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由来_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定)

8.人与类人猿的分界标准是 能否直立行走
。
9.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是 能否制造和使用工具
。
10.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 直立行走 。
11.环境变化是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外因,身体变化是内因。
思考: 1.在同大自然严酷的斗争中,森林古猿进化成了人 类。同样的森林古猿也进化成了类人猿。请问现代 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类吗? 不能。现代类人猿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环境,不能再 进化成人类了。
森林古猿
3)制造工具的能力
7.列举人与类人猿的不同之处?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不自 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
二、 从猿到人的进化
二、 从猿到人的进化
元谋人:发现于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古人类 之一。他们使用粗陋的石器捕猎,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并掌握了使用火的技术。 2、蓝田人:1964年发现于陕西蓝田县的蓝田人,距今约70万至115万年。他们的头骨化石显 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已经具备了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 3、北京人:生活在更新世的北京人,距今约77万至23万年。他们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 和使用工具,但仍然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和县人:发现于安徽和县的和县人,距今约19万至15万年。他们的头盖骨化石显示,具 备直立人的特征,可能与北京人中的较晚者相当。 5、马坝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马坝人,距今约12.95万年至13.5万年。他们是直立人 转变为早期智人的重要代表。 6、长阳人:发现于湖北长阳的长阳人,距今约19.5万年。他们的化石显示,具备现代人的特 征,同时也保留了一些原始特征。 7、丁村人:发现于山西襄汾的丁村人,距今约20万年。他们的化石是晚更新世早期的旧石 器时代遗存。 8、金牛山人:发现于辽宁金牛山的金牛山人,距今约28万年。他们的头骨化石显示,是猿 人与智人的过渡类型。 此外,广东英德发现的万年前古人类化石,距今约13500年,是广东乃至岭南发现年代最早 的墓葬,为研究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岭南古人类提供了重要新材料。
初中生物教材课后练习答案(七年级下册)[人教版]
![初中生物教材课后练习答案(七年级下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aeafbc55727a5e9846a61a4.png)
人教版七下生物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观察与思考1. 现在的大猩猩生活在非洲西部和东部赤道地区一带;黑猩猩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森林中;长臂猿生活在南亚、东南亚地区以及我国的云南省;猩猩生活在亚洲的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中。
它们都依靠从森林中获取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
它们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也不能进行人类那样的语言和文字的交流。
2. 人类具有发明和创造各种科学技术的本领,使得人类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改善生存条件以及利用医药卫生加强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断加强,这些都促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相反,现代类人猿不具备这些能力;加之人类不断开发现代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森林,以及人类对现代类人猿的乱捕滥杀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等,这些都使得现代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
3.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1) 运动方式不同。
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
(2) 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类人猿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但是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以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
(3) 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没有语言文字能力;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
资料分析1. 就“露西”的骨骼化石看,她的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
“露西” 的下肢骨具有较为粗壮的股骨,骨盆的髋骨前后扁、左右阔,这说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2. 图中的石块明显经过加工,分别呈斧状和凿状,可以当作工具,用来砍砸和削刮物体。
由此可以推测“东非人”在逐渐适应直立行走的过程中,手的解放使他们已经初步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练习;1. 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体形、使用工具和是否着衣这三个方面逐渐发生了变化:从半直立行走到直立行走;从不会使用工具,到使用天然工具,再到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直到制造和使用包括电脑在内的各种复杂的现代工具;从赤身裸体到懂得御寒、遮羞。
2.1 000万〜2 000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地球上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以适应变化了的生活环境,从而使人类起源成为可能。
人教版人的由来复习课件

10
4. 关于人类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的生长发育开始于受精卵 B.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 C.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加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 D.第二性征是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现的 【解析】选C。此题主要考查人的生殖发育特点。身高和体重 迅速增加是青春期发育的最显著特点,性器官的发育是青春 期发育的突出特征。
1.下列是人类进化历程中的几个主要过程,请按照进化的顺序将各序
号排列起来( C )
①下到地面 ②使用工具 ③森林大量消失 ④使用火柴
⑤大脑发达 ⑥制造工具 ⑦产生丰富的语言 ⑧直立行走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⑥⑦⑧④⑤③ C.③①⑧②⑥④⑤⑦ D ③①⑧④②⑥⑤⑦ 2.下列是人体生殖发育过程中的一些生理现象,它们发生的顺序排列
12
6.胚胎在母体子宫中发育的时间大约是( ) A.360天 B.100天 C.280天 D.200天 【解析】选C。“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胚胎在 母体内发育40周左右,即280天左右。成熟的胎儿
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新生儿就此诞生。
13
7. 分泌雌性激素,维持女性第二性征的是( ) A.输卵管 B.卵巢 C.子宫 D.阴道
25
根据上述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中“受精卵”指的是__与__相结合,结合部位 在_____。 (2)文章中所缺内容为____,“胎儿的发育又要从孕妇 身体里吸取很多的营养”指的就是通过这个结构从母体中吸 取______,并通过这个结构经母体排出____,它 与胎儿连接的结构是____。当胎儿发育成熟后就从母体 分娩出来,这种生殖方式叫____。
卵巢
生殖器官 产生 卵细胞 输卵管 与精子 受精卵 结合
生物七年级下册所有知识点

生物七年级下册所有知识点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进化过程: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使用火、大脑发育、产生语言、最后进化成人类。
3. 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类人猿是黑猩猩。
4.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遗迹。
是研究人类起源与进化的最直接有力的证据。
第二节人的生殖1.生殖系统(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内生殖器睾丸:男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外生殖器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内生殖器卵巢:女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月经流出,精子进入、胎儿产出的通道外生殖器:即外阴(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精子:雄性生殖细胞,较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卵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受精场所:输卵管2.胚胎的发育和营养:(1)发育:发育场所:初期在输卵管内;随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38周左右。
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
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
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
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2)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资和氧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
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因此,胎盘是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器官)。
3.“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201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古人类学家根据化石,推论出:
01
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下地生活的森林古猿,由于环境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前肢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
02
证据(二)
”
当作工具,用来
砍砸和削刮物体 古人类用图中所示的石块做什么? 从石块的形状推测,古人类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具有制造和使 用工具的能力
√
X
√
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A黑猩猩; B长臂猿; C猕猴; D狒狒。 用你所知道的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知识,简要说明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改变环境。 请你查阅资料,并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除了化石证据外,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还有什么方法?科学家形成了哪些新的观点? 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他的迫害: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猿同祖,人类应当怎样对待珍稀、濒危的现存猿类呢?
现代类人猿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的热带森林中。 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
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共同点? 1.从森林中获取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 2.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 3.没有语言文字的交流。
运动方式不同。 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
A
谢谢观看
THANK FOR YOU WATCHING
演讲人姓名
演讲时间
1
不能,因为环境的变化和选择等不能重演。
2
讨论:让类人猿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人类应该怎样做? 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建立自然保护区。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PPT课件

综合提升
黑猩猩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长臂猿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猩猩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森林古猿
下列动物中,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1.下列关于人类由来的正确叙述是( ) A.人类具有动物的基本特征,所以人与动物没 有根本区别 B.环境的变化使猿进化成人 C.猿适应了生存环境 D.劳动对从猿到人的进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作工具,用来
1
砍砸和削刮物体
“东非人”用图中所示的石块做什么? 从石块的形状来推测,“东非人”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具有制造和使 用工具的能力
2
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
复原图
早期人类足迹
尼安德特人生活想像图
现代人生活想像图
现代人生活想像图
北京猿人生活想像图
资料分析
人类语言大致产生在五万年前.这个时候,人类智力的进货经历了手巧的人、直立的人、和智慧的人三个阶段,智力达到了一定程度,同时,这个时候人的发音器官也进化到了一定的程度,能够发出一定复杂的语音来,语言就产生了。而人类文化史的发展也能证明,这个时候产生了语言,因为在这个时候人类的文化产生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飞跃。
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的原因
重点
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 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类人猿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但是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以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 脑发育的程度不同。类人猿脑的容量约为400ml,没有语言文字能力;人脑的容量约为1200ml,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
B C
综合提升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 (1)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进化过程: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使用火、大脑发育、产生语言、最后进化成人类。
3、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类人猿是黑猩猩。
4、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遗迹。
是研究人类起源与进化的最直接有力的证据。
第二节人的生殖1、生殖系统(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睾丸:男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内生殖器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外生殖器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女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内生殖器,受精的场所外生殖器:即外阴(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精子:雄性生殖细胞,较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卵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受精场所:输卵管2、胚胎的发育和营养:(1)发育:发育场所:初期在输卵管内;随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38周左右。
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
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
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
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2)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资和氧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
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因此,胎盘是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器官)。
3、“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201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件

人类进化的标志: 1.直立行走 2.使用工具、制造工具 3.火的使用 4.语言的产生 5.脑的发达
讨论1: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类吗?
不能,因为环境的变化和选择等不能重演。
我可能变成 人吗?
讨论2:让类人猿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人类应该 怎么做?
1.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 为。
一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仔细比较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后,达尔文 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进化论
神创论
观察与思考
请你观察下图所示的四种 类人猿,并结合生活经验和 知识,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 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 有什么共同点?
有一部分变成了稀树草原。想一想,大量的森林 变成了稀树草原,对那里的森林古猿会产生什 么影响?
使得一部分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
森
树栖生活转到地面生活 这一支古猿是怎
林 环境变化
样进化成人的呢?
古 猿
森林减少 继续留在森林,树栖生活类人猿
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世 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 遗体、遗物等。想一想,这里为什么会有这么 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呢?说明了什么?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从哪里来? 我从哪里来?
学习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 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的示意图,概 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 面的变化。
3.培养学生以科学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问题, 树立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石图片分析
1.就“露西”少女的骨骼化石来看,她 的骨盆的髋骨较宽阔,下肢骨的股骨较 粗壮,和现代人类较为相似。想像一下 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上肢较细,下肢粗长 直立行走
观察思考: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在哪些方面逐 渐发生了变化?
直 立 行 走
使
能
用
够
和
用
制
火
造
大 脑 发 达
工
具
产
越
生
来
了
越
语 言
强 大
人类的发展
从半直立行走到直立行走 从不会使用工具,到使用天然工具,再到制造和使用简 单工具,直到制造和使用包括电脑在内的各种复杂的现 代工具. 从赤身裸体到懂得御寒、遮羞
小结
人类的起源: 1、进化论的建立者__达__尔__文____ 2、人类起源于__森__林__古__猿__ 3、原因__环__境__变__化____ 4、证据_化__石____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人是猴子变来 的吗?
你了解到人类的起 源有几种说法呢?
背景资料
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 论的建立者。在比较了人和现代类人 猿的相似之处后,提出人类和类人猿 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逐渐取代神创论,成为了广 为接受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科学理论。
直立行走
制造使用各种简单 和复杂的工具 脑人类具有发明和创造各种科学技术的本领,使得人类适 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改善生存条件以及利用医 药卫生加强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断加强,这些都促使人类 的数量急剧增加。 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的原因 1.类人猿不具备发明和创造科技的能力; 2.人类开发森林,破坏、污染环境
观察与思 考
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 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 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别呢? 3. 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类人猿的数量日益 减少的原因,为什么?
这些现代类人猿的体形有什么共同点? 观 察 思 考 前肢粗长,后肢细短,髋骨较窄
森林古猿 及其生活 的想像图
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共同点? 1.都依靠从森林中获取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 2.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 3.不能进行人类那样的语言和文字交流
重点
运动 方式
制造工 具能力
脑发育 的程度
类人猿
臂行
使用自然工具 不会制造工具
脑容量小 没有语言能力
现代人
我们已经知道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 的,那么猿类是如何进化成人类的呢?阅 读P4-5回答以下问题: 1.猿类能进化成人的原因? 2.森林古猿进化的依据? 3.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类经过哪些阶段?
环境 人类起源----森林古猿 改变
树上生活 现代类 人猿
地上生活 人类
本质区别:能否制造和使用工 具是人和动物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