毫升广口瓶 酌情 7 、不锈钢汤匙1把 ,玻璃珠,杜氏小管 酌情
(三)生化反应
1、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除宋氏志贺氏 菌外,均不发酵乳糖。 2、不发酵侧金盏花醇、肌醇、水杨苷。 3 、不产生 H2S ,不分解尿素, V-P 试验阴性, 不能利用柠檬酸盐。 4、甲基红阳性,靛基质不定。 5、痢疾志贺氏菌不分解甘露醇,其它(福氏、 鲍氏、宋内氏)均可分解甘露醇。

志贺氏菌检验方法

志贺氏菌检验方法

培养基
选择适合志贺氏菌生长的培养 基,如SS、EMB等选择性培
养基。
培养条件
在37℃左右的恒温环境下培 养24-48小时,观察细菌生长
情况。
菌落特征
志贺氏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 落较小,表面光滑、湿润、无
色或略带黄色。
鉴定试验
通过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等 方法对培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 ,以确定是否为志贺氏菌。
05
志贺氏菌检验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食品厂志贺氏菌污染事件调查
调查背景
调查过程
某食品厂生产的罐装饮料被检测出含有志 贺氏菌,导致产品召回和消费者健康问题 。
对食品厂的生产线、水源、原料、包装材 料等进行全面检查,同时采集相关样品进 行志贺氏菌检测。
调查结果
案例分析
发现生产线存在卫生问题,水源和原料未 受到污染,包装材料合格。最终确定是生 产线上的某个环节出现了交叉污染。
该案例表明,志贺氏菌污染可能源自食品 生产过程中的交叉污染,需要加强生产过 程中的卫生管理和监控。
案例二:某医院志贺氏菌感染病例诊断
病例背景
某医院收治了一名腹泻患者, 经检测确诊为志贺氏菌感染。
诊断结果
确诊患者感染了志贺氏菌。
诊断过程
对患者进行粪便样本采集,采 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等方法 进行志贺氏菌检测。
检验结果的判定
阳性判定
在培养基上出现志贺氏菌菌落,或通过免疫学方 法检测到志贺氏菌抗原或抗体。
阴性判定
未在培养基上出现志贺氏菌菌落,且免疫学检测 结果为阴性。
可疑判定
培养基上出现不能确定是否为志贺氏菌的菌落, 需要进行进一步鉴定。
检验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培养法
优点是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缺 点是操作繁琐、耗时长,需要专 业人员操作。

志贺氏菌的检验

志贺氏菌的检验
在37℃恒温条件下培养 24-48小时,观察菌落形 态、染色特性等。
鉴定
通过生化试验、血清学鉴 定等手段对分离的菌株进 行鉴定。
免疫学检测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利用特异性抗体检测志贺氏菌抗原,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免疫荧光技术
通过标记特异性抗体,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菌表面抗原,具有快速、简便等优点。
检测方法
对食品企业生产的各类食品进 行抽样检测,包括肉制品、乳 制品等。
结论
加强食品企业生产过程的卫生 监管,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志贺氏菌具有O抗原、K抗 原和H抗原,其中O抗原 是主要抗原,具有特异性 。
志贺氏菌的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传播
志贺氏菌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食物 、水源或环境,经口摄入后感染。
媒介物传播
通过苍蝇、蟑螂等媒介物间接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分泌 物等传播。
志贺氏菌的危害
感染症状
包括光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等 。
应用前景
生物传感器检测法具有操作简便、 快速、高通量等优点,在食品检测 、临床诊断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 前景。
03
志贺氏菌检验标准
检验样本采集与处理
采集时间
在出现症状后尽早采集样本,通常在发病后1-2周内 。
采集部位
采集粪便、尿液、血液等样本,必要时可采集组织样 本。
检验方法
采集患者粪便、血液等样本,进行细菌培养 和鉴定。
检验结果
确认患者感染了志贺氏菌,并进行了药敏试 验。
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意 识,预防交叉感染。
某食品企业产品志贺氏菌检测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生靛基质,进一步分靛基质阳性(1、3、4、5、6、9、
10型)和靛基质阴性(2、7、8型)的志贺氏痢疾菌。

B、分解甘露醇组:包括福氏、鲍氏、宋内氏菌。再
按乳糖分解情况,分为迟缓分解乳糖的宋内氏和不分解乳
糖的福氏和鲍氏菌。后者进一步再根据靛基质产生与否,
分靛基质阳性(福氏菌1、2、3、4、5型和鲍氏菌5、7、 9、11、13、15型)和靛基质阴性(福氏菌6型和鲍氏菌1、 2、3、4、6、8、10、12、14)二类。
菌名 血清分类
志贺氏菌 福氏菌
鲍氏菌 宋内氏菌


亚型
A 1~12 B 1~6 1a、1b、2a、2b、3a、3b
x、y变种 3c、4a、4b. 5a. 5b
C 1~18 D1
生化特性
甘露醇 鸟氨酸脱羧酶
-
-
+
-
+
-
+贺氏菌群,有12个血清型。不发酵甘露
醇,无鸟氨酸脱羧酶,与其他各群细菌无血清学联系。
3、志贺氏菌的生化特性
本菌属都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大多不发酵乳糖,仅宋内氏菌迟缓发酵乳 糖。靛基质产生不定,甲基红阳性,VP试 验阴性,不分解尿素,不产生H2S。根据 生化反应可进行初步分类。
志贺氏菌生化反应分类
志贺氏菌属的细菌对甘露醇分解能力不同,可分为二大组。

A、不分解甘露醇组:主要为志贺氏菌。又根据能否
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1884年由丹麦 医师Gram创立。

1)涂片固定。

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3)自来水冲洗。

4)加碘液覆盖涂面染1分钟。

5)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水分。

6)加95%酒精数滴,并轻轻摇动进行脱色,30秒后水洗,吸去水分。

7)蕃红染色液染10秒钟后,自来水冲洗。干燥,镜检。
无鸟氨酸脱羧酶。各型内无交叉凝集。

D群:也称宋内氏菌群,仅有一个血清型。分解甘露
醇,有鸟氨酸脱羧酶,迟缓发酵乳糖。有Ⅰ、Ⅱ相之分。
5、志贺氏菌的抵抗力
志贺氏菌属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力,以宋内 氏最强,福氏菌次之,志贺氏菌最弱。
一般在潮湿土壤中能存活34天,37℃水中存 活20天,在粪便内(室温)存活11天。日光直接 照射30分钟,56-60℃10分即被杀死,对高温和 化学消毒剂很敏感,1%石炭酸中15-30分钟即被 杀死,对氯霉素、磺胺类、链霉素敏感,但易产 生耐药性。

染色的结果,革兰氏正反应菌体都呈紫色,负反应菌体都呈红色。

下面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革兰氏阳性杆菌。
革兰氏正反应菌体都呈紫色,负反应菌体都呈红色。
下面是革兰氏阴性杆 和革兰氏阳性杆菌。 菌和革兰氏阳性杆菌。
革兰氏阴性杆菌
革兰氏阳性杆菌。
志贺氏菌扫描电镜照片
志贺氏菌扫描电镜照片
志贺氏菌的透射电镜照片

B群:也称福氏菌群,已有14个血清型(包括亚型和
变种)。发酵甘露醇,无鸟氨酸脱羧酶。抗原结构较复杂,
各型间有交叉凝集。每一福氏菌型具有二种抗原,即型特
异性抗原和群抗原,前者只存在于同型菌株中,后者有许
多种,存在于福氏各菌型中。例如福氏1b型除含有1型特
异性抗原外,尚含有4、6群抗原。

C群:也称鲍氏菌群,有18个血清型,分解甘露醇,
通变形杆菌
食物中毒,泌尿系、呼吸道感染 等
耶尔森氏菌属 鼠疫耶尔森氏菌
鼠疫
欧文氏菌属 草原居民欧文氏菌
植物寄生菌
从人体肠道及化脓扁桃体中分离到
1、志贺氏菌的形态学特征:
志贺氏菌属细菌的形态与一般肠道杆 菌无明显区别,为革兰氏阴性杆菌,长约 2-3μ m ,宽0.5-0.7μ m 。不形成芽胞,无 荚膜,无鞭毛,不运动,有菌毛。
4、志贺氏菌的抗原构造与分型
志贺氏菌属细菌的抗原结构由菌体抗原(O) 及表面抗原(K)组成。主要抗原有三种。
型特异性抗原、群特异性抗原、表面抗原 (K抗原)。
根据抗原构造的不同,按最新国际分类法, 将本属细菌分为四个群、45个血清型(包括亚型)
附:志贺氏菌抗原分类。
志贺氏菌属抗原的分类
2、志贺氏菌的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能在普通 培养基上生长,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6.47.8。
37℃培养18-24小时后菌落呈圆形、微凸、 光滑湿润、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直径约 2mm,宋内氏菌菌落一般较大,较不透明,并常 出现扁平的粗糙型菌落。
在液体培养基中呈均匀浑浊生长,无菌膜形 成。
肠热症、急性肠炎、败血症
枸橼酸杆菌属 弗劳地氏枸橼酸杆菌
条件致病菌,引起继发性感染
克雷伯氏菌属
肺炎克雷伯氏菌 肺炎,泌尿系、创伤感染 败血症等
肠杆菌属
产气杆菌
很少引起原发性感染
哈夫尼亚菌属
蜂窝啥夫尼亚菌
对人无致病性
沙雷氏菌属
粘质沙雷氏菌
件致病菌,引起泌尿系
呼吸道及创伤感染
变形杆菌属
志贺氏菌的检验
1、志贺氏菌的生物学性状 2、志贺氏菌的流行病学 3、志贺氏菌的致病性 4、志贺氏菌的检验
一、志贺氏菌的生物学特性
志贺氏菌属(Shigella) 的细菌(通称痢疾 杆菌),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人类对痢疾杆菌 有很高的易感性。在幼儿可引起急性中毒性菌痢, 死亡率甚高。
志贺氏菌和大肠杆菌都属于肠杆菌科,根据 DNA杂交研究结果表明,志贺氏菌属的四个种和 大肠杆菌属在生化上是难以区分的,因为有产气 的志贺氏菌,也有乳糖阴性、不产气、不运动的 大肠杆菌,有些大肠杆菌也能引起痢疾状的腹泻。
菌落形态学 Bacterial Colony Morphology -----------------------------------------------
关注菌落的形态、大小、边缘、突起、 颜色、质地等等,都是区分细菌的重要手 段。
细菌在肉汤培养基中的生长
1. uniform turbidity, or diffuse growth 2. flocculent (clumps) 3. sediment, and 4. ring or pellicle growth on surface
肠杆菌科中常见各属细菌
肠杆菌科共同特性,都是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好氧或兼性厌氧,没有芽孢。


代表种
致病性
埃希氏菌属
大肠埃希氏菌
肠道外感染, 急性腹泻
志贺氏菌属
痢疾志贺氏菌
细菌性痢疾
爱德华氏菌属
迟纯爱德华氏菌
蛇类等血动物的正常肠道寄居菌
偶见于健康人或腹泻者粪便内
沙门氏菌属
伤寒沙门氏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