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合集下载

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之一。

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强烈责任感,是中小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爱国主义教育应贯穿历史教学全过程。

历史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为目标,将爱国主义观念融入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教授关于祖国历史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或展示相关的历史事件、名人事迹等,引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讲述民族英雄的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英雄对国家做出的贡献,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热情,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应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历史是一部连续的纪录,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

历史教学中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与热爱。

在教学中可以讲述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文章,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选取传世经典著作和名人的事迹,让学生理解和尊重历史,同时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历史教学应当通过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变迁,认识到历史对现实的启示,培养他们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历史上的社会问题和变革,让学生思考社会进步的力量和个人的影响力。

通过学习历史中的英雄和伟人的事迹,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社会责任,并通过实际行动展示出对家族、对社区和对祖国的责任感。

爱国主义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伴随着全球化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

历史教学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和国际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国与国之间的历史关系,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和共同点。

还可以通过学习其他国家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国家。

通过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可以加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他们具有民族自豪感和国际化胸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一贯的传统美德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之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爱国主义的精神,砥砺品格,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本文将从历史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教学策略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之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爱国主义是历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历史是国家和民族的记忆,历史的发展和变迁离不开爱国主义的精神支撑。

教育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和民族精神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历史教学中,通过讲解英雄事迹和民族精神,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浓厚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去了解历史、思考历史,从而提高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深入讲解英雄人物和伟大事件,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使其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具有积极的奉献精神和使命感。

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教学中,适当地讲解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奋斗目标。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为了更好地开展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策略和方法,使其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

注重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合理选择历史教学内容,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融入课堂,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诸葛亮等历史人物,以及《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等爱国人物,或者是中国古代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者的故事,如岳飞、文天祥等。

新时代初中历史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新时代初中历史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新时代初中历史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摘要: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历史学科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阵地。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帮助。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通过言传身教,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

因此,本文以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为研究对象,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和有效策略。

关键字:新时代;初中历史;渗透爱国主义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与爱国教育相结合。

比如,在讲解《中日甲午战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的历史,然后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然后,教师再给学生讲解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原因,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和失败的经验。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战争攫取更多的利益,而不是要打败中国。

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分析中日甲午战争的历史意义,让学生对中日甲午战争有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在中日甲午战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并树立爱国主义教育观念,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爱国情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对历史事件产生更深层次的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情感。

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时,教师要将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到课堂教学中,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更是至关重要。

历史教育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如何通过教学内容和方法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爱国情感,使他们能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充分感受祖国的伟大和民族的荣耀,进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责任感。

本文将就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探讨。

1. 选择正确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教材和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和教学内容应该紧密围绕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繁荣与崩溃,了解历史上的伟大领袖和民族英雄,让学生从中汲取爱国主义的营养。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用一些经典的爱国诗词和文章,让学生在诗词中感受爱国情怀,这样可以更好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 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还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比如通过讲解历史文化背景来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通过展示历史文物和图片来让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来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的风采,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座谈、辩论和演讲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祖国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3. 借助教学活动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教学活动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比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战争遗址和纪念馆,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通过亲身参与祭奠和纪念活动来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情怀。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到社区医院慰问抗战老兵,到敬老院开展志愿活动,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温暖和人民的关爱,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以上几种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可以在历史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成效。

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历史教学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注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的价值观传承。

可以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向学生讲述先进人物的爱国精神,如岳飞的爱国情怀、屈原的爱国情意、孔子的国家大义等,通过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历史教学内容还应该注重对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弘扬和传承,让学生在历史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和文化精髓,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在历史的发展中明白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分析,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手段是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展示影视作品、图片资料、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还可以通过历史实验、历史游戏等形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风云变幻,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设置情感化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情感化,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民族的伟大精神,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方法是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在历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通过问题导入法、案例分析法、故事讲解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还可以通过讨论、辩论、课外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观念,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学习,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到爱国主义情感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文将探讨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效果。

可以通过选取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教学。

历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解析,让学生了解他们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贡献,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可以选择纪念中国革命的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南京大屠杀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祖国的痛苦历史,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可以通过历史教学中的教材和教学活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是历史教学的基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教材为依据,选择一些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材料进行讲解。

在讲述中国近代史的时候,可以以爱国主义为主线,讲述中国人为了振兴中华民族而进行的抗争,让学生了解到民族危亡关头的国家精神。

可以通过课外拓展活动加深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拓展活动,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和认同。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地,参加相关主题的演讲比赛或写作比赛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红色革命的历史厚重感,唤起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可以通过讨论和思辨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兴趣。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意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有关爱国主义的问题,如“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我们应该怎样为祖国做贡献?”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他们对爱国主义的思考和理解。

通过以上渗透方式,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增强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学生将从历史事件和人物中感受到爱国精神的力量,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通过课外拓展活动的参与,学生能够通过亲身感受和实践,进一步加深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解和认同。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引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初中历史课程作为学生了解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探讨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注重历史教育的生动性多采用具体形象的历史案例或故事,如岳飞抗金、抗日英雄等,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让学生深刻了解历史人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历史发展的逻辑和规律,增强学生对国家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二、拓展教学资源,注重实地教学除了教科书中的内容外,还可以通过实地教学的方式,走访一些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如故宫、长城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国家的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

实地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国家的伟大,从而激发出更加强烈的爱国情感。

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情感认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历史问题,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小型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情景再现历史事件,从而加深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还可以通过讨论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坚定爱国主义情感。

四、注重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历史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历史人物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家庭背景、生平遭遇等,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人物的刻骨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还可以通过教学互动的方式让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他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五、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引入一些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让历史教学更加形象直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以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为主要内容,向学生介绍国家的发展历程和民族的奋斗历程。

通过讲解国家的兴衰史,学生可以了解到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屈辱和挫折,进而激发他们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

通过讲述英雄人物的事迹,学生可以了解到他们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巨大贡献,激发他们追求卓越的志向和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意愿。

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实施。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讲故事、讲解释、展示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到历史教学中。

在讲解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讲述抗日英雄的事迹,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抗战的场面,让学生亲身感受抗战时期的艰苦条件和英雄人物的崇高情操。

还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纪念馆、战争遗址等实地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

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思维来实现。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近代中国为什么变得弱小和落后?如何才能实现民族振兴?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原因与复杂性,并从多个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国家发展前景的思考能力。

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来实现。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国家重要纪念馆、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体会国家的发展变化和历史文化的底蕴。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义务植树、环保宣传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激发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和热爱。

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和民族观非常重要。

通过介绍国家的发展历程和英雄人物的事迹,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思维,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对国家的认同和自豪感,使他们成为国家和民族的可靠接班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学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新的教育理念,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有的放矢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220-01
历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学科,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

因此,历史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责无旁贷的。

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最乐于接受,效果也最好,我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唯物史观,让学生了解历史,并把历史教学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1.让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通过学习初一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单元,使学生明白我国是人类祖先最早发言地之一,同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一起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学生了解了都江堰这一生态型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了解了秦长城这一古代文明的象征;了解了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些改变了整个
世界的面貌,没有一个帝国,一个教派或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它们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的四大发明首先是中
国人发明的,它们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也证明了古代的中国不仅没有落后于世界,反而是世界文明发展的领跑者。

中国文明带着她独特的风格,一个高峰接着一个高峰,前进中的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四千年之久,通过向学生进行祖国悠久历史和辉煌灿烂传统文化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结合现代史我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在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和稳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从而使学生坚信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一定能够实现。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也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并超过世界发达国家,再现祖国的辉煌。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近代的中国自从鸦片战争中国的国门被打开以后,列强们陆续伸出了罪恶之手,又相继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最后演变为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其结果是一系列不平等的屈辱的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强加到中国人民身上;一块块中国的热土被列强占领:香港、九龙司、东北、西北的一部分;中国主权遭严重损害,清政府成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对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也进行了英勇的抵抗。

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又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三十万中国
同袍在南京被屠杀。

通过这一系列的血泪史的控诉,我启发学生:”中国为什么会成为一块任人宰割的肥肉?”同学们七嘴八舌: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技术落后......然后我就总结:对,正是由于近代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的国门被关闭,阻碍了中外联系,使中国失去了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机会,造成中国近代社会落伍,落后就要挨打。

这一席话说得学生热血沸腾,纷纷表示要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读书,做一个对祖国的繁荣昌盛有所贡献的人,有的学生表示要成为一名现代化的士兵,研制出新一代的武器,时刻准备着保家卫国。

通过革命史的讲述,学生懂得了只有现在认真学习才能有所作为,才能使祖国真正富强,才能在世人面前理直气壮的说:”我是一个中国人,祖国的命运与我同在,我有责任,有义务维护祖国利益,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树立起振兴中华,人人有责,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祖国而献身的精神。

我又分析,当然,作为一名学生,现在正是身心发展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校遵守纪律,助人为乐,勤奋学习是你们的本职任务,完成了你们的学习任务是为以后报效祖国做准备,这也是你们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3.把握好最有效的历史人物信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针对现代社会的不良现象:拜金主义、权利主义、利己主义等等,我们可以组织以赞颂民族英雄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通过禁烟英雄林则徐的”若鸦片一日未绝,本
大臣一日不回”,抗倭英雄戚继光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对学生进行为官要忠于职守,要以祖国利益为重,不要为了一己蝇头小利而损害人民,损害祖国利益;通过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历史,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信息就是: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下令向日本吉野号撞击,中鱼雷沉没,全体官兵壮烈殉国,对学生进行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在祖国需要时要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通过雷锋的我是一颗螺丝钉,革命那里需要那里拧的精神,教育学生时刻铭记:”为人民服务”;通过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教育学生为人要甘当公仆,吃苦在前,享乐在后;通过学习”两弹元勋”邓稼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育学生要发奋图强,努力拼搏,为我国科学技术的振兴而奋斗不息。

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的学习,学生们的思想大解放,提高了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使他们的人格、气质、修养得到了内化,确立了更为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鉴古察今,给现实问题以”历史的启示”,赋予历史知识以时代感、真实感,深深体会肩负的责任感是很必要的。

例如,香港澳门以回归,而台湾至今和大陆还没有统一,就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提出合理的建议。

又如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与今天我国进行的禁毒斗争的联系比较;用历史唯物主义观批判李洪志宣传的”法轮大法”等。

当然由于知识底蕴所限,学生看待问题有时会片面、简单化,这就要求教师适当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