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进士村——袁坊

合集下载

青果巷进士坊介绍

青果巷进士坊介绍

青果巷进士坊介绍
青果巷进士坊位于中国南京市江宁区的青果巷,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

这里曾经是明清两代的进士科举考试场所。

进士坊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为明朝帝王招贤进士的场所。

清朝时期,进士坊被修缮扩建,并成为礼部的直属机构,主要负责科举考试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进士坊的建筑风格为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布局精妙,结构严谨。

内部设有主殿、二殿、三殿、四殿等,以及科举考试所需的文房四宝、文具、桌椅等器具。

进士坊还设有博物馆,展示了科举考试的历史文化和相关文物。

今天,进士坊已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进士坊不仅是中国古代科举文化的重要见证,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

古镇、古窑和古乐

古镇、古窑和古乐

在花红柳绿的四月天,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几位文友相约探访火焰山下古老的村镇,总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距吐鲁番市以东约六十公里的鄯善鲁克沁镇有一座古城遗址,名曰“柳中”。

随着历史潮水的冲刷,柳中古城大部分已经衰败湮灭,而几座高大巍峨、气势壮观的王府建筑和城门土墙依然耸立于村落中央。

柳中城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

作为古高昌国的郡县之一,这里曾经既是丝绸之路上的驿站,又是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闹市。

虽然它早已不见了昔日的繁华,留下的也仅仅是几座散落于乡村民居旁的遗迹残痕,但在高墙四周,却有垂柳摇曳,有野草丛生,有潺潺流水,有鸡鸣犬吠,还有袅袅炊烟。

远处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园、果树林和蔬菜棚。

在古城墙根,有互相追逐嬉戏的儿童,还有频繁过往的行人和车辆,寂寥空旷的古城与生机盎然的村庄相拥相伴,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出远古的人脉和文脉延续至今的轨迹。

在柳中城内的残墙断壁下,脚踏松软的泥土,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心情也变得格外敞亮。

徜徉于千年古址,遥想当年无数壮士修筑城池、抵御外侵、屯垦戍边的场景,不禁肃然仰视起那数米高的城墙和城墙上更加辽远的天空。

轻轻步入黄土高墙间的城门,仿佛穿越千年的时空隧道,走进汉代的戍己校尉关宠的营房,走进西域长史班勇的军帐,登临柳中城坚固的高台,叩开郡王府厚重的大门,宛如置身于远古朝代从繁荣到衰败的过程。

在古城中抚今追昔,每一条里巷街道,每一座土屋楼台,都是历史的见证。

它们用无声的语言向今天的游人诉说着这座古城两千年的兴衰变化和人世间的沧桑。

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在时间与空间的交叉点,我们是幸运的宠儿,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远古的遗址追溯历朝历代的纷繁,我们还可以通过如今的面貌展望未来的辉煌。

在寂静无声的古城和安定祥和的村庄里,隐隐约约有一种古老而欢快的乐曲在耳边萦绕。

原来是木卡姆音乐的传人在用自己的手指和乐器向人们述说着历史。

我在惊叹人类建筑奇观的同时,同样惊叹于这中国民间艺术的绝响。

新疆维吾尔族文化中独特的音乐形古镇古窑和古乐吴庆宏●本期《吐鲁番风情》栏目文章,均由“吐鲁番葡萄沟景区管理委员会”冠名刊出。

开封人文秘境系列之一——千年老街巷

开封人文秘境系列之一——千年老街巷

开封人文秘境系列之一——千年老街巷
刘海永
【期刊名称】《协商论坛》
【年(卷),期】2018(0)11
【摘要】开封城的街巷以北宋时代最为著名,《东京梦华录》中把街与巷并称,书中目录“卷第二”中有“御街”“朱雀门外街巷”“东角楼街巷”“潘楼东街巷”。

“卷第三”中有“大内前州桥东街巷”“寺东门街巷”。

北宋由于坊市分离;所以街巷间充溢着浓厚的商业气氛,人们的日常生活热闹非凡。

【总页数】3页(P44-46)
【关键词】街巷;《东京梦华录》;年老;文秘;封人;商业气氛;日常生活;北宋
【作者】刘海永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
【相关文献】
1.千年云龙城滇西大十字路口中心的人文秘境 [J], 杨希元;丘勤
2.开封人文秘境系列之二——小巷深处的乡愁记忆 [J], 刘海永
3.开封人文秘境系列之三——寻访名人故居 [J], 刘海永[1]
4.开封人文秘境系列之四——墨香飘逸书店街 [J], 刘海永[1]
5.开封人文秘境系列之五——风雨大梁门 [J], 刘海永[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千年古墟-黄洲

千年古墟-黄洲

千年古墟------黄洲黄洲是个历时千年的农村古集圩,现名王家洲,属丰城市袁渡镇管辖。

晚唐时期,即公元901年,王洲就建立了圩口,时称黄洲,隶属临川。

据今丰城县志记载,王洲圩(街)历史,比袁渡街早360年,比佛岭圩早870年,属丰城市农村最早设立的三大圩口之一。

最近我在万载县仙源乡王氏族谱中找到一副地图,名叫祖居抚临五十四都三图黄洲全图,后附黄洲全图诗七言排律。

“环洲四畔水茫茫,宛在中坻宅我王;鹤岭鸾骞钟秀脉,麟峰鹄立峙明堂。

千章古木常垂荫,七宝名岩屡发祥;鸣吠相闻弥廿里,室卢斗角普三房。

长湖远隔义公寝,中巷遥连孝子坊;地出甘瓜徵土德,坟封柏木料骸香。

男勤女俭宗风古,士励官清世泽长;动我溯洄桑梓念,操觚肯惜赋家乡”。

这是当是我们王家洲村容村貌的真实写照。

王家洲是丰城市最东边的一个小村[街] ,座落在抚河中游西岸,是三府[抚州,宜春,南昌]四县[临川,进贤,丰城,南昌]交界处。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临抚河,西接三江口[镇],南面有株山,北座温家圳[镇]。

四面环水,好似水中乐园。

这乃1958年江西最大水利工程——赣抚平原之杰作,当时在抚河中游的李渡镇焦石处,拦河筑坝,提高水位,在其侧靠山处另开新口,沿着抚西堤外围开挖了新河,从焦石到王家洲的南面,至西边的付家村都是人力开挖的新渠,然后接到抚河老支流,即箭江口到三江口的老河道,这样就使王家洲形成四面环水之势。

现有四座桥墚,东有文港抚河大桥,西有岩上大桥,南有王洲节水闸,西南有王洲大桥,北有箭江分洪闸,都能行驶各种车辆,我们这里还有一条向乐铁路,1963年修建,从向塘到乐安,王家洲车站就设在里山。

现在又扩建为向莆高速铁路,因而交通十分便利。

王洲是一个人杰地灵,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自然古村。

我们宗谱有一篇[黄洲赋]是这样形容的,维临川之望族,有黄洲以聚屯;韶水绕其前案,箭河萦其后村;蔬爽增其左辅,宝石凑其右勲*(勋)。

乃祖仲公,仕黄洲为教授,故名兹地仍黄洲为定云。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我省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通知-赣府字[2009]49号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我省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通知-赣府字[2009]49号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我省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通知
正文:
----------------------------------------------------------------------------------------------------------------------------------------------------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我省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通知
(赣府字[2009]49号2009年7月6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经省政府研究,同意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等18个镇村为我省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现予公布。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非常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和管理工作,对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村镇建设水平,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要求,认真组织编制保护规划,落实各项保护措施,切实保护好、建设好、管理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附件:
江西省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
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
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
铜鼓县排埠镇
新建县大塘坪乡汪山村
南昌县三江镇前后万村
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江头毛家村
浮梁县西湖乡磻溪村
婺源县浙源乡凤山村
婺源县紫阳镇考水村
横峰县姚家乡兰子畲族村
乐安县牛田镇水南村
金溪县双塘镇竹桥村
宁都县田埠乡东龙村
定南县天九镇九曲村
赣县湖江乡夏府村
兴国县梅窖镇三僚村
莲花县路口镇湖塘村
分宜县分宜镇介桥村——结束——。

云丘山系列之——探寻千年古村落

云丘山系列之——探寻千年古村落

云丘山系列之——探寻千年古村落
对于生活现在的我们,无法想象我们千年之前老百姓的生活场景,还好,云丘山古村落至今还保留了唐代之后人们生活的痕迹,为了帮助大家追忆起那段悠久的历史.
塔尔坡古村落,塔尔坡古村落位于云丘山脚下,此村全完被繁茂的树木所包围,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村子,大山,树木,夜空完全融为一体!
村子被环山包围!
千年古槐与古村落,尽显古村落的历久岁月的沧桑感!
塔尔坡古村落——人,树,草,石,屋已经形成美丽动人的一幅画!
塔尔坡古村落——千年石阶,凹下去的石阶充分证明历史之久远,走的次数之多。

走在凹下去的石阶上,感觉像是正在完成一次通向古代的穿越。

塔尔坡古村落院子——农具、土院、屋子、生活用品真实直观地呈现当地居民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塔尔坡古村落——土地庙,保佑人们粮食大丰收。

里面还有新烧的纸灰,虽然未曾修复,但更增添了一份朴素的原貌。

丁石古村旁的石桥——大大小小的石头砌起来的桥,向游人述说着历史的沧桑。

丁石古村旁边的唐代官道——路面现在还保留下曾经马蹄、车子留下的印迹,还有旁边石壁上的的交通碑,无不暗示这里曾经是条十分繁华的交通要道。

这条路正是唐代把中原的食盐运往世界各地的必经之路!
丁石古村一角
安汾古村县城
安汾古县城——拴马柱。

游览江南第一村——天宝古村

游览江南第一村——天宝古村

游览江南第一村—天宝古村2022年11月1日(星期二)下午,参观游览位于江西省宜丰县天宝乡——天宝古村。

三国时期(220年)天宝古村是宜丰县所在地,距今1800多年历史,至唐代四设县治达245年之久,故称"古宜丰治"。

昭公祠,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5年),又名四季公祠,昭公名季昭,乃墨庄始祖刘式的六代玄孙。

季昭有兄弟四个,季铭、季昭、季华、季荣,名字中都有个季字,所以祠堂又叫四季公祠。

公祠三栋一寝回字楼,二拱一亭。

整个建筑气势雄伟,总建筑面积一千余平方米,是天宝现存最完整的宗祠建筑,被誉为"江南民居建筑的杰作"。

天宝古村为江右民系聚居的古村,保存有明清房屋170多栋,古石板路7375米,古巷43条,长1490米古城墙一座,还有遍布村落的古井36眼。

天宝古村自天宝刘氏开基以来进士22名,留存皇家赐匾25块。

天宝村古建筑群有赣派、徽派建筑风格,建筑规模达80万平方米。

刘氏宗祠,始建于明弘治七年(1494年),原刘氏宗祠长100多米,宽30多米,有石柱三十六根,天井二十四处,结构为五栋一寝,左右祠堂,雕龙画凤。

清朝太师太保、文化殿大学士朱轼亲赐"江省名宗"金匾。

祠堂曾六次毁兴,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最后重建,后又于1962年改建为粮仓,文革时又遭火灾,仅剩门楼。

天宝古村呈自然的船形地貌,东南有东水西流弯山绕城的护城河,西有藤江河,北面有古城城墙遗址。

古城有三街六市,六座城门,十三第宅,48条巷,48口井,四周设内外八景。

天宝古村明清建筑分宗祠、亭阁、画锦堂、观音堂、官厅、民居、石碑坊、宝塔、庵观寺庙等十大类。

规划布局强调“依山造屋、傍水结林”、“坐北朝南”的风水理念;建筑造型前后几进,有高有低,前高后低,有侧厅,空间大,布局严谨;民俗风情则以“册立门”、“耕读文化”为载体。

天宝古民居的相关文物等具有历史学、工艺美学研究价值;册立门具有社会学、民俗学研究价值,柱础上的万字花纹具有佛学的研究价值;古民居的雕塑如壁雕、门雕、石雕、镂空木雕具有雕刻艺术研究价值;古民居的牌匾题字,具有书法艺术研究价值。

千年古村袁坊

千年古村袁坊

千年古村、进士村一一袁坊村袁坊村位于江西省丰城市袁渡镇南约三里,人口1600余人,是袁氏聚族而居的古村落。

袁渡乡以前叫老袁坊,袁氏坊,袁家渡,袁坊村,丰城共有100多个村姓袁,历史上其中袁渡乡有48个村姓袁,现在有50几个村有袁氏,其中尤以袁坊村最为多。

袁坊始建于北宋时期,至今有近千年历史。

历史上属丰城县正信乡蒐湖里雩韶。

据说袁氏祖上是做生意起家,后来生意做大了,便开始兴办学校,鼓励子弟参加科考。

此后人材辈出,鼎甲一方。

《袁氏族谱》载:“自宋以来,进士诸科及诸辟召士,为卿为大夫、为郎吏百执事,或以宦业,或以经术文艺,或干略知名当世者,代不乏人。

而凡在考槃含章履素者,更未暇悉数也。

”袁坊村袁氏自古人文鼎盛,科甲连绵,仕宦不绝,共有进士十余人,举人四十余人,诸贡、秀才更是数不胜数。

出现了祖孙进士(袁城、袁国宁),父子进士(袁抗、袁陟)(袁国宁、袁懋谦),同榜进士(袁实遂、袁应旃同中明隆庆五年辛未榜进士)。

祖孙乡举【袁城(进士)、袁伯睿、袁国宁(进士)、袁懋谦(进士)祖孙四代乡举人【袁伯嵩、袁鼐臣工【袁守定(进士)、袁潸、袁桀、袁铭泰(进士)祖孙四代乡举】父子乡举【袁润(进士)、袁范1【袁芳(进士)、袁炯】【袁守定(进士)、袁潸】【袁桀、袁铭泰(进土)】;【袁光儒、袁均咸工叔侄乡举【袁铭泰(进士1袁以敦工兄弟乡举【袁鼐臣、袁纯臣(武举)】;【袁光度、袁光儒工一时传为佳话,又有府台、县官不断之说。

又据《袁氏族谱》载:袁坊袁氏是袁鳌公的后裔,袁鳌生九子,九子皆进士,有九子十进士之称。

鳌公第八子袁琰,袁琰生二子:袁善、袁荡。

袁善生一子袁德,德为丰城袁坊开基始祖。

同治版丰城县志为袁坊村立传的人物:袁抗字立之,袁家渡人。

举进士,得同学究出身,调阳朔县主簿,以荐补桂州司法参军。

抚水蛮寇融州,转运使俞献可檄抗权融州推官,督兵粮与谋军事。

蛮治舟且至,抗即杨梅、石门两隘建水栅二,据其冲,贼不得入,后因置戍不废。

事平,特迁衡州推官,改大理寺丞,累迁国子博士、知南安军,擢提点广南东路刑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年古村、进士村——袁坊村
袁坊村位于江西省丰城市袁渡镇南约三里,人口1600余人,是袁氏聚族而居的古村落。

袁渡乡以前叫老袁坊,袁氏坊,袁家渡,袁坊村,丰城共有100多个村姓袁,历史上其中袁渡乡有48个村姓袁,现在有50几个村有袁氏,其中尤以袁坊村最为多。

袁坊始建于北宋时期,至今有近千年历史。

历史上属丰城县正信乡蒐湖里雩韶。

据说袁氏祖上是做生意起家,后来生意做大了,便开始兴办学校,鼓励子弟参加科考。

此后人材辈出,鼎甲一方。

《袁氏族谱》载:“自宋以来,进士诸科及诸辟召士,为卿为大夫、为郎吏百执事,或以宦业,或以经术文艺,或干略知名当世者,代不乏人。

而凡在考槃含章履素者,更未暇悉数也。

”袁坊村袁氏自古人文鼎盛,科甲连绵,仕宦不绝,共有进士十余人,举人四十余人,诸贡、秀才更是数不胜数,出现了祖孙进士(袁城、袁国宁)、父子进士(袁国宁、袁懋谦);同榜进士(袁实遂、袁应旂同中明隆庆五年辛未榜进士),一时传为佳话,又有府台、县官不断之说。

又据《袁氏族谱》载:袁坊袁氏是袁鳌公的后裔,袁鳌生九子,九子皆进士,有九子十进士之称。

鳌公第八子袁琰,袁琰生二子:袁善、袁荡。

袁善生一子袁德,德为丰城袁坊开基始祖。

同治版丰城县志为袁坊村立传的人物:
袁抗字立之,袁家渡人。

举进士,得同学究出身,调阳朔县主簿,以荐补桂州司法参军。

抚水蛮寇融州,转运使俞献可檄抗权融州推官,督兵粮与谋军事。

蛮治舟且至,抗即杨梅、石门两隘建水栅二,据其冲,贼不得入,后因置戍不废。

事平,特迁衡州推官,改大理寺丞,累迁国子博士、知南安军,擢提点广南东路刑狱。

浙东叛卒鄂邻钞闽、越,转南海,与广州兵逆战海中。

值大风,有告邻溺死者,抗独曰:“是日风势趣占城,邻未必死。

”后果得邻于占城。

还为度支三司判官,以尚书金部员外郎为梓州路转运使,徙益州路。

时三司岁市上供绫锦、鹿胎万二千匹,抗言:“蜀民困惫,愿少纾其力,以备秦中他日之用。

”是年郊祀,蠲其数之半。

黎州岁售蛮马,诏择不任战者却之。

抗奏:“朝廷与蛮夷互市,非所以取利也。

今山前后五部落仰此为衣食,一旦失利侵侮,不知费直几马也。

臣念蜀久安,不敢奉诏。

”寻如旧制。

除江、淮发运使,召为三司盐铁副使。

时抗老矣,为御史所劾,罢知宣州。

累迁光禄少卿,分司南京。

明堂覃恩,改少府监,卒。

抗喜藏书,至万卷,江西士大夫家鲜及也。

抗子陟,少刻厉好学,善为诗,终殿中丞。

(《丰城县》人物/仕绩)
袁陟,字世弼,抗之子,少有才名,与王介甫、苏子瞻、曾子固善,未冠登庆历进士,各当涂县,时介甫居金陵,尝手写陟诗一轴贻其友,卒以巧苦瘠不起,自为墓志輓章。

有诗文十卷,号《遁翁集》。

(《丰城县》人物/文苑)
袁渐,字伯贤,蒐湖人。

嘉定乡荐特奏授严州文学,累官至清海判官,权德庆府,振颓纲理,凋瘵补纲,欠蠲事例,所至有声,子浩颐进士主龙川簿。

(《丰城县》人物/仕绩)
袁祯,字贞吉,荷塘人,成化进士,知翕县,重厚廉谨,吏民畏服,升监察御史奉敕稽考两广粮储,宿弊悉清,按广东益振风纪,廷臣欲荐升重任,遘疾卒。

(《丰城县》人物/
仕绩)
袁黝,字公珩,袁坊人,宏治乡荐授顺昌知县,廉介有声,升守靖州,五开铜鼓苗乱,屡剿不靖,黝单骑人谕乃归,命岁纳常税,迁永州同知,改常德,历任二十余年,操行终始如一,升南宗人府经历。

(《丰城县》人物/仕绩)
袁光儒,字醇夫,雩韶里人,年二十,领正德乡荐,选海丰教谕,勤课士,升知龙川,约己裕民,口碑载道,奏积行,取以同姓令被诬,风闻左误量,转保定通判,督理马政,釐革夙弊,抚按交章,荐升姚州知州,殁祀龙川名宦。

(《丰城县》人物/仕绩)
袁懋谦,字吉卿,袁坊人,万历进士,选庶,常以才名见忌同馆,会帝命赋牡丹,同馆成三十韵,懋谦立成四十韵,益忌之,卒为所挤,改兵部给事中,癸丑妖书事起,中外危疑,旨一日五下,懋谦言主仁慈,东宫纯孝,奸人捏造,不足仰犯天威,且国本岂可动摇,久之妖将自息,帝可其奏,即日论阁臣,从懋谦疏,遂慈孝如故,丙午奏命册封益藩,明年京师淫,两坏庐舍,民多漂没,诏发帑十万赈之,懋谦请再发大仓二十万平粜,戊申巡视十库,卒于官,著有《虎溪诗选》与孙鐦诗集并行世。

(《丰城县》人物/仕绩)
袁守定(1705一1782) 字叔论,号易斋,晚号渔山翁,袁坊人,天姿高迈,少为文,即卓然成家,雍正二年(1724) 入县学,两年后中举人,雍正八年庚戌(1730)中进士,颇受朱轼和杨锡绂等江西籍高官的重视。

首先分发湖南参与撰修《通志》,继而任湖南会同知县,在任即有“除牛税”、“革小甲”、“免银工”3项改革。

后又知洪江县、芷江县、楚阳州,断案如神。

建义学,兴教化,被誉为“袁青天”。

37岁时以终养老母故,辞官归里。

乾隆十二年(1747)主豫章书院讲席,选拔优秀学子30余名。

侍母12年以终,并习青乌书,会卜算。

乾隆二十一年复北上任官。

I临行前撰文发誓:“一家衣食,仰给在官,外如持一钱归者,当获天谴”。

委任为八沟(府)同知,办案出长城2000余里。

后任直隶曲周知县等,升礼部主事。

二十四年,告病辞归。

在乡20余年,造桥修路,施舍棺木,荒年赈济。

袁守定擅诗,以五言律诗见长,题材多为民疾、勤劳之事,有《莅民诗》19首,以见其体察民情与咏赞乡村生活。

五律出人陶、谢,天然冲淡。

蒋士铨评其《游岳麓寺》诗为“炼字大方,是老杜本事”。

咏史诗则转入苍凉一境。

著有《雩上诗说》《地理啖蔗录》《读易豹窥》《图民录》《占毕丛谈》,附《劝学危言》1卷、《时文蠡测》卷。

(《丰城县》人物/仕绩)
袁榘,字容若,号絜方,袁坊人,太父守定,以名儒循吏著天下,榘少飫家学,有祖风,乾隆壬子举人,例补弋阳教谕,课士先实行后文艺学,陈某兄弟讼反复,谕以大义,遂感动相持泣罢讼,睦如初,弋阳久未举节孝,亟访数人,上之至瞽妪称女门生,以谢生平尚气节而疾恶大严动与俗杵,尝以整饬学校与令争惩猾禁二人,豪跡少敛,而榘竟坐是罢归,诸青衿交诉大府,乞留不得,濒行生徒祖饯十余里外,有痛苦失声者。

著《虚室古今文》各二卷、《诗草》四卷、《醒言》二卷,又《在法戒诗》四卷。

子联吉道光壬午举人。

(《丰城县》人物/仕绩)
袁铭泰,号六皆,五坊袁坊人,守定曾孙榘次子也。

泰生即颖异,好读书,善择交,肄业于豫章书院,一时知名士切磋互益,道光壬午举于乡癸巳成进士,授知县谶分河南知濬县、林县事,决狱如神,甫二载丁内艰,归服阕授广东阳山县知县,莅任修城筑堤,改建学宫,
决疑狱获巨盗,阳之民颂祷不衰。

调任始兴、陆丰多所建制,柏大中丞深为许可,提升虎门同知,署高州知府,因公呈议卸时,合郡绅民公饯出境,并向隍庙申表修撰,林召棠在郡作送行序雪其事,郡人为刊布之。

卒年七十有六,侄以敦。

(《丰城县》人物/仕绩)
袁以敦,原名堃号厚斋,生有慧业,善读书,日诵数千言,十岁诵毕五经,读文选,国策皆能抉其精义,道光乙酉举於乡,五上公车不售,大挑二等授弋阳县教谕,督课甚严,门下士多所成就,奈天不永年,士林惜之。

(《丰城县》人物/仕绩)
袁成均,号存斋,邑廪生,少负才名,为文力追先正,志高淡,年二十二入招云山默参内典,居三年,忽与僧别,僧讶甚曰,予圣人之徒也,非儒之,归而谁归哉,由是课徒讲学,宗程朱之说,身体力行,年三十六卒,八咸惜之。

生平著作多为门下所失,仅存《日用庸言》一编行於世。

(《丰城县》人物/文苑)
袁学容,原名棻,号雪梅,袁坊人。

邑增生,品行端方,学问纯粹,工吟咏,於试帖尤所擅长,著有《目耕斋试帖》行世。

(《丰城县》人物/文苑)
袁如筠,字松友,袁坊人,援例授府经厅,分发贵州署普安镇新成县丞,御苗殉难事闻奉。

(《丰城县》人物/忠贞)
表3:袁坊村历史上的辟荐、贡生、援例、封赠人员(部分)。

丰城县内与袁坊袁氏同支的部分历史人物:
武科举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