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课件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
在土改中,农民拔掉地主立的界碑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
参加管理
“农第民四章工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 拿到工资存 折
对承包的土 地进行现代 化管理
粮 棉花
钢
1.1亿吨 44.4亿吨 15.8亿吨
50% 25% 27% 49% 83%
煤
0.32亿吨
48%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
上述表格说明什么问题?
●工农业生产下降
问题: 工业生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什么样的
地位?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
现代国营经济形态
国有经济应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 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包 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 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这一领域国有资本总 量增加、结构优化,一些重要骨干企业发展成 为世界一流企业。
时间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
近代民族工业的第一次高潮
(甲午战争到一战爆发)
新 投资总 设 额(万 厂 元) 矿
平均 每年
每年 新设
投资 额 (万
厂矿 元)
总
数
数
19世纪70
年代-甲午 50
战争前
1895 54
—
9
1913
470
1202. 95
2
30-31
20
63.3 1
1 8 9 5—1 9 1 3年民族工业分布图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为什么能够赎买? 最后,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 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 等。
粮食统购统销
赎买的意义?
第一, 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 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天津恒源纺织厂把国家 供应的棉花加工成为成 品出厂。
1、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才能独立和富强。
国有企业的生产场面 过去陈旧破烂的矿厂景象。
毛谈建国初工业化建设
怎样才能发展经济,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呢?从历 史上看,无非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 的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中国究竟 走哪一条路呢? 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我国已经丧失了通过 资本主义工业化进入强国行列的机遇,如果搞资本 主义只能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和提出 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稳 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 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 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1951年前后,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 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共识。 【先建设,后改造】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 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上海永安公司董 事长郭琳爽在全国政 协二届二次会议上表 态: “企业向国营 商业看齐,个人向工 人阶级转化。”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 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全国入社农户比例图
(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的特点
经营分散 技术落后 生产规模小 劳动生产率低 制印章的
4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1、实行了“和平赎买”的方针
2、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并且采取
了从低级向高级逐步过渡
3、把对企业的改造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二)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并且
采取了从低级向高级逐步过渡
1、何谓“国家资本主义” 2、逐步过渡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初级形式:加工订货、代购代销(和资本家企 业外部的合作) 高级形式:公私合营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3、和平赎买的程序
第三、开启了注重在重大社会变革中保持稳定,保 持生产力持续发展的治国理念 第四、总路线为进入社会主义设置了两个标准,或
(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1、尽快实现工业化,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是 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矢志追求 2、中国不能用走资本主义道路来实现我国的工 业化、现代化 3、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当时中国的唯一选择 4、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历史的必然 5、对私人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也是历史 的必然 6、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 与经验总结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第一节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时,不 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二、毛泽东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 提出 1、建国初期“先建设,将来过渡”的思 想 任弼时关于工业比重的说法 刘少奇天津讲话 五种经济并存的政策 2、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的重大转变 从“先建设,将来过渡”到从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就开始过渡
第三、当时,只有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可以承担
中国经济迅速起飞的跑道重任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

(3)在积极利用外援的同时,党积极不依赖外援
不利条件:
(1)我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农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能进 行技术改造,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势必影响工业的稳步发展
(2)由于农业靠天吃饭,一年的收成到秋收才知道,所以制 定国民经济计划有不确定性
(3)文化落后,新中国成立时,文盲和半文盲达90%,工业 建设紧缺人才,劳动力素质低,这种状况短期内无法改变
(4)工业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重工业更是,新中国能用作 工业化积累的资金微乎其微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统购统销和农业合作化-----两大 重要措施
(一)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新发展(初级农业合作社和互助 组)
5、与其他周边国家积极开展经济接触和交往。1953年中国 迎来锡兰、印尼、缅甸贸易代表团,分别与中国签订贸易订 单,开始进行禁运商品的贸易。
三、日内瓦会议后同印度、缅甸、印尼等国发展友好合作关 系作为“反包围”的突破口
1、高层互访
2、积极支持印度提出的建立和扩大和平区域的主张
3、有步骤地解决一些同周边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
5、基于中国工业的基础极其薄弱。中国与当时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工业水平的差距至少在100年以上。重工为在全国工业总 产值的比重27%.农业、轻工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都急需重工 业武装。
(二)我国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
(1)我国建立了集中统一的中央政府,且具有很强的组织动 员能力,社会经济稳定
5、国家加强对农业的扶持:
(1)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
(2)扩大农田水利建设,推动合作化发展。
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

为什么现在的社会主义 国家不如美国等资本主义 国家发达?
为什么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发展手段不同。 第三,发展的时间长短不同。
为什么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不 如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发达?
第四,发展环境不同。 第五,包括前苏联、中国等在内的社会主义 国家,在共产党执政以后,对于什么是社 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相当长时期内 没有完全弄清楚,在发展道路、发展战略 和具体政策上有过失误,因而对经济和经 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全行业公私合营
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委托加工 由国营企业通过合同提供主要原 材料或半成品, 材料或半成品,委托私营工厂按照规 定的质量、数量、期限、 定的质量、数量、期限、规格进行加 工生产。 工生产。国营企业付给私营工厂加工 费。加工费包括工资加工产品应缴纳 的营业税和合理的利润。 的营业税和合理的利润。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
1952年全国手工业者有736.4万 人,加上农民兼营手工业者1200 多万人,合计约为2000万人。 从产值上看,全国手工业总产值 1949年为2.37亿元,1952年增为 73.17亿元,分别占全国工农业总 产值的6.9%和8.8%,占工业总值 的23.09%和21.36%。
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委托代销
国营商业把自己的商品委托私人零 售店经销, 售店经销,代销店不以现款向国营商业 进货, 进货,而是把货卖出去后将全部货款交 给国营商业,再从国营商业领取利润。 给国营商业,再从国营商业领取利润。 代销店要交一定的保证金。 代销店要交一定的保证金。代销店也不 能从自由市场进货。 能从自由市场进货。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㈠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
5.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具有 现实可能性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 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 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变革不适应工业化发展要求的 生产关系,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个中 心任务进行的;引导个体农民、个体手工业者走 集体化的道路,改造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目的 都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更好 地发展生产力。 •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1953年开始的, 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也全面推 开。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到1956年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一五”计划的主要指 标提前完成,到1957年,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
商业:委托经销、代销 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1954年-1955年夏 全行业公私合营 1955年秋-1956年
高级形式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 三个步骤 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第一步 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第二步 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步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委托加工、计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委托加工、 委托加工 划订货、统购统销、委托经销代销等 划订货、统购统销、委托经销代销等。
体
主义 有制
主义 有制
1956
主义制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一)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二)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 现的失误和偏差?
(一)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 义改造同时并举,这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 线的明确要求 •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两重性: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矛盾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与国民 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完成 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随着土地改革的基 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 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是进行社 会主义改造。
毛概课件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总路线提出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1)提出的必然性: 第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 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加速实现国
家 本工上二业改化变。我只国有经一实 济现 落国 后家 的的 面社 貌会 ,主 提义 高工 人业民化生,活才水能平从,根巩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 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也标志着我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 始。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
我二国从新民主一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泽东的初步设想:
视频\七大上毛泽东对未来的设想AVI00186.AVI
第一,关于过渡时间,大约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 主主义建设阶段,估计大约15年至20年时间。
第二,关于转变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才能第实二三现,私关营于企过一业渡国步有骤化和和方个式体,农认业为的当集工体业化发。展了、国
营经济壮大了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实行社会主义工商 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952年党中央认为,我国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机已到来,于是对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时间和步骤作了重新思考,提出“现在(52年) 就要开始用10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 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即“改建并举” 的思想。
《毛概》精品课教案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形式及是经验;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选择,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和经验。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问题。
教学重点:认清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独创性和成功的历史经验。
教学难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独创性即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特色究竟在何处,有些什么样的成功经验。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度性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存在着斗争,但是社会主义的因素起着决定作用,由于社会主义的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有利的国际形势,就决定了它将不断增长并取得最后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社会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1)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其中非社会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是主体经济成分。
其中包括: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还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这些共同构成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2)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证券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新中国建国之处的人民民主专政属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性质。
(3)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知道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穷棒子社”从三条驴腿起家, 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重重困 难,赢得了第一个丰收年,用 事实对那些散布合作社要“穷 散架”的人,做出了强有力地 回答。这一年粮食亩产达到 254斤,超过互助组上年平均 产量将近一倍,粮食总产量 45800多斤,扣除集体留粮以 后,平均每户分配的收入达 190多元。老贫农王生摸着那 些几乎没地方盛的粮食,激动 得热泪盈眶,他说:“这是走毛 主席、共产党指引的路才得到 的,这条路我是走定了”!
20多天的战斗,凭着19双勤劳 的手,打回4万多斤柴,卖得430 多元。打柴换来的钱,全部用在了 添置生产资料上面,根据社内的迫 切需要,买了一头骡子、一头牛、 19只羊、一辆铁轮车,还有一部 分零星农具。从此,长峪山下出现 了一派前所未有的大搞生产的动人 景象:社干部劳动干在前头,活计 专拣重的干,社员你追我赶,紧紧 跟上。送粪缺车,扁担结队挑上山; 耕地缺人,人拉耠子翻开地;春播 缺种,求亲靠友来凑集,合作社终 于适时种上了地。
1956年社员们利用工余时间评分记 分
农业社女社员正在选种
3、高级社
2、初级社
(1955.10.—1956.底)
1、互助组
(1953.底—1955.9.)
(195l.12.—1953.底)
第三步:高级社
第一步:互助组
三阶段
第二步:初级社
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
生产资料仍属农民个人所有 生产方面组织起来、互帮互助
第一阶段:
初级形式的 国家资本主义
第三阶段: 全行业
公私合营
第二阶段: 单个企业 公私合营
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委托加工、计划 订货、统购统销、委托经销代销等。
华北区百货公司等 单位向私营企业的订 货档案。
企业具有了社会主义的因素
“四马分肥”
❖
国家所得税:34.5%
我国经济落后,生 产力水平低下,需 要民族资本家发挥 其有利于国计民生 的一面
私人资本主义在政 治上、经济上对社 会主义的依赖。
马克思、恩格斯的 继承和发展
采取赎买方式的有利条件:
首先, 民族资产阶级仍然具有两面性 。
其次,中国共产
党与民族资产阶级 长期保持着统一战 线的关系。
1955年10月29日,毛泽东邀请中华 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执委会的委员座谈私 营工商业的改造问题。
(一)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为什么刚刚分到土地的农民又要走农业 合作化的道路?
1952年底,全国的土改完成,3亿多农 民得到梦寐以求的土地。1953年提出过 渡时期的总路线,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 改造,将土地集中起来,引导农民走合 作化道路。
小农经济落后,无法满足工业化的要求
人 劳 生 土 完 收成 浪费
❖
工人福利费:15%
❖ 企业公积金:30%
❖ 资方红利:20.5%
资方红利
国家 所得税
企业 公积金
工人 福利费
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
营 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入
企业利润的分
股,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 配仍为“四马
和资本家共同所有。
分肥”
上海工商界代 表荣毅仁等带着 申请书参加公私 合营大会。
国家派干部进 入企业内部,同 资本家共同管理 和改造企业。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上海工商界代表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1916,出生于江苏无锡 荣氏家族; 1949,决定留在大陆; 1956,将自己的商业帝 国上交给政府; 1979,创办中国国际信 托投资公司; 1993—1998,任中华 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2005.10.26. 在北京逝 世,享年89岁。
具有社会主 义萌芽性质
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 特点,实行集体劳动
产品分配采取按劳分配和 土地入股分红相结合
具有半社会 主义性质
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
高级社实行生产资料农民
集体所有,具有完全的社 会主义性质。
到1956年底,加入高级
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 的87.8%,农业社会主义 改造基本完成。
西铺村里的一些富裕户讥笑新生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 社为“穷棒子社”,说什么“这群吃救济粮、领寒衣 的骨干,凑在一块儿,早晚得穷得散架”!“浑水的泥 鳅成不了龙”!面对这些冷嘲热讽,社主任王国藩在 社员会上勉励大家:“有人讥笑我们是‘穷棒子’,我 们就是‘穷棒子’,咱人穷志不穷,难不倒,穷不 散!……咱只要发挥集体力量,把社办好,就自然听不 到这种怪话了。”
93%
全国手工业总产值比例图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和平赎买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 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 年限内从企业经营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和平赎买的可能性
要对其妥协、动摇甚至 投降的一面给予坚决的 斗争,从而引导革命朝 着胜利的方向发展。
资本家红利
国家税收
企业公积金
职工福利
❖ 国家税收:34.5% ❖ 企业公积金:30%
职工福利:15% 资本家红利:20.5%
第二,采用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 式
改造形式
第一步 初级形式
第二步 高级形式
委托加工 计划订货 统购包销 委托经销代销 个别行业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对资本主义工商 业进行改造的步骤:
贫农和下中农约占农 村人口的60%到70%,都是 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从 而解决了在农村依靠农民 大多数和建立无产阶级优 势的问题。
坚实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依靠贫农、下中农, 团结其他中农, 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 削。
王凤英的父亲是地 主,她家也加入了合作 社。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有了雄心壮志,就有了迎战困难的勇气和办法。 “穷棒子社”的社员打破了传统的旧习惯,变冬闲为冬 忙,他们兵分两路:少部分壮劳力带领妇女老少做好春耕 准备,三条驴腿不够用,就肩不离担,手不离锹,送粪、 搂石、整地。以其余的壮劳力为主,组成一个19人的队 伍,不顾天寒地冻,顶风冒雪,在隆冬季节远出30里外 的王寺峪山上打柴,解决生产资料缺乏问题。他们在 “没牛没马,从山上拉;没衣没米,从山上取”口号鼓 舞下,吃的是稀粥白薯,穿的是开花棉衣,住的是透天 草棚,十几个人合扯四条小被;有的人磨破了鞋,有的 人扯破了衣,有的人碰伤了手脸,有的人甚至从坡上摔 下来,但他们毫不畏缩,坚持苦干。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 道路和历史经验
主要内容: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 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改造的重要准备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 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 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农民既是私有者又是劳动者
案例呈现:被誉为“整个国家形象”穷棒子社
❖ 河北省遵化县西铺村的“穷棒子”社。它 以勤俭创业的非凡业绩,受到了毛泽东主席 的表彰,被赞誉为“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
入社农户 96.3%
全国入社农户比例图
劳模 耿长锁
河北饶阳县 耿长锁农业 生产合作社, 充分显示了 合作生产的 优势
政府向农民 发放国家基 金贷款
农民们成群结队报名入社的场面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 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依靠贫农、 下中农,团结其 他中农,由限制 到逐步消灭富农 剥削。
生 第产 三合 步作
社
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 经济组织
采取了说服、示范和国家帮助的方法
上海市装订生产 合作社பைடு நூலகம்股金证。
佛山市小商贩和水 上居民参加社会主义 改造.
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总数的 91 . 7%,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93%,全 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
入社手工业产值
半社会 主义
社 多公共财产
配结合
高 土地及其它主要 级 生产资料归集体 社 所有
统一经营 集体劳动 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
农业合作化的意义
❖农业合作化实现 了土地公有,避 免了两极分化。 同时也解决了社 会主义工业化同 小农经济的矛盾, 在新的基础上巩 固了工农联盟和 社会主义制度。
农业合作化促进 了农业生产的发 展,兴修了许多 水利工程,农田 水利基本建设, 这就增强了抵御 自然灾害的能力
1956年1月,荣毅仁就社会主义改造答记者问
记者直率地问: “ 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 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荣毅仁很快就答道:“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 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 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 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 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 不到的。因为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自愿接受改造, 在工商界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工作,我受到了政府的信 任和人民的尊重,得到了荣誉和地位。从物质生活上看,实际 上我并没有失去什么,我还是过得很好。”
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国家对合营企业进行
清产核资,定股定息,国家委派人员负责 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统一调配企业的人、 财、物,生产资料为国家所有。
代价:国家按 企业资本的股份额, 基本上成为社会主 每年拨付给原工商 义国营性质的企业 业者5%的定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