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可能暴雨及可能洪水

合集下载

工程水文学试题-考试专用复习(客观题)

工程水文学试题-考试专用复习(客观题)

一、概念题(一)填空题1。

水文学的含义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分布、循环和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预测、预报各种水文现象的变化情势。

2。

工程水文学的含义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提供水文依据的一门科学。

(二) 选择题1.水文现象的发生[D ]。

a。

完全是偶然性的 b。

完全是必然性的c。

完全是随机性的 d。

既有必然性也有随机性4。

水资源是一种[B ]。

a.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b.再生资源c。

非再生资源 d。

无限的资源9。

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具有偶然性,因此,它的发生和变化[B ]。

a杂乱无章。

b。

具有统计规律c。

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d。

没有任何规律10。

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是有成因的,因此,其变化[C].a。

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b. 具有完全的统计规律c.具有成因规律d. 没有任何规律(三) 判断题3.水文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有其相应的成因,因此,只能应用成因分析法进行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 F]4。

水文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有某种程度的随机性,因此,都要应用数理统计法进行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

[F]6。

水文现象的变化,如河道某一断面的水位、流量过程,具有完全肯定的多年变化周期、年变化周期和日变化周期。

[F ]8。

水文现象的变化,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因此,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成因分析法或数理统计法,或二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 T]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一、概念题(五)填空题4. 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__大_____循环和__小______循环。

11.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五段。

38. 降雨初期的损失包括___蒸发___,__植物截留_____, ___填洼___, ___补充土壤水分。

39。

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__产流___________过程和 ____汇流________过程。

第八章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1

第八章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1
②从调查考证的最远年份至今为最大 N= 设计年份 - 文献考证期最远年份 + 1
28
[ 例 ] 长江葛洲坝工程 1992 年开始设计,调查到长江重庆~
宜昌河段同治九年( 1870年)发生特大洪水,沿江调查
到石刻 91处,推算得宜昌洪峰流量Qm= 110000m3/s。
如此洪水为1870年以来为最大,则
26
第八章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二、洪水资料的分析处理
(2) 洪水调查的意义——为什么要考虑特大值? 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样本系列不长,系列愈短,抽样误
差愈大,若用于推求千年一遇、万年一遇的稀遇洪水,显
然根据很不足。
如果能调查到N年(N>>n)中的特大洪水,就相当
于把n年资料展延到了N年,提高了系列的代表性,使计算
N=1992-1870+1=123(年) 这么大的洪水平均130年就发生一 次,可能性不大。为确保工程安全, 还需要继续考证。 1992
29
Qm= 110000m3/s
1870
1879
n
N
又经调查,在四川忠县长江北岸2km处的选溪山洞 中调查到宋绍兴23年(南宋赵构年号)即1153年的一
次大洪水。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
主讲教师:陈艳霞
Tel : 13550425879 E-mail: 21087539@
1
第八章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本章主要内容
1.概述 2.洪水资料的分析处理 3.设计洪峰流量及洪量的推求 4.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拟定 5.分期设计洪水与施工设计洪水
特大洪水可以发生在实测流量期间之内,也可以发 生在实测流量期之外, 前者称资料内特大洪水,后者称资 25 料外特大洪水(历史特大洪水)。

武汉大学工程水文习题库第8章答案

武汉大学工程水文习题库第8章答案
7、答: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检查设计暴雨计算成果的正确性:(1)检查统计参数,设计暴雨历时越
长,均值 xT 增大,CV变小,某一历时的设计值 xP 增大;(2) 把各统计历时的暴雨频率曲线绘在一张图上
进行对比分析,不能相交,间距合理;(3)与实测大暴雨或邻近地区以及世界最大暴雨记录进行分析比 较,检查其稀遇程度。
(k=0.278);F0为净雨历时间的最大共时径流面积(km2)。 16、答:流域设计洪水总量可由设计净雨来推求,一般用 24 小时的设计净雨乘以流域面积得出,
即W p = 0.1hP F
式中:Wp为设计洪水总量,万m3;hp为设计净雨量,mm;F为流域面积(km2)。 小流域设计洪水过程线一般用概化过程线法推求。概化过程线有三角形,五边形和综合概化过程 线。若概化过程线为三角形,则设计洪水过程线的峰为Qp,量为Wp,则底宽T=2Qp/Wp。 17、答:因流域面积小,忽略暴雨在地区上分布的不均匀性,可以把流域中心的点雨量作为流域面 雨量,无需考虑点面雨量折算。
9、答:在缺乏暴雨资料的流域上,常以动点动面暴雨点面关系代替定点定面关系。这种关系是按 照各次暴雨的中心与暴雨等值线图计算求得,因各次暴雨的中心和暴雨分布都不尽相同,所以称为动点 动面关系。分析动点动面关系的方法是:①在一个水文分区内选择若干次大暴雨资料;②绘出各场暴雨 各种历时的暴雨等雨深线图;③作出各场暴雨的点面关系; ④取各场暴雨点面关系的平均线作为该区综 合的点面关系线。
5、答:特大值处理的关键是确定重现期。由于历史暴雨无法直接考证,特大暴雨的重现期只能通
2
过小河洪水调查,并结合当地历史文献有关灾情资料的记载分析估计。一般认为,当流域面积较小时, 流域平均雨量的重现期与相应洪水的重现期相近。
6、答:“动点动面暴雨点面关系”包含了三个假定:①假定设计暴雨的中心一定发生在流域中心; ②假定设计暴雨的点面关系符合平均的点面关系;③假定流域周界与设计暴雨的某一等雨深线相重合。

第8章答案_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第8章答案_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23、答:在适当地点适当时间选定的地面露点值所对应的可降水量能反映暴雨期间输入雨区水汽量的多少,这个地面露点值称为暴雨代表性露点。
选取代表性露点的方法:在暖湿空气的入流方向大暴雨区边缘选取几个测站(一般4~5个),并取群站露点的平均值;每个测站代表性地面露点的选取,是包括最大24h暴雨期及前24h共48h内选取的持续12h最高露点值。
30. 24℃
31.(1)通过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或水文手册)查算统计历时的设计暴雨量,(2)通过暴雨公式将统计历时的设计雨量转化为任一历时的设计雨量
㈡选择题
1.[c]2.[c]3.[a]4.[b]5. [a]6. [d]7. [d]8. [c]
9. [b]10.[d]11.[c]12.[a]13.[b]14.[b]15.[b]16.[d]
25、答:原则上是典型暴雨发生地区与设计流域处于同一气象条件一致区,其间没有特别高大的山脉相隔,具体条件是:①移植距离不宜太远,一般移置范围在10个纬距之内;②地形条件不宜相差太大,两地高程相差一般不宜超过700~1000m;③暴雨气候特征相似;④形成典型暴雨的环流形势与天气系统应在设计流域也曾出现或有可能出现。移植暴雨法的方法步骤是:①查明拟移置暴雨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天气成因,等雨量线图,天气图;②由天气条件初步拟定一致区;③考虑地形、地理条件限制确定移置界限;④放大典型暴雨;⑤移置改正。
17.[b]18.[d]19.[d]20.[c]21.[d]22.[b]23.[a]24.[b]
25.[b]26.[c]27.[a]28.[c]29.[b]
㈢判断题
1.[T]2.[F]3.[F]4.[F]5. [T]6. [F]7. [T]8. [T]
9. [T]10.[T]11.[T]12.[T]13.[T]14.[T]15.[F]16.[T]

工程水文学 第一章

工程水文学 第一章

水文气象学
按圈层分布
地表水文学
地下水文学
按地球表面分布 按理论基础与应用
海洋水文学 陆地水文学
水文学原理 应用水文学
水文学原理研究水文循环、水流 运动及与之相关的溶质输移转化 机制理论。
工程水文学 农业水文学 土壤水文学
森林水文学
城市水文学
二、水文现象
地球上的水只要受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两种作用而 不停地运动,其表现形式为:降水、蒸发、下渗、径
工程水文学
主要内容
u 第一章 绪论 u 第二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的形成 u 第三章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 u 第四章 流域产汇流计算 u 第五章 水文预报 u 第六章 水文统计 u 第七章 设计年径流 u 第八章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u 第九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u 第十章 可能最大降水/可能最大洪水 u 第十一章 河流泥沙分析计算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水文学 第二节 工程水文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水文学的发展
第一节 水文学
水,以其善下而润万物,以其三态之变 而求创新,以其生态而绵延,以其汇聚而 纳团结。
故,上善若水!
第一节 水文学
水文学(hydrology)是地球物理学和自然物理学的
分支学科。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 化规律及其与地球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方向
和路径流动的水流。
祁连山河川径流
第二节 工程水文学的研究方法
工程水文学的主要内容为水文测验、水文分析计算 和水文预报,其中水文预测与水文预报已成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因此水文分析计算是工程水文学的主要内容。
一、工程水文学在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作用
与陆地上的水返回大气的唯一途径。

幼儿园大班防暴雨安全教育教案

幼儿园大班防暴雨安全教育教案

幼儿园大班防暴雨安全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暴雨1.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暴雨的定义和特点培养幼儿对暴雨天气的初步认识1.2 教学内容暴雨的定义:讲解暴雨是指降水量在一定时间内超过一定阈值的一种天气现象。

暴雨的特点:讲解暴雨通常伴随着强降水、大风、雷电等现象,可能引发洪水、滑坡等灾害。

1.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展示暴雨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暴雨的特点。

视频播放:播放暴雨相关视频,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暴雨的现象。

讨论环节:引导幼儿讨论在暴雨天气中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暴雨天气的安全防护措施2.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暴雨天气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培养幼儿在暴雨天气中的自我保护意识2.2 教学内容室内防护:讲解在暴雨天气中,幼儿应待在室内,避免外出,远离窗户,以防雨水侵入和雷电伤害。

室外防护:讲解在暴雨天气中,幼儿应远离电线杆、大树等可能的危险物体,避免站在低洼地带,以防被淹或触电。

情景模拟:设置暴雨天气的情景,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安全防护措施的实践。

互动问答:引导幼儿回答有关暴雨天气安全防护措施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暴雨后的注意事项3.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暴雨后的注意事项培养幼儿在暴雨后的自我保护意识3.2 教学内容清洁卫生:讲解暴雨后,幼儿应关注个人卫生,勤洗手,预防疾病的发生。

食物安全:讲解暴雨后,幼儿应避免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确保食品安全。

3.3 教学活动情景模拟:设置暴雨后的情景,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实践暴雨后的注意事项。

互动问答:引导幼儿回答有关暴雨后注意事项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暴雨天气的应急逃生技巧4.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暴雨天气的应急逃生技巧培养幼儿在暴雨天气中的应急逃生能力4.2 教学内容逃生路线:讲解暴雨天气中,幼儿应了解附近的逃生路线,以便在发生洪水等灾害时迅速撤离。

逃生工具:讲解暴雨天气中,幼儿应学会使用救生衣、绳索等逃生工具。

实地考察:带领幼儿考察附近的逃生路线,让幼儿熟悉逃生路径。

公共关系 第八章 公共关系危机

公共关系  第八章 公共关系危机
第八章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点评:公共关系策划案
从总体结构方面看都符合,要素齐全,而且很多组还 很有创意。在编写策划主题时,大家都动了心思,很有新 意。
“红安花生,健康一生” “英山云雾茶,一茶品天下” “感恩母亲节,真情大回报” “大家高兴才是真的高兴,灰太狼更高兴” “围裙妈妈” “健康伴你永远” “感恩母亲,传递温暖”
企业危机政府危机等自然灾害水旱灾害江河堤防决口洪水泛滥严重干旱地震灾害气象灾害暴雨台风冰雹龙卷风沙尘暴地质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海洋灾害风暴潮巨浪海啸生物灾害暴发病虫草鼠害有害生物暴发流行转基因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严重森林草原火灾居民点原始森林火灾境外火场造成重大威胁事故灾难安全事故生产交通运输严重事故电力通信信息网络金融支付和清算系特种设备事故供水燃气中断坠机撞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严重水污染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危险化学品严重泄漏严重放射性污染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传染疫情肺鼠肺炭疽或非典人禽流感特大传染疫情重大动植物疫情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特大动植物疫情食品安全与职业危害事件社会安全事件重大群体性事件金融挤兑围攻党政机关阻断交通非法集会游行示威高校重大聚会境外背景非法宗教活动资源争议巿场混乱重大刑事案件杀人绑架抢劫走私诈骗劫持危害性材料被盗物种灭绝危险重大毒品案盗窃国家秘密破坏网络传输系统涉外重大刑事案二危机的分级不同的危机类型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特征同一种类型的危机事件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和程度
❖ 第一步,迅速组织销售人员奔赴各地,热情向客户解释包装问 题,将退货局势稳定在最小限度;
❖ 第二步,向上海党政领导人说明真相,请求帮助,向上海新闻 界含蓄透露真相,以达到对曝光"冷处理"效果;
❖ 第三步,赶赴北京,联合其他厂家,通过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 工业协会(下称"中国化妆品协会"),向上级陈情,以期尽快得 到有关领导的批示;

第八章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条件和步骤及直接法推求设计暴雨

第八章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条件和步骤及直接法推求设计暴雨

2、设计面暴雨过程的推求
典型暴雨选择原则:(各年面雨量过程中选取) (1)可能(代表性):雨量接近设计值 雨型出现几率大 (2)不利:雨量比较集中、主雨峰比较靠后 (3)为了简便,也可选择单站暴雨过程
放大方法:同频率控制放大法。
实例分析 某流域具有充分雨量资料,已求得百年一遇设计暴雨量,并
选择出典型暴雨过程,是推求其设计暴雨过程。
实例分析 已求得某流域百年一遇1d、3d、7d设计暴雨分别为108mm、182mm、
270mm。经对流域内各次大暴雨资料分析比较后,选定暴雨核心部分出 现较迟的1993年的一次大暴雨作为典型,其暴雨过程如表。按同频率控 制放大法推求设计暴雨过程。
时段(d) 雨量x(mm)
1
2
3
4
13.8 6.1 20.0 0.2
(1)第一种情况 如果流域中心附近有一个具有长期雨量资料的测站,那么可依据该站 点资料进行频率计算,求得各种历时的设计点雨量。
(2)第二种情况 如果流域上完全没有长系列雨量资料,则查各省水文手册等文献中刊 载的暴雨统计参数等值线图。得到流域中心处各种历时暴雨的统计参 数,进而求得各种历时的设计点雨量。
直接法推求设计暴雨 主讲 马细霞
一、概述
1、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条件 (1) 设计流域实测流量资料不足或缺乏时,有必要研究由暴雨资 料推求设计洪水的问题;(2) 人类活动破坏了洪水系列的一致性; (3) 多种方法,互相印证,合理选定; (4) 无资料地区小流域的 设计洪水,一般都是根据暴雨资料推求; (5) 可能最大降水/洪 水是用暴雨资料推求的。
2、设计面雨量的推求
思路:流域面积很小时,可近似将流域中心设计点雨量作为流域 设计面雨量;对于较大面积流域,需研究点雨量与面雨量之间 的关系(称暴雨点面关系),进而将设计点雨量转化为设计面 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0
0
0
1.4
1.4
2.8
2.8
4.2
8.5
16.9
26.7
35.3
13
14
15
16 49.5
17 100
18 50.8
19
20
21
22
23
24
23.9
33
43.4 31.4 28.4 17.2 8.8 7.4 6.8
【1】已知某站8月12日至14日各时刻的露点温度如下表,试
前24小时共48小时时段内,选取其中持续12小时最高地面露点,作
为该站的代表性露点; (3)取各地面站代表性露点的平均值,作为该场暴雨的地面代表 性露点。
(二)可能最大代表性地面露点 1、历史最大露点法
td ,m 的选定
当地区测站地面露点资料足够长(一般大于30年),则分
月选用历年中最大的持续12h地面代表性露点,进而求得全年的
可能最大露点。 2、频率计算法 当地区测站地面露点资料较短时(一般少于30年),则分
月进行频率计算,一般去P=2%的露点值作为该站某月的可能最
大露点值,再选用各月中的最大者,作为全年的可能最大露点值。
第二节 暴雨的极大化
一、求PMP的方法可用放大实测暴雨,包括三个步骤: (1)将实测特大暴雨的水汽加以极大化(水汽放大、水汽 效率放大、水汽风速放大等);
三、外包线
第三节 可能最大暴雨等值线图集的应用
一般是绘制一个省区或一个大流域甚至更大地区的PMP等值线 图,对于中小型水库的设计,只要查等值线图就行了。我国于
1977年绘制了各省24小时最大点暴雨等值线图,并在此基础上拼
绘了全国的可能最大暴雨等值线图,还配有相应的点面雨量关系, 长短历时雨量关系和典型暴雨图。
(Z=10000m)的可降水量W。
【例】某测站地面高程 P 露点
td , z 0 23.6℃ ,求地面至水汽顶层间的可降水量 WZZ (td ,Z )
0 0
0
960hPa (相当于Z0=400m),地面
二、几种代表性露点的选定 (一)典型暴雨代表性露点 td , r 的选定 (1)在大雨区边缘水汽入流方向一侧,选取几个测站,作为暴雨 期间的地面代表性测站; (2)每个测站的地面露点的选取是在包括雨量最大24小时及其以
【例】水汽压为75.4hPa,在气压为1018hpa时,比 湿为:
75.4 q 622 46(g/kg) 1018
【例】已知在 850hpa的大气层中,露点温度td=20℃,
则该大气压的比湿为:
3800 q 10 850
7.4520 235 20
17.2(g/kg)
从上可知,比湿q是气压P和露点td的函数,即
第四节 可能最大洪水的推求
【例】某流域平均高程600m,典型暴雨24h雨量为586mm, 典型暴雨代表性露点为25.1℃,可能最大露点为28,以
上露点均已换算至1000hpa等压面,试用水汽放大法推
求该流域的可能最大24h暴雨量。
练习题
1、资料
某省以礼水库位于该省第五水文分区,控制集水面积为
500km2,从该省可能最大暴雨图集中查得该流域中心可能最大24h点
为ηm=0.53,试求此流域的可能最大暴雨。(题中的露点值均
是换算至海平面的数值)
【5】设某一移置暴雨,其24h暴雨中心雨量 PA 1060mm ,
代表性露点为25.6℃(1000hpa等压面),暴雨发生地区高 程 Z A 400m ,设计流域平均高程 ZB 200m ,在设计流域上 与移置暴雨代表站位置相应处的可能最大露点为28℃ (1000hpa),试求设计流域的可能最大24h暴雨量。
1d 306 0.938
3d 435 0.963
典型暴雨过程线
时段(6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雨量(mm) 4.8 4.2 121 75.3 4.4 2.6 2.4 2.3 2.2 2.1 1 1 223
2.某水文站有1970~1996年的连续实测暴雨记录,系列年最大3天 暴雨之和为6460mm,另外调查考证至1870年,得2个最大3天暴 雨分别为862mm、965mm,求此不连序系列的3d暴雨平均值。
1 P 1 n W q( P, td , p 0 )dP q( Pi , td , p 0 )Pi g P0 g i 1
【例】已知
量 W。
td , p0 1000hpa 20℃ ,求地面至Z=400m处的可降水
【例】已知
td ,0 25.5℃
,求地面Z=0m至整个大气柱
T 273 t
(三)湿度 湿度是一个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 湿空气 含有水汽的空气
干空气
不含水汽的空气
(三)湿度 1、绝对湿度a 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称为绝对湿度,单位为g/m3。 2、水汽压e 大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压力称为水汽压。单位为hpa或mmHg。 3、饱和水汽压es 饱和空气中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 由理论分析与实践证明,饱和水汽压es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
dw adz
从大气静力学方程:
① ②
dP dZ g
湿空气的密度
dW adZ dP dZ g
dP 1 dW a qdP g g
对dW从地面Z0(相应气压P)至高空Z(相应气压P)的截面之间
空气柱的水汽量进行积分,得可降水量W,即
Z
1.经对某流域降雨资料进行频率计算,求得该流域频率P=1%的中
心点设计暴雨,并由流域面积F=44km2,查水文手册得相应的点 面折算系数
F
见下表,选择某站1967年6月23日开始的3天暴雨
作为设计暴雨的过程分配典型,试用同频率放大法推求P=1%的三 日设计暴雨过程。
时段 设计点雨量 折算系数
6h 192.3 0.912
es 6.1110
7.45t 235t
(hpa)
(三)湿度 4、相对湿度f 大气中实际水汽压e与当时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es之比称为相对 湿度。
e f 100% es
5、比湿q 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之比称为比湿q。
m 水汽密度( a) q m
6、露点td 保持气压及水汽含量不变,降温使水汽刚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 露点温度。
暴雨量为1000mm,流域各历时面雨量折算系数见表,可能最大24h暴 雨时程分配雨型见表。
历时t(h) 折算系数K
1 0.17
3 0.34
6 0.52
12 0.7
24 0.87
2、要求 用分段控制放大法推求该流域可能最大24h面暴雨过程。
时段△ t=1h 1小时 各历时分配 比( %) 3小时 6h 12h 24h PMP暴雨 过程 时段△ t=1h 1小时 3小时 各历时分配 比( %) 6h 12h 24h PMP暴雨 过程
【例】
江苏省某水库集水面积F=120km2,试求24小时可能最大暴雨的降 雨过程。 (1)查江苏省可能最大24小时点雨量等值线图,得该水库流域中 心点的可能最大24h暴雨量为PMP24h=800mm。 (2)根据F=120km2,查江苏省PMP时-面深关系图,得到各种历时的折算系数K,各 历时最大面雨量等于各自的K值乘以可能最 大24小时点雨量。
Pm (Vm / V )(Wm / W ) P
二、暴雨的移臵 (一)移臵的条件 (二)移臵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 查明拟移臵暴雨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天气成因。 第二步 由天气条件初步拟定一致区。 第三步 考虑地形、地理条件的限制,确定移臵界线。 第四步 进行改正与调整。 1、移臵的水汽调整;2、高程调整;3、障碍调整
e 6.1110
7.45td 235td
(hpa)
【例】大气中水汽压力e=12.3hpa,则利用上式可以 算得当时的露点温度td=10℃。 可以证明,水汽压e、比湿q、露点td三者之间的关
系可用下式表示:
e 3800 q 622 10 P P
7.45td 235td
(g/kg)
W W
10000 300 10000 300
(td ,0 26℃) W (td ,0 24℃) W
10000 300 10000 300
(td ,0 23℃) (td ,0 26℃)

10000 W700 (td ,0 23℃) 10000 W300 (td ,0 23℃)
【例】设图中的暴雨可移臵于同一图中
的设计流域。暴雨落区的平均高程为
300m,水汽入流方面或南面流域边缘的 平均高程为700m,中间无地形障碍。代 表12h持续露点为23℃,这是在高程为 300m、距暴雨中心200km、方位角为
170度的地面观测得到的,划算成
1000hpa水平面上,变成24 ℃.

q f ( P, td )
(四)气温的绝热变化 空气在和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情况下体积膨胀或压缩称为空
气的绝热变化。
(五)可降水量W 所谓可降水量是指截面为单位面积的空气柱中,自气压为P0的 地面至气压为P的高空等压面间的总水汽量全部凝结后,所相当的水 量,用g/cm表示。 取底为单位面积的空气柱,考察厚试为dZ的空气层,其水汽含 量为:
3.已知某流域的一次地面径流及其相应的地面净雨过程,如表所示 ,求流域 面积.
4.已知某流域单位时段△t=6h,10mm单位线如下表,一场降雨有两个时段净 雨,分别为25mm和35mm,试计算流域面积,并推求其地面径流过程线。
5.某中型水库流域面积为300km2,50年一遇设计暴雨过程及单位线如下: 初损为零,后损为1.5mm/h,设计情况下基流为10m3/s,试推求50年一遇 设计洪水过程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