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装料制度的选择

合集下载

高炉工艺装料制度

高炉工艺装料制度

装料制度1.装料制度的概念炉料装入炉内的方式方法的有关规定,包括装入顺序、装入方法、旋转溜槽倾角、料线和批重等。

2.炉料装入炉内的设备钟式炉顶装料设备和无钟炉顶装料设备。

3.影响炉料分布的因素◆装料设备类型(主要分钟式炉顶和布料器,无钟炉顶)和结构尺寸(如大钟倾角、下降速度、边缘伸出料斗外长度,旋转溜槽长度等)。

大钟倾角愈大,炉料愈布向中心。

现在高炉大钟倾角多为50°~53°。

大钟下降速度和炉料滑落速度相等时,大钟行程大,布料有疏松边缘的趋势。

大钟下降进度大于炉料滑落速度时,大钟行程的大小对布料无明显影响。

大钟下降速度小于炉料滑落速度时,大钟行程大有加重边缘的趋势。

大钟边缘伸出料斗外的长度愈大,炉料愈易布向炉墙。

◆炉喉间隙。

炉喉间隙愈大,炉料堆尖距炉墙越远;反之则愈近。

批重较大,炉喉间隙小的高炉,总是形成“V”形料面。

只有炉喉间隙较大,或采用可调炉喉板,方能形成“倒W”形料面。

◆炉料自身特性(粒度、堆角、堆密度、形状等)。

◆旋转溜槽倾角、转速、旋转角。

◆活动炉喉位置。

◆料线高度。

◆炉料装入顺序。

◆批重。

◆煤气流速。

4.钟式炉顶布料的特征◆矿石对焦炭的推挤作用。

矿石落入炉内时,对其下的焦炭层产生推挤作用,使焦炭产生径向迁移。

矿石落点附近的焦炭层厚度减薄,矿石层自身厚度则增厚;但炉喉中心区焦炭层却增厚,矿石层厚度随之减薄。

大型高炉炉喉直径大,推向中心的焦炭阻挡矿石布向中心的现象更为严重,以致中心出现无矿区。

◆不同装入顺序对气流分布的影响。

炉料落入炉内,从堆尖两侧按一定角度形成斜面。

堆尖位置与料线、批重、炉料粒度、密度和堆角以及煤气速度有关。

先装入矿石加重边缘,先加入焦炭则发展边缘。

5.无料钟布料无料钟布料特征◆焦炭平台:高炉通过旋转溜槽进行多环布料,易形成一个焦炭平台,即料面由平台和漏斗组成,通过平台形式调整中心焦炭和矿石量。

平台小,漏斗深,料面不稳定。

平台大,漏斗浅,中心气流受抑制。

高炉4大制度

高炉4大制度

高炉4大制度高炉操作高炉操作的任务实现高炉操作任务方法一是掌握高炉冶炼的基本规律,选择合理的操作制度。

二是运用各种手段对炉况的进程进行正确的判断与调节,保持炉况顺行。

实践证明,选择合理操作制度是高炉操作的基本任务,只有选择好合理的操作制度之后,才能充分发挥各种调节手段的作用。

高炉操作制度高炉冶炼是逆流式连续过程。

炉料一进入炉子上部即逐渐受热并参与诸多化学反应。

在上部预热及反应的程度对下部工作状况有极大影响。

通过控制操作制度可维持操作的稳定,这是高炉高产、优质与低耗的基础。

由于影响高炉运行状态的参数很多,其中有些极易波动又不易监控,如入炉原料的化学成分及冶金特性的变化等。

故需人和计算机自动化地随时监视炉况的变化并及时做出适当的调整,以维持运行状态的稳定。

高炉操作制度就是对炉况有决定性影响的一系列工艺参数的集合。

包括装料制度、送风制度、造渣制度及热制度。

装料制度它是炉料装入炉内方式的总称。

它决定着炉料在炉内分布的状况。

由于不同炉料对煤气流阻力的差异,因此炉料在横断面上的分布状况对煤气流在炉子上部的分布有重大影响,从而对炉料下降状况,煤气利用程度,乃至软熔带的位置和形状产生影响。

利用装料制度的变化以调节炉况被称为“上部调节”。

由于炉顶装料设备的密闭性,炉料在炉喉分布的实际情况是无法直观地见到的。

生产中是以炉喉处煤气中CO2分布,或煤气温度分布,或煤气流速分布作为上部调节的依据。

一般来说炉料分布少的区域,或炉料中透气性好的焦炭分布多的区域,煤气流就大,相对地煤气中CO2含量就较低,煤气温度就较高,煤气流速也较快,反之亦然。

因此在生产中只要有上述三个依据之一就可以判断。

从煤气利用角度出发,炉料和煤气分布在炉子横断面上分布均匀,煤气对炉料的加热和还原就充分。

但是从炉料下降,炉况顺行角度分析,则要求炉子边缘和中心气流适当发展。

边缘气流适当发展有利于降低固体料柱与炉墙间的摩擦力,使炉子顺行;适当发展2中心是使炉缸中心活跃的重要手段,也是炉况顺行的重要措施。

高炉实际实际操作问答

高炉实际实际操作问答

高炉实际操作问答《冶金之家》网站首席炼铁专家车奎生答疑汇总(在原答案基础上,略有修改。

)一、关于高炉喷煤比确定以及如何提高喷煤比问题:问题:如果不富氧,风温1210℃,煤比上限能达到多少?怎么确定?如果富氧率2.5%,风温1210℃,煤比由165kg/t.Fe提高至185kg/t.Fe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请车奎生老师回答,谢谢。

回答:高炉喷煤比的高低不仅仅是只受到风温和富氧率高低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如下:1、影响喷煤比高低的因素:喷煤比要达到200kg/t以上,并且确保炉况稳定顺行、燃料比降低或者不升高(燃料比500kg/t),必须具备如下条件:⑴焦炭质量特别是热强度指标必须保证:对于大高炉来说,要求焦炭质量为:冷强度指标M40≥84%、M10≤8%。

热强度指标CRI≤25%、CSR≥66%。

化学成分C≥85%、灰分≤12%、S≤0.60%、挥发分≤1.50%。

中小高炉,可以略微降低对焦炭质量的要求。

⑵入炉品位高,渣量低。

渣量要求≤300kg/t,综合入炉品位每升高1%,焦比降1.5%,产量增2.5%,吨铁渣量减少30公斤,允许多喷煤粉15~20公斤。

⑶风温≥1200℃。

风温是高炉下部热收入的重要来源,约占整个高炉冶炼热量来源的20%。

高风温既是提高炉缸温度和炉缸热储备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喷吹煤粉需要热补偿的主要来源之一,风温水平每升高100℃,可提高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约80℃。

⑷富氧率≥3.50%。

⑸炼铁厂和高炉车间整体管理和操作管理水平高。

2、中等原燃料条件和中等操作管理水平(全国炼铁高炉约占80%)下,喷煤比与风温和富氧率之间的关系:⑴风温1050~1150℃不富氧,煤比可达到120~135kg/t;风温1150~1250不富氧,煤比可达到135~145kg/t。

⑵风温1050~1150℃,富氧率每升高1%,约可提高煤比20kg/t,但是富氧率2.5%以下,喷煤比最好不要超过150kg/t;风温1150~1250,富氧率每升高1%,约可提高煤比25kg/t,但是富氧率2.5%以下,喷煤比最高不要超过165kg/t;否则会导致燃料比或者综合焦比升高,炉况顺行也会受到影响。

高炉炼铁操作教学-高炉四大操作制度及高炉日常操作

高炉炼铁操作教学-高炉四大操作制度及高炉日常操作

高炉炼铁操作教学-高炉四大操作制度及高炉日常操作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炉炼铁是一项重要的冶金工艺,它是将铁矿石和焦炭等原料放入高炉中,通过高温还原反应,将铁矿石中的铁氧化物还原为铁的过程。

高炉的操作技术和管理制度对炼铁过程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在高炉炼铁操作教学中,高炉四大操作制度和高炉日常操作是至关重要的内容。

高炉四大操作制度包括风力控制制度、炉温控制制度、炉压控制制度和铁水控制制度。

这些操作制度是高炉操作的基础,对于保证炼铁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操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这些制度,确保高炉生产的顺利进行。

首先是风力控制制度。

高炉炼铁是一个高温高压的反应过程,风力的控制对于反应的进行至关重要。

在高炉操作中,操作人员需要根据炉料的情况和生产需要,合理调节风量和风温,确保炉内气流的正常循环,避免炉料的堵塞或过热现象的发生。

其次是炉温控制制度。

高炉的炉温是炼铁过程中的关键参数之一,过高或过低的炉温都会影响炼铁过程的正常进行。

在高炉操作中,操作人员需要通过监测炉温变化,及时调节焦比和风量,确保炉温的稳定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最后是铁水控制制度。

铁水是高炉炼铁的产物,其质量直接影响铁水的成品率和品质。

在高炉操作中,操作人员需要通过监测铁水的流量和温度等参数,及时调节出铁口,确保铁水的质量达到生产要求。

除了以上四大操作制度,高炉日常操作也是高炉炼铁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高炉日常操作包括炉料的装料和排渣、煤气的调节和排放、铁水的流量和温度监测等内容。

在高炉操作中,操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炉料的正常装料和排渣,煤气的有效利用和排放,铁水的顺利出铁,保证高炉生产的正常进行。

高炉四大操作制度和高炉日常操作是高炉炼铁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内容。

只有深入理解这些操作制度和规程,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操作,才能保证高炉生产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进行。

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介绍,能够帮助广大炼铁工作者更好地掌握高炉操作技术,提高炼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高炉装料制度的选择

高炉装料制度的选择
(3)大钟下降速度和行程
大钟下降速度和炉料滑落速度相等时,大钟行程大,则布料 有疏松边缘的趋势。大钟下降速度大于滑料速度时,大钟行程大 小对布料无明显影响。大钟下降速度小于炉料滑落速度时,则大 钟行程大有加重边缘的趋势。
(4)大钟边缘伸出大料斗外的长度
大钟边缘伸出大料斗外越长,炉料越易布向炉墙。否则相反。
球团矿虽然密度比烧结矿大些,但形状整齐呈球形,堆角小易 滚到中心。
按加重边缘由重到轻排列,其顺序是: 天然矿→烧结矿→球团矿
另外,石灰石之类的熔剂,应尽量布放到中心,防止边缘生成
高粘度初渣,使炉墙结厚。精选课件
11
第五节 装料制度的选择
• 料面堆角对布料的影响
炉内实测的堆角变化,因设备和炉料条件不同,差别很大。 1) 炉容越大,炉料的堆角越大,但都小于其自然堆角。 2) 在碰点以上,料线越深,堆角越小。 3) 焦炭堆角大于矿石堆角。原因是近年来矿石平均粒度和粒度范围缩
精选课件
5
第五节 装料制度的选择
精选课件
6
第五节 装料制度的选择
原料装入顺序对布料的影响
一般希望废铁和石灰石装入炉子中心,因炉顶和装料设备结 构不同,原料的装入顺序也不同。
罐式高炉原料装入顺序为: 锰矿→矿石→石灰石→废铁
料车式高炉原料装入顺序为: 废铁→石灰石→矿石→锰矿
无料钟皮带上料的高炉原料装入顺序为: 锰矿→烧结矿→球团矿→石灰石。
批重对炉料在炉喉分布影响很大。批重小时布料不均匀,小到一定 程度,将使边缘和中心无矿石。批重增大,则矿石分布均匀,相对 加重中心而疏松边缘;而且软熔带气富增大,料柱界面效应减小, 有利改善透气性。但过分扩大批重,不但增大中心气流阻力,也增 大边缘气流阻力,所以随批重增加压差有所升高。通过实践摸索, 大中型高炉适宜焦批厚度0.45~0.50m,矿批厚度0.4~0.45m,随 着喷吹物的增加焦批与矿批已互相接近。

高炉上料控制

高炉上料控制

备用的电机号 4 2 3 1
5、称量误差补正及称量显示
5.1、称量误差补正的控制
5.1.1、简要说明:各种原、燃料均设误差补正。 补正的方式 称量误差补正的原则是本称量漏斗的称量误差由该斗补, 与其它斗无关。设有两种补正方式: ⑴本次的称量误差待下次称量时补正。 ⑵累积误差补正即把每次的称量误差累计到一定量时进 行补正。最大累积误差值(可调)暂定如下: 矿石:200kg, 杂矿:150kg, 焦炭:100kg。
6、X-601及Y-601胶带机废铁检除装置
在X-601矿石胶带机和Y-601焦炭胶带机上各设一套废 铁检除装置。该装置为机电一体化,当废铁经过金属探测 器时,将信号发送给废铁检除装置,则废铁检除装置按预 先设定的程序自动将混入物料中的铁块检除。
7、设备的操作与联锁要求
矿槽系统电控设备约33种,75套设备。除电动葫 芦及传动室吊车不参与联锁外,其余设备在自动运转 时必须保持各设备之间的联锁关系,粉矿仓料位计及 碎焦仓仓下电动闸门参与返矿系统的联锁控制(粉矿 仓料位计及碎焦仓仓下电动闸门属返矿系统,其控制 要求见机械贮运专业提供的相关资料)。为防止误操 作及保护设备,手动操作时应保留必要的安全联锁,
6 炉顶探尺对炉内物料的跟踪、记录与监视 7). 装料系统装料制度、装入待的设定、料线设定、装料 循环周期的处理 8). 空焦装入方式及运转控制 9). 装料操作参数的设定、实际装入操作的数据收集、处 理 10). 装入系统设备的操作与监视 11). 装料系统设备故障处理
2.2、主工艺系统基本控制 2.2.1、炉顶压力选择 设有高压操作和常压操作选择。 2.2.2、控制选择 全自动→1批料(Charge)自动→ 1小批料
2、高炉装料制度
高炉的装料制度为: C↓O↓ C-焦炭 O-矿石(烧结矿、块矿及球团矿)

高炉装料、送风、造渣、热制度的调整技术(下)

高炉装料、送风、造渣、热制度的调整技术(下)

目前,原燃料质量的不断恶化,有降低矿批量趋势。

大高炉的焦批厚在0.65~0.75m,不宜小于0.5m。

宝钢焦批在800mm。

调负荷一般不动焦批,以保持焦窗透气性稳定。

焦批的改变对布料具有重大影响,操作中最好不用。

高炉操作不要轻易加净焦,只有在出现对炉温有持久影响的因素存在才用(如高炉大凉、发生严重崩料和悬料,设备大故障等)。

而且只有在净焦下达炉缸时才会起作用。

加净焦的作用:有效提炉温,疏松料柱,改炉料透气性,改变煤气流分布。

跟据情况采取改变焦碳负荷的方法比较稳妥,不会造成炉温波动。

调焦炭负荷不可过猛,变铁种时,要分几批调剂,间隔最好1-2小时。

高冶炼强度,矿批重要加大。

喷煤比提高,要加大矿批重。

加大矿批重的条件:边缘负荷重、矿石密度大改用密度小时(富矿改贫矿)、焦炭负荷减轻。

减小矿批重的条件:边缘煤气流过分发展;在矿批重相同的条件,以烧结矿代替天然矿;加重焦炭负荷;炉龄后期等。

改变装料顺序的条件:调整炉顶煤气流分布,处理炉墙结厚和结瘤,开停炉前后等。

为解决钟阀式炉顶布料不均,使用布料器可消除炉料偏析。

布料器类型:马基式旋转布料器-可进行0?、60?、120?、180?、240?、360?六点布料。

仍有布料不均现象,易磨损。

快速旋转布料器-转速为10~20转/分,布料均匀,消除堆角。

空转螺旋布料器-与快速旋转布料器结构相同,旋转漏斗开口为单嘴,没有密封。

布料器不转时要减轻焦炭负荷1%~5%。

6.4.可调炉喉大型高炉有可调炉喉。

宝钢1号高炉有24块可调炉喉板,有11个档位,可使料面差由0.75m至3.58m,对炉内料面影响较大。

6.5.料线料线越高,则炉料堆尖离开炉墙远,故使边缘煤气流发展。

料线应在炉料碰炉墙的撞点以上。

每次检修均要校正料线0点。

中小高炉炉料线在1.2~1.5m,大型高炉在1.5m~2.0m。

装完料后的料线仍要有0.5m的余富量。

两个料R下降相差要小于0.3~0.5m。

料线低于正常规定的0.5m 以上时,或时间超过1小时,称为低料线。

对高炉操作的分析

对高炉操作的分析

对高炉操作的分析高炉操作是一项生产实践与理论性很强的工艺流程。

本文介绍了高炉冶炼对原燃料(精料)的要求和高炉冶炼的四大基本操作制度(装料制度、送风制度、热制度、造渣制度)以及冷却制度的内容与选择;也介绍了高炉的炉前操作对高炉冶炼的影响,高炉操作的出铁口维护等内容;同时,还阐述了高炉冶炼的强化冶炼技术操作如高炉的高压操作,富氧喷煤操作(富氧操作、喷煤粉操作、富氧喷煤操作),高风温操作(风温对高炉的影响和风温降焦比等)等操作细节。

本文介绍的内容对高炉冶炼都很重要,望与高炉的实际情况结合,减少高炉操作失误,从而使高炉冶炼取得更好的经济技术指标。

中国是世界炼铁大国,2007年产铁4.894亿吨,占世界49.5%,有力地支撑我国钢铁工业的健康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钢铁工业高速发展,新建了大批大、中现代化高炉。

在当前国内外市场经济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各企业都面临如何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的问题。

在高炉炼铁过程中,如何操作,改善操作,保持炉况稳定进行,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是高炉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遵循高炉冶炼基本规则的基础上,根据冶炼条件的变化,及时准确地采取调节措施。

一.高炉炼铁以精料为基础高炉炼铁应当认真贯彻精料方针,这是高炉炼铁的基础.,精料技术水平对高炉炼铁技术指标的影响率在70%,高炉操作为10%,企业现代化管理为10%,设备运行状态为5%,外界因素(动力,原燃料供应,上下工序生产状态等)为5%.。

高炉炼铁生产条件水平决定了生产指标好坏。

因此可见精料的重要性。

1. 精料方针的内容:·高入炉料含铁品位要高(这是精料技术的核心),入炉矿含铁品位提高1%,炼铁燃料比降低1.5%,产量提高2.5%,渣量减少30kg/t,允许多喷煤15 kg/t。

原燃料转鼓强度要高。

大高炉对原燃料的质量要求是高于中小高炉。

如宝钢要求焦炭M40为大于88%,M10为小于6.5%,CRI小于26%,CSR大于6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