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

合集下载

贵州省小汇水流域暴雨洪水计算

贵州省小汇水流域暴雨洪水计算

H60 ' CV 60 '
H24
110
m m
[ 注
多雨区 一般雨区 较少雨区 少雨区
110 0.55 47 0.47
100 0.5 43 0.43
90 0.45 38 0.33
80 0.4 35 0.35


Qp
0.357
0.922 1
f
0.36
J 0.240
F 0.716 (CK pH24 )1.23
0.81 0.74 ~ 0.88
0.86 0.8 ~ 0.94
0.89 0.84 ~ 0.92
0.91 0.87 ~ 0.94
0.93 0.9 ~ 0.95
0.94 0.92 ~ 0.96
Ⅱ2
(三都 推荐)
Ⅱ2 Ⅱ3
山区或部分山 区:中等岩溶
植被较好
平均C 变化范围

Hf
~ 造
[ 注
都 P(%) 0.1 0.2 0.33 0.5
皮甲河流域 平桥站以上
0.24
0.22~0.26
Ⅱ1
高山间山丘区,少量岩溶植被差
松坎河流域 松坎站以上
0.43
0.41~0.45

Ⅱ2
山区间山丘,少量岩溶,植被一般或较 好
黔东北部分 地区
0.38
0.36~0.4

Ⅱ3 山区间山丘,非或少量岩溶,植被好
f
J
F C
~ 流~ 主~ 汇~ 洪
f F / L2 104
× 0.1484313 ^ 0.36 × 0.01611
× ( 0.786 × 1.83 × 110
式 中
1
~ 汇

应用贵州省雨洪公式计算施工期

应用贵州省雨洪公式计算施工期

应用贵州省雨洪公式计算施工期设计洪水需注意的问题汪德麟刘彦祖贵州省水利水电工程咨询中心·贵州·贵阳550002摘要:贵州省雨洪公式主要是分析研究主汛期设计洪水的计算公式及参数,要将它应用于施工期设计洪水计算,只是权宜之计。

若将公式所用参数的下延部分处理得当,计算的施工期设计洪水仍有较好精度。

本文在尊重原分析成果的前提下,提出公式参数下延的应用,供设计单位参考。

关键词:雨洪公式;施工期设计洪水;暴雨时面深;产流;按规律下延;汇流;检验1、问题的提出贵州省雨洪公式含《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简称“手册”)及其修订本-小汇水流域部分(简称“修订本”)两部分,它们为我省无实测水文资料地区的设计洪水计算,提供了一套应用设计暴雨推算设计洪水的办法,经实践检验,基本上适用于我省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下,小于1000km2流域的河流上使用。

上世纪八十年代编制“手册”与“修订本”的着重点是放在推求主汛期的稀遇洪水,甚至是用P.M.P推求P.M.F方面。

对于常遇洪水(P≥5%)部分以及非汛期洪水却研究不足。

但是在设计工作中,要求计算施工期(枯水期)的设计洪水,省内各设计单位多应用贵州省雨洪公式,根据施工期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往往由于产流系数与汇流系数使用不一致,导致设计洪水成果差别较大。

本文欲对枯水期小暴雨洪水部分的计算,在基本保持贵州省雨洪公式原貌的基础上,对“手册”与“修订本”不完善的部分,进行补充修正,使其能适应小量级的暴雨洪水计算,尽量避免计算的任意性。

2、施工期的暴雨特点施工期一般都安排在枯水期,该期的降水量较小,雨强也不大,一般情况不会出现暴雨,若施工期开始较早(10月、11月),结束较迟(4月)少数年分也可能出现暴雨。

对这期间暴雨的时、面、深关系,缺乏研究。

在贵州省雨洪公式中,已经将主汛期暴雨的时、面、深关系概化处理在公式中,即暴雨衰减指数n,暴雨点面关系已经概化在公式中。

使用贵州省雨洪公式计算施工期设计洪水,其前提就要假设施工期暴雨的时、面、深关系与主汛期暴雨一致,此假设可能有一定误差,估计误差不大。

贵州无资料地区小型水库水文分析计算

贵州无资料地区小型水库水文分析计算

贵州无资料地区小型水库水文分析计算[摘要]采基水库位于威宁县西南部黑石头镇河坝河左岸支流安家沟上,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9.1km2,河长为6.9km,平均坡降为16.88‰。

设计流域属于无资料地区,采用降水径流频率相应法对水库坝址径流进行推算;设计流域无实测洪水资料,且面积较小,故水库坝址设计洪水采用“雨洪法”计算。

[关键词]:无资料小型水库降水径流同频相应法雨洪法0引言采基水库位于威宁县西南部黑石头镇河坝河左岸支流安家沟上,所在河流为长江流金沙江水系河坝河左岸一级支流。

安家沟发源于水箐老营(2450m),由南向北流经大海子,于白龙梁子进入河坝河(入口高程2130m)。

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9.1km2,河长为 6.9km,平均坡降为16.88‰。

流域地处黔西北高原山区,流域主要以溶丘洼地地貌为主,丘山与溶蚀低丘结合,属于岩溶较强发育区。

采基水库规模为小⑵型,水库正常蓄水位2215.00m,校核洪水位2216.87m,水库总库容90.60万m3,年可供水量114.70万m3。

大坝为砼砌毛石重力坝,最大坝高39.5m,坝顶宽3.0m,最大坝底宽29.63m。

采基水库属于无资料地区小型水库设计采用降雨径流频率相应法计算径流,采用“雨洪法”计算洪水的方法是适合的。

1径流计算1.1径流特性流域属典型的山区雨源型河流,径流主要由降水补给,径流特性与降水特性基本一致,即年际变化小而年内分配不均,径流主要集中在5~10月,占全年径流总量的88%,枯季径流相对平稳。

径流洪枯悬殊,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

查贵州省1956~2000年年径流深均值等值线图可知采基水库所在流域年径流深在300mm~400mm等值线之间,查贵州省1956~2000年年径流变差系数等值线图可知年变差系数在0.3左右。

1.2径流计算设计流域无水文观测资料,其径流以黑石头雨量站、斗古坪雨量站和威宁气象站为参证站,采用降水径流频率相应法推求。

设计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为三个参证站降雨量的平均值,以黑石头雨量站相应年份降水分配率进行径流分配。

贵州省暴雨洪计算实用手册_修订本_

贵州省暴雨洪计算实用手册_修订本_
S p 24 n 1 K p H 24
F L2
则 L F 0.5 f 0.5
m 1 0.22 将 V、τ、θ、λ、m、Sp、L 等代入(3-4-1)式并经转换后,即得设计洪峰流量 Qp 的基本 计算式:
3
QP 0.357 10.922 f 0.360 J 0.240 F 0.716 CK p H 24
域及特小流域中坡面汇流随着面积渐小而逐渐起主导作用,各站参与地区综合的 m 稳系反映 大洪水的汇流特征,不同θ值的流域汇流条件相对地差异较小,因而 m ~ θ线坡度较缓。 随着面积增大,河槽汇流比重加大 汇流速度增加较快,汇流参数 m 增大较多,汇流 m ~θ
线坡度较陡, 所以 m~θ线是转折的。 参照 《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 一书综合国内几个地区 m~ θ关系及邻近省区 m~θ关系的趋势,结合我省某些自然地理分类(Ⅰ2 类)点据分布情况, 我省 m~θ线大约在θ=30 处转折,当θ>30,m~θ线坡度较陡,即原《手册》确定的 m=r θ0.73;当θ<30,m~θ线坡度较缓,如图中所定 m=rθ0.22。 ⑵确定小面积 m~θ的趋势时,由于我省实测资料特少,因此,除考虑点据外,还对我省
贵州省暴雨洪计算实用手册
(修订本)
小汇水流域部分 王继辉 (贵州省水文总站)
(在本次修订过程中,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史学政高级工程师和省水文总 站汪德麟高级工程师参加讨论在和确定修订方案及成果报告,对各应用单位对 《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以关心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特在此表示感 谢! 本修订报告经贵州省水力电力厅黄付华副总工程师、 吴焕德总工程师审阅。 )
产流 分类 相应汇 流分类 流域特征 丘山间谷坝、 Ⅰ Ⅰ1Ⅰ2 中等岩溶、植 被较差 山区、少量岩 Hp(mm) 项目 平均 C 变化范围 100 0.65 0.52~ 0.77 0.72 0.61~ 0.81 0.66 0.53~ 0.77 150 0.76 0.63~ 0.85 0.81 0.74~ 0.88 0.77 0.66~ 0.85 200 0.82 0.74~ 0.88 0.86 0.80~ 0.94 0.82 0.74~ 0.88 250 0.86 0.79~ 0.91 0.89 0.84~ 0.92 0.86 0.83~ 0.91 300 0.88 0.83~ 0.92 0.91 0.87~ 0.94 0.88 0.83~ 0.92 400 0.91 0.87~ 0.94 0.93 0.90~ 0.95 0.91 0.87~ 0.94 500 0.93 0.90~ 0.95 0.94 0.92~ 0.96 0.93 0.90~ 0.95

暴雨产流计算(推理公式贵州省)

暴雨产流计算(推理公式贵州省)

Ⅱ1
Ⅱ1
山区、少量岩溶、植被差
Ⅱ2
Ⅱ2、Ⅱ3
山区或部分山区:中等岩溶植被较好
年最大平均24h、1h点降雨量(mm)与Cv表 多雨区 H24h Cv24 H1h Cv1 110 0.55 47 0.47 一般雨区 100 0.5 43 0.43 较少雨区 90 0.45 38 0.38
暴雨衰减指数n=0.4(用于n值范围0.25~0.55)特小流域 土类 前期土壤 水 分 时间 t(h) 0.1 高低山 0.01~1 流域面积F(km2) 丘陵 平坦 20 0.78
300≤F<1000 25≤F<300 θ >30 0.673 0.923 0.125 0.083 0.724 1.231 2.21 -0.174 0.75 0.73 0.357 0.923 0.125 0.083 0.834 1.231 1.32 -0.084 0.75 0.73
25≤F<300 3≤θ ≤30 0.357 0.923 0.360 0.240 0.717 1.231 1.32 -0.084 0.75 0.22
1
流域面积F(km2) 高低山 0.01~1 1.01~5 5.01~20 20.01~50 50.01~100 0.01~1 1.01~5 5.01~20 20.01~50 50.01~100 0.01~1 1.01~5 5.01~20 20.01~50 50.01~100 丘陵 平坦 20 0.87 0.8 0.76 0.73 0.71 0.69 0.61
500 0.93 0.9~0.95 0.94 0.92~0.96 0.93 0.9~0.95 Q计算(m3/s) 2997
0.63~0.85 0.74~0.88 0.81 0.74~0.88 0.77 0.86 0.8~0.94 0.82

[VIP专享]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49

[VIP专享]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49

典型代表地区
黔中地区
皮甲河流域平桥 站以上
松坎河流域松坎 站以上
黔东北部分地区
平均 0.335 0.240 0.430 0.380
变化范围 0.32~0.36 0.22~0.26 0.41~0.45 0.36~0.40
山区间山丘,非或少量岩溶, 黔东南部分地区 0.310 0.29~0.32 Ⅱ3 植被好
4、根据我省暴雨时面深综合分析的实际情况,当流域汇水面积
小于 25 平方公里时,暴雨点面折减系数 =aFb=1,流域重心点暴雨
量即为流域面平均雨量,此时,a=1,b=0。

6、其他概化条件,在简化雨洪计算公式时再予叙述。
二、小汇水面积雨洪基本计算公式修订公式的推导:
1、当 25≤F<300 km2,并且 θ≤30 时,
2、确定小面积 m~θ 的趋势时,由于我省实测小面积资料特 少,因此,除考虑点据分布外,还对我省可能出现的最小 θ 和 m
GDP “” “After all t“”h:e“”se years, we a/r/e+/s(tilYlovueraryemsuoc“bh/,oi/”r/“in/”tn/Iegrn)teestresdtinge“”ach other.”
68 40035 5—05—“8”4“0”“0” “D”IY“”“7b5u7il1de“r”“b”u“il!”d“er18” 18 “”“ ” 2070 2—7—“”— …… “”2060 “”“”2“0”90—“6”—0—— 2—050
值进行估计,假定流域汇水面积为 1 平方公里时,对于主河道坡降
Ⅰ2 类(丘山间谷坝,强岩溶,植被差)的 m 值最低,其小面积的 点据较多,依照其点据分布趋势,确定 m~θ 线在 θ=30 处转折后

贵州特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

贵州特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

贵州特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
王继辉;郭履维;鹿坤
【期刊名称】《贵州水力发电》
【年(卷),期】1995(000)003
【摘要】介绍了贵州特小流域在短缺水文资料条件下用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峰流量的方法。

阐述了在分析和综合贵州的自然地理和暴雨洪水特性的基础上;对自然地理主要特性进行分类,对暴雨统计参数和流域几何特征值进行概化,编制可供小型防、排洪工程及其它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时直接查用的设计暴雨、设计洪水计算图表。

还对岩溶地区用设计暴雨推算特小流域设计洪峰流量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和意见,以期对我省暴雨洪水分析研究和为解决小型工程简捷推算设计洪水而又能达到实用精度要求提供途径.
【总页数】7页(P54-60)
【作者】王继辉;郭履维;鹿坤
【作者单位】贵州省水文总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22
【相关文献】
1.特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研究概述 [J], 吴婉玲;谢华伟;陈晓东
2.山洪灾害治理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方法研究 [J], 黎恺;张湘君
3.城区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方法的分析 [J], 刘兴辉
4.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方法分析及应用 [J], 魏周杨
5.林区特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的初步探讨 [J], 王炜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贵阳市暴雨强度公式推求

贵阳市暴雨强度公式推求
2 0 1 6 年0 1 月第 0 1期
城 市道 桥 与 防 洪
防洪排水 9 5
贵 阳市暴 雨 强度公 式推 求
张 东海 , 段 莹 , 周 文钰 。 , 李 扬。 , 龙 俐
( 1 . 贵州 省气 候 中心 , 贵州 贵 阳 5 5  ̄0 2 ; 2 . 贵州 省安顺 市 气象 局 , 贵州 安顺 5 6 1 0  ̄; 3 . 贵州省 贵 阳市气 象局 , 贵卅l贵 阳 5 5 0 0 0 1 )
摘 要 : 利用 贵阳 国家基准气候 站 1 9 6 1 ~2 0 1 4年逐分 钟降水 资料 , 选取并 计算 5 、 1 O 、 1 5 、 2 O 、 3 0 、 4 5 、 6 O 、 9 0 、 1 2 0 、 1 5 0 、 1 8 0 a r i n 共 1 1 个 时段逐年最 大降雨量样 本 , 依据 《 室外排水设 计规 范} ( G B 5 0 0 1 4 — 2 0 0 6 , 2 0 1 4 版) 和《 城市 暴雨强度公 式编制 和设计暴雨 雨型 确定 技术导则 》 ( 2 0 1 4 版) 技 术要求 , 对 贵 阳暴雨强 度公式进行 推求 , 得 到以下结论 : 三种频率 分布 曲线 拟合结果 表明耿 贝尔 分布 曲线 优于皮 尔逊 Ⅲ型和 指数分布 ; 在形式 上分别给 出 了贵 阳市暴雨 强度总公 式 、 单一 重现期暴 雨强度公 式和 区间( 任意重 现期 ) 暴雨 强度公 式 ; 计算贵 阳市暴雨 强度 区间公 式 和总公式重 现期 2~ 2 0 a 暴 雨强度平 均绝对 均方误差及 平均相 对均方 误差 , 结果
部分道路交通 中断 ; 1 6日 1 9时南 明河水文站水位 达到 1 0 4 9 . 6 1 m, 超警戒水位 0 . 3 m。 朱 思诚 等[ 1 J 指 出要 解 决 好 城 市 排 涝 需 要 加 强 排 水 设 施 建设 、 适 当 提 高 排水 管 沟 建 设 标 准 、 改 造 旧排 水 沟 管 以 及 建 设 雨 水 调 蓄 设 施 ,城 市 雨 水 排 水 系统 作 为 城 市 的 基 础 设 施 ,对 于解 决 城 市 内涝 问题 至关 重要 。现代城市建设对雨水排水 系统的 规划 、 设 计 和管 理 提 出了 严 格 要 求 , 必 须 按 照雨 污 分 流体制 进行城 市雨水 排水 系统规划 和设计 , 然 而 其投 资预算 和可靠 性与设 计流量 直接相关 , 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修订本)小汇水流域部分二零零四年九月一、基本思路推理公式法,是最早用作根据暴雨资料间接推求设计洪水最大流量的方法之一。

我国于建国后,在铁路、公路、城市和工业区防洪排洪、城市排水以及中小型水电建设等方面,都广泛使用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水。

本次修订小汇水面积雨洪计算公式,主要考虑了影响雨洪计算公式结构的关键性的经验关系即汇流参数地区综合经验关系以及有关的边界条件,参照外省的类似经验关系并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进行修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汇流参数m和流域几何特征值θ之间的地区综合关系m~θ,由于面积较小的小流域及特小流域中坡面汇流随着面积逐渐起主导作用,不同θ值的流域汇流条件相对的差异较小,因而m~θ线坡度较缓;随着面积的增大,河槽汇流比重加大,汇流速度增加较快,汇流参数m增长较多,汇流m~θ线坡度较陡。

所以,m~θ线是转折的。

参照《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一书综合国内几个地区m~θ关系及邻近省区m~θ关系的趋势,结合我省某些自然地理分类(如Ⅰ2类)点据分布情况,我省m~θ线大约在θ=30处转折,当θ>30,m~θ线坡度较陡,即原《手册》确定的m=γθ0.73;当θ<30,m~θ线坡度较缓,如附图中所定m=γ1θ0.22。

2、确定小面积m~θ的趋势时,由于我省实测小面积资料特少,因此,除考虑点据分布外,还对我省可能出现的最小θ和m值进行估计,假定流域汇水面积为1平方公里时,对于主河道坡降很大(如100%)的特小流域,设若干种流域形状系数,其最小的θ不小于3.0,取θ=3为应用范围的最小值。

由我省实测水文资料分析的汇流参数m值,最小值为m=0.4,原《手册》在与邻省区典型流域汇流参数比较的综合材料中,我省最小汇流参数为m=0.31~0.39,结合我省分类m~θ关系点据分布,Ⅰ2类(丘山间谷坝,强岩溶,植被差)的m值最低,其小面积的点据较多,依照其点据分布趋势,确定m~θ线在θ=30处转折后通过θ=3.0,m=0.3处,m~θ线与Ⅰ2类点据配合得还比较好,亦即在应用范围内取我省的最小汇流参数m=0.3。

如此,小汇水面积流域的m~θ关系拟定为m=γ1θ0.22。

3、鉴于其他各自然地理分类(Ⅰ1、Ⅱ1、Ⅱ2、Ⅱ3)小汇水面积流域的点据更少,同时考虑推导小汇水面积雨洪计算公式的方便,其他各自然地理分类的m~θ定为与Ⅰ2类m~θ平行的一组线,即均在θ=30处转折,m=γ1θ0.22。

地区综合汇流参数的非几何特征系数γ1值综合如下表。

汇流参数γ1系数统计表类别大类分类流域主要特征典型代表地区平均变化范围Ⅰ1丘山为主,中等或部分强岩溶,植被较差黔中地区0.3350.32~0.36ⅠⅠ2丘山间谷坝,强严重,植被较差皮甲河流域平桥站以上0.2400.22~0.26Ⅱ1山区间山丘区,少量岩溶,植被差松坎河流域松坎站以上0.4300.41~0.45ⅡⅡ2山区间山丘,少量岩溶,植被一般或较好黔东北部分地区0.3800.36~0.40Ⅱ3山区间山丘,非或少量岩溶,植被好黔东南部分地区0.3100.29~0.324、根据我省暴雨时面深综合分析的实际情况,当流域汇水面积小于25平方公里时,暴雨点面折减系数=aF b =1,流域重心点暴雨φ量即为流域面平均雨量,此时,a=1,b=0。

) 6、其他概化条件,在简化雨洪计算公式时再予叙述。

二、小汇水面积雨洪基本计算公式修订公式的推导:1、当25≤F <300 km 2,并且θ≤30时,推理公式法推求洪峰流量的基本方程为:Q m =0.278F(3-4-1)th t V=mJ Q m(3-4-2)31λ 取=λ=th tnsc τφ41 且VL 278.0=τ θ=4131FJ L此处 a=1.32,b=﹣0.084b aF =φ(, )75.0≈n 70.02≈n 80.03≈n 若f=则L=F 0.5f ﹣0.52L F24)1(24H K S p n p -=m=γ1θ0.22将V 、等代入(3-4-1)式并经转换后,即得L S m p 、、、、、θλτ设计洪峰流量Q p 的基本计算式:[]23.124716.0240.0360.0922.01357.0H CK F J f Q p p ∙∙∙∙∙=γ 以上各式中:Q m ————洪峰流量(m 3/s );Q p ————设计频率为p 的洪峰流量(m 3/s ); H t ————t 时段的单一洪峰净雨深(毫米);————流域汇流时间(小时);τ V ————流域平均汇流速度(m/s );m ————汇流参数;————洪峰流量经验指数,取;λ41=λ ————暴雨点面折减系数;φ θ————流域的几何特征值;————暴雨衰减指数,对1~24小时,近似取为0.75;n n 为1~6小时平均暴雨衰减指数;为6~24小时2n 3n 平均暴雨衰减指数;S p ————设计暴雨雨力,即最大1小时(60分钟)设计雨量;————年最大24小时点雨量均值(毫米);24HK p ————皮尔逊Ⅲ型曲线的模比系数,由年最大24小时点雨量变差系数C v 查C s =3.5C v 的K p 值表中,设计频率p 的K p 值;F 、L 、J ——流域汇水面积(平方公里)、主河道长度(公里)、主河道坡降;2133222111)()()(L l z z l z z l z z l z J nn n ++⋅⋅⋅+++++=- f ————流域形状系数,;2LFf =C ————洪峰径流系数,查原《手册》附表(九),为应用方便摘录于后,并稍加整理。

洪峰径流系数C 查用表 (原《手册》附表(九))产流分类ⅠⅡ相应汇流分类Ⅰ1、Ⅰ2Ⅱ1Ⅱ2、Ⅱ3流 域特 性丘山间谷坝,中等岩溶,植被较差山区,少量岩溶,植被差山区或部分山区,中等岩溶,植被较好项目平均C/变化范围1000.650.52~0.770.720.61~0.810.660.53~0.771500.760.63~0.850.810.74~0.880.770.66~0.852000.820.74~0.880.860.80~0.900.820.74~0.882500.860.79~0.910.890.84~0.920.860.80~0.913000.880.83~0.920.910.87~0.940.880.83~0.924000.910.87~0.940.930.90~0.950.910.87~0.94H f (㎜)5000.930.90~0.950.940.92~0.960.930.90~0.952、当25≤F <300 km 2时 ,且θ>30时[]23.124834.0082.0125.0922.01357.0H CK F J f Q p p ∙∙∙∙=γ式中各符号意义同前。

3、当300<F <1000 km 2时[]23.124723.082.0.0125.0922.01674.0H CK F J f Q p p ∙∙∙∙=γ集水面积F <50 km 2,θ<304、当10≤F ≤25 km 2[]212.124834.0221.0331.0848.01234.0H CK FJfQ p p ∙∙∙∙=γ以最大6小时雨量推求设计洪峰流量[]212.16834.0221.0331.0848.01327.0H CK F J f Q p p ∙∙∙∙=γ5、当1≤F ≤10 km 2[]143.1'890.0149.0223.0571.01481.0pp S C F J f Q ∙∙∙∙=γ当t ≤1h ,暴雨衰减指数为n 1,平均约为0.501h ≤t ≤6h ,暴雨衰减指数为n 2,平均约为0.706h ≤t ≤24h ,暴雨衰减指数为n 3,平均约为0.801~24h 的暴雨衰减指数近似取值n=0.75或[]24)1(24H K S p n p -=)1(66-=n p p H S 对F 很小的特小流域,按《手册》的计算方法τ值有时偏大,可用下式估算VL 6.3+=+=坡槽坡ττττ τ坡——为水流过山坡的汇流时间,一般采用0.3~0.5hV ———平均汇流速度(m/s ),山区采用1.2m/s ,半山区采用1.0m/s ,平原采用0.8m/s 。

若要求精度不很高,对于流域面积较小的,也可参照以下选用:当F ≤5~8km 2 τ可近似选用小于等于1h 左右F ≤50km 2τ可近似在6h 左右范围内选用部分总结在枯水期,当水电站水库具有枯水日来水量的20%~25%的兴利库容时,一般可进行日调节。

通常用库容系数β(β)年兴W V / 反映水库的兴利调节能力,当β=8%~30%时,一般可进行年调节,当天然径流年内分配较均匀时,β=2%~8%,即可进行多年调节,年调节水库一般可同时进行周调节和日调节,当β>30%时水库可进行多年调节。

水电站的工作水头可分为低、中、高水头三级,低水头为30m 以下,中水头为30~100m ,高水头为100m 以上。

根据《小水电水能设计规程》SL76-94,水轮机设计水头的确定原则为:引水式电站:H p /H pj =0.95~1.0 河床式电站:H p /H pj =0.90坝后式电站:H p /H pj =0.90~0.95式中:H p ——水电站设计水头,m ;H pj ——水电站加权平均水头,m 。

多年悬移质输沙量=面积×模数多年悬移质含沙量=输沙量/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悬移质输沙率=含沙量×多年平均流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