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意境分析的方法含练习

合集下载

中考古诗词鉴赏画面意境类(含例题答案)(20200203114653)

中考古诗词鉴赏画面意境类(含例题答案)(20200203114653)

花,布满了全城。
(2) 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
“人生看得几清
明”的感慨。 “惆怅 ”一词包含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点评】( 1)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赏析。首句以
“淡白 ”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
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
课后巩固
一、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1)【浙江舟山】
忆钱塘江

宋·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 ②返照,水仙 ③齐著淡红衫。
【注释】①觏:读 gòu。 ②涵:包含。 ③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
13. 这首诗描绘了
时分的景色。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
”一词。( 2
分) 14. 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中考古诗词鉴赏画面意境类 ( 含例题答案 )
学而时习 一、默写下列诗句 (1)蒹葭苍苍, _________________ 。(《诗经》) (2)海内存知己, 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4)人有悲欢离合,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5)杜甫的《望岳》中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气的语句 是: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 《次北固山下》中“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美景。 (7)北京奥运会将至,我们将以满腔的热情喜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正可谓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用《 <论语 >十则》中原句回答) ( 8)中国古代关于清明、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一个相应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古典诗词意象意境鉴赏

古典诗词意象意境鉴赏

一、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古典诗词意象意境鉴赏哈三中李玉涛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方式、步骤:①描摹物象,(联想、想像)再现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我们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意境)。

点明景物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最佳,意境(氛围)特点术语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凉、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揭示寓意或表达效果、作用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主旨。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典型例题1】(2006年湖北卷)14、阅读下列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4分)(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典型例题2】(2007年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古诗歌鉴赏的几种模式

古诗歌鉴赏的几种模式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 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 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 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 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 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 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 怎样的意境
•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 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 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练习3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 何特色
•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 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 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 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 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名词
•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 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动词
练习:2005年浙江高考卷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 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
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古代诗歌意境及其鉴赏方法

古代诗歌意境及其鉴赏方法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提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 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 草有水,有山有树,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 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 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 景都显现出了山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步骤三)。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而 想到改变菊花的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 起开放。将所见之景和引发之情,艺术地表 达出来,有着完美的意境。
2、缘情写景 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
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 的色彩。此种意境,古人称为“有我之境”。 如欧阳修《蝶恋花》中的“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里的花也成了同作者 感情一致的东西。再如苏轼的 《新城道中》: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蛾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此题要求准确捕捉诗眼,达到意境鉴赏的目 的。王维在第三联中写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只能 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音变得细小 了,低沉了,喑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 “咽”字下得极准确、生动、传神。深山松密阴 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 响,而现出冷色调。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 更为新奇绝妙。这十个字,把泉声、危石、日色、 青松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凄冷 与泉声之幽咽相互衬托,幽僻冷寂的境界全出。 可见,找准诗眼、词眼,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就会 更加真切、深刻。
方式有即景述怀、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情景相

古诗鉴赏考题分析

古诗鉴赏考题分析

古诗词鉴赏模板一、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描写氛围特点的词】1.感伤基调:孤寂冷清、萧瑟凄凉、幽深寂静、荒凉清冷、凄清萧瑟2.平和基调:恬静优美、和谐静谧、淡雅闲适、宁静淡雅、朦胧飘渺3.豁达基调:雄浑壮阔、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4.欢愉基调:秀丽艳美、生机勃勃、清新明丽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类属】1.送别诗:离愁别绪;孤独寂寞;表明心志;勉励好友;感叹世事2.思乡诗: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游子异乡生活的孤单凄苦辛酸3.田园诗:追求闲适,对山水自然的喜欢;对官场的厌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淡漠名利不同流合污3.边塞诗: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卫国家的决心;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苦:对战争的厌恶: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4.怀古诗:物是人非的惆怅;怀才不遇的感叹;忧国伤时;借古讽今:建功立业的渴望5.闺怨诗:怀才不遇;官场受到排挤打击;壮志未酬、功业未立6.咏物诗:感慨时代兴衰;寄托诗人哀思;托古讽今;借古伤今二、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诗人②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这样表达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的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述为什幺用这种手法【表现手法】1.象征:通过特定的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思想2.烘托:从侧面描写,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3.渲染:指对环境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以突出形象4.对比:把两个事物作为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5.反衬:从反面作背景,衬托主体6.联想:一定要牵涉到两件事,即从甲事想到乙事7.想象:指对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来③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三、分析语言特色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步骤:①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语言特点常用表达】1.语言精练: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丰富的内容,不浪费一个字2.形象生动:状物描形,读后富有实感,如临其境表达含蓄:把思想感情隐藏在形象之中,言有尽而意无穷3.文风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描写手法独特4.文风绚丽:华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5.表达明快: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四、炼字型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幺字?为什幺?提问变体:本诗中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用某个字替代行吗?为什幺?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④如果说用某个字替代,好不好?结合原文好的原因是什幺?如何生动贴切的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五、一词领会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幺?提问变体: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请问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答题步骤: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②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诗眼特点】1.能表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这类词通常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2.具有概括性、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3.能够笼罩或点染全句全联、甚至全篇六、炼句型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提问变体:①这句诗有什幺含义和作用?②表达上有什幺特点或简析这句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答题步骤: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③有时还可简要说明艺术效果七、分析构思型提问方式: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答题步骤:①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②概括诗句描绘的内容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幺思想感情八、情感、主旨型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幺?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②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意境类古诗试题解答技巧及练习答案

意境类古诗试题解答技巧及练习答案

意境类古诗试题解答技巧及练习答案意境类(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二)分析思路鉴赏古诗的意境,要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意象),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常用术语】雄浑壮丽雄奇险峻辽阔苍茫清幽明净闲适恬淡恬静优美萧瑟凄凉孤寂冷清肃杀荒寒雄浑开阔?ば燮婀謇霆せ趾敫咴丢ず棋?辽阔?げ┐笮缕妾ど铄淦驷泉る?胧渺远?た樟楦咴丢た彰擅悦*ば榛闷?渺?げ粤贡?壮?τ琶烂匀霜で逍旅骼霆で寰挥脑丢つ?静恬淡?ぐ糙酌篮锚で寰挥葡歇?冷森幽僻?て嗲謇渎? 萧疏凄寂淡雅闲适和谐静谧开阔苍凉深远绵邈高远辽阔沉郁孤愁等(三)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或指出描写的具体景象、意象)。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要注意两点:一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常见失误】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四)答题示例【例题1】(2012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分析总结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分析总结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玉阶怨 谢眺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注:玉阶怨,属乐府《相和歌辞· 楚调曲》,从所存歌辞看,主要是写“宫怨”的。
谢眺的《玉阶怨》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思妇形象。(身份)萤虫飞回休息, 说明夜已经很深了,主人公借着缝制衣服来打发时光,表现对爱 人的思念。(性格—具体分析)诗人借思妇这样一个形象抒发了 自己内心的苦闷。(意义)
练习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请结合诗中五、六句谈谈诗人塑造了怎样的自我形象?
参考答案:诗中五、六句塑造了一个正直的地方官吏面对现实处 境而无可奈何的形象。(总说)第五句既申述了自己的多病羸弱, 又表达了归隐田园之意向;第六句表达了身为地方官吏却不能解 除人们疾苦的惶愧之情。(具体说明)其表现出的封建官员进退 两难、有志无奈的矛盾苦闷真实、动人 。(表达效果)
典型例题
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 逸士形象。(身份)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 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 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性格—具体分析)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歌鉴赏篇:古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综合练习

诗歌鉴赏篇:古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综合练习

诗歌鉴赏篇:古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综合练习(答题时间:60分钟)1. 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 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受,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2. 阅读杜甫的《春望》一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⑵从本诗中你感受到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3. 欣赏下面的诗歌,完成⑴~⑵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⑴全诗以“行”为线索,从“——”起,到“——”终。

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

最后两句中的“——”二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⑵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4.欣赏下面的诗歌,完成⑴-⑵题。

题春晚周敦颐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⑴联系全诗看,第三句中诗人“小立”时见到的景物要紧有什么?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有何特点?⑵全诗是如何扣住诗题中的“晚”字来写的?5. 欣赏下面的诗歌,完成⑴-⑵题。

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⑴第二句中的“遍绕”“日斜”表现了如何的情景?⑵这首诗寄予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6.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⑴-⑵题。

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境分析的方法
一、诗歌意境的概念
意境:
意: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境:诗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

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营造了一幅什么意境?
二、常见的诗歌意境种类
概括诗歌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常见的诗歌意境如下:
孤寂冷清: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雄浑壮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瑟凄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恬淡静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恬淡温馨: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旷达开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常考题型:
1.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本首诗作赏析。

四、诗歌意境解题思路(答题技巧)
答题思路:
1.找出诗中的意象(景物),
2.描述想象的画面,
3.分析诗中的感情。

语言组织形式:
这首诗描写了……意象(景物),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情感。

五、典型例题分析
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营造了什么意境?
课后练习巩固
01.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2)“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意境与下面哪一项相近?()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02. 古诗词鉴赏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03.古诗词赏析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桂云帆济沧海。

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描绘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情绪。

B.“欲渡”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想有所作为但事与愿违,志向难以实现的矛盾、痛苦的心情。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向往。

D.末尾两句是全诗的最强音,表现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乐观与自信。

0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淳朴的农民朋友邀请诗人到家里作客,他对诗人说,请别嫌弃农家的酒有些浑浊,今年农作物丰收了,家里有丰足的鸡和猪款待您。

B.在前住农家的路上,诗人越过一重重山,蹚过一道道水,正疑惑无路可行之时,忽见柳林浓绿,花丛艳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一路走来,诗人感悟到了生活的道理: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只要努力探索,就一定能寻找到出路,到达目的地。

C.春社祭日已临近,村民们穿着布衣,带着素帽,你吹着箫,我击着鼓,一起快乐地庆祝丰收——村子里仍然保存着古朴浓厚的乡俗民风。

D.热情的主人,变幻的美景,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不但流连忘返,还与村民相约;虽然自己年老体弱,即使拄着拐杖,即使是在月夜,以后也可能随时再来登门拜访。

05. 阅读唐代诗人高适的《除夜作》,回答下列问题。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旅馆寒灯独不眠”呈现出怎样的意境?(用一个词语回答)
(2)诗人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