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工艺装料制度
高炉工艺装料制度

装料制度1.装料制度的概念炉料装入炉内的方式方法的有关规定,包括装入顺序、装入方法、旋转溜槽倾角、料线和批重等。
2.炉料装入炉内的设备钟式炉顶装料设备和无钟炉顶装料设备。
3.影响炉料分布的因素◆装料设备类型(主要分钟式炉顶和布料器,无钟炉顶)和结构尺寸(如大钟倾角、下降速度、边缘伸出料斗外长度,旋转溜槽长度等)。
大钟倾角愈大,炉料愈布向中心。
现在高炉大钟倾角多为50°~53°。
大钟下降速度和炉料滑落速度相等时,大钟行程大,布料有疏松边缘的趋势。
大钟下降进度大于炉料滑落速度时,大钟行程的大小对布料无明显影响。
大钟下降速度小于炉料滑落速度时,大钟行程大有加重边缘的趋势。
大钟边缘伸出料斗外的长度愈大,炉料愈易布向炉墙。
◆炉喉间隙。
炉喉间隙愈大,炉料堆尖距炉墙越远;反之则愈近。
批重较大,炉喉间隙小的高炉,总是形成“V”形料面。
只有炉喉间隙较大,或采用可调炉喉板,方能形成“倒W”形料面。
◆炉料自身特性(粒度、堆角、堆密度、形状等)。
◆旋转溜槽倾角、转速、旋转角。
◆活动炉喉位置。
◆料线高度。
◆炉料装入顺序。
◆批重。
◆煤气流速。
4.钟式炉顶布料的特征◆矿石对焦炭的推挤作用。
矿石落入炉内时,对其下的焦炭层产生推挤作用,使焦炭产生径向迁移。
矿石落点附近的焦炭层厚度减薄,矿石层自身厚度则增厚;但炉喉中心区焦炭层却增厚,矿石层厚度随之减薄。
大型高炉炉喉直径大,推向中心的焦炭阻挡矿石布向中心的现象更为严重,以致中心出现无矿区。
◆不同装入顺序对气流分布的影响。
炉料落入炉内,从堆尖两侧按一定角度形成斜面。
堆尖位置与料线、批重、炉料粒度、密度和堆角以及煤气速度有关。
先装入矿石加重边缘,先加入焦炭则发展边缘。
5.无料钟布料无料钟布料特征◆焦炭平台:高炉通过旋转溜槽进行多环布料,易形成一个焦炭平台,即料面由平台和漏斗组成,通过平台形式调整中心焦炭和矿石量。
平台小,漏斗深,料面不稳定。
平台大,漏斗浅,中心气流受抑制。
高炉基本操作制度

基本操作制度高炉冶炼过程是许多矛盾的集合体,矛盾贯穿于高炉冶炼的始终,因此需要高炉操作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及时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抓住主要矛盾,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勤观察、勤检查、勤分析、勤调剂,正确掌握和运用装料制度,造渣制度、送风制度及炉缸热制度的关系,确保高炉顺行,以求得高产、优产、低耗的生产效果。
第一节送风制度合理的送风制度,是高炉工作正常的基础,是高炉顺行和炉温稳定的必要条件,作为高炉操作制度的核心,它决定着煤气流的初始分布和炉缸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1)、正常使用风口直径在φ105~120mm,长度240~320mm,斜度5~80。
(2)适宜的鼓风动能范围为4200~4800kgm/s。
(3)风量调剂A、在炉况顺行焦比适中及保证焦炭质量的前提下,应保持合适而稳定的冶炼强度。
B、在全压差允许条件下,坚持全风作业,尽量避免长期慢风作业。
C、日常操作上减风可迅速减到需要水平(但注意风口不灌渣),而加风速度则按高炉进程和风压情况逐步进行。
(4)风温调剂A、提高风温是增加高炉热量,降低焦比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风温使用应稳定在最高水平。
B、减风温可一次减到需要水平。
C、增加风温应缓慢进行,提高风温每次一般不超过50℃,两次间隔不得少于30分钟。
(5)风压调济A、正常使用风压在190~200Kpa;B、若遇塌料现象可一次性减风30~40Kpa;C、在恢复过程中风压随炉况走势酌情处理;第二节装料制度(1)、正常炉料入炉次序np↓nk↓,防止灰石落在边缘,而洗炉时应把洗炉剂加在边缘;(2)、料尺零点规定在炉喉钢砖上沿;(3)、工长应经常或定期观察料车在炉顶的倾角;(4)、料线由两根链式探尺测明,两尺偏差在250mm以上时,应按指示最小的探尺上料,并采取纠正偏料的措施;(5)、因设备故障或其它原因发生亏料线,并估计在20分钟内不能正常上料时,高压操作转常压,同时控制炉顶温度,若布袋除尘器发生报警时,打开炉顶放散阀,切断煤气,以防布袋烧坏,炉顶温度禁止超过500℃;(6)、禁止低料线作业(料线低于规定料线0.5米为低料线);(7)、装料次顺:对于无钟布料可以通过改变矿石和焦炭的布料角度对边缘和中心进行控制,流槽可在13~53°范围内布料,在13°时可进行中心加焦;(8)、缩小料批可加重边缘,反之加得中心;(9)、禁止长期使用剧烈发展边缘的操作制度;(10)、赶料线过程中,应适当控制风量(100~200米3/分),要根据料线的深浅程度和赶料速度,适当加补料线焦。
高炉装料制度的选择

大钟下降速度和炉料滑落速度相等时,大钟行程大,则布料 有疏松边缘的趋势。大钟下降速度大于滑料速度时,大钟行程大 小对布料无明显影响。大钟下降速度小于炉料滑落速度时,则大 钟行程大有加重边缘的趋势。
(4)大钟边缘伸出大料斗外的长度
大钟边缘伸出大料斗外越长,炉料越易布向炉墙。否则相反。
球团矿虽然密度比烧结矿大些,但形状整齐呈球形,堆角小易 滚到中心。
按加重边缘由重到轻排列,其顺序是: 天然矿→烧结矿→球团矿
另外,石灰石之类的熔剂,应尽量布放到中心,防止边缘生成
高粘度初渣,使炉墙结厚。精选课件
11
第五节 装料制度的选择
• 料面堆角对布料的影响
炉内实测的堆角变化,因设备和炉料条件不同,差别很大。 1) 炉容越大,炉料的堆角越大,但都小于其自然堆角。 2) 在碰点以上,料线越深,堆角越小。 3) 焦炭堆角大于矿石堆角。原因是近年来矿石平均粒度和粒度范围缩
精选课件
5
第五节 装料制度的选择
精选课件
6
第五节 装料制度的选择
原料装入顺序对布料的影响
一般希望废铁和石灰石装入炉子中心,因炉顶和装料设备结 构不同,原料的装入顺序也不同。
罐式高炉原料装入顺序为: 锰矿→矿石→石灰石→废铁
料车式高炉原料装入顺序为: 废铁→石灰石→矿石→锰矿
无料钟皮带上料的高炉原料装入顺序为: 锰矿→烧结矿→球团矿→石灰石。
批重对炉料在炉喉分布影响很大。批重小时布料不均匀,小到一定 程度,将使边缘和中心无矿石。批重增大,则矿石分布均匀,相对 加重中心而疏松边缘;而且软熔带气富增大,料柱界面效应减小, 有利改善透气性。但过分扩大批重,不但增大中心气流阻力,也增 大边缘气流阻力,所以随批重增加压差有所升高。通过实践摸索, 大中型高炉适宜焦批厚度0.45~0.50m,矿批厚度0.4~0.45m,随 着喷吹物的增加焦批与矿批已互相接近。
高炉装料、送风、造渣、热制度的调整技术(下)

目前,原燃料质量的不断恶化,有降低矿批量趋势。
大高炉的焦批厚在0.65~0.75m,不宜小于0.5m。
宝钢焦批在800mm。
调负荷一般不动焦批,以保持焦窗透气性稳定。
焦批的改变对布料具有重大影响,操作中最好不用。
高炉操作不要轻易加净焦,只有在出现对炉温有持久影响的因素存在才用(如高炉大凉、发生严重崩料和悬料,设备大故障等)。
而且只有在净焦下达炉缸时才会起作用。
加净焦的作用:有效提炉温,疏松料柱,改炉料透气性,改变煤气流分布。
跟据情况采取改变焦碳负荷的方法比较稳妥,不会造成炉温波动。
调焦炭负荷不可过猛,变铁种时,要分几批调剂,间隔最好1-2小时。
高冶炼强度,矿批重要加大。
喷煤比提高,要加大矿批重。
加大矿批重的条件:边缘负荷重、矿石密度大改用密度小时(富矿改贫矿)、焦炭负荷减轻。
减小矿批重的条件:边缘煤气流过分发展;在矿批重相同的条件,以烧结矿代替天然矿;加重焦炭负荷;炉龄后期等。
改变装料顺序的条件:调整炉顶煤气流分布,处理炉墙结厚和结瘤,开停炉前后等。
为解决钟阀式炉顶布料不均,使用布料器可消除炉料偏析。
布料器类型:马基式旋转布料器-可进行0?、60?、120?、180?、240?、360?六点布料。
仍有布料不均现象,易磨损。
快速旋转布料器-转速为10~20转/分,布料均匀,消除堆角。
空转螺旋布料器-与快速旋转布料器结构相同,旋转漏斗开口为单嘴,没有密封。
布料器不转时要减轻焦炭负荷1%~5%。
6.4.可调炉喉大型高炉有可调炉喉。
宝钢1号高炉有24块可调炉喉板,有11个档位,可使料面差由0.75m至3.58m,对炉内料面影响较大。
6.5.料线料线越高,则炉料堆尖离开炉墙远,故使边缘煤气流发展。
料线应在炉料碰炉墙的撞点以上。
每次检修均要校正料线0点。
中小高炉炉料线在1.2~1.5m,大型高炉在1.5m~2.0m。
装完料后的料线仍要有0.5m的余富量。
两个料R下降相差要小于0.3~0.5m。
料线低于正常规定的0.5m 以上时,或时间超过1小时,称为低料线。
高炉富锰渣生产的基本操作制度(装料制度)

高炉富锰渣生产的基本操作制度(装料制度)高炉的装料制度直接关系到高炉的顺行和煤气热能、化学能的利用,是高炉的一项重要的制度。
冶炼富锰渣高炉的装料制度是指料批、料线、装料顺序的工作制度。
由于冶炼富锰渣的高炉都比较小,一般没有布料器,与其它高炉比较而言其装料制度少了布料制度这一项。
由于高炉富锰渣冶炼负荷重,炉温低,渣量大,因此料柱良好的透气性,高炉边沿发展的煤气流是十分必要的。
在决定装料制度的时候应该考虑以下因数:1.有利于高炉顺行。
2.有利于煤气热能、化学能的利用。
3.充分考虑入炉料的粒度组成、相对密度、强度、堆角等特点。
富锰渣冶炼高炉的装料制度应根据下列情况确定:1.料线,指大钟下降后大钟下缘到料面的距离。
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料线加重边缘,提高料线发展边缘。
在生铁冶炼中,料线都在碰撞点以上变动;在锰铁冶炼中,料线都在碰撞点以下变动;富锰渣高炉冶炼要求有较发展的边缘煤气,故料线一般都定在碰撞点以下。
2.料批,指每批料的矿石量。
一般规律为小料批加重边缘,大料批发展边缘并有促进煤气均匀分布的作用。
各高炉的批重的大小要与原料的粒度组成,高炉内型尺寸特别是炉喉直径相适应。
炉喉直径大,批料也要大些。
3.装料顺序,指矿石,焦碳入炉的顺序。
矿石先装为正装,可加重边缘。
焦碳先装为倒装,可发展边缘。
在正装和倒装之间还有半正装和半倒装等方法。
从利用煤气能、化学能出发,应尽可能的采用正装。
但富锰渣高炉负荷重、渣量大、原料燃料质量差,因此一般以倒装为主,根据顺行的需要加一定正装。
在调节装料制度时,一般不同时变动料线、料批和装料顺序。
而是固定其中两个,调节一个以利于观察调节的效果。
装料制度是否调节恰当,主要从炉况是否顺行、煤气利用是否变好和煤气曲线是否变合理来判断。
杭钢2号高炉装料制度实践

U 日 吾 I J
高炉 的装 料 制 度 是 调 控煤 气 流 分 布 的一 种 手 段, 它是 根 据 装 料 设 备 的特 点 与 原 燃 料 的 质 量 性
能, 改变 炉料 在 炉 喉 的分 布情 况 , 到 煤气 流 合 理 达 分布 , 气 利 用充 分 的 目的。装 料 制 度 主要 包 括 : 煤 料线 高低 , 重大小 , 批 装料顺 序 和布料 角度 等 。
1 设 备的影 响
2 高炉 是 20 号 04年 1 0月投 产 的无 钟 式 炉 顶 , 炉 顶布料 器为杭 钢 自行设计 的气 密箱 , 溜槽 长度 为 20m 30 m。无 钟炉 顶布 料灵活 ,炉料 周 向分 布均 匀 、 径 向可调 , 实现平 台布 料 ,根据炉 顶红外 成像 可 可
20 月 二 0 年5 制度 实践
李春 波
( 州钢铁 集 团公 司炼铁厂 杭 杭 州 30 1 ) 10 2
摘 要: 杭钢 2 号高炉(5 3依据 自 70m ) 身的操作炉型 , 通过不断的实践 , 选择适合 自己的最佳装料制度。 关 键词 : 高炉 ; 装料制 度 ; 实践
学 学 报 ,9 14 39 8 19 , :7 ~33
收 稿 日期 :0 0 0 — 3 2 1 — 3 2
审稿 : 刘
斌
最优工 艺得 到 的收 率 可 以达 到 9 .%且 纯 度 大 于 85
编辑 : 魏海青
21 0 0年 5月 第二期
杭 钢 2号 高炉装料 制度 的 实践
C 7 4 2。 2。r 4 倒角差装料制度 , 0 高炉生产稳定性很 差, 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不理想, 造成二月份炉身 中 上部 大量结 瘤 。 20 年 1 06 2月 2 0日年终 检 修更 换 为 WS 高 Z型 炉无 料 钟 布 料 器 , 槽 长 度 为 20 m 溜 10 m。加 料 前 a 角调节 非常 准确 , 差 ± .。实 测 a 误 0 1, 角实 践表 明 , a 角 值在 电脑上 、 炉顶 仪表 盘上 与实 际角 度 三点 完成 致 。装 料制 度能 更加灵 活 的应 用 。
高炉炼铁操作方法

高炉炼铁操作方法
高炉炼铁是一种常见的冶金工艺,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 原料准备:将精选的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加入高炉料仓中。
2. 装料:利用铁水箱将料仓中的原料装入高炉炉缸中。
3. 通风:打开高炉底部的风口,通过高压风机将空气注入高炉底部,形成冲击风。
4. 点火:使用点火器点燃炉缸下部的点火炭,引燃炉缸内的焦炭。
5. 炉体加热:通过供风系统调节风量和风压,控制焦炭的燃烧速度,逐渐加热高炉。
6. 矿石还原:在高炉中,焦炭被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将铁矿石中的氧气还原为金属铁。
7. 铁液收集:金属铁经过还原反应后,以液态的形式沉积在高炉底部的铁水箱中。
8. 渣化制度:由于原料中含有杂质等不纯物质,会形成渣,需要通过加入石灰石等物质进行碱性反应,将渣化为炼渣。
9. 连续运行:高炉为连续熔铁过程,需要保持一定的运行状态以保证铁液的连续产出。
10. 定期维护:高炉在连续运行中需要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以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请注意,高炉炼铁是一种复杂的工艺过程,具体操作方法可能会有所变化。
高炉炼铁操作教学-高炉四大操作制度及高炉日常操作

一、热制度
相关知识
4. 炉缸热状态的控制 炉缸热状态是高炉冶炼各种操作制度的综合结果,生产者根据具体的冶炼条件选择与
之相适应的焦炭负荷,辅以相应的装料制度、送风制度、造渣制度来维持最佳热状态。日 常生产中因某些操作参数变化而影响热状态,影响程度轻时采用喷吹量、风温、风量的增 减来微调。必要时则改变负荷;而严重炉凉时,还要往炉内加空焦(带焦炭自身造渣所需要 的熔剂)或净焦(不带熔剂)。一般调节的顺序是:富氧—喷吹量—风温—风量—装料制 度关知识
造渣制度是指根据生铁的品种和质量要求,选择使炉渣的熔化性、稳定性以及 软熔带的温度区间都能满足高炉冶炼需要的炉渣组分。 1. 高炉炼铁对选择造渣制度的要求 (1)在选择炉料就结构时,应考虑让初渣生成较晚,软熔的温度区间较窄,这对炉料透气性有利, 初渣中FeO含量也少。 (2)炉渣在炉缸正常温度下应有良好的流动性, 1400℃ 时黏度小于 1.0Pa·s ,1500℃时 0.2Pa·s~0.3Pa·s,黏度转折点不大于1300~1250℃。 (3)炉渣应具有较大的脱硫能力, Ls 应在30以上。 (4)当冶炼不同铁种时,炉渣应根据铁种的需要促进有益元素的还原,阻止有害元素进入生铁。 (5)当炉渣成分或温度发生波动(温度波动±25℃,CaO/SiO2波动±0.5)时,能够保持比较稳定的 物理性能。 (6)炉渣中的MgO含量有利于降低炉渣的黏度和脱硫。在Al2O3高时含量可提高到12% 。
二、造渣制度
相关知识
(3)利用炉渣成分脱除有害杂质。当矿石含碱金属(钾、钠)较高时,为了减少碱金属 在炉内循环富集的危害,需要选用熔化温度较低的酸性炉渣。相反,若炉料中含硫较 高时,需要提高炉渣碱度,以利脱硫。如果单纯增加CaO来提高炉渣碱度,虽然CaO与硫 的结合力提高了,可是炉渣黏度增加、渣中硫的扩散速度降低,不仅不能很好地脱硫, 还会影响高炉顺行;特别是当渣中MgO含量低时,增加CaO含量对黏度等炉渣性能影响 更大。因此,应适当增加渣中MgO含量,提高三元碱度以增加脱硫能力。虽然从热力学 的观点看,MgO的脱硫能力比CaO弱,但在一定范围内MgO能改善脱硫的动力学条件,因 而脱硫效果很好。首钢曾经做过将MgO含量由0.31%提高到16.76%的试验,得到氧化镁 与氧化钙对脱硫能力的比值是0.89~1.15,MgO含量以 7%~12%为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料制度
1.装料制度的概念
炉料装入炉内的方式方法的有关规定,包括装入顺序、装入方法、旋转溜槽倾角、料线和批重等。
2.炉料装入炉内的设备
钟式炉顶装料设备和无钟炉顶装料设备。
3.影响炉料分布的因素
◆装料设备类型(主要分钟式炉顶和布料器,无钟炉顶)和结构尺寸(如大钟倾角、下降速度、边缘伸出料斗外长度,旋转溜槽长度等)。
大钟倾角愈大,炉料愈布向中心。
现在高炉大钟倾角多为50°~53°。
大钟下降速度和炉料滑落速度相等时,大钟行程大,布料有疏松边缘的趋势。
大钟下降进度大于炉料滑落速度时,大钟行程的大小对布料无明显影响。
大钟下降速度小于炉料滑落速度时,大钟行程大有加重边缘的趋势。
大钟边缘伸出料斗外的长度愈大,炉料愈易布向炉墙。
◆炉喉间隙。
炉喉间隙愈大,炉料堆尖距炉墙越远;反之则愈近。
批重较大,炉喉间隙小的高炉,总是形成“V”形料面。
只有炉喉间隙较大,或采用可调炉喉板,方能形成“倒W”形料面。
◆炉料自身特性(粒度、堆角、堆密度、形状等)。
◆旋转溜槽倾角、转速、旋转角。
◆活动炉喉位置。
◆料线高度。
◆炉料装入顺序。
◆批重。
◆煤气流速。
4.钟式炉顶布料的特征
◆矿石对焦炭的推挤作用。
矿石落入炉内时,对其下的焦炭层产生推挤作用,使焦炭产生径向迁移。
矿石落点附近的焦炭层厚度减薄,矿石层自身厚度则增厚;但炉喉中心区焦炭层却增厚,矿石层厚度随之减薄。
大型高炉炉喉直径大,推向中心的焦炭阻挡矿石布向中心的现象更为严重,以致中心出现无矿区。
◆不同装入顺序对气流分布的影响。
炉料落入炉内,从堆尖两侧按一定角度形成斜面。
堆尖位置与料线、批重、炉料粒度、密度和堆角以及煤气速度有关。
先装入矿石加重边缘,先加入焦炭则发展边缘。
5.无料钟布料
无料钟布料特征
◆焦炭平台:高炉通过旋转溜槽进行多环布料,易形成一个焦炭平台,即料面由平台和漏斗组成,通过平台形式调整中心焦炭和矿石量。
平台小,漏斗深,料面不稳定。
平台大,漏斗浅,中心气流受抑制。
◆采用多环布料,形成数个堆尖,小粒度炉料有较宽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堆尖附近。
在中心方向,由于滚动作用,大粒度居多。
◆无料钟高炉旋转滑槽布料时,料流小而面宽,布料时间长,矿石对焦炭的推移作用小,焦炭料面被改动的程度轻,平台范围内的O/C比稳定,层状比较清晰,有利于稳定边缘气流。
布料方式
◆单环布料。
溜槽只在一个预定角度做旋转运动。
其控制较为简单,调节手段相当灵活,大钟布料是固定的角度,旋转溜槽倾角可任意选定,溜槽倾角α越大炉料越布向边缘。
当αC>αO时边缘焦炭增多,发展边缘。
当αO>αC时边缘矿石增多,加重边缘。
◆螺旋布料。
从一个固定角位出发,炉料以定中形式在进行螺旋式的旋转布料。
每批料分成一定份数,每个倾角上份数根据气流分布情况决定。
如发展边缘气流,可增加高倾角位置焦炭分数,或减少高倾角位置矿石份数,否则相反。
每环
布料份数可任意调整,使煤气流合理分布。
◆扇形布料。
可在6个预选水平旋转角度中选择任意两个角度,重复进行布料。
可预选的角度有0°、60°、l20°、l80°、240°、300°。
这种布料方式为手动操作,只适用于处理煤气流分布失常,且时间不宜太长。
◆定点布料。
可在11个倾角位置中任意角度进行布料。
这种布料方式手动进行,其作用是堵塞煤气管道行程。
无钟炉顶的运用
运用要求:
◆焦炭平台是根本性的,一般情况下不作调节对象;
◆高炉中间和中心的矿石在焦炭平台边缘附近落下为好;
◆漏斗内用少量的焦炭来稳定中心气流。
运用要求的控制:
正确地选择布料的环位和每个环位上的布料份数。
环位和份数变更对气流的影响如表4—3所示。
表4—3环位和份数对气流分布影响
表中可知,从l~6对布料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小,1、2变动幅度太大,一般不宜采用。
3、4、5、6变动幅度较小,可作为日常调节使用。
无钟炉顶和钟式炉顶布料的区别
无钟炉顶和钟式炉顶布料的区别如表4—4所示。
表4—4无钟炉顶和钟式炉顶布料的区别
6.批重
批重对炉喉炉料分布的影响
批重变化时,炉料在炉喉的分布变化如图4—3所示。
图4—3 批重对炉喉分布的影响
◆当y0=0,即批重刚好使中心无矿区的半径为0,令此时的批重W=W0,称为临界批重。
◆如批重W>W0,随着批重增加,中心y0增厚,边缘yB 也增厚,炉料分布趋向均匀,边缘和中心都加重。
◆如批重W<W0,随着批重减小,不仅中心无矿区半径增大,边缘yB也减薄,甚至出现边缘和中心两空的局面。
◆当n=d/2时,即堆尖移至炉墙,W减小则中心减轻;若W<W0后继续减小,炉料仍将落至边缘。
给批重W0和△W以一定值,可算出yB、y0和yG,即边缘、中心和堆尖处的料层厚度。
yB/y0、yG/y0和W0+N △W的关系构成的炉料批重特征曲线图4—4。
W0+N△W
图4—4 炉料批重的特征曲线
曲线有3个区间:激变区、缓变区和微变区,其意义如下◆批重值在激变区时,批重波动对布料影响较大,边缘和中心的负荷变化剧烈,正常生产不宜选用此种批重。
◆原料好,设备和操作水平高时,批重可选在微变区,此区炉料分布和气流分布都稳定,顺行和煤气利用较好;但增减批重来调剂气流的作用减弱。
◆若炉料粉末较多,料柱透气性较差,为防止微变区批重,宜选用缓变区批重,其增减对布料的影响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少许波动不致引起气流较大变化,适当改变批重又可调节气流分布。
批重决定炉内料层的厚度。
批重越大,料层越厚,软熔带焦层厚度越大;此外料柱的层数减少,界面效应减小,利于改善透气性。
但批重扩大不仅增大中心气流阻力,也增大边缘
气流的阻力,所以一般随批重扩大压差有所升高。
批重的选择
确定微变区批重值应注意炉料含粉末(<5mm)量,粉末含量越少批重可以越大。
粉末含量多时,可在缓变区靠近微变区侧选择操作批重。
大中型高炉适宜焦批厚度0.45~0.50m,矿批厚度0.4~0.45m,随着喷吹物的增加焦批与矿批已互相接近。
影响批重的因素
◆炉容。
炉容越大,炉喉直径也越大,批重应相应增加。
◆原燃料。
原燃料品位越高,粉末越少,则炉料透气性越好,批重可适当扩大。
◆冶炼强度。
随冶炼强度提高,风量增加,中心气流加大,需适当扩大批重,以抑制中心气流。
◆喷吹量。
当冶炼强度不变,高炉喷吹燃料时,由于喷吹物在风口内燃烧,炉缸煤气体积和炉腹煤气速度增加,促使中心气流发展,需适当扩大批重,抑制中心气流。
随着冶炼条件的变化,喷吹量增加,中心气流不易发展,边缘气流反而发展,这时则不能加大批重。
7.炉喉煤气速度对布料的影响
煤气对炉料的浮力的增长与煤气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煤气浮力对不同粒度炉料的影响不同,在一般冶炼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