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资料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是指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进行运营、管理和监控的工作。
下面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一些复习内容:
1. 运营组织管理:包括轨道交通公司的组织结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等,以
及运营管理的规章制度、流程和标准。
2. 车辆运营管理:包括车辆的调度、运行图的制定、列车的运行控制、车辆的
检修和维护等。
3. 乘客服务管理:包括乘客信息查询、乘客安全教育、乘客投诉处理、乘客运
输服务质量评价等。
4. 安全管理:包括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培训、安全检查和隐患
排查等,以及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理。
5. 财务管理:包括资金预算、收支管理、票价制定、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等。
6. 运营数据分析:包括乘客流量统计、列车运行数据分析、运营效率评价等,
以提供决策支持和优化运营管理。
7. 环境保护管理:包括噪音、排放物的控制,以及节能减排、环保设施建设等。
8. 运营监控系统:包括列车运行监控、信号系统监控、车站设备监控等,以确
保运营安全和正常运行。
以上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一些复习内容,希翼对你有匡助。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我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是__________。
2.地铁设计规范中,采用的超高峰系数为__________。
3.我国大城市居民出行强度基本上在__________次/(人·日)左右。
4.列车折返方式根据折返线位置布置情况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按站台型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的布置图形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城市轨道交通的钢轨的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
8.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按运营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9.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按结构型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暗挖法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1.1863年1月10日世界上第一条长、采用牵引的地铁线路在建成通车。
它是世界首条地下铁路(简称“地铁”)。
1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产品是,更使得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变得尤为重要。
13.所谓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就是指。
14.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与服务对象的主要联系环节。
车站管理的核心任务是。
15.安全管理手段主要有。
16.自动售检票模式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7.城市轨道交通的站间距在市内繁华区一般可控制在_____公里左右。
18.轨道交通高压供电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9.世界上拥有地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城市是__________。
20.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资料

前言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出行和物流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点,对于保证城市交通秩序、提高城市运输效率、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相关知识进行和复习。
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在城市地区设置的、以轨道方式行驶的、固定线路的、定期运行的公共交通方式。
其运营管理包括线路规划、车辆调度、乘客服务、安全保障、财务管理等方面,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和安全运营起着重要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重要依据。
线路规划需要考虑到城市的规划和发展、现有道路网的情况、人口和经济密度等方面的因素,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需求、运营成本等因素。
线路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以实现城市交通的高效发展与安全高效的运营。
城市轨道交通的车辆调度城市轨道交通的车辆调度是指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计划,对车辆进行合理的调配和管理。
车辆调度需要考虑到车辆的数量、车辆的乘坐容量、运行速度、上下客站车流量等因素。
合理的车辆调度可以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运行,提高城市交通的服务品质。
城市轨道交通的乘客服务城市轨道交通的乘客服务是指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乘车环境。
乘客服务需要考虑到购票系统、车站的信息公示、乘车指南、车站内部的设施与布局等方面因素,以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和满意度。
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保障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重点之一,涉及到乘客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车站设施的安全保障。
安全保障需要考虑到车站的紧急应急机制、车辆的紧急制动系统、消防设备、疏散通道等方面的因素,以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稳定运营。
城市轨道交通的财务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的财务管理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管理包括票务收入、车辆和设施的维修成本、人员工资待遇等方面的支出和收入。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一、城市轨道交通概述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在城市内建设的地下或高架的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
它是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运输能力大、速度快、环境友好等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是确保轨道交通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运营计划、车辆调度、乘客服务、安全管理等方面。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主要内容1. 运营计划运营计划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基础,它包括列车运行图的制定、列车班次的安排、运行间隔的确定等。
运营计划需要考虑到客流量、运力需求、运行效率等因素,以确保运营的高效和安全。
2. 车辆调度车辆调度是指根据运营计划,合理安排和调度轨道交通车辆的运行。
它包括列车的编组、调度员的指挥、车辆的检修和维护等。
车辆调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车辆的运行,确保乘客的安全和运营的顺畅。
3. 乘客服务乘客服务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乘客的购票、上下车的引导、车站的信息发布等。
乘客服务需要提供便捷的购票方式、舒适的乘车环境,以及准确的运行信息,以满足乘客的需求。
4. 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核心,它包括列车运行的安全控制、设备的维护保养、应急预案的制定等。
安全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和管理流程,加强对设备和人员的监控和检查,确保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运营。
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挑战与对策1. 客流高峰期的应对城市轨道交通在客流高峰期面临着运力不足、乘客拥挤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可以采取加密班次、增加列车编组、提前发布运行信息等措施,以提高运力利用率和乘客的出行体验。
2. 设备故障的处理设备故障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它会导致列车晚点、行车受阻等情况。
为了应对设备故障,可以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建立健全的故障处理机制,以及提前准备备用设备,以确保轨道交通系统的稳定运行。
3. 乘客安全的保障乘客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它涉及到列车的行车安全、设备的安全性能等。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题附答案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题附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单选题1.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小时单向运能通常可达到(A)A、3 万人次以上B、1.5—3 万人次C、0.5—1.5 万人次D、0.5 万人次以下四、名词解释1.限界是指为保证列车在线路上的运行安全,防止车辆与沿线设备、建筑物发生碰撞而规定的车辆设备和建筑物都不得超出或侵入的轮廓尺寸线2.车辆限界是车辆正常运行状态下的最大动态轮廓尺寸线3.设备限界介于车辆限界与建筑限界之间,是安装沿线设备不得侵入的轮廓尺寸线4.建筑限界是线路必须具有的最小有效断面的尺寸线,地下线路的建筑限界,是隧道内径的轮廓尺寸线第二章客流一、单选题2.由于轨道交通具有快速、准时、舒适等优点,使原来经由常规公交和自行车出行转移到经由轨道交通出行的这部分客流属于( B)A、基本客流B、转移客流C、诱增客流D、附加客流3.轨道交通线路投入运营后,促进沿线土地开发、住宅区形成规模、商业活动繁荣所诱发的新增客流属于(C )A、基本客流B、转移客流C、诱增客流D、附加客流4.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轨道交通线路某一地点的客流量称为(B )A、客流量B、断面客流量C、最大断面客流量D、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5.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轨道交通线路各个断面的客流量一般是不相等的,其中的峰值称为( C)A、客流量B、断面客流量C、最大断面客流量D、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7.确定车辆型式、列车编组、行车密度、运用车配置数和站台长度的基本依据是( D)A、客流量B、断面客流量C、最大断面客流量D、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8.超高峰期是指高峰小时内存在的一个上下车客流特别集中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长度约为(B )A、5—10 分钟B、15—20 分钟C、25—30 分钟D、35—40 分钟10.在三次吸引客流预测模式中,通过自行车到站乘车的人次属于( B)A、一次吸引客流B、二次吸引客流C、三次吸引客流D、四次吸引客流11.在三次吸引客流预测模式中,通过常规公交到站乘车的人次属于( C)A、一次吸引客流B、二次吸引客流C、三次吸引客流D、四次吸引客流二、多选题2.主要的客流调查种类有( ABCD)A、全面客流调查B、乘客情况抽样调查C、断面客流调查D、节假日客流调查E、客流密度调查三、填空题2.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轨道交通线路某一地点的客流量称为断面客流量。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

第一章 客流一、客流计划客流计划是行车计划制定的重要依据,是行车组织的基础。
二、客流概念客流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轨道交通线路上乘客流动人数和流动方向的总和。
三、客运需求与客流的关系1.客运需求是位移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
2.客运需求是潜在的客流,客流是实现了的客运需求。
3.客运需求具有以下四个特性:广泛性、派生性、时间性、空间性。
四、客流分类1.断面客流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轨道交通线路某一地点的客流量称为断面客流量。
通过某一断面的客流量就是通过该断面所在区间的客流量。
分为上行断面客流量和下行断面客流量。
p i+1——第i+1个断面的客流量(人); P i ——第i 个断面的客流量(人);P 下——在车站下车人数(人); P 上——在车站上车人数(人)。
2.最大断面客流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轨道交通线路各个断面的客流量通常是不相等的,其中的峰值称为最大断面客流量。
3.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在以小时为时间单位计算断面客流量的情况下,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量一般是不相等的,其中的峰值称为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
4.车站客流量:包括全日、高峰小时和超高峰期在轨道交通车站上下车和换乘的客流量,以及经由不同出入口、收费区的进出站客流量和方向别的换乘客流量。
五、影响客流的因素 1.土地利用2.票价3.服务水平六、客流量数据的来源(1)城轨线路投运之前:客流量数据来源于规划阶段的客流预测。
(2)城轨线路投运之后:自动收费(AFC )系统会自动记录每个乘客的进、出站站点及时间,所以城轨线路投运后的各时段客流OD 可由AFC 数据直接给出。
七、客流的质:客流的质即客流的性质,从总体上可以说是客流的构成,即各种类型乘客的比例。
八、客流性质对运营的影响(1)外地乘客(2)老龄乘客(3)儿童乘客(4)其他特殊乘客(5)按出行目的划分的乘客群(6)按性别划分的乘客群(7)按乘搭城轨频率划分的乘客群(8)按乘客收入水平划分的乘客群(9)乘客平均乘距的长短九、客流性质信息的来源(1)城轨线路投运之前:除了在总体上对社会人口比例的分析外,对于具体的城轨车站,通过调查其周围的环境,看是否有医院、超市、火车站、中小学校等来把握客流的性质。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题及参考答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一、填空题:1.我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是北京。
2.地铁设计规范中,采用的超高峰系数为1.5.3.我国大城市居民出行强度基本上在3次/(人·日)左右。
4.列车折返方式根据折返线位置布置情况分为正线折返和侧线折返。
5.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按站台型式分为岛式、侧式和混合式。
6.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的布置图形分为:直线型和环形型。
7.城市轨道交通的钢轨的型式有T型、V型和U型三种。
8.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按运营性质可分为终点站、过路站、区间站和复合站。
9.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按结构型式分为地下式、地上式和高架式。
10.暗挖法分为盾构法和钻爆法。
11.1863年1月10日世界上第一条长、采用牵引的地铁线路在伦敦建成通车。
它是世界首条地下铁路(简称“地铁”)。
1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产品是时间和空间的交汇。
13.所谓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就是指人、车、物的安全。
14.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与服务对象的主要联系环节。
车站管理的核心任务是保障安全、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运营效益。
15.安全管理手段主要有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监控、安全应急处理等。
16.自动售检票模式可分为自助售票和自助检票。
17.城市轨道交通的站间距在市内繁华区一般可控制在1公里左右。
18.轨道交通高压供电方式有第三轨供电、架空线供电和集中供电三种。
19.世界上拥有地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城市是上海。
20.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列车控制系统、信号设备系统和通信系统。
21.轨道交通线网构架可分为收敛式、分散式和环线式。
22.设计能力包括设计产能和设计速度两个要素。
23.剔除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轨道交通乘客使用空间可分为:站台和车厢内。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一般选择在市中心地区。
城市轨道交通敷设方式可分为地下、高架和地面。
运行图的基本类型包括工作日和非工作日。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资料

绪论1.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863~1924年);(2)停滞萎缩阶段(1924~1949年);(3)再发展阶段(1949~1969年);(4)高速发展阶段(1970年至今)。
2.北京是我国第一座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于1969年10月开通地铁系统。
3.城市轨道交通的优点。
运量大,速度快,时间准,安全好,成本低,污染小,占地少,舒适度高。
4.城市轨道与国铁的差异。
(1)以解决通勤等短距离交通为主;(2)站间距短;(3)速度较低;(4)列车编组较小;(5)列车发车间隔小;(6)采用直流牵引;(7)无须预定坐席;(8)非全天性营业。
第1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概述1.1971年德国制造了第一辆磁悬浮列车。
2.1984年英国开通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线路。
3.1901年英国开通第一条单轨线路。
4.1662年法国巴黎出现第一辆城市马拉式公共班车,产生了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
5.1825年英国在达林顿到斯托克顿间修建了21km的世界第一条铁路。
6.1863年1月10日,英国伦敦采用蒸汽机车牵引,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路。
7.1838年英国伦敦修建了第一条市郊铁路。
8.1895年美国芝加哥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电力高架铁路。
9•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铺设方式分类。
(1)地下铁路;(2)地面铁路;(3)高架铁路。
10.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的大小分类。
(1)高运量:30000人以上,主要有重型地铁、轻型地铁及中低速磁悬浮系统等;(2)中运量:15000~30000人,主要有微型地铁、高技术标准的轻轨和独轨铁路;(3)低运量:5000~15000人,主要有低技术标准的轻轨、自动导向交通系统和有轨电车。
1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导向方式分类。
(1)轮轨导向(2)导向轨导向1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运能范围及车辆类型分类。
(1)市郊铁路(2)地下铁道(地铁)(3)轻轨交通(4)独轨交通(单轨铁路)(5)有轨电车(6)自动导向系统(7)小断面地铁(8)胶轮地铁(9)索道1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863~1924年);(2)停滞萎缩阶段(1924~1949年);(3)再发展阶段(1949~1969年);(4)高速发展阶段(1970年至今)。
2.北京是我国第一座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于1969年10月开通地铁系统。
3.城市轨道交通的优点。
运量大,速度快,时间准,安全好,成本低,污染小,占地少,舒适度高。
4.城市轨道与国铁的差异。
(1)以解决通勤等短距离交通为主;(2)站间距短;(3)速度较低;(4)列车编组较小;(5)列车发车间隔小;(6)采用直流牵引;(7)无须预定坐席;(8)非全天性营业。
第1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概述1.1971年德国制造了第一辆磁悬浮列车。
2.1984年英国开通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线路。
3.1901年英国开通第一条单轨线路。
4.1662年法国巴黎出现第一辆城市马拉式公共班车,产生了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
5.1825年英国在达林顿到斯托克顿间修建了21km的世界第一条铁路。
6.1863年1月10日,英国伦敦采用蒸汽机车牵引,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路。
7.1838年英国伦敦修建了第一条市郊铁路。
8.1895年美国芝加哥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电力高架铁路。
9.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铺设方式分类。
(1)地下铁路;(2)地面铁路;(3)高架铁路。
10.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的大小分类。
(1)高运量:30000人以上,主要有重型地铁、轻型地铁及中低速磁悬浮系统等;(2)中运量:15000~30000人,主要有微型地铁、高技术标准的轻轨和独轨铁路;(3)低运量:5000~15000人,主要有低技术标准的轻轨、自动导向交通系统和有轨电车。
1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导向方式分类。
(1)轮轨导向(2)导向轨导向1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运能范围及车辆类型分类。
(1)市郊铁路(2)地下铁道(地铁)(3)轻轨交通(4)独轨交通(单轨铁路)(5)有轨电车(6)自动导向系统(7)小断面地铁(8)胶轮地铁(9)索道1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念。
服务于城市客运交通,通常以电力为动力,在固定导轨上轮轨运行方式为特征的车辆或列车与轨道各种相关设施的总和。
14.各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介绍。
(1)市郊铁路定义:是由电气或内燃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城市中心与市郊、市郊与市郊、市郊与新建城镇间,以地面专用线路为主的大运量快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特点:由铁路部门经营,全封闭,投资省,见效快,环境污染少,能耗低,速度快。
(2)地下铁道(地铁)定义:轴重相对较重,单方向输送能力在3万人次/h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又分为普通地铁和小断面地铁(线性地铁)两种。
特点:一般线路全封闭,容量大、速度快、安全、准时、舒适、运输成本低、不占城市用地,但建设成本高。
适用于出行距离较长、客运量需求大的城市中心区域。
(3)轻轨系统定义:是在有轨电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气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专用车道上的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输送能力1.5~3.0万人次/h。
特点:轴重较轻,线路半封闭,供电系统安全,线路修建灵活,修建周期短,工程投资少,运营成本低,运行噪声小,能适应陡坡急弯,旅客乘坐舒适。
(4)独轨交通(单轨铁路)定义:由电气牵引、具有特殊导向和转折装置、列车编组运行在专用轨道梁上的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通常分为跨座式和悬挂式两种。
特点:一般用橡胶轮胎,线路全封闭,能适应复杂地形,占用土地少,建设工期短,施工简便,造价低,安全正点运行,噪声低,振动少,通过小半径曲线能力和爬坡能力强。
但是它有运能小,速度低,能耗大,粉尘污染,道岔结构复杂,车辆造价高,疏散和救援工作比较困难等缺点。
一般多用于运动会、体育场、机场和大型展览会等场所与市区的短途联系。
(5)自动导向交通系统(新交通系统)定义:轨道采用混凝土道床、车辆采用橡胶轮胎,有一组导向轮引导车辆运行,列车运行自动控制,可实现无人驾驶。
导向方式有中央凸型导向、中央内侧导向和两侧侧面导向。
特点:站间距较短,工程造价低,运行噪声小,占地面积少,旅客乘坐舒适,能适应陡坡急弯,采用高新技术,应用范围广阔,车辆性能上乘,形式多种多样,存在的缺陷。
(6)有轨电车定义:由电气牵引、轮轨导向、单车或两辆编组运行在城市路面线路上的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特点:线路开放,运行速度较低,行车安全和准时性较差,运量较小,造价低,无污染。
15.地铁和轻轨的区分。
远期高峰小时单向客流量,≥1万人次的是轻轨,≥4万人次的是地铁。
16.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参数。
(1)日均载客量(2)行车间隔(3)运行车辆(4)停站时间(5)速度(6)交路时间(7)票价17.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运营功能的分类。
(1)列车运行系统(2)客运服务系统(3)检修保障系统18.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特性。
(1)系统联动性(2)时空关联性(3)调度指挥集中性(4)管理的严格性(5)服务的安全可靠性第2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1.不同层面的运营管理。
(1)宏观管理问题:定位(公益性与非公益性),管理模式,各主客体关系;(2)中观管理问题:机构设置(职工分配),管理制度;(3)微观管理问题:运行计划及其管理,日常管理与调度,应急情况管理。
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模式分类。
(1)有竞争条件下的官办官营模式定义:线路为政府所有,两家或两家以上的运营单位通过招标方式获得经营权。
(2)无竞争条件下的官办官营模式定义:线路为政府所有,一家单位独家经营,或两家以上单位按行政区域划分经营范围。
代表城市:伦敦、纽约、北京、广州、柏林、巴黎(3)官办半民营模式定义:线路为政府所有,交由政府股份占主导地位的上市公司经营。
代表城市:香港(4)官办民营模式定义:线路为政府所有,交由民间股份占主导地位的上市公司经营。
代表城市:新加坡(5)公私合营模式定义:线路归政府和地方公共团体所共有,同样由政府和地方公共团体共同组织人员经营。
代表城市:东京(6)民办民营模式定义:线路由私人集团投资兴建,由私人集团经营,政府无权干涉私人工作。
代表城市:曼谷3.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模式的重要依据。
(1)客流量(2)线路类型4.东西方各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管理模式。
(1)欧美流行的“一体化”模式定义:由政府公共服务机构或国有公营企业垄断经营,且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
代表城市:巴黎、芝加哥、柏林、莫斯科、圣保罗(2)“一体化”模式的变种定义:由两个政府公共服务机构或国有公营企业垄断经营,也实施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
代表城市:东京、汉城(3)投资、建设和运营分离的模式定义:投资、建设和运营相互分开的运营模式。
代表城市:新加坡、台北5.企业组织机构的基本类型。
(1)直线制组织结构(集权式)(2)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应用较为普遍)(3)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分权式)6.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制的类型。
(1)集中统一的总、分公司型代表城市:天津、南京、深圳(2)事业总部制的总、子公司型(3)事权分设制的独立法人型代表城市:上海(4)多元互补性企业集团型代表城市:北京7.地铁行业所包容的主要职能。
(1)融资(2)建设(3)运营(4)开发(5)监管8.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方案。
(1)共线运营方案(2)独立运营方案(3)部分独立、部分共线方案9.市场营销的目标。
(1)吸引到最多的乘客;(2)使消费者达到最大的满足;(3)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第3章车站客运组织1.客运组织的概念。
通过合理布置客运有关设备、设施以及对客流采取有效的分流或引导措施来组织客流运送的过程。
2.客运组织的主要内容。
(1)车站售检票位置的设置(2)车站导向的设置(3)车站自动扶梯的设置(4)隔离栏杆等设施的设置以及车站广播的导向(5)售检票数量的配置(6)工作人员的配备(7)应急措施3.车站客运组织的中心环节是车站售检票作业,即车站售检票位置的设置、售检票数量的配置和车站自动扶梯的设置。
4.进行车站客运组织就考虑的原则。
(1)合理安排售检票位置、出入口、楼梯,行人流动线简单、明确,尽量减少客流交叉、对流;(2)乘客换乘其他交通工具之间顺利连接;(3)完善诱导系统,快速分流,减少客流集聚和过分拥挤现象;(4)满足换乘客流的方便性、安全性、舒适性等一些基本要求。
5.票制方式的分类。
(1)单一票价制,适用于运营里程较短或乘客平均运距较长的线路上;(2)分段计程票价制,适用于运营里程较长,而乘客平均运距偏短的线路上;(3)综合票价制6.城市轨道交通售检票系统的分类。
(1)人工售检票系统(2)自动售检票系统7.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的分类。
(1)磁卡型自动售检票系统(2)接触式IC卡型自动售检票系统(3)非接触式IC卡型自动售检票系统8.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的构成。
(1)中心AFC系统(2)车站AFC系统(3)终端设备(4)车票9.车站的构成。
(1)车站主体(乘客使用空间和车站用房)(2)出入口(分为合建式和独建式)(3)通道(4)通风道及地面通风亭10.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分类。
(1)按流量大小:大车站、中等车站、小车站;(2)按运营功能:始发站、中间站、换乘站、区域站、联运站、枢纽站;(3)按站台形式:岛式站台车站、侧式站台车站、混合式站台车站;(4)按车站规模:大型站(甲)(3~5万人)、中型站(乙)(1.5~3万人)、小型站(丙)(<1.5万人)。
11.自动售检票系统为付费区和非付费区的分界线。
12.换乘站换乘方式的分类。
(1)站台直接换乘:采用同平面或双层的岛式站台,换乘能力最大,换乘时间最短。
(2)站厅换乘:采用侧式站台,换乘能力剧中。
(3)通道换乘(4)组合式换乘13.采用不同换乘方式的原则。
(1)缩短换乘路径;(2)减少换乘客流与进出站客流的交叉、干扰;(3)最大程度利用换乘能力。
14.车站客流按空间分布的特征。
(1)均等型(2)两端萎缩型(3)中间突增型(4)逐渐缩小型15.车站客流按时间分布的特征。
(1)单向峰型(2)双向峰型(3)全峰型(4)突峰型(5)无峰型16.客流调查种类的主要类型。
(1)全面客流调查(2)乘客情况抽样调查(3)断面客流目测调查(4)节假日客流调查17.大客流组织的主要措施。
(1)增加列车运能(2)增加售检票能力(3)采取临时疏导措施(4)关闭出入口或进行进出分流第4章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1.客流的概念。
单位时间内,轨道交通线路上乘客流动人数和流动方向的总和。
2.客流的三要素。
(1)流时(2)流向(3)流量3.客流的分类。
(1)按空间:断面客流、车站客流;(2)按时间:全日客流、全日分时客流、高峰小时客流;(3)按来源:基本客流、转移客流、诱增客流。
4.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输计划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