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公允价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开题报告】

公允价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公允价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专业:会计学一、选题的背景、意义(一)选题的背景公允价值在我国的使用曾因为我国要素市场不够成熟,公允价值难以获得,导致了企业在运用会计准则时随意性大,出现了大量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所以我国1997年-2000年财政部大力提倡使用公允价值,但 2001年-2006做出了回避的制度,这次是第二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仍旧有许多上市公司利用这一计量属性进行盈余管理。

为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需求和出现的众多新领域的发展要求,同时也为更真实准确地使会计信息反映给预期使用者,我国现行会计准则是2006年2月15日颁布,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该准则实施的三年多里,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而言,有些方面抑制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而有些方面却扩大了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管理的空间。

对于为适应会计信息的适用性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在我国目前市场环境还不够稳定和不够成熟,以及估值价值的发展不够完善的状况下,公允价值的确定不够准确和不够快速。

又由于频繁发生的上市公司利用这一点来美化会计报表,使得相关使用者受到利益损失,公允价值的引入是否能使其真正达到预期所期望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的目标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二)选题的意义在发达国家公允价值的运用已经非常的普遍和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是依据活跃于市场的价值,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入对与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适用性发面是发挥着积极作用。

但是我国目前的公允价值评估技术及其市场的不够成熟和稳定,使得公允价值的运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是成了上市公司粉饰公司财务报表的手段。

现提出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化细化及其加大相应惩罚力度等方式控制甚至是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使得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的披露更真实可靠,让预期使用者能准确地做出投资等决策,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一)国外研究综述20世纪70年代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己有“公允价值”这个术语,但直到1984年FASB发布专门论述会计计量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5辑《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与计量》时仍未使用这个概念。

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The influence of fair value measure

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The influence of fair value measure

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The influence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on Earnings Management)[Abstract]The introduction of fair value is a bright spot in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of Enterprises promulgated and implemented in 2006.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basis of fair value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fair value on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possibl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Fair value; earnings management;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The use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ttribute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exchange of non monetary assets", "debt restructuring", "real estate investment", "biological assets", "share payment", "financial instruments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and other specific criteria. The introduction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model not only improves the relevanc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ecision-making, but also provides space for enterprise earnings management.(I) summary of fair valueAccording to the new guidelines, fair value refers to the amount of the exchange of assets or the amount of debt paid by the parties who are familiar with the transaction in a fair transaction". To determine the practice of fair value can b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 if theassets (or liabilities, the same below) there is an active market, you can press the asset in the market offer activity to determine the fair value of the asset; if there is no active market, the fair value can refer to the presence of other active assets the market in the market price is determined with essentially the same; if the above two conditions are not satisfied, then the fair value of the asset can be determined using valuation techniques.Compared with the historical cost fair value are mainly the following points: from static measurement to dynamic measurement, the dynamic is realized through the confirmation of gains and losses caused by market fluctuations; and weakening of the principle of prudence, the pursuit to provide more accurat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t is not only the "fair" measurement of assets impairment losses. At the same time also "fair" assets value-added brings profits; and improve the relevanc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emphasizing the decision usefulness; and follow the more accurate matching principle, both income and expenses not only in nominal money this unit of measurement is the ratio, but also the ratio in the measurement attribute.(two) overview of earnings managementAs for earnings management, many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already defined it. These definitions are not the same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a class that contains both these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control behavior, such as legal, corporate management in the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the accounting system within the permissible range,the carrying amount of surplus occupation judgment caused by the choice of accounting methods, such as the change of also, including the manipulation of illegal or fraudulent, such as consciously" excessive "or" inappropriate "use of accounting choice and occupation judgment affect the current-account surplus; intentionally fabricated and fictitious transactions to adjust the current-account surplus behavior. Another view is that earnings management refers only to illegal or deceptive earnings manipulation. The former is a broad sens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latter is narrow sense earnings management (He Defu, Zou Jing). The content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earnings management.(three) the relation between fair value and earnings managementFair value is an attribute of accounting measurement. Earnings management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controlling the earnings of enterprises through legal or illegal activities and managing the book surplus. There is no necessary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However, 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model, it may become a tool for enterprise management to carry out earnings management.In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ttribute of the application is mainly embodied in the "exchange of non monetary assets", "debt restructuring", "real estate investment", "biological assets", "share payment", "financial instruments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and other specific criteria. This article will also discuss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model from these aspects.(1) carrying out earnings management with debt restructuring;The new standards in the debt restructuring, enterprises with cash or non cash assets to pay off debts, or turn the capital by debt for debt restructuring, the debtor shall pay between the fair value and book value of debt restructuring cash or non cash assets or shares of fair value recognised as debt restructuring gains and included in the current profits and losses.At the same tim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air value and the book value of the non cash assets transferred by the debtor shall be included in the profits and losses of the transferred assets, and shall be included in the profits and losses of the current period. As a result, the company who had a crisis,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of insolvency can through debt restructuring, restructuring income to change the company's current profitability is likely to become a better operating performance, good profitability of the company.(two) the use of non monetary assets exchange for earnings management;The new regulations, the exchange of non monetary assets at the same time to meet the exchange has commercial substance and the assets or change the fair value of the assets of the two conditions that can be reliably measured, should be a fair value and relevant payable taxes as for the cost of the assets, the fair value and Book value of the assets of the exchange the difference in the current profits and losses. Although theguidelines clearly point out the two conditions for using fair value to measure, these two conditions depend largely on the professional judgment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This dependence on the professional judgment of accountants greatly increases the possibility of manipulation of earnings through non monetary transactions.(three) the investment real estate new earnings management regulations, the investment real estate shall be measured using the fair value model simultaneously meet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the real estate investment location is the active real estate market; and the enterprise can obtain the same or similar to the real estate market price and other relevant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active real estate market, the fair value of the investment real estate to make reasonable estimation. At the balance sheet date, the fair value model for subsequent measurement of the investment real estate shall be in accordance with between the fair value and the original book value recognised "fair value accounting", included in the current profits and losses. At this stage, China's real estate market system is not very perfect, relying on the active market price of real estate to determine fair value is obviously difficult to achieve fair.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three, fair value should be noted that although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is "cautious" the introduction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model, and in various specific standards strictly limit the use of fair value, but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fair value depends on the active market exists, and when not there are requirements of the active market, fair value is determinedand selection of discount rate and calculation of future cash flows, which are inevitable in enhancing subjective judgment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related personnel in the process of color. The subjective judgment, which lacks objective evidence, also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management to make use of fair value for earnings manageme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introduction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model to audit work presents new problems, the original audit procedures and methods of the old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with the audit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 under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model. To a certain extent, this has stimulated the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to make use of the fair value of earnings management.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following measures can be adopted to regulate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under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model:(a) the relevant agencies should through the relevant application guidelines and interpretations to gradually improve the specific regulations relating to the use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mode, clear the use of fair value conditions and determination of content, in order to provide a unified standard for the use of fair value, reduce the occupation judgment in the process to determine the ingredients,Improve its reliability. The government should also introduc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s to improve the cost of earnings management by improper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so as to restrict the illegal manipulation.(two) audit the financial reports of enterprises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ir accounting information. Relevant audit institutions and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should adapt to this change in the new standards, and adopt new auditing methods and procedures to audit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under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model.(three) relevant employees should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 through continuous learning and other ways, and should also be strict self-discipline and abide by professional ethics. On the one hand, related practitioners should strengthen the learning of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conditions, familiar with the use of fair value, to make the correct judgment and choice of fair value when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of employees through education, which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under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model.Reference [1] Ministry of finance,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M], Economic Science Press, 2006[2], Kang Xia, Di Di Cong, earnings management under fair value accounting, accounting monthly (Accounting), [J]2007 (5),14-16[3], He Defu, Zou Jing: the influence of fair value on earnings management. Accounting of Chinese agriculture, [J]2008 (10), 49-51。

公允价值计量下盈余管理论文

公允价值计量下盈余管理论文

公允价值计量下的盈余管理研究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6-000-01摘要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重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这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本文指出,公允价值计量下盈余管理包括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关联交易等管理手段。

为防范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应采取强化信息披露和对相关交易实质的审查,加强公允价值计量内外部监控以及提高信息使用者的识别能力等措施。

关键词公允价值盈余管理新会计准则一、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一)公允价值的定义我国在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公允价值实际上是在市场经济中可以观察到的、由市场价格机制所决定的市场价格,此价格是市场交易各方承认和接受的。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关键一点是不能脱离市场,离开了市场,公允价值将无法确定。

(二)盈余管理本文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在编报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作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

新会计准则全面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增强了企业的盈余弹性,给予公司更大的自主权。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为半强式有效市场,公允价值的应用也为企业盈余管理创造了空间。

二、公允价值应用下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一)利用投资性房地产的盈余管理手段《企业会计准则》第三号允许投资性房地产允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但是准则中并未给出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具体标准。

由于房地产业的行业特点,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用途、甚至是相同用途但是不同楼层的房地产,其交易价格也相差甚远。

如果企业选择公允价值计量,自用房地产或存货与投资性房地产之间的转换,为企业的盈余管理制造了一定的空间。

(二)利用债务重组的盈余管理手段新准则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公允价值应用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公允价值应用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计 准则与国际接轨 、 公允价值的计量及应用 已是大势所趋 。

金融 资产 应当 以公允价值计 量 ,且公允 价值变动计人 资本 公
积。

公 允价 值 对 盈 余 管理 的 影 响
新 准则体系在金融工具 、 投资性房 地产 、 非货币性资产 交 换、 债务重组 、 企业合并 、 生物资产 、 租赁 、 资产减值 、 企业 年金 基金 、 长期 股权 投资等方面均谨慎地 采用 了公允价值 , 这些都
其他相关信息 , 而对投资性房地产 的公允价值做 出合理的估 从
计, 采用公允价值模 式计量 , 不对投 资性房地产计提折 旧或进 行摊销 , 而以资产 负债 表 日投资性房地产 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 整其账面价值 , 且将 公允价值 与原账 面价值之 间的差额计入 并 当期损益。
交 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支付 的价款中包含 已宣告发 放债券利息的应单独确认为应 收项 目。 后续计量持有至到期投
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按 照取得该金融 资产 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支付
1 . 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 中的应用。 国的新会计准则 中, 我 公 允 价值 在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 变动计入 当期 损益的金融 资产 ( 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 以公允价值计量 且其 变动计入 当期损益 的金融资产 )持有 至到期投 资、 、 可供出售的金融 资产 等金融工具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中都有大量应用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 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 以公 允价值作 为初 始确定 金额 , 交易成本 在初始确认时 , 直接计人
A E 7 金融 工 具 列 报 。 B 3号
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第 三产业 的一个组成部分 , 其交易 日

公允价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

公允价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公允价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专业:会计学一、前言部分目前上司公司粉饰报表的事件时有发生,除借助资产重组之机,利用关联交易将不良股权投资以高价与关联公司置换股权获取“暴利”外,还有不少上市公司利用成本法和权益法粉饰会计报表,调节利润。

适度的盈余管理说明企业的有关利益主体会采用合法手段来追求自身利益的实现,但对于利益相关者来说可能由于会计信息失真而导致决策错误。

有些言论说公允价值的引入成了盈余管理的工具,任何非法或欺诈性行为均不会主动贴上“非法”的标签。

相反,还会竭力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

企业管理当局对利润进行操纵的行为损害他人的利益、破坏市场秩序,为法律法规所不容,因而在客观上需要合法的外衣。

公允价值的引入满足了盈余管理这一需求。

这一属性的引入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的起的作用是非常积极,使得许多的会计行业信息采用了这一计量属性后更能反映市场的状况,会计信息的相关利益群体更能准确地做出相应的决策。

但是目前我国市场的不够稳定和发达,以及评估机构的估值技术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够完善,导致有些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操纵,如投资性房地产企业运用我国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不够成熟和稳定的状况,把影响当期的收益分摊到几期,以达到平滑利润,粉饰报表的目的。

二、主题部分(一)国外研究综述20世纪70年代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己有“公允价值”这个术语,但直到1984年FASB发布专门论述会计计量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5辑《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与计量》时仍未使用这个概念。

进入20世纪90年代,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出现,在美国会计界和金融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以SEC和投资者为代表的支持者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将极大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使会计信息能够反映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且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以联邦储备委员会、财政部和金融界为代表的反对者则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是对现行会计模式的极端背离,不仅缺乏可靠性,而且将导致金融机构的收益产生波动,促使金融机构的贷款决策短期化。

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盈余管理是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利用会计政策和估计刻意调整盈余水平,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

盈余管理的出现是由于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和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市场竞争的复杂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盈余管理已成为金融研究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盈余管理行为的出现并不少见。

一方面,企业经营者为了降低税负、提高股东回报率或者达到市场预期,常常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调整财务报表,使其呈现出符合自身利益的盈余水平。

监管机构和投资者也对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

分析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对于了解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深入研究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才能有效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投资者信任,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000字】1.2 研究意义了解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投资者希望通过财务报表准确地了解公司的盈利情况,而盈余管理可能会导致财务报表失真,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对于公司管理者而言,深入了解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经营策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盈余管理可能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风险暴露和治理结构产生影响,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规范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学者和监管机构需要通过研究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来提高对市场的监管效果,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通过深入了解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学者可以为学术界提供更多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支持,监管机构也可以根据研究结果加强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管和规范。

研究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投资者、管理者、学者和监管机构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字数:311】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针对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和总结盈余管理相关文献,深入探讨盈余管理的定义、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探讨公司治理和市场竞争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盈余管理的合理性,为企业盈余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建议。

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以冠福家用为例

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以冠福家用为例

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以冠福家用为例内容提要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也在不断完善,这使得公允价值计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在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重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后, 2014年以单独准则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在新准则中重新定义了公允价值的相关内容,使得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标准更加统一和规范。

越来越广泛的在实际中得到运用,人们对公允价值计量也倍加关注,同时,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也越来越普遍。

公允价值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但在某些其他方面也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因此,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ST企业冠福家用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首先阐述了公允价值的概念、特点、估价技术和盈余管理的概念、特征、动因等相关理论知识。

其次,具体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等领域的应用及影响。

然后,通过案例研究,对*ST企业冠福家用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分析。

之后,通过对企业报表中相关数据的计算,分析了*ST企业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业务中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情况。

最后的出结论,并提出公允价值计量下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建议,即加强理论研究,不断完善相关准则;加强监管,形成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深化社会培训体系,培养高水平的从业人员;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逐步建立各行业信息流通平台:建立和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及股权结构。

关键词:公允价值盈余管理 *ST企业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历史成本计量是会计计量中一种常用的基本计量方法,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逐渐发现历史成本计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局限性和缺陷。

浅析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浅析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 当局为了 自身利益最大化 ,使用会计手 段或采取实际行动 ,调节会计盈余达到所期望水平的一种操 控性行为。盈余管理行为既包括合法的操控行为,如企业管
理 当局 在企 业会 计 准则 和会 计 制度允 许 的范 围 内 ,通过选 择
公开报价的市场价格 ,而三级估计则是在缺乏市场公开报价
浅析公 允 价值 的应 用对 企 业盈 余 管理 的影 响
浅析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会计 系 莫 琳
[ 要] 该文 在 对公 允价 值和盈 余 管理 进行 分 别论 述 的基础 上 ,探 讨 了公 允价 值 的应用 对企 业进 行盈 余 管理 的 影响 ,列举 分 摘 析 了 企业 利用 公 允价值 计 量进 行盈 余 管理 的形 式 ,并对 此提 出了相 关 的规避 措施 。
场价 格 。
没有相反的证据 ,支付或收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数额即
为历史成本 ,通常可近似为当时的公允价值 ;现行成本是在 市场确定的或可观察的市场交易金额,因而属于公允价值 ; 可变现净值是通过贴现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但在物价稳定 的状况下 ,这些短期 的应收应付项 目也可视为公允价值 ;未 来现金流量现值若排除以特定个体计量为 目标的现值,其中 以公允价值为计量 目标的现值亦符合公允价值 的定义。 因此 ,
[ 关键 词] 公允 价值 盈 余 管理
在 20 年 2 06 月财政部颁布的新的会计准则中, 最大的亮 点 即是公允价值作为新的计量基础被引入了我国的会计核算
体 系 。与 原来 的 历史 成本 计量 基 础相 比 ,公允 价 值计 量更加
价 格 作 为公允 价 值 ,或 以此 市场 价格 为基 础确 定公 允 价值 ; 当不 存 在可 观察 的市 场 价格 时 ,即利 用折 现 法 计算其 现值 作 为公 允价 值 或 以此 现值 为基 础确 定其 公允 价值 。也就 是说 , 公 允 价值 的确定 是 以市 场为 基列; ,它在 本 质上 是一种 估 汁 的 价格 。在 F S 5 与 I S 中都提 出了公允 价值 的三级 估 汁 。 A 17 A 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学院商学院专业会计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一、前言部分(一)写作目的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已无法很好的体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因此,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其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是新会计准则修改的重点。

新准则体系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因此提高了财务报告信息的相关性,更有利于相关利益使用人做出正确的决策。

然而,在现有市场条件下,多数行业缺乏相关的活跃市场,外部公允价值参数获取渠道仍不透明,因此公允价值的确定难度较大,这就削弱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同时也加大了财务数据可操纵性,使企业管理当局达到了调整盈余的目的。

然而,盈余管理是否合法?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给企业管理当局提供了多大的利润操作空间?新准则的实施对盈余管理到底产生多大影响?这些问题的思考,构成了我们写作的目的。

(二)相关概念2006年9月,FASB在正式发布的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中把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在计量当天,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价格或转移资产付出的价格。

国际会计委员会(IASC)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或负债清偿的金额(1998)。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亦即在非强制或清算性销售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交易(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金额。

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42条中把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从以上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可以看出,公允价值的应用必须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1)公平交易。

即交易双方在活跃的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达成的公平价格;(2)熟悉情况。

即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要尽可能小,交易双方必须充分了解市场,任何价格都可以公开查阅;(3)持续经营。

即非破产清算,清算等其他非持续经营下的交易价格或者强迫交易的价格不是公允价格。

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内外众多专家和学者广泛研究的课题,他们对盈余管理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了定义,以下是国内外会计学界对盈余管理比较权威的定义。

美国会计学家 William·R·Scott 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美国会计学家 Kathehne·Schipper 提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魏明海教授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经理层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契约的结果,在编制财务报告时运用职业判断做出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吴江涛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基于特定主体的利益,利用各种可控手段,对企业经营成果进行调节,以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

其存在时由会计对象、会计系统以及信息使用者和信息供给方的特点等因素综合决定的,应加以有效抑制。

可见,国外两位学者对于盈余管理的理解侧重点不同,分别从政策选择和有目的控制两个角度对盈余管理概念进行了定义,并且Scott对盈余管理的定义更侧重于政策的选择,将其归属于一个较为中性的概念。

从我国的这两位学者对盈余管理的定义来看,强调的是企业管理层对于盈余管理的操纵性,他们认为盈余管理是一个具有一定贬义性的概念。

(三)综述范围本文主要研究新准则下公允价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搜集了对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进行研究的国内外出版的相关著作及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上的相关文章、各类杂志,以及各院校学报上所涌现有关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比如《财会月刊》、《会计之友》、《商场现代化》、《现代商贸业》、《财经界》、《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等。

通过对这些成果的学习、分析和总结,能够进一步解读新准则下公允价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二、主体部分(一)研究背景盈余管理问题是当今西方尤其是美国实证会计研究的主要对象,被称为“市场参与者的游戏"。

继1720年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案英国南海公司事件以后,出现了影响较大的利润操纵案——安然事件,以及近年来国内出现的银广夏、蓝田股份等事件,都和盈余管理密切相关。

与此同时,我国市场机制正处于转轨阶段,产权结构和市场环境还不合理,证券市场尚未成熟,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层腐败、财务欺诈的规范约束还有待完善,因此,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行研究就显得更加迫切。

随着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盈余管理空间,但在某些角度上为盈余管理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由此可见,研究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是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的主要研究进展国外对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的研究较早,且其研究主要针对金融工具的运用。

《Fair value accounting:Effects on banks’earnings volatility, regulatory capital,and value of contractual cash flows》(Barth,1995)的研究表明,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净利润的稳定性虽然较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净利润弱,但其不稳定性并没有体现在银行的股票价格上。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the under performance of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Teoh,Welch , Wong ,1998)指出,季节性股票发行公司的操纵性流动应计利润在发行前逐步增大,至发行当年达到顶峰,然后逐步下降,进而导致报告盈余在发行前增加,至发行当年达到最大,继而下降。

《Earnings Management: A Perspective》(Beneish,2001)提到,高管人员在公司收益被市场高估的期间更可能卖掉其持有的公司股票或行使其股票期权。

所以,高管人员的股票的成交价格是夸大的,他们在预期股票上涨前买入股票或下跌前卖出股票。

《The sales of assets to manage earnings in Japan》(Herrmann,2003)通过对1993年至1997年日本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日本上司公司通过出售有价证券的方式来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发现管理当局的预测误差和有价证券的出售损益呈负相关,因此,管理当局通常会利用出售有价证券的方式来调整盈余。

同时,在对盈余管理手段的研究过程中,《The risk of moral behavior to manipulate profits》(Burns , Merehant,1990)对649个经理进行调查,得出了报告,报告中提到大部分经理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盈余管理:应计利润管理,会计政策变更,采用特定会计政策的时机,构建特殊交易。

2.国内研究现状(1)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的实证研究07年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等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选用不同的会计科目和后续计量方法,将对当期利润产生不同的影响。

《公允价值会计政策选择的盈余管理动因分析——以短期证券投资为例》(曹倩倩,2009)以2007年1月1日证券投资重分类为例,对公允价值会计政策选择的盈余管理动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发现公允价值会计政策的选择表现为企业在增加利润和减少利润波动两方面的权衡。

在资本市场股价普遍上扬时.增加利润的目的成为主要驱动因素,但当资本市场震荡严重、股价下挫严重时,企业选择公允价值会计政策时便会主要考虑减少利润波动的目的。

《公允价值计量下盈余管理手段探析》(浦绍湖,曹晋闻,2009)通过对2006,2007,2008年的年报的分析研究,认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主要影响来自于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应用。

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证券投资已成为“投资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成为上司公司业绩飙升的直接动力。

虽然国内较国外实证研究少,但也同样通过研究发现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将会对企业的盈余管理产生的一定程度的影响,即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公允价值的应用会加大利润的波动幅度,尽管这只是对潜在损益的确认,并不会改变企业的价值,但是公允价值仍然很有可能为企业盈余管理提供空间。

(2)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的理论研究《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韩冬梅,2008)从理论上论述了两者的关系,认为公允价值和盈余管理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但公允价值将成为盈余管理的工具。

《公允价值计量——新企业会计准则运用中面临的困惑》(张华良,2007)提出,一方面新准则有条件的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使得企业盈余弹性增强,另一方面由于对职业判断过度依赖使得公允价值被操纵存在理论上的可能。

《新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赵治纲,2007)也认为,由于新会计准则给了企业管理当局更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同时一些会计事项的处理更多地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新会计准则在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同时,也为一些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公允价值应用下的盈余管理》(康霞,邸丛枝,2007)则从分析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涉及公允价值应用的几个具体准则入手,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滥用公允价值的盈余管理行为。

由此可见,从理论的角度来讲,现行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而且其可能成为盈余管理的手段;同时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时,要充分考虑我国国情,根据实际情况来严格规范公允价值的确认与计量。

所以说,公允价值的引入将会成为一把“双刃剑”。

三、总结部分会计环境的变化导致了我国将公允价值作为21世纪计量属性。

然而公允价值是有其两面性的,在提高了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同时也给盈余管理带来了的一些空间。

盈余管理通过利用会计准则的疏漏或空白进行会计政策的蓄意选择,是企业在会计准则范围内进行有目的的行为。

可见,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对规范盈余管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与此同时,盈余管理问题的不断出现的促使了公允价值不断完善。

因此,通过对公司基于公允价值的盈余管理进行研究,可以帮助财务报告使用者更全面、正确地认识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及企业价值。

盈余质量体现了企业公开报告的业绩和实际经营业绩的差异程度,对公司盈余管理有一定的认识,可使投资者不会仅仅关注和盲目相信财务报告数字,而会综合考虑其他重要因素来评价公司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