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中“写”的不同含义

合集下载

书画同源解释

书画同源解释

书画同源解释引言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被视为高雅艺术。

它们在形式和技法上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常被称为“书画同源”。

本文将从历史、技法和审美角度解释书画同源的含义,并探讨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历史背景中国书法起源于古代文字的刻写与书写,而绘画则起源于图案的绘制与装饰。

两者起初并没有明确分离,而是相互交融发展。

早期的文字刻写往往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而图案绘制也常常伴随着文字的出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字刻写逐渐演变为独立的艺术形式——书法,而图案绘制则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绘画。

技法共通尽管书法和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它们在技法上有许多共通之处。

首先是笔墨纸砚四宝的使用。

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需要用到毛笔、墨汁、宣纸和砚台。

其次是笔法的运用。

书法和绘画都强调笔触的变化和力度的掌握,以达到表现形象和意境的目的。

再次是构图和布局。

书法与绘画都需要考虑到整体的布局和平衡,追求美感与和谐。

最后是色彩运用。

尽管传统书法以黑白为主,但在一些书画作品中也会使用色彩来增加艺术效果。

审美共鉴书法和绘画在审美上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首先是注重意境与情感表达。

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追求通过艺术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与思想,并引发观者共鸣。

其次是追求自然与写实。

无论是山水画还是楷书,都注重对自然景物或文字形态的真实再现,并力求捕捉事物本质上的美感。

再次是强调笔墨意趣的独特性。

传统中国书画追求“气韵生动”,即通过笔墨技法展示出作品独特而生动的艺术风格。

中国文化重要性书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首先是它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培养。

中国书法和绘画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

其次是它们对审美教育和人格修养的促进。

学习书法和绘画可以培养人们对美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个人修养和情商水平。

再次是它们对传统价值观念的传承与弘扬。

简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简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简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中国画和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两个艺术门类。

虽然二者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和表现形式,但二者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历史传承与文化内涵、表现手法与审美特征、艺术价值与现代创新。

一、历史传承与文化内涵中国画和书法艺术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

自汉代以来,中国画和书法艺术就被中国文人视为表达思想、塑造人格、传承文化、弘扬精神的重要手段。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绘画和书法被视为一种文学性的艺术创作方式。

绘画和书法作为文学艺术的同宗,具有共同的传承性和文化内涵,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二、表现手法与审美特征虽然中国画和书法艺术在表现方式和手法上有很大不同,但二者都以传统字画所代表的文化特征为基础。

中国画轻重于形神,讲究意境和情致,画家通过笔墨松紧、色彩深浅、气韵生动等手法,表现出一幅画作所需呈现的情境与氛围。

而书法则强调用笔者的个性特征体现出书法的审美特点。

无论是中国画还是书法艺术,传统美学的关键词是形、神、意、境、气、韵,要求作品的笔触生动,意境高远。

中国画和书法作品都注重笔触效果,也都能够通过笔触的笔法松紧来表现不同的情感。

在审美特征方面,中国画和书法艺术都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三、艺术价值与现代创新中国画和书法艺术有着不同的创作理念和审美风格,但它们本质上是艺术的追求,是文化影响的体现。

二者都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观念和实现价值,得到了人民广泛支持和赞誉。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艺术流派的不断嬗变,中国画和书法艺术也在持续创新。

中国画以其独特的造型和艺术特点,早已成为国际间一种重要的多元文化现象。

而书法艺术在现代中国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不断进行创新。

总之,中国画和书法艺术之所以能够共存发展,乃是中国文化传承的必然结果。

中国画和书法艺术相辅相成,互相诠释,推动着发展进程。

对于今天的中国,二者亦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把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深入挖掘中国文化传统的人文内涵,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中国文化的整合、转化和创新能力。

简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简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简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简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它充满了中国特有的文化气息和审美情趣。

而中国书法艺术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字书写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

中国画和书法艺术,两者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将对此进行浅谈。

一.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起源中国画和书法艺术都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古代的中国。

两者起源虽然有所区别,但是却有许多的共通点。

中国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通过丰富的考古文物,我们可以发现早期的中国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绘画传统。

而在中国书法艺术的起源也可以追溯到甲骨文的时代。

甲骨文的发现被认为是中国书法艺术的起点,为后来的篆书、隶书和楷书创作奠定了基础。

二.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联系中国画和书法艺术在形式和内容上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

首先,在形式上,中国画和书法艺术都需要用笔墨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想法。

两者都需要笔画流畅、气韵生动,通过墨色深浅、笔画粗细、布局对作品进行构图。

其次,在内容的表达上,中国画和书法艺术都需要通过文字或者图像的方式来呈现出作品的主题核心以及艺术家的情感表达。

无论是国画还是书法作品均需要用到文字或图像来表现作品主旨,从而达到传达艺术思想和感情的目的。

三. 书法艺术对中国画的影响中国书法艺术对中国画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书法的审美理念和文化意蕴深刻地融入到了中国画的创作中。

中国画和书法同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两者在美学理念、文化内涵等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书法中碑帖造就了中国书法的独特风格和审美价值,同时也为中国画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比如,书体笔画的线条、形态、规模、姿态等,带给了中国画家纸上造境的启示,教给了他们如何处理线条的力度、曲度、节律及其在整个构图中的比例和协调。

四. 中国画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中国画也对书法艺术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中国画作品的色彩、造型和构图理念,使书法艺术有了更丰富的表现空间和面貌。

中国画家通过对色彩、形态和造型的创作与表现,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审美内涵和造型表现。

传统节日的传统绘画和书法艺术

传统节日的传统绘画和书法艺术

传统节日的传统绘画和书法艺术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节日代表着人们的情感、传统习俗和文化传承。

在这些传统节日中,传统绘画与书法艺术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展现出节日的庄重、喜悦和美好。

本文将探讨传统节日中的传统绘画和书法艺术,以及它们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传统绘画在传统节日中的角色传统绘画在传统节日中拥有深厚的历史和传统。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更是人们对节日的独特理解和感受的展示。

在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重要节日中,传统绘画以其独特的技法和寓意,成为庆祝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国人民欢庆新年的时刻。

在春节期间,人们常常使用传统绘画来装饰家庭和庆祝场所。

传统绘画中常见的元素包括鲤鱼、寿桃、福字等,这些图案寓意着吉祥、富贵和幸福。

通过使用传统绘画,人们表达出对新年的祝福和期待,彰显出节日的喜庆和吉祥氛围。

二、传统书法在传统节日中的重要性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人们对节日的崇敬和礼赞的表达。

传统节日中的传统书法是以毛笔和墨汁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达方式,通过独特的笔画和布局,展现出节日的庄重和美感。

例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感激秋天丰收的时刻。

在中秋节期间,人们常常使用传统书法作品来表达他们对丰收和团圆的喜悦之情。

通过书法作品中的各种字体、字形和笔画,人们传递出对美好生活和美好未来的期待。

同时,书法作品通常与月亮和家庭团聚相关,表达出对亲情和友情的珍视和向往。

三、传统绘画和书法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传统绘画和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节日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它们不仅仅是艺术形式,更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首先,传统绘画和书法以独特的方式传递着中国人民的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绘画和书法作品,人们表达了对节日和生活的热爱、祝福和感激之情。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展示。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而闻名于世。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剧、建筑等多个方面,这些艺术形式既反映了中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世界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绘画与书法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是表现中国艺术魅力的重要形式,也是中国艺术瑰宝中的瑰宝。

绘画是利用形象表现来展示作者思想与情感的艺术手段,而书法则是以汉字书写为基础的艺术形式。

绘画与书法共同追求意境的高远与笔墨的浓淡传神,注重意象的表现和形式的雅致。

从古代壁画、山水画到花鸟画,再到现代的油画、版画等,中国绘画既传承了古老的技法和创作风格,又不断吸收其他文化的艺术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特色。

同时,中国的书法更是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瑰宝”,通过墨笔和纸张的运用,以及对字形的精心构思,展示了中国文字之美与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音乐与舞蹈音乐与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音乐历史悠久,以古乐、雅乐、宫廷音乐和民族音乐等形式独树一帜。

古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大雅》、《颂》等乐曲既是享乐宫廷和寺庙场合的常见曲目,也是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精神的重要载体。

而雅乐则是指《周礼》中规定的宫廷乐舞,它以庄重肃穆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传统仪式和礼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中国的民族音乐也是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不同的乐器和音调,将民族情感与历史文化融入其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

舞蹈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和传递文化的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代舞蹈形式主要有宫廷舞蹈、民间舞蹈和民族舞蹈。

宫廷舞蹈以其独特的动作和造型,展现了皇室贵族的风采与品味。

而民间舞蹈则以其活泼欢快的节奏和独特的动作形式,生动地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民族舞蹈则融入了多种民族文化的特点,通过舞蹈的形式表达了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简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简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简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中国画与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将对中国画与书法的关系进行浅谈,探究两者的联系,以及它们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中国画与书法的起源中国画和书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铜器铭文时期。

当时的人们开始使用刻刀雕刻和笔写,将写字和画画变成了一种艺术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形式被逐渐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画画和写字风格,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中国画和书法。

二、中国画与书法的联系中国画与书法的联系非常密切,它们之间有诸多相似之处。

首先,中国画和书法都属于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们的发展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画和书法都强调“气”和“韵”,更加注重笔墨、形态、色彩、线条等方面的表现,而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手段。

其次,在表现手法方面,中国画和书法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中国画强调的是“意境”,有不少画家都喜欢在画作的边缘加上一些诗句或者词语,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而书法则是直接表现文字。

在字型、布局、笔画等方面,书法也借鉴了很多中国画的元素。

例如,在点画、造型、排版等方面,书法都有很多类似于中国画的表现手法。

此外,在笔墨方面,中国画和书法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中国画和书法都讲究墨色的运用,但是二者在墨色的使用上有所不同。

中国画强调的是墨色的淋漓尽致和水墨的表现力,而书法则非常注重“骨气”,即笔画的骨头和血肉之间的关系。

三、中国画与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画和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中国文化的漫长历史中,中国画和书法一直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

翰墨书画即为其中代表。

在中国古代,书法和绘画都具备了重要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

出自名家之手的书法和绘画作品,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技艺上,都具有非常高的水平,许多名家作品留传至今,成为后代人群学习和研究的重要素材。

在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中国画和书法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中国传统文化45第一节绘画与书法

中国传统文化45第一节绘画与书法
我国传统绘画的线描技法和施色方法,在 战国时期已经掌握且成熟。
汉代绘画艺术
西汉帛画在构图上,采用内聚外散的方式,
开合、疏密有致。画面呈中心聚拢,四周展开的 布局。在人物的刻画上,虽简约、朴拙,但也不 是细腻、写实,注意对人物相貌、表情的描绘。 通过对人物体态、衣着和动作的描绘,形象地表 现出贵妇人雍容华贵的内涵,形成写实与写意相 结合的绘画特点。
阎立本采用细密的笔法和多变的线条,表
现出人物的个性和精神状态。
闫立本《步辇图》
《韩熙载夜宴图》为代表。在纵28·7厘米,
横335·5厘米的画面上,分为5个相互联系又相 对独立的画面。
顾闳中采用精细的线条笔画,细腻地刻画 了韩熙载正面和侧面的形象,十分生动传神,表 现了人物内在的情感、思想。
宋马远《踏歌图》
南宋画家马远,擅长山水、人物、花 鸟画。其代表作《踏歌图》表现了农村欢 歌娱乐的场面。作品采用大斧劈皴的技法 和挺拔的笔法,刻画出奇峻的山峰及山石。
采用细腻的笔法描绘了在山间小路上 列队表演踏歌的农夫,其动作诙谐生动, 极富情趣。
人物画
人物画,是以人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人物画,是通过对人 物的活动、所处的情境、相关的景物等要素的描 绘,表现人物的心理、情感。人物画在魏晋南北 朝得到长足的发展。
《洛神赋》图卷卷首
画卷之首描绘了曹植及随从在洛水巧遇洛 神时的情景。顾恺之用纤细、流畅的线条刻画了 洛神侧身回首时的姿态,生动形象地表现她含蓄 多情、端庄秀美的神态。
《洛神赋》
画中的人物、山石、树木、车船,以及龙、
凤、马、鱼等,均采用线描的技法,或表现飘逸, 或显示庄重,或精细,或简约,虚实相间。尤其 是对人物的刻画,生动传神,十分形象地展示了 人物的神态、情感和思想。

中国文化的形式与内涵

中国文化的形式与内涵

中国文化的形式与内涵中国文化是一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在形式上,中国文化包括了诸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的艺术表现,而在内涵上,中国文化则涵盖了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等多个层面。

本文将较为详细地探讨中国文化的形式与内涵。

一、中国文化的形式1. 书法书法是中国文化中最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通过一笔一划的墨迹表现了作者的情感及内心世界。

中国书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其演变过程也颇为复杂。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书法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如颜真卿的楷书、欧阳询的行书、王羲之的草书等等。

这些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能够向世人传递着文化意义。

2. 绘画绘画是中国文化另一个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画分为工笔画与写意画两类,前者注重描绘细节,后者则更多的强调神韵。

中国画的创作有时候不是为了追求真实的视觉效果,而是为了表达作者对人生、情感的一种态度。

此外,中国的绘画也经常与中国文化中的神话传说相关,反映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念。

3. 音乐中华文化最独特的音乐形式要数中国古乐。

古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古乐器数量繁多,包括了瑶琴、筝、笛、鼓等等,玩法也颇为奇特。

中国古乐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每一首曲目都能够在针对某种情节、场合进行表现,或者有着特定的含义。

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古乐也能够反映出中国历史文化的特点和局限性。

4. 舞蹈中国舞蹈又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舞蹈也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不同的地域和历史背景下,也有着不同的舞蹈形式。

舞蹈通过以舞代言来表达情感和内心体验,促使人们在欣赏中获得启迪,甚至具有艺术疗愈的作用。

5. 戏剧戏剧中有昆曲、华戏、京剧、豫剧、评剧等多种戏曲形式。

中国戏剧的演出形式独特而丰富,唱腔那种特有的音调,配合精心的服装和舞美设计,让戏剧作品的表演效果更为出色。

戏剧也能够反映出中国文化中的传统价值观,例如《牡丹亭》中反映出了人们对爱情与义务、道德的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中“写”的不同含义在对“写”的含义考证方面,大型的字词典做的都比较充分,例如《汉语大词典》中“写”就有十六种注释: “①移置;输送。

②倾吐,发抒。

③舒畅,喜悦。

④尽,竭。

⑤仿效,模仿。

⑥用模型浇铸。

⑦摹画,绘画。

⑧映照。

⑨描写。

⑩抄写,书写。

⑧写作,创作。

⑩立约租赁。


2.发四声的“写”有4种注释
“①倾泻。

②疏泄。

③通‘卸’。

④泄漏,泄露。


对以上词义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十几种含义可以进一步的概括:
1.三声“写”的②注释和四声“写”的①②注释(下文序号后省略“注释”两字)指的是思想情感或物质的抒发和导引;三声“写”的①和四声“写”的③④是指某种物质或信息的移动。

这两部分可进一步概括为某种主客观存在向另一种存在的运动或变化。

以这一含义去比照“写”的其它含义又会发现三声“写”的⑥⑧是这种含义在具体境况下的体现,④则强调这种含义所指的运动的范围和程度。

2,三声“写”的⑦和⑨可以概括表述为将某种主客观事物的状态或变化用文字或形象呈现出来的行为和方式。

⑤是这种行为和方式中特殊的一种。

3.三声“写”的⑩、⑩都是以书写文字为基本动作,从这一角度看似乎可以将这两种含义作为三声“写”⑩的引申
义来看待。

笔者目前没有找到这方面的史料证实是否存在这种引申,但这三种含义确实有比较紧密的联系。

经过以上整理,笔者认为“写”一般具有如下所指:
(1)指某种主客观存在向另一种存在的运动或变化。

有倾吐发抒、移动、泄漏、疏泄等含义。

(2)指将某种主客观事物的状态或变化用文字或形象呈现出来的行为和方式。

包括描写、绘画、模仿等。

(3)指书写文字的行为和方式以及由此引申出的行为和方式。

如抄写、书写、写作、立约租赁等。

在美术理论中,我们会遇到一些与“写”有相近含义的字词。

例如不只是“写”,还有“描”、“画”、“作”等字都可以与“字”和“画”组成词语,表达与“写字”、“绘画”类似的意思。

单独看这几个字的含义并不能将它们与“写”明显区分开,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这几个类似字词的比较来进一步确定“写”的内涵和外延。

先来比较一下“描”和“写”。

“描”在《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描画、摹写”,在《辞海》中指“依样摹写或绘画”,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①照底样画(多指用薄纸蒙在底样上画)……②在原来颜色淡或需要改正的地方重复地涂抹”。

常用的由“描”组成的词语有:“②夸张地叙述;形象地叙述。

……〔描诗]谓诗作无创造性,依傍、承袭古人。


对以上解释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描”虽然也有写和画的成分,但众多的字词解释大都有“摹”的意思,即.‘照着样子写或画”,还有“重复地涂抹”的一层含义。

我们由此可以判断出“描”的含义侧重于形象的模仿、重复,且允许修补改正。

这一过程中由于有原始参照的限制而显得拘谨且缺乏创造。

与之相比,“写”的倾吐、倾泻、疏泻等含义更有一种富于运动感的多变的创造性意味,且由于倾吐内容的不可重复而具有不可重复性。

“画”在《辞海》中解释为“绘,作出图形。

在其它词典中的解释也比较一致,显示出比较单纯明确的含义。

它比“写”甚至比“描”更强调形象性,更不计较过程而只追求“图形”结果的出现。

由于“画”没有像“写”的倾吐、描写等携带情感和意识内容的含义,使得“写”与之相比较更富于情感和精神性而较少工匠式的制作感。

“作书”和“作画”中的“作”有写和画的意思,但更偏重于对这两种过程的抽象表述。

相较而言,“写”显得更加具体化而具有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在与“描”、“画”等类似词语的比较中,“写”相对而言具有情感性、不可重复性、创造性、多变性和可操作的运动感,但形象性不及“画”,理论的概括性不如“作”,严谨性不如“描”。

三、书法和绘画中与“写”有关的常用术语辨析
书法中与“写”有关的词语很多,如临写、写红、写字、摹写等等。

经过上两节的分析,我们应该比较容易地区分出各个“写”具体的含义,其中,笔者希望通过对“写字”的分析,再次强调“写”的特征。

“写字”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词语,很多人把所有徒手呈现字的方式都称为“写字”。

这种用法在日常生活中未尝不可,但其实“写字”一词有它比较确定的含义。

除了“写字”外,还有“描字”和“画字”的说法,比较一下它们三个的含义,我们可以更加明确“写”的特点。

“描字”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是“描成的字。

指做作不自然的书法。

结合(二)中提到的修改涂抹的含义,我们可以判断出对文字形态的描摹严格来说不应称为“写字”。

如果是像建筑工人在墙上写标语一样,先画出字的外轮廓再刷卜颜色,这种情况应该叫“画字”。

这种字只是一种有文字形态的图案,而非思想情感抒发的结果。

“写字”正好与之相反,字是思想情感的“迹化”,字的内容和形态意味如果与写字的人要倾吐的思想情感没有直接的及时的联系,那么这种作字的过程用“写字”来表述就不是很恰当。

“写”在绘画术语中也非常常见,如写意、写生、写实、写真、写形、写神、写景、写照等等。

这些词中“写”的含义不尽相同,不可一概而论。

现选择其中几个具体分析一下。

“写意”是“中国画中属于纵放一类的画法,与‘工笔’
对称。

要求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物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故名。

笔者认为,在写意一词中“写”同时具有(一)中归纳出的三种含义,这三种含义分别对应“写”的不同方面:以类似文字书写的技巧和方法描绘意象或物象,并通过这一过程和产生的结果倾吐抒发思想情感。

“写生”指“直接以实物或风景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

”此处“写”的词义主要集中于(一)中归纳出的第二种,有描绘的意思。

第一和第三种词义的成分多寡不定。

“写实”指“真实地描绘事物。

此处的“写”也应是第二种含义,即描绘。

一般不具有“写”的第三种含义。

综上所述,“写”具有抒发倾吐、描绘描写、书写、模仿等多种含义。

对于绘画和书法来说,“写”都是指一种落笔肯定、笔迹和作者当下的内心状态有紧密对应关系的运动和状态。

但绘画中的“写”有别于书法中的“写”,它与书法中的“写”都指思想情感的某种直率的表达状态,并与书法中的“书写”有紧密的联系,但绘画中的“写”还包括对形象的“描绘”,这就使它有了与书法中的“写”不同的一些性质和要求。

在很多情况下,形象丰富性和生动性的需要以及物象的一些属性如生长规律等都对线条有一定的要求,也就是说绘画中的线条对它所表现的物象有一定的依赖性.而不能像书法一样有完全独立的审美标准。

同时,绘画中的线条又不像
书法一样受文字结构和书写顺序的限制,物象的无限丰富性让绘画中的线条拥有了形态变化的无限可能性,囚而比书法线条拥有更大的变化自由度。

“写”的含义明确与否关系到中国传统美术批评的准确性和力度,“写”的意识对于其它艺术门类和画种的理论和实践也有重要的参照或指导价值。

本文通过对“写”的含义辨析,对什么是“写”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分析,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有更多更好的对“写”的研究成果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