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猫》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猫》导学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猫》导学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
2、组员互相说说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3、组内探究飞渡成功因素。
4、根据理解补充下面的句子。
我们看到了一只的猫。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受形象。感受形象的过程中理解课文主旨。
精习
1、对于三只猫的描写这篇文章有许多传神之处,找一找文中的相关语句。
2、任选其一:
通过朗读、理解、品味,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感想,对作品一定有更深层次的感悟。请同学们对文中的猫或人说一句话。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
及对策
第二课时
研习
精读研讨,理解课文主旨。
重点研读赏析第三只猫的描写。
1、说猫 :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
2、说人 :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
3、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我”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多”,为什么?
(1)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2)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对于文中的,我说 。 3、比较《猫》和《斑羚飞渡》
点拨:这种描写人的心理及神态来突出人的精神。
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任选其一,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评价时注意结合文章主旨;注意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同时注意语言的训练。
注意从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假如你就是那只猫,当时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呢?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语言要符合身份和地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中心理解
引导学生把握主要情节,从细节描写入手分析我的心理变化。
指导学生认识细节描写并通过指导朗读体会其作用。
点拨:凡事不能单凭印象, 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初中语文《猫》教案

初中语文《猫》教案

初中语文《猫》教案一、教学内容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2.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刻画动物形象的方法。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2.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刻画动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学会通过典型事例刻画动物形象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家里有养宠物吗?你们喜欢宠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一只可爱的动物——猫。

”2. 自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猫的可爱和机灵。

在学生自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示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3.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教师可以挑选一些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刻画动物形象的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标题、开头、结尾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描绘猫的形象的。

5.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猫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猫的了解和喜爱。

6. 课堂小结,总结课文内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7.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猫》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猫》学案 新人教版

《猫》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对比的写法。

2、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世原则。

学习过程:一、作者简介:郑振铎------现代作家、学者。

福建省长乐县,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

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并主编《小说月报》。

1925年和叶圣陶、胡愈之合编《公理日报》,揭露和抨击帝国主义制造“五卅”惨案的暴行。

1927年“ 四·一二” 政变后,被迫旅居英、法、日等国。

1929年初回国,一度在商务印书馆工作。

后任北京燕京大学教授、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长。

抗战时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

抗战胜利后,创办《民主周刊》,被国民党当局查禁。

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阿联酋,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还是著名藏书家,逝世后,其家属将近十万册藏书全部献给国家。

二、整体感知1、字词积累: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凝望诅骂怂恿叮嘱相称( ) 婢女()红绫( )本课中我积累到的词语及词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段):写第二部分(段):写第三部分(段):写3、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以刚才表格里填写的内容为素材,用作者的口气为这两只小猫写一则悼词:天堂里的花白小猫:虽然你在人世间只停留了两个月,但你给我们全家带来了很多的欢乐。

《猫》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1篇)

《猫》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1篇)

《猫》七年级语文教案《猫》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猫》七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猫》七年级语文教案篇1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品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预习作业: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解决课后生字词语,及阅读中感觉有疑难的语句;2、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猫的外貌、性情、在家中的地位以及表达作者强烈感情的语句。

3、品读课文,赏析细节描写。

4、研读课文中抒情议论之语句,探究人们对三只猫的不同态度揭示了文章什么主题。

5、动手写写:假如你是天堂里的小花猫,远方的小黄猫,可怜的第三只猫,对捉去小猫的过路人,对周家丫头,对文中的“我”,等等,你最想说什么?学习过程:1、导入:欣赏猫的图片。

猫,因为它的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

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

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二、明确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品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检查预习: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凝望诅骂怂恿叮嘱四、读猫,说故事我养了几只猫?你最喜欢哪一只猫?怎么说呢,老师先举个例子。

(边看书边讲述,给学生示例)比如,我说第一只猫,可以这样说:我是郑家养的第一只猫。

我的老家是主人家的隔壁。

来到新家,我也很喜欢,常在阳光下打滚,还扑来扑去地和主人的三妹做游戏。

主人们都很喜欢我,活泼可爱。

它可是不久,我的生命活力渐渐褪去了。

两个月以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主人们。

同学们看,老师在说第一只猫的故事时,运用了第一人称,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意,不仅交代了这只猫的来历,还说了这只猫的个性特点——它的活泼,是不是啊?还交代了它的结局。

《猫》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_1

《猫》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_1

《猫》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意图】让学生说话:此课教学依“理解”“品味”“感悟”三大板块层层推进,以教师赠格言、学生拟格言的形式汲取作品人文内涵,升华作品美点精粹。

由浅入深,逐块推递,让学生自由说话、主动说话、积极讨论,至而理清作品、品味感情、领会深意、感悟人生、学会做人。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习惯。

2教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品味文章深情难点:激发学生超越作品的感悟【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30秒视频(漂亮、可爱的猫)欣赏,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从郑振铎的小说《猫》中,来聆听一段生动感人的养猫的故事,来体验一种发人深省的养猫的快乐与伤悲——养猫诚然有乐,可是悲从何来呢? 我们依照“理解”“品味”“感悟”三步来品读全篇。

二、理解1.学生朗读,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

2.学生按句式说话:“读,我看到了一只猫。

”教师择要点引导深入: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一只()的小猫。

这一处猫的动作和描写可谓文笔的精华,它用朴素的言语创造了一只活泼可爱的猫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能够唤起我们的想象——小猫逗玩的动态、情态栩栩如生。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一只更( )的小猫。

这一个镜头,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小黄猫圆圆的脑袋、转来转去的眼睛、伺机捕捉的形神跃然纸上,真是妙笔生辉。

C“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一只( )的猫。

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

去得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

初中猫课文教案

初中猫课文教案

初中猫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通过猫的形象传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通过猫的形象传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作者运用猫的形象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猫的各种形象,引起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谈论对猫的了解和印象。

(3)板书课题《猫》,提示学生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课文中所描述的猫的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猫的美?(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讨论的成果,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教师引导:分析课文结构,总结猫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

4. 课堂小结(1)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3)教师总结:强调关爱动物、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课文内容,锻炼表达能力。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短文,培养写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课文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猫》优质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猫》优质教案

教案:《猫》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猫的基本特点和习性;(2)掌握《猫》这篇课文的重要词语及其用法;(3)能够正确朗读《猫》这篇课文。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2)培养学生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爱护意识;(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喜欢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2)学会准确运用课文中的生词词语。

2.教学难点(1)能够准确运用重点词语;(2)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预习导入(10分钟)通过制作一张大海报,“猫”的形象海报,让学生提前了解到猫的基本特点和习性。

在海报上标注猫的五官、身体特征等,并询问学生对猫的了解。

2.阅读课文(25分钟)(1)带领学生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2)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①“像一道闪电,咬住老鼠的脖子”中“闪电”的意思是什么?②为什么猫和老鼠常常是敌对的关系?③“它一听见小偷摸过墙,一溜烟地就跑到屋顶上,冲着小偷的背影,发出了一声嘶哑的嚎叫。

”这段话表达了猫的哪些特点?④“窗前的其中一只猫,在磨它的爪子,慢悠悠地走了过去”中,“慢悠悠”是什么意思?(3)学生讨论答案,并与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

3.重点表达(25分钟)(1)学生跟读课文,注意模仿语音、语调和语速。

(2)让学生自由组合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能够准确运用于句子中。

例如:①闪电似地奔跑;②哪里有猫嚷嚷,哪里有老鼠;③慢悠悠地离开。

4.拓展练习(30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用课文中的词语编写一则小故事。

(2)学生交流和分享自己编写的小故事,并进行点评。

5.归纳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猫》这篇课文中有哪些生词词语?它们都有什么意思?(3)你通过这篇课文了解到了哪些知识?6.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七年级下册语文《猫》教案【三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猫》教案【三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猫》教案【三篇】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4个生字,把握“稿纸”等词。

理解“奇怪、尽职、屏息注视” 等词语,积存“生气勃勃”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猫的特点。

3.品尝“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气勃勃” 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培育学生遣词造句的力量。

4.体会对猫的宠爱之情,培育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感情,激发学生观看小动物的兴趣。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详细描写猫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真实详细地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和把握本课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生气勃勃”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大花猫的奇怪和它小时候的得意。

△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不懂的做上记号。

△检查字词学习状况,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尽职、变化多端、闭息注视。

△这篇课文中,写了哪些猫?(大猫和小猫),哪些小节写大猫的,哪些小节写小猫的作为?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大猫的什么特点? 又写了小猫的什么特点?把能概括它们这一特点的句子划下来。

(猫的性格实在奇怪。

)(满月的小猫更得意。

)三、学习课文。

第一局部一一大猫(1、2节)1.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奇怪“,当你读到这一句时,你是怎么想的?2.下面就写它怎么奇怪,它奇怪在哪儿呢?(自己读课文,找找有关的语句)3.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边读边想:从这一节的内容里,我们看到了猫的几种不同的形象。

结合放幻灯,以及平日观看,详细描绘一下猫的这些形象。

每表达一个形象,要求概括一下自己对猫的印象。

△(放幻灯①:猫在睡觉)学生表达:猫很狡猾。

(释:无忧无虑)△(放幻灯②:猫出去玩)学生表达:猫很贪玩。

△(放幻灯③:猫等老鼠)学生表达:猫很尽职。

(释:尽职)(突出: —匕■■■■■■■■ Z\ A■ ■ ■ MB■ ■ ,4.点拨:猫又是狡猾,又是贪玩,又是尽职,那么课文上是怎么把这些不同的特点联起来的呢?你们再读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连接的词语和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学案教师寄语:做人应严于律己、实事求是。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2、学习文章运用对比及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基础知识: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诅.骂( )怅.然( )怂恿..( )( )蜷.伏( )一缕.( )2、下列词语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B 、预警:预备警察。

C 、蜷伏:弯着身体卧倒。

D 、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3、本文选自( ),作者( ),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整体感知4、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情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 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完成下列表格: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来历外形性情地位结局[来源:学科网]理解探究5、朗读课文,从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几个方面,说说第三只猫御前两只猫的区别,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来源:Z_xx_]合作释疑6、第二只猫丢失以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到:“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来源:学&科&网]7、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误解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没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的误会?8、按句式分别对课文中的“我”和第三只猫分别说一句话。

对于作品中的,我想对你说:。

课内精读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

妻常常叮咛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只黄白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着鸟笼凝望。

妻道:“张婶,留心猫,他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

隔了一会,他又跳上鸟笼凝望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到:“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他咬死的?”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跑下来,看见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凝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

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来源:学+科+网Z+X+X+K]……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他很悲楚的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罚的还不够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

”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含着一只黄鸟。

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了断语,冤苦了一直不会说话辨析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已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她表白我的误解呢?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造邻家的屋脊上。

我对于它的亡失,更难过的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9、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10、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要死的?11、假如养第二只猫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了,我将怎样想?怎样做?12、从这只猫的不幸遭遇看,我们可以从猫的身上汲取什么教训?拓展迁移一窠八哥的迷牛汉小时候,我不会养鸟,却有探险和猎取神秘事物的野性。

有一年的麦收的季节,听说城墙上出现了一窠八哥,于是我在城墙下绕来绕去寻找。

果然,听到了一丝儿稚嫩而清脆的声音,似出壳不久的雏鸡的叫声。

顺着细微的声音找去,终于望见了在高高城墙上的一孔洞穴里,四五张鲜红的小嘴张着,像一束喇叭花悬挂在崖畔上,好看极了。

我当下就想把它们掏下来。

但壁立的城墙太高太陡,无法攀登。

八哥的窠在城墙的上方,用梯子够不着,从城上用绳子缒下来一定可以掏着,但我不敢。

我只能立在城墙跟前,仰起头望着那一窠神秘的八哥。

我记得父亲曾对我说过,县城墙最早是隋朝时筑的土城,明朝时包的青砖。

墙面上已经有一些砖朽烂成窟窿。

我异想天开,想攀登上去掏这窠八哥。

全村的孩子中,我最会爬树,我相信自己会手扣着脚蹬着那些孔洞往上攀登,总有一天能把这窠八哥掏到手。

我天天练攀登,苦练了一二十天,一天比一天攀登得高。

小八哥的爹妈从天空嗖的一声回到窠里喂食,翅膀又黑又亮,在我眼前一闪而过,随后从窠里伸出头,朝下望着我,吱吱地叫,我知道它们在咒骂我。

有几次,头发上落了雨点似的鸟粪,还有脏土。

我心里明白,这是大八哥在对我进行反抗。

小八哥抖动着茸茸的羽毛,我闻到了奇异的鸟的气味,再往上攀登三五尺,就能够着八哥了。

一天清早,我来到城墙下,感到有点异样——没有听到小八哥的声息。

前几天,我已听出小八哥的声音变得洪亮了起来,不再是嗷嗷待哺,而是牙牙学语,已经很像是在歌唱。

八哥的歌,一定不同于鸽子那种柔媚而混浊的声音,更不是麻雀粗糙的吵叫,也不同于村里八音会上的任何一种乐器声。

整个城墙显得铁青铁青,千疮百孔,像死了一样。

我顿然明白,八哥一家已经飞走了,已经移居到不可知的远方。

叫卖黄酒的小栽根告诉我,天亮前后,他看见有一朵黑亮的云彩,向滹沱那个方向飞走,那一定就是八哥一家。

我伤心的趴在城墙上哭了半天,我知道小八哥还没长到该出飞的时候,它们如何在大鸟翅羽的扶托下逃到了远方,真是个猜不透的谜。

我为它们担忧。

我曾在村子上空看见成千上万只蜜蜂嗡嗡叫着,扶托着它们不会飞的蜂王,像金黄色的云朵从天空飞过,后来落在我家院子的老槐树下,父亲用涂了蜜的大笊篱把抱成团的蜂小心的收了下来,于是我家有了一窠蜜蜂,养在西房屋顶上。

我想连那么小的蜜蜂都能扶托着蜂王飞,那窠小八哥一定能够让自己的父母扶托着飞走。

但是我不大相信它们能飞的很远。

我在村里村外到处寻找,没有发现八哥的踪影。

它们究竟飞到了什么地方?难道真的飞过了滹沱河,飞到了二十里以外的北山上?是的,一定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

我这一辈子不会忘记这窠小八哥。

而且直到现在也不明白:它们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如何能神奇的飞到了远方?前几天,有个诗人听我讲述这个故事,深思了一会,对我说:“是小鸟自己飞走的。

在灾难面前,翅膀一下子就会长大长硬。

”我有点相信这个解释了。

真的,是小八哥自己飞走的。

我怎么会想不到这一点?[注]1窠(kē):鸟兽昆虫的窝。

2笊篱(zhāo lí)一种工具。

13、一窠八哥的谜主要指什么?对此可能的谜底有哪两个?14、本文中作者对八哥的感情有什么变化,结合你的成长经验或阅读积累,谈谈你从文中获得的人生启示。

[来源:]参考答案26课1、zǔ chàng sǒng yǒng quán2、B3、郑振铎4、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隔壁要来的舅舅家抱来的张婶捡来的外形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浑身黄色,很可爱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性情活泼较第一之更活泼,天生忧郁,不活更有趣,会捉鼠泼,懒惰地位宠物[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 宠物若有若无,不大喜欢结局死亡丢失死亡5、第三只猫是只野猫,前两只猫都是主人因喜爱而要来的;论外形,第三只猫毛色难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

而第一只猫像白雪球似的可爱,第二只猫浑身黄色,也很可爱。

论性格,第三只猫不活泼,忧郁,懒惰;第一只猫活泼,第二只猫会乱跑、爬树、扑蝴蝶,更活泼,而且“居然捉到一只很大的老鼠”。

论在家里的地位,对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它是只若有若无的动物,第一只猫、第二只猫则是全家的宠物。

第二问: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棍打他,他是被我打伤而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弥补的。

6、“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包含的思想感情是:那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很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干脆不养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7、答案不强求一致,言之有理即可。

8、例:对于作品中的“我”,我想对你说: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对于作品中的第三只猫,我想对你说: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来源:学科网ZXXK]9、猫被诬陷为凶手屈死在主人武力之下,我忏悔不已。

[来源:学科网]10、只根据猫常常对鸟笼凝望着,就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11、第二只猫是宠物,如果它咬死了芙蓉鸟,当然也心疼,不过也许会把罪状缩小,甚至还会觉得它越来越能了。

12、略提示:这只猫因为不讨人喜欢而惨遭毒打而致死亡,联系到做人,不受欢迎的人更容易成为牺牲品,所以我们做人应力求完善自我。

可以自由发表看法,符合文体即可。

13、主要指小八哥是如何飞走的。

可能的谜底:一是大八哥用翅羽扶托着小八哥走的,二是小八哥自己飞走的。

14、开始是好奇喜欢,后来是担忧,最后是对八哥怀着敬意和歉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