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管理者教育叙事

合集下载

德育教育叙事感悟

德育教育叙事感悟

德育教育叙事感悟作为一名德育教育工作者,我深深地体悟到叙事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叙事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可以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道德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

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遇到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叙事经历,让我对德育教育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一次叙事经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叙事的力量。

那时我们的班级陷入了一种恶性竞争的氛围中,同学们之间互相攀比成绩,相互比较衣着和家庭背景,甚至有些同学还对他人进行排挤和霸凌。

我感到非常担忧,因为这种竞争的氛围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非常不利。

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到这种恶性竞争的危害,并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我决定通过一个叙事活动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我讲述了一个关于一只乌鸦和一只鹰的故事。

乌鸦和鹰都是天空中的王者,它们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斗,争夺最高的位置。

但最终,乌鸦懂得了团结的力量,它们通过合作和互助,最终成功击败了鹰。

通过这个故事,我向学生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道德观念: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取得真正的胜利。

我引导学生们讨论了故事中的细节和道德含义,让他们深入思考和反思自己平时的行为。

随后,我组织了一次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并呈现自己对团结合作的理解。

每个小组都展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解,学生们通过这次活动深刻认识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这次叙事活动让学生们意识到了竞争中的团结和合作的价值,使他们从一个更宽广的角度看待了竞争。

他们明白了通过合作和互助,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也才能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共同发展。

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我看到了学生们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互相帮助和支持,这让我对叙事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叙事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对各种道德困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道德抉择,比如看到别人做不道德的事情时,应该怎么办?这个时候,叙事可以提供一个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框架。

我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看到另一个同学在考试作弊。

德育_教育叙事案例(2篇)

德育_教育叙事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日益严重。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为了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德育素养,我校开展了一系列德育教育活动。

二、案例主体1. 案例主角:留守儿童小明(化名)2. 案例配角:班主任、任课教师、心理辅导员、学校领导三、案例经过1. 发现问题一天,班主任发现小明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经常一个人坐在教室角落里发呆。

通过与同学和家长的交流,班主任了解到小明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地务工,他由年迈的爷爷照顾。

小明在学校的表现让班主任意识到,他可能存在心理问题。

2. 制定方案针对小明的情况,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心理辅导员共同制定了以下德育教育方案:(1)加强家校沟通,了解小明的生活状况和心理需求。

(2)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小明调整心态。

(3)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安排志愿者与小明结成对子,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

3. 实施过程(1)家校沟通班主任与小明的爷爷进行了多次沟通,了解小明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状况。

同时,班主任向小明父母说明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政策,希望他们能够尽量回家陪伴孩子。

(2)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员为小明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学会调整心态。

同时,心理辅导员还定期与小明进行心理疏导,关注他的心理变化。

(3)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活动学校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传递温暖”主题活动。

学生们通过绘画、写作、演讲等形式,表达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此外,学校还组织了一次“手拉手,心连心”活动,让留守儿童与城市学生结成对子,共同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4)志愿者结对学校安排了三名志愿者与小明结成对子。

志愿者们关心小明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让他感受到温暖。

4. 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德育教育活动,小明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了显著进步。

班主任德育教育叙事

班主任德育教育叙事

班主任德育教育叙事作为班主任,德育教育是我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

通过德育的方式,我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人格,使他们能够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回想起来,几年前有一位学生叫小明,他是一个聪明但有些自私和任性的孩子。

在课堂上,他总是抢着回答问题,不管自己是否真正理解。

他还经常欺负其他同学,不顾他人的感受。

为了帮助他改正这些问题,我决定采取一些教育方式,以引导他发展良好的品德。

首先,我选择了和他进行个别谈话。

我向他解释了自私和任性的行为对他人的伤害,并告诉他作为一个学生领导他人的责任。

我还和他讨论了什么是尊重和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谈话,我让他明白了他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并鼓励他改正自己的错误。

其次,我安排了一次班级活动,让小明能够和其他同学共同合作和交流。

我组织了一个班级项目,要求学生们自己筹划和执行一个公益活动。

小明被分配到一个小组,他的任务是负责活动的物资采购。

在这个过程中,小明逐渐学会了和其他同学合作,并尊重他们的意见。

通过这次活动,小明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和团队的重要性。

同时,我还安排了一些德育课程,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们了解到不同的道德价值观。

我鼓励学生们讨论这些案例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这个过程中,小明逐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并努力改正。

他开始主动向其他同学道歉,并尝试从事一些对他人有益的行为。

我对他的转变感到非常欣慰。

最后,我决定给小明一个机会担任班级干部。

我认为通过这样的经历,他可以更好地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同时也能让他更好地理解责任和担当。

小明被选为班长后,他开始尽职尽责,并且更加关心他人的感受。

他努力改善班级的学习氛围,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小明的品德和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成为班级的楷模,并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他学会了谦虚和尊重,也学会了关心他人。

我对小明的成长感到非常高兴,同时也希望他能够一直保持这样的品质,并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小学德育主任教育叙事《学会感恩 快乐成长》

小学德育主任教育叙事《学会感恩 快乐成长》

学会感恩,快乐成长《暖春》讲述的是一个真切感人的故事:在一个春日里,一个老汉在路边捡回了一个昏迷不醒的孩子,孩子七岁,是个孤儿。

老汉见小女孩可怜便把她留在身边抚养,但老汉的儿子和儿媳妇却极不理解父亲的行为,儿媳妇更是想方设法把小花赶走。

最终闹得一家人不和,无奈之下老汉带着小花单独搭灶炊米做饭。

而小花也非常地懂事,平日里在家不仅干很多家务活,并且与街坊邻居的关系很好,而最重要的是她有一颗质朴的心,以真诚去对待每一个人。

她的真情最终感动了老汉的儿子和儿媳妇,一家人重归与好。

全村的人在村长的带领下合力帮助这个困难的家庭,资助小花读书。

而在这一天,村长又说出一个隐瞒了三十多年的秘密——老汉的儿子也是老汉捡来的!这一息震惊了每一个村民。

而小花,在这样一个爱的环境中成长,最终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并在毕业之后回到村里执教。

叶落归根,她用余生去报答这个村子,报答每一个村民对她的情谊。

《暖春》就是将一股爱心,一股人们心底最朴质的感情,一种甘愿牺牲奉献、帮助别人的精神化做一阵醉人的春风,温暖每一个人的心田,也震撼着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唤醒每个人心底的爱。

而这种爱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感恩。

小花在毕业之后回到村里执教,用余生去报答这个村子,就是她懂得感恩的表现。

感恩于年迈老人义无返顾的收养,感恩于村民对她的情谊。

在学校德育教育方面,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十分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往往忽视了对于孩子的人格教育。

孩子不懂得感恩,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一位教育家说:“孩子变得冷漠与自私,是家庭、学校、社会感恩文化长久缺失造成的,我们现在所缺失的正是感恩文化,如今我们要找回它们,不仅要从学前教育开始,通过情感心理的发展和培养逐步潜移默化,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的努力,重新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

”说明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感恩教育。

一、家校互动,构建感恩好榜样。

通过翻阅书籍或网络搜索,寻找与“感恩”相关的句子或故事,然后在家校通平台上发布。

教师教育叙事范文 德育导师教育故事

教师教育叙事范文 德育导师教育故事

德育导师教育故事班主任在肩负学生教学重任的同时,还肩负着学生德育教育的工作。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德育导师教育故事,供大家分享。

德育导师教育故事一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陈卓同学在"成长日记"中记录了大年初一他认为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很幸运,我是猪年第一个给老师打电话拜年的人!"原来,他无意中得知了我曾教过的学生把大年初一谁先给老师拜年、谁先听到老师的声音做为一年中第一个快乐和幸运的事,他就想超越我们以往的学生,争做这个第一人。

他讲的经验是事先把我的号码输好,除夕夜电话里倒计时时,他就像手按抢答器一样,钟声一响,他迅速按过来。

电话里他表达了对我的祝福和他的新年目标,我也真诚地祝福了他。

他最后问了一句:"老师我是不是猪年第一个给您拜年的人?"我肯定后,他兴奋地欢呼起来。

陈卓的占线让我的往届生赵凯挺郁闷,他考了全校第二的喜讯都不是很兴奋地告诉我,我对他还做了一番安慰。

从新老学生抢占拜年电话这件事上,我再一次感受了做班主任的幸福。

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

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需要额外的用心,用脑。

我这里指的用心是指用真情,用爱心;用脑指的是用智慧,动脑筋。

我们在付家庄阳光学校上课时,我通常都是根据时间的早晚决定打车还是坐公交车。

有家长一直想开车拉我,我都以互相等侯不太方便而谢绝了。

我打车时一般都要到公交站点拽上几个学生一同打车走。

一天早晨,时间有点晚了,我就坐上的士,又发现刘琳等三人在等公交车,我把他们叫上了我打的车。

隔了两天,我在站点排队等公交车,我看到刘琳的母亲领着她匆匆的走过我身边,还跟我打个招呼,说:"刘琳怕晚了,得打车走!"我看到娘俩在不远处打辆车一溜烟地跑了。

我认为自己不是小心眼儿的人,但我当时真的在心里说了一句:"没良心的学生,我打车能带你,你打车却不带我。

"坐在公交车上,我心里也不是滋味。

我反过来问自己:难道你当初打车带学生就是为了有一天他能打车带上你吗?这哪是爱学生啊,明明是斤斤计较,惟利是图,太卑鄙了。

德育叙事材料3000字

德育叙事材料3000字

德育工作叙事材料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亲人的关爱与呵护,总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当着“小皇帝”“小公主”。

孩子们容易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

德育教育在各种教育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选择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是德育教育能否成功进行的一个关键所在。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我每次都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创建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风一个班级的班风如何,直接影响着这个班级的各方面工作,影响着学生的品格形成。

我深知班风的重要性,所以这学期以来,我就教育学生要爱学校,爱班级。

特别是在学校装修之后,我经常号召班级同学捡拾地面上的垃圾。

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我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每当班级在学习上取得了好成绩,我就鼓励他们,表扬他们,和他们一起庆贺。

当班级出现问题,学生犯了错误,我就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找不足,一起加油,争取下次赶上来。

在长期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们有了非常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班级整体风气积极向上,充满了活力。

二.安全教育,常抓不懈我利用校会、升旗仪式、少先队主题班会、队会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安全教育,利用案例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自救能力。

还组织学生学习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树立“教育在先、预防为主”的思想,广泛开展法制、安全教育,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把安全、法制教育落实到广播、橱窗等宣传阵地,为了让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活,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我校开展了“防震减灾”活动,进行了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演练;记得本学期刚开学的时候,由于刚度过一个漫长的暑假,行为习惯又非常散漫了。

课后会有学生爬上升旗台、篮球架等,可想而知爬上去有多可怕。

于是,在课堂上开展了安全教育班队课。

在班队课上一一列举一些课后不安全的课间娱乐活动,并让学生自己说说像这样的事情,你觉得该不该做?为什么不该做?让学生在谈话的过程当中,了解到课间爬栏杆或者围墙的不安全。

在课堂上学生都非常专注,非常积极的参与了讨论,都知道了课后不应该爬上爬下。

教育叙事案例分析德育(3篇)

教育叙事案例分析德育(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典型的城市留守儿童,父母因工作原因常年在外地,小明从小由爷爷奶奶照顾。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小明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学习成绩一般。

进入初中后,小明遇到了班主任张老师,张老师注意到了小明的这些问题,决定从德育入手,帮助小明走出困境。

二、案例过程1. 发现问题张老师了解到小明的情况后,开始关注他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

在一次课堂上,小明因为回答问题声音很小,张老师主动走到他身边,轻声鼓励他。

这时,小明羞涩地低下了头,张老师意识到小明缺乏自信,需要从德育入手,帮助他树立自信。

2. 制定计划张老师与小明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心,了解了小明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和心理需求。

根据小明的实际情况,张老师制定了以下德育计划:(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明树立自信,学会与人交流。

(2)组织班级活动,让小明参与其中,提高他的团队协作能力。

(3)鼓励小明参加学校各类比赛,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

3. 实施计划(1)心理健康教育张老师利用班会、自习课等时间,给小明讲解心理健康知识,让他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同时,张老师还邀请心理专家为全班同学进行心理健康讲座,提高大家的心理素质。

(2)班级活动张老师组织了多次班级活动,如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

在活动中,小明逐渐放开了自己,与同学们一起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同学们也为小明的进步感到高兴,纷纷向他表示祝贺。

(3)比赛参与张老师鼓励小明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比赛,如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

在比赛中,小明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些成绩让小明更加自信,他开始主动与人交流,关心他人。

4. 案例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德育实践,小明取得了显著的变化。

他变得更加自信、开朗,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在班级活动中,小明积极参与,与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张老师也对小明的成长感到欣慰。

三、案例分析1. 情感共鸣张老师通过关心、关爱小明,让他感受到了温暖。

这种情感共鸣使小明愿意与张老师交流,接受张老师的德育指导。

小学德育教育叙事(5篇)

小学德育教育叙事(5篇)

小学德育教育叙事(5篇)第一篇:小学德育教育叙事一、案例背景:我作为一名教师,因为一直以来对孩子们的行为习惯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大多数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他们性格各异,活泼好动。

特别是在上课时,总是特别高兴。

大部分同学意识到纪律的重要,并端端正正地坐好,安安静静地听课。

二、案例过程:有一次,上课时我来到教室门口,就看到一同学正拿着一张奖状在炫耀,发现我马上坐下安静了,我没有理他走了。

下课了,他还不出去玩,直到教室里没有学生了,他说:“老师,我要号召几个学生把卫生负责下来,同学们都挺积极的。

”说完就像一只欢快的小鸟一样在我身边转。

其实,虽然他们初中了,但还是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接着我让他想想又哪里做得不当,是不是应该上课时说这件事,你想到了会有什么影响吗?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因为他经常在别的课上违反纪律。

经常批评效果也不是很好。

正好借助这个机会,我说,这样吧,你能一周不在课上说话,我就同意你的建议,并由你来负责。

三、案例反思:结果效果非常好,他说话的毛病渐渐改了。

为什么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呢?批评和鼓励并行,并要抓住契机及时引导。

因为平时我发现他也很爱劳动,还愿意帮助别人。

我就及时对症下药,利用它感兴趣的事务,改掉毛病。

孩子体会到认真听教的好处,也是对老师的尊重,都长大了,应该做个懂事的孩子了。

看到孩子的进步,我想只要把孩子的教育时刻记在心上,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不是很难但要用心。

科任教师如何协助班主任使班级工作突破现状?如何使各种教育资源得到和谐有效地利用来达到师生互利的效果?我想这正是我们今后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善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光爱是不够的,还要用心发现,不断思考创新。

第二篇:小学德育教育叙事小学德育教育叙事小学德育教育叙事一、案例背景:我作为一名教师,因为一直以来对孩子们的行为习惯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大多数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他们性格各异,活泼好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叙事】
做途经学生心灵的德育
我做德育主任六年了,2011年开始做德育校长。

一直以来,我坚持做途经学生心灵的德育,开展开放式的家长学校,举办大型的开放式的励志教育活动。

在一期家长学校后,许多家长找到我,能不能把感恩的教育也做一次全员参与的活动,最好全体家长都参加,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受教育。

以班级为单位的感恩活动每学期都在搞,场面和范围不够大,震撼度不够强烈,难以引起共鸣。

是呀,中华民族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民族,感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然而,在这样一个浮躁而功利的时代,中国家庭又是非常“6+1”的模式,在4—2—1结构的百般呵护下,对父母的爱,独生子女们习惯于接受,接受的冷漠而麻木,习惯于索取,索取的理所当然。

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我经常在思考,家长、老师,我们都在思考,今天的孩子怎么了?没有感恩、没有回报、没有奉献,精神的因子逐渐的消失。

我们的教育条件和物质生活越来越优越,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不懂事。

这是为什么?老师困惑、家长困惑、学校困惑。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作为一名德育校长,我更有责任教育引导他们,唤醒内心深处的感恩情怀。

因此我策划组织了每年一次的大型的开放式主题教育活动《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每次的活动前,我都约见家长委员会的代表和学生代表确定具体的内容,然后确定活动目标,设计贯穿于一学年的活动设计。

今年
的目标我确定为1、在亲子活动中感受父母亲情,体验亲情的无私与伟大。

感知无处不在的爱。

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

2、引导孩子反思自己的学习生活,摒弃自己的坏习惯,学会对父母的关心与理解,与父母和谐相处。

即让学生懂得如何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

同时确定了全体学生集体参与的一些内容。

我主要突出以下几点:感恩调查、送感恩卡、集体诵读、亲子互动等形式挖掘对父母之爱。

开展大型感恩报告会,交流和父母在一起印象最深刻的几件事儿,触动学生心灵。

让学生与父母互动,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你们辛苦了!”,最大限度的引发情感的碰撞。

我利用校园广播和农场广播站进行宣传,发放通知,邀请所有家长和上级有关部门如,关工委、团委、司法局等部门领导代表参加(构建开放式格局)。

然后制定“感恩”调查表。

收集学生与家长的一封信,了解情况进行统计,了解家长们在本学期的开放式感恩活动中的需求(做到有的放矢)。

教育无痕是一种崇高的育人境界,作为德育管理者,我们有责任营造这种境界,所以我将所设计的德育教育内容以开放式的大局面、大范围,设计在一种全体学生、所有家长、社会部门参与的精心营造的情景。

通过感触、引发感悟、接受感动,让我们的学生自觉地接受感恩的道理。

在现场上,我展示了一组学生成长历程的照片。

从母亲十月怀胎——婴儿呱呱坠地——吃到第一口母乳——学会说第一句话——迈出的第一步——第一次上课等等。

通过五个版块将现场推向高潮:
第一版块:感恩小故事大爱无言。

讲述四个发生不久、流传很广的感恩故事。

(1)母爱只在0.018秒(2)六旬老父捐肾救子(3)年轻母亲舍身救儿(4)鲜血救婴儿(从四个感恩小故事中,让学生感受父母亲情之爱是无处不在的,所有的伟大的爱都是平凡而普通,只是平时没有满意——父母的爱永远是无私的)。

第二版块:感恩小调查,触动感恩情。

宣读调查表的统计结果,这次调查表从父母的年龄、生日、爱好、身高、收入等进行问卷。

(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白父母含辛茹苦,日夜劳累就是为了孩子)。

第三版块:感恩一封信,父母一片心。

选择一份单亲、一份远在外地打工和受过资助的家庭写给学生的一封信。

由主持人在《儿行千里母担忧》的背景音乐中朗读,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会使全体学生沉默,这样的文字会让他们淡忘的记忆冲撞情感的闸门,让他们的思念变成回忆时的幸福时刻,许多孩子和家长都会热泪盈盈。

(这是家长与学生的又一次思考,设计这个环节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走进这份沉重的爱)。

第四版块:集体颂感恩大爱记心间。

主持人带领全体学生朗诵感恩诗歌:有一个词语最亲切/有一声呼唤最动听/有一个人最要感谢/有一种人最应感恩/她就是——“母亲”/他就是“父亲”/妈妈的手粗了/她把温柔的抚触给了我/爸爸的腰弯了/他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千人朗诵,场面宏大。

第五版快:小小感恩卡孩子感恩情。

在主持人的示意下,学生们在感恩诗朗诵中给父母献上自己制作的感恩卡。

那上面是浓浓的感
情,是平时不便表达的爱,学生自己制作的虽然粗糙,但每一张都饱含着浓浓的一份感恩。

(此时父母和孩子紧紧的拥抱在一起,使活动再掀高潮。

这个环节自发的完成了家长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家长的互动交流,完成一次心灵与心灵的接触)。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通向孩子心灵之路的并不是肥沃的田野。

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要获得丰收,需要辛勤耕耘,加强田间管理,更需要温暖的阳光、湿润的雨露。

只有教师的爱化为阳光、化作雨露,才能滋润出一批批破土而出的幼苗。

对于德育管理者来说,活动好组织、好设计、好开展,但如何走进家长和学生的心灵至为重要,只要我们从热爱学生的真诚愿望出发,一定能更好地做好德育管理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