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阅读综述样本
文献阅读报告模板

文献阅读报告模板
文献阅读报告模板
一、引言部分
介绍所读文献的背景和研究目的,作为引入报告内容的起点。
二、文献综述
对文献中关键概念、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等进行综述,重点梳理文献的主要观点和研究结论。
三、文献贡献与创新点
分析文献在学术研究中的贡献和创新点,可以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评价。
四、文献亮点与不足
对文献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可以进行改进的方面。
五、启示与思考
结合所读文献,给出自己对相关领域研究的启示和思考,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或者改进的方向。
六、结论
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献的重要观点和研究结论,也可以给出自己的评价和总结。
七、参考文献
列出所引用的文献,遵守相应的引用格式要求。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文献阅读报告模板,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添加和修改。
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整个报告的逻辑结构,清晰地表达出自己对文献的理解和评价。
文献阅读综述报告

文献阅读综述报告TRAIL在甲状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姓名:郑桂彬学号:2011732101 专业:外科学指导教师:孟宪瑛摘要: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多数患者预后良好,而甲状腺髓样癌及甲状腺未分化癌恶性度高,多不能手术根治,对放射性碘及放化疗均不敏感,预后极差。
近年发现TRAIL及其受体在体内外均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应,且对正常细胞无毒性,有望为甲状腺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关键词:甲状腺癌,TRAIL,抵抗性,联合用药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又称凋亡素2配体(Apo-2L),属于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一种II型跨膜蛋白。
其最显著的生物学特点是具有选择性的细胞毒性作用,可通过与其死亡受体的特异性结合诱导肿瘤细胞、转化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发生凋亡,而对正常组织无明显的毒副作用,被认为是一种有前途的抗肿瘤药物。
实验证明,甲状腺癌细胞对TRAIL 具有很好的敏感性[1],但随着对TRAIL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多种甲状腺癌细胞对TRAIL表现出不同程度抵抗性[2],因此探寻重塑甲状腺癌对TRAIL敏感性的方法,将会为甲状腺癌的治疗开辟新的领域。
1、TRAIL的受体TRAIL共有5种受体:死亡受体4(Death receptor 4,DR4)、死亡受体5(Death receptor 5, DR5)、诱骗受体1(decoy receptor 1,DcR1)、诱骗受体2(decoy receptor 2,DcR2)、可溶性受体(ostroprotegerin OPG)。
DR4和DR5含有胞内的死亡结构域,可激活caspase蛋白,向细胞内传递TRAIL诱导的凋亡信号。
DcR1和DcR2胞内无死亡结构域,与DR4和DR5竞争,使细胞逃避凋亡。
OPG是一种分泌性糖蛋白,在体内主要抑制破骨、防止骨流失、增加骨密度的作用。
文献阅读综述报告

文献阅读综述报告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文献阅读已成为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文献阅读的重要性、方法和技巧进行综述,旨在帮助读者提高文献阅读能力和科研水平。
一、文献阅读的重要性文献阅读是获取科研信息和研究进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阅读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掌握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从而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此外,文献阅读还可以帮助我们拓宽研究视野,提高科研的创新性和质量。
二、文献阅读的方法和技巧1.确定阅读目标:在进行文献阅读之前,需要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即要了解哪方面的研究内容。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文献,提高阅读效率。
2.筛选文献:在大量文献中找到适合自己研究的文献是一项重要任务。
可以通过检索数据库、查阅参考文献和向专家请教等方式来筛选。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选择近几年的文献,以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
3.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在进行文献阅读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精读和略读相结合。
对于与自己研究密切相关的文献,可以进行仔细阅读,并做好笔记;而对于与自己研究关系较远的文献,可以进行略读,抓住重点和结论。
4.阅读笔记:在阅读文献时,可以适当做一些阅读笔记。
可以将重要的观点、实验结果和研究方法记录下来,以便后续查阅和整理。
同时,还可以在笔记中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
5.合理利用工具:在进行文献阅读时,合理利用文献管理工具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手段。
比如,可以使用EndNote、Zotero等工具来管理文献,并进行文献的分类和整理。
三、文献阅读的注意事项1.审慎对待文献:在进行文献阅读时,我们应该审慎对待文献中的观点和结论。
不要盲目接受,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判断其科学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要注意文献的来源,选择权威的期刊和作者。
2.避免过度引用:在撰写科研论文时,我们应该避免过度引用文献。
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进行引用,并注明出处。
同时,引用文献时要注意准确、规范,避免出现错误和歧义。
论文相关文献阅读报告

论文相关文献阅读报告阅读报告:论文相关文献综述本文针对论文相关文献进行了深入阅读和分析,并在下面对四篇文献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1. 文献1:XXX文献1主要研究了XXXX。
作者从XXXX的角度出发,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XXXX的XXXX。
研究结果表明,XXXX对于XXXX具有重要的影响,XXXX对于XXXX起到了XXXX的作用。
此文献对于深入理解XXXX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XXXX仍然存在一些限制。
进一步研究可以在以下方面展开:XXXX。
2. 文献2:XXX文献2着重研究了XXXX。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作者发现了XXXX的XXXX。
该研究对于XXXX领域的XXXX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然而,该文献在实证研究的方法和数据样本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XXXX的XXXX,以及XXXX对于XXXX的影响。
3. 文献3:XXX文献3关注了XXXX。
作者通过XXXX的方法,研究了XXXX对于XXXX的影响。
研究结果发现,XXXX对于XXXX的XXXX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这一发现对于XXXX 有重要的启示,但是该研究在XXXX方面存在局限性。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XXXX的XXXX,以及XXXX对于XXXX的作用机制。
4. 文献4:XXX文献4关注了XXXX。
作者通过XXXX的研究方法,探讨了XXXX对于XXXX的XXXX。
研究结果显示,XXXX对于XXXX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但是,该研究在XXXX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未来的研究可以在XXX方面进行延伸,以进一步揭示XXXX的XXXX。
综上所述,这四篇文献对于XXXX领域的研究都有一定的贡献,并展示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
然而,这些文献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和不足之处。
未来的研究可以在这些限制上进行补充和拓展,以进一步深化对于XXXX的理解。
文献阅读总结报告模板

文献阅读总结报告模板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近期阅读的文献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通过深入理解文献的核心观点、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和结论,以期为我接下来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本次文献阅读主要围绕[主题],重点关注了[具体领域或议题]的相关研究。
二、文献综述在本次文献阅读中,我们发现关于[主题]的研究呈现出以下趋势和特点:1. 研究主题的多样性:涉及了[具体领域或议题],其中探讨了[具体问题或现象]的重要性和影响。
2. 研究方法的创新性:许多文献采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了[学科名称]、[学科名称]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使得研究更具全面性和深度。
3. 数据分析的严谨性:文献中大量运用了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实验或深入访谈等方式,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结论的实践指导意义:文献不仅对理论进行了探讨,还针对现实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对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重点文献解析在本次阅读中,有三篇文献对我们理解[主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分别是:[请插入文献1、2、3的标题]。
1. [文献1]:[文献1的作者、年份]。
该文献从[研究视角或方法]出发,对[研究对象或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
其研究发现[具体发现或观点],为解决[具体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 [文献2]:[文献2的作者、年份]。
该文献采用了[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或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其研究结果显示[具体结果或结论],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3. [文献3]:[文献3的作者、年份]。
该文献重点关注了[具体领域或议题],通过[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究。
研究得出的结论对于解决[具体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研究发现与启示通过本次文献阅读,我们获得了以下发现和启示:1. [发现1]:关于[主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 [发现2]:[主题]与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密切相关,深入研究这一主题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综述

《海浪监测技术研究》文献阅读报告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认真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到海浪监测技术主要包括海浪自动监测浮标技术和X—波段雷达测波技术。
现整理阅读报告如下:一、海浪监测技术的国内外背景海浪是最为常见的重要海洋波动现象,它与海洋研究和开发利用的许多重要问题, 特别是海—气质量、动量和能量交换、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海洋军事技术和海上航行安全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关于海洋状态的实时信息,如海浪的波高、方向和周期等,对于海岸保护和离岸海上活动(如石油钻井平台或船只)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对海洋的研究投入经费逐年增加。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海洋大国,有着广阔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的发展是我国的经济实力、政治地位和国际影响的重要因素。
通过加强海洋监测来增强海上的防御能力,对增强我国的国防建设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近海波浪的监测研究对于海况预报、海上运输、海洋开发、海洋渔业等活动也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加强与完善我国现场波浪观测已成为我国海洋研究的重要课题。
由于海洋环境变化复杂,海洋工程除考虑海水条件的腐蚀、海洋生物的污浊等作用外,还必须能承受台风、海浪、潮汐、海流和冰凌等的强烈作用,在浅海区还要经受得住岸滩演变和泥沙运移等的影响,所以对海洋的观测与监管十分重要但却十分困难。
在我国少数的海洋观测站提供的海浪数据还是基于观测员的目测,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随着我国海洋技术的发展,我国大部分的海洋观测站已具备了海浪的预报和监测能力,但使用的海浪监测设备大多是进口的。
由于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设备比较落后,而购买的国外进口设备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不适合在我国海域使用,所以自主研发一些适合我国海域使用的海洋设备对于我国的海洋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如今海洋监测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产生了很多的方法。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寻求使用遥感和雷达等新技术进行海浪以及海流的监测。
主要使用了三种类型的雷达系统 :sAR(syntheticapertureradar,合成孔径雷达)、sLAR(side一looking叩 ertureradar,侧视孔径雷达)和HF(high一fre卿eney)雷达。
文献阅读综述报告.doc

文献阅读综述报告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姓名:xx学号:2009512044专业:电路与系统导师:xx教授导师签字:时间:分光光度计原理及应用意义分光光度计是以分光光度法为测量原理的分析仪器,在生物、化学分析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分光光度法是基于不同分子结构的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方法。
物质分子的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都是量子化的,当辐射到分子的能量等于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时分子便会吸收能量。
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能量,且光波具有的能量范围与分子能极差的范围相当,因此绝大多数物质对某些特定波长的光有着较强的吸收性。
物质对光波的吸收主要集中在波长190~800nm范围内,这个范围包含紫外光和可见光,故分光光度法亦称为紫外-可见光度法。
利用不同分子结构的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的这种特性,可以通过分析物质吸收哪些波长的光以及吸收程度来判断该物质的成分,分光光度计便是基于这个原理对物质进行定性以及定量分析的。
传统分光光度计采用一个可以产生连续波长的光源,通过系列分光装置,从而产生特定波长的光,该光透过测试样品后部分被吸收,计算样品的吸光度值,从而可以计算出样品中待测物质的含量。
由于分光光度法具有分析精度高、测量范围广、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等众多优点,分光光度计已成为探索自然、改造自然、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强有力的工具,是现代化分析实验室必备的常规仪器之一。
分光光度法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水质检验、病毒检测等方面,世界上物质分析工作有20~30%是用分光光度法完成的,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远超过仪器所创产值。
传统分光光度计基于实验室应用思想,因而往往设计成在相当大范围内可适应多种分析检测目的的“通用”型仪器,甚至配套了大量附件拓宽其应用范围,一般体积庞大,使用条件苛刻。
此外,传统的分光光度计主要依靠机械转动分光光栅从而在出射狭缝处获得不同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其机械转动的精度、重复性以及出射狭缝的宽度是提高波长分辨率的瓶颈。
文献综述模板

1.国外研究成果(1)XBRL理论及价值优势研究Pinsker(2003)面向会计师和审计师,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考察XBRL应用是否使公司报告的财务信息更准确、更有效。
结果发现被调查会计师和审计师的XBRL知识和相关应用经验比较少,不能确信XBRL的使用能否提高财务报表信息的准确度和效率;同时,问卷填写者认为XBRL的使用并不能提高财务信息的有效性。
Hodge and Kennedy(2004)主要考察了应用XBRL格式财务报告对财务报告使用者(非专业人员)投资决策的潜在影响。
结果发现,通过使用XBRL技术,提高了使用者获取信息与整合信息的能力,使用者更有可能获取和整合附注中的有效信息。
其结果表明,通过提高企业财务报告信息透明度,XBRL技术有助于人们决策的有用性。
(2)XBRL分类标准设计及评价研究Bovee(2002)指出,分类标准本质上存在一个潜在的信息损失,因为分类标准与企业偏好的报告实践之间存在差异(比如数据与账户的汇总程度上的差异)。
一方面,如果分类标准的汇总程度比企业偏好的汇总程度高,企业或许按分类标准编制报告,这将导致信息损失;如果企业采用扩展分类标准(不同的企业很难采用一致的扩展标记)来编制报告,这又将会导致企业间信息可比较性的损失。
另一方面,如果分类标准汇总程度比企业偏好的汇总程度低,企业自身的偏好可能促使企业将分类标准中的几个子账户汇总起来编报,而这又要求自己扩展此汇总标记(各个企业的扩一展标记很难一致),这也将导致企业间信息比较性的损失。
尽管附注信息通过何种途径来具体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还不明朗,但附注信息确实为投资者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只是相对于财务报表主体而言,附注披露的分类质量更不容易得到保证。
Katz(2004)指出应该从以下方面来评价分类标准的适当性:(1)技术合规性。
XBRL分类标准均必须遵守了XBRL技术规范2. 1。
(2)分类标准结构。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类标准必须符合FRTA 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阅读综述样本题目: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政策建议风起云涌的服务外包现象越来越引起了理论界与政策制定者的关注。
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方式和企业成长模式,其兴起和迅速发展既是国际产业结构转型的产物,又是推动服务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
本文从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政策建议等方面对目前国内外有关服务外包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通过研究服务业外包的文献评述,对国内外研究作出整体评价,力求对我国服务外包有更深入的研究。
(一)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温晓红(2008)认为,中国的服务外包从无到有,规模和总量虽然在不断扩大,但总体规模仍然较小,结合国外发展服务外包的经验,提出了应该扩大规模,形成集群效应等一系列建议[1]。
亚太总裁协会和国际外包中心联合发布的《2008全球服务外包发展报告》中指出,从服务外包市场分布来看,2008年全球服务外包业务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日本、亚太和拉美地区,其中,美国服务外包市场较为成熟,亚太地区保持强劲增长,成为全球服务外包业务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2]。
田刚(2006)在经济转型升级,外包服务提升中国外贸一文中表示,我国目前的服务外包还处于靠劳动成本低来吸引发包商的阶段,一些信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领域涉及较少,服务外包的层次相对较低。
同时,相对于ITO的迅速发展,BPO的产业尚未完全形成。
并对此提出了应趁经济转型升级把我国服务外包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3]。
沈立(2006)在服务外包,乘着东风扬帆时中认为,我国服务外包市场正日渐成熟,技术密集型服务外包业开始迅速崛起,正逐渐成为现代商务活动中的新潮流。
鉴于服务外包的迅速发展以及其所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我国应把服务外包作为发展经济的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4]。
Gabriela Kennedy,Douglas Clark(2008)在Outsourcing to China–Risks and Benefits 中认为,我国服务外包缺乏行业标准,市场不正当竞争等不规范的现象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
金融机构如果不能对外包提供方实施适当的监督以及服务供应商的能力不足都会导致战略风险,使外包服务供应商根据自身的利益采取与外包机构的整体战略目标不一致的做法。
另外缺乏规范的管理还可能造成合同风险,操作风险等一系列风险[5]。
(二)制约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因素陈秀莲(2007)在服务外包,机遇与挑战并存中认为,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市场,劳动资源丰富,且劳动力成本低廉,成为许多发包国选择中国作为承接国的重要因素。
但目前我国人力结构不尽合理,缺乏专业知识和国际理念同时具备,且外语能力突出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和具有国际市场运作经验和管理能力的高端人才,这些导致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接包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制约了我国外包服务的发展[6]。
华德亚,董有德(2008)在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对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一文中指出,我国企业在承接服务外包方面以传统服务业为主,通常凭借成本优势参与到产业链当中,通过细分市场以及产品差别化争取市场份额,多数业务处于整个价值链的末端,获利能力很小,缺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制约了我国服务外包向高端市场发展[7]。
Oz Shy和Rune Stenbacka(2008)在Strategic Outsourcing的文章中认为,某一国或某一地区要想发展好服务外包必须有集研发、生产、服务、应用为一体,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以便形成规模优势、成果优势[8]。
而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布局相对分散,长期以来,不能发挥其集群的优势,虽然这些企业集群优势在初步显现,但是总体力度还不够,企业的地理分布也缺乏整体规划。
由此可见,我国应该统筹规划布局,建设密集型服务外包基地,形成集聚效应。
Yongmin Chen,Jota Ishikawa和Zhihao Yu(2009)在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Strategic Outsourcing中指出,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服务外包必然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必然会错综复杂,一个国家要想使本国的服务外包健康快速发展,建立一个既适合服务发展又能有效控制市场存在的不规范行为的法律体系是尤为重要的。
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会影响发包商的积极性,也会影响一国服务外包的长期发展,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它们可能成为该国服务外包发展的瓶颈。
长期以来,知识产权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措施不完善、保护度低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发包企业担心在进行服务外包的过程中由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而造成商业机密泄露,而不转移关键技术,不利于中国接包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9]。
(三)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对策赵楠(2007)在印度发展服务外包模式探析一文中对中国与印度的服务外包作了分析,对中印两国的政策支持力度、人才优势、企业的规模与实力、自主品牌与核心技术、吸引外资的规模等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了中国服务外包业存在的不足之处。
并对此建议,我国应以高等院校为平台培养适合服务外包发展的专业人才和复合人才,制定相关政策吸引和聘用海外高级人才以快速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业的国际化水平。
做到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打造出一支专业人才队伍[10]。
朱晓明,潘龙清(2007)在服务外包:把握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机遇中认为中国作为一个服务外包业具有巨大潜力的国家,在承接服务外包时就应给海外客户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统一的品牌,通过品牌来宣传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的优势和质量,集中力量推广品牌,最终树立自主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形成核心竞争力[11]。
黄建锋,崔荣燕(2009)在服务外包兴起与中国的对策分析中指出,中国应该建立更加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具体的实施措施,并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实施的监督工作,使这一工作落到实处,真正改变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专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
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做到有章可依、有法可循,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加大力度打击各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这对中国吸引服务外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2]。
(四)对国内外研究的整体评价随着近年来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学术界又掀起了研究服务外包的热潮。
但这些研究刚刚起步,对于国际服务外包现象的理论解释也处于探索阶段。
就现阶段而言,国内有关外包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当前有关外包的国内文献多数是从发达国家的视角研究问题,所力图解决的也是发达国家面临的与外包相关的问题。
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视角探讨外包承接活动的研究相对较少。
2.近年来,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批研究服务外包动因与趋势的文献,但这些文献对服务外包的研究大多只限于现象层面的描述及一般分析,缺乏深入的理论探讨。
而且即便是关于服务外包现象层面的研究也没有定论。
国内学者则更多的只是从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现状出发,提出一些促进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政策建议而己。
3.较之实证研究,学者们表现出似乎对理论研究的了解更多一些,真正从贸易政策角度,对服务外包促进政策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并不多见。
即使是在大量的实证研究中,研究重点也是局限于外包决策与收益,缺乏对服务外包实施过程复杂性的分解,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的发展。
服务外包产业涵盖范围广泛,从信息技术外包到业务流程外层,在国别产业发展实际中更是差异较大,不能一概而论,必须结合一个国家的产业实际具体分析。
我国发展服务外包需要理论的支持和指导,否则在一个新兴产业发展中就可能错失良机。
4.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历程决定了它是一个国际化的产业,在国家之间的竞争中,国家竞争优势对产业发展壮大至关重要。
许多学者单纯局限于服务外包产业自身,较少从国家竞争优势角度分析,忽视了当今国际竞争格局下外包产业与国内需求、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和竞争等相关方面的密切联系,致使提出的结论有一定局限性。
(五)对我国服务外包的展望由于供应方之间竞争加剧,利润逐渐下降,使得供应方不得不认真思考自己的市场定位,重新定义目标市场。
服务外包将会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如未来一些公司可能会专门提供包括养老计划、退休金、人寿保险、伤残保险、职工优先认股权等HR信息服务。
在服务提供的广度方面,供应方不再局限于提供单个的服务活动,他们希望提供多项的、系列的活动,即提供业务流程服务。
在服务提供的深度方面,供应方不再满足于仅仅提供支持服务和外围服务,而是希望提供关键的甚至是核心的服务活动。
另外,随着服务外包的进一步发展,供应方会趋向合作,供应方之间甚至是互为竞争对手的供应方,会通过建立企业联盟、合资企业、合作企业、虚拟组织等形式,协调合作,共同提供外包服务。
[参考文献][1] 温晓红.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l):l-22.[2] 亚太总裁协会,国际外包中心.2008全球服务外包发展报告.中国网,/aboutchina/zhuanti/08wbfw/content_17082605.htm,2009-01-09.[3] 田刚.经济转型升级,外包服务提升中国外贸[N].经济参考报,2006-08-02(8).[4] 沈立.服务外包,乘着东风扬帆时[N].浦东新区周报,2006-08-22(10).[5] Gabriela Kennedy,Douglas Clark. Outsourcing to China–Risks and Benefits [J].Computer Law & Security Report,2008(3):250-253.[6] 陈秀莲.服务外包,机遇与挑战并存[J].大经贸,2007(1):21-39.[7]华德亚,董有德.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对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8(1):19-22.[8]Oz Shy,Rune Stenbacka. Strategic Outsourcing[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2008(2):203-224.[9] Yongmin Chen,Jota Ishikawa,Zhihao Yu.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Strategic Outsourcing[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9(7): 419-436.[10] 赵楠.印度发展服务外包模式探析[J].当代亚太,2007(3):57-83.[11] 朱晓明,潘龙清.服务外包:把握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机遇[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2] 黄建锋,崔荣燕.服务外包兴起与中国的对策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127-132.实习报告填写目的:通过文献阅读训练,掌握正确的资料检索、阅读及整理方法,提高综合分析社会经济和管理问题的能力、掌握理论及实证研究的科学方法及经济管理类论文资料搜集整理的基本过程,为毕业论文的写作、从事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