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教育结合” 论文获奖名单

合集下载

高邮市第二十一次论文评比结果

高邮市第二十一次论文评比结果

曾科峰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实践与探究 吴立群 体验——聋校数学课堂教学的风景线 卞小林 游戏教学法在培智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沈春莲 润物细无声,促逆反期聋生成长 李志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实践应用 吴晓渊 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之我见 卞龙余 开发乡土美术资源享受校本艺术教育 王艳 谢菲 浅谈数学课堂中教师的引领策略 彰显细节之美,构建细致的音乐课堂 周丽萍 在与教材的“对话”中生成精彩 郑步玲 小学生合作学习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胡恒香 语文教学中范读的思考 鲍玲玲 故事里徜徉,读书中成长 朱有芬 浅谈如何落实新课标(2011)写字教育教学要 求 浅谈新课标下英语课堂教学中操练活动的有效 性 把精彩还给学生
陈石奇 熔铸文化底蕴丰富诗教内涵 傅春祥 给自己和乡村孩子们一个快乐的舞台 王家宏 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设想与举措 居洁 培养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策略 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嵇玲玲 优化课堂结构 凌伶
戴佩华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 吕华明 浅谈主线教学的几点策略 秦玉萍 浅谈农村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徐长银 低年级写字教学之我见 规范练字要求 强化笔画指导—《基于中国传 孙玉富 统文化的小学生写字教学研究》课题实践的思 考 宋朝海 写字教学之我见 蔡永忠 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胡志霞 数学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策略研究 嵇正兴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吴燕 昌慧 穆清 留守儿童的道德社会化及教育对策 浅谈班主任工作 和谐学习情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 2 页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序号 1 2 3 4 5

宜城市小学优秀论文评选获奖名单

宜城市小学优秀论文评选获奖名单

附二:宜城市小学优秀论文评选获奖名单一等奖单位姓名题目实小宋德兰让语文课不再“矫情”——有感于语文公开课实小邓争争让数学课堂走向生活雷河周成志教师在课改中成长雷河李品锋王荣华让习作教学更加轻松高效雷河谢金菊激发写作情感提高表达欲望南营范云华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南营杨园园贾尚俊我们与课改共同成长南营何小丹魏玲玲放飞思维张扬个性——谈如何让美术课充满活力流水余贤香浅议新课改下教师的困惑与对策南小陈顺玲走进课改走出困惑鄢城王均辉新课程改革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纪律鄢城何苹孟丁华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困惑与对策鄢城王祖娥新课改中的困惑与反思鄢城屈婷规范数学语言提高课堂效率板桥刘大芹展开想象翅膀培养创新能力板桥李玲玲谈谈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的妙用——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板桥王华英探索片级教研模式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王集张铮理解尊重引领做好幼小衔接刘猴常德海对当前小学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对策小河张卫锋怎样上好小学跳绳课小河王金涛夏华蓉数学体验学习中的几点做法小河陈海涛徐建萍生活实践中数学教学的困惑单位姓名题目小河何长玲屈雪涛小学数学应用题总复习应对策略之我见环翠彭小梅彭香梅情趣盎然学科学郑集胡俊廖向宇作为教学中的困惑及对策郑集邱云小学数学新教材使用过程中的困惑与对策郑集余静蓉词语点亮语文阅读教学智慧的火花郑集余世平找准契合点,丰工具之翼,沐人文之香郑集梁振龙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五小胡红美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二等奖单位姓名题目实小罗斌让课堂“意外”演绎精彩实小郑海霞走出数学课堂教学德误区雷河刘锐敏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雷河吴辉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雷河张庆华新课程教学中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雷河程小丽学生自主参与学师生交往互动活南营毛德崇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农村学校校本研究的困惑及对策南营王敏杨园园携手共享课改南营秦芳引导学生作文四步曲南营王海昌值得深思的小学数学课堂流水徐风芹对新课改中语文教学的感受与反思流水张吉玲余会宁浅谈在课程改革中的困惑及对策流水华顺凤李元芳浅谈课改给小学语文带来的困惑及对策流水朱玉芹以疑促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流水赵永梅郭大均浅谈英语教学在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困惑及对策流水简利洒向学生应是爱流水华炎凯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孔湾陈小红穿越快乐时空单位姓名题目孔湾李丰玲江家兵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鄢城代胜朱艳改出新意会改出效果鄢城沈斌实施新课程改革重在‘闯’与‘创’鄢城张玉华黄建军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中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困惑及对策鄢城邱红在困惑中反思在实践中创新鄢城李海军浅谈小学数学新教材鄢城李桂莲陈金龙一年级数学新教材,爱你真不容易板桥张春明运用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王集彭菊花充分运用单词卡片提高学生记忆能力王集何天敏我的数学教学观刘猴陈义兵陈红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几点感悟刘猴方冬梅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及尝试刘猴陈家莲杨慧芝新课程课堂教学之反思刘猴邓道华教改中的困惑与对策刘猴陈婧陈均胜小学英语教学的困惑与对策刘猴陈秀芝邓道华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刘猴陈秀芝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刘猴张艳涛如何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小河王友才罗爱萍探究、激活、创新小河胡爱民数学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与反思小河汤丽芳徐庆华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条件小河胡俊华从名字中找乐趣小河李波李兴会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时机的把握鄂西张燕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识字教学郑集周世国学生作文兴趣培养初探郑集罗新锋刘学道小语新课改的困惑及对策郑集李会丽陶玉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困惑与对策郑集游云龙我在课程改革中的困惑单位姓名题目实小刘萍不要让阅读障碍迷惑勒语文教师的双眼雷河程恩林陈小明作文教学“实”字当头雷河刘江涛周成志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西小吴国英开发语文课程的隐性资源流水付菊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流水肖家梅徐明波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与对策流水桂祖芹王海涛浅谈新课改的新收获——多样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流水毛代玉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流水周明波转变观念、优化课堂. 培养能力---新课程小学数学的教学浅谈流水徐富娟课改与现实的对话流水陈秀英我在课程改革中的困难、困惑和对策流水郭小云三年级作文教学浅谈流水杨玲我在课改中的困惑与思考流水明延安浅谈我在课程改革中的困惑及对策孔湾游荣丽谈兴趣与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孔湾林信兰余栽红忘不了那双眼睛鄢城段迎旭李海英如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板桥许正辉如何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板桥曾现涛培养学生乐感提高审美情趣板桥姚光林新课改新困惑王集白存翠浅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王集赵秀峰创新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王集章任跃新课改下让作业成为学习的平台和评价的载体王集杨继勇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思考王集李斌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刘猴杨红浅谈“如何开展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刘猴陈艳清课程改革的困难,困惑与对策单位姓名题目刘猴胡德珍王立玲课改中的困惑与反思小河罗爱萍刘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小河杨芸芸王世琴新课改,农村教师的困惑及对策小河向东云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反思小河殷明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小河陈关芳刘均让学生有健康的心理走向明天小河包立萍殷明涛从变化中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绩小河申萍萍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中的困惑与对策小河雷丽丽向大庆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思考——接受学习仍然是中小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郑集李大强浅谈农村小学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郑集尚英华望明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郑集石见明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与对策郑集郝小英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现象的几点反思郑集唐红涛笪帮国实施新课程教学的困惑与对策郑集余高云新课程改革下的困惑与反思郑集唐志锋王英新课改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关于2019年度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综合性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结果的通报.doc

关于2019年度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综合性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结果的通报.doc
麦小爱
冲坡中学
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之我见
李磊磊
华二黄中
基于核心素养立德树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王艺瑾
华二黄中
立德树人,学会感恩
陈圣娜
乐东中学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开展与探究
刘晶新
华二黄中
浅谈如何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
符建霞
华二黄中
德育之说话的艺术
程倩楠
华二黄中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学校工作中的德育工作
杜燕妮
华二黄中
正视科任教师德育地位
郭丽
华二黄中
践行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性
胡宗英
思源高中
在班主任路上
陈光丹
思源高中
言传身教,立德树人,争做“四有”好教师
许月梅
华二黄中
浅谈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快乐的几种做法
王晓晓
江北幼儿园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陈泽银
江北幼儿园
以德育幼成长,立德润人成才——对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思考及建议
华二黄中
浅析“青年说”的育人价值
洪井爱
华二黄中
高中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
于俊博
华二黄中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探索
符传东
华二黄中
关于走班制下良好师生关系快速建立的探讨
邹佳芯
华二黄中
让“忠言”不“逆耳”——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之我见
刘小军
华二黄中
用生涯班会课树发展的人
邢金惠
华二黄中
浅谈家校沟通的现状及其方法
乐东黎族自治县教育研究培训学校
乐教研训发【2019】58号
关于2019年度全县中小学(幼儿园)
综合性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结果的通报

金山区第六届教育教学论文评比获奖名单

金山区第六届教育教学论文评比获奖名单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有效渗透的实践与研究
张堰小学
陆红芳
4
浅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质疑能力培养的策略
第二实小
干益
5
关注单元整体设计提升学生语用能力
枫泾小学
钟春华
6
对中重度智障儿童学校问题行为进行体育游戏干预的实践研究
辅读学校
宋永恒
7
基于“班级项目”建设的班主任实训研究
松隐小学
孙国清
8
健康心理人文关怀,浇灌学校幸福之花
14
研磨让幼儿园科技活动更有价值
松隐幼儿园
王英
15
运用个别指导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立能力
金卫幼儿园
陈燕青
16
“小袋鼠”给我的启示
东风幼儿园
蒋巳晔
17
运用民间舞蹈,萌发幼儿审美情趣的研究
东风幼儿园
陆军
18
“左撇子”的左和右——幼儿认知评价中的实践与思考
东风幼儿园
向瑛
19
中大班纸编活动中的教师指导策略研究
盛丹红
12
激发学生质疑主动性,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第二实小
朱春凤
13
感悟,让数学课堂充满灵气——浅谈低年级小学数学课感悟教学
亭林小学
嵇科锋
14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探索与思考
漕泾小学
宋艳
15
小学生数学素养的认识和培养策略
张堰小学
李晓玲
16
培养小学生数学基础素养的策略研究
松隐小学
杨佳为
17
智慧课堂成就智慧学生
金山区第六届教育教学论文评比获奖名单
学前组36篇
一等奖(空缺)
二等奖(15篇)
序号

2021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导优秀论文评比结果第19届

2021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导优秀论文评比结果第19届

2021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导优秀论文评比结果第19届第19届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导优秀论文评比结果出炉!
一、比赛颁奖结果
1、一等奖:
(1)《融融通:结合家庭教育助力孩子尽责做人》,作者:董元斌
(2)《家庭教育改革:坚持与发展》,作者:冯飞
2、二等奖:
(1)《培育家庭教育田园化》,作者:杨妍
(2)《家庭教育激发优秀人格》,作者:陈晨
3、三等奖:
(1)《家庭教育激活家庭活力》,作者:陈青
(2)《倡导家庭教育法律观念》,作者:王静
二、评比详情
此次评比共有来自七个学科的49篇论文参评,被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委员会评审出了一等奖2篇、二等奖2篇和三等奖2篇满意论文,以及优秀论文8篇。

评委经过认真研究,综合考虑学术价值、深度见解等标准,评出本次评比的优秀获奖论文。

三、该次评比有着意义
本届家庭教育指导比赛是杭州市举办的一项优秀论文评比,旨在丰富家庭教育理论,提升家庭教育理念水平,激发家庭革新精神,服务家长教育工作,推动家庭教育指导的发展,打造一个更加理性、健康、规范的家庭教育生态环境。

四、未来家庭教育指导
必须把实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持续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加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力度,更加有效地促进我国家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努力实现全面落实和完善家庭教育法律观念,促进家庭教育新模式的形成;通过家庭教育指导,注重激发孩子的优秀潜能,进一步增强孩子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素养;紧紧抓住提高家庭文明素养的重要机会,加大家庭教育进步服务力度;推动家庭教育情趣拓展,家庭树立亲子家学模式,丰富家庭教育内容,扩大家庭教育效能,真正实现家庭教育改革和发展。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浅谈小学班级之柔性管理》吴颖张家港市妙桥小学《优化班级文化促进学生发展》潘杏琴张家港市常阴沙学校《让班级成为孩子温馨的家园》黄国梅张家港市德积小学《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建设良好班级集体》王俊张家港市南沙小学《说理有方,教育无痕——浅谈班主任说理艺术》许颖凡常熟市义庄小学《为孩子的心灵巧设一张道德通行卡》祁静常熟市周行学校《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夏小红常熟市商城小学《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人格教育》孙妍常熟市梅李中心小学《以情育人塑造健康人生》蔡秀华昆山市实验小学《谈心——班级管理的艺术》蒋海燕昆山市花桥中心小学《和谐社会创建和谐班级》陆静娟昆山市培本小学《试论“关爱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朱梅芳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心会跟爱一起走—谈班主任与学生的谈心艺术》徐惠萍太仓市新区三小《情到浓时人自醉》王晓君太仓市朱棣文小学《做智慧型教师建和谐师生关系》时丽萍太仓市陆渡中心小学《挥手间助学生自我成长—浅谈班级管理中“度”的拿捏》顾丹萍太仓市城四小《幸福追求快乐实践》张培荣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育之予情,架起心与心的桥梁》王芳吴江市震泽实验小《用心谱写爱的乐章》徐红兰吴江市鲈乡实验小学《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任莉寅吴江市开发区长安花苑小学《科学选聘专业引领制度激励—提升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实效的几点策略》唐锦华吴中区吴中实验小学《构建和谐班集体的思考和实践》周文英吴中区藏书实验小学《巧用心理咨询艺术,提高谈话实效》宋水明吴中区横泾中心小学《鲜花开放需要用心呵护》沈建英吴中区郭巷中心小学《班级人文化管理初探》凌惠琴相城区陆慕实验小学《心理效应和班级管理》沈惠琴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心灵的唤醒》尤维霞相城区黄埭中心小学《让孩子化蛹为蝶》袁亚娟相城区蠡口实验小学《营造良好班级文化,促进班级建设》杨珺平江区东中市实验小学《用“五心”走进生命——浅谈班主任工作之我见》沈国琴平江培智学校《学生,需要用“爱”来浇灌》吴瑛平江区马医科中心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与精神关怀的研究》孙霞芳平江区少年宫《以人为本以和为尺度——关于建设班级和谐文化的构想》方芳沧浪区实验小学《尊重你和我,构建和谐班集体》华艳沧浪区沧南小学《浅谈班级管理的艺术》钱方娟沧浪区杨枝小学《解读心灵密码——浅谈一年级新生的心理健康辅导》王云沧浪区实验小学《聆听博客之音,关注学生成长》董萍金阊区三元实验小学《优化班级管理,构建和谐集体》王晴金阊区留园中心小学《晨会课——让学生感悟人生的舞台》于云杰金阊外国语实验小学《同在蓝天下,共享一片阳光》田田金阊区新庄小学《关爱、鼓励、肯定——演奏小学起始阶段三部曲》杨奕工业园区星海学校《让礼仪教育成为学校德育的“名片”》薄伟英工业园区二实小《行民主管理建和谐班级》朱小萍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优化班集体策略之我见》张亚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狮山娃自主教育活动的实践与反思》楼靖怡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延时评价:为了学生发展的一种教育策略》刘军苏州外国语学校《让批评也精彩》戎艳高新区新区实验小学《特殊的爱给特殊的学生》王琴华高新区东渚实验小学《让希望扬帆远航——浅谈如何提高后进生的上进心》杨政苏州市实验小学《小学高年级构建自我管理平台的探索》屠以莎新苏师范附属小学二等奖薛梦(张家港市锦丰小学)左琦(张家港市乘航小学)潘晓晴(张家港市塘市小学)施海亚(张家港市实验小学)顾爱萍、黄美红(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施伟鑫(张家港市常阴沙学校)杨敏芬(张家港市南沙小学)李娟(张家港市塘市小学)陆建华(常熟市王庄中心小学)吕明婕(常熟市实验小学) 查慧玉(常熟市石梅小学)李玉芬(常熟市义庄小学) 吴冕(常熟市义庄小学) 邵一平(常熟市赵市中心小学)戴军(常熟市沙家浜中心小学) 陆志明(常熟市古里中心小学) 姚建根(昆山市新镇中心小学)吴丽娟(昆山市蓬蓢中心小学) 夏冬梅(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 李英(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许秋华(昆山市青阳港学校) 桂晓兰(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 陈晓伟(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沈亚芬(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 金芝(太仓市新区二小) 邹敏芳(太仓市沪太外国语小学)周丽萍(太仓市城三小) 徐锦花(太仓市沙溪二小) 孙玉屏(太仓市新区三小)王静(太仓市沪太外国语小学) 陈建芳(太仓市城三小)张健(太仓市荣文学校)杨惠芳(吴江市平望实验小学)曹雯(吴江市庙港实验小学)沈惠萍(吴江市青云中心小学)夏冰(吴江市松陵第二中心小学)姚月红(吴江市莘塔中心小学)周菊芬(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吴明英(吴江市芦墟实验小学)梁琴(吴江市开发区长安花苑小学)李喆(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陆雅琴(吴中区西山中心小学)杨燕芳(吴中区东山中心小学)陆秋花(吴中区叶圣陶实验小学)严青(吴中区吴中实验小学)沈玲芳(吴中区天虹双语小学)顾勤妹(吴中区郭巷中心小学)杨勤燕(吴中区天虹双语小学)王龙芳(吴中区木渎中心小学)缪冬萍(相城区陆慕实验小学)高学珍(相城区黄埭中心小学)袁晓萍(相城区陆慕实验小学)冯雅娟(相城区陆慕实验小学)叶红(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林白男(相城区太平实验小学) 袁瑛瑛(相城区陆慕御窑小学)朱建明、支俊华(相城区陆慕御窑小学) 孙为华(平江实验学校) 陆文清(平江区崇道小学)顾丽川(平江区善耕实验小学)秦琳娜(平江区敬文实验小学)石吕(平江区桃坞中心小学)唐俏华(平江区马医科中心小学)沈筱春(平江区东中市实验小学)卫晓岚(平江区城东中心小学)李莹(沧浪区带城中心小学)许平(沧浪区觅渡小学)陈宇婕(沧浪区友联第二小学)吴美华(沧浪区姑香苑小学)梅艳(沧浪区平直实验小学)诸旸(沧浪区盘溪中心小学)陶慧芳(沧浪区东大街小学)高银妹(沧浪区胥江中心小学)张铭(金阊区彩香实验小学)龚诗嫣(金阊区城西中心小学)朱颖颖(金阊区实验小学)王冀英(金阊区彩香实验小学)严欢(金阊区彩香实验小学) 张瑜(金阊区新庄小学)沈正忻(金阊区实验小学)朱至晨(金阊区三元第三小学)沈芳云(工业园区娄葑一中心)高志华(工业园区娄葑二中心)庄红(工业园区娄葑三中心)杨伟根(工业园区娄葑五中心)冯凌燕(工业园区二实小)张春燕(工业园区唯亭学校)赵艳(工业园区星海学校)颜爱华(工业园区星港学校)陈兵(苏州外国语学校)李岚(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张小芳(新区实验小学)张秀芬(高新区浒关中心小学) 周美英(高新区阳山实验学校) 夏雷(高新区敬恩实验小学)顾咏梅(高新区浒关中心小学) 朱晓燕(高新区白马涧小学)莫威(苏州市实验小学)崔逸静(苏州市实验小学东校区) 周永红(新苏师范附属小学)三等奖胡芳(张家港市合兴小学) 张敏亚(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 沈卫娟(张家港市白鹿小学)苏春燕(张家港市妙桥小学) 叶宇星(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李华(张家港市梁丰小学)范红(张家港市云盘小学) 卢玉(张家港市城北小学) 徐月明(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学)顾雅琴(常熟市莫城中心小学) 徐春凤(常熟市实验小学) 龚叙元(常熟市冶塘中心小学)钱燕(常熟市昆承小学) 孙天慧(常熟市海虞中心小学)金琰(常熟市东南小学)陆静(常熟市虞山园区小学)张永健(昆山市巴城中心小学)周芳(昆山市国际学校)季婷婷(昆山市开发区晨曦小学)陈庆芳(昆山市开发区中华园小学)蒋萍(昆山市开发区前景学校)吴永霞(昆山市司徒街小学) 傅婷(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 王英(昆山市国际学校)黄晓蓉(太仓市朱棣文小学)茅佩珍(太仓市实验小学)陆叶(太仓市时思小学)缪蓓华(太仓市城一小)张巧云(太仓市岳王学校)夏孝云(太仓市鹿河小学)顾舒(太仓市浮桥中心小学)陈瑛(太仓市城一小)纽春芳(吴江市北厍中心小学)姚雪琴(吴江市盛泽舜湖学校)李峰华(吴江市八都中心小学)翁梦妤(吴江市松陵二中心小学)樊小园(吴江市开发区长安花苑小学)钱惠芬(吴江市盛泽二中心)陈勤(吴江市开发区天和小学)俞平(吴江市松陵三中心)钱东英(吴江市梅堰实小)张勤华(吴江市松陵镇中心小学)杨惠(吴江市桃源中心小学)陈铮(吴江市芦墟实小)龚丽芳(吴中区临湖第一中心小学)仇惠珍(吴中区木渎第二小学) 徐建跃(吴中区西山中心小学) 蒋燕衔(吴中区东山实验小学)宋春兰(吴中区横泾中心小学) 许丽娟(吴中区长桥中心小学) 沈秋琴(吴中区东山实验小学)李培新(吴中区东山中心小学) 沈英(相城区太平实验小学) 葛生良(相城区阳澄湖中心小学)奚迎春(相城区阳澄湖中心小学) 浦琴华(相城区黄埭中心小学) 王梅珍(相城区太平实验小学)李利芳(相城区湘城中心小学) 王东(相城区东桥中心小学) 王美琴(相城区陆慕御窑小学)彭蕾(平江实验学校) 陈洁(平江区东中市实验小学) 倪文霞(平江培智学校)马莉萍(平江区善耕实验小学) 李芳(平江区敬文实验小学) 王琪(平江区东中市实验小学)孙雯(平江实验学校分校)吴建英(平江区金门中心小学)罗倩(沧浪区盘新小学)唐赟琛(沧浪区平直实验小学)糜丽娜(沧浪区姑胥小学)董琦(沧浪区湄长小学)邱雯燕(沧浪区草桥小学)汤尔晟(沧浪区胥香小学)金花(沧浪区升平中心小学)吴晓红(沧浪区南环中心小学)唐雪惠(金阊区虎丘第二中心小学)周霞琴(金阊区虎丘第一中心小学)陈洁(金阊区实验小学)沈李菊(金阊区虎丘第二中心小学)周蔚蓉(金阊外国语实验小学)钱敏月(金阊区三元实验小学) 蔡利萍(金阊区彩香实验小学) 周红芬(金阊区留园中心小学)吴铮(工业园区星港学校) 潘美娟(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汪喜萍(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华丽敏(工业园区莲花学校) 薛建龙(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宋珺(工业园区翰林小学)叶瑛(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宋丽敏(工业园区唯亭中心小学) 刘燕(高新区枫桥实验小学)王丽华(高新区浒关中心小学) 朱琼芳(高新区阳山实验学校) 张建春(高新区枫桥实验小学)崔丽萍(高新区通安中心小学) 宋丽(高新区东渚实验小学) 朱兰(高新区通安中心小学)吾颖春(高新区镇湖中心小学) 解超超(苏州市实验小学) 陈虹(苏州市实验小学东校区)黄斐(苏州市实验小学) 顾华红(苏州市实验小学) 李亢(苏州市实验小学)。

江干区第五届中小学小班化教育优秀论文评选获奖名单

江干区第五届中小学小班化教育优秀论文评选获奖名单
汪红燕
数学
丁兰实验学校
30
小学体育课堂延伸的设计与思考
洪金铁
体育
丁兰实验学校
31
小班视野下小学语文课堂表现性评价的探索与研究
钱依明
语文
东城小学
32
小小学习单课堂大舞台——论“学习单”在小班化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杨奇志
语文
东城小学
33
全员全过程,让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更有作为
王红霞
语文
四季青小学
34
让孩子的口才更好
陈月仙
数学
学正小学
52
互动有“度”小班化背景下促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探究
吴辉华
英语
学正小学
53
《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错例分析及解决策略
吴双燕
数学
学正小学
蒋婕
德育
东城小学
26
让每个孩子都能扬帆远航
冯建飞
英语
四季青小学
27
让每一本书都为学生量身打造
高艳
信息
四季青小学
28
小学语文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探析
刘栋
语文
笕桥小学
29
例谈小班美术教学中“循环绘画”的实践与研究
王文娟
美术
茅以升实验学校
30
让作业成为每个孩子发展的绿洲——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评改策略的实践研究
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对小学英语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启示
任奔
英语
天杭实验学校
11
动态生成,真实有效——小学语文小班化“课堂生成”现状分析及若干对策
林惠敏
语文
天杭实验学校
12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个别化教学

江干区第五届中小学小班化教育优秀论文评选获奖名单

江干区第五届中小学小班化教育优秀论文评选获奖名单
汪红燕
数学
丁兰实验学校
30
小学体育课堂延伸的设计与思考
洪金铁
体育
丁兰实验学校
31
小班视野下小学语文课堂表现性评价的探索与研究
钱依明
语文
东城小学
32
小小学习单课堂大舞台——论“学习单”在小班化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杨奇志
语文
东城小学
33
全员全过程,让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更有作为
王红霞
语文
四季青小学
34
让孩子的口才更好
钟蓓蓓
英语
采荷第一小学
14
结合错误练习培养小学生反思能力的探索
楼冠群
娄琴玉
数学
春芽实验学校
15
小班化美术研究型教学的策略研究
张群
美术
丁兰实验学校
16
引导学生反思促进自主学习——小班中引导学生反思学习的策略研究
郭晓晔
数学
丁兰实验学校
17
关注基本活动经验,构建智慧数学课堂——以数学活动为载体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探索
杨欣
语文
春芽实验学校
25
小学生正面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教学实践与探索过程
周雅君
体育
春芽实验学校
26
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中的实践运用
王旭
英语
丁兰实验学校
27
有声有色有趣——基于学情视野下的阅读教学现状与思考
洑玉琴
林秋霞
语文
丁兰实验学校
28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策略研究
夏燕
语文
丁兰实验学校
29
分析·设计·跟进——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课后作业设计初探
6
悟思维之变调教学之策——浅谈打造初中小班化社会高效课堂的实践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校教育结合”论文获奖名单一等奖(32名)学校作者标题1.赣榆县罗阳镇中心小学张新娣浅析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2.赣榆县海头镇中心小学闫寒家校互动共育,学生全面发展3.赣榆县班庄镇中心小学柳金丽校讯通架起家校合作美丽的桥梁4.赣榆县城西镇中心小学孙伟刘兴春家校合作,和谐共赢——刍议家校教育结合新模式下如何开展生命教育5.赣榆县外国语学校姜慧走出家校合作误区,再架桥梁筑希望6.灌南县北陈集镇杨圩小学杨磊家校合作——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7.灌南县第二实验小学万步亚家校合作,托起明天的太阳8.灌南县第二中学韩志友发挥沟通技巧共建家校教育9.灌南县第四中学蒋海霞家校合作教育的时间与思考10.灌南县第四中学卜广伟浅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11.灌南县堆沟港镇中心小学黄志远小小“校讯通”家校“中间人”12.灌南县堆沟港中学孙小芹利用网络环境优势优化班级管理和家校联系13.灌南县孟兴庄小学刘加芳关注细节品味成功14.灌南县汤沟镇中心小学赵继东家校互补,共育英才—家校合作管理的几点思考15.灌南县田家炳中学周永清建立家校之间的“统一战线”16.灌南县新集中心小学李林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拧成一股绳——浅谈学校、家庭、社会对促进教育的思考17.灌南县张店镇中心小学胡敏《相伴弱势儿童,笑看风雨彩虹》——家校结合关注弱势儿童德育案例18.灌南县张湾实验学校张大林家校联手双翼齐飞共育蓓蕾茁壮成长19.灌南县镇中小学张瑞家校合作,为孩子建造合谐的家园20.灌云县陡沟中学蒋鹏浅谈当前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21.灌云县实验小学杨勇家校结合,营造书香小学读书人22.灌云县实验小学顾阳莉用爱和孩子一起成长23.灌云县四队中学陈爱兵让“校讯通”成为与家长沟通的桥梁24.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宋静家校合一是沟通孩子的心灵之窗25.连云港新海实验中学刘梅教师如何发挥桥梁作用--有效整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26.新海实验中学金黎黎见缝插针—适时把握家校结合中的情感教育契机27.连云区东港小学孙振娟架起一抹绚丽的彩虹桥28.新浦区岗埠中心小学李婷校讯通——家校互动的粘合剂29.新浦区解放路小学王菲“纽”着学校,“带”着家——浅谈信息时代下的家校教育结合30.新浦区浦南中心小学徐国曼校信通——一座美丽的彩虹桥31.新浦区浦南中学刘雅丽浅谈初中课程改革下的家校结合模式32.新浦区向阳小学石蕾以家校合作为依托,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二等奖(64名)1.东海县和平路小学陈学春用通讯元素打造家校的“通灵之光”2.赣榆黄海路小学唐玉玲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干预长效机制研究3.赣榆县海头镇中心小学秦荣放心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探讨家校结合的教育4.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柏纪荣班级QQ群,家校沟通的连心桥5.赣榆县教育局勤工办徐进胜家校教育中班主任的角色作用6.赣榆县宋庄镇中心小学李荣“家”“校”合作,共育“新苗”——浅谈农村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7.赣榆县宋庄镇中心小学樊胜家校合作,搭建教育“心桥梁”8.赣榆县柘汪镇第二中心小学黄刚携起“家校”手,共筑“中国梦”9.赣榆县柘汪镇第二中心小学王淑芳关爱留守儿童,传递爱的正能量10.灌南县北陈集镇中心小学朱兆喜加强家校合作,增强教育合力11.灌南县长江路小学吴燕青倾洒爱之甘露,浇注笑颜之花——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心得12.灌南县长茂镇中心小学尹如根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思考13.灌南县第二实验小学张树芹家校结合,和风化雨14.灌南县第二实验小学吉敏中国的家长怎么了!——有感于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大15.灌南县第二中学汪伟健梦断梦续16.灌南县第二中学孙中满用爱推开一扇心灵之窗17.灌南县第四中学李佳佳建立家校教育的统一战线18.灌南县第四中学冯艳萍家访架起了家校合作教育的桥梁19.灌南县花园乡金圩小学武海红浅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重要性20.灌南县李集小学潘广伟多元整合,优化家校合作策略思考21.灌南县孟兴庄小学刘升兵科学家访让沟通从“心”开始22.灌南县孟兴庄小学宋雅芹运用网络平台实现家校教育结合23.灌南县孟兴庄小学刘建梅家校协同实现教育最优化24.灌南县汤沟镇中心小学汤井亮灌南县汤沟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25.灌南县田家炳中学邱雁“宽带中国战略”开创家校教育新时空26.灌南县新安镇中心小学陈霞家校共撑教育天空——家校合作培养劳动能力27.灌南县新集中心小学吴宝华新教育形势下如何构建家庭学校的和谐发展?—浅谈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28.灌南县张店镇中心小学周再顺《与留守儿童风雨同行》——家校结合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的几点思考29.灌南县张湾实验学校付海云浅谈农村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合作30.灌南县镇中小学刘莹莹关注“留守孩子”31.灌南县镇中小学袁慧玲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双重教育32.灌南县镇中小学陈林凝聚家校合力,构建和谐教育33.灌云县第一中学刘长霞凝聚家校合作正能量,为孩子指路引航34.灌云县高级中学张妍密切的家校联系,成功的教育效果——张同学成功转化之案例及启示35.灌云县杨集中学夏登飞由一个老师哑然的回答说起——浅谈农村中学生的早熟言行及应对措施36.灌云县沂北中心小学徐凯还一个完整的教育37.海州区宁海中心小学卞德磊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的调查与实践38.连云港苍梧小学徐海珍家校携手,引领孩子健康成长39.连云港海州高级中学李如凤家庭与学校---学生的双飞翼40.连云港新海实验中学徐平别说“候鸟”的眼泪你无所谓41.连云区东港小学胡玲柔性管理班级建设新需求42.连云区东港小学金立桃同样的心情一样的期待43.连云区东港小学鲍桂林信任家校教育结合不可缺失的推手44.连云区墟沟小学武艳玲“浓妆”亦或“淡抹”下的“水墨丹青”45.连云区墟沟小学卢正梅家校合力提放情感缺失46.连云区院前小学孙丽萍沟通--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基石47.连云区院前小学卢宏执子之手与子偕“劳”48.连云区院前小学王华丽家校巧沟通,让逆行学习的学生走上自信的道路49.新浦区大庆路小学张凤莫让“狼来了”泯灭儿童的诚信50.新浦区海宁小学丁洁攻心为上,让家校合作之船破冰远航51.新浦区海宁小学杨舒涵家校结合,“顽”石为开——一个“顽童”的个案追踪52.新浦区建宁小学王成娟挽起家长的手,搭建成长的桥梁53.新浦区建宁小学潘欢欢家校教育,教育合力54.新浦区解放路小学张馨月期待关注型学生的家校结合教学解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纠偏的实践与思考55.新浦区南城中心小学孟祥斌浅谈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艺术——一位家长的以牙还牙56.新浦区南城中心小学万菁家校互动,为“导学断层”筑起“桥梁”——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中的学习引导策略的研究57.新浦区浦东小学刘芳零距离沟通——浅谈“家校互动平台”在家校中的体会58.新浦区浦南中心小学张来宁家校合力,共育成长59.新浦区浦南中心小学马金枝家校结合架桥梁,教育信息添动力60.新浦区浦南中学李小丫合作意识关系你和他——浅谈优化“校讯通”家校协同教育的思考与对策61.新浦区向阳小学李平打造家校教育“共同体”——激活城乡集合部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新动力62.新浦区新浦中学史晓伟家校结合共创双赢63.新浦区新浦中学朱建中网络时代的家校教育及其变革64.新浦区云台农场中心小学舒春雨我们还应教给孩子什么三等奖(95名)1.东海县房山高级中学倪志业从女儿成成看家校结合教育的作用2.赣榆县班庄镇中心小学吴娜家校联手,托起明天的太阳3.赣榆县班庄镇中心小学姜海明育善在家,发智在师——家校联系在教育中的作用4.赣榆县城头镇中心小学韦有强依托班级博客,实现家校共育5.赣榆县赣马镇第二中心小学仲平让彩虹更艳丽6.赣榆县赣马镇第二中心小学张磊明天的花儿会更美7.赣榆县海头镇北朱小学王道健沟通——和谐家庭教育走出误区的良药8.赣榆县海头镇北朱小学于兆欣小学生成长家庭教育因素探究9.赣榆县海头镇兴庄小学李珍换种家长会模式,实现家校教育的双赢10.赣榆县海头镇中心小学陈丽建立家校“捆绑式”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11.赣榆县海头镇中心小学邵玉萍家校架桥,共育新苗12.赣榆县海头镇中心小学杨艳家校合作,互补双赢13.赣榆县海头镇中心小学姜文厚合理利用家校联系簿例谈14.赣榆县金山小学程惠家校合力,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15.赣榆县罗阳镇中心小学王绪才家校合力,提高农村低年级孩子的计算能力16.赣榆县罗阳镇中心小学蒋阳成利用家校结合进行经典诵读主题式学习的研究17.赣榆县青口镇第三中心小学张琨与家长真诚沟通,促进家校合二为一18.赣榆县石桥镇中心小学苏同双家校互动,让学困生的转化事半功倍19.赣榆县石桥镇中心小学刘荣家校开放教育共享双赢成果20.赣榆县宋庄镇中心小学王起娟家校携手,和谐育人21.赣榆县宋庄镇中心小学房春玲感悟“家校通”链接家长和老师的桥梁22.赣榆县宋庄镇中心小学王江铃校讯通——家校互动的彩虹23.灌南县百禄小学朱怀玉注重家庭教育,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24.灌南县北陈集镇中心小学相升慧家校协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5.灌南县北陈集镇中心小学吴敏家校合作,互补双赢26.灌南县北陈集镇中心小学刘波家校结合教育孩子的安全分析27.灌南县长江路小学周晓丽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艺术28.灌南县长江路小学王娥关于家校共建模式的探索29.灌南县长江路小学熊敏洁学校——孩子们的第二个家30.灌南县第二中学徐慧浅谈家校教育中老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31.灌南县第二中学左怀林架起家庭教育结合方式的桥梁32.灌南县第二中学王井志家校结合凝教育智慧提教育品质33.灌南县第二中学潘井亚开启家校教育结合之门三法34.灌南县第四中学陆荣任架起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连心桥35.灌南县第四中学杨柳风新课程下家校合作的几点建议36.灌南县堆沟港镇中心小学孙月玲关爱无处不在,沟通随时随地37.灌南县堆沟港中学丁通华共建和谐教育的桥梁---家校合作38.灌南县堆沟港中学陈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39.灌南县堆沟港中学张万刚感谢有你,我的教育更加丰富多彩40.灌南县花园小学郑泳民那一棵棵幼嫩的小树——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社会教育等相结合简析41.灌南县花园小学汪全才家校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42.灌南县李集小学王芹家校合作,让孩子快乐成长43.灌南县李集小学高静家校联系:沟通从“创新”开始44.灌南县李集中学阚晓艳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搭建教育的平台45.灌南县孟兴庄小学陆叶家校互动打开孩子的“心锁”46.灌南县孟兴庄小学王红艳家校牵手:架起心灵沟通桥梁47.灌南县孟兴庄小学孙芸家校结合架起孩子健康成长的桥梁48.灌南县孟兴庄小学徐新勇沟通从心开始49.灌南县孟兴庄小学王进波校讯通通什么?50.灌南县实验小学崔瑜家校携手,开启孩子预习之门51.灌南县实验小学王海波家校联系成就孩子轻松学习52.灌南县汤沟镇中心小学汤化波携手同心,成长共赢——家长对孩子学习管理的几点思考53.灌南县汤沟镇中心小学蒋娟娟如何搭建一座家园合作的桥梁54.灌南县五队中学左祥家校教育结合后进生转化的实践案例55.灌南县五队中学杜成楼家校合力培养学生规则意识56.灌南县小窑实验学校周在林家校协同,缔造未来57.灌南县新东小学司亚浅谈家校教育结合58.灌南县新集中心小学孙方方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探究59.灌南县张湾实验学校孔巍家校协同,共同促进学校发展60.灌南县张湾实验学校王慧敏浅谈学校如何配合家长做好德育工作61.灌南县张湾实验学校吴珊珊如何正确的进行家校沟通62.灌南县张湾实验学校刁山强沐浴爱心---留守儿童家庭教育63.灌南县张湾实验学校王绍祥让“校讯通”架起家校合作的桥梁64.灌南县张湾实验学校成红家校同心协力构建优质教育65.灌南县镇中小学周运梅家校结合,共育一片蓝天66.灌南县镇中小学辜静真诚沟通有效交流金石开花67.灌云县第二实验小学曹红萍看不透你的笑容68.灌云县陡沟中心小学王必岭无声的滋润69.灌云县六一幼儿园李红运用家校通,促进幼儿园环境创设70.灌云县龙苴中心小学吴桂林对家庭教育的新思考71.灌云县侍庄小学张加娟农村家校结合浅谈72.灌云县图河七道沟益海小学魏琪家校教育结合,共筑孩子未来73.灌云县小伊小学舒华丽胡敏转角遇到爱——例谈单亲学生孤僻心理的转化74.灌云县杨集中学黄明高借力“校讯通”,“家校”更和谐75.灌云县沂北中心小学项链家校合璧浇灌鲜花朵朵76.连云区白果树小学冯兴方以学生评语为梁,架起家校教育之桥77.连云区东港小学陈波家校配合实现双赢78.连云区宿城小学章文来用智慧和耐心寻求孩子成才之道79.连云区墟沟小学周海燕沟通--家校联系的重要方式80.连云区墟沟小学张萍沟通:家校合作教育的有效策略81.连云区墟沟小学闻建彩真心交流家校合力82.连云区墟沟小学郭霞家校合作共踌感恩心83.新浦区岗埠中心小学刘秀英让我们的心串串门84.新浦区岗埠中心小学刁霞成学校家庭教育的研究85.新浦区岗埠中心小学李婷校讯通——家校互动的粘合剂86.新浦区岗埠中心小学王敏家校携手,哺育花朵87.新浦区岗埠中心小学张培好新课改下小学家校合作共育学生成长浅探88.新浦区岗埠中心小学张影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晴空89.新浦区岗埠中心小学李秉坤共建家校联系的彩虹桥,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对农村小学家校联系工作的初探究90.新浦区海宁小学葛翠翠用心交流,家校合作的基础91.新浦区海宁小学谢长娟家校有约,给自卑孩子一个绿色的天空——外来务工子女家校合力的教育案例92.新浦区建宁小学王静静家校结合促发展,实现我的教育梦93.新浦区解放路小学吕琳琳家校教学模式新探——如何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策略与方法94.新浦区南城中心小学杨梅乡镇家校结合,共同搭建孩子成长阶梯95.新浦区浦南草舍小学王慧家校教育结合,架起学生成长的桥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